专题02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_第1页
专题02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_第2页
专题02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_第3页
专题02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_第4页
专题02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主题阅读一、(2021·浙江温州·八年级阶段练习)我的老师沈从文(节选)汪曾祺①沈先生对陶瓷的研究甚深,后来又对丝绸、刺绣、木雕、漆器……都有广博的知识。沈先生研究的文物基本上是手工艺制品。他从这些工艺品看到的是劳动者的创造性。他为这些优美的造型、不可思议的色彩、神奇精巧的技艺发出的惊叹,是对人的惊叹。(A)他热爱的不是物,而是人,他对一件工艺品的孩子气的天真激情,使人感动。我曾戏称他搞的文物研究是“抒情考古学”。他八十岁生日,我曾写过一首诗送给他,中有一联:“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是记实。他有一阵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这种黑红两色刮花的圆形缅漆盒,昆明多的是,而且很便宜。沈先生一进城就到处逛地摊,选买这种漆盒。他屋里装甜食点心、装文具邮票的……,都是这种盒子。有一次买得一个直径一尺五寸的大漆盒,一再抚摩,说:“这可以作一期《红黑》杂志的封面!”他买到的缅漆盒,除了自用,大多数都送人了。有一回,他不知从哪里弄到很多土家族的挑花布,摆得一屋子,这间宿舍成了一个展览室。来看的人很多,沈先生于是很快乐。(B)这些挑花图案天真稚气而秀雅生动,确实很美。②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③文林街文林堂旁边有一条小巷,大概叫作金鸡巷,巷里的小院中有一座小楼。楼上住着联大的同学:王树藏、陈蕴珍(萧珊)、施载宣(萧荻)、刘北汜。当中有个小客厅。这小客厅常有熟同学来喝茶聊天,成了一个小小的沙龙。沈先生常来坐坐。有时还把他的朋友也拉来和大家谈谈。老舍先生从重庆过昆明时,沈先生曾拉他来谈过“小说和戏剧”。金岳霖先生也来过,谈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金先生是搞哲学的,主要是搞逻辑的,但是读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江湖奇侠传》。“小说和哲学”这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他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也不是哲学。他谈到兴浓处,忽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说着把右手从后脖领伸进去,捉出了一只跳蚤,甚为得意。有人问金先生为什么搞逻辑,金先生说:“我觉得它很好玩!”④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⑤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节选自《人间草木》)【散文·内容梳理】1.节选部分叙述了沈从文先生哪几件事情?根据内容,简要概括。【散文·语言品味】2.朗读“一晃,四十多年了”,重音应落在哪个词上?结合内容,简述理由。3.作者在叙述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从第①段中A、B句中任选一句,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其作用。【散文·写法探究】4.文章第②段引述沈从文先生聊天的内容细节,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2021·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老舍先生汪曾祺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高的柿子树,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A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瘾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②有时候,客人来访,老舍先生正在工作,就请客人稍候。等候时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③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老舍先生极其敬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④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几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一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⑤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对他手下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时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干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才,对有才华的青年,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老舍先生不是那种惯说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温吞水一样的官话的人。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影响,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顾虑,都有点书生气、书卷气。⑥老舍先生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北京从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时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做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做出有点儿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⑦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以前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汇编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来的。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⑧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⑨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选文有删改)5.选文第①~④段有四件事表现了老舍先生是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余三件事。(1)(2)屋子里摆杏闻香(3)(4)6.比较下面A、B两句话,简析A句的语言表达好在哪里。A.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B.无论天气晴朗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把这些花抬进抬出,每次都出一身热汗。7.本文⑤~⑧赞美了老舍先生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8.下面是老舍为自己写的小传《著者略历》(节选),你读了以后觉得老舍身上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请结合小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三、(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八年级期中)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②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凡事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后来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有不可一世之慨。我曾在照片中看见过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③后来他到日本,在日本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柬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我见过他当时(在日本)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竞活像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教两地两校。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最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⑤我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披着道教的经书。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也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要去出家。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qú)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一举一动,都有规律,做人认真得很。举一例说:昔年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很多,佛号所需很少。他就要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请勿笑,这是做人认真至极的表示。⑥如上所述,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认真,十分像样。(选自《丰子恺全集》,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李叔同先生出身于富裕之家,所以他十分讲究仪表。B.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C.文章开篇点题,首段总领全文,对下文叙述的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D.文章的标题就是行文的线索,“怀”字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李叔同先生”是文章描写的对象。10.文章第②段中引用李叔同写的词——《金缕曲》有什么作用?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赏析加点词语)(2)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12.选文中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这个特征的?13.有人以“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来评价李叔同的人生境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他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四、(2021·四川泸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我的两个梦袁隆平①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个年头。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②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我就对父母说,我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我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我的选择。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安江农校地处偏远,临行前,学校的领导告诉我,那里很偏僻,“一盏孤灯照终身”,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想,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用家做前献!没想到;去了不久,就碰上困难时期。我当时想,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④一天,我看到一些农民从高山上兑了种子,担回来种,就问他们,为什么跑到那么高的山上去换种呢?他们说,山上的种子质量好一些,产得多些。他们接着还说了一句话,叫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对我有很大启发:农业上增产的途径有很多,但其中良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⑤从此以后,我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⑥禾下来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⑦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我到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选种。突然,我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颗粒饱满。我随手挑了一穗,竟有230粒之多!当时以为,选到了优良品种,岂不是可以增产无数粮食?⑧第二年春天,我把种子播下,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一眼望去,高的高,矮的矮,没有一株赶得上最初的那株水稻。我不甘心,开始反复琢磨其中的奥秘,研究那一片试验田的稻株比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就是天然的杂交水稻。既然天然杂交稻具有这样强的优势,那么人工杂交稻,也一定有优势。当时,遗传学理论一直否定自花授粉作物有杂交优势。我对此理论提出质疑。随后,我又拜访专家,翻找资料,最终得出结论,既然自然界存在杂交稻,那么人工杂交水稻也一定可以利用。而要想利用这一优势,首先需要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⑨于是,我又走上曲折的寻找之旅。⑩其中,最令人刻骨铭心的是,在海南岛找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并加以利用的过程。那是1970年11月,我和助手李必潮、尹华驻宁在海南岛崖县南红衣场,在当地寻找野生稻。在那里,有一位农专毕业的冯克珊,是南红良种繁育场的技术员,经常跑来听我讲课。冯克珊联想到农场附近有一种名叫“假禾”的草,很可能就是我要找的野生。11月23日,他找到李必湖,来到南红农场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到那片正在开花的野生稻中察看。他们发现了三个雄花异常的野生稻穗,野生稻穗的花药细廋,色浅水渍状,不开裂散粉。这三个稻穗生长于同一禾蔸,是从一粒种子长出、匍匐于水面的分蘖。他们立即把这蔸野生稻连泥挖起,放在铁桶里拉回去,然后移裁到试验田里,等待鉴定。当时,我正在北京开会,收到助手们从海南发来的电报,连夜赶火车奔回海南岛。经过仔细检验,我们最终确认这是一株十分难得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野生稻,我给它命名为“野败”。⑪这真是大海捞针啊!……⑫追求高产更高产,是我们永恒的目标。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我们开始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标。近5年又突破每公顷16吨、17吨的目标。2017年,世界水平均每公顷产量仅4.61吨,而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每公顷达7.5吨,在世界上遥遥领先。⑬不可否认,上个世纪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所以杂交水稻把产量摆在优先地位。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所以,我们也改变思路,提出既要高产,又要优质。但是必须说清楚,虽然要满足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但我们仍然坚持一条,即不能以牺牲产量来求优质。我始终觉得,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时刻警惕。历史也无数次告诫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提高水稻的产量。⑭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的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却是,全球现有1.6亿公顷稻田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还不到15%。发展杂交水稻不仅有广阔的舞台,更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倘若全球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稻,按每公顷比常规水稻增产2吨计算,则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亿——5亿人口。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不仅能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⑮为了实现这个梦,我们一直在努力。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们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我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美国、巴西等国实现大面积种植。今年6月,在长沙举行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来了不少非洲国家农业界的朋友,看到他们对杂交水稻充满感激和期待,更坚定了我们将杂交水稻推向世界的信心与决心。⑯新中国杂交水稻事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已经90岁了,但“老骥伏杨,志在千里”,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3日20版)14.请你说说文章第②—④自然段的叙写与题目“我的两个梦”有何关系?1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做一条批注。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16.文中第⑫自然段段用了大量的数据,请说出这些数据的作用。17.为什么“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杂交水稻育种却“滔滔不绝”?18.袁隆平一生就在完成他的两个梦,他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说说你的看法。五、(2022·浙江·台州市书生中学八年级期中)文学作品阅读庄子,会飞翔的人朱以撒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许多树在北方的深秋都是这种凋零的状态,变得毫无诗意而让人感到单调和枯索,如同一只美丽的锦鸡脱去一身毛羽那般。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识别这个古文人和另一个古文人的差异,有时一些很小的差异也别想遮掩。在有了一段时间研读之余,诸家的语言特征就展示出来了。老子的文字词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④庄子的超脱很轻易被捕捉。据说他曾经做过蒙城的漆园吏,也曾经有楚威王拜他为相遭拒绝之说,余下的生活痕迹就不甚了了了。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人去对庄子行踪作细致地考订。那个时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已经模糊得如同雾色一般不可一掬。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⑤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靥、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啧啧,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不消说这是先秦时期独一无二的寓言表现天才,即便在后来,我们又能找出谁来与之相媲美呢。这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⑥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19.文章的题目是“庄子,会飞翔的人”,联系全文,解释“飞翔”一词的含义。20.作者认为庄子之外的诸子作品各有什么特点?简要概括。21.文章意在写庄子,却用大量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有什么作用?22.本文读来充满意趣,这得力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联想和想象,请举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3.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说说诗人笔下的大鹏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上李邕①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②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③,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④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注释: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②簸却:激起。③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④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解析版)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主题阅读一、(2021·浙江温州·八年级阶段练习)我的老师沈从文(节选)汪曾祺①沈先生对陶瓷的研究甚深,后来又对丝绸、刺绣、木雕、漆器……都有广博的知识。沈先生研究的文物基本上是手工艺制品。他从这些工艺品看到的是劳动者的创造性。他为这些优美的造型、不可思议的色彩、神奇精巧的技艺发出的惊叹,是对人的惊叹。(A)他热爱的不是物,而是人,他对一件工艺品的孩子气的天真激情,使人感动。我曾戏称他搞的文物研究是“抒情考古学”。他八十岁生日,我曾写过一首诗送给他,中有一联:“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是记实。他有一阵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这种黑红两色刮花的圆形缅漆盒,昆明多的是,而且很便宜。沈先生一进城就到处逛地摊,选买这种漆盒。他屋里装甜食点心、装文具邮票的……,都是这种盒子。有一次买得一个直径一尺五寸的大漆盒,一再抚摩,说:“这可以作一期《红黑》杂志的封面!”他买到的缅漆盒,除了自用,大多数都送人了。有一回,他不知从哪里弄到很多土家族的挑花布,摆得一屋子,这间宿舍成了一个展览室。来看的人很多,沈先生于是很快乐。(B)这些挑花图案天真稚气而秀雅生动,确实很美。②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③文林街文林堂旁边有一条小巷,大概叫作金鸡巷,巷里的小院中有一座小楼。楼上住着联大的同学:王树藏、陈蕴珍(萧珊)、施载宣(萧荻)、刘北汜。当中有个小客厅。这小客厅常有熟同学来喝茶聊天,成了一个小小的沙龙。沈先生常来坐坐。有时还把他的朋友也拉来和大家谈谈。老舍先生从重庆过昆明时,沈先生曾拉他来谈过“小说和戏剧”。金岳霖先生也来过,谈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金先生是搞哲学的,主要是搞逻辑的,但是读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江湖奇侠传》。“小说和哲学”这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他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也不是哲学。他谈到兴浓处,忽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说着把右手从后脖领伸进去,捉出了一只跳蚤,甚为得意。有人问金先生为什么搞逻辑,金先生说:“我觉得它很好玩!”④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⑤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节选自《人间草木》)【散文·内容梳理】1.节选部分叙述了沈从文先生哪几件事情?根据内容,简要概括。【散文·语言品味】2.朗读“一晃,四十多年了”,重音应落在哪个词上?结合内容,简述理由。3.作者在叙述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从第①段中A、B句中任选一句,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其作用。【散文·写法探究】4.文章第②段引述沈从文先生聊天的内容细节,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沈从文先生热爱文物研究;沈从文先生聊朋友的趣闻雅事;沈从文先生的生活极不讲究。2.示例:重音应落在“一晃”上,“一晃”时间很短,与“四十多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在西南联大时跟从沈先生学习、与沈先生交往的往事历历在目、如在昨日,重读“一晃”,可以表达对在西南联大与沈先生交往的留恋之情与怀念之意。3.A句是对沈从文先生研究文物态度的评价,点明沈先生研究文物对劳动者创造性的关注与赞美,直接表达对沈从文先生真挚、纯朴的赤子之心的敬佩与赞美。B句是对沈从文先生搜集到的土家族挑花布的评价,以天真稚气、秀雅生动的挑花图案来凸显沈从文先生的品性,突出对沈从文先生真挚、纯朴的赤子之心的敬佩与赞美。4.文章引述沈从文先生讲述研究哲学的老先生、徐志摩、金岳霖、林徽因等细节,点明沈从文先生推崇这些人对工作、学问热爱与痴迷的态度,天真纯朴的气质。从交友对象与聊天内容方面衬托沈先生的赤诚、纯朴。【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①段“沈先生对陶瓷的研究甚深,后来又对丝绸、刺绣、木雕、漆器……都有广博的知识”“他有一阵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这种黑红两色刮花的圆形缅漆盒,昆明多的是,而且很便宜。沈先生一进城就到处逛地摊,选买这种漆盒”可知,文章记叙了沈从文先生热爱文物研究之事,有广博的文物知识;根据第②段“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等语句可知,沈从文先生聊朋友的趣事;根据第④段“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可知,记叙了沈从文先生生活极不讲究。2.本题考查朗读重音。第⑤段“一晃,四十多年了”一句,体现了时间流逝之快,是人的主观感受,“一晃”与“四十年”形成鲜明对比;联系第⑤段“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可知,此句表现出作者在与沈从文先生交往的时间之长,交往密切,经历之事恍如昨日,展现了记叙事件的真实性,可知“一晃”应重读,表现出“我”对老师沈从文先生很是了解,表现了“我”对老师沈从文的怀念与钦佩。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A句“他热爱的不是物,而是人,他对一件工艺品的孩子气的天真激情,使人感动”为议论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表现“我”对沈从文老师对待文物的态度予以评价,作为沈从文老师的学生(亲历者),更能体现沈从文先生对文物的喜爱;联系第①段“他从这些工艺品看到的是劳动者的创造性。他为这些优美的造型、不可思议的色彩、神奇精巧的技艺发出的惊叹,是对人的惊叹”“我曾戏称他搞的文物研究是‘抒情考古学’”可知,A句表现了沈从文先生喜爱文物的实质——欣赏劳动者的创造,赞美其工艺,而非文物的金钱上的价值,表现了沈从文先生真诚纯净的内心,表现了“我”对沈从文先生的钦佩与赞美。B句“这些挑花图案天真稚气而秀雅生动,确实很美”为议论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联系第①段“有一回,他不知从哪里弄到很多土家族的挑花布,摆得一屋子,这间宿舍成了一个展览室。来看的人很多,沈先生于是很快乐”直接表现“我”对沈从文老师所挑土家族挑花布的评价,一个人所收集爱好的东西能够深刻的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通过表现挑花图案的“天真稚气而秀雅生动”,来表现沈从文先生真诚纯净的内心,表现了“我”对沈从文先生的钦佩与赞美。4.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的分析。理解句段作用时,应从内容,事物特点,作用,情感或寄寓的道理方面入手分析。注意句段对表现人物形象或表达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可根据句段位置总结概述作用。根据第②段“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可知文章引述沈从文先生讲述老先生养猫,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只带了信,徐志摩讲烟台苹果好,林徽发着高烧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等细节的小事,展现这些热衷于学问研究之人的欣赏与钦佩,展现了做学问之人的天真与风趣,对学问的痴迷与专注,一个人所欣赏的的事物正是一个人的追求,通过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展现沈从文先生赤诚纯净的内心;展现了“我”对沈从文老师的了解;联系第④段“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可知,为下文讲沈从文先生的生活上的不讲究做铺垫,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沈从文先生对学问的专注与热爱;情感:表现了“我”对沈从文先生的钦佩与赞美。二、(2021·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老舍先生汪曾祺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高的柿子树,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A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瘾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②有时候,客人来访,老舍先生正在工作,就请客人稍候。等候时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③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老舍先生极其敬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④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几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一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⑤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对他手下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时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干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才,对有才华的青年,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老舍先生不是那种惯说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温吞水一样的官话的人。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影响,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顾虑,都有点书生气、书卷气。⑥老舍先生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北京从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时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做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做出有点儿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⑦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以前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汇编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来的。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⑧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⑨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选文有删改)5.选文第①~④段有四件事表现了老舍先生是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余三件事。(1)(2)屋子里摆杏闻香(3)(4)6.比较下面A、B两句话,简析A句的语言表达好在哪里。A.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B.无论天气晴朗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把这些花抬进抬出,每次都出一身热汗。7.本文⑤~⑧赞美了老舍先生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8.下面是老舍为自己写的小传《著者略历》(节选),你读了以后觉得老舍身上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请结合小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答案】5.侍弄花草

收藏画作

约同人小聚6.A句将两种不同天气搬花的情景具体描述出来,表现了老舍夫妇侍弄花草的辛苦,以此突出老舍先生对花的喜爱之情。B句的意思虽然与A句相同,但是表达的情感过于平淡,无法突出老舍先生对花的喜爱之情。7.爱护手下干部:“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对他手下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考虑周全:为盲艺人的生计谋划;关心、爱护百姓:“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8.“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表现了老舍孝顺母亲;“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表现了老舍热爱读书;“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表现了老舍甘于寒贱;“27岁,发愤著书”表现了老舍发奋努力;“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表现了老舍教书做事认真。所以我们要学习老舍孝顺母亲、热爱读书、不追求名利、发奋努力、做事认真等品质。【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①段“院里有两棵不高的柿子树,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可概括为:侍弄花草或为花操劳;第二空,结合第③段“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可概括为:收藏画作;第三空,结合第④段“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几次”,可概括为:约同人小聚或交友聚会。6.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这里要求辨析两个句子的不同,突出A句好在哪里。观察两个句子,表意相同,但是A句将“天气暖和”和“刮风下雨”分开写,虽然种情况搬花的情景与感受相似,但是反复的描述,可以表现老舍先生夫妇二人侍弄花草的辛苦;“一盆一盆”“抬”“一身热汗”重复出现两次,形象再现了老舍先生夫妇为花操劳、不厌其烦的情景,突出表现了老舍先生爱花成性的生活情趣(或对花的喜爱)。而B句则过于平淡,无法突出他们对花的喜爱之情。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第⑤段,“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时,对他手下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表现了老舍爱护手下干部;第⑥段“老舍先生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表现了老舍考虑问题周全;第⑦段,“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时,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表现了老舍关心、爱护百姓生活。8.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结合材料中的语句“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表现了老舍孝顺母亲;“幼读三百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表现了老舍热爱读书;“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表现了老舍甘于寒贱;“27岁,发愤著书”表现了老舍发奋努力;“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表现了老舍教书做事认真,即使吃亏,也不后悔。老舍先生孝顺母亲、热爱读书、甘于寒贱、发奋努力、教书做事认真等美好的品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