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全书综合测评_第1页
05-全书综合测评_第2页
05-全书综合测评_第3页
05-全书综合测评_第4页
05-全书综合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姓名班级考号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全书综合测评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虚拟实践的产生使人类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虚拟世界。信息时代的人类所面对的是一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共存的二元世界。在二元世界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存在各种矛盾关系。首要的便是虚拟存在与现实存在之间的矛盾。首先,虚拟存在与现实存在之间不仅存在一种派生关系,还存在着一种相互否定的关系。我们一直强调,人的虚拟存在离不开人的现实存在,而且人的虚拟存在本身就是“脱胎”于人的现实存在。但是,人的虚拟存在这种新的存在形态一经产生,它便成为一种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性的存在形态,并与现实存在相对立。一方面,这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的虚拟存在形态,表现出总是渴望获得更多的独立性,反对现实世界对它进行干预和管控,希望虚拟存在能够成为人类的理想存在形态,甚至对现实世界有所拒绝和反感。另一方面,虚拟世界为人类提供了一个逃脱现实世界压力的“自由空间”,也意味着它为人类拒斥现实世界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性。虚拟世界中的社会关系具有明显的暂时性和匿名性,人与人之间丧失了现实世界中的义务关系,所以选择虚拟世界本身就是对肉体、种族、性别、身份等现实世界附属物的一种逃避行为。其次,人的虚拟存在形态形成后又对人的现实存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人的虚拟存在深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技术对它的技术支撑和物质条件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人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陪伴,甚至产生了一种对信息技术的崇拜,形成了一种新的“拜物教”。这个新“拜物教”的产生,可以视作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侵蚀。在这里,资本与技术的“同流合污”,使得技术成为为资本增殖而服务,奴役人、压榨人、诱惑人甚至统治人的一种工具。如果人因为沉溺在虚拟世界而远离现实世界,就无法赋予人现实生活的根据和意义,就有可能失去真实的人性,必将导致绝对的虚无,人也将变为行尸走肉似的非人。最后,虚拟世界离不开现实世界的约束和控制。虚拟世界的发展依赖于现实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进步,同时,虚拟世界的运行也受制于现实世界政治力量的制约与控制。(节选自张竑《“虚实之间”的秘密——再议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有删改)材料二:现代技术文明逐渐增长了“非自然的人造性”。作为虚拟现实的造物主,我们有意识地制造出“邪恶精灵”来“欺骗”自己的体验和感知,并达到感官致幻的极致境界——幻觉、想象与现实无从区别。实际上,我们在虚拟世界获得了另一个虚拟“身体”。由此,自我的构成也将发生重要的转变:同一个心灵拥有两个不同的身体,一个是现实(物理)世界中的身体,是受到自然与伦理规则限制的“有碍之身”(hinderedbody)或者“沉重的肉身”;一个是虚拟世界中的身体(化身),是超越这些规则,甚至可以永生不死的“无碍之身”(unhinderedbody)。换言之,物理世界启动了“身心分离”模式,以便让心灵转移或“附体于”虚拟世界的另一个身体。这种“一心二体”的状况改变了自我的结构和构成性要素。这个新的自我,很可能越来越难以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愿意奔赴元宇宙追求更自由的生活。但是,“你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过上美好的生活吗”?未必。关键在于,长期被物理世界塑造的身心关系,在进入和适应虚拟世界的过程中会发生如此重要的转变,以至于原本作为美好生活判断标准的价值框架终将被瓦解。虚拟世界的自我似乎获得了空前的自由,“无碍之身”不仅深度沉浸于丰富多样的感官体验,而且可以获得超越自然(物理)法则的能力和满足。完全可以想象,我们能够随时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看见心中所想的景观,即刻感触一切。如果愿意,我们可以满足各种背离旧世界伦理规则的愿望。于是,我们随时可以“心想事成”,并且毫无身体和道德的风险。那么,虚拟世界的“优越性”远不只是满足了人的愿望,而且(更重要的是)重新塑造了人本身。但是,我们由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终极自由吗?实际上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自由总是对人而言的。我们人类,至此为止是在“有碍之身”的条件下形成的身心关系,由此养成心灵的习性,这是人类价值的构成性基础。而在虚拟世界中,我们不再是一贯所知的人类。正如没有死亡和风险,就不会有畏惧和珍惜;没有身体受到伤害的威胁,就没有勇敢的美德;如果不需要努力便心想事成,就没有卓越和智慧;没有资源的匮乏,也就没有善意和友爱……“有碍之身”限制了我们,同时也成就了我们的人性(humanity),并内在地规定了自由的含义及其弥足珍贵的价值。(节选自刘擎《技术最后的诱惑:虚拟世界的美好生活》,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虚拟存在不能脱离现实存在而存在的部分原因在于:后者是前者能出现的前提,而前者只是后者的派生物。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前者诞生后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B.虚拟世界具备让人类逃离现实世界压力的属性,这为人类排斥现实世界提供了可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选择虚拟世界的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世界的否定。C.现代技术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有能力去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进而在虚拟世界去获得另一个虚拟“身体”。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人类自我构成随之发生了转变。D.虚拟世界的“无碍之身”可以深度沉浸于各种感官体验,也可以获得超越自然法则的能力,甚至可以不再受伦理规则的限制,这实际上意味着人本身可以被重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也对虚拟技术表达了相似的担忧。B.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让人的生活更便利,但会带来导致人失去真实人性的新的“拜物教”。C.虚拟世界离不开现实世界的约束和控制,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借助各方力量影响虚拟世界。D.一旦虚拟世界的自我沉溺其中,很可能使得原本作为美好生活判断标准的价值框架瓦解。3.根据材料二,作者会认同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种说法(3分)()A.虚拟现实不是幻象或者虚构的,至少不完全是。虚拟现实整体上是真实的。B.我们在虚拟世界可以做到:身体可以像鸟一样飞翔,或可以拥有自己的星球。C.如果人类能够创造出完美的虚拟世界,移居其中一定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终极自由。D.人类因可以自由定义虚拟世界中的时间、空间甚至身体能力而能在其中拥有美好生活。4.有人说:“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避免跌入虚拟世界这一科技产物可能带来的黑暗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5.下面这段文字是对《头号玩家》这部电影的描述,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其中“绿洲”中的“自由”的认识。(4分)2045年,处于混乱和崩溃边缘的现实世界令人失望,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绿洲”——一个由鬼才詹姆斯·哈利迪打造的虚拟游戏宇宙。人们只要戴上VR(虚拟现实技术)设备,就可以进入这个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的虚拟世界。在这里,你是自由的:你可以置身于繁华的都市,可以选择成为一个不同次元的影视游戏中的经典角色,就算你在现实中是一个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失败者,在“绿洲”里也依然可以选择成为超级英雄,再遥远的梦想都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包括那些在现实中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比如犯罪。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出神陈毓十几年的光阴随水流去,江河归位,空气中又能闻见成熟庄稼的芬芳气息,孩子的笑闹声随炊烟在村庄上空明亮升起……禹觉得郁积在胸口的一股气慢慢散开,让他的身子仿佛要飘起来,又仿佛终于能够放下似的觉得轻松。从山巅向下望,阳光照耀着河流,照耀着村庄,照耀着田里劳作的男女。那些人,他们现在在路上遇见他,都要远远站住,静静垂下双臂,把头偏向一边,微微地向他笑,低低地唤他一声“禹爷”,然后目送他走远。那景象让禹有点幸福,有点疲惫,还有点莫名的感伤。人民的拥戴声和欢呼声让他心惊,他只能微笑,可笑着笑着,笑容就失了温度,僵在脸上冷冷的,使他难受了。他越来越不爱出门,无聊地躺在石榻上,看着墙上裂缝中一株雨季里长出后又枯死的灰白的草发呆。不觉想到了来世。今生似乎没甚可想了。那来世呢?若是真有来世,还做一个治水的贤人么?禹独自呵呵地笑了。来世?自己倒愿意变作一棵树,禹想。不做激流中的石头,不做可以轻松飞过湍急流水的飞鸟,就做一棵苍苍的枝深叶茂的树,长在人迹不能至的山之凹,自在之外,顺便给远行的飞鸟停停脚,让劳顿的兽在它的枝干上蹭蹭痒……呵呵,禹感觉快乐,感觉宽慰,再次笑了。他听见耳边飒飒的、簌簌的、淅淅的声响,恰似风吹树叶的声息,树枝沐浴在雪中雨中的声息,多么好啊!禹仿佛真的感觉到鼻息之间那树叶清苦的潮润气息,闻见当风到来、雨到来、雪到来时,树散发的各种不同的美好气息。被这种念头拧着心,禹不觉并拢了双脚,伸直身子,双手合十,用力向上提升身体,同时向右旋转。禹慢慢旋转,慢慢把重心转到一只脚上,并且越来越快地旋转,快到自己感觉都要飞起来了。他真的是飞起来了吗?禹听见身体中“噼噼啪啪”的声响,仿佛体内正在开花,在一声紧似一声的“噼啪”声中,他感到上半身越来越轻,而他的双脚似乎合二为一了,那么牢靠、那么扎实地和大地亲密相融。他真切地感到脚下泥土松软的温热气息了。惊喜和幸福涨满内心,让禹有点昏晕,他顺其自然地昏晕了半刻钟。随后他慢慢从那种昏晕里醒过来。低头打量自己的身体,他看见自己的下半身已然是一截苍苍树木了,他将信将疑地沿着树身向上看,他看见自己的头上正顶着一个高大茂盛的树冠,巨大的幸福感冲击着禹的头,使他沉沉睡去。醒来的第一个念头,禹就是热切地等待妻子。他一心一意地等妻子到来,他一定要说服她也变成一棵树。想当年,三过家门不入,的确使她颇受了些冷落和委屈,现在,如果妻子也愿意变成一棵树,那他从此将根根叶叶、枝枝杈杈地终日与她厮守一起,还有什么遗憾呢?再说,单是变树时的美妙感觉,无论如何,也要说服她试一试。要是她不肯听他的呢?那就一把抱住她,哄她、教她——收拢双脚,双手合十。帮她旋转、飞升。看,变成树了吧。变树的感觉如此美妙,体会到了,她也不会埋怨的吧。可是,妻子怎么还不到来呢?禹打算像一棵树那样伸展身体,向着远处张望张望。却只听见脚底下“啪”的一声,犹如瓦钵摔碎在地的声响。禹惶然低头,却看见自己依然端坐在神龛上,在终日缭绕、从不肯有片刻歇息的香烛烟雾里。禹仿佛做梦似的长久地发了一回呆。被长年的烟火熏炙,禹感觉自己的眼睛是那样肿胀,他的肩背僵硬如同死了一般,治水时落下的腿病使他的双腿沉重,没有一丝想要动弹一下的欲望。收回视线,端正目光,从深沉的恍惚中清醒,禹还是在神龛上尽力地坐正自己的身子。(选自陈毓小小说集《伊人寂寞》,有删改)文本二:理水鲁迅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只拦住了气喘吁吁的从后面追来的一个身穿深蓝土布袍子,手抱孩子的妇女。“怎么?你们不认识我了吗?”她用拳头揩着额上的汗,诧异的问。“禹太太,我们怎会不认识您家呢?”“那么,为什么不放我进去的?”“禹太太,这个年头儿,不大好,从今年起,要端风俗而正人心,男女有别了。现在那一个衙门里也不放娘儿们进去,不但这里,不但您。这是上头的命令,怪不着我们的。”禹太太呆了一会,就把双眉一扬,一面回转身,一面嚷叫道:“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做官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处,仔细像你的老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变大忘八!这没良心的杀千刀!……”局里的大厅上也早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奔来的也临近了,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节选自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写到大禹与妻子,但体现的情感态度不同。文本一表现的是大禹对妻子的歉意与深情,文本二则表现大禹对妻子的无奈与冷淡。B.文本一不以情节的冲突来塑造人物的性格,而用柔韧、含蓄的语言营造意境;文本二则使用杂文笔法,体现了庄与谐、哲理品格与喜剧风格的统一。C.文本一首段写治水成功后尘世幸福祥和的景象,侧面表现大禹治水的功绩;文本二在对历史的讲述中加入细节的虚构,生动再现了大禹治水的艰辛。D.文本一中大禹出神的原因是天下安定后,已无事业可打拼,只能赋闲在神位上;文本二中大禹妻子嚷叫的原因是大禹过于看重他的治水事业而忽视家庭。7.文本一多次写到“笑”,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河归位后,孩子的笑闹声烘托了社会安定、祥和的景象。B.劳作的男女对禹微笑,表现了他们对禹的感激、崇拜与敬畏。C.面对百姓的拥戴欢呼,禹的笑体现了他对自身处境的迷惑。D.想到来世时,禹独自呵呵地笑了,这是他对再做治水贤人的否定。8.两个文本中禹的人物形象与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6分)

9.两个文本都属于“故事新编”,请联系文本一,分析其“新”在何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韩,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注]而秦不受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节选自《战国策·魏策》,有删改)材料二: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注]泾阳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黑A貂B之C裘D弊E黄F金G百H斤I尽J资K用L乏M绝N去O秦P而Q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走,逃跑。与《阿房宫赋》中“直走咸阳”的“走”含义不同。B.书,书籍。与《春望》中“家书抵万金”的“书”含义不同。C.封,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含义不同。D.除,指宫殿的台阶。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请求把宋地分封给泾阳君,秦国却没有采纳,苏厉认为是因为秦国不相信齐王和苏秦。B.苏秦返回家乡后,决定发奋苦读,主要是因为他回家以后,连妻子、父母都不理解他。C.苦读后的苏秦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获得成功,被授予相印。D.苏秦开始不过是一个出身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成功以后,获得多国尊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

(2)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14.结合上面的材料,概括苏秦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李白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谁人今继作,夫子世称贤。再动游吴棹,还浮入海船。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空余贾生泪,相顾共凄然。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借用友人的本家张翰的名句起笔,夸赞张翰的风流倜傥,亲切自然。B.第三、四句“谁人”能继承张翰佳作的疑问,引出对张十一举世称贤的夸赞。C.第九、十句“去国”点明与人分别,“思归”点明羁旅,表达难舍难分与思乡之情。D.第十一、十二句用典,诗人壮志未酬,与朋友相顾,凄然之情油然而生。16.《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叙写了周瑜的从容应战和赫赫战功,“,”,勾勒出自己心中年少功成的英雄形象。

(2)陆游《书愤》中,“,”两句,诗人以诸葛亮自况,以此自勉,表明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3)高适《燕歌行并序》中,“,”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寻欢作乐作对比,控诉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开始画饼①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最近,“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网络走红。网友们脑洞大开,各类生活场景将林黛玉的“怼人”话术巧妙应用,短视频平台也掀起了二次创作。有人质疑网友将林黛玉怼人的话语单独挑出来搞成经典语录,而不看这些话语在原著里的语境,有②之嫌。对此,专家认为,新媒介技术的变化确实产生了远离纸质阅读这样一个趋势,许多作品也都被娱乐化,但经典仍然是经典,经典只有传播了,才有价值。

在网友对“林怼怼”的模仿热潮中,不难发现,职场话题是创作焦点。“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一句,表达的是职场人对过度加班的不满;“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则是借林妹妹之口,直言对老板空洞承诺的反感。其中,语气也许是戏谑“发疯”的,情绪却是极其真实的。林黛玉“花式怼人”大火的背后,折射出一些人现实中无法体面拒绝、坦言不满的无奈。很多情况下,在一些亲戚、同事或者朋友提出无理要求时,人们总要用一些委婉的言辞把拒绝的意图包裹起来。当“高情商”说法也无法回绝时,便只能勉为其难答应下来。就这个角度而言,如今流行的犀利“林学”,其实与此前被动自我保护的“糊弄学”③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共同传达出年轻人对缺乏边界意识、形式主义、过度内耗等行为的反感。18.文中①处“画饼”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在文中②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是,③处“糊弄学”引号的作用是。(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面对老板的加班要求,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员工的不满,你认为这种“林怼怼”式的表达合适吗?请结合情境,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消费者认为,“零添加”就是食品中没有添加剂。然而,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从科学概念上看,“零添加”并非事实。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才能进到人们的餐桌并吃到嘴里,或多或少都含有添加剂。一些人以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产品,纯天然的才是最好的。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安全和美味,并非只有纯天然一个标准。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一大目的,是让食品营养充分发挥价值。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才让食品添加剂声名狼藉。今天,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万种,可谓五花八门,而中国只批准了2000多种,不到十分之一。这些食品添加剂有些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不用反而不行。例如,香肠和腊肉会使用一点亚硝酸盐以防腐,其作用主要是抑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肉毒杆菌可以产生肉毒素,毒性强于砒霜。显然,在肉类加工中使用一点亚硝酸盐是合理的,否则,会产生肉毒素,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厂家故弄玄虚,把有些并不需要使用防腐剂的食品说成“零添加”,如腌渍食品(高盐)等。因此,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21.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数据,有何用意?(4分)

22.简述上文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清华大学在自主招生简章中,对报考“人文科学实验班”专业的学生提出了一些要求,其中有以下几点:(1)受过较系统的蒙学教育,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龙文鞭影》;(2)有较好的经学基础,能背诵“四书”,以及《周易》《诗经》中的一种;(3)熟悉中国古代文史典籍,阅读过《史记》《左传》,以及其他先秦文献。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涉猎过上述经典或者有过其他类似经典(如《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的阅读经验?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阅读经典时的感悟或自己对国学经典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全解全析1.C“进而”一词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可知,“实际上”后面的部分是对前文的解释,两者之间并不是递进关系。2.B“但会带来导致人失去真实人性……”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三段“如果人因为沉溺在虚拟世界而远离现实世界,就无法赋予人现实生活的根据和意义,就有可能失去真实的人性”说的是“有可能失去真实人性”,而且这是有前提的,即“沉溺在虚拟世界而远离现实世界”。3.BA.与作者观点不符。材料二第一段就认为虚拟世界是一种幻觉、想象。B.与作者观点相符。材料二第四段有“可以获得超越自然(物理)法则的能力和满足”。C.与作者观点不符。材料二第五段否认了这种说法,“但是,我们由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终极自由吗?实际上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自由总是对人而言的……”。D.与作者观点不符。材料二第三段对此观点持反对态度,“‘你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过上美好的生活吗’?未必……瓦解”。故选B。4.答案①保持对现实世界的认同与接纳,不要借虚拟世界这一“自由空间”来逃避。②减少虚拟世界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③分清幻觉、想象与现实的边界,防止沉溺于感官致幻的极致境界中。④尊重现实世界的伦理规则,守住原本作为美好生活判断标准的价值框架。⑤现实世界应对虚拟世界加以约束和控制,避免其成为一种奴役人、压榨人、诱惑人甚至统治人的工具。解析由“虚拟世界中的社会关系具有明显的暂时性和匿名性……等现实世界附属物的一种逃避行为”可得出:保持对现实世界的认同与接纳,不要借虚拟世界这一“自由空间”来逃避。由“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拜物教’”等可得出:减少虚拟世界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由“作为虚拟现实的造物主……幻觉、想象与现实无从区别”可得出:分清幻觉、想象与现实的边界,防止沉溺于感官致幻的极致境界中。由“但是,‘你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过上美好的生活吗’……以至于原本作为美好生活判断标准的价值框架终将被瓦解”可得出:尊重现实世界的伦理规则,守住原本作为美好生活判断标准的价值框架。由“在这里,资本与技术的‘同流合污’……诱惑人甚至统治人的一种工具”可得出:现实世界应对虚拟世界加以约束和控制,避免其成为一种奴役人、压榨人、诱惑人甚至统治人的工具。5.答案①在“绿洲”中,人们可以获得超越自然(物理)法则的能力和满足,将自己变成空前自由的“无碍之身”。②自由的含义及其弥足珍贵的价值是由人性决定的,而人性源于“绿洲”之外的“有碍之身”。解析由“虚拟世界的自我似乎获得了空前的自由……超越自然(物理)法则的能力和满足”等可得出:在“绿洲”中,人们可以获得超越自然(物理)法则的能力和满足,将自己变成空前自由的“无碍之身”。由“但是,我们由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终极自由吗……这是人类价值的构成性基础”“‘有碍之身’限制了我们……并内在地规定了自由的含义及其弥足珍贵的价值”等可得出:自由的含义及其弥足珍贵的价值是由人性决定的,而人性源于“绿洲”之外的“有碍之身”。6.A“本文二则表现大禹对妻子的无奈与冷淡”有误。文本二中的大禹忙于治水,无暇顾及妻子,而非“无奈与冷淡”。7.C“对自身处境的迷惑”错误。应是被人民拥戴的幸福和与人民产生距离感的无奈、感伤。8.答案(1)人物形象:①文本一塑造了一个想从被人膜拜的“神”的世界中走出来,向往世俗快乐生活、家庭幸福的大禹形象;②文本二塑造了一个倾全心治水救灾,数过家门而不入,吃苦实干、公而忘私的大禹形象。(2)方法:①文本一主要通过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属于正面描写;②文本二既有对禹的外貌、动作的描写(正面描写),又通过禹的妻子的语言来烘托禹(侧面描写)。解析(1)人物形象:由“人民的拥戴声和欢呼声让他心惊……僵在脸上冷冷的,使他难受了”“禹惶然低头,却看见自己……发了一回呆”等可知,文本一中的大禹想从被人膜拜的“神”的世界中走出来;由“醒来的第一个念头,禹就是热切地等待妻子……那他从此将根根叶叶、枝枝杈杈地终日与她厮守一起,还有什么遗憾呢”可知,文本一中的禹向往世俗快乐生活、家庭幸福。由“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这没良心的杀千刀!……”可知,文本二中的禹倾全心治水救灾,数过家门而不入;由“禹便一径跨到席上……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可知,文本二中的禹吃苦实干、公而忘私。(2)方法:文本一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塑造大禹的形象,如“想当年,三过家门不入,的确使她颇受了些冷落和委屈……她也不会埋怨的吧”为心理描写;“收回视线,端正目光,从深沉的恍惚中清醒,禹还是在神龛上尽力地坐正自己的身子”为动作描写。文本二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如“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禹便一径跨到席上……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刻画禹的外貌、动作,为正面描写。“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这没良心的杀千刀!……”通过禹的妻子的语言来烘托禹,为侧面描写。9.答案①人物形象塑造有新意:摒弃了大禹一贯的过家门不入的英雄形象,赋予传说中人们心中的“神”以普通人的情感——追求世俗的爱情与家庭的幸福,彰显了人性之美。②情节设置有新意:脱离大禹治水的常规情节,设计治水成功后“出神”与“神回”的情节。大禹“出神”,想象来世自己成为一棵与妻子终日厮守的树,与他今生的为治水奔波、忽视家庭的现实形成对比;而从恍惚中清醒后,禹还是在神龛上尽力地坐正自己的身子,缺乏走出神位的勇气。小说以强烈的现代意识,引发人们对生命真实状态的深入思考和探究。③主旨有新意:一反歌颂英雄的固定模式,反而关注英雄被膜拜后的孤独、无奈与普通的情感需求。同时,引发现代人对如何处理事业和家庭之间的矛盾的思考。解析分析其“新”在何处,可从人物、情节及主旨等角度入手。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由“人民的拥戴声和欢呼声让他心惊……僵在脸上冷冷的,使他难受了”等可知,文本一中的大禹想从被人膜拜的“神”的世界中走出来。由“来世?自己倒愿意变作一棵树……长在人迹不能至的山之凹,自在之外”等可知,大禹向往世俗快乐生活、家庭的幸福。作者摒弃了大禹一贯的过家门不入的英雄形象,赋予传说中人们心中的“神”以普通人的情感,富有新意。从情节设置上看,“醒来的第一个念头,禹就是热切地等待妻子……还有什么遗憾呢”“可是,妻子怎么还不到来呢……从不肯有片刻歇息的香烛烟雾里”等,写大禹“出神”,想象来世自己成为一棵与妻子终日厮守的树,之后又从恍惚中清醒,还是在神龛上尽力地坐正自己的身子,缺乏走出神位的勇气。作者设计治水成功后“出神”与“神回”的情节,以强烈的现代意识,引发人们对生命真实状态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富有新意。从文章主旨上看,“人民的拥戴声和欢呼声让他心惊……看着墙上裂缝中一株雨季里长出后又枯死的灰白的草发呆”等写出了英雄被膜拜后的孤独、无奈与普通的情感需求。一反歌颂英雄的固定模式,极具新意。同时,大禹对妻子的歉意与深情,也引发了读者对如何处理事业和家庭之间的矛盾的思考。10.EJN“黑貂之裘”作主语,“弊”作谓语,“弊”后应断开;“黄金百斤”作主语,“尽”作谓语,“尽”后应断开;“资用”作主语,“乏绝”作谓语,“乏绝”后应断开。故在E、J、N三处断开。11.DD项中的“除”在文中意为“去掉,清除”,《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意为“宫殿的台阶,一说指门与屏(今所谓照壁)之间的通道”,二者含义不同。A.逃跑/通达。B.书籍/书信。C.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使……成为边境。12.B“主要是因为他回家以后,连妻子、父母都不理解他”错误。由“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安有说人主……之尊者乎”分析可知,妻子、父母都不理解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苏秦游说秦王失利。13.答案(1)所以大王不如让苏秦再回到东面的齐国,秦国一定会怀疑齐国而不接受齐国的建议。(2)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堵住各国君主亲信的口,天下没有人能抵抗他。解析(1)“故”,所以;“东”,让……回到东边;“听”,接受。(2)“廷”,在朝廷上;“杜”,堵塞;“左右”,近臣、亲信;“莫之能伉”,宾语前置,应为“莫能伉之”,意思是没有人能抵抗他。14.答案①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②反复钻研的苦读经历;③出类拔萃的游说能力;④各国政要的大力支持。(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解析结合“读书欲睡……期年,揣摩成”可概括出“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由“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可概括出“反复钻研的苦读经历”;由“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可概括出“出类拔萃的游说能力”;由“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可概括出“各国政要的大力支持”。[参考译文]材料一:苏秦被扣押在魏国,想要逃到韩国去,魏国关闭城门,不得通行。齐国派苏厉替苏秦对魏王说:“齐国请求把宋国的土地分封给泾阳君,可是秦国不接受。这对秦国并非不利,有齐国的帮助而可以得到宋国的土地,然而秦国没有接受的原因,是不相信齐王和苏秦。现在秦国看到齐国、魏国不和,达到如此厉害的地步,那么齐国一定不会欺骗秦国,而秦国也会信任齐国。齐、秦联合而泾阳君享有宋国土地,就不是对魏国有利了。所以大王不如让苏秦再回到东面的齐国,秦国一定会怀疑齐国而不接受齐国的建议。齐、秦不和,天下便没有忧虑,讨伐齐国成功了,那么您的土地就扩大了。”材料二:(苏秦)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他的主张未被接纳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百斤黄金也用完了,资用供应不上,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书橐,脸色黑黄,面有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苏秦的过错啊!”于是在夜里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讲谋略的书《阴符》,埋头诵读,精心研习,择取要点,加以揣摩。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锥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位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有成,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于是就登上燕乌集阙,在华丽的宫室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两人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非常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授予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束,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势,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花费一斗粮,没有烦劳一个兵,没有战死一个战士,没有弄断一根弓弦,没有损失一支箭,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能之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任用而天下安顺。所以说:“用在政治,不用在武力;用在朝廷之内,不用在边疆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使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在路上张扬显耀,崤山以东各国闻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威望极大地提高了。况且苏秦,只不过是住在僻巷窑洞内,用桑木作门户、弯桑条作门轴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前横木之上,勒住马缰,横行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堵住各国君主亲信的口,天下没有人能抵抗他。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的郊野去迎接他。15.A“风流倜傥”错,诗中“风流”是“教化流行”的意思。16.答案①“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均为名词,皆是寻常所见之景,用列锦的艺术手法写出送别之时的景物,可见意趣之真;②“白门”点明地点,寓意金陵,照应题目,不事雕琢;③“柳”本是常见之物,古人有赠柳而别之俗,极富意趣,又暗含挽留、难舍之情,立意初现。(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中,“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均为名词,用列锦的艺术手法写出送别之时的景物,融情于景,既有代表别离的“白门柳”,又有表现欢快的“春光”与“霞色”,此处诗人将以往悲切的别离场面用和乐、欢快的氛围取代,表达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意境开阔,襟怀豁达,颇有新意;诗人还点明了送别的地点,“白门”是金陵的代称,让读者一眼就看出送别的地点,而“柳”“霞”意象关照离别,表明是送别的场面,不事雕琢,不言别而意自现,这样就照应了诗题“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柳”是送别诗的常用意象,含挽留、难舍之意,表达不舍的离情,立意初现。17.答案(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18.答案①比喻②断章取义③特定称谓解析①“你瞧,又开始画饼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上司给的空头承诺”比作“画饼”,指没有实际行动或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②结合“单独挑出来搞成经典语录,而不看这些话语在原著里的语境”可知,这是不考虑原文而只截取其中一段的意思,可填“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③此处的“糊弄学”指的是以看起来不敷衍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难以推脱之事,引号表示特定称谓。19.答案网友们脑洞大开,将林黛玉的“怼人”话术巧妙应用于各类生活场景中,短视频平台也掀起了二次创作热潮。解析画横线部分有两处语病:“各类生活场景将林黛玉的‘怼人’话术巧妙应用”不合逻辑,可改为“将林黛玉的‘怼人’话术巧妙应用于各类生活场景中”,主语是承前省略的“网友们”;二是“掀起了二次创作”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可改为“掀起……热潮”。20.答案(示例1)合适。①从内容上看,直接表达了对工资少、加班多的不满态度,真实直率。在职场中,这样的表达十分可贵,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待遇的提高、人际关系的重塑和社会的发展。②从形式上看,运用了夸张、对比和反问,突出了工资收入与加班付出极不对等的现象,痛快地表达了对老板的不满情绪和调侃意味。(示例2)不合适。①从内容上看,直接表达了对工资少、加班多的不满,体现了斤斤计较、心地偏狭的特点,不利于团结和谐。②从形式上看,运用了夸张、对比和反问,夸大了现实状况,强化了不满情绪和讽刺意味,显得尖酸刻薄,不得体。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认为合适。从内容上看,“就拿那么一点工资”“24小时使唤人”直接表达了对工资少、加班多的不满,真实直率。在职场中,这样的表达有个性,有自我,十分可贵,很可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待遇的提高、人际关系的重塑和社会的发展;从形式上看,“24小时使唤人”是夸张,“一点工资”与“24小时”形成对比,“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是反问,突出了工资收入与加班付出极不对等的现象,痛快地表达了对老板的不满情绪和调侃意味,充满生命的张力,个性鲜明。认为不合适。从内容上看,“就拿那么一点工资”“24小时使唤人”直接表达了对工资少、加班多的不满,不尊重给自己提供就业机会的老板,体现了斤斤计较、心地偏狭的特点,不利于团结和谐;从形式上看,“24小时使唤人”是夸张,“一点工资”与“24小时”形成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