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尔克斯“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我有自己的世界观,我看到了世界,我想把自己观察到的叙述出来世界和观察的方法。
—马尔克斯马尔克斯语录“以他人的图表来表现我们的现实只会使我们越来越不为人所知,越来越不自由,越来越孤独。”“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我要让自己童年的经历有一个文学的归宿。”“我写作是要我的朋友爱我更久。”“更让人高兴的是,我终于今后不会再当诺贝尔奖候选人了。”一个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社会的作家不是个好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征途上,作家永远是孤军奋战的,这跟海上遇难者在惊涛骇浪里挣扎一模一样,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事业,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正在写的东西。“真实永远是文学的最佳模式”“他妈的,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的。”一、作者简介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iaMarquez1927~)哥伦比亚作家。生于哥伦比亚一个炎热多雨的村镇——马格达莱纳省的阿拉卡塔卡镇的一个医生家庭。父母居无定所,生活贫困,以至于未给孩子施行洗礼,连孩子生于哪一年也记不住(一说1928年,但据近年考证,应是1927年)。8岁前,一直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位受人尊敬的上校,参加过两次内战。外祖母是位勤劳的主妇,很会讲神话故事。这段充满幻想和神奇色彩的童年生活,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外祖父外祖母╲╱路易莎埃利希奥╲╱马尔克斯马尔克斯的生命流程阿拉卡塔卡渡过童年→1936年巴兰基里亚→波哥大的锡帕基腊寄宿学校→1946毕业后离开波哥大→1947重返波哥大→1948卡塔赫纳→1950纠兰基雅→1954重返波哥大→1958与梅赛德斯结婚定居在委内瑞拉→1959—1961为古巴通讯社工作1967完成《百年孤独》的写作1936年开始上学,1940年转入首都的教会中学,期间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成为他课余最好的消遣。18岁时,考入首都波哥大国立大学攻读法律,但他对法律不感兴趣。
1947年,马尔克斯来到首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读法律,但却醉心于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和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小说。1948年,马尔克斯因政局动荡中途辍学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先后到过欧洲各国,他在《观察家报》上发表了十几篇短篇小说,如《蓝宝石般的眼睛》(1950)、《纳沃,一个让天使等待的黑人》(1951)。1954年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55年,他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早在1947年,他已在《观察家》杂志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第三次辞世》;到1952年,该杂志共刊出他的十个短篇小说,这些作品的主题大多与对死亡的探索有关。1955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问世,引起拉美文学界重视,颇受好评。1955年,发表短篇小说《伊莎贝拉在马孔多观雨的独白》和中篇小说《枯枝败叶》,初步显示了他构思新颖、笔法多变的才华。1959年起为古巴的“拉丁美洲通讯社”工作。1961至1967年,他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电影和新闻工作。陆续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恶时辰》(1962)小说获得美国埃索石油公司在波哥大举办的埃索奖。《格兰德大娘的葬礼》(1962)。《伊莎贝拉在马孔多观雨的独白》首次出现了神奇的马孔多镇和连绵不断的滂沱大雨,是《百年孤独》同一地点和类似场景的试笔。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马尔克斯的平生得意之作,小说描写一个退役上校悲惨凄凉的晚景:他一心等待政府的津贴而不得,最后面带笑容迎接死亡。1967年《百年孤独》的发表为他赢得世界性的声誉,并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由于这部小说的成功,他先后荣获哥伦比亚文学奖、法国最佳外国作品奖和拉美最高文学奖—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百年孤独》标志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成熟,也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从1967到1975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巨翅老人》(1968)、报告文学《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1970)和长篇反寡头小说《家长的没落》(1975)的出版在西班牙语文学界再次引起“地震”。1975年为抗议智利军事政变,他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文学罢工”。
1981年发表了《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2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同时,“由于其长短篇小说《百年孤独》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探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语瑞典文学院在给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评语中说,作者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像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道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得奖后,他又推出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和《迷宫里的将军》(1989).短篇小说集《我的上校外祖父的故事》(1989)、异国故事十二篇》以及报告文学《米格尔·利了回国历险记》(1986)等80年代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绑架》(1984)、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1982)等。90年代创作的《八月再见》和《绑架逸闻》(1996)继续关于爱情与暴力的主题,后者发表时引起评论界激烈的争论,但却赢得了读者的热烈欢迎。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
主要作品
1947年-《第三次辞世》
1955年-《枯枝败叶(Lahojarasc)》
1958-《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Elcoronenotienequienleescriba)》
1962年-《格兰德大娘的葬礼(LosfuneralesdelaMamáGrande)》
1962年-《蓝宝石般的眼睛(Ojosdeperroazul)》
1962年-《恶时辰(Lamalahora)》
1966-《百年孤独(Cienañosdesoledad)》
1975年-《家长的没落(Elotoñodelpatriarca)》
1970年-《落难海员的故事(Relatodeunnáufrago)》
1972-《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LaincreíbleytristehistoriadelacándidaEréndiraydesuabueladesalmada)》
1981年-《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Crónicadeunamuerteanunciada)》
1982年-《番石榴飘香》
1985年-《霍乱时期的爱情(Elamorenlostiemposdelcólera)》
1989年-《迷宫里的将军(Elgeneralensulaberinto)》
1992年-《奇怪的朝圣者(Docecuentosperegrinos)》
1994年-《关于爱和其它恶魔(Delamoryotrosdemonios)》
1996年-《绑架(Noticiadeunsecuestro)》
2004年-《苦妓追忆录(memoriademisputastristes)》
主要荣誉
1962年-《恶时辰》获埃索奖。
1969年-《百年孤独》获意大利基安恰诺奖。
1969年-《百年孤独》获法国最佳外国作品奖。
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称号。
1972年-获拉丁美洲文学最高奖——加列戈斯文学奖。
1981年-获法国政府颁荣誉军团勋章。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2年-获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2006年-获第26届《洛杉矶时报》图书奖。《落叶纷飞》1955年,马尔克斯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落叶纷飞》。该书借鉴意识流小说的技巧写成,作家曾坦言自己受到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和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的《达罗卫夫人》的启发。小说的背景是出现于作家多部作品中的马贡多,其原型是距他童年生活的村镇几里之遥的一个香蕉园。故事情节围绕老人(上校)、女人(上校之女)和小孩(上校外孙)三个人物的内心独自展开,三种声音交织、叠加,从不同视角表现美国商业势力侵入马贡多后,人们孤寂、无奈的心情。《家长的没落》1975年,马尔克斯的又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出版,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凶狠、残暴的军事独裁者尼卡诺的形象。在创作之前,马尔克斯曾研究过多种拉美诸国独裁者的传记,分析他们的成长道路和一般特征以及外国政治、军事势力对拉丁美洲社会的影响,因此,这部小说是对拉美独裁者和该地区社会生活的深刻概括与生动写照。主人公尼卡诺靠军事政变登上权力的顶峰,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他对内采用高压政策,血腥镇压一切反对者;对外则奴颜婢膝,出卖国家的主权和财富。为了稍除隐患,尼卡诺玩弄诈死伎俩,再把所有信以为真,欢呼庆祝的群众斩尽杀绝。除了耍阴谋诡计外,尼卡诺在生活中与白痴无异。马尔克斯以极为夸张的笔法,写他作为国家元首的日常工作就是命人把门从一边卸下安到另一边,然后再拆下安回原处。无论干任何事情,他都得靠老婆指点。尼卡诺的政权是仰仗外国侵略者刺刀的保护存在的,因此,当瘟疫流行,外国军队撤走后,他随即垮台,在孤独中死去。在刻画尼卡诺残酷、昏庸一面的同时,作家还将笔触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表现其精神的空虚和孤独。尼卡诺尽管握有无上的权力,却不敢相信任何人。他的统治与人民相对立。这使他的心中始终充满了恐惧,外强中干成了他最典型的特征。作家指出,独裁者的孤独,是人格被权力异化的必然结果。小说还深刻揭露了打着“民主”、“援助”的幌子,插手别国事务的外国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他们撤离时将一切掠夺净尽,甚至将大海割成小块运走,把草原象卷地毯一样卷走,只留下一片光秃秃的石头。小说充满了荒诞离奇的情节,打破正常的时空关系,用多人称的独白形式构成整部作品多层次的叙事结构,在浓郁的魔幻氛围中显示出严峻的真实。作家曾说,《家长的没落》是自己最成功的小说。《百年孤独》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品。自60年代问世后,已被译成36种以上的文字,在世界各地受到一致称赞,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小说以马贡多村镇为背景,描写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从而折射出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探讨了拉美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作家以生动、富于幻想的笔触,勾画出这片神奇大陆上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反映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深入揭示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特征,小说因而成为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性作品。
加西亚·马尔克斯花了18年的时间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并且在篇名上煞费了一番苦心。“百年”是什么意思?作家说,那是为了表示年代的久长,也就是说,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又作何解释?作家没有正面回答,但读者可以从作品中寻找到造成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
布恩地亚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与妻子乌苏拉是马贡多的开创者。他们本是表兄妹。很久以前,霍·阿·布恩地亚的叔叔与乌苏拉的姑姑结婚,生下一个长猪尾巴的儿子。乌苏拉怕近亲结合重蹈前辈的覆辙,婚后坚决不与丈夫同房,村里人因此讥讽布恩地亚没有性功能。一次,布恩地亚与邻居斗鸡获胜,邻人又以此事相嘲,他一怒之下用矛刺死后者,夫妇俩远走高飞。经过两年多的艰苦跋涉,他们和跟随的几户村民最后定居在一片荒凉、多石的河畔。地名“马贡多”,是布恩地亚从梦中得来的。起初这地方完全与世隔绝,后来随着发现了与外界联系的通道,马贡多逐渐繁盛起来,变成一个热闹的村镇。吉普赛人来后,他们的首领梅尔加德斯成为布恩地亚的朋友,他用科学幻想将布恩地亚引入文明的大门,后来却又神秘地淹死了自己。布恩地亚的科学实验没有结果,又失去了朋友,于是在孤独中发了疯,被家人捆在院中的大栗树下,半个多世纪后才死去。乌苏拉是这个家族中最长寿的女人,活了一百多岁,目睹全家及马贡多的历史沧桑。在她以下六代人中,布恩地亚家族出过军人、浪荡子、修女、老姑娘、不成材的教士、夭亡的婴儿,最后终于彻底败落。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与自己的姨母阿玛兰塔·乌苏拉生下第七代传人,一个长尾巴的婴儿,这孩子次日就被蚁群拖往巢穴吃掉了。阿玛兰塔·乌苏拉血崩而死,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走在马贡多的街道上,镇上的人们已经忘记了他那一度显赫的家族。一阵飓风袭来,马贡多从地球上永远消逝了。故事情节《百年孤独》人物表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 族长,思想怪诞,进步、行为夸张,最先进、最痛苦、 最孤独,马贡多过去与未来、落后与先进的集中体 现。以墨尔基阿德斯为代表的吉普塞人 外来文明的携带者,文化的象征,是改革者也是破 坏者。乌苏拉(妻子) 固有文明的坚守者,勤劳、务实、善良,相对于丈 夫的 怪诞夸张,表现的出奇的理智与坚定。三大类人物小说部分故事情节磁铁的故事望远镜和放大镜的故事天文计算与地球理论炼金实验的故事回顾马贡多的开拓与繁荣探险故事伟大发明“冰”的故事小说故事中的荒诞情节:墨尔基阿德斯的疑难杂症七个星球的七种金属,倍金术,炼金笔记,炼金图水域中的女人的传说植物瞬间封闭小路奥雷良诺的出生,汤锅摔碎六条胳臂的演员,光头、鼻子上有铜环的巨人
作者在《拉丁美洲的孤独》那篇演说中剖析了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之后所说的:“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兽、瘟疫、饥馑、动乱,甚至数百年的战争,都不能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优势。”小说的最后一句“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恰好说明了作者的主导思想:孤独的拉丁美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的、团结的、朝气蓬勃的拉丁美洲必将出现。从1830年至上世纪初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活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像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书中大部分内容是写实的,而且是新闻式的写实,但是,在真实故事的描写中又夹杂着一些梦幻与怪诞的情节。照常理,现实与幻想是不可能融合的,可是在本文中,你并不能将它们完全分开,有人评价说:“马尔克斯将现实变成了梦幻,创造了一个时空交错、富含深意的艺术世界。”“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二、《百年孤独》简析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他与乌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来,于是乌苏拉每夜都会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后来丈夫因此而遭邻居阿吉拉尔的耻笑,杀死了阿吉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于是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谋安身之所。他们跋涉了两年多,由此受到梦的启示,他们来到一片滩地上,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这地方被命名为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百年兴废史由此开始。一、历史的再现马贡多小镇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小镇第二阶段:卷入战争第三阶段:殖民地、香蕉园家族简史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他从吉卜赛人那里看到磁铁,便想用它来,开采金子。看到放大镜可以聚焦太阳光便试图因此研制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他通过卜吉赛人送给他的航海用的观像仪和六分仪,便通过实验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他不满于自己所在的贫穷而落后的村落生活,因为马孔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一条道路,把马孔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他带一帮人披荆斩棘干了两个多星期,却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又研究炼金术,整日沉迷不休。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的天井中,以致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乌苏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活了115至120岁。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有两男一女。老大何塞·阿卡迪奥是在来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那里长大,和一个叫皮拉·苔列娜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他十分害怕,后来与家里的养女蕾蓓卡结婚。但他一直对人们怀着戒心,渴望浪迹天涯。后来,他果然随吉卜赛人出走,回来后变得放荡不羁,最后奇怪地被人暗杀了。老二奥雷良诺生于马孔多,在娘肚里就会哭,睁着眼睛出世,从小就赋有预见事物的本领,长大后爱上镇长千金雷梅苔丝。在此之前;他与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名叫奥雷良诺·何塞。妻子暴病而亡后,他参加了内战,当上上校。他一生遭遇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男孩。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马孔多寻根,却在一星期内全被打死。奥雷良诺年老归家,和父亲一样对炼金术痴迷不已,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一直到死。他们的妹妹阿马兰塔爱上了意大利技师,后又与侄子乱伦,爱情的不如意使她终日把自己关在房中缝制殓衣,孤独万状。第三代人只有两个堂兄弟,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何塞。前者不知生母为谁,竟狂热地爱上生母,几乎酿成大错。后者成为马孔多的军队长官,贪赃枉法,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生前他与一女人未婚便生一女两男。其堂弟热恋姑妈阿马兰塔,但无法与她成婚,故而参加军队,去找妓女寻求安慰,最终也死于乱军之中。第四代即是阿卡迪奥与人私通生下的一女两男。女儿俏姑娘雷梅苦丝楚楚动人,她身上散发着引人不安的气味,曾因此置几个男人于死地。她总愿意裸体,把时间耗费在反复洗澡上面,而她一样在孤独的沙漠上徘徊,后来在晾床单时,被一阵风刮上天不见了,永远消失在空中。她的孪生子弟弟——阿卡迪奥第二,在美国人办的香蕉公司里当监工,鼓动工人罢工。后来,3000多工人全被镇压遭难,只他一人幸免。他目击政府用火车把工人们的尸体运往海边丢弃,四处诉说这场大屠杀,反被认为神智不清。他无比恐惧失望,最后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潜心研究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手稿。另一个奥雷良诺第二终日纵情酒色,弃妻子于不顾,在情妇家中厮混。奇怪的是,这使他家中的牲畜迅速地繁殖,给他带来了财富。他与妻子生有二女一男,后在病痛中死去。因此,人们一直没认清他们兄弟俩儿谁是谁。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五代是奥雷良诺第二的一男二女,长子何塞·阿卡迪奥小时便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去学习。母亲希望他日后能当主教,但他对此毫无兴趣,只是为了那假想中的遗产,才欺骗母亲。母亲死后,他回家靠变卖家业为生。后为保住乌苏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个金币,被歹徒杀死。女儿梅·香梅苔丝与香蕉公司学徒相好,母亲禁止他们见面,他们只好暗中在浴室相会,母亲发现后以偷鸡贼为名打死了他。梅万念俱灰,怀着身孕被送往修道院。小女儿阿马兰塔·乌苏娜早年在布鲁塞尔上学,在那里成婚后归来,见到马孔多一片凋敝,决心重整家园。她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她的到来,使马孔多出现了一个最特别的人。她的情绪比这家族的人都好,也就是说,她想把一切陈规陋习打入十八层地狱。因此,她订出长远计划,准备定居下来,拯救这个灾难深重的村镇。布恩迪亚家族的第六代是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独中长大。他唯一的嗜好是躲在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的房间里研究各种神秘的书籍和手稿。他甚至能与死去多年的老吉卜赛人对话,并受到指示学习梵文。他一直对周围的世界既不关心也不过问,但对中世纪的学问却了如指掌。自从姨母阿玛兰塔·乌苏娜回乡之后,他不知不觉地对她产生了难以克制的恋情,两人发生了乱伦关系,但他们认为,尽管他们受到孤独与爱情的折磨,但他们毕竟是人世间唯一最幸福的人。后来阿玛兰塔·乌苏娜生下了一个健壮的男孩,“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惟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然而,他身上竟长着一条猪尾巴。阿玛兰塔·乌苏娜产后大出血而亡。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就是这延续百年的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被一群蚂蚁围攻并被吃掉。就在这时,奥雷良诺·布恩迪亚终于破译出了梅尔加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的题辞是:“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原来,这手稿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孔多镇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镇不复存在了。二、现实的反思1.民族的自恋型2.文化的多重影响土著文化、印第安文化、西班牙文化、欧美现代文化3.文明的沉重代价“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将给马贡多带来多少捉摸不定的困惑和确凿无疑的事实,多少恭维、奉承和倒霉、不幸,多少变化、灾难和多少怀念啊”三、希望的探寻“与其说马贡多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还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态”
—马尔克斯《番石榴飘香》“命中注定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终将获得并将永远享有出现在世界上的第二次机会”三、创作艺术特征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力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马尔克斯的创作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马尔克斯一直反对把他的小说称为魔幻现实主义,他反复强调他的小说是真实的,是现实的表现关键词时间魔幻主义:现实的魔幻化+魔幻的现实化循环往复(情节+时间)预言+神话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过去——未来——虚拟的现在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象史前的巨蛋。这块天地还是新开辟的,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开辟鸿蒙的特征,事物都有待命名,所以是一种创世神话。每年三月,衣衫褴楼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他们首先带来的是磁铁。一个身躯高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加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象鸟的爪子,向观众出色地表演了他所谓的马其顿炼金术士创造的世界第八奇迹。他手里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甚至那些早就丢失的东西也从找过多次的地方兀然出现,乱七八糟地跟在梅尔加德斯的魔铁后面。小说的第一章没有从整个故事的最早时间——也就是家族的起源写起,而是以吉普赛人带来磁铁和冰块的情节作为开头,它的象征意义在于——吉普赛人、冰块、磁铁都标志着一种外来的异质文明对马孔多小镇的侵入。其中隐含了一种现代性的向度,表明了马孔多从“创世纪”的时候就与现代文明发生了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明显的例子是布恩迪亚家族人名和性格的一再重复。布恩迪亚和乌苏拉这第一代创始人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就是第二代。大儿子叫阿卡迪奥,二儿子就是小说中第一句提到的奥雷连诺上校。接下来的第三代第四代一直到最后一代——第七代中有五个取名阿卡迪奥,有三个重要人物叫奥雷连诺,这三个重要人物之后还得加上最后一代的奥雷连诺,另外还有奥雷连诺上校和十七位妇女生的七个私生子,都叫奥雷连诺奥雷连诺上校和十七位妇女有交往不是因为他是花花公子,而是十七位妇女都出于改良品种的考虑要生下奥雷连诺上校的儿子)但是有一条规律可循,就是所有的奥雷连诺们都遵循一种行为方式,都是一样的性格,而阿卡迪奥们则遵循另一种,两类人绝不会混淆。阿卡迪奥——有着可怕的动物性精力的人,是沉溺酒色的纵欲主义者。奥雷连诺——稳重、沉着、有理性,是谦谦君子,头脑清醒,善于思考。这两种个性在第一代领导人身上同时并存,在创始人的子孙身上分裂对立,表现为本能/理智,冲动/深思熟虑,性欲/文明两种个性。为什么《百年孤独》如此刻意地重复人物的名字和性格,以至于有类型化倾向?在淡化所有有关人物的性格的同时,突出家族、集体的气质。林语堂《京华烟云》:个人一代代的消逝,但家族永远流传。《教父》:为了家族利益可以牺牲任何个体的幸福甚至生命。魔幻现实主义在《百年孤独》中的表现:1.陌生化2.很多细节很现实,令人感到惊奇和魔幻的是它的讲述方式。现实的魔幻化三月的一个下午,菲南达想在花园里折叠她的粗布麻衣床单,请家里的女人们帮忙。她们刚开始折,阿玛兰塔就发现俏姑娘雷梅苔丝脸色白得透明。“你不舒服吗?”阿玛兰塔问她。俏姑娘雷梅苔丝抓着床单的另一端,无可奈何地微微一笑。“不,恰恰相反,”她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她刚讲完,菲南达觉得有一阵发光的微风把床单从她手中吹起,并把它完全展开。阿玛兰塔感到衬裙的花边也在神秘地飘动,她想抓住床单不知掉下去,就在这时,俏姑娘雷梅苔丝开始向上飞升。乌苏拉的眼睛几乎全瞎了,此时却只有她还能镇静地辨别出这阵无可挽回的闪着光的微风是什么东西。她松开手,让床单随光而去,只见俏姑娘雷梅苔丝在朝她挥手告别。床单令人眩目地扑扇着和她一起飞升,同她一起渐渐离开了不满金龟子和大丽花的天空,穿过了刚过下午四点钟的空间,同她一起永远地消失在太空之中,连人们记忆所及的、飞得最高的鸟儿也赶不上。一、“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如《百年孤独》中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1.《百年孤独》展示的是一个神话世界,它同时拥有一个“象征性”结构
2.魔幻与现实紧密结合
(1)魔幻中的现实
(2)现实中的魔幻
“黄色”的象征意义《百年孤独》在很多地方写了黄色,这也是有象征意义的。香蕉公司黄色的火车
工人们吞下的黄色药丸
墨尔基阿德斯的假牙上长出的“开有黄花的水生小植物”小黄花
黄色的蝴蝶
梅梅用的像黄色的芥末的避孕药小孩的黄头发、金制小鱼、古代金币甚至成熟时呈黄色的香蕉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