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一历史同步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2024高一历史同步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2024高一历史同步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2024高一历史同步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2024高一历史同步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目标任务目标任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时空观念:能够按时间顺序排列人民解放战争中重庆谈判、内战的各阶段、北平谈判、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历史事件的地点;史料实证:通过对本课史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历史解释:注过单元时间轴使学生能够对单元知识有更宏观的认识,进而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002预习导学1.政治协商会议根据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规定,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了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经过协商,会议通过了关于和平建国纲领、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题、政府组织问题、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案。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心议题和斗争焦点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随后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全部协议。2.抗议美军暴行运动1946年国民党政府为换取美援进行内战,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和条约,大肆出卖中国主权,使得驻华美军更加横行无忌。从1945年8月至1946年11月,在上海、北平等五市,美军暴行至少在3800起以上,造成3300多人死伤。1946年12月24日,两名驻华美军在北平强奸了一名北京大学学生,更是激化了这一矛盾。29日,北大成立了“北京大学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筹备会”,通过了要求严惩暴徒及其主管长官、驻华美军当局公开道歉、美军立即退出中国等三项决议,随后其他大学也相继行动起来。12月30日,北平学生5000余人举行抗议美军暴行大游行,高喊“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等口号。随后天津、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青岛、重庆、台北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的学生纷纷举行罢课和示威游行,参加斗争的学生达50万人。持续3个月的斗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有力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殖民地化中国的政策和国民党的独裁、内战、卖国的政策,标志着国统区反对国民党独裁政府的第二条战线的初步形成。4.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接收在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前,解放东北的苏联红军曾拆迁工矿设备并将之作为战利品运回苏联。从1945年9月至1946年3月苏联撤军前,沈阳有15个大型工厂的机器设备被拆走。接着便有国民政府的接收。1946年5月,国民政府东北行营(后改称东北行辕)组织了“东北敌伪事业资产统一接收委员会”,颁布统一接收及处理办法,以及“发动人民呈献敌伪物资办法”和“敌伪物资告密奖励办法”等。但执行起来,却各自为政,责任不清,管理混乱,许多物资无端丢失、糜烂,损失巨大。接收东北只是一个例子,其他地区的接收情形也大同小异。人们把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人对原日本占领区的接收,讽刺为“三阳(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五子登科”(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和女子)。在一片抗战胜利声中,国民党政权早已埋下失败的种子。5.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根本的经验就是,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正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克敌制胜的有效武器。基本经验包括: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003课堂探究提升探究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思考:结合教材,人民对国家的重建抱有着怎样的期待呢?当时有哪些不同的建国方针?归纳总结:人民的期望:和平建国建国方针:1.中共: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新民主主义国家。2.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3.民主党派:迅速实现政治的民主和国家的统一;民主是统一的基础。材料:你党应维持国内和平,中国不能再打内战了,若再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世界要和平,中国也要和平。——1945年8月24日斯大林电报材料: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转移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材料: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中国1940~1947年报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中国1940~1947年报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思考:蒋介石为什么急切、屡次邀约毛泽东进行和谈?毛主席为什么也接受了这一邀约?归纳总结:①舆论压力(国内外要求和平)②拖延时间(内战准备不充足)③国民党欲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②为人民利益争取和平民主探究二全面内战的爆发总结内战爆发的三个阶段国民党的进攻共产党的应对结果全面进攻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探究三胜与败的必然思考:在敌强我弱下,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取胜?材料: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法币的发行量,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蒋介石感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1947年7~9月,中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会后,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进一步深入地开展起来,在老解放区很快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经济:国统区:经济崩溃,物价飞涨;解放区:土地改革,积极生产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政人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共接收了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还接收了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等,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这些资产完全由国民党官僚资本集团控制。国民党接收大员们贪婪地掠夺财务,接收变成“劫收”。——《中外纲要(上)》第147页导读材料: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政治:国统区:贪官横行,统治腐败;解放区:两个务必,赢得民心材料:日本的投降给了国民党军队一种解脱感和一种完成使命的情绪,他们期盼着放马南山。对他们来说,再打一场内战的想法简直是讨厌至极。他们虽然奉命作战,但士气却很低落,体力也很虚弱。——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军事:军队厌战,指挥失误;解放区:斗志高昂,指挥得当*总结:①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失去了民众的支持。②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004记忆清单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和平谈判(1)背景①矛盾变化:由中日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②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③政党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假和平、真内战)④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3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2)经过:中国共产党决定接受邀请,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2.重庆政协会议(“旧政协”)(1)时间:1946年1月10日。(2)代表: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3)结果: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5项协议。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面内战爆发。(内战爆发具有必然性)2.粉碎全面进攻:中共中央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粉碎重点进攻(1)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方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3)结果①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②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两党战时政策(一)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危机(1)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2)官僚资本的挤压: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2.政治独裁:(1)表现:1946年11至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2)影响: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二)共产党的政策1.解放区土地改革1947年夏。(1)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2)内容: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3)影响: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2)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③提出了“两个务必”,提醒中国共产党全党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1)表现战役名称时间军队歼敌数解放地区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东北野战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55万余人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2)影响: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北平和谈(1)背景:①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全线崩溃。②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2)谈判: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3)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渡江战役(1)经过: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战线上,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2)结果: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5.战争胜利(1)国民党败因: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2)共产党胜因: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3)胜利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00601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解放战争期间,民间高利率借贷受到阻碍,取而代之的是低利借贷所兴起,并建立新的借贷体系。如冀南银行冀鲁豫区分行1947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中提到“贷款自2月份到5月份成立了50个借贷所,半年内进行了440个最贫苦的重点村……4个分行贷款金额6.2亿元,贷款金额空前”。据此可知,低利借贷的兴起()A.清除了高利贷的影响B.旨在打击民间借贷行为C.建构了新的金融体系D.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建设2.下列文字为解放军战士袁志超在某次战斗期间写的一封家书(部分)据此推断,当时()“廿三日这天晚上,我们冒着大雨跑了七十里路,赶到长江边,住到一个村子中,这地方是安徽省桐城县……”“新中国就要诞生,希望你还是多学习文化,以后好多为人民服务,就是在家帮助种田,也别忘了读书。”A.战略反攻已取得重大突破B.国民党的主力已基本被摧毁C.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已覆灭D.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城市3.1946年中国共产党进入哈尔滨时,针对人心浮动和秩序混乱局面,明确提出“凡关于筹款的事项均统一于市政府,其余任何机关、部队都不准筹款、清算及没收私人物资”,并派人到临近地区筹集粮源,建成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该材料可说明()A.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危机B.革命统一战线壮大的原因C.中共得以立足东北的缘由D.国共力量消长变化的趋势4.1915年1月,科学社在上海创办《科学》杂志,采用白话文并率先在中国吁求“科学”与“民主”;抗战开始后,其关注点集中于“科学与战争”“科学与国防”等方面;抗战胜利后,“科学与世界和平”“建国与科学”等成为其讨论主题。《科学》杂志关注点的变化()A.反映了中国时局基本走向B.凸显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崛起C.与经世致用思想一脉相承D.折射出民众政治觉悟的提高5.下图为漫画家张乐平40年代后期创作的系列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不如洋娃娃》。该漫画()A.讽刺抗战背景下恶性通货膨胀B.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C.揭露内战时期的人口贩卖问题D.批判洋货涌入冲击了民族工业6.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在不知名的小村庄,靠几部电台指挥全国数百万大军;蒋介石在最后的大决战中,忽而乘飞机到沈阳,忽而在葫芦岛登上军舰,到处召开军事会议,但卫立煌、傅作义等将领还是各行其是。这反映了()A.地利条件在战争中无关紧要B.军队纪律决定了战争的成败C.将领素质是战争取胜的关键D.军事指挥体系影响战争进程7.毛泽东指出: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御,中国共产党歼灭了大量敌人的有生力量,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也就是开始占领国民党统治区的乡村和城市,这就是开始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可见,材料所述事件()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使战争态势发生了一定变化D.吸取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8.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人民将815亿斤粮食送到前线,支援了868238斤食盐和大量的蔬菜。胶东、渤海、鲁中南三个行政区的妇女给部队做军鞋7622151双、军衣735573套、军被1778855床。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B.解放区的物资条件匮乏C.三大战役取得全面胜利D.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9.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会议确定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战略任务,强调必须在年内准备好三万至四万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这次会议()A.标志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为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力条件C.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新形势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了准备10.下面分别是1927—1928年和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出身比例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1927—1928年工人党员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B.1927—1928年农民党员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中共工作重心转移C.1949—1956年工人党员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民民主政权建立D.1949—1956年农民党员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战争农村凋敝二、非选择题1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发展与进步的机遇。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1945年8月1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民盟对民主作了阐述,认为“在一个社会里,人人做人,人人做自己的主人,一切政治经济的组织都成为这个目标的工具,这就是民主。”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根据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材料二1946年1月,全国人民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通过宪法草案、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全面内战爆发后十多天,在云南昆明发生了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被暗杀的惨案,民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这以后,国民党更步步紧逼,加紧对民盟的迫害……公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张澜、罗隆基等在上海被软禁。……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举行,这次中央全会是民盟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民盟公开抛弃中间路线的幻想,同国民党当局决裂,同共产党全面合作。其他民主党派,包括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也先后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异同。(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民盟与国民党斗争的史实为例,说明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影响。(8分)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CABDCACB1.【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在解放区,中国共产党推行“低利借贷”,且覆盖范围广,贷款金额大,低息率贷款可以为“最贫苦的重点村”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相较“民间高利率借贷”,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解放区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建设,故选D项;据材料可知高利贷“受到阻碍”,并没有彻底“消除”,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推行的“低利借贷”并非为了打击所有民间借贷行为,民间也存在正常的借贷行为,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工具、市场参与者和交易方式等各种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低利借贷”没有构建新的金融体系,这夸大了“低利借贷”的作用,排除C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赶到长江边,住到一……安徽省桐城县”“新中国就要诞生”及解放战争过程知识可知,此时已经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接下来要进行渡江战役,此时国民党主力已基本被消灭,故选B项;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已覆灭,材料内容为渡江战役之前,排除C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中心,材料反映的是渡江战役的情况,没有涉及恢复和发展生产,不能得知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城市,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46年“中国共产党进入哈尔滨时”,为了稳定城市秩序,提出除了市政府,“其余任何机关、部队都不准筹款、清算及没收私人物资”,并“派人……筹集粮源,建成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通过一些列的措施,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使得中共能够立足东北,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国统区,国民党滥发纸币引发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进入哈尔滨后采取的措施,没有涉及国民党政权面临的危机,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得到人民的支持,没有涉及国民党的整体军事实力,不能反映国共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1915年……采用白话文并率先在中国吁求‘科学’与‘民主’”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科学》杂志的关注点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据材料“抗战开始后,其关注点集中于‘科学与战争’‘科学与国防’”可知,此时期《科学》杂志的关注点受抗日战争的影响,据材料“抗战胜利后,‘科学与世界和平’‘建国与科学’等成……主题”可知,此时期《科学》杂志的关注点受解放战争的影响,所以《科学》杂志关注点的变化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体现了中国时局基本走向,故选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科技整体落后于西方,且材料只反映了《科学》杂志的关注点包含“科学”方面,但不能据此推知中国科技发展的水平,排除B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科学》杂志所强调的“科学”与经世致用强调的“学问”并不相同,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杂志关注点的变化,《科学》杂志的关注点不能整体代表普通民众的关注点,不能整体反映民众的政治觉悟,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漫画信息,漫画中三毛模仿洋娃娃出卖自己,标价一万元,但是他发现人们宁愿花更高的价钱购买洋娃娃,客观上反映了当时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飞涨,同时也揭露了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的统治危机,故选B项;“40年代后期”说明时间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漫画中贩卖的是洋娃娃,并非现实中的人,而且三毛也并未成功出售自己,排除C项;漫画中主要批判的是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导致社会民生艰难,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靠几部电台……到处召开军事会议......各行其是”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性,纪律性很强,时刻听党指挥,军事指挥体系成熟,而国民党一方却组织涣散,各自为政,故选D项;在实战中,有利的地形对于战争的进攻和防守都有影响,地利条件在战争中无关紧要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军队纪律是战斗能否取胜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B项;将领素质是战争取胜的关键的说法夸大了个人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排除C项。7.【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御,中国共产党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并“开始占领国民党统治区的乡村和城市”,说明该事件表明战争形势发生了一定变化: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其强调的是国共合作,这与解放战争不一致,排除D项。8.【答案】A【解析】由“山东人民将815亿斤粮食送到前线,……蔬菜”可得,解放区在土地改革后生产力得到发展,同时解放区人民政治觉悟得到提高,所以积极支援前线的解放战争,故选A项;解放区物质条件确实比较匮乏,但这样情况下解放区人民依然积极贡献各种军用物资,说明共产党是得民心的,B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B项;三大战役取得全面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促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胶东、渤海、鲁中南……军被1778855床”只能体现山东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援力度大,是共产党深得民心的表现,与国民党军是否重点进攻山东无关,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军队向前进’......干部......‘去学习’”可知,1948年9月,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已经打响,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新解放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亟需懂得城市管理和经营工厂的管理人才,因此,此次会议通过确定战略任务,以便更好的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故选C项;解放战争时期决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是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排除A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