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辛亥革命目标任务目标任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能通过史料阅读、分析,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同时,通过三民主义的不同观点的史料展现,让学生对比分析,理解到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意义和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中存在的局限。(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能通过文字、图片、时间轴、历史地图等资料,了解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同盟会、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的内容,通过史料对比分析,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展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无私奉献,爱国救亡的大无畏精神。(素养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3.能通过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部分条款,从客观角度认识《临时约法》在当时中国伟大历史意义和缺漏之处。同时,能通过阅读史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民国的建立、清帝逊位、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的合理性,通过南北双方实力、势力对照展现民国建立之初各方博弈的过程,展现出历史的复杂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002预习导学1.责任内阁制1912年3月11日公布实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府采取责任内阁制。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日,经参议院同意,袁世凯任命唐绍仪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然而,一桩涉及王芝祥的任命案,就表明这样的责任内阁制完全不是袁世凯所能接受的。唐绍仪原准备任命王芝祥为直隶都督,但袁世凯却不接受,反而把没有经过唐绍仪副署的委派王芝祥为南方宣慰使的命令公布出来,随后又任命其嫡系大将冯国璋为直隶都督。为此,唐绍仪只得愤而提出辞呈,这届内阁也只存在了三个月。唐绍仪之去职,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第一次公然践踏《临时约法》、破坏责任内阁制的行为,然而这一事件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随后,袁世凯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2.辛亥革命:广义:即公元1894年至1912年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3.《民报》创刊号《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设有图画、论说、时评、译丛、来稿等栏目,每月出版一期,每期6万至8万字。孙中山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将中国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指出只要实行这三大主义,就可以“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民报》是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围绕中国是否需要一场革命等问题,与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展开了大论战。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这张合影形象地说明袁世凯所依靠的力量,并能部分解释辛亥革命的成果何以会落到袁世凯的手中。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用西法编练的新式陆军,后来发展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是清末陆军主要力量。袁世凯培植了一大批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形成以他为首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势力不断扩张。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一方面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另一方面又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做大总统。袁世凯转而又以南方革命党人的共和要求向清政府施压。最后的结果即是袁世凯夺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率军南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另一方面又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做大总统。袁世凯转而又以南方革命党人的共和要求向清政府施压。最后的结果即是袁世凯夺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003课堂探究提升探究一清政府是怎样走向土崩瓦解的材料:清末新政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材料: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实行“奖励实业”、振兴工商的措施,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有力条件。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投资开设厂矿、举办铁路轮船和发展工商业,遂使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晴明国卷》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1907年筹建资政院、诹议局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1910年立宪派三次请愿召开国会1911年“皇族内阁”(内阁成员十三人中,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竟达七人之多思考:清末一系列自救运动为何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归纳总结:清末新政培养它的对立阶级:新式知识分子、新军、民族资产阶级预备立宪以“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立宪倒戈,转而支持革命材料: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实行“奖励实业”、振兴工商的措施,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有力条件。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投资开设厂矿、举办铁路轮船和发展工商业,遂使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晴明国卷》时间地点名称领导人1894年香潭山兴中会孙中山1904年长沙华兴会黄兴、宋教仁1904年上海光复会蔡元培思考:结合材料与教材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归纳总结: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20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不断传播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组建材料: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更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三民主义及其发表之政纲,类皆东抄西袭,绝少独立之思想,一贯之理论,而于国情亦未适合……在今日视之,已属陈腐不堪,亟待修正。——陈炯明:《中国统一刍议》思考:结合材料与教材,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归纳总结:积极意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探究二中华民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独立省份掌权者独立省份掌权者湖南革命派浙江革命派、立宪派陕西革命派江苏旧官僚江西革命派广西旧官僚山西革命派安徽旧官僚云南革命派福建革命派上海革命派四川旧官僚、立宪派贵州革命派广东旧官僚、革命派材料:谁在革命?农民:不许革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就对外国人讲,他们不需要群众的主动精神。帮会:赶个革命的热闹,中国的革命,流民的确是一股力量。但是,依靠这种力量,革命就难免变成了一场毫无秩序的大集。热闹,但也麻烦。让革命变得毫无秩序,使革命者毫无纪律,招人反感。自然,也就没了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后来袁世凯对革命党开刀,号称有半壁江山的革命党人,不旋踵就土崩瓦解的缘故。——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思考:结合材料与教材,分析革命的参与者有什么特点?这些说明了什么?归纳与总结:革命的参与者成分复杂:旧官僚、立宪派、会党革命党人和各派妥协的结果,革命阵营内部矛盾重重革命党人没有真正的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探究三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材料: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共识。因此,这以后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就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全国人民的反抗,很快遭到失败的可耻下场。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给中国人民带来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自古以来,皇帝(君权)一直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也可以拉下马,那么还有什么腐朽、落后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被抛弃呢?辛亥革命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精神解放。——王晓秋,北大历史系,《怎样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选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材料: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止,民族资本主义在万元以上的厂矿约七百家,资本总额一亿三千余万元。1912年到1919年建成厂矿四百七十余个,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龚方铎:《中国近现代史纲》材料: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民初童谣思考:结合材料与教材,简要评价辛亥革命归纳与总结:1.政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2.思想:宣传民主共和,促进思想解放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4.社会风俗:革除传统恶俗,促进社会风俗习尚的近代化004记忆清单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背景)(一)政治根源: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清政府权威下降,面临巨大的政治危机1.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官制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编练新军(清朝掘墓人)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造成军阀割据局面商业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的办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育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建立学制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军事人才(3)特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多相似(4)评价:①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压力采取的改良措施,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②新政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③腐败无能的权贵掌握政权,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2.预备立宪(1)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晚晴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立宪派)维护封建统治(2)时间:1906年9月—1911年。(3)概况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③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④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4)评价:①进步性:立宪改革客观上顺应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潮流。②局限性:立宪改革以维护封建贵族专制统治为目的,实际上是一场骗局。(5)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二)革命准备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建立(1)兴中会成立: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成立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4.思想基础(1)同盟会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2)三民主义: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5.有利时机: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又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成立1.夺取政权:武昌起义2.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①英国等列强支持。②袁世凯的威胁利诱: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同时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③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做大总统。*原因:1.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2.客观: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3.袁世凯个人的政治手腕3.巩固政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3月11日颁布。(2)制定机构:临时参议院。(3)内容①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自由平等: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③三权分立: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④责任内阁(4)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功绩(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2)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3)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4)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局限性(1)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4.启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评价三民主义(1)积极意义: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和诉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②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③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责任内阁制:总理负责,总统象征(1)内阁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人物组阁,其首脑称总理或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2)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和评价*特点: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进步性:①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促进了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②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2)局限性:①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达到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辛亥革命失败原因(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①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②袁世凯掌握武装力量。③革命政府内的立宪派和旧官僚趁机进攻。(3)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①革命纲领中不敢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发动、依靠广大的民众。③革命政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对革命目标和袁世凯的本质认识不清。00601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2024·河南信阳一模·16)20世纪初,梁启超预言“十八九世纪所演于欧美之壮剧,势必趋而集于亚东”,“一二十年的猖獗,势所难免,……经过一番之后,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这反映()A.中国社会正处于革命爆发的前夜B.清王朝正推动“新政”和立宪运动C.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D.中国面临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局面2.(2024·安徽九师联盟10月检测·14)清末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李端棻曾上奏《请推广学校折》,针对当时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弊病提出了“一经五纬”的教育改革方案。《请推广学校折》后被采用,成为清末教育改革的指针和纲领性文件。清廷支持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西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B.资本主义发展内在要求C.力图推广新式教学方法D.改革派救亡图存的需要3.(2024·河南信阳一模·15)清初的“圣谕十六条”中有“讲法律以做愚顽”,要求民间开展法制教育。但是1904年清政府在《学务纲要》中明确规定:“私学堂禁专习政治法律”、私设学堂“概不准讲习政治法律专科”。对此解读合理是()A.清政府统治的人治色彩更加浓厚B.清末禁习的是西方的政治法律C.清政府禁止私立学校的法律教育D.清末放弃了对民众的法律教育4.(2024·江西稳定派10月调研·7)1902年1月,清政府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在戊戌政变时受革职留任处分的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张百熙受命后对大学堂进行了整顿,提出先办预科,为本科做准备,同时还设速成科,以收急效。这说明()A.清末新政引起全面反响B.学制改革方向明确C.清廷意图挽救统治危机D.戊戌维新余音犹存5.(2024·江苏高邮10月调研·10)康有为据《公羊传》的“三世说”提出:“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其后孙中山也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两人都()A.借助传统文化闸述民主思想B.对儒家思想内涵进行修正C.以传承儒家政治理想为宗旨D.推崇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6.(2023·湖南天壹名校联盟高一下联考·6)以下由史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鸦片战争后,满汉官僚对于《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条款能接受,倒是条约中提及今后双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令他们很不满。体现了清政府抵御外辱的意识B187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力倡由官方招商购置轮船,创办轮船招商局。表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C1912年1月,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对部分人选进行了调整,名单获得通过。具有民主政治的色彩D1920年秋,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学生。此后,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五四运动”提高了妇女的地位7.(202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7)图1是1912年2月9日《真相画报》刊登的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画中鹬蚌的旁边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和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该。漫画意在说明()图1A.列强争夺中国矛盾重重,日本、西方实行绥靖政策B.“府院之争”实质是西方、日本对华的争夺与控制C.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外国列强坐收渔翁之利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不断,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8.(2024·广东部分学校9月联考·8)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谈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如图1所示):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此漫画反映出()图1A.君主立宪势力非常强大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C.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D.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9.(2024·辽宁10月联考·9)黄兴在提到民国初年人们对于共和的理解时说:“有谓化除南北意见为共和者;有谓南北休战为共和者;有谓自由行动、随便作事、毫无范围即为共和者。此皆极端的错误,无国家思想而致也。”这反映了当时()A.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B.百姓认同民主政治重要性C.人们对西方民主盲目崇拜D.民众对民主共和认识不足10.(2024·湖南名校大联考二·7)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这种以官职、先生、君来替代“老爷”“大人”之称,在当时的意义在于()A.强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传播民族主义的理念C.用自由平等精神来否定封建主义D.否定君主专制的制度二、非选择题11.(2024·辽宁10月联考·17)有同学研究晚清选官制度变化,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图2——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藏清廷废科举“上谕”整理材料二“废科举,兴学校,这个小县城里增添了几个疯子。有人投河跳井,有人跑到明伦堂(明伦堂是孔庙的正殿,供着至圣先师的牌位)去痛哭。就在高先生所住的东街的最东头,有一姓徐的呆子。这人不知应考了多少次,到头来还是一个白丁……自从停了科举,他又添了一宗新花样……他这样哭了几年,一口气上不来,死在街上了。”——摘编自汪曾祺小说《徙》(1981年)材料三1909年前后,全国各地相继发生了毁学事件,宜春毁学事件因斗争激烈,波及范围广,在社会上形成了轰动的影响力,并见诸《申报》《大公报》《时报》《新闻报》等报纸杂志。该事件是由政府废科举后办学堂抽捐学税引起的。——摘编自罗添尹《清末新政下科举废除的回应——以宜春毁学事件为视域》(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三对研究晚清废科举这一历史事件的价值。(6分)(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晚清废科举的影响。(6分)
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BCACCCDC1.【答案】A【解析】据材料“势必趋而集于亚东”及“经过一番之后,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可知,梁启超认为十八九实际爆发于欧美的革命必然也将在中国爆发,而“预言”则说明,现在革命仍然没有爆发,故当时是处于革命爆发的前夜,故选A项;据材料“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梁启超预言时“新政”已经在推行,并且“新政”和立宪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迎来政治新时代,排除B项;据材料“…经过一番之后……”可知,这是对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的憧憬和期待,目前革命还未爆发,故也无从得知孙中山是否已经领导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对中国的政治持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故其强调的是未来的新政治面貌,而非社会混乱的局面,排除D项。2.【答案】D【解析】甲午战后各国列强虎视眈眈,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维新派成为了救国最重要的力量,将教育改革作为变法之根本大计,寻求解决人才的问题,《请推广学校折》有利于维护清朝统治,被推行则适应了改革派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D项;清廷支持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应该从清朝统治出发,而不应该是西学影响力扩大对其的影响,排除A项;清政府代表的是封建势力,其支持教育改革的原因主要是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不可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排除B项;《请推广学校折》后来成为清末教育改革的指针和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未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且推广新式教学方法是改革内容,而不是改革原因,排除C项。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清初要求民间开展法制教育,是为了达到教化百姓、巩固统治的目的;清末禁止专门教授政治法律的私学堂,结合所学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禁习的是西方的政治法律,目的是限制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的传播,延续清朝统治,故选B项;材料列举清初和清末对民间法制教育的不同政策,而A项未指出这种变化,一概而论地说清政府统治具有人治色彩,与材料主旨不符,且材料提及清初要求民间开展法制教育,体现封建社会的法治成分,排除A项;材料本意是禁止私学堂专门教授西方的政治法律,“禁止私立学校的法律教育”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放弃对民众的法律教育”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4.【答案】C【解析】1902年1月,清政府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张百熙受命后对大学堂进行了整顿,提出先办预科,为本科做准备,同时还设速成科,以收急效,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为清末新政提供人才支持的举措,目的是挽救当时严重的统治危机,故选C项;恢复京师大学堂是清末新政出台后在教育方面的举措,不能说明清末新政引起了全面反响,排除A项;清末的学制改革发生在1904年,称为癸卯学制,这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戊戌维新已经被镇压,彻底失败,不能据此得出戊戌维新余音犹存的结论,排除D项。5.【答案】A【解析】由材料“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共和者......先哲之遗业”可知康有为和孙中山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民主共和思想,并借助传统文化阐述民主思想,故选A项;材料中两人都借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念,并不是对儒家思想的修正,排除B项;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其主张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排除C项;康有为推崇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孙中山......临时参议院否决了该名单”可知,孙中山做为临时总统的行政权受到了立法机构参议院的制约,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民主原则,故选C项;据材料“苛刻条款能接受......平等语气......不满”可知,体现了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抵御外辱的意识薄弱,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中国小农经济于鸦片战后开始逐渐解体,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这与题中1872年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可知,推动了大学教育对女性的开放,提高了女性的受教育权,这主要得益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提高了妇女的地位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材料时间是1912年2月9日,即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后不久,清帝宣布退位之前,此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党人与北方清政府仍处于对立状态,据此可知,该漫画的主题意在说明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列强坐收渔人之利,故选C项;漫画内容并不是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日本和西方当时也没有推行绥靖政策,排除A项;“府院之争”发生在1917年,且结合所学可知,其背后其体现的是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内部派系纷争出现于袁世凯去世之后,即1916年6月,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据漫画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指的是革命党人,就在“枪口喷发的火焰”将“君主”推翻的时候,代表袁世凯的“倒立的猿猴”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该漫画形象描绘了在南北和谈之初,南方提出实现共和,而袁世凯为争取个人利益,提出君主立宪,和谈很快陷入僵局,反映了中国民主政治道路的艰难,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虽然打着“君主立宪”的名义,但他是为了在南北和谈中给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袁世凯并非君主立宪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国际货物保险中英文三方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田径体育场馆租赁合同书
- 2024年度婴幼儿专用奶制品定制生产合同3篇
- 2024年校园一卡通系统项目融资及风险控制合同3篇
- 2024至2030年橡套电缆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支臂可伸缩遮阳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金融借贷合同(2025年)
- 2024年度打印机销售与售后服务团队建设合同3篇
- 摊铺机租赁合同2025年
- 2025起重设备购销合同
- 《项目管理培训课程》课件
- 2024秋国开《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1234)试题及答案
- 叉车安全管理
- 制药课程设计三废处理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电子表格版(带公式-自动计算)
- 不等式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 进口肉类产品名称HS编码及CIQ代码
- 基于Simulink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及其滤波器的设计
- 中国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
-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631042655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