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2128-2021_第1页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2128-2021_第2页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2128-2021_第3页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2128-2021_第4页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2128-20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CCSB1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128—2021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21-04-12发布2021-07-12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12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洪连、孙炳剑、袁虹霞、丁胜利、邢小萍、李宇、陈琳琳、张晓婷、于思勤、

闵红、徐小娃、王珂、李海洋。

II

DB41/T2128—2021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和防控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茎基腐病

又称小麦镰孢茎基腐病,是由镰孢菌(Fusariumspp.)侵染小麦茎基部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其症状特点见附录A.2。

3.2

小麦茎基腐病菌

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真菌。主要包括:假禾谷镰孢(F.pseudograminearum)、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黄色镰孢(F.culmorum)等,我国黄淮麦区以假禾谷镰孢为优势病原菌。

3.3

重病田

蜡熟期白穗率大于10%的病田。

4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各地小麦生产实际,采取以杀菌剂种子处理为基础,

抗(耐)病品种、农业防治和药剂茎叶喷雾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鼓励采取生物防治及生态调控等防治

措施。

5防控措施

5.1选用抗(耐)病品种

1

DB41/T2128—2021

选用对小麦茎基腐病菌具有较好抗(耐)性的丰产小麦品种,重病田不应种植高感品种。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5.2农业防治

5.2.1整地

重病田不宜进行秸秆还田,收获时留低茬并将秸秆清理出田间。必须还田时应进行充分粉碎,并在

小麦播种前进行25cm~30cm深翻,一般每2~3年应深翻1次。

5.2.2施肥

重病田氮肥施用量减少10%~20%,适当增施磷钾肥和锌肥。盐渍化严重的地块应施用酸性肥料。肥

料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5.2.3轮作

重病田宜与油菜、豆类、花生、棉花、水稻、蔬菜、中草药等作物实行2~3年轮作。

5.2.4晚播

重病田在适播期内尽量晚播,减少秋苗期侵染。

5.3化学防治

5.3.1农药的使用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5.3.2拌种或种子包衣

选用戊唑醇、苯醚·咯菌腈等高效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见表1。

表1种子处理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每10kg种子使用剂量

药剂种类处理方法

(g或mL)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4~6种子包衣

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50种子包衣

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30种子包衣

50%多菌灵悬浮剂40~60拌种

5.3.3喷雾防治

返青至拔节期,病株率达到5%的田块,可以采用三唑类杀菌剂等进行茎基部喷雾防治,用水量应不

低于30kg/亩。提倡三唑类杀菌剂与氰烯菌酯、多菌灵等杀菌剂混用,防治效果更好。常用药剂种类见

表2。

2

DB41/T2128—2021

表2茎叶喷雾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常用药剂

每亩使用剂量

药剂种类

(g或mL)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40

25%戊唑醇乳油15~30

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0~50

40%戊唑.咪酰胺水乳剂20~30

25%氰烯菌酯悬浮剂80~120

5.4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

5.4.1生物防治

播种期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p.)、木霉菌(Trichodermaspp.)等生物菌剂拌种,并在返

青拔节期用生防菌剂对茎基部进行喷雾。

5.4.2生态防治

小麦收获后,每亩用含有效菌100亿cfu/g以上的秸秆腐熟剂2kg~3kg,均匀撒施在小麦秸秆及根

茬上。鼓励施用生物肥或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3

DB41/T2128—2021

A

A

附录A

(资料性)

小麦茎基腐病

A.1发生与发布

小麦茎基腐病(CrownRotofWheat)是一种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的

重要病害,已在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土耳其、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报道其发生。近年,我国黄淮

小麦主产区,由于常年实施秸秆还田,造成土壤中菌原积累,加上品种抗性较差等因素,该病在河南、

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陕西等省份普遍发生,部分麦田发生严重,而且呈现不断加重和蔓延

趋势,尤其是在河南北部(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地市)、中东部(开封、商丘、周口、许

昌等地市),河北南部及东部(邢台、邯郸、衡水、沧州等地市),山东西南部(菏泽、聊城、德州、

济南等地市)等地为害严重。

A.2症状特点

小麦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烂种、死苗:种子萌发前可引起烂种,出苗后造成茎基部叶鞘变褐,严重时幼苗黄化枯萎,甚至死

苗。

茎基部褐变:小麦成株期发病,一般植株茎基部的1~2个茎节变为褐色或巧克力色,严重时可扩

展至第4~5茎节,但一般不会上升至穗部。潮湿条件下,基部茎节处可见到红色或者白色的霉层。

枯白穗:随着病害发展,严重病株最终产生枯白穗症状,籽粒秕瘦甚至无籽。

A.3病原物

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比较复杂,不同地区也有明显差异。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引起该病的病原

物主要有假禾谷镰孢(F.pseudograminearum)、黄色镰孢(F.culmorum)、禾谷镰孢(F.graminearum)

等,我国黄淮麦区以假禾谷镰孢为优势病原菌。

A.4发病规律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式存活于病株残体上及土壤中,主要

从植株根茎部侵入。病菌在田间主要靠耕作措施在田间传播,也可以随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一般情况

下,病菌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可以存活两年以上。

耕作栽培及田间环境是影响病害发展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播期、土壤类型、土壤湿度、营

养状况等。另外,品种抗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病程度。

播期:调查发现早播会使病害加重发生,而适当晚播可减轻病害。

土壤类型:茎基腐病在所有土壤类型中均可发生,盐渍化土壤发病更重。

土壤湿度:土壤湿度是影响茎基腐病在田间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大小的主要因素。苗期湿润的表层土

壤是病菌侵染的必要条件,土壤湿度高有利于发病率。一些资料报道,扬花期至成熟期之间遇到干旱天

气有利于后期茎基腐病的发生。

营养状况:氮肥和锌肥是影响茎基腐病发病率和严重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施用氮肥过多有利于小麦

茎基腐病的发生,植物缺锌也有利于茎基腐病的发生,在茎基腐病严重的地区,适当增施锌肥,可有效

减轻茎基腐病的发生。

品种抗性:国内外研究报道,不同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我国黄淮麦区

生产上主推品种对该病多数表现感病和高度感病,但周麦24、周麦27、兰考198、许科718、泛麦8号、

4

DB41/T2128—2021

百农207、存麦20等小麦品种田间发病程度较轻,表现一定程度的成株期抗性,可以考虑在重病田推广

使用。

5

DB41/T212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洪连、孙炳剑、袁虹霞、丁胜利、邢小萍、李宇、陈琳琳、张晓婷、于思勤、

闵红、徐小娃、王珂、李海洋。

II

DB41/T2128—2021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和防控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