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时课
课题3课时
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6
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目诵古诗,默与《从车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目标2.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导人3.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2】田园诗:《乡小学生在学习和
(8)村四月》《望庐山瀑布》《村夜》阅读中接触到的边塞
分钟
4.教师小结:我们刚刚交流的古诗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
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这种诗被称为田史、地理情况了解也很
少。我们要针对学生现状
园诗。通过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对
5.谈话过渡:谁能给大家朗诵一首与田园诗风格不同的古诗。比,引导学生了
6.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解边塞诗。从几首反映战
7.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3】边塞诗:《出塞》《凉争的边塞诗引入,为学生
州词》《塞下曲》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课
8.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文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
争)在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基础。
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
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一些
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边塞诗。
9.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板书:从军行)
10.出示《从军行》。[出示课件4]
11.引导了解从军行:【出示课件5】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1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6】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
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课件8】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新课(3)指导书写会写字。【出示课件9】
教学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分钟玉门关楼兰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10]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谈话过渡:同学们,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熟读古诗,然后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这
样才能让古诗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两句。
(-)学习诗句。
1.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1)读一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说一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多个学生读。)
(2)说一说:
①小组交流: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
“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出示课件12】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小结。喑,
荒凉,阴沉。(板书:青海暗雪山)
(3)看一看:【出示课件12】雪山景象。
①学生欣赏雪山景观。
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想一想。
①根据课件,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全班再次齐读一一青海长云暗雪山。
以“孤城”为突破
2.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
(1)谈话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诗人将目光移到远处,口’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荒
看到的又一种景象:"孤城遥望玉门笑’。凉的地理环境‘感悟戍卒
【出示课件13】(出示图片)的离愁别恨。以“读”为
,,遥依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2)“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
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
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
(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人的情
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
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敌人的势力范围。)了解玉门关。【出示课件14]出示
玉门关相关资料〕请同学说一说: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
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
(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孤)为什么?
引导总结:①“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
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
单和渺小。
②“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城”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
久住“孤城”,
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板书:孤城玉门关)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荒凉、孤寂、冷
清,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和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6)小结过渡【出示课件151: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
3.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作者在这两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戍边时间之
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2)“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不是,是指战斗的次数多。)
(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战争的惨烈。)
(4)从“百战”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
长的时间中有一系
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板书:百战穿金
甲)
(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
定。哪句诗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
(板书:不破终不还)
(6)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
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
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感受将士的征戌之苦,体会将士的报国之志。
(1)课件播放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
(2)结合诗句和刚才的视频,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出示课件18】〕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戌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
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9〕:
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充分挖掘文本内涵,
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
五、拓展交流。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
(1)征人思亲人:定会言之有物,读写结合,
①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
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字训练。深化古诗内涵,将
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学生自由发言。)立意提升至“反对战争,
②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不能。)他又能怎么办呢?维护和平”,赋予了古诗
(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平定战争,早日回家。)新意。
(2)亲人思征人:
①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
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
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
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种或几种角色说
说。
②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现在,我们拥有和平快乐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
课堂小结的,需要有人为守护它。让我们珍惜和平的生活,感谢守护我们的战
及拓展延
士们。
伸
(42.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
)分钟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与
下来。
4.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板书内容青海暗雪山孤城玉门关
百战穿金甲不破终不还
课堂作业新设计
-、将诗句补充元整,并元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的景象,突出了将士
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与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的意志和豪情。
【答案】
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
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
第二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摩”等。
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
教学目标
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
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亡,今天,让我们
走进南木,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2.简介陆游。【出示课件3]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
借助唐宋及诗人引
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人蜀,投身军旅
导入发交流,并导入新课,加
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
(3)分钟深了学生对作者的印象,
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木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者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3.导入课题:陆游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
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
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
的情怀。(板书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齐读课题,指导学生
将
课题读通、读顺。
4.理解课题。
(1)小组交流理解诗题,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2)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感)说说自己对题目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感想、感受、感慨。)
(3)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凉)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
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5.谈话过渡: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
6.了解写作背景。【出示课件4】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
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二、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出示课件5】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6】
新课
教学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33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分钟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三万里河东入海
(1)这里的“河”指哪条河?(黄河)
(2)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三万里”的?(“三万里”
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里。)(板书:三万里河)【出示
课件7】黄河图片及简介
(3)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
(4)“人”字表现了什么?(“人”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
2.五千仞岳上摩天
(1)这里的“岳”指的是什么?【出示课件8】华山图片及简介。
(2)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五千仞”的?(“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
(板书:五千仞岳)
(3)“摩”是什么意思?这个字表现了什么?(摩擦,接触。"摩”字突出山的高峻。)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
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4.指导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
①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过朗读感受祖国河山的
动、自豪、兴奋)(板书:山河壮丽)壮丽。
②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
5•请同学再读古诗后两句。
谈话过渡: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
(“遗民”“泪尽”“胡尘”)
6.遗民泪尽胡尘里
(1)“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泪
尽“眼泪流干了,形
容十分悲惨、痛苦。“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
族的泛称。“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指暴政。
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板书:遗民泪尽)
【出示课件9】从“遗民”“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
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
7.南望王师又一年
(1)“南望”“王师”是什么意思?(“南望”远眺南
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2)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
心情。)(板书:南望王师)
(3)“遗民”就这样“望”了多长时间。教师引读:
①一年过去了。一一(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五年过去了。一一(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③十年过去了。一一(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④65年过去了。一一(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
盼了一年又一年。)
(5)同学们,“遗民”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
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
【出示课件10]“遗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补充资料,有助于激
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热爱之情。
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
是多么可悲!有诗为证。【出示课件11】题临安邸
(6)"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北师又一年。”这两句诗主要才田
与了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两句?田述了山河破碎,北
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表现了作者对当沦陷地区人民
的同情,和对当权者不去收复失地的不满。)(板书:山河破碎)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出示课件1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总结古诗主旨。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
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
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
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
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
复中原,实现统一。
六'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那报国的赤子之心通过阅读拓展资料,
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
《示儿》。【出示课件13]的时代背景,调动学生的
课堂小结此时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情感。
及拓展延
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板书:忧国忧民)
伸
(4)分2.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
钟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三万里河
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作业设计:
(1)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以书信的形
式写一写。
①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
么?
②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也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
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也
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
(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
红》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代:陆游
三万里河
板书内容
五千仞岳山河壮丽
遗民泪尽
南望王师山河破碎忧国忧民
课堂作业新设计
-、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快要天亮。
迎凉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指华山。
五千仞岳指黄河。
摩天近眺南方。
南望指宋朝的军队。
王师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三、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
这首诗前两句用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之情,并为进一
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字
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
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答案】
[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迎凉:出
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门感到一阵凉风。
二、将晓:快要天亮。篱门: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指华山。摩天: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三、夸张热爱泪尽望又
第三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裳”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3.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
他与李白齐名,被称为诗圣,认识吗?(杜甫)你对大诗人杜甫了解
根据学生储备的已
多少?学生介绍。
有知识,结合诗歌的创作
2•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
导人背景,理解诗题的意思,
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
(8)分钟
从而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
实。今天要学习他的《闻官车收河南河
情感基调,为体验诗情奠
北》。(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齐读课题。
定基础。
3•解题。谁能说说诗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
的变化。“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
据地。)4-了解背景,再次读题。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出示课件2】“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
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出示课件3:写作背景】八年之后,诗人
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
动的心情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
1.【出示课件4】指名读诗,检查易错读音。蓟北涕泪妻子(z7)(读轻声表示什么?)衣
裳2•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狂、乡、阳”
3•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三、再读,明诗意。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懂在读通读顺的基础
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上,引导学生亲近文本,
2•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与文本对话,读懂诗的意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思。
四、细读,悟诗情。
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情!你们
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板书)
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
新课
教学们读诗,细细地品味。
30
“3•集体交流。
分钟
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学生既理解“泪”的含
义,为理解诗人劫后狂喜
做情感铺垫。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
【出示课件5: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
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
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
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
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
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利用课文插图,引导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
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板书:放歌纵酒)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
(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
(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
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
(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7】师:大家看,从
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
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
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
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
里迢迢。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5)诗人归心似箭,(板书:归心似箭)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诗歌
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洛阳就在眼前,故乡就在眼前。让我们内容做好铺垫。
一同感受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4•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
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
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齐读全诗。
五、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一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板书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
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
了陆路。
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诗人
“涕泪”是因为-"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勺画面,表达了诗人■勺心境。
【答案】
—、D
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三、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牛活的感慨疾
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熟读深思,受到熏陶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我觉得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不仅是让学生
在读中理解所学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
学生积极诵读、涵咏、理解古诗的兴趣。在古诗诵读中相机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补充情节,激发想象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去想象,合理地补充情节,补充画面,丰富诗的
内涵。
三、以读悟情,以读入境
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
“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
四、挖掘文本,体验意境
通过拓展交流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古诗内
涵,提升审美情趣。古代战争的残酷,战士生活的痛苦,现在的学生显然很难理解,利用拓展资料帮助学生
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悟当时的感受。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
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一一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
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
瞰,一个概括。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
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
无遗。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
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
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
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
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
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
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杨,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
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玉门关
1.玉门关简介: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
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失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
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
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标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
- 2024年版的劳务派遣协议书:详细合同样本
- 2024年物业公司转让协议
- 投资双方协议书样本
- 土地使用权购买合同样本
- 绿色蔬菜交易合同参考
- 房产租赁与抵押借款协议
- 教职工培训进修协议书范例
- 施工合同情势变更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 建筑工地施工劳务承包协议书
- 辽宁省抚顺市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 GB/T 19609-2024卷烟用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定总粒相物和焦油
- (高清版)DB34∕T 1146-2010 保温装饰一体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教育新篇章:数字化转型
- 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月供及节省利息EXCEL计算
- GA/T 1073-2013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 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3页
-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表)
- 选矿浮选药剂分类及机理
- 成功从这里开始---自律 主持人发言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