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智能化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发方案_第1页
汽车行业智能化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发方案_第2页
汽车行业智能化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发方案_第3页
汽车行业智能化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发方案_第4页
汽车行业智能化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智能化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发方案TOC\o"1-2"\h\u16450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73751.1智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312141.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需求调研 3273571.2.1安全性需求 4232061.2.2便利性需求 4289401.2.3舒适性需求 4225391.2.4经济性需求 4210391.3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434081.3.1技术发展趋势 4313501.3.2技术挑战 417881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581582.1系统架构设计 5161752.1.1感知层 5295152.1.2决策层 546702.1.3控制层 5284792.2功能模块划分 5101422.3技术路线选择 622926第3章感知系统设计 658903.1感知设备选型与布局 6306003.1.1感知设备选型 649323.1.2感知设备布局 7123793.2环境感知算法研究 7203883.2.1目标检测算法 7306683.2.2目标跟踪算法 7287283.2.3场景理解算法 7275123.3数据融合处理技术 7262703.3.1数据预处理 779813.3.2特征提取 7259613.3.3数据融合 8146363.3.4决策与控制 810218第4章定位与导航系统设计 8177414.1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 8310384.1.1GNSS定位技术 877644.1.2车载传感器辅助定位 8319414.1.3地面辅助定位系统 817974.2轨迹规划与优化 829374.2.1轨迹规划方法 863234.2.2考虑交通规则的轨迹规划 8216834.2.3轨迹优化算法 970024.3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998254.3.1地图匹配技术 9152424.3.2路径规划方法 981314.3.3导航指令与展示 929868第五章智能决策与控制 9274245.1行为决策算法研究 9313365.1.1决策算法框架构建 9158925.1.2行为决策方法研究 95615.1.3决策算法功能评估 975305.2运动控制策略设计 1057005.2.1运动控制策略框架 1022005.2.2纵向控制策略设计 1096345.2.3横向控制策略设计 1047035.2.4垂直控制策略设计 10247775.3系统集成与测试 10222965.3.1系统集成 10125965.3.2实车测试与验证 1017155.3.3问题分析及优化 1018929第6章传感器数据处理与分析 10101056.1传感器数据预处理 104586.1.1数据采集与同步 1082046.1.2数据清洗 11276056.1.3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 11190056.2特征提取与选择 1124096.2.1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 1175956.2.2传统特征提取方法 1122446.2.3特征选择与优化 11144136.3数据挖掘与分析 11240446.3.1数据挖掘算法 11318236.3.2模型评估与优化 11121786.3.3应用案例 1130197第7章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实现 1281857.1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1244387.1.1系统原理 12312827.1.2系统实现 12100327.2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12200197.2.1系统原理 12248707.2.2系统实现 1267917.3疲劳驾驶监测与预警系统 12146307.3.1系统原理 12227057.3.2系统实现 1213515第8章系统集成与优化 13106168.1系统集成技术 13176518.1.1集成框架设计 1322248.1.2集成算法设计 13130258.1.3集成策略与流程 13277158.2功能评估与优化 1340108.2.1功能指标体系 1342288.2.2功能评估方法 13326938.2.3功能优化策略 1310438.3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13193538.3.1安全性分析 13224858.3.2可靠性分析 14104078.3.3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措施 1415316第9章仿真与实车测试 14324639.1仿真测试环境搭建 14225359.1.1硬件在环仿真 14242759.1.2软件在环仿真 14266949.2仿真测试与结果分析 14130209.2.1仿真测试方法 1474189.2.2结果分析 15176489.3实车测试与验证 1536649.3.1实车测试场景 15209529.3.2实车测试方法 15158609.3.3结果验证 1521623第10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51730410.1项目总结 152167110.2技术创新与优势 162530710.3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智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化汽车逐渐成为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对智能汽车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加大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市场现状来看,智能汽车已逐步从概念阶段走向实用化,部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开始在量产车型中应用。但是受限于技术、法规、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智能汽车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1.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需求调研针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需求,我们对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以下几方面的需求较为迫切:1.2.1安全性需求安全性是消费者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最关注的问题。通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交通的发生率,提高行车安全。1.2.2便利性需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提高驾驶便利性,减轻驾驶员负担。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可让驾驶员在复杂交通环境中更加轻松应对。1.2.3舒适性需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通过调节车辆行驶状态,提升驾乘舒适性。例如,通过智能悬挂系统,可根据路况自动调整悬挂硬度,使车辆行驶更加平稳。1.2.4经济性需求消费者期望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够降低油耗、减少维修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性。1.3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1.3.1技术发展趋势(1)感知技术:不断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覆盖范围,实现更准确的环境感知。(2)决策技术:发展更高效、可靠的决策算法,提高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决策能力。(3)控制技术:优化控制策略,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4)车联网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协同性。1.3.2技术挑战(1)传感器成本和可靠性:高精度传感器成本较高,且在恶劣环境下可靠性有待提高。(2)复杂交通环境的适应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需具备应对各种复杂交通环境的能力。(3)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大量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4)法规和标准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相关法规和标准尚不完善,需加强制定和推广。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2.1系统架构设计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开发的核心环节。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模式,共分为三层:感知层、决策层和控制层。2.1.1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负责收集周围环境信息,包括车辆状态、道路情况、交通标志、周围车辆及行人等。感知层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车载传感器:包括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用于感知车辆周围环境。(2)车辆状态传感器:包括车速、转向、制动等传感器,用于获取车辆实时状态。(3)导航与地图:提供车辆当前位置、目的地及路线规划等信息。2.1.2决策层决策层主要负责处理感知层提供的信息,进行智能决策。决策层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环境感知:对感知层收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提取有效信息。(2)路径规划:根据导航与地图信息,规划车辆行驶路径。(3)行为决策:根据车辆状态、周围环境和路径规划,相应的驾驶行为指令。2.1.3控制层控制层主要负责执行决策层的驾驶行为指令,对车辆进行控制。控制层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驱动系统:控制车辆加速、减速、制动等。(2)转向系统:控制车辆转向。(3)辅助系统:包括灯光、雨刷、空调等辅助设备的控制。2.2功能模块划分根据系统架构设计,将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划分为以下功能模块:(1)环境感知模块:包括车载传感器、车辆状态传感器、导航与地图等。(2)数据处理模块:对感知层收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融合。(3)路径规划模块:根据导航与地图信息,实现全局和局部路径规划。(4)行为决策模块:根据车辆状态、周围环境和路径规划,相应的驾驶行为指令。(5)控制执行模块:包括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和辅助系统。(6)人机交互模块:显示系统状态、接收驾驶员指令、报警提示等。2.3技术路线选择针对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本方案选择以下技术路线:(1)环境感知: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感知准确性。(2)数据处理:运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环境信息的快速处理和特征提取。(3)路径规划:结合全局规划和局部规划,优化行驶路径。(4)行为决策:基于规则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智能驾驶行为决策。(5)控制执行: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提高车辆控制功能。(6)人机交互:利用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技术,实现便捷的人机交互。第3章感知系统设计3.1感知设备选型与布局3.1.1感知设备选型感知设备作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设备选型方面,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传感器类型:根据汽车行驶环境及需求,选择适用于复杂环境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2)传感器功能:包括检测范围、分辨率、精度、抗干扰能力等,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感知需求。(3)传感器成本: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考虑传感器的成本,以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基于以上原则,本方案选用以下感知设备:(1)激光雷达:用于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3D环境感知。(2)毫米波雷达:用于检测前方车辆、行人等目标的距离、速度等信息。(3)摄像头:用于识别道路标志、信号灯等视觉信息。3.1.2感知设备布局感知设备的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1)检测范围:保证感知设备能够覆盖车辆周边的盲区。(2)安装位置: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维护且不影响车辆美观。(3)相互干扰:合理布局,避免设备间的相互干扰。本方案中,感知设备的布局如下:(1)激光雷达:安装于车辆顶部,可实现360°全方位感知。(2)毫米波雷达:安装于车辆前方,用于检测前方目标。(3)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前方及两侧,用于识别道路标志和信号灯。3.2环境感知算法研究环境感知算法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场景理解等模块。本节针对以下算法进行研究:3.2.1目标检测算法目标检测算法用于从感知设备获取的数据中检测出车辆、行人等目标。本方案选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如FasterRCNN、YOLO等。3.2.2目标跟踪算法目标跟踪算法用于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持续跟踪。本方案选用基于多目标跟踪的算法,如SORT、DeepSORT等。3.2.3场景理解算法场景理解算法用于对车辆周边环境进行分类和识别,如道路类型、交通标志等。本方案选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场景理解算法,如SceneParsing等。3.3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是将来自不同感知设备的数据进行整合,提高系统对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方案采用以下数据融合处理技术:3.3.1数据预处理对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去噪、校准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数据质量。3.3.2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目标特征,如位置、速度、形状等。3.3.3数据融合将来自不同感知设备的特征数据进行融合,形成统一的环境感知结果。本方案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3.3.4决策与控制根据融合后的环境感知结果,进行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第4章定位与导航系统设计4.1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本节将详细介绍智能化汽车在定位技术方面的研究,重点探讨如何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1.1GNSS定位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高精度定位的核心技术。本节将分析GNSS系统在汽车定位中的应用,包括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等系统。将讨论多系统联合定位方法,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覆盖范围。4.1.2车载传感器辅助定位结合车载传感器,如惯性导航系统(INS)、激光雷达(LiDAR)和摄像头等,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本节将探讨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传感器数据进行车辆定位。4.1.3地面辅助定位系统本节将介绍地面辅助定位系统,如差分GPS、地磁导航和路边基础设施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系统提高车辆定位的精度。4.2轨迹规划与优化本节关注智能化汽车在复杂交通环境下的轨迹规划与优化问题,旨在保证行驶安全、舒适和高效。4.2.1轨迹规划方法介绍常见的轨迹规划方法,如曲线插值、多项式拟合和贝塞尔曲线等。同时分析不同规划方法在行驶过程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4.2.2考虑交通规则的轨迹规划本节将探讨如何将交通规则融入轨迹规划过程,以保证行驶安全。包括对道路标线、信号灯和交叉口等元素的识别与处理。4.2.3轨迹优化算法介绍轨迹优化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MPC)、粒子群优化(PSO)和遗传算法等。讨论这些算法在提高行驶效率、降低能耗方面的优势。4.3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本节主要介绍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地图匹配、路径规划和导航指令等。4.3.1地图匹配技术分析地图匹配技术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地图数据预处理、匹配算法选择和匹配精度评估等。4.3.2路径规划方法介绍路径规划方法,如Dijkstra算法、A算法和蚁群算法等。讨论不同算法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化。4.3.3导航指令与展示本节将探讨如何根据路径规划结果相应的导航指令,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展示给驾驶员。包括语音、图像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展示方式。第五章智能决策与控制5.1行为决策算法研究5.1.1决策算法框架构建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行为决策算法是实现车辆自主行驶的核心。本节将构建一套适用于智能汽车的决策算法框架,主要包括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行为决策三个层面。5.1.2行为决策方法研究针对不同驾驶场景,研究基于规则、学习和优化等方法的行为决策。结合实际道路情况,设计相应的行为决策策略,实现车辆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高效行驶。5.1.3决策算法功能评估通过对决策算法进行仿真测试,评估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能表现,包括行驶安全性、行驶效率和舒适性等指标。5.2运动控制策略设计5.2.1运动控制策略框架本节将介绍一种适用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运动控制策略框架,包括纵向控制、横向控制和垂直控制三个部分。5.2.2纵向控制策略设计研究基于自适应PID、滑模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方法的纵向控制策略,实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速度跟踪和车间距保持。5.2.3横向控制策略设计针对车辆横向控制,研究预瞄跟踪、车道保持和路径跟踪等方法,实现车辆在复杂道路条件下的稳定行驶。5.2.4垂直控制策略设计研究基于车辆姿态控制的垂直控制策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5.3系统集成与测试5.3.1系统集成将智能决策与控制模块与其他子系统(如环境感知、通信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整个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协同工作。5.3.2实车测试与验证在实车平台上进行智能决策与控制系统的测试与验证,评估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能表现,包括行驶安全性、行驶效率和舒适性等。5.3.3问题分析及优化针对实车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优化,提高智能决策与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6章传感器数据处理与分析6.1传感器数据预处理6.1.1数据采集与同步在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发过程中,首先需对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数据采集阶段涉及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本节主要介绍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同步问题,保证各类传感器数据在时间轴上的一致性。6.1.2数据清洗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中可能存在噪声、异常值等,影响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因此,本节针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清洗,包括去除噪声、填补缺失值、剔除异常值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6.1.3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为便于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需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本节介绍数据标准化和归一化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变换方式。6.2特征提取与选择6.2.1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在特征提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节探讨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传感器数据的特征。6.2.2传统特征提取方法除了深度学习方法外,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等)在传感器数据处理中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节介绍这些方法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应用。6.2.3特征选择与优化为了降低特征维度,提高模型功能,本节讨论特征选择与优化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滤波、包裹和嵌入的特征选择策略,以及如何结合领域知识进行特征优化。6.3数据挖掘与分析6.3.1数据挖掘算法在传感器数据处理与分析中,数据挖掘算法起着关键作用。本节介绍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等,并分析其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应用。6.3.2模型评估与优化针对传感器数据挖掘模型,本节讨论如何进行评估与优化。主要包括模型功能评价指标、过拟合与欠拟合问题,以及模型调参策略。6.3.3应用案例本节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传感器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识别、行人检测、车道线识别等。第7章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实现7.1车道保持辅助系统7.1.1系统原理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aneKeepingAssistSystem,LKAS)通过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识别车辆与车道线的相对位置,自动调整方向盘,使车辆保持在车道内。7.1.2系统实现(1)采用高精度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实时获取车辆与车道线的相对位置信息;(2)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车道线进行识别和跟踪;(3)结合车辆动力学模型,计算方向盘调整角度,实现车道保持功能;(4)在车辆偏离车道时,系统自动进行预警并辅助驾驶员进行车道保持。7.2自动紧急制动系统7.2.1系统原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nomousEmergencyBraking,AEB)通过传感器检测前方障碍物,当判断有碰撞风险时,自动启动紧急制动,降低碰撞发生的概率。7.2.2系统实现(1)利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前方道路情况;(2)通过目标检测和跟踪技术,识别前方障碍物;(3)结合车辆动力学模型,计算紧急制动的最佳时机和力度;(4)在驾驶员未采取制动措施时,自动启动紧急制动,避免或减轻碰撞。7.3疲劳驾驶监测与预警系统7.3.1系统原理疲劳驾驶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分析驾驶员的面部表情、驾驶行为等,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驾驶员注意休息。7.3.2系统实现(1)采用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驾驶员的面部表情、驾驶行为数据;(2)运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分析驾驶员的疲劳程度;(3)根据疲劳程度,通过声光报警等方式,对驾驶员进行实时预警;(4)结合车辆行驶数据,为驾驶员提供合理的休息建议,保障行车安全。第8章系统集成与优化8.1系统集成技术8.1.1集成框架设计针对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本章节提出一种集成框架设计。该框架主要包括感知模块、决策模块、控制模块及通信模块,通过模块间的有效集成,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8.1.2集成算法设计本节介绍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集成算法。该算法通过对不同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融合处理,提高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对环境的感知能力。8.1.3集成策略与流程本节阐述系统集成策略与流程,包括硬件设备集成、软件算法集成及系统集成测试。通过合理的集成策略与流程,保证系统在各个阶段的有效性和稳定性。8.2功能评估与优化8.2.1功能指标体系本节建立一套完善的功能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响应时间、准确性、实时性、功耗等指标,以评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8.2.2功能评估方法本节介绍一种基于仿真实验的功能评估方法。通过模拟不同工况,对系统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找出潜在问题,为优化提供依据。8.2.3功能优化策略针对功能评估中发觉的不足,本节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算法优化、硬件优化及系统参数调整等,以提高系统整体功能。8.3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8.3.1安全性分析本节从系统架构、硬件、软件及通信等方面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通过风险评估、故障诊断等方法,保证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8.3.2可靠性分析本节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包括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和系统整体可靠性。通过可靠性建模、故障树分析等方法,提高系统在各种环境下的可靠性。8.3.3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措施本节提出一系列提升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措施,如冗余设计、故障检测与隔离、软件容错等。通过这些措施,降低系统故障风险,提高系统稳定性。第9章仿真与实车测试9.1仿真测试环境搭建为了保证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章首先介绍仿真测试环境的搭建。仿真测试环境包括硬件在环(HIL)仿真和软件在环(SIL)仿真两部分。9.1.1硬件在环仿真硬件在环仿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传感器模拟:采用高功能传感器模拟器,模拟各种车载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的信号输出。(2)车辆动力学模拟:通过实时车辆动力学模型,模拟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运动特性。(3)执行器模拟:模拟车辆执行器(如转向、刹车、油门等)的动作,以实现与实车一致的操控感受。9.1.2软件在环仿真软件在环仿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环境建模:构建包含道路、交通参与者(如车辆、行人、障碍物等)的虚拟测试场景。(2)算法模型:在仿真环境中部署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算法,实现对各种场景的感知、决策和控制。(3)数据记录与分析:收集仿真过程中的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结果分析。9.2仿真测试与结果分析9.2.1仿真测试方法(1)功能测试:验证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各种场景下的功能是否正常。(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各种场景下的响应速度、准确率等功能指标。(3)边界测试:针对系统极限工况进行测试,以验证系统在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9.2.2结果分析通过仿真测试,分析以下指标:(1)功能覆盖率:评估测试场景是否全面,以验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2)功能指标:对比不同场景下的功能表现,找出系统优化的方向。(3)故障率:分析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故障情况,为实车测试提供参考。9.3实车测试与验证9.3.1实车测试场景实车测试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城市道路:模拟日常驾驶场景,测试系统在城市环境下的适应性。(2)高速公路:测试系统在高速度、长距离行驶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