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局防汛抗旱工作预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D/09/wKhkGWcr6pCAcN6bAAM6ag73Fck963.jpg)
![水务局防汛抗旱工作预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D/09/wKhkGWcr6pCAcN6bAAM6ag73Fck9632.jpg)
![水务局防汛抗旱工作预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D/09/wKhkGWcr6pCAcN6bAAM6ag73Fck9633.jpg)
![水务局防汛抗旱工作预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D/09/wKhkGWcr6pCAcN6bAAM6ag73Fck9634.jpg)
![水务局防汛抗旱工作预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D/09/wKhkGWcr6pCAcN6bAAM6ag73Fck96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务局防汛抗旱工作预案TOC\o"1-2"\h\u12414第1章总则 4261521.1工作原则 467301.2适用范围 456771.3预案体系 421144第2章组织体系 4251662.1组织架构 594052.1.1防汛抗旱指挥部 519022.1.2办公室 595462.1.3部门设置 5281852.2职责分工 540852.2.1防汛抗旱指挥部 5192532.2.2办公室 5138052.2.3部门职责分工 5254882.3防汛抗旱队伍 619742.3.1建立专业防汛抗旱队伍 6288702.3.2队伍培训与演练 6243192.3.3队伍调动与协调 623110第3章防汛准备 641133.1风险评估 6193233.1.1对辖区内的江河、湖泊、水库、蓄洪区、城市低洼地带等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深入的风险评估。 6183753.1.2分析历年洪水灾害数据,总结洪水发生规律,预测可能发生的洪水类型、规模及影响范围。 6144523.1.3评估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因素对防汛工作的影响,及时调整防汛策略。 687503.1.4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排查,明确风险防控措施,保证防汛工作有的放矢。 6113783.2防汛物资 618523.2.1制定防汛物资储备计划,保证防汛物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 6231143.2.2储备必要的抢险救援物资,如救生衣、救生圈、冲锋舟、发电机、排水泵等。 716093.2.3建立防汛物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更新防汛物资,保证物资处于良好状态。 7257313.2.4建立防汛物资紧急调配机制,提高物资调运效率,保证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7281963.3防汛设施建设 7172873.3.1加强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利设施的维护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738353.3.2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788213.3.3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154813.3.4加强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预警体系,提高防御能力。 739123.3.5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加强堤防、护岸等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保证设施安全可靠。 765873.3.6推广应用先进的防汛技术,提高防汛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7369第四章监测预警 7179364.1监测体系 746374.1.1监测网络布局 7308844.1.2监测设备与手段 7234784.1.3监测数据管理 7190694.2预警发布 8251864.2.1预警等级划分 8106174.2.2预警信息发布 8137114.2.3预警信息更新 810734.3预警响应 8150534.3.1预警接收与传达 8322304.3.2预警响应措施 8216344.3.3预警响应联动 8130294.3.4预警响应评估 827459第5章应急响应 864085.1应急响应启动 8222195.1.1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895325.1.2启动应急响应的程序: 9194405.2应急响应措施 9261605.2.1洪水灾害应急响应措施: 9243295.2.2干旱灾害应急响应措施: 914435.3信息报告与处理 9262625.3.1信息报告: 9278765.3.2信息处理: 1010294第6章抗旱减灾 10282846.1抗旱组织 10189816.1.1建立抗旱指挥部 1097676.1.2抗旱组织架构 1055966.1.3抗旱责任制 1024296.2抗旱措施 10155016.2.1农业节水 10140756.2.2工业节水 1052546.2.3城镇生活节水 10159546.2.4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10160806.3抗旱水源调度 10133476.3.1水源监测与评估 10241816.3.2水源调度原则 11134506.3.3水源调度措施 1159796.3.4水源调度协调 1121293第7章灾后重建与救助 11308697.1灾后评估 11114407.1.1评估目的: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灾后重建与救助工作,保证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对灾害损失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11221667.1.2评估内容:对水利工程设施损失、生态环境损害、农作物受灾、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 11316647.1.3评估方法:采用现场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数据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灾害损失情况。 11298807.1.4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编制灾后评估报告,为灾后重建与救助提供决策依据。 1124907.2灾后重建 11296517.2.1重建原则:遵循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安排灾后重建项目。 11322247.2.2重建任务:修复受损水利工程设施,恢复供水、排水功能;恢复农业生产;重建倒塌房屋;改善受灾地区生态环境等。 11316467.2.3重建项目:根据灾后评估报告,确定重建项目,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资金来源和完成时限。 1140677.2.4重建进度:加强项目监督管理,保证灾后重建项目按期完成。 12181907.3救助与补偿 12123627.3.1救助对象: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和单位。 12185057.3.2救助措施:提供临时性生活救助,包括食品、衣物、住所等;开展医疗救治和心理援助;帮助恢复生产生活等。 12177667.3.3救助资金: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救助资金,保证救助工作顺利进行。 12323097.3.4补偿政策: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对受灾群众进行合理补偿,包括农作物损失补偿、房屋倒塌补偿等。 1212897.3.5救助与补偿管理:建立健全救助与补偿管理制度,保证救助与补偿资金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1222453第8章宣传教育与培训 12310768.1宣传教育 1265788.1.1宣传目标 12290338.1.2宣传内容 1298098.1.3宣传方式 12249918.2培训演练 13140978.2.1培训目标 1382788.2.2培训内容 13267908.2.3培训方式 131418.3社会参与 13119718.3.1社会组织参与 13105168.3.2企业参与 13141388.3.3学校参与 13127158.3.4媒体参与 1316155第9章考核与奖惩 1477289.1考核评估 14127249.2奖励与惩罚 14205009.3责任追究 1426781第10章附则 14223010.1名词解释 142387210.2预案解释 151109010.3预案实施时间及效力 15第1章总则1.1工作原则防汛抗旱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二)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提前部署,全面防范,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三)分级负责,协同配合。明确各级和部门职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四)科学调度,精准应对。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依法行政,严肃纪律。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保证防汛抗旱工作有序、高效开展。1.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水务局组织开展的防汛抗旱工作,包括预防、应对和善后处置等阶段。涉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河道、湖泊、水库、蓄滞洪区、城市防洪、农田水利等。1.3预案体系本预案体系包括:(一)总体预案:明确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策略和措施。(二)专项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制定相应的预防、应对和善后处置措施。(三)部门预案:各级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防汛抗旱工作预案。(四)基层预案:乡镇、村居等基层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五)企事业单位预案:涉及水务、电力、交通、通信等重要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制定相应的防汛抗旱预案。第2章组织体系2.1组织架构为保证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我国水务局构建了严密的组织架构。具体包括:2.1.1防汛抗旱指挥部设立水务局防汛抗旱指挥部,作为全局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部署和监督全局防汛抗旱工作。2.1.2办公室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收集、整理、上报防汛抗旱信息。2.1.3部门设置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以下部门:(1)工程技术部:负责防汛抗旱工程的建设、维修、养护和管理;(2)水资源管理部:负责水资源的调配、保护和合理利用;(3)应急抢险部:负责防汛抗旱应急抢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4)信息与宣传部:负责防汛抗旱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宣传工作;(5)后勤保障部:负责防汛抗旱物资、设备和经费的保障工作。2.2职责分工2.2.1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局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制定防汛抗旱工作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指挥调度全局防汛抗旱工作。2.2.2办公室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工作,组织召开会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收集、整理、上报防汛抗旱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和总结。2.2.3部门职责分工(1)工程技术部:负责防汛抗旱工程的建设、维修、养护和管理,制定工程度汛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抢险工作;(2)水资源管理部:负责水资源的调配、保护和合理利用,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参与应急抢险工作;(3)应急抢险部:负责防汛抗旱应急抢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应急抢险预案,指导、协调各部门和单位的抢险工作;(4)信息与宣传部:负责防汛抗旱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宣传工作,保证信息畅通,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5)后勤保障部:负责防汛抗旱物资、设备和经费的保障工作,保证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2.3防汛抗旱队伍2.3.1建立专业防汛抗旱队伍组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专业防汛抗旱队伍,负责全局防汛抗旱工作的具体实施。2.3.2队伍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防汛抗旱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同时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队伍的应急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2.3.3队伍调动与协调根据防汛抗旱工作需要,合理调动队伍力量,保证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防汛抗旱工作挑战。第3章防汛准备3.1风险评估3.1.1对辖区内的江河、湖泊、水库、蓄洪区、城市低洼地带等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深入的风险评估。3.1.2分析历年洪水灾害数据,总结洪水发生规律,预测可能发生的洪水类型、规模及影响范围。3.1.3评估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因素对防汛工作的影响,及时调整防汛策略。3.1.4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排查,明确风险防控措施,保证防汛工作有的放矢。3.2防汛物资3.2.1制定防汛物资储备计划,保证防汛物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3.2.2储备必要的抢险救援物资,如救生衣、救生圈、冲锋舟、发电机、排水泵等。3.2.3建立防汛物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更新防汛物资,保证物资处于良好状态。3.2.4建立防汛物资紧急调配机制,提高物资调运效率,保证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投入使用。3.3防汛设施建设3.3.1加强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利设施的维护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3.2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风险。3.3.3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3.4加强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预警体系,提高防御能力。3.3.5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加强堤防、护岸等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保证设施安全可靠。3.3.6推广应用先进的防汛技术,提高防汛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四章监测预警4.1监测体系本章节主要阐述水务局防汛抗旱监测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机制。监测体系主要包括水文、气象、地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保证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4.1.1监测网络布局建立完善的水务监测网络,实现重点区域、重要水域、关键地点的监测覆盖。按照分区、分级、分类原则,优化监测站点布局,提高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4.1.2监测设备与手段采用现代化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可靠。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测设备,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降低故障率。4.1.3监测数据管理建立监测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环节。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4.2预警发布预警发布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2.1预警等级划分根据可能发生的洪水、干旱等灾害程度,将预警等级划分为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各级预警标准及应急响应措施另行制定。4.2.2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权威。通过多种渠道,如短信、电视、广播、网络等,向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4.2.3预警信息更新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预警响应情况,及时更新预警信息。对于已发布的预警,如灾害风险降低或消除,应及时解除预警。4.3预警响应预警响应是降低灾害损失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3.1预警接收与传达各级水务部门应建立健全预警接收和传达机制,保证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位。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通知,提高预警响应效率。4.3.2预警响应措施根据预警等级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警响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人员转移、物资调配、工程调度、应急值守等。4.3.3预警响应联动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协作,建立健全预警响应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灾害风险。4.3.4预警响应评估对预警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优化预警响应措施,不断提高预警响应能力。第5章应急响应5.1应急响应启动5.1.1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1)气象部门发布暴雨、洪水、干旱等灾害预警;(2)上游水库、湖泊、河道出现险情,可能对我县(市、区)造成影响;(3)本地降雨、洪水、干旱等灾害导致水利工程设施出现险情,影响正常运行;(4)其他可能影响防汛抗旱安全的紧急情况。5.1.2启动应急响应的程序:(1)值班人员接到相关预警信息或报告后,立即报告局领导;(2)局领导根据情况决定启动应急响应,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3)各部门和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应急响应措施;(4)及时向上级水务部门和同级人民报告启动应急响应情况。5.2应急响应措施5.2.1洪水灾害应急响应措施:(1)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气象、水文信息;(2)组织力量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巡查、防守,发觉险情及时处理;(3)提前做好水库、湖泊、河道的调度工作,保证防洪安全;(4)协助地方做好受威胁地区人民群众的转移避险工作;(5)做好抢险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准备工作。5.2.2干旱灾害应急响应措施:(1)加强旱情监测,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动态;(2)优化水资源配置,保证人畜饮水安全;(3)组织抗旱服务队,为受旱地区提供水源、送水等服务;(4)发动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合理利用现有水源;(5)加强抗旱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5.3信息报告与处理5.3.1信息报告:(1)发生汛情、旱情时,值班人员应及时向局领导报告;(2)局领导根据情况,及时向上级水务部门、同级人民报告;(3)报告内容应包括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采取的应急措施等;(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灾情动态。5.3.2信息处理:(1)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根据领导批示,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3)对重要信息进行归档,以便总结经验和教训。第6章抗旱减灾6.1抗旱组织6.1.1建立抗旱指挥部为保证抗旱工作的有序开展,成立抗旱指挥部,由水务局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局抗旱工作。6.1.2抗旱组织架构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抗旱技术组、抗旱物资保障组、抗旱宣传组等,明确各组职责,保证抗旱工作高效推进。6.1.3抗旱责任制实行抗旱工作责任制,将抗旱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责任人,保证抗旱工作落到实处。6.2抗旱措施6.2.1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灌溉制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6.2.2工业节水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推广节水型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2.3城镇生活节水加大城镇公共供水设施改造力度,提高供水管网效率,推广节水器具,提高城镇居民节水意识。6.2.4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包括临时水源、跨区域调配水源等,保证抗旱期间供水安全。6.3抗旱水源调度6.3.1水源监测与评估加强对现有水源的监测与评估,掌握水源变化情况,为抗旱水源调度提供科学依据。6.3.2水源调度原则抗旱水源调度遵循“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6.3.3水源调度措施根据抗旱需要,采取跨流域、跨区域调配水源,合理利用水库、湖泊、地下水等水源,保证抗旱期间供水需求。6.3.4水源调度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抗旱水源调度的顺利进行。本章主要阐述了抗旱组织、抗旱措施及抗旱水源调度等方面的内容,为水务局开展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具体指导。第7章灾后重建与救助7.1灾后评估7.1.1评估目的: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灾后重建与救助工作,保证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对灾害损失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7.1.2评估内容:对水利工程设施损失、生态环境损害、农作物受灾、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7.1.3评估方法:采用现场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数据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灾害损失情况。7.1.4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编制灾后评估报告,为灾后重建与救助提供决策依据。7.2灾后重建7.2.1重建原则:遵循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安排灾后重建项目。7.2.2重建任务:修复受损水利工程设施,恢复供水、排水功能;恢复农业生产;重建倒塌房屋;改善受灾地区生态环境等。7.2.3重建项目:根据灾后评估报告,确定重建项目,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资金来源和完成时限。7.2.4重建进度:加强项目监督管理,保证灾后重建项目按期完成。7.3救助与补偿7.3.1救助对象: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和单位。7.3.2救助措施:提供临时性生活救助,包括食品、衣物、住所等;开展医疗救治和心理援助;帮助恢复生产生活等。7.3.3救助资金: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救助资金,保证救助工作顺利进行。7.3.4补偿政策: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对受灾群众进行合理补偿,包括农作物损失补偿、房屋倒塌补偿等。7.3.5救助与补偿管理:建立健全救助与补偿管理制度,保证救助与补偿资金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注意:本章节内容仅作为目录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编写。第8章宣传教育与培训8.1宣传教育8.1.1宣传目标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水旱灾害防范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水旱灾害应对能力。8.1.2宣传内容(1)水旱灾害的基本知识及危害性;(2)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及政策;(3)水旱灾害预警信号的识别与应对;(4)防洪工程及抗旱设施的作用及使用方法;(5)防洪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6)节水抗旱、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8.1.3宣传方式(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教育;(2)组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展览等形式,普及水旱灾害防治知识;(3)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开展集中宣传活动;(4)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设立宣传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5)利用手机短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水旱灾害预警及防范信息。8.2培训演练8.2.1培训目标提高防汛抗旱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8.2.2培训内容(1)防汛抗旱政策法规及应急预案;(2)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3)防洪工程及抗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4)防洪避险、抢险救援及抗旱措施;(5)应急通信与信息处理;(6)先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央空调采购与安装合同
- 科技创新项目贷款合同范本
- 适用于国营集体企业的短期外汇贷款合同
- 企业总部装修施工合同
- 电子商务在农业产业的应用与创新
- 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运营模式探讨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非攻节选练习苏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单元礼物1献你一束花作业设计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课后演练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 社交媒体在推广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 篮球场改造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茉莉花的生长习性及栽培管理办法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动词时态专项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悬挑式卸料平台安拆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疾病诊断编码库ICD-10
- 兰州市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基准价格表
- 产品设计材料及工艺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06年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评价审计要点
- 反恐C-TPAT程序文件整套(通用)
- 202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