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的法律探析》开题报告2700字_第1页
《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的法律探析》开题报告2700字_第2页
《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的法律探析》开题报告27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的法律分析—以微软小冰诗集著作权争议为例专业导师姓名学号1.立题依据1.1立题背景现阶段,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极大地方便了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以及地位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但没能达成共识,人工智能创作物有哪些权利又归属于谁,其著作权是否应当,受到传统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各种观点争议频现,众说纷纭。1.2立题意义由人工智能介入文艺创作引发的相关问题使现有的著作权认定模式举步维艰,难以实行。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物能否与人类的创作物媲美乃至一定程度上超越,并且它是否能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受到保护,都是值得探讨和及时处理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论述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不是我国著作权法所认可的作品,它有哪些权利又归属于哪些人?如何对其合法法益进行保护?1.3文献综述人工智能是对于人类智能进行研究,以期在复制人类智能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提升,使得机器能更大程度上替代人类劳动的科学。人工智能虽然不是人类的智慧,但也能通过学习掌握人类的思维逻辑并进行效仿,乃至于一定程度上超越人类思考能力的智能。将人工智能的产出物称作创作物,这种表达方式是对人类创作过程的拟制,它的本质是由人去操控电脑程序,亦或是在人类编写算法的基础上,该电脑程序自主产生的产出物。虽然人工智能创作物在创作方式上与旧有方式截然不同,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艺术表达与人类无异并且作出了应当被世人认可和赞赏的贡献。著作权[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前者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后者有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也叫版权作者,是著作权人依法对作品享有的权利。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之内是否包括人工智能创作物?对此,学术界存在着争议,分别是“不应当”和“应当”两种不同的观点。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2.1研究主要内容1.人工智能创作物不属于受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算法集合并形成系统就是人工智能,其创作品是海量数据的堆砌,既没有人类的情绪与思索的过程,与人类创作作品的方式有较大区别。将现有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进行数据重组,再加以润色使之通顺,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创作方式。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是直到现在,也没能改变人类在人工智能创作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本质。人工智能产出的产出物,不是智力创作,也就不应该得到著作权保护。但就算是由人类进行辅助来完成数据收集,再由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拼合而产出的作品,也是合法且正当的法益,它的知识产权也理应受到保护。但计算机生成的创作物不是作品,权利人享有的,不是著作权。因为所确定的理论不同相关的保护模式也就不同。2.人工智能创作物属于著作权保护范围人工智能是由人类编写算法并运行,这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一种智力成果,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结果,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存在和运行是以人类编写的算法为基础的,所以也与人类的脑力劳动息息相关。因此,结合以上论述,人工智能创作物就是人类智力成果的一种体现。部分人工智能创作物兼具可复制性和独创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复制。2.2研究预期目标随着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大量出现,对人工智能创作物侵权行为也屡见不鲜,如何保护人工智能的相关合法权益,至今还尚未制定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我国学界对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主体地位存在争议,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权利归属,及其著作权是否应该受到传统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虽然各种观点争议频现,众说纷纭,但是笔者通过研究认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相关权益作为法律所允许的正当利益,应当受到保护。加之现当今科技快速发展,对新兴事物立法也要有前瞻性要保留相对的空间。所以传统知识产权法有待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良性发展需要法律给出明确回应。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创造物并提出了应当受法律保护相应的保护措施。3.研究对象及方法3.1研究对象微软小冰是微软Bing搜索中国团队发布的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是一套完整的、面向交互全程的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基础框架包括核心对话引擎、多重交互感官、第三方内容的触发与第一方内容生成,和跨平台的部署解决方案。小冰出版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一诗集后,受到广泛关注和称赞。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是通过对网络数据中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的进行收集,分析其行文逻辑和修辞手法,不断地运算和编程新的算法,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著作诗歌的水平。普通人究其一生也无法阅读如此之多的诗集。2017年5月以来,小冰已协助诗歌爱好者创作诗歌超过500万首,相当一部分作品在各类文学刊物上发表。小冰作为人工智能,其作品不仅很难与人类作品相区别,而且有着自己成熟而独特的文风,令读者眼前一亮。3.2研究方法数据收集的方法、或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4.研究进度安排申请论文 2021-11-30 —— 2021-12-13下达任务书 2021-12-23 —— 2022-01-04开题报告 2022-01-05 —— 2022-01-19初稿提交 2022-01-20 —— 2022-02-24终稿提交 2022-02-25 —— 2022-03-31答辩申请 2022-04-01 —— 2022-04-10论文评阅 2022-03-31参考文献(四号黑体)[1]史文清,梅慎实.简析普通著作权法系与大陆法著作权法系的哲学基础及其主要区别[J].青海社会科学,1991.[2]孙新强.论作者权体系的崩溃与重建——以法律现代化为视角[J].清华法学,2014.[3]杨延超.精神权利的困境——两大法系版权立法比较分析[J].现代法学,2007.[4]温纯如:《康德“以人为本”理论的确立---关于<纯粹理性批判>》的探索》,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第1页.[5]吴习彧.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J].浙江社会科学,2018.马忠法,孟爱华.论我国《著作权法》立法宗旨的修改——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视角[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李扬,李晓宇.康德哲学视点下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问题探讨[J].法学杂志,2018.[7]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8]李宗辉.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保护的正当性及版权归属[J].编辑之友,2018.[9]李拥军.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民事主体制度与理念的历史变迁——对法律“人”的一种解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0]吴汉东,张平,张晓津.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挑战[J].中国法律评论,2018.[11]冯宝晴.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D].山东大学,2020.[12]刘强,母运龙.人工智能科技政策与知识产权立法互动研究[J].经济法论丛,2019.[13]格桑多吉,王玉龙,郭鑫.一种战棋游戏的AI算法设计与实现浅析[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