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1.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 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2.魏晋时期,州郡志书的撰述形成热潮。与前代志书侧重政区沿革和疆域四至不同,魏晋志书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异物”,所记多为长江以南的草木禽兽。这种现象反映出()A.社会环境充斥宗教氛围 B.社会安定促进文化发展C.地志书写凸显实用精神 D.人口迁移影响地理认知3.阎步克在《波峰与波谷》中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的“变态”而已,它来自皇权政治,最终必然回归于皇权政治。该时期的“门阀政治”()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B.是特定条件下皇权政治的异化C.改变了皇权专制的模式 D.是对封建贵族政治统治的回归4.《北史·魏本纪》曰:“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北魏皇帝除了以黄帝后裔自居,喜好黄老思想外,还遵从土德、祭祀黄帝,北魏政权祭祀黄帝的次数,见诸史册者就有四次。材料表明北魏()A.因俗而治的意识增强 B.汉化改革成效显著C.华夏认同进一步加强 D.政权统治稳定发展5.如表为不同典籍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影响是()文献评述魏收《魏书》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欧阳修《居士集》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赵翼《廿二史札记》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B.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C.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 D.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6.《晋书·王敦传》中记载:“(王敦)在武昌,以地荒粟少,求转徙于江南,于是江州及会稽、吴兴等郡民多往依之。”这种情景()A.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C.阻碍了经济重心南移 D.得益于休养生息政策7.史籍记载,公元495年,一位皇帝在与大臣对话时指出:“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此事发生于以下示意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8.故宫博物院组织了一场名为“何以中国”的文物展览,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晋归义羌侯”官印入选其中(见下图)。印为金质,驼钮。印文小篆字体方正,布局严谨。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主要原因是()A.展现了制印技术的精美 B.体现出篆书艺术的魅力C.象征着西晋国力的强盛 D.是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9.489年,北魏派遣蒋少游出使南朝并密令他偷师建康的宫殿设计。蒋少游之舅、清河士族崔元祖向齐武帝告发此事,并称“岂可令毡乡之鄙,取象天宫?”这反映了()A.魏齐之间使节往来频繁 B.士大夫家族执掌朝政C.南北方的建筑风格趋同 D.民族矛盾与交流并存10.北魏颁布均田令,西魏确立府兵制,二者为此后的隋唐盛世提供了重要条件。学者们关注到,这些只在北朝首创,南朝缺无。这说明()A.北方文化总体上优于南方 B.改革总是体现社会进步C.南北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大 D.民族交融激发制度突破11.东晋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始宁别业是士族庄园的典型代表,下面为其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士族庄园()A.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B.产业布局趋于合理C.以军事防御功能为主 D.自给自足特征显著12.据统计,两汉之际,汉族人口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以及湖北、安徽和江苏的绝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民族人口占比逐步减少,而长江以南的汉族人口占比则相应增长。公元280—464年,长江以南的汉族人口增长超过5倍。汉族人口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屯田制度的推行 B.封建朝廷的倡导C.经济重心的转移 D.社会动乱的影响二、论述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同市,古称云中、平城、云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大同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其曾是秦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元三代陪都,明、清两代皆设大同府,因而有“一代都城,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千年的历史为大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大同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选择一到两个与大同相关的典型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选择的事件典型,论题合理,史实明确,论述清晰)三、材料题14.【区域开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材料二江南的经济开发,从农业开始,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带动了集镇的兴起和都市的繁荣,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格局,使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起来,使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出现由北向南的转移。——《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魏晋时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的经济开发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并创造了新的政治制度,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故A项正确;北魏没有统一中国,故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信息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A。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款“所记多为长江以南的草木禽兽”可知,魏晋时期,志书侧重记载长江以南的草木虫鱼,体现了长江以南的地理情况被人逐渐了解,也反映了当时人口逐步向南迁徙,推动了地理认知,D项正确;草木禽兽与宗教氛围关系不大,排除A项;社会安定说法错误,魏晋时期处于分裂时期,排除B项;草木禽兽不一定都实用,不能体现实用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题干中阎步克的观点明确说明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的“变态”,也即是一种特殊状态下的变化,并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皇权政治B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殊状态下的变化,这种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并没有加强君主专制,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殊时期的变化,没有改变皇权政治的模式,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它来自皇权政治,最终必然回归于皇权政治”可知,其并非贵族统治的回归,而是皇权政治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表明北魏自称为黄帝的后裔,且多次祭祀黄帝,并遵从土德。这些行为体现北魏对中原汉文化和传统的认同和接受,反映的是华夏认同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先进的文化,而非不同民族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改革的成果的作用,不能得出成效显著,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此项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不能得出政权统治稳定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去夷即华,易姓建都”“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务欲以夏变夷”等说法的共同之处在于,以上典籍都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C项正确;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与“根本既虚,随即崩溃”“六镇兵率多摈弃之”等说法不符,排除A项;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只是部分信息,与欧阳修的观点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6.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王敦)在武昌,以地荒粟少,求转徙于江南,于是江州及会稽吴兴等郡民多往依之。”可知,王敦因为武昌地荒粟少,于是迁徙到江南,江州及会稽、吴兴等郡民多往依之,这说明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东晋时期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因此人们移民江南地区,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南移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的情景得益于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皇帝与大臣对话的内容可知:此次对话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之后进行的汉化改革。①为长安,A错误;②为洛阳,B正确;③为幽州,C错误;④为会稽,D错误。故选B。8.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中国)。解读材料可知,题目情境是主题为“何以中国”的文物展览,该金印制作精美,是西晋王朝颁给内迁的西北羌族首领的印信,是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实物见证,D项正确;“制印水平的高低”不是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项;入选原因与“篆书艺术的魅力”无关,排除B项;“西晋国力的强盛”不是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489年,北魏派遣蒋少游出使南朝并密令他偷师建康的宫殿设计。”“岂可令毡乡之鄙,取象天宫?”及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派遣汉族人蒋少游出访南朝齐国,并奉命秘密绘制南齐宫殿形制。虽然遭到告发,但蒋少游返回后,凭记忆绘出了建康城的布局规划、建筑样式,并主持建造了北魏洛阳城,这从客观上反映了胡汉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矛盾并存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北魏和南朝齐国之间往来频繁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士大夫家族执掌朝政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仅凭北魏洛阳城的建筑风格,不能得出南北建筑样式逐渐趋同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均田令和府兵制都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改革的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社会进步,为全国统一和隋唐强盛提供了条件。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结合,制度创新受益于民族交融,D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南北文化的差异,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改革始终有助于社会进步的作用,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发展差异大”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D解析:“僧侣居住”“佛事活动地”能够体现佛教对士族庄园的影响,但材料反映不出道教对士族庄园的影响,排除A项;“产业布局趋于合理”由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与军事防御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1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两汉之际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族人口南迁,长江以南汉族人口不断增长,这主要和当时北方地区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有关,即社会动乱的影响,D项正确;屯田制度主要是曹魏实行的,且在北方地区,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排除A项;人口的变化主要是受政局的影响,而不是朝廷的倡导,排除B项;经济重心此时还在北方,并没有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示例论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论证:为了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时期,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实施三长制和俸禄制,强化国家对地方和人民的有效控制,整顿吏治,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风俗上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进行通婚,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综上,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打下基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贡献。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考生需要阅读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选择一或两个与大同相关的典型历史事件,拟定论题,如据材料(大同)曾是秦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元三代陪都”和所学,可得出论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确定论题后,结合所学,从背景、过程、实质和影响等角度展开论证,如通过明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和内容,说明其做法强化国家对地方和人民的有效控制,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最在史实论述基础上,总结、升华,如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打下基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贡献;解题过程中注意,选择的事件典型,论题合理,史实明确,论述清晰。14.答案:(1)北方人口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