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6题)1、适合放在下图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A. B.C.D.2、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B.水滴在太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子烫焦C.水滴容易透过太阳光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3、香水主要成分是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发生火灾的是(

)A.

B.

C.

D.

4、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

王亚平与水球之间

B.

水球内部

C.

拍摄相机的胶片上

D.

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5、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次实验操作情景,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像。若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5cm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6、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7、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蜡烛移到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蜡烛移到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C.将蜡烛移到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D.将蜡烛从刻线处移向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9、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10、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11、有关显微镜的成像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镜、目镜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物镜、目镜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13、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透镜)的情形,其中运用凸透镜的是()A.AC B.AD C.BD D.CD14、如圈所示的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A.一个B.两个C.三个 D.四个15、如图所示是航拍的大地震时的楼房倒塌现场。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A.小于50mmB.大于100mmC.等于50mmD.大于50mm小于100mm1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cm时,成正立的像;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C.cm时,可能成放大的虚像 D.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二、填空题。17、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叫做__________透镜.18、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时,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为好;实验过程中,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移动。20、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小丽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当她把蜡烛放在位置A时,光屏应向M点的测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调好后,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上(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21、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乙时,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2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u=15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三、实验题。2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操作如下:(1)实验前,小明调节________、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放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实像,小明计算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上。(4)图乙中,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的虚像的是图____________(选填“A”或“B”)。24、小薇同学用一块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蜡烛与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3)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它的像将逐渐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薇又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适当地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小薇戴的是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1、适合放在下图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A. B.C.D.【答案】B2、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B.水滴在太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子烫焦C.水滴容易透过太阳光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答案】D3、香水主要成分是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发生火灾的是(

)A.

B.

C.

D.

【答案】B4、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

王亚平与水球之间

B.

水球内部

C.

拍摄相机的胶片上

D.

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答案】D5、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次实验操作情景,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像。若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5cm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6、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答案】A7、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蜡烛移到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蜡烛移到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C.将蜡烛移到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D.将蜡烛从刻线处移向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答案】D9、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答案】A10、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答案】B11、有关显微镜的成像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镜、目镜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物镜、目镜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D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13、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透镜)的情形,其中运用凸透镜的是()A.AC B.AD C.BD D.CD【答案】B14、如圈所示的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A.一个B.两个C.三个 D.四个【答案】C15、如图所示是航拍的大地震时的楼房倒塌现场。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A.小于50mmB.大于100mmC.等于50mmD.大于50mm小于100mm【答案】D1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cm时,成正立的像;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C.cm时,可能成放大的虚像 D.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答案】D二、填空题。17、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叫做__________透镜.【答案】会聚会聚18、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时,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答案】最短10.0cm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为好;实验过程中,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移动。【答案】较暗;上20、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小丽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当她把蜡烛放在位置A时,光屏应向M点的测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调好后,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上(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答案】左;缩小;照相机21、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乙时,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答案】10;放大2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u=15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答案】缩小;照相机三、实验题。2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操作如下:(1)实验前,小明调节________、凸透镜、光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