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模电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五版主编冯军谢嘉奎5.1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5.1.1反馈放大器的组成将放大器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反馈网络回送到电路输入端,并对输入信号进行调整,所形成的闭合回路即反馈放大器。
反馈放大器组成框图基本放大器A反馈网络kfxoxix
ixf净输入信号
输入信号反馈信号输出信号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1页/共50页
反馈放大器增益一般表达式基本放大器A反馈网络kfxoxix
ixf开环增益反馈系数闭环增益反馈深度环路增益反馈深度
F(或环路增益T)是衡量反馈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值直接影响电路性能。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页/共50页
反馈极性由于净输入信号
若
xf
削弱了xi,使
x
i<xi负反馈
若
xf
增强了xi,使
x
i>xi正反馈说明负反馈具有自动调整作用,可改善放大器性能。
例:某原因正反馈使放大器工作不稳定,多用于振荡器中。负反馈的自动调整作用是以牺牲增益为代价的。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3页/共50页5.1.2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器
根据输出端连接方式
电压反馈AkfRL+-voxixfx
i在输出端,凡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器并接,反馈信号取自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反馈称为电压反馈。输出量xo=voxixfx
iAkfRLio
在输出端,凡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器串接,反馈信号取自负载中输出电流的反馈称为电流反馈。
电流反馈输出量xo=io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4页/共50页
根据输入端连接方式
串联反馈在输入端,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器串接,反馈信号以电压vf
的形式出现,并在输入端进行电压比较,即
v
i=vi
-
vf
。在输入端,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器并接,反馈信号以电流if
的形式出现,并在输入端进行电流比较,即
ii
=ii
-
if
。
并联反馈AkfRS+-vs+-vivfv
i+-+-xoAkfRSiSiiifii
xo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5页/共50页
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器增益表达式AvkfvRS+-vs+-vivfv
i+-+-RL+-voArkfgRL+-voRSiSiiifii
电压串联负反馈开环电压增益电压反馈系数闭环电压增益
电压并联负反馈开环互阻增益互导反馈系数闭环互阻增益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6页/共50页AgkfrRLioRS+-vs+-vivfv
i+-+-RSiSiiifii
AikfiRLio
电流串联负反馈开环互导增益互阻反馈系数闭环互导增益
电流并联负反馈开环电流增益电流反馈系数闭环互阻增益注意:不同反馈类型对应不同输入、输出电量,因此不同类型反馈电路的
A、kf、Af
含义不同。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7页/共50页Akfxoxixfx
i5.1.2反馈极性与类型的判别
判断是否为反馈电路看电路输出与输入之间是否接有元件,若有则为反馈电路,该元件即为反馈元件。例1Rf
为反馈元件。RE为反馈元件。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viVCCRCRfvoviVCCRCvo+-+-RERB1RB2例2第8页/共50页
判断反馈类型—
采用短路法
假设输出端交流短路,若反馈信号消失,则为电压反馈;反之为电流反馈。
判断电压与电流反馈
判断串联与并联反馈
假设输入端交流短路,若反馈作用消失,则为并联反馈;反之为串联反馈。AvkfvRS+-vs+-vivfv
i+-+-RL+-voiiii
ioRSiSifAikfiRL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9页/共50页
判断反馈极性—
采用瞬时极性法Akfxoxixfxi
设vi
瞬时极性为用正负号表示电路中各点电压的瞬时极性,或用箭头表示各节点电流瞬时流向的方法称瞬时极性法。
比较xf
与xi
的极性(
xi=
xi
-
xf)若xf
与xi
同相,使xi
减小的,为负反馈;若xf
与xi
反相,使xi
增大的,为正反馈。经A判断vo??经kf判断
xf??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10页/共50页说明
用瞬时极性法比较xf
与xi
极性时:若是并联反馈:则需根据电压的瞬时极性,标出相关支路的电流流向,然后用电流进行比较(ii=
ii
-
if)。若是串联反馈:则直接用电压进行比较(vi=
vi
-
vf)。
按交、直流性质分:直流反馈:交流反馈:反馈信号为直流量,用于稳定电路静态工作点。反馈信号为交流量,用于改善放大器动态性能。
多级放大器中的反馈:局部反馈:越级反馈:反馈由本级输出信号产生,可忽略。
输出信号跨越一个以上放大级向输入端传送的称为级间(或越级)反馈。
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11页/共50页例1判断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类型。
假设输出端交流短路,Rf
引入的反馈消失电压反馈。
假设输入端交流短路,Rf
的反馈作用消失并联反馈。
分析:→则
vc
为○-
假设vi
瞬时极性为○+○+○-→形成的if
方向如图示。iiifib因净输入电流ib=ii
-
if<ii负反馈。
结论:
Rf
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viVCCRCRfvo+-+-第12页/共50页例
2判断图示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类型。
假设输出端交流短路,RE
上的反馈依然存在电流反馈。
假设输入端交流短路,RE
上的反馈没有消失串联反馈。
分析:
假设vi
瞬时极性为○+因净输入电压vbe=vi
-
vf<vi负反馈。
结论:
RE
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则ve(即vf)极性为○+○+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viVCCRCvo+-+-RERB1RB2viRCvo+-+-RERB1RB2第13页/共50页例3判断下列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类型。
-+AR1Rf+-vsvo-+AR1Rf+-vsvo○+○-○-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正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viVCCRC1vo+-+-RE1RBRC2RE2RfviVCCRC1vo+-+-RE1RBRC2RE2Rf第14页/共50页viVCCRC1voVEERfRE2R1RC2RC3RST1T2T3例4判断下列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类型。
viVCCRC1voVEERER1RC2RC3RST1T2T3Rf○+○-○-○+○+○+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15页/共50页例4判断下列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类型。
○+○+○+○+○-电压并联正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viVCCRD1vo+-+-RS1RG2RD2RS2RfRG1viVCCRD1vo+-+-RS1RG2RD2RS2RfRG1第16页/共50页5.2.1降低增益5.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反馈越深,电路增益越小。由得知:注:当取源增益时,上式依然成立,即5.2.2减小增益灵敏度(或提高增益稳定性)
定义由得(2)
(1)得(1)(2)反馈越深,增益灵敏度越小。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17页/共50页5.2.3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输入电阻
串联反馈+-AkfRiRsvs+-+-vfvi
+-viiixo基放输入电阻环路增益反馈电路输入电阻:引入串联反馈,反馈越深,输入电阻越大。结论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18页/共50页
并联反馈反馈电路输入电阻:引入并联反馈,反馈越深,输入电阻越小。结论AkfRiRsisifii
+-viiixo基放输入电阻环路增益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19页/共50页
输出电阻
电压反馈
Ro:考虑反馈网络负载效应后,基放输出电阻。
Ast:负载开路时,基本放大器源增益。i+-v基放Roxfxs
Astxs
反馈网络+-令xs=0由定义得Rof
电路模型:由图得引入电压反馈,反馈越深,输出电阻越小,vo
越稳定。结论基放Roxfxs
Astxs
反馈网络+-RLxsvo+-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0页/共50页
电流反馈
Ro:考虑反馈网络负载效应后,基放输出电阻。
Asn:负载短路时,基本放大器源增益。由定义得Rof
电路模型:由图得引入电流反馈,反馈越深,输出电阻越大,io
越稳定。结论基放Roxsxfxs
ioAsnxs
RL反馈网络令xs=0i+-v基放Roxfxs
Asnxs
反馈网络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1页/共50页5.2.4减小频率失真(或扩展通频带)
由于负反馈降低了电路增益灵敏度,因此放大器可在更宽的通频带范围内维持增益不变。单极点系统引入负反馈后,反馈越深,上限角频率越大,增益越小,但其增益带宽积维持不变。设基放为单极点系统:则若反馈网络反馈系数为:则闭环系统:其中:注意:通频带的扩展是以降低增益为代价的。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2页/共50页5.2.5减小非线性失真基本放大器vovivfv
i例如:一基本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反馈网络注意:负反馈只能减小反馈环内的失真,若输入信号本身产生失真,反馈电路无能为力。输入正弦信号时,输出产生失真。vo
失真减小。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3页/共50页5.2.6噪声性能不变同减小非线性失真一样,引入负反馈可减小噪声。注意:负反馈在减小噪声的同时,有用信号以同样的倍数在减小,其信噪比不变。因此,引入负反馈放大器噪声性能不变。综上所述,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影响主要表现为:
降低增益
减小增益灵敏度(或提高增益稳定性)
改变电路输入、输出电阻
减小频率失真(或扩展通频带)
减小非线性失真
噪声性能不变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4页/共50页在电路输出端
基本放大器引入负反馈的原则若要求电路vo
稳定或Ro
小应引入电压负反馈。若要求电路io
稳定或Ro
大应引入电流负反馈。在电路输入端若要求Ri
大或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小引入串联负反馈。若要求Ri
小或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大引入并联负反馈。反馈效果与信号源内阻RS
的关系若电路采用RS
较小的电压源激励应引入串联负反馈若电路采用RS
较大的电流源激励应引入并联负反馈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5页/共50页反馈效果与RS
关系的说明:
串联负反馈采用电压源激励时,若RS
0则由于vS
恒定,则vf
的变化量全部转化为vi
的变化量,此时反馈效果最强。采用电流源激励时,若RS
由于iS
恒定,vi
固定不变,结果导致反馈作用消失。+-AkfRiRsvs+-+-vfvi
+-vixo(电压源激励)is+-AkfRiRs+-vfvi
+-vixo(电流源激励)则恒定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6页/共50页ii
iiifAkfRixoRsvs+-vi
+-(电压源激励)ifii
iiAkfRixoisRs(电流源激励)
并联负反馈采用电压源激励时,若RS
0则由于iS
恒定,则if
的变化量全部转化为ii
的变化量,此时反馈效果最强。采用电流源激励时,若RS
由于vi
固定不变,结果导致反馈作用消失。则恒定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7页/共50页
深度负反馈条件5.4深度负反馈当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时:将T>>1
或F>>1
称为深度负反馈条件。串联反馈电路输入电阻:并联反馈电路输入电阻:电压反馈电路输出电阻:电流反馈电路输出电阻:增益:或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8页/共50页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Avf
的估算
根据反馈类型确定kf
含义,并计算kf分析步骤:
若并联反馈:将输入端交流短路若串联反馈:将输入端交流开路则反馈系数
确定Afs(=xo/xs)含义,并计算Afs=1
/kf
将Afs
转换成Avfs=vo/vskf=xf/xo计算此时xo
产生的xf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29页/共50页例1图示电路,试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估算Avfs
。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解:将输入端交流开路,即将T1
管射极断开:则因此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vsRC1vo+-+-RE1RLRC2RfRST1T2+-vf第30页/共50页例2图示电路,试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估算Avfs
。该电路为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器。解:将输入端交流短路,即将
T1
管基极交流接地:则因此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isRC1vo+-RLRC2RfRST1T2ifRE2io第31页/共50页例3图示电路,试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估算Avfs
。该电路为电压并联负反馈。(1)解:将反相输入端交流接地:则因此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2)解:将反相输入端交流开路:则因此-+AR1Rf+-vsvoif(图1)-+AR1Rf+-vsvo-+vf(图2)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32页/共50页5.5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实际上,放大器在中频区施加负反馈时,有可能因Akf
在高频区的附加相移使负反馈变为正反馈,引起电路自激。5.5.1判别稳定性的准则反馈放大器频率特性:若在某一频率上T(j
)=-1放大器自激自激振幅条件自激相位条件说明自激时,即使xi=0,但由于xi
=xf
,因此反馈电路在无输入时,仍有信号输出。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33页/共50页
不自激条件当或时,或当时,或
注意:只要设法破坏自激的振幅条件或相位条件,放大器就不会产生自激。
稳定裕量要保证负反馈放大器稳定工作,还需使它远离自激状态,远离程度可用稳定裕量表示。当时,相位裕量当时,增益裕量
g—增益交界角频率;
—相位交界角频率。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34页/共50页
相位裕量图解分析法假设放大器施加的是电阻性反馈,kf
为实数:得由
在A(
)或T(
)波特图上找
g在A(
)波特图上,作1/kf(dB)的水平线,交点即
g。在T(
)波特图上,与水平轴[T(
)=0dB]的交点,即
g。
根据
g
在相频曲线上找
T(
g)
判断相位裕量若放大器稳定工作若放大器工作不稳定注:1/kf(dB)的水平线称增益线。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35页/共50页例1已知A(j
)波特图,判断电路是否自激。(1/kf)dB
g
T(
g)(1)在
A(
)波特图上作
1/kf(dB)的水平线。分析:(2)找出交点,即
g。(3)在
T(
)波特图上,找出
T(
g)
。(4)由于
>45
,因此电路稳定工作,不自激。A(
)/dB
O
T(
)
O-180
-90
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36页/共50页例2已知T(j
)波特图,判断电路是否自激。
T(
g)(1)由T(
)波特图与横轴的交点,找出
g。分析:(2)由
g
在
T(
)波特图上,找出
T(
g)。T(
)/dB
O
T(
)
O-180o
g
(3)由于
<0
,因此电路自激。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37页/共50页
利用幅频特性渐近波特图判别稳定性一无零三极系统波特图如下,分析
g
落在何处系统稳定。O
p20.1
p110
p3
A(
)
-90
p1
p3-180
-270
p2
p1A
(
)/dB
204060O
p3-20dB/10倍频-40dB/10倍频-60dB/10倍频80放大器必稳定工作。或
g
落在
P1
与
P2
之间,只要
g落在斜率为:(-20dB/10倍频)的下降段内,
g则
>45
p2=10
p1,
p3=10
p2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38页/共50页O
p20.1
p110
p3
A(
)
-90
p1
p3-180
-270
p2
p1A
(
)/dB
204060O
p3-20dB/10倍频-40dB/10倍频-60dB/10倍频80
p2=10
p1,将
p3
靠近
p2。由于|
T(
p2)|
则
g
落在
p1
与
p2
之间时,放大器依然稳定工作。
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39页/共50页结论:在多极点的低通系统中,若
p310
p2,则只要
g
落在斜率为(-20dB/10倍频)的下降段内,或
g
落在
p1与
p2
之间,放大器必稳定工作。
将
p2靠近
p1
,由于|
T(
p2)|
上述结论不成立。
O
p20.1
p110
p3
A(
)
-90
p1
p3-180
-270
p2
p1A
(
)/dB
204060O
p3-20dB/10倍频-40dB/10倍频-60dB/10倍频80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40页/共50页5.5.2集成运放的相位补偿技术解决方法:采用相位补偿技术。在中频区,反馈系数kf越大,反馈越深,电路性能越好。在高频区,kf
越大,相位裕量越小,放大器工作越不稳定。在中频增益AI
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设法拉长
p1
与
p2
之间的间距,或加长斜率为“-20dB/10倍频”线段的长度,使得kf
增大时,仍能获得所需的相位裕量。相位补偿基本思想: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41页/共50页
滞后补偿技术
简单电容补偿—降低
p1补偿方法:将补偿电容C
并接在集成运放产生第一个极点角频率的节点上,使
p1
降低到
d。AdiRCC
p1
降低到
d
反馈增益线下移稳定工作允许的kf
增大。
p2
p1A
(
)/dB
O
p3AvdI
d20lg(1/kf)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42页/共50页
p2
p1A
(
)/dB
O
p3AvdI
d20lg(1/kfv)
d
与kf
之间的关系:由图十倍频整理得kfv
d
反馈电路稳定性,但
H
。kfv
=1时,全补偿(C
用CS
表示)
d0此时,kfv
无论取何值,电路均可稳定工作。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第43页/共50页例1一集成运放AvdI=105,fp1=200Hz,fp2=2MHz,fp3=20MHz,产生fp1
节点上等效电路R1=200k,接成同相放大器,采用简单电容补偿。试求:fp2fp1Avd
(f
)/dBfOfp310020406080解:(1)求未补偿前,同相放大器提供的最小增益
?根据题意,可画出运放的幅频渐近波特图。未补偿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4年新型防腐木建设协议范本
- 2024年委托管理权限规范协议细则
- 2024年新轿车租赁协议规范
- 2024年食品配送服务协议细则
- 2024年度品牌宣传合作协议
- 观察循证护理在ICU脑卒中患者床旁盲插螺旋形鼻肠管中的应用
- 多人股权转让协议样本:修订
-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课件
- 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 电子小报社团教案
-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试题题库
- 标签打印管理办法及流程
- 五四制青岛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生物的栖息地》课件(定稿)
- DB65∕T 3253-2020 建筑消防设施质量检测评定规程
-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有创意的书》人教版
- 否定词否定句课件(PPT 38页)
- 水力学第12章 相似理论-2015
- 第7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