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驯鸽”“落蕊”等。理解文中运用的对比、烘托等写作手法,能够准确分析文中描写故都秋景的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背诵文中描写秋景的精彩段落。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对比自己生活中的秋天与文中故都的秋,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和落寞、孤独的情怀,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季节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尊重多元的情感体验。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散文的基本特点,如形散神聚。对于描写景物的文章也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他们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简单的语句分析能力,但对于像郁达夫这样情感细腻、语言富有韵味的散文,在理解深度上可能还存在不足。2、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通过预习对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在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和把握作者复杂情感方面,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3、兴趣爱好大多数学生对自然景色比较感兴趣,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文中的秋景描写。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旧时代文人的那种落寞情怀理解起来会有困难。4、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些学生喜欢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有些学生则擅长通过分析语句结构来理解文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不同的学习风格。三、教学内容1、作者郁达夫及其作品风格的介绍。2、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讲解,如“混混沌沌(hùnhùndùndùn)”“潭柘寺(zhè)”等。3、对故都秋景的描写段落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五幅秋景图:庭院秋晨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4、探究作者在描写秋景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5、对文章中对比、烘托等写作手法的分析和总结。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介绍作者郁达夫的生平、作品风格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讲解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2、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中描写秋景的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故都的秋天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笔下的秋景和情感。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我自己的一段经历:“同学们,我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去了一个古老的小镇。刚到那里的时候,清晨的薄雾还没有散去,青石板路上湿漉漉的。路边的槐树叶子已经有些泛黄,偶尔有几片叶子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远处传来几声秋蝉的鸣叫,声音有些沙哑,仿佛在诉说着什么。那一刻,我突然就感受到了秋天那种独特的韵味。今天,我们要走进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2、新授(30分钟)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讲授郁达夫的生平经历,他是一位富有才情的现代作家,留学日本,经历丰富。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作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字词讲解(5分钟)在黑板上列出文中的生字词,如“扫帚(sàozhou)”“细腻(nì)”“潜意识(qián)”等。详细讲解每个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让学生跟读和做笔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文章主要描写了故都的秋景,并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的独特情感。分析秋景图(10分钟)庭院秋晨图(2分钟)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庭院秋晨的语句,如“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分析这些语句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天空、驯鸽等景物的,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宁静氛围。秋槐落蕊图(2分钟)让学生找出描写秋槐落蕊的句子,像“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讨论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描写落蕊的妙处。秋蝉残声图(2分钟)找出描写秋蝉的语句,如“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分析作者用“衰弱的残声”来描写秋蝉的作用,感受其中的悲凉意味。秋雨话凉图(2分钟)学生找出描写秋雨的句子,例如“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秋雨前后的天气变化来烘托氛围的。秋果奇景图(2分钟)找出描写秋果的语句,如“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分析秋果在文中的作用,它给故都的秋增添了一份生机和趣味。3、巩固(20分钟)小组讨论(10分钟)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这些秋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如对秋景色彩的选择(多为冷色调)、对声音的描写(如秋蝉的残声)等,来表达自己的落寞、孤独和对故都的眷恋之情。写作手法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烘托等写作手法的地方。例如,文中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进行对比,突出北国之秋的特色。让学生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教师进行总结: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故都的秋的特点更加鲜明,也更能表达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和怀念之情。4、总结(5分钟)5、作业布置(5分钟)背诵文中描写秋景的精彩段落(35段)。写一篇小短文,对比自己家乡的秋天和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字数不少于300字。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与秋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可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秋景。七、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在课堂提问环节,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对生字词的理解、对秋景描写语句的分析等。通过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与生产方案
- 尾矿库工程承包合同
- 年度业务策略分析研讨会会议纪要和要点总结报告
- 工厂电路安装工程合同
- 技能培训服务合同书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与维修免责协议书
- 货物抵押租赁合同
-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条例
- 房地产保密协议合同
- 教室租赁合同协议书
- 客流统计系统施工方案
- 设备损坏评估报告范文
- 透析患者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件 项目四 军事安全
- 10KV电力配电工程施工方案
- 智能感知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肌肉注射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研究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自建房-预算表
- 合约部年终工作总结
-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2024年度)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