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课件 第八章 乒乓球_第1页
新编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课件 第八章 乒乓球_第2页
新编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课件 第八章 乒乓球_第3页
新编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课件 第八章 乒乓球_第4页
新编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课件 第八章 乒乓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乒乓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

第三节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战术

第四节乒乓球竞赛规则简介第一节乒乓球运动概述乒乓球运动是由两名或两对选手用球拍在中间隔着一道球网的球台两端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据各种资料记载,乒乓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是从网球运动中产生的。由于当时使用的羔皮纸球拍击到球和球碰台后发出“乒乓”的声音,于是人们模拟其声音把它叫作“乒乓球”,其后也称“桌子上的网球”。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成立,通过了乒乓球比赛规则草案,乒乓球才由一种娱乐性比赛发展成为一项竞技性的体育项目。1928年国际乒联将“乒乓”名称正式确定下来。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史,是在球拍工具不断革新,使球在速度和旋转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26—1951年) ——欧洲全盛时期这期间共举行了18届世界锦标赛,欧洲运动员获得的世界冠军占93.1%,处于绝对优势。在这一阶段总体技术是以削球或削攻结合打法为主导地位的。(二)第二阶段(1952—1959年) ——日本称霸时期日本乒协于1928年就加入了国际乒联,20世纪50年代他们使用海绵拍,大大改变了乒乓球的传统打法,并开始称霸世界乒坛。(三)第三阶段(1959—1969年) ——中国崛起勇攀高峰1959年我国运动员容国团连续打败了许多世界强手,为我国夺得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6届世乒赛,中国队一举荣获了三项冠军,国际舆论轰动。中国队在此后的历届比赛中,始终保持了优势,中国队的成功,把这项运动在快速和技术全面发展方面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四)第四阶段(1971—1979年) ——欧洲各队复兴,中国、日本、朝鲜队继续前进在第31届世界锦标赛中,19岁的瑞典选手本格森,一跃成为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他在继承、发展欧洲打法的基础上,学习了日本的弧圈球以及中国快攻技术的长处,把快攻和弧圈球结合在一起,打起来得心应手。(五)第五阶段(1981年以后) ——乒乓球被列入奥运会项目1977年乒乓球被承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并于1988年首次列入汉城奥运会比赛项目。这是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进入奥运会,奖牌的含金量大大增加,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乒乓健儿的训练热情,赛场的争夺更加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欧洲强队瑞典、德国、俄罗斯、荷兰、法国名将集中大练兵,矛头直指中国队。亚洲强队韩国、日本、朝鲜、中国台湾也积极引进人才,一心想在奥运会上夺冠。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队面对“世界打中国”的局势,认真调整战略部署,积极创新打法与训练方法,精心培养新生力量,在群雄逐鹿的激战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一次又一次创下了奇迹。在从1988年开始的6届奥运会中,中国健儿夺得乒乓球项目的20块金牌,占总数28块的85%。在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乒乓健儿包揽了4个项目的全部金牌,再一次给了全国人民带来了惊喜。第二节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一、握拍法握拍的方法有直握拍和横握拍两大类。不同的握拍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一)直握拍法如图8-1所示,直握拍法即以拇指第一指节与食指第二指节扣住拍柄,虎口贴于拍柄后面;其余三指自然弯曲、重叠,以中指第一指节侧面顶在拍后面拍柄延长线处;用中指、虎口、食指、拇指调节拍形。优点:手腕灵活,正手换反手时不换拍面,摆速较快。缺点:板形不易固定,反手不好发力,左右照顾面小。(二)横握拍法如图8-2所示。优点:板形固定,反手易发力,左右照顾面大。缺点:手腕不太灵活,正手换反手时要换拍面,影响摆速。二、准备姿势准备姿势如图8-3所示。

三、基本站位(一)站位的重要性站位是指运动员击球前根据自己打法的特点而站立的位置。正确的站位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并获得较全面的照顾范围。(二)站位的方法站位根据离台远近的不同分为近台、中台、远台、中远台和中近台,如图8-4所示。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基本站位如图8-5所示;两面攻打法的基本站位如图8-6所示;以弧圈球为主打法的基本站位如图8-7所示;横拍攻削结合打法的运动员基本站位如图8-8所示;以削为主打法的运动员基本站位如图8-9所示。四、发球方法(一)平击发球平击发球速度慢、无旋转、力量轻,容易掌握,是发球入门技术的基础。动作要点:左脚稍前;身体稍向右(左)转,持拍手向右(左)后引拍,另一手把球轻轻地向上抛起;在球下降至与网同高时,向前迎球挥拍,击打球的中上部,第一落点在本台中间部分。初学者动作要柔和放松,把握好击球的力量和方向。练习方法:徒手练习抛发动作;进行台上练习。练习要求:抛球不宜高,在身体的远端击球。(二)下旋发球下旋发球速度慢,前进力小,旋转力较强,是发球的基本技术之一。如能配合转与不转的不同发球,可争取主动。动作要点如图8-10所示。(三)侧旋发球侧旋发球速度较快,旋转力适中,如能用接近的手法配合侧上旋和侧下旋击法,可使对方接球困难。动作要点如图8-11所示。五、接发球技术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赛制、新规则的实施,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无论是技术、心理、应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赛中,每一分的争夺都是从发球、接发球开始,相对其他环节来讲,接发球的技术难度最大,它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来球的速度、旋转、落点,然后采取最有效、合理的方法进行回接。比赛中,如果接发球做得不好,除直接失分外,同时还会使自己的技术、战术无法发挥,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恐惧,乃至全局失败。由于使用大球和执行无遮挡发球规则,与原来的小球相比,发球的旋转、速度都有所下降,这就使接发球方在准备时有相对较多的时间判断、思考如何运用各项技术更合理地处理每个球。尽管这样,要接好每个发球仍然是很困难的。所以,只有全面掌握各种接发球的方法,才能在比赛中减少被动,争取主动。(一)站位的选择接发球的站位是否合理,主要根据是否能为自己进攻创造有利条件,按照个人的打法特点与对方发球的站位来选择。一般来讲(以右手为例),接发球的站位都在左半台侧身位,身体离球台约40~60厘米。这种站位有利于发挥正手的威力。如果对方准备用左手在球台的右角发球,考虑到右方斜线来球角度大,接发球的站位则应调整至球台中间位置,以便于照顾全台。(二)判断来球判断是接发球的首要环节,只有正确判断对方发球的性能,才能更好地运用接发球的技术。1.对旋转的判断运动员发球时,常出现的旋转主要有左侧上下旋、右侧上下旋、转与不转旋等,发球队员通过各种发球方式,将这些旋转展现出来,如用正、反手发球,高抛和下蹲发球等。在判断旋转性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拍形:根据对方发球时的拍面角度来判断上下旋。一般来讲,发上旋球时拍形都比较竖,发下旋球时拍形都比较平斜,拍面呈后仰状。这种特点与发球时球拍接触球的部位有直接关系,千万不要被对方触球前后的一些假动作所迷惑。一般情况下,球拍从上向下挥动是下旋,从下向上是上旋,从左向右是右侧旋,从右向左是左侧旋。单一性能旋转发球比较容易判断,如果是两种旋转相结合的侧上、侧下旋和旋与不转的发球,判断起来相对比较困难。(2)动作轨迹:根据对方发球时摆臂幅度大小和手腕用力程度判断来球旋转强弱。一般来讲,发上旋和下旋时,手腕摆动幅度相对大一点,手腕抖动比较厉害,摩擦球体充分,击球后有一个制动。(3)弧线:根据球运行的弧线,判断旋转性能。上旋和不转球在空中飞行一般较快,弧线低平,常有往前“拱窜”的感觉。下旋球运行比较平稳,弧线略高。(4)出手:根据对方发球出手的瞬间速度判断来球旋转强弱。发上旋和不转球时一般出手较快,动作比较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对慢一些,触球时有一个加速度,只有这样,才能给球以足够的摩擦,使球产生强烈的下旋效果。2.对速度和落点的判断(1)对长球的判断:一般用眼睛的余光就可以看清对方发球时大臂和前臂的挥拍动作。例如,如果对方缓慢、放松地将前臂向后拉,然后快速向前摆动,就会发出急球,其击球的第一落点都在端线附近。球的运行速度,侧上旋和不转球明显要快于侧下旋和下旋球。如果发侧上、下旋斜线长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线有侧拐的特点。(2)对短球的判断:短球很难发挥速度的优势,较多考虑的是落点和旋转。要想把球发短,手腕应该灵活,触球瞬间有突然制动。在接短球时,身体重心要充分前迎,重心落在上步的脚上,以便与下一板球的衔接。另外要注意手臂不要过早地伸入台内,以免来球可能是半出台球或是“小三角”位置,造成判断失误,回接不当。3.对半出台球的判断对半出台球的判断难度较大。在判断这种球时,侧上旋和不转球比侧下旋和下旋球更容易出台。要根据发球者的特点,仔细观察发球者发哪种类型的发球时容易出现半出台球,这样就会增加接半出台球选择手段的针对性。另外在比赛中,处理短球和半出台球时,在意识上要明确,先是准备短球,再判断球是否出台。如果先准备抢拉半出台球,等判断球没有出台再去回接,就会措手不及,容易被对方抢攻。(三)接发球的方法接发球多种多样,一般有拉、打、拨、挑、撇、推、搓长、摆短、削等多种技术方法。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接发球技术,如晃撇、侧拧、台内抢位等。所以,接发球技术是各种基本技术的综合运用,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主动,合理、有效、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技术是关键。由于每个人打法各异,技术水平不等,因此在回接方法上也有所区别。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接发球的方法,多以直拍或横拍进攻性打法为主。1.接急球所谓急球,是指对方发出的直线、斜线速度较快的长球,具有角度大、速度快的特点。回接急球时,站位应偏远一点,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判断和启动都要快,根据来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采取点、拉、推、拨、冲等方法回接。正手位的急球,侧旋或侧上旋球多一点,接球可以攻、冲为主;接急下旋长球时以拉、冲为主;接反手位的奔球、侧旋或侧上旋时多以快推、快拨对方大角度或用反手攻和侧身点、冲等方法。2.接下旋球接下旋球可采用稳搓、摆短、搓长、拉冲等方法。对于初学者,回接下旋球的基本方法就是稳搓,要求搓稳、搓低、搓转。对具备一定水平的运动员,接下旋球时一定要积极主动,加大回接难度和质量。如对方发球旋转很强,就要采用摆短、搓长的方法回接,同时应有旋转、落点的变化。用稳搓回接下旋球时,要使拍面后仰多一些,充分利用手腕、手指力量向前用力摩擦球体,并应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增大或减小拍形后仰及向前用力的程度。用摆短回接下旋球时,一般多用于接短球。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接球的时间,在上升期接触球的中下部,以体现速度而不容易吃旋转。(2)身体前迎,手臂要离身体近一些,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控制球的旋转,加大回球的准确性和质量。(3)手臂不要过早伸入台内,因为这样不能形成较合理的节奏感,难以体现摆短出手快、突然性强的特点。用搓长回接下旋球时,手法尽可能与摆短相似,以前臂发力为主,手腕摆动不要过大。搓长与摆短是接发球时相互配合运用的一种手段,利用速度和突然性来控制和破坏对方进攻的节奏。3.接左侧上、下旋球发球一般站在反手侧身位用正手发球,使球产生左侧上、下旋。左侧上旋是左侧旋与上旋相结合的旋转球,接这种球一般采用推、攻、拉、冲、挑等方法。为了控制球的左侧旋,回接时拍面角度要稍前倾,拍面方向向着自己的左方(对方的右方)偏斜,以抵挡来球的左侧旋。接左侧下旋球,一般采用搓、削、拉等方法。如果采用搓接,拍面角度要稍后仰,拍面方向略向自己的左方偏斜,以抵挡球的左侧旋。如果采用拉冲回接,拍面角度不宜过于前倾,多向上提拉,少向前发力,以保证接球的稳定性。4.接右侧上、下旋球发球者多站在反手位,用反手发球使球产生右侧上、下旋。右侧上旋球是右侧旋与上旋球结合的旋转球,接这种球一般采用推、攻、拉、冲为宜。回接时拍面角度稍前倾,拍面方向略向自己的右方偏斜,以抵消来球的右侧旋,向前下方用力要相对加大。右侧下旋球是右侧旋与下旋球相结合的旋转球,接这种球一般采用搓、削、拉、冲回击为宜。回接时拍面角度要稍后仰,拍面方向略向自己的右方偏斜,以抵消来球的右侧旋。如果用拉冲回接,除了要注意拍面角度外,还要加大向上摩擦球的力量,拍面角度不宜过于前倾,多向上提拉,少向前发力,确保接发球的准确性。5.接短球短球是指来球落点在距球网30厘米以内的球,从路线上可分为反手位、中路、正手位短球。接短球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球性而异,当然同一发球也可用几种方法回接。比如接正手位侧下旋短球,一般可摆短可搓长,也可挑打。接侧身位侧上下旋短球时,除搓长、摆短外也可采用晃撇、晃挑、侧拧等一些新技术。无论采取哪种接法,都要与自己下一板球紧密地衔接,与自己的技术特点、特长合理组合,才能在这个环节占得先机,抢得主动。6.接半出台球回接半出台球,要有胆量、意识,有能力抢先上手,要求具有很高的对半出台球判断的能力。回接半出台球主要采用提拉、抢冲技术,运用这种技术时,不要引拍过大,重心要前移,手臂向前台靠近、抬高,击球点一般在台面以上,以前臂和手腕的突然向前发力为主,整个动作幅度不要过大,有点近似小提拉或小前冲。在比赛中敢于抢位、抢冲半出台球是十分重要的,半出台球接得好,不但体现了积极主动、抢先上手的指导思想,还能给对方心理造成大的压力,从而降低对方发球的质量。六、击球技术(一)推挡推挡球大多以反手进行,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可用推挡的速度和落点变化压制对方的攻势,争取主动。推挡球的技术可分为快推、加力推、推下旋、减力挡和快挡等。1.快推动作如图8-12所示。2.加力推动作如图8-13所示。3.推下旋动作如图8-14所示。4.减力挡动作要点:手臂外旋,拍面稍前倾,手臂稍向前迎击;当来球跳至上升期时,击球的中上部;拍触、击球的一瞬间,手臂和手腕稍向后收,以缓冲球的反弹力。5.快挡动作要点:球拍置于身前,前臂自然弯曲,准备击球时,拍稍后移,拍面稍前倾;当球反弹至上升期时,前臂向前迎球,击球的中上部。易犯错误:两脚前后站立,身体前后移动推球;引拍过高拍形后仰;用手腕甩动击球。(二)正手攻球攻球是比赛中争取主动和得分制胜的重要技术,它具有快速有力的特点,能体现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指导思想,运用得好,能使对方陷于被动,从而取得优势。1.正手快攻动作如图8-15所示。2.正手拉攻动作如图8-16所示。3.正手扣杀动作如图8-17所示。(三)反手攻球1.反手快攻动作如图8-18所示。2.反手快拨动作如图8-19所示。易犯错误:抬肘;击球时向上翻肘;吊拍、撇拍;击球时小臂没有内旋;击球点过于靠后;发力方向不对。(四)搓球搓球是近台还击下旋球的一种基本技术。由于回球线路较短,多在台内,因而可造成对方回球困难。另外,搓球又比较稳健,旋转和落点变化也较多,故用作过渡技术,用以寻找进攻机会。搓球动作与削球近似,是削球必须掌握的入门技术。动作如图8-20所示。易犯错误:小臂放松不够,撞击多,摩擦少。第三节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战术乒乓球运动的战术灵活多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一个回合中常常会用到多个组合战术。战术运用得当,在比赛中会事半功倍;战术运用成功,可以战胜较强的对手。然而,无论什么组合战术,都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的战术。一、推攻战术特点:主要运用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的速度及力量,并结合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来压制与调动对方,以争取主动或得分。推攻战术是左推右攻型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有反手推挡能力的两面攻运动员、攻削结合的运动员等也时常使用它。方法如下:(1)左推右攻。(2)推挡侧身攻。(3)推挡、侧身攻后扑正手。(4)左推结合反手攻。(5)左推、反手攻后侧身攻。(6)左推、反手攻、侧身攻后扑正手。二、两面攻战术特点:主要利用正、反手攻球技术的速度和力量压制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两面攻战术是两面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方法如下:(1)攻左扣右(进攻对方左角,寻找机会,猛扣对方正手空当)。(2)攻打两角,猛扣中路。三、拉攻战术特点:连续运用正手快拉创造进攻机会,然后采用突击和扣杀来作为得分手段。拉攻战术是快攻打法对付削球类打法的主要战术。方法如下:(1)正手拉后扣杀。(2)反手拉后扣杀(一般为两面攻运动员遇到左侧大角度的削球时所采用)。四、拉、扣、吊结合战术特点:由拉攻战术与放短球战术相结合而成,是快攻型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常用战术。方法如下:(1)在拉攻战术的扣杀或突击后放短球(这时,对方站位一般离台较远,故放短球效果最好)。(2)在拉攻战术中放短球后,结合扣杀或突击(这时,对方站位往往离台很近,故扣杀或突击最容易得分)。五、搓攻战术特点:主要运用“转、低、快、变”的搓球控制对方,以寻找战机,然后采用低突、快点或快拉等技术展开攻势并进入连续攻,在搓球中遇到机会球时进行扣杀,常常带有突然性,往往可以直接得分。搓攻战术是乒乓球各种打法都不可缺少的辅助战术。方法如下:(1)正、反手搓球结合正手快拉、快点、突击或扣杀。(2)正、反手搓球结合反手快拉、快点、突击或扣杀。六、削中反攻战术特点:由削球和攻球结合而成,常以逼角加转削球为主,伺机反攻,或以转、低、稳、变的削球,迫使对手在走动中拉攻,以从中寻找机会,予以反攻。这种战术有“逼、变、凶、攻”的特点,是攻、削结合打法的主要战术。方法如下:(1)正、反手削球逼角(落点逼近对方球台的左角),结合正手攻或侧身攻攻击对方右侧空当。(2)正、反手削两大角长球,结合正、反手(或侧身)反攻。七、发球抢攻(抢冲)战术特点:以旋转、线路、落点以及速度不同的发球来增加对方回击的难度,使其出现机会球,或降低回球质量,然后抢先进攻,以争取主动或直接得分,这是乒乓球所有打法特别是进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和得分手段。方法如下:(1)发下旋转与“不转”抢攻。(2)发正、反手奔球抢攻。(3)发正、反手侧上、下旋球抢攻。八、接发球抢攻(抢冲)战术特点:由某一单项攻(冲)球技术所形成,进攻性强,可变接发球的不利地位为有利地位,也可直接得分,是乒乓球运动各种打法特别是进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方法如下:用快点、快攻或中等力量突击进行接发球。第四节乒乓球竞赛规则简介一、场地器材1.球球为黄色(或白色),直径为40毫米,重2.7克,由赛璐珞或类似的塑料制成。2.球拍球拍的大小、形状或重量不限,底板至少应有80% 的天然木料。3.球台球台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76厘米。球台四边应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线。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