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教程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教程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教程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教程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指导教程PracticalGuideto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目录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理论知识...........................................9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9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2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27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34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其他理论知识...................................35典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44第一节典型轻工、化纤项目评价要点——造纸项目......................44第二节典型化工、石化、医药项目评价要点——石化项目.................46第三节典型冶金、机电项目评价要点——钢铁项目......................48第四节典型建材、火电项目评价要点——火电项目.....................50第五节典型交通运输项目评价要点——公路项目.......................52第六节典型社会区域项目评价要点——房地产开发项目.................54第七节典型社会区域项目评价要点——固体废物项目...................56第八节典型生态影响型项目评价要点——水利水电项目.................63第九节典型输变电项目评价要点.....................................66第十节典型规划项目评价要点.......................................70第十一节其它环境影响评价要点......................................71案例分析..........................................................80

案例1新建公路项目................................................80案例2高速公路验收项目............................................80

案例3固体安全处置中心项目........................................82案例4发电厂项目..................................................84

案例5开发区项目..................................................85案例6煤矿项目...................................................87案例7污水处理厂项目.............................................88案例8油田开发项目...............................................89案例9喷漆、涂装车间项目..........................................90案例10水电站扩建项目............................................91案例11电镀厂项目.................................................92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95附录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00附录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105附录四国家标准(2003)行业类别...........................................107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理论知识环境影响评价首先于1969年10月在美国开始实施。1973年,我国由高校首次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概念;1979年我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此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80年代以来确立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90年代以来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003年9月1日实施,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地位,法律责任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而指引我们更好的进行环评工作。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本身是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不断改进、拓展和完善,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又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是需要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一项法律制度。因此,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指导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国家制订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相应规范成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技术方法、评价内容和相关评价要求。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一、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建设项目从提出到正式验收共有五个阶段,需要履行五道审批手续。五个阶段是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又分为初步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生产竣工验收阶段。五次审批为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审批、设计任务书审批、初步设计审批、开工报告审批。最后由各有关部门审查竣工验收报告。由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决定,环境管理贯彻于建设项目的始终,相应的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和“三同时”管理阶段,即环保工程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图1-1中国基本建设程序与环境管理程序的工作关系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办理委托手续--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办理环评委托手续;

②前期工作--落实评价人员、调研、资料、踏勘现场;

③编制环评大纲--根据工作特征、环境特征和环保法规编写大纲;

④专家评审--召集专家会对大纲进行评审;

⑤大纲报批--审批;

⑥签订环评合同--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签订评价合同;

⑦开展评价工作--环境现状监测、工程、分析、模式计算;

⑧编制报告书--提出环保对策与建议给出结论;

⑨专家评审--主持专家会对报告进行评审;

⑩报告书报批--根据评审意见、报告书修改补充后,由建设单位上报环保管理部门。可简要概括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四大部分。与管理程序相对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1.准备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首先是研究有关文件,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建设项目依据、可行性研究资料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之后需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明确建设项目的工程组成,根据工艺流程确定排污环节和主要污染物,同时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区的环境现状调查。结合初步工程分析结果和环境现状资料,可以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最后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如果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该阶段的主要成果是编制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将以上这些工作的内容和成果全部融入其中;如果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无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2.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之后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以及公众的意愿,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若建设项目需要进行多个厂址的比选,则需要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并从环境保护角度推荐最佳厂址方案;如果对原选厂址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则需要对新选厂址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3.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是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并最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编制。可简要概括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大纲编写,工程分析,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是指依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分类别规定其所适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要求及管理规定和管理程序。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确定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的种类。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1.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4.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1.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震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2.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一)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简称“环评大纲”或“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评价大纲应在开展评价之前编制,它是具体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也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孩子两的主要依据。由建设单位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情况确定评审方式,提出审查意见。(二)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内容1.总则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物和保护的环境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2.建设项目概况(如果扩建和改建项目需说明现有工程概况);3.拟建项目地区环境概况(附位置图);4.工程分析的方法、内容及重点工艺过程、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正常和非正常排放;三种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分析法。5.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必要的监测和布点图,调查参数、调查范围和调查方法、时期、地点、次数等。6.环境影响预测包括预测方法、内容、范围、时段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对于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应说明拟采用的评价方法;7.评价工作成果清单包括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8.评价工作的组织和计划安排;9.经费概算。(三)对环评大纲的考核内容一份环评大纲编制是否符合要求,可以按下表对环境影响评价持证单位进行日常考核。表1-1环境影响评价持证单日常考核表(环评大纲编制)1.大纲编制前期准备工作(实施调研、收集资料、组织协调等)是否充分满分评分2.依据文件是否齐全53.评价范围、敏感保护目标的确定是否正确54.评价标准选用是否合理105.概况阐述是否体现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106.污染因子、评价因子的识别和筛选是否正确107.专题设置和评价重点的确定是否合理108.监测项目、点位(断面)、时段、频次设定的代表性、合理性109.预测评价的模式、参数和方法的选用是否正确1010.大纲编制的广度、深度和可操作性511.大纲编制中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512.大纲编制(包括图、表绘制)是否规范513.拟定的评价收费是否合理5总计10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之一,是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重要技术文件。在编写时应遵循下属原则。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重点评价项目可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技术问题可另编专题报告书。2.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确。大(复杂)项目应有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要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总统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颁布)的要求,科学客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2.基础数据可靠;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学简练、图表清晰、篇幅适中;6.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有评价资格证书。(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要点1.总则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由来:说明建设项目立项始末,批准单位及文件,评价项目的委托,完成评价工作概况。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报告书的编制目的。③编制依据:a.评价委托合同或委托书;b.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准文件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c.《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地方环保部门为贯彻此办法而颁布的实施细则或规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文件;评价大纲及批准文件。④评价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并要说明执行标准的哪一类或哪一级。⑤评价范围;列出评价范围并简述评价范围确定的理由,给出评价范围的评价地图。⑥控制及保护目标:应指出建设项目中有否需特别加以控制的污染源,有否需要重点保护的目标。2.建设项目概况①建设规模:包括建设项目的名称、建设性质、厂址的地理位置、产品、产量总投资、利税、资金回收年限、占地面积、土地利用情况、建设项目平面布置(附图)、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扩建、改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②生产工艺简介:按产品生产方案分别介绍,从原料的投入,经多少次加工,加工的性质,排放出什么污染物及数量,最终产品。应给出生产工艺流程图和重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应说明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对扩建、改建项目,还应对原有的生产工艺、设备及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③原料、燃料及用水量:应给出原料、燃料的组成成分及百分含量,列出原料、燃料及用水量的年、月、日、时的消耗量表,最好给出物料平衡图和水量平衡图。④污染物排放量清单:列出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对扩建、技改项目,还应列出技改、扩建前后的污染物排放量清单。⑤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说明建设项目拟采用的治污方案、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处理效果、排放是否达标,投资及运转费等。⑥工程分析。工程分析是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境背景状况,分析污染物可能影响环境的各个方面,将其主要影响作为预测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的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基础数据。A.“工程分析”专题的作用:a、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工程分析从环保角度对项目建设性质、产品结构、生产规模、原料路线、工艺技术、能源结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方案、占地面积等做出分析意见。若发现不符合有关政策、法规规定时,亦可直接作出结论;b、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基础数据;c、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通过工程分析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论证,并提出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生产工艺建议;指出工艺设计上应该重点考虑的防污减污问题;对环保措施方案中拟选工艺、设备及其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提出剖析意见,为优化环保设计作指导;d、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依据。B.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a、体现政策性;b、具有针对性;c、应为各评价专题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d、应从环保角度为项目的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C.工程分析的方法a、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1)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所谓一般特征包括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来源与成分、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2)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3)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以及区域污染情况等方面的相似性。因为在生产建设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即某污染物在甲地是主要污染因素,在乙地则可能是次要因素,甚至是可被忽略的因素。类比法也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排放量。但是采用此法必须注意,一定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b、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排物放量的常规方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其计算通式如下:∑G投入=∑G产品+∑G流失式中:∑G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G流失——物料流失总量。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下列总量法或定额法公式进行衡算。①总量法公式∑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式中:∑G投入——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G产品——进入产品结构中的某污染物总量;∑G转化——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的总量;∑G处理——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G回收——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G排放——某污染物的排放量。②定额法公式A=AD×MAD=BD-(aD+bD-cD+dD)式中: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M——产品总产量;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某污染物量;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含量;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含量;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掉的污染物量;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时,必须对生产工艺、化学反应、副反应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成分和消耗定额。但是由于此法的计算工作量较大,所得结果偏小,所以在引用时应注意修正。c、资料复用法此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虽然此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所以只能在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D.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原则上是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包括建设项目的类型、性质、规模、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能源与资源用量、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对于环境影响以污染因素为主的建设项目来说,其工作内容通常包括下列六部分。a、工程概况(1)工程一般特征简介工程一般特征简介主要是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组成、建设规模、车间组成、产品方案、辅助设施、配套工程、储运方式、占地面积、职工人数、工程总投资及发展规划等,附总平面布置图。表1-1工程分析基本工作内容一览表表1-2项目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一览表表1-3项目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一览表(2)物料及能源消耗定额包括主要原料、辅料、材料、助剂、能源(煤、焦、油、气、电和蒸汽)以及用水等的来源、成分、和消耗量。表1-4主要原辅料消耗定额及来源一览表(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产率、效率、转化率、回收率和放散率等。表1-5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b、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用形象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副反应式。图1-3某化肥厂工艺流程及三废排放位置示意图(造气、脱硫、变换)图1-4某化肥厂工艺流程及三废排放位置示意图(脱碳、甲烷化、合成)c、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1)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是各专题评价的基础资料,必须按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退役期)三个时期,详细核算和统计,力求完善。因此,对于污染源分布应根据已经绘制的污染流程图,并按排放点编号,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然后列表逐点统计各种因子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废气:可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有关问题。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废液:应说明种类(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行分类)、成分、浓度、处置方式和去向等有关问题。废渣:应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数量、处理和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噪声和放射性: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表1-6污染物源强一览表统计方法应以车间或工段为核算单元,对于泄漏和放散量部分,原则上要求实测,实测有困难时,可以利用年均消耗定额的数据进行物料平衡推算。(2)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的过程中,对于新建项目要求算清两本账:一本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另一本则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两本账之差才是评价需要的污染物量终排放量。(3)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强对于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则要求算清三本账:第一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术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第二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第三本账是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三本账之代数和方可作为评价后所需的最终排放量。表1-7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一览表(4)通过物料平衡计算污染源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投入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总量等于产出的产品和副产物以及污染物的总量。通过物料平衡,可以核算产品和副产品的产量,并计算出污染物的源强。(说明:物料平衡的种类很多,有以全厂物料的总进出为基准的物料衡算,也可针对具体的装置或工艺进行的物料平衡,比如在合成氨厂中,针对氨进行的物料平衡,称为氨平衡。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物料进行物料平衡。)图1-5某化肥厂全厂物料平衡图(MOP基)图1-5某化肥厂全厂氨平衡图(单位:t/a)(5)水平衡水平衡是建设项目所用的新鲜水总量加上原料带来的水量等于产品带走的水量、损失水量、排放废水量之和。可以用下式表达:Qf十Qr=Qp+Ql+Qw式中Qf——新鲜水总量;Qr——原料带来的水量;Qp——产品带走的水量;Ql——生产过程损失Qw——排放废水量。图1-6某化工厂的全厂水平衡图(6)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无组织排放是指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管)的无规则排放,表现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具有弥散型的污染物的无组织放,以及设备、管道和管件的跑冒滴漏,在空气中的蒸发、逸散引起的无组织排放。(7)风险排污的源强统计及分析风险排污包括事故排污和非正常工况排污两部分。①事故排污的源强统计应计算事故状态下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作为风险预测的源强。事故排污分析应说明在管理范围内可能产生的事故种类和频率,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②非正常工况排污是指工艺设备或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指标的超额排污,因为这种代表长期运行的排污水平,所以在风险评价中,应以此作为源强。非正常工况排污还包括设备检修、开车停车、试验性生产等。此类异常排污分析都应重点说明异常情况的原因和处置方法。d、清洁生产水平分析重点比较建设项目与国内外同类型项目按单位产品或万元产值的排放水平,并论述其差距。例如:一些项目要做专题分析(参见清洁生产评价)对废气排放:应按能源政策评述其合理性,对其中的可燃气体应说明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对于废水排放:应通过水量平衡,并按资源利用和环保技术政策评述一水多用或循环利用有关参数的合理程度。对于废渣:要求根据其性质、组成,综述其综合利用的前景。e、环保措施方案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根据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物特点,充分调查同类企业的现有环保处理方案,分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阶段所采用的环保设施的先进水平和运行可靠程度,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2)分析污染物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根据现有的同类环保设施的运行技术经济指标,结合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基本特点,分析论证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3)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汇总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各项投资,分析其投资结构,并计算环保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f、总图布置方案分析(1)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参考国家的有关安全防护距离规范,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可靠性,合理布置建设项目的各构筑物,充分利用场地。(2)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在充分掌握项目建设地点的气象、水文和地质资料的条件下,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对污染物的污染特性的影响,尽可能有良好的气象、水文和地质等自然条件,减少不利因素,合理布置工厂和车间。(3)分析村镇居民拆迁的必要性分析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的特点及其污染特征,结合现有的有关资料,确定建设项目对附近村镇的影响,分析村镇居民拆迁的必要性。g、补充措施与建议(1)关于合理的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的建议合理的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可以有效地降低单位污染物的处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降低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2)优化总图布置的建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布置建设项目中的各构筑物,可以有效地减轻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环境保护投资。(3)节约用地的建议根据各个构筑物的工艺特点和结构要求,做到合理布置,有效利用土地。(4)可燃气体平衡和回收利用措施建议可燃气体排人环境中,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对大气环境有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对这些气体进行回收利用。根据可燃气体的物料衡算,可以计算出这些可燃气体的排放量,为回收利用措施的选择,提供基础数据。(5)用水平衡及节水措施建议根据用水平衡图,充分考虑废水回用,减少废水排放。(6)废渣综合利用建议根据固体废弃物的特性,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7)污染物排放方式改进建议污染物的排放方式直接关系到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排放方式的改进往往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8)环保设备选型和实用参数建议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规律,以及排放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对现有资料的全面分析,提出污染物的处理工艺和基本工艺参数。(9)其他建议针对具体工程的特征,提出与工程密切相关的、有较大影响的其他建议。h、工程分析小结通过工程分析归纳写出小结,其要点包括:①建设项目在拟选厂址的合理生产规模与产品结构;②最佳总图布置方案;③筛选确定的主要污染源与污染因子;④主要污染因子的削减与治理措施;⑤可能产生的事故特征与防范措施建议;⑥必须确保的环保措施项目和投资;⑦其他重要建议。3.环境现状(背景)调查①自然环境调查a.评价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概况b.评价区的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c.气象与气候d.土壤及农作物e.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矿藏资源等情况②社会环境调查a.评价区内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职业构成与文化构成b.现有工矿企业的分布情况c.文化教育概况d.人群健康及地方病情况e.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③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给出大气监测点的位置(附监测点布置图)及布点理由,监测项目及选择理由,监测天数、每天监测次数、时段,采样仪器、方法及分析方法等。④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给出监测断面的地理位置,每个监测断面的采样点数目及位置,监测项目及选择理由监测天数、每天采样次数。同时测量河流水文参数(水文、流速、流量、河宽、河深)。⑤地下水现状调查:给出地下水监测点的位置、监测项目、分析方法、采样时间及次数,指出地下水是潜水还是承压水。⑥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给出评价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状况及土地利用情况。给出监测点的位置、采样方法、监测项目、分析方法。⑦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给出环境噪声监测点的位置、监测时间、监测仪器、监测方法、气象条件、监测点处的主要噪声源。⑧评价区内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给出人体健康调查的区域,调查人数,性别、年龄、职业构成、体检项目、检查方法、调查结果的数理统计,污染区与对照区的比较分析等。⑨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①建设项目污染源预估②评价区内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污染源调查:工业污染源调查、生活污染源调查、农业污染源调查、其他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噪声污染源等)调查。调查程序及方法:详查与普查、污染源排放量的取定(a.物料衡算法b.经验(系数)计算法c.实测法)表1-8污染源调查各阶段基本内容一览表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②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③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④土壤及农作物环境影响分析;⑤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⑥振动及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分析;⑦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温、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①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②废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③对废渣处理与处置的可行性分析;④对噪声、振动等其他污染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分析;⑤对绿化措施的评价及建议;⑥环境监测制度建议。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①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建设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利税、资金回收年限、贷款偿还期。b.建设项目的产品为社会其它部门带来的经济效益c.环保投资及运转费②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建设项目建成后使环境恶化,对农、林、牧、渔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污染治理费用。环保副产品收益,环境改善效益。③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建设项目的产品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进步,增加就业机会等。8.结论及建议①评价区的环境质量;②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③建设项目对评价区环境的影响;④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及建议;⑤从三个效益统一的角度,综合提出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布局等是否可行。建议应包括各节中的主要建议。9.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①附件: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评价大纲及其批复;②附图:只在图表特别多的报告书中另行编附图分册;③参考文献: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版次、出版日期等。(四)环评法中规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五)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各级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在审批环境报告书时应贯彻以下原则:①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②审查该项目是否贯彻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③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④审查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⑤审查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一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步过渡到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以技术审查为主,审查方式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三、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1.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及环境质量状况;(3)评价适用标准;(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5)环境影响分析;(6)建设项目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7)结论与建议。报告表应附的附件包括:“立项批准文件”及“其它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附图包括: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如果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项目特点和环境特征,应选择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如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生态环境、声环境、土壤、固体废弃物。2.环境影响登记表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登记表只需简单填报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其内容包括项目内容及规模、原辅材料、水及能源消耗、废水排放量及排放去向、周围环境简况、生产工艺流程简述、拟采取的防止污染措施,以及登记表的审批意见。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过程及审批时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3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15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1.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具体讲,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标准也随之而发展,其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即: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等。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两级六类(国家和地方两级,国家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地方污染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方法标准、国家环境物质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六类)。2.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⑴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⑵环境标准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绳⑶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⑷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3.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⑴制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①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行;②建立在科学试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保证科学性和严肃性;③与其他法律、法规等相协调配套;④保持相对稳定性,及时合理修订;⑤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⑵制定环境标准的程序①组成多学科编制组,制定工作计划②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③综合分析,初步拟定分级标准值④进行可行性调查、验证⑤审批和颁布⑶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环境标准颁布后,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监督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县环保局负责对本行政区环境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通过环保局监测站具体执行。二、环境标准体系结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国家级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以及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方级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特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6)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除上述环境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分为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各专项或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2)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它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强制性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标准引用,也必须强制执行。三、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1.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3.环境标准体系的体系要素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这使得在环境保护领域中需要建立针对不同对象的环境标准,因而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内容用途、性质特点等;另一方面,为使不同种类的环境标准有效地完成环境管理的总体目标,又需要科学地从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作用方式出发,合理地组织协调各种标准,使其互相支持,相互匹配以发挥标准系统的综合作用。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它们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从环境监督管理的要求上集中体现了环境标准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环境标准体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表现。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是环境标准的“标准”,它对统一、规范环境标准的制定、执行具有指导的作用,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石。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构成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它们直接服务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内容上的配套补充以及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执行的技术保证。四、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试举三例说明。(一)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1.功能区分类: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2.标准分级: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二)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1.功能区分类: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同一水域兼有多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2.标准值:五类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功能区,将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区域执行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区域。(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1.功能区分类:五类0类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1类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2类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工业区。4类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2.标准值:五类对应区域噪声上述五类功能区,将区域噪声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噪声功能类别高的区域(如居住区)执行的标准值严于噪声功能类别低的区域(如工业区)。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过去,对于水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部分是分级别的,分别对应于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处在高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严格的排放限值,处在低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宽松的排放限值。目前,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思路有所调整。首先排放标准限值建立在经济可行的控制技术基础上,不分级别。制定国家排放标准时,明确以技术为依据,采用“污染物达标技术”,即现有源以现阶段所能达到的经济可行的最佳实用控制技术为标准的制定依据。国家排放标准不分级别,不再根据污染源所在地区环境功能不同而不同,而是根据不同工业行业的工艺技术、污染物产生量水平、清洁生产水平、处理技术等因素确定各种污染物排放限值。排放标准以减少单位产品或单位原料消耗量的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根据行业工艺的进步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适时对排放标准进行修订,逐步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其次国家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功能区逐步脱离对应关系,由地方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补充制定排入特殊保护区的排放标准。逐步改变目前国家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功能区对应的关系,超前时间段不分级别,现时间段可以维持,以便管理部门的逐步过渡。排放标准的作用对象是污染源,污染源排污量水平与生产工艺和处理技术密切相关,而目前这种根据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来制订相应级别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过于勉强,因为单个排放源与环境质量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一个地方的环境质量受到诸如污染源数量、种类、分布、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环境背景及环境容量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必须采取综合整治措施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但地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管理需要,对位于特殊功能区的污染源制定更为严格的控制标准。六、主要环境标准名录(一)大气环境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2)《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1996(7)《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水环境标准1.水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3)《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2.污染物排放标准(1)《柠檬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0-2004(2)《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l-2004(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6)《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470.1~3-2002(7)《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8)《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9)《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10)《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18486-2001(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2)《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1995(13)《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1995(14)《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374-93(15)《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16)《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17)《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18)《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4914-85(19)《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6-84(20)《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三)噪声标准1.质量标准(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3)《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2.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2)《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3)《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7)《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l-2003(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9)《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87-2002(10)《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HJ/T13-1996(11)《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l998(1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1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1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l0.3-1996(15)《核设施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研究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5.1-93(16)《核设施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放射性固体废物浅地层处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5.2-93(五)其它标准(1)《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2)《辐射防护规定》GB8703-1988(3)《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4)《交流电气化铁道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的无线电辐射干扰的测量方法》GB/T15708-1995(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6)《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7)《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的选址》HJ/T23-1998(8)《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25-l999(9)《拟开放场址土壤中剩余放射性可接受水平规定》HJ/T53-2000(10)《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l(1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1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1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l(15)《清洁生产标准石油炼制业》HJ/T125-2003(16)《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126-2003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1.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宪法中的有关规定是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和基础。2.环境基本法中规定:各单项法和行政法规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基础。3.单项法和条例中的规定:适用于各具体领域。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执行制度是的具体工作准则。5.环境保护部门规章。6.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7.环境标准。8.环境保护国际条约。二、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宪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环境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层次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环境法律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除宪法以外的其他层次不得与其相抵触;环境行政法规必须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地方环境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环境行政规章必须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环境行政规章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从立法体制的角度建立环境法规体系,要注意维护我国环境法制的统一性,发挥中央和地方立法机关以及各个层次法规的作用。三、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名录TOC\o"1-4"\h\z\u1.《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2.《水防法》(1996.5.15)、《水防细则》(2000.3.30)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5.《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12.25)6.《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2.6.28)7.《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9.《节约能源法》(1997.11.1)10.《防沙治沙法》(2001.8.31)11.《草原法》(2002.12.18)12.《文物保护法》(2002.10.28)13.《森林法》(1998.4.29)14.《渔业法》(2000.10.31)15.《矿产资源法》(1996.8.29)16.《土地管理法》(1998.8.29)17.《水土保持法》(1991.6.29)18.《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11.8)19.《防洪法》(1997.8.29)20.《城市规划法》(1989.12.26)21.《河道管理条例》(1988.6.3)22.《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0.9)2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7)2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25.《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2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1)27.《防止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6.25)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其他理论知识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分别编制环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按环境要素划分为三级,对各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具体依照相应的导则执行。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深度不同。对于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对该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一般都要比较全面和深入,并应当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对于二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评价,一般要采用定量化计算和定性的描述来完成。对于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可以通过定性的描述来完成。对每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而言,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的工作等级不一定相同。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其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不一定全都很高。一般而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大多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三级,个别主要的单项环境影响可以通过编制评价专题完成,评价专题的评价等级依据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进行。另外,不是每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都要包括所有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不涉及的环境要素,无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主要按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划分。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如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等,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以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其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所在地区环境特征、国家或地方政府对环境的有关特殊要求等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如在生态敏感区域建设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其生态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进行提级;废水排入下游污水处理场的建设项目,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可以降级。二、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1.工程分析的基本原则工程分析是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数据,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采取相应环境措施提供基础,并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决策提供服务,总纲要求在工程分析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提出的数据资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可信。对于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要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并应进行分析、复核校对后引用。(2)凡是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如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浓度等,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随着环境影响评价的不断发展,在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对工程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除坚持以上原则外,还要求:第一,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如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环境技术政策、节约用水要求以及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以新带老”原则等。第二,工程分析要突出重点、表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要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抓住其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第三,工程分析应在对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建设方案、运行调度方式等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2.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工程分析应对建设项目全部项目组成和所有时段的全部行为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征、强度、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工程分析包括以下内容:1)工艺过程分析通过对工程选址、选线、各时段及工艺过程的分析,了解对环境产生的各类影响的来源,各种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给出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削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去向及达标情况,给出噪声、振动、热、光、辐射等污染的来源、特性及强度,各种废物的治理、回收、利用措施状况,运行与污染排放间的关系等。2)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通过对建设项目资源、能源、产品、环节的分析,核定这些环节的污染来源、达标情况等,明确有关环境影响的来源。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存、预处理等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强度、去向及3)交通运输影晌分析结合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的储运,给出其各自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空运、水运及管道运输等,分析物流输入、输出平衡表,及由于建设项目的施工建设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和运量调整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类型、因子、性质及强度。4)厂地的开发利用分析通过了解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分析项目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及项目建设开发利用土地带来的环境影响因素。5)非正常工况分析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漏等情况时的污染物非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污染物排放的来源、种类与强度,发生的可能等。3.工程分析的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资料的详尽程度,其工程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类比分析法类比分析法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但所得结果较准确,可信度也较高。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评价时间允许,且又有可资参考的相同或是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比较简单,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建设项目。在理论计算中的设备运行状况均按照理想状态考虑,计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数值偏低,不利于提出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最为简便,当评价工作等级要求较低、评价时间短或是无法采取类比分析法和物料平衡计算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可以作为类比分析法和物料平衡计算法两种方法的补充,但是采用此方法所获得的工程分析数据准确性较差,不适用于定量程度要求高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阶段划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施工阶段、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即退役阶段。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性质和实施周期,可选择其中的不同阶段进行工程分析。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应分析运行阶段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两种情况。对服务运行期长、或是随时间的变化其环境污染、生态影响可能增加或是变化较大,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还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特性将运行阶段划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部分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且影响区域广,因此需进行建设期的工程分析;个别建设项目由于运行期的长期影响、累积影响或毒害影响,会造成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发生质的变化,如核设施退役或矿山退役等,因此需要进行服务期满的工程分析。对某些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酿成的爆件具备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工程分析的重点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强,其中应注意非正常工况污染源强的核算与确定。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分析的内容与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三、环境现状调查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包括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搜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等,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删。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环境现状调查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方法。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遥感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3.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度、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区域平面图。(2)地质环境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如: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如岩层、断层及断裂等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环境现状可不叙述。评价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如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