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肘劳-足跟痛)课件_第1页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课件_第2页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课件_第3页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课件_第4页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肘劳一、概述定义:肘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多因前臂旋转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着处劳损,是常见的慢性损伤。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和肘部长期受震荡的劳动者,如网球运动员、打字员、木工、钳工、矿工等。中医学认为,劳累汗出、营卫不固、寒湿侵袭肘部经络,使气血阻滞不畅;长期从事旋前、伸腕等剧烈活动,使筋脉损伤、瘀血内停等均能导致肘部经气不通,不通则痛。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二、临床表现起病缓慢,肘关节外侧逐渐出现疼痛,握物无力,用力握拳及作前臂旋转动作如拧毛巾时疼痛加剧,严重时疼痛可向前臂或肩臂部放射。经络辨证:肘关节外上方——阳明经筋肘关节内下方——太阳经筋肘关节外部——少阳经筋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治则:疏筋活血、通络止痛。以肘部关节局部手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灸并用,泻法。处方:曲池、肘髎、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方义:加减:下臂旋前受限者:下廉;下臂旋后受限者:尺泽;肘内侧疼痛:少海;肘尖疼痛:天井。操作:可同时施灸,也可在痛点拔一小火罐。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三、治疗方法(二)其他疗法

1、火针:阿是穴

2、刺络拔罐:局部

3、耳针:相应部位敏感点、神门、皮质下、肾上腺

4、电针:密波或疏密波

5、穴位注射:阿是穴药物:强的松25毫克加1%普鲁卡因注射液2毫升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此病易反复发作。水针疗法较常应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减少患部的活动,以利于炎症的早日吸收。骨伤科(肘劳-足跟痛)第六节腱鞘囊肿一、概述定义:筋膜部位发生的囊性肿物。好发部位:以腕关节多见,也可发生于手掌指关节和足趾的背面、腘窝等处。现代医学认为与外伤、劳损有关。若腱鞘、关节囊受损,引起局部炎性肿胀,腱鞘和关节囊积液、变薄、扩张而成。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劳作伤筋、经气阻滞、血行不畅、瘀血内停或遭受外伤,经脉受损,气血凝滞而逐渐形成。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二、临床表现腕关节、手指背侧或掌面、足及趾的背面、腘窝出现圆形肿块,突出体表,大小不一,小如黄豆,大如核桃,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推之能活动,触之有囊性感或较硬,压之稍有酸痛感。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散结。以局部取穴为主。以针刺为主,泻法。处方:囊肿局部(阿是穴)方义:加减:上、下肢酸痛无力者可按酸痛部位循经选取相应腧穴,以活血通络、疏筋止痛。操作:用毫针在囊肿四周呈45度角分别向囊底刺入,穿透囊壁,留针10分钟;再用三棱针在囊肿高点处进针,直刺穿透囊壁,然后将针上提,向四周斜刺,穿透囊壁。出针时摇大针孔,用手指由轻而重挤压囊肿片刻,将囊液尽可能全部挤出,最后用消毒纱布加压敷盖。如果囊肿复发可再行针刺。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三、治疗方法(二)其他疗法

1、火针:

2、温针: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针灸治疗腱鞘囊肿有良效,可作为首选方法。一般多主张刺入囊内,排出积液。注意防止感染。治疗期间和治愈后1个月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尽量减少劳损筋膜间的摩擦,否则影响疗效,引起复发。骨伤科(肘劳-足跟痛)第七节外伤性截瘫一、概述定义:指由外伤而致的脊髓横断性病变。临床多见于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脱位后脊髓受损。经络辨证:肾经贯脊属肾,督脉贯脊入络脑,二脉与脊髓和脑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因病机:脊髓受损则阻遏肾、督二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必致肢体瘫痪失用。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二、临床表现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出现损伤水平面以下的瘫痪。胸段损伤可引起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腰段以下损伤可出现下肢弛缓性瘫痪。同时伴有损伤水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以及尿潴留或尿失禁,大便秘结或失禁,患肢皮肤干燥、脱屑,汗腺分泌功能异常等。辨证分型:经脉瘀阻:损伤肢体肌肉松驰,痿废不用,麻木不仁,二便不通,舌苔黄腻,脉弦细涩。肝肾亏虚:损伤肢体肌肉萎缩,拘挛僵硬,麻木不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二便失禁,舌红少苔,脉细弦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治则:疏通督脉、调和气血。以督脉和下肢三阳经腧穴为主。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处方:损伤脊柱上、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及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方义:外伤性截瘫多系督脉受损,督脉“并于脊里”,取损伤脊柱上、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及夹脊穴可激发受损部位的经气,调和气血,可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三、治疗方法加减:经脉瘀阻:合谷、太冲、膈俞;肝肾亏虚:肝俞、肾俞、关元;上肢瘫痪: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下肢瘫痪:秩边、风市、丰隆、太冲;大便失禁:长强、大肠俞;小便失禁: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俞;小便不通:气海、关元、阴陵泉。操作:督脉穴用28号、2寸毫针,向上斜刺1.5寸左右,如进针有阻力突然消失的感觉或出现触电样感向二阴及下肢放射,当终止进针,以免造成脊髓新的损伤;夹脊穴可刺向椎间孔,使针感向脊柱两侧或相应肢体放射,或相应部位的体腔出现紧束感。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三、治疗方法(二)其他治疗

1、皮肤针:

2、芒针:

3、电针:断续波

4、头针: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

5、穴位注射:损伤椎体上下两旁的夹脊穴、肾俞、次髎、髀关、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腰俞药物:维生素类、中药类(益气养血滋阴)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本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针灸对其中部分病例有一定的疗效。自主锻炼和被动锻炼是配合针灸治疗、早日康复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截瘫患者膀胱内总有残存余尿,或经常反复导尿,还应注意避免发生泌尿系感染。加强护理,防止褥疮。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第八节足跟痛一、概述定义: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的足跟部疼痛。损伤原因较多,可致跟底脂肪垫、滑液囊及骨膜挫伤,或跖腱膜、屈趾短肌等在跟骨结节前方附着处的牵拉伤。中医认为,该病的形成是以肝肾亏虚、气血失和、筋脉失养为先决条件,复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外伤、劳损等致使气血阻滞而成。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二、临床表现患者多在中年以上,有急性或慢性足跟部损伤史。站立或走路进足跟及足底疼痛,不敢着地。疼痛可向前扩散到前脚掌,运动或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减轻。检查时可见足底部微肿,压痛明显。并可根据压痛点确定病变部位:跖腱膜炎和跟骨骨刺压痛点在跟骨结节前方;脂肪垫损伤与跟骨下滑囊炎的压痛点在足跟中部或稍偏内侧。

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处方: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方义:加减:痛及小腿:承山、阳陵泉;气虚:脾俞、足三里;血瘀:膈俞、太冲;肝肾不足:肝俞、肾俞、复溜。操作:骨伤科(肘劳-足跟痛)三、治疗方法(二)其他疗法

1、耳针:足跟、肾、神门、皮质下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