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本单元“文明的印记”主题下,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和文本价值。(一)内容特点文章以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过程为线索,详细描述了纪念碑的诸多方面。开篇点明纪念碑的位置——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让读者对其所在有清晰的认知。接着讲述了兴建过程,交代了它是在1949年9月30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兴建,历经数年建成,这使学生了解到纪念碑诞生的历史背景。文中重点对碑身的构造进行了细致描绘,如碑身的高度是37.94米,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正面刻有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等,通过这些具体描述,展现出纪念碑的雄伟壮观。而碑座上的十块汉白玉浮雕更是一大亮点,它们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将中国近代革命历程以浮雕的形式生动呈现,让学生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二)说明方法运用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列数字的运用极为精准,如上述提到的碑身高度和占地面积的数据,使读者对纪念碑的规模有了确切、直观的认识;作比较方面,像“碑身正面的八个大字,比人还高”,通过与人体身高作对比,突出了大字的高大,进而侧面烘托出碑身的雄伟;打比方也很巧妙,“汉白玉浮雕,一块浮雕就是一幅历史画卷”,把浮雕比作历史画卷,形象地描绘出浮雕所展现的丰富历史场景,让学生更易想象其模样并理解其表达的历史意义。这些说明方法相互配合,使得文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介绍既准确清晰又生动形象。(三)语言特色语言准确、庄重是本文的显著特点。在描述纪念碑的各种细节时,用词精准,如对碑身、浮雕等的刻画,毫无含糊之处。同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像“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等语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能深切感受到这份庄重与肃穆。这种语言风格与纪念碑所承载的重大历史意义相得益彰,为学生学习略读说明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程度的接触和了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框架。(一)知识储备与能力现状他们能够识别常见的说明对象,对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并且能在一些简单的说明文阅读中找到关键信息。然而,对于本文所涉及的较为复杂的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可能只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缺乏深入、细致的认识。例如,虽然知道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但对于这些事件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在略读技巧方面,尽管学生知道略读是要快速获取主要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做到高效、精准地把握关键内容。他们可能会在略读过程中过于关注一些细节,而忽略了整体的行文脉络和主要信息的提取,或者反之,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未能真正抓住重点内容。(二)情感体验与感悟深度从情感角度来看,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对于爱国主义情感有一定的感知,但这种情感可能还不够深刻和具体。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样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和伟大精神的主题,他们需要通过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英雄的伟大功绩以及纪念碑所蕴含的深远意义,进而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激发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浏览课文,准确且全面地提取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碑身构造、浮雕内容等关键信息,提高略读效率。2.熟练识别文中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能结合具体语句详细分析其在说明纪念碑相关情况时的作用,增强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3.进一步掌握略读的技巧,学会通过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关键词、关键句等快速定位和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培养良好的略读习惯。(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略读、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描述和相关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纪念碑的构造特点联想到其历史象征意义,从浮雕内容联系到具体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等,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深刻感受人民英雄的伟大功绩,通过对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依据作者的瞻仰行踪,清晰、快速地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人民英雄纪念碑从位置到碑身构造、再到浮雕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况,形成对纪念碑的完整认知。2.帮助学生准确识别文中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通过对具体语句的剖析,深刻理解其对清晰、准确说明纪念碑特点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其他说明文时也能敏锐地发现和分析说明方法。3.让学生仔细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庄重的特点,从用词、语句表达等方面感受字里行间所传达的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进而体会这种语言风格在表达重大主题时的独特魅力。(二)教学难点1.使学生深入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意义,不仅仅是知道它是为了纪念英雄,更要能将其与具体的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如理解每一块浮雕所对应的历史阶段及其对中国革命走向的影响等,从而在内心深处真正激发起爱国主义情感。2.指导学生在略读过程中,既要能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又要能对重要内容进行适当的思考和感悟,避免略读流于形式,提升略读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掌握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策略。五、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略读、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适时地进行引导、提问、点评,针对学生的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助力学生突破重难点,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提升。2.注重阅读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模拟作者的瞻仰过程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仿佛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例如,在讲解作者瞻仰纪念碑的顺序时,让学生想象自己也在现场,沿着作者的脚步去观察纪念碑的各个部分,这样能使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描述的细致之处。3.联系历史背景。将课文内容与丰富的历史知识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入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深化情感体验。比如在分析碑座上的浮雕时,详细介绍每一个浮雕所对应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明白这些浮雕是中国革命历程的生动缩影。4.培养略读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略读方法的指导,从略读前的方法讲解,到略读过程中的巡视指导,再到略读后的总结反馈,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逐步提高略读能力,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关键信息,同时也能根据略读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片段(包含纪念碑的全貌、不同角度的特写、碑座上浮雕的细节展示以及重大纪念日人们在纪念碑前举行庄重仪式等画面),同时播放如《英雄的黎明》这类庄重、肃穆的背景音乐。师: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大家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稍作停顿,观察学生的反应)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座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的建筑,就是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是一座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鲜血和生命的历史丰碑。每当我们看到它,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崇敬之情。今天,我们就将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瞻仰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走进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板书课题)(二)作者及背景介绍师: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和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生:不知道。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周定舫。他是一位资深的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怀着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了详细的瞻仰和记录,写下了这篇精彩的文章。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呢?(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可适当给予提示,如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生:因为中国近代经历了很多战争,像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有很多英雄牺牲了,建立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他们。师:非常好!同学们都知道,中国近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无数的人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铭记这些英雄们的功绩,就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所以,这座纪念碑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承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座伟大的纪念碑的。(三)略读指导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什么是略读呢?略读就是我们要快速地浏览课文,在短时间内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在略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这些地方往往会告诉我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中心思想。然后呢,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关键句来快速定位我们我们想要的信息。比如说,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要关注像“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浮雕”这些关键词,它们会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关于纪念碑各个部分的描述。现在呢,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学生开始略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略读情况,适时给予提醒和帮助,如提醒学生注意阅读速度,不要过于纠结个别字词等)(四)初略读感知师:好啦,时间到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呢?生:作者好像从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碑身的构造、碑座上的浮雕这些方面来描述的。师:非常好!你已经抓住了一些关键内容。那我们再详细说一说,关于纪念碑的位置,作者是怎么描述的呢?生:作者说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师:对呀,这就是纪念碑的位置。那兴建过程呢?谁能说一说?生:我记得文中提到是在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然后经过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建成。师:非常棒!你记得很清楚。那碑身的构造又是怎样的呢?生:碑身很高大,好像有几十米高,上面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还有碑身的背面也刻着一些字。师:嗯,你说得不错。那碑座上的浮雕呢?这可是纪念碑很重要的一部分哦。生:碑座上有十块汉白玉的浮雕,这些浮雕展示了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师:非常好!通过刚才大家的回答,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大家在略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呢?(引导学生思考略读过程中所观察到的顺序问题,可适当提示学生回忆作者是怎么开始描述,又是怎么一步步介绍纪念碑各个部分的)(五)分析说明顺序师:大家在略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呢?生:好像是按照作者瞻仰纪念碑的顺序来描述的。师:非常正确!作者就是按照自己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行踪来描述的。他先从纪念碑的位置说起,然后介绍了兴建过程,接着描述了碑身的构造,最后详细介绍了碑座上的浮雕。这种按照瞻仰行踪来描述的顺序,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种顺序的好处,可通过举例说明,如假设不按照这个顺序描述会怎样等)生:这样可以让读者好像跟着作者一起去瞻仰纪念碑一样,感觉很真实,也很容易理解。师:太棒了!你说得很到位。按照瞻仰行踪来描述,确实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在现场,沿着作者的脚步去感受纪念碑的雄伟庄严。而且这种顺序也使得文章的结构很清晰,我们读起来就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那除了这种顺序,大家想一想,在描述碑座上的浮雕时,作者又采用了什么顺序呢?(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浮雕描述的顺序问题,可提示学生回忆浮雕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生:好像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浮雕的。师:非常好!你观察得很仔细。在描述碑座上的浮雕时,作者确实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的,从鸦片战争开始,依次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所对应的浮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思考时间顺序描述浮雕的好处,可从便于理解历史脉络、体现革命发展进程等方面引导)生:这样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知道这些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师:非常正确!按照时间顺序描述浮雕,能够清晰地展现中国革命从早期到近代的发展历程,让读者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六)精读分析说明方法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顺序,那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在描述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一说这些句子是如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以及它们对准确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再次浏览课文,圈点勾画相关句子,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圈点勾画情况,适时给予提醒和帮助,如提示学生注意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说明方法运用的句子)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呢?生:“碑身的高度是37.94米,它的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碑身的高度和占地面积,让读者对纪念碑的规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师:非常好!你找得很准确。那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呢?生:可以使说明更准确、更具体,让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师:非常正确!列数字能够提供精确的信息,使说明更加准确、具体。那接下来,谁能说一说你找到的运用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呢?生:“碑身正面的八个大字,比人还高。”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碑身正面的八个大字和人的身高作比较,突出了这八个大字的高大,也从侧面反映了碑身的高大。师:很棒!你找得很准确。那运用作比较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呢?生:可以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点,通过和其他事物对比,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它的优势所在。师:非常正确!作比较能够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那再接着,谁能说一说你找到的运用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句子呢?生:“汉白玉浮雕,一块浮雕就是一幅历史画卷,把浮雕比作历史画卷,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浮雕所展现的历史场景,让读者更容易想象出浮雕的样子,也能更好地理解浮雕所表达的历史意义。师:非常好!你找得很准确。那运用打比方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呢?生:能让说明的内容更生动形象,更容易吸引读者,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点。师:非常正确!打比方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同学们,大家再仔细找找看,文中还有没有其他运用这几种说明方法的句子呢?(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挖掘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进一步强化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学生继续浏览课文,寻找相关句子)生:“碑身四周为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栏杆几乎一样,只是这里的栏杆更粗壮些。”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栏杆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栏杆作比较,突出了纪念碑栏杆的特点,就是更粗壮,让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纪念碑栏杆的具体情况。师:很好呀,你观察得很细致,又找到了一处运用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那大家想一想,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样做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优势,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生:这样可以从不同方面把纪念碑介绍得更全面、更清楚呀。比如列数字能让我们知道它的具体大小,作比较能突出它的特点,打比方能让我们更形象地想象出它的样子,几种方法一起用,我们对纪念碑就了解得更透彻了。师:太棒了!你说得非常到位。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确实能使文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介绍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去认识和感受这座伟大的纪念碑。(七)深入理解历史意义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各方面情况,也分析了作者描述它的顺序和运用的说明方法。那现在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述,以及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比如提示学生从纪念碑的兴建背景、碑身及浮雕所展现的内容等方面去思考历史意义)师:好啦,时间差不多了,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呢?小组代表1:我们小组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意义首先在于它是对中国革命历程中所有牺牲的人民英雄的纪念。从课文里能看到碑座上的浮雕展示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这些事件里有无数的英雄先烈们付出了生命,纪念碑就是为了铭记他们的功绩,让后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师:非常好!你们小组抓住了关键要点呢。确实,纪念碑最直接的意义就是一种纪念的象征。那其他小组呢?小组代表2:我们小组觉得,人民英雄纪念碑还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中国近代经历了那么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像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民没有放弃抵抗,一直在努力争取民族独立;辛亥革命虽然有挫折,但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后面还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在这些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胜利。而纪念碑就是这种精神的凝固,它激励着我们后人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师:太棒了!你们小组的理解很深刻呢。纪念碑确实承载着这种精神层面的意义。那还有其他小组呢?小组代表3:我们小组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是对历史的一种铭记。它让我们记住过去的苦难,比如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姓们遭受了很多的苦难;还有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通过记住这些,我们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因为如果没有那些英雄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师:非常好!你们小组也总结得很到位呢。纪念碑确实起到了铭记历史的作用。同学们,通过各个小组的讨论和分享,我们可以看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对英雄们的纪念,又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还起到了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作用。希望大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意义,并且把这种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对历史的铭记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八)品味语言特点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分析了文章的很多方面,现在我们再来品味一下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大家再仔细阅读一下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庄重特点的句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你认为这些句子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学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句子,然后思考)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呢?生:“碑身正面的八个大字,比人还高,字体端庄秀丽,是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句话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庄重特点。因为它准确地描述了碑身正面八个大字的情况,包括字体的特点以及是毛主席题写的这一重要信息,而且“端庄秀丽”“永垂不朽”等词语也体现了语言的庄重感。师:非常好!你找得很准确,分析得也很到位呢。这句话确实通过准确的描述和庄重的用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那还有其他同学找到不同的句子吗?生:“碑身的高度是37.94米,它的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这句话也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庄重特点。因为它用准确的数字来描述碑身的高度和占地面积,没有丝毫含糊,而且这种描述方式也给人一种庄重感。师:很棒!你也很会找句子并且分析呢。这句话通过准确的数字表述,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庄重特点。那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发现吗?生:“汉白玉浮雕,一块浮雕就是一幅历史画卷,描绘着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这些浮雕的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句话也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庄重特点。因为它准确地描述了浮雕的特点,包括它像历史画卷一样的呈现形式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并且“历史画卷”“精湛”等词语也增添了语言的庄重感。师:非常好!你找得很准确,分析得也很到位呢。通过准确的描述和庄重的用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那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这篇文章要用这样准确、庄重的语言来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语言特点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生: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非常庄重、神圣的建筑,它纪念的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们,所以要用准确的语言把它的各种情况描述清楚,也要用庄重的词语来体现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师:非常棒!你说得太对了。正是因为纪念碑本身所承载的重大意义以及它所代表的对英雄的缅怀与敬重,所以文章的语言必须要准确、庄重,这样才能与之相匹配,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能深切感受到这份庄重与崇敬。那除了准确、庄重,大家再找找看,文中有没有一些语句还能让你感受到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其所纪念的英雄们的情感呢?(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加深对文章情感表达的理解)生:“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这句话就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对纪念碑的崇敬之情,从“万分崇敬”这个词语就能看出来。师:很好呀!你找得很准确。那还有其他同学找到不同的句子吗?生:“这些浮雕,每一块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让我不禁对那些英勇无畏的人民英雄们肃然起敬。”这句话不仅描述了浮雕的生动,还表达了作者看到浮雕后对英雄们油然而生的敬意。师:太棒了!你也很会找句子并且分析呢。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语言不仅准确、庄重,还饱含着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英雄们深深的情感。那在我们自己的写作中,如果要描述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或者表达对某些人物的崇敬之情,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语言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类似语言,实现知识迁移)(九)小组讨论与汇报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在自己的写作中,当遇到描述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或者表达对某些人物的崇敬之情时,应该怎样运用语言。每个小组可以结合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或者正在构思的内容来思考哦。(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如提示学生从用词、描写细节、引用资料等方面去思考)师:好啦,时间差不多了,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呀?小组代表1:我们小组觉得,首先要像这篇文章一样,用词要准确。比如描述一个历史古迹,要把它的尺寸、年代、特点等都准确地说出来,不能含糊。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要特别点明,就像文中点明毛主席题写的字一样。然后呢,在表达情感上,可以多用一些能体现庄重、崇敬的词语,比如“崇敬”“庄严”“肃穆”等等,让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情感。师:非常棒!你们小组抓住了关键要点呢。准确用词和恰当表达情感确实是很重要的方面。那其他小组呢?小组代表2:我们小组讨论的是,除了用词准确和表达情感,还可以通过描写细节来体现对事物或人物的崇敬。比如这篇文章里对浮雕的描写,详细地说了浮雕像历史画卷,还有制作工艺精湛等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能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事物的重要性和我们的崇敬之情。师:很好呀,你们小组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很到位呢。细节描写确实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那接着呢?小组代表3:我们小组认为,在描述顺序上也可以下功夫。就像这篇文章按照瞻仰行踪和时间顺序来描述纪念碑一样,我们在写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时,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写,这样能让文章更有条理,也能更好地把我们的情感融入其中。师:太棒了!你们小组也总结得很到位呢。合理的描述顺序能让文章更清晰,也有助于情感的传达。那最后一个小组呢?小组代表4:我们小组觉得,还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诗句、名言或者历史资料来增加文章的厚重感和庄重感。比如如果写一个名人故居,可能可以引用一些名人说过的话或者关于他的诗句,这样能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地方的意义,也能体现我们对这个人物的崇敬之情。师:非常好!你们小组也总结得很到位呢。引用恰当的资料确实能提升文章的档次和情感深度。同学们,通过各个小组的讨论和分享,我们对在自己写作中如何描述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以及表达对某些人物的崇敬之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大家以后在写作中能够学以致用,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生动哦。(十)课堂小结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略读课文。通过略读,我们快速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碑身构造、浮雕内容等主要信息。我们还分析了作者按照瞻仰行踪以及时间顺序来描述纪念碑的好处,并且深入探讨了文中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及它们对准确介绍纪念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入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承载的多方面历史意义,品味了文章准确、庄重且饱含情感的语言特点,并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了在自己写作中如何运用类似的语言来描述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和表达对某些人物的崇敬之情。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略读能力,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更能深刻感受到人民英雄的伟大功绩,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十一)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选择文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仿照课文中的用法,以“家乡的标志性建筑”为主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说明文片段,要求准确运用所选说明方法,突出建筑的特点,并适当体现对家乡的情感。2.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一些革命历史故事或者英雄人物事迹,写一篇300-500字的短文,介绍其中一个故事或人物,要求语言准确、庄重,表达出对家乡英雄的崇敬之情。3.再次仔细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纪念碑的某个部分(如碑身、浮雕等),要体现出对纪念碑的崇敬之情,字数不少于150字。(十二)教学反思在本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努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爱国主义情感以及说明文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素养。一、成功之处(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片段并配以庄重的背景音乐,成功营造出了庄重、肃穆的氛围,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观看视频后,眼神中流露出对纪念碑的崇敬之情,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而且视频中多角度展示了纪念碑的细节,如浮雕的特写等,也为学生后续理解课文中关于纪念碑的描述提供了直观的参照,帮助他们更好地想象和理解课文内容。(二)略读指导有效落实在略读指导环节,我清晰地向学生讲解了略读的方法和要点,如先看标题、开头、结尾,关注关键词、关键句等。在学生进行略读实践时,我通过巡视观察,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要求进行略读,并初步掌握了略读获取主要信息的技巧。从学生后续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答情况来看,略读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提取出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各项主要信息。而且在略读过程中,学生们也逐渐学会了根据不同的关键词快速定位到相关内容,提高了阅读效率。(三)重难点突破有成效1.说明顺序与方法的理解:在分析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环节,学生们通过自主浏览课文、圈点勾画相关句子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较好地识别出作者按照瞻仰行踪和时间顺序描述纪念碑的方式,以及文中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且,学生们还能准确阐述这些说明顺序和方法对准确介绍纪念碑的作用,这表明学生对说明文的这两个重要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重点之一。例如,在讨论列数字说明方法时,学生们不仅能准确指出具体运用列数字的句子,还能详细分析出通过这些数字让读者对纪念碑的规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体现了他们对说明方法理解的深度。2.历史意义与语言特点的感悟:在深入理解历史意义和品味语言特点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如纪念英雄、象征精神、铭记历史等,并能深刻体会到文章语言准确、庄重且饱含情感的特点。在小组讨论如何在自己写作中运用类似语言时,学生们也能结合自身写作经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深层内涵,还能尝试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比如,在讨论如何体现对具有重大意义事物的崇敬之情时,学生们提出的通过细节描写、引用资料等方式都体现了他们对课文语言特点的感悟和应用能力。(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充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师生互动频繁。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追问和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他们深入思考问题。例如,在分析说明方法的好处时,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那在我们自己的写作中,怎样才能像作者这样熟练运用这些?”引导学生从理解说明方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拓展到思考如何在自己写作中运用,深化了学生的学习层次。同时,小组讨论环节也开展得较为热烈,学生们在小组内能够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分享不同的观点,通过生生互动,进一步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小组汇报成果时,其他小组同学也会认真倾听并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进一步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深化理解。二、不足之处(一)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尽管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但仍有少数学生参与度不高,在略读、讨论等环节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只是听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