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模拟试题PAGEPAGE1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生物一、选择题:1.高原动物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减少可适应寒冷、低氧环境,线粒体DNA(mtDNA)在低氧适应性上起关键作用。mtDNA上的功能基因指导合成线粒体呼吸链的多种复合物及ATP合酶的核心亚基,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tDNA的功能基因突变和线粒体数目减少是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B.线粒体内的各种蛋白质都是由mtDNA指导合成的C.氧化型辅酶Ⅰ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D.高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主要是寒冷低温环境所致〖答案〗A〖解析〗〖祥解〗分析题意可知,高原动物为了适应低氧环境,线粒体DNA(mtDNA)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使高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据此答题即可。〖详析〗A、由题意“mtDNA上的功能基因指导合成线粒体呼吸链的多种复合物及ATP合酶的核心亚基,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可知,mtDNA的功能基因突变和线粒体数目减少是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A正确;B、线粒体内的蛋白质一部分是由线粒体DNA(mtDNA)指导合成的,一部分是由细胞核中的DNA指导合成的,B错误;C、氧化型辅酶Ⅰ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进行的,C错误;D、由题意可知,高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主要是基因突变所致,D错误。故选A。2.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白色念珠菌(一种真菌)菌丝会大量生长,侵入细胞引起疾病。V蛋白具有ATP酶活性,对菌丝形成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浓度药物D(一种ATP酶抑制剂)对V蛋白的作用,将V蛋白与反应缓冲液混合后,实验组加入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D溶液,室温孵育10min之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ATP溶液,室温反应30min。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孔雀绿试剂(可与无机磷反应呈现绿色),定量分析反应体系的绿色深浅,得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色念珠菌有细胞壁、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结构B.实验结果表明,随药物D浓度的增加,对V蛋白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C.该实验对照组应加入与实验组中所加药物D溶液等量的蒸馏水进行处理D.V蛋白能将储存在ATP分子中特殊化学键的能量释放出来〖答案〗C〖解析〗〖祥解〗1、题图曲线分析:随药物D浓度增加,V蛋白活性相对值越来越低,说明药物D能抑制V蛋白的活性。2、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详析〗A、白色念珠菌为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壁、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结构,A正确;B、据图分析,随药物D浓度的增加,V蛋白活性相对值降低,抑制作用增强,B正确;C、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对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DMSO溶液进行处理,C错误;D、孔雀绿试剂可与无机磷反应呈现绿色,而无机磷是ATP的水解产物,所以本实验中测定的绿色深浅,可反映出V蛋白能将储存在ATP分子中特殊化学键的能量释放出来,D正确。故选C。3.2022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CO2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图中C1模块是用无机催化剂把CO2还原为甲醇,C3模块是将甲醇转换为C3,C6模块是用C3合成为C6,Cn模块是将C6再聚合成为淀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由CO2到GAP的过程相当于叶绿体中CO2的固定B.由GAP到G-6-P的过程在叶绿体内需要NADPH作还原剂C.Cn模块合成淀粉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生成D.在固定等量CO2的情况下,该人工途径比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淀粉的量少〖答案〗D〖解析〗〖祥解〗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是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在这一阶段,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糖类。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称作二氧化碳的固定。一分子的二氧化碳被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这些C5又可以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这样,暗反应阶段就形成从C5到C3再到C5的循环,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暗反应过程也称作卡尔文循环。〖详析〗A、分析图可知,图中由CO2到GAP(C3)的过程在叶绿体中相当于暗反应的CO2的固定过程,A正确;B、由GAP到G-6-P的过程相当于C3被还原的过程,该过程所需的还原剂是光反应产物NADPH,B正确;C、Cn模块将C6再聚合成为淀粉,合成淀粉的过程是脱水缩合过程,伴随着水的生成,C正确;D、淀粉的积累量=光合作用的产生量一呼吸作用的消耗量,在植物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细胞呼吸,而在人工途径中只模拟光合作用过程,没有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在固定等量CO2的情况下,该人工途径比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淀粉的量多,D错误。故选D。4.将一个双链均被13C标记的外源基因A和一个双链均被14C标记的外源基因a插入某卵原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含12C的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逆反”减数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分裂ⅡB.此过程产生的两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同时都含有基因A和aC.可能有一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和14C,一个卵细胞只含14CD.子细胞中只含有12C的极体数目是4或6〖答案〗D〖解析〗〖祥解〗常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题干和题图分析,“逆反”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据图可知:逆反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Ⅰ分离,A正确;B、据题意可知:一个卵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又进行一次逆反减数分裂共产生8个细胞,该卵原细胞一个染色体两端均插入13C标记的基因A,和14C标记的基因a,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经有丝分裂形成的2个卵原细胞均有一个染色体两端均插入13C标记的基因A和14C标记的基因a,然后这两个卵原细胞分别进行一次逆反减数分裂。因发生染色体互换是不一定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子细胞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一个细胞有一条染色体同时含13C标记和14C标记,有一条染色体不含标记;另一个细胞两条染色体都不含标记,②一个细胞一条染色体含14C标记和一条染色体含13C标记;另一个细胞两条都不含标记;③一个细胞一条染色体含13C标记,另一条染色体不含标记;另一个细胞一条染色体含14C标记,另一条染色体不含标记;即此过程产生的两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同时都含有基因A和a,B正确;C、按照B选项的几种情况推测,有一条染色体同时含13C标记和14C标记的次级卵母细胞所产生的卵细胞同时含有13C和14C标记;一条染色体含14C标记和一条染色体含13C标记的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可能只含14C,C正确;D、按照B选项的几种情况推测,若同时含13C标记和14C标记的染色体进入卵细胞,则三个极体均只含12C,若进入卵细胞的染色体只含13C标记或14C标记,则三个极体中有2个只含12C,若进入卵细胞的染色体只含12C标记,则三个极体中可能只有1个只含12C,又由于两个卵原细胞的分裂是上述几种情况中的随机的一种,则6个极体中只含12C的个数为2或3或4或5或6,D错误。故选D。5.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部分雌性个体的两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4和Ⅱ1的基因型可能相同B.Ⅲ1是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3/5C.Ⅱ2患乙病的原因是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D.乙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与乙病的致病基因频率相同〖答案〗C〖解析〗〖祥解〗I-1和I-2号不患甲病,后代II-1患甲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部分雌性个体的两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携带者有可能患病。〖详析〗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A、a控制甲病的一对等位基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B、b控制乙病的一对等位基因。I1的基因型为AaXBX-,I2的基因型为AaXbY,则II1的基因型为aaXBXb,I4的基因型为aaXBX-,Ⅰ4和Ⅱ1的基因型可能相同,A正确;B、II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或2/3Aa,I4的基因型为aa,II3不患甲病,II3的基因型为Aa,Ⅲ1不患甲病但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3×1/2+2/3×1/2)÷(1-2/3×1/4)=3/5,B正确;C、I2基因型为XbY,遗传给II2的只能是Xb,I1的基因型为XBX-,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患乙病的原因可能是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也可能是基因型为XbXb,所以患乙病,C错误;D、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男性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乙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XbY/(XbY+XBY)与乙病的致病基因频率Xb/(Xb+XB)相同,D正确。故选C。6.某同学利用塑料片、曲别针、扭扭棒、牙签、橡皮泥、铁丝等材料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加深对DNA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下列操作或分析错误的是()A.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在一起B.制成的模型上下粗细相同,是因为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的形状和直径相同C.在构建的不同长度DNA分子中,碱基G和C的数量越多化学结构越稳定D.观察所构建模型中只连接一个五碳糖的磷酸基团位置,可看出DNA两条链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祥解〗1、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在一起。2、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3、DNA两条链反向平行,具有方向性,具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为该脱氧核苷酸链的3’端。〖详析〗A、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在一起,A正确;B、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制成的模型上下粗细相同,B正确;C、在构建的相同长度DNA分子中,碱基G和C的数量越多,形成的氢键越多,化学结构越稳定,C错误;D、DNA两条链反向平行,具有方向性,具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为该脱氧核苷酸链的3’端,所以当观察所构建模型中只连接一个五碳糖的磷酸基团位置,可看出DNA两条链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C。7.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在遗传中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类型的变异,然后环境从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适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是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B.群体中出现的各种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提高环境适应性C.可遗传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性生物新类型形成的必要条件D.适应不仅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功能对环境的适应〖答案〗B〖解析〗〖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是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其变异的结果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不利的,并不是所有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B错误;C、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C正确;D、适应不仅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还包括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D正确。故选B。8.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研究表明,Hcrt神经元的兴奋性变化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因素。利用小鼠进行的研究显示,Hcrt神经元兴奋使小鼠发生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并维持觉醒状态;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状态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crt神经元兴奋时,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B.年轻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表达量较高,不容易出现睡眠“碎片化”C.缓解睡眠“碎片化”的有效方法是抑制指导合成KCNQ2/3蛋白基因的表达D.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增大,需要较高强度的刺激才能使Hcrt神经元兴奋〖答案〗B〖解析〗〖祥解〗1、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使膜外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2、动作电位产生原因:受到刺激时,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析〗A、在体内,Hcrt神经元兴奋时,其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B、由题干可知,与年老小鼠相比,年轻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蛋白的表达量较高,导致觉醒状态持续时间缩短,不容易出现睡眠“碎片化”,B正确;C、Hcrt神经元的KCNQ2/3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状态持续时间延长,因此,缓解睡眠“碎片化”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指导合成KCNQ2/3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D、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较小强度的刺激即能使Hcrt神经元兴奋,D错误。故选B。9.调定点是人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左右。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下图表示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热时,体温与调定点的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热持续期,可以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散热以降低体温B.体温调定点升高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C体温上升期体温调定点升高,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D.在高温持续期,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对体温的调节功能,此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答案〗B〖解析〗〖祥解〗1、体温调节的的过程: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据图可知,某人没有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前,调定点是37℃,人的体温也维持在37℃,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后,在上升期,调定点上升到39℃,此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人的体温逐渐上升到39℃;在高热持续期,调定点是39℃,人的体温维持在39℃,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在下降期,调定点下降到37℃,此时产热量小于散热量,人的体温逐渐下降到37℃;在下降期之后,调定点是37℃,人的体温也维持在37℃,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详析〗A、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高热持续期,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加盖棉被减少热量散失,排汗增加,散热增加,但是体温不变,不会降低体温,A错误;B、体温调定点升高时,此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B正确;C、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上升期,调定点上升到39℃,此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说明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调节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逐渐上升,C错误;D、在高热持续期,调定点是39℃,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故选B。10.科研人员构建了靶向膜蛋白H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简称DS,携带DNA抑制剂),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药物定向作用于特定对象。当DS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进入细胞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进一步杀死癌细胞或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将其消灭。研究表明,DS乳腺癌治疗中疗效很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S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属于细胞免疫过程B.膜蛋白H基因可能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量很高C.DS又称“生物导弹”,它能与膜蛋白H特异结合靶向作用于乳腺癌细胞D.DS进入癌细胞后,降解释放DNA抑制剂进而使癌细胞死亡〖答案〗A〖解析〗〖祥解〗分析题意:DS携带DNA抑制剂,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说明膜蛋白H可能只位于乳腺癌细胞膜上。

〖详析〗A、DS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不是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A错误;B、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膜蛋白H基因可能仅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因此可据此特点构建靶向膜蛋白H的抗体-药物偶联物(DS),用以靶向治疗乳腺癌,B正确;C、由题干“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药物定向作用于特定对象”可知,DS靶向作用于癌细胞,C正确;D、由题干可知,DS携带DNA抑制剂,进入癌细胞,降解释放DNA抑制剂,是癌细胞死亡,D正确。故选A。11.酵母菌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得到的酵母菌数目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图2为观察到的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中方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指数期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每个酵母菌的合成代谢均大于分解代谢B.实验开始时接种酵母菌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达K值所需的时间C.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先盖盖玻片,再用吸管滴加培养液D.利用图2的计数方法获得图1曲线,需要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排除死亡个体〖答案〗A〖解析〗〖祥解〗将生长曲线粗分为4个时期: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1)延滞期:刚刚接种到培养液中的细菌,由于新旧环境差异,在细菌的细胞内就要重新合成相应的诱导酶,以适应新环境;(2)指数期:一方面,调整期为细胞分裂做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营养物质丰富,空间充裕,pH、温度、O2均适宜,即细胞处于无任何环境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微生物个体间无种内竞争,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绝大多数细菌细胞内合成代谢远远大于分解代谢,因此出生率远远大于死亡率,导致种群密度上升,出现“J型生长曲线”;(3)稳定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营养物的耗尽、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进而使种群进入稳定期,在稳定期,环境阻力明显加大,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出生率=死亡率,微生物数目达到最高,整个生长曲线呈“S”型;(4)衰亡期: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剧烈变化,外界环境对继续生长越来越不利,阻力进一步加大,种内竞争剧烈,出生率远远小于死亡率、呈负生长,种群密度显著下降,此阶段生长曲线迅速下降。〖详析〗A、在指数期,营养物质丰富,空间充裕,pH、温度、O2均适宜,即酵母菌处于无任何环境阻力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此时,绝大多数酵母菌合成代谢远远大于分解代谢,因此出生率远远大于死亡率,A错误;B、K值大小与接种数量的多少无关,但接种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达K值所需的时间,B正确;C、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会导致计数结果偏高,故应该先盖盖玻片,再用吸管滴加培养液,C正确;D、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由于观察到的细胞中含有死细胞,故需要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排除死亡个体,这样会使实验结构更加精确,D正确。故选A。12.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地表呈现荒漠景观的演替过程。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我国西南部石灰岩区域曾经出现过严重的石漠化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石灰岩区域石漠化后再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发生石漠化时群落演替依次经历了乔木、草本、灌木,再到荒漠四个阶段C.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可以减缓土地石漠化,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D.在石漠化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变,生物数量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答案〗C〖解析〗〖祥解〗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析〗A、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地表呈现荒漠景观的演替过程,但石灰岩区域可能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石灰岩区域石漠化后再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发生石漠化时其演替的方向是朝着群落结构越来越简单的方向进行演替,可能依次经历了乔木、灌木、草本,再到荒漠四个阶段,B错误;C、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保护措施可以减缓土地石漠化,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速度,C正确;D、在石漠化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D错误。故选C。13.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酵母菌E酶基因替换成D酶基因,培育出能合成菜油甾醇的酵母菌。筛选出高产菌株后,再利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发酵,使酵母菌大量增殖,并在发酵过程中不断补加半乳糖,得到的结果如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野生型酵母菌细胞内没有催化合成菜油甾醇的酶B.酵母菌发酵合成菜油甾醇主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分批补料可以解除一次性大量添加底物带来的抑制D.发酵过程中不断补加半乳糖,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菌数量将持续增加〖答案〗D〖解析〗〖祥解〗图形分析:随着时间的延长,半乳糖的不断补加,葡萄糖含量降低,菜油甾醇和酵母菌的含量不断上升。〖详析〗A、转入D酶基因后改变了酵母菌的代谢途径,培育出能合成菜油甾醇的酵母菌,可见,野生型酵母菌细胞内没有催化合成菜油甾醇的酶,A正确;B、由图可知:油菜甾醇的产量与酵母菌的数量呈正相关,且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会大量繁殖,酵母菌发酵合成菜油甾醇主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正确;C、分批补料可以使酵母菌数量不断增加,进而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可见分批补料能解除一次性大量添加底物带来的抑制,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发酵过程中不断补加半乳糖,满足酵母菌对营养的需求,进而使得酵母菌数量增加而后相对稳定,没有表现持续增加,D错误。故选D。14.新冠疫情的快速控制,离不开我国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对新冠病毒(一种RNA病毒)的快速检测能力。荧光定量PCR可定量检测样本中DNA含量,其原理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引物的同时,加入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并生成荧光分子,即DNA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如图),荧光监测系统随时接收荧光信号变化。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次数称为循环阈值(Ct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内DNA复制的引物种类与PCR所用引物种类相同B.一个初始DNA分子经过4次循环后,得到6个等长的DNA分子C.Ct值越大,被检测样本中病毒数目越多,对被检测者的危害性越大D.最终监测的荧光强度与起始时反应管内样本DNA的含量呈正相关〖答案〗D〖解析〗〖祥解〗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样本中某种DNA含量的原理是在PCR体系中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的形成完全同步。〖详析〗A、细胞内DNA的复制时,引物是通过RNA聚合酶合成的RNA链,而PCR反应中所需的引物是人工合成的DNA或RNA链,A错误;B、一个初始DNA分子经过4次循环后,得到8个等长的DNA分子,B错误;C、Ct值越小,说明所需循环的次数越少,可以理解为样本中的病毒含量相对较高,越容易被检测到,而Ct值越高,说明所需循环的次数越多,检测到时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循环,〖提示〗样本中病毒的含量相对较少,即新冠病毒含量越少,Ct值越高,新冠病毒含量越多,Ct值越低,C错误;D、题干中提出“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并且“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因此反应最终的荧光强度与起始状态模板DNA含量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D。15.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许多居民采用抗原试剂盒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中一种抗PD-L1单克隆抗体能与新冠病毒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发挥诊断作用。利用小鼠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使用的B淋巴细胞取自注射过PD-L1的小鼠脾脏B.放入96孔板的细胞为多种杂交瘤细胞,均能大量增殖,其中部分还能产生所需抗体C.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一般无接触抑制现象,不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D.将图中细胞群a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出大量的抗PD-L1单克隆抗体〖答案〗B〖解析〗〖祥解〗将抗原注射入小鼠中,获得免疫小鼠,从小鼠脾脏中获得B淋巴细胞,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PEG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筛选,最终获得能在体外大量繁殖的同时能产生抗PD-L1抗体的细胞。〖详析〗A、将新冠病毒表面的PD-L1注射入小鼠,获得免疫小鼠,免疫小鼠可以产生抗PD-L1的抗体,从小鼠脾脏中获得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PD-L1的抗体,A正确;B、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放入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只有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大量增殖,其他类型的杂交瘤细胞不能正常生存,B错误;C、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的特征,细胞表面缺少粘连蛋白,培养过程中一般无接触抑制现象,不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C正确;D、图中细胞群a在加入PD-L1后呈阳性,说明细胞群a产生了抗抗PD-L1的抗体,因此将图中细胞群a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出大量的抗PD-L1单克隆抗体,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16.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各自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其中Ⅰ~Ⅶ代表物质,①~⑤代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Ⅶ被相邻细胞利用至少需要穿过5层生物膜B.图中Ⅱ和V、Ⅲ和Ⅶ分别是同一种物质,Ⅰ和Ⅳ是不同物质C.图中①~⑤均伴随着ATP的合成或水解,其中③合成的ATP可被②利用D.光合作用的产物脂肪、糖类、蛋白质的合成或分解都可通过细胞呼吸联系起来〖答案〗AC〖解析〗〖祥解〗据图可知,①表示CO2固定,②表示C3还原,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Ⅰ~Ⅶ分别表示NADPH、O2、CO2、〖H〗、O2、ATP、CO2。〖详析〗A、图中Ⅶ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表示CO2,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被相邻细胞利用是在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至少需要穿过线粒体(2层膜)、线粒体所在细胞的细胞膜(1层膜)、相邻细胞的细胞膜(1层膜)、相邻细胞的叶绿体(2层膜),至少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A错误;B、图中Ⅱ是水光解产物O2,Ⅲ能与C5结合形成C3,表示CO2,V与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Ⅳ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形成水,Ⅶ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CO2,因此V是O2,Ⅳ是〖H〗,Ⅶ是CO2,Ⅱ(O2)和V(O2)是同一种物质,Ⅲ(CO2)和Ⅶ(CO2)不是同一种物质,Ⅰ是NADPH,是还原性辅酶Ⅰ,Ⅳ是NADH,是还原性辅酶Ⅱ,是不同物质,B正确;C、据图可知,①表示CO2固定,②表示C3还原,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其中②过程伴随着ATP的水解,③④⑤过程伴随着ATP的合成,③合成的ATP不能被②利用,C错误;D、呼吸作用一方面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另一方面能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脂肪、糖类、蛋白质的合成或分解都可通过细胞呼吸联系起来,D正确。故选AC。17.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B分别控制红色和蓝色,基因a、b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D、d不控制色素的合成,但D抑制A的表达;当A、B同时表达时,花瓣呈紫色。现有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得到F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有9种B.若D不在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上,取F1中红花与紫花植株杂交,F2中蓝花占2/27C.F1表型为紫:蓝:白:红=3:9:3:1或蓝:白:红=12:3:1,可推测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D.F1表型为紫:红:蓝:白=9:3:39:13,可推测D不在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上〖答案〗ABD〖解析〗〖祥解〗由题意可知,A_B_dd的表型为紫花,A_bbdd的表型为红花,aaB_dd、__B_D_的表型为蓝花,aabbdd、__bbD_的表型为白花。〖详析〗A、若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说明D/d与A/a或B/b连锁,在不考虑基因重组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得到F1,相当于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F1的基因型有3×3=9种,A正确;B、若D不在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上,说明D/d、A/a、B/b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_bbdd的表型为红花,A_B_dd的表型为紫花,F1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Aabbdd、1/3AAbbdd,产生配子的比例为Abd:abd=2: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4/9AaBbdd、2/9AaBBdd、2/9AABbdd、1/9AABBdd,产生配子的比例为ABd:aBd:Abd:abd=4:2:2:1,F2中蓝花(aaB_dd、__B_D_)的比例为1/3×2/9=2/27,B正确;C、假设D与A连锁,d与a连锁,经过计算,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蓝:白=(9+3):(3+1)=3:1;假设D与a连锁,d与A连锁,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蓝:白:红=3:9:3:1;假设D与B连锁,d与b连锁,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蓝:白:红=(9+3):1:3=12:1:3;假设D与b连锁,d与B连锁,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蓝:紫:白=9:3:4,与题意中所示比例不符,故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时,F1不会出现蓝∶白∶红=12∶3∶1,C错误;D、假设D/d、A/a、B/b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紫花(A_B_dd)占3×3×1=9份,红花(A_bbdd)占3×1×1=3份,蓝花(aaB_dd、__B_D_)占1×3×1+4×3×3=39份,白花(aabbdd、__bbD_)占1×1×1+4×1×3=13份,故F1表型为紫:红:蓝:白=9:3:39:13,可推测D不在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ABD。18.研究发现,雌激素可显著提高神经细胞的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基因的表达,CCO是生物氧化的重要电子传递体,可参与〖H〗和氧气结合过程,增加ATP合成。因此,雌激素具有改善神经细胞的糖代谢、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另外,神经细胞中存在两种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在ERα缺失条件下,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完全消失,但ERβ缺失对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几乎没有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雌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神经细胞,与位于靶细胞细胞核中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人体内雌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实现的C.CCO位于线粒体基质中,通过参与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增加ATP合成D.可选择雌激素受体ERβ调节剂作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预防与治疗的药物〖答案〗B〖解析〗〖祥解〗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作为信息分子发挥调节作用。〖详析〗A、雌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不定向运输到神经细胞,A错误;B、人体雌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分级调节,同时血液中雌激素含量相对稳定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B正确;C、CCO是生物氧化的重要电子传递体,可参与〖H〗和氧气结合过程,该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错误;D、在ERα缺失条件下,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完全消失,但ERβ缺失对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几乎没有影响,所以,雌激素受体ERβ调节剂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19.羊草和针茅为某草原的主要牧草,牲畜的适度踩踏和采食有利于羊草的发育。为确定草原植被类型与亚洲小车蝗暴发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将1m×1m×1m无底罩笼固定在已选好的8处样地,每处设置5个罩笼,每个罩笼内放置20只发育期相同的亚洲小车蝗跳蝻(蝗虫幼虫),每天定时记录跳蝻的存活数量、发育情况,统计结果如图,其中发育历期指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调查仿照样方法在每个样地中植被丰茂处随机放置罩笼B.实验中设置多处样地、多个罩笼及一定数量的跳蝻可以减小误差C.亚洲小车蝗在针茅草地的存活率高、发育历期短,更容易爆发D.过度放牧会加速针茅草地向羊草草地演替,降低亚洲小车蝗的爆发〖答案〗AD〖解析〗〖祥解〗据图可知,亚洲小车蝗在针茅草地的存活率比在羊草草地的存活率高,而且发育历期短,这样会导致单位时间内会有更多的跳蝻发育成可繁殖成虫,出生率提高,据此可推测小车蝗在针茅草地更容易爆发。〖详析〗A、由于亚洲小车蝗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但样方法应随机取样,不能特意在植被丰茂处取样,A错误;B、实验设计应遵循平行重复实验,故实验中设置多处样地、多个罩笼及一定数量的跳蝻可以减小误差,B正确;C、据图可知,与羊草草地相比,针茅草地中亚洲小车蝗发育历期短,单位时间内会有更多的跳蝻发育成可繁殖成虫,出生率提高;同时针茅草地中亚洲小车蝗存活率高,种群密度更易增加,C正确;D、结合题意“牲畜的适度踩踏和采食有利于羊草的发育”可知,适度放牧可使针茅草地向羊草草地转变,但过度放牧可能会改变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不一定降低亚洲小车蝗的爆发,D错误。故选AD。20.基因工程在农牧业、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多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如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两条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基因是从人的细胞内提取mRNA经逆转录形成的,则该基因中不含启动子序列B.扩增目的基因时,利用耐高温的DNA连接酶从引物a、b的3'-端进行子链合成C.导入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绵羊受体细胞是乳腺细胞D.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整合到植物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答案〗BCD〖解析〗〖祥解〗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基因表达载体常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标记基因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详析〗A、mRNA是由基因启动子后面的序列编码而来的,若某基因是从人的细胞内提取mRNA经逆转录形成的,则该基因中不含启动子序列,A正确;B、扩增目的基因时,利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从引物a、b的3'-端进行子链合成,B错误;C、导入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绵羊受体细胞不是乳腺细胞,而是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C错误;D、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将基因转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D错误。故选BCD。三、非选择题:21.胡杨的叶形随着树龄增长,自下而上会逐渐出现条形叶、卵形叶和锯齿叶,这种叶形变化是胡杨长期对荒漠干旱环境适应的结果。为探究叶形对胡杨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测得不同光照强度下胡杨不同叶形叶片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干旱会影响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电子传递,从而使光反应中_______的形成受到抑制,继而影响暗反应。荒漠中大多数植物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地闭合,称为“气孔振荡”,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2)图中C点的叶肉细胞中C的含量与B点相比_______(填“较高”“相同”或“较低”)。在N点时,卵形叶和锯齿叶中有机物合成速率较大的是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3)研究表明,氯化钙与植物激素X都能提高胡杨在干旱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混合使用效果会更好。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进行验证_______。〖答案〗(1)①.NADPH和ATP②.“气孔振荡”既能降低蒸腾作用,又能保障CO2供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2)①.较高②.卵形叶③.卵形叶和锯齿叶光合作用中CO2吸收量的差值PM大于CO2释放量的差值DI(3)选取生长状况良好、植株大小一致的胡杨树苗若干、均分为四组,在干旱条件下分别用清水、氯化钙溶液、植物激素X溶液、氯化钙和植物激素X混合液处理、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解析〗〖祥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光照会影响光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因此,当光照强度低于光饱和点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光饱和点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2、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当CO2浓度增加至1%时,光合速率会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3、温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影响酶的活性,或午休现象;4、矿质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必须矿质元素的供应,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5、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水既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植物缺水时又会导致气孔关闭,影响CO2的吸收,使光合作用减弱。〖小问1详析〗根据题意,干旱胁迫时,会影响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的电子传递,从而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减少,使光合速率降低;“气孔振荡”指的是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而气孔的张开和关闭控制着植物水分蒸腾和CO2的吸收,故周期性的开闭气孔可以避免水分的过度蒸腾散失,同时保证光合作用所需CO2的供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小问2详析〗图中B点为条形叶的光补偿点,C点为条形叶的光饱和点,因此,相同时间内C点吸收的CO2多于B点,所以C点的叶肉细胞中C(碳)的含量高于B点;图示曲线与坐标纵轴的交点D、I分别表示卵形叶和锯齿叶的呼吸速率,卵形叶和锯齿叶的呼吸速率分别为OD、OI;图示曲线横轴上方表示胡杨的净光合速率,在N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胡杨卵形叶与锯齿叶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PN、PM,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由图可知杨卵形叶和锯齿叶的真光合速率加呼吸速率分别为(PN+OD)、(MN+OI),而据图可知PM>DI,所以卵形叶的总光合速率大于锯齿叶,而总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中有机物(糖类)的制造量来表示,因此在N点时,卵形叶和锯齿叶中有机物合成速率较大的是卵形叶。〖小问3详析〗实验目的是验证氯化钙与植物激素X都能提高胡杨在干旱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且混合使用效果会更好,因此,根据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本实验应该设置4组,即清水处理组、氯化钙溶液处理组、植物激素X溶液处理组、氯化钙和植物激素X混合液处理组;再根据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应选取生长状况良好、植株大小一致的胡杨树苗若干、均分为四组,实验的因变量为各组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因此,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通过比较分析各组实验结果,进而得出结论。22.某二倍体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花色由等位基因B、b控制,茎高由等位基因D、d控制。该植物中常出现4号染色体三体现象,三体植株产生的异常雌配子正常参与受精,异常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现有两株红花高茎三体植株甲和乙,欲探究其基因组成,科研人员进行了正反交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亲本杂交方式子代表型及比例正交:甲(♂)×乙(♀)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15:5:3:1反交:甲(♀)×乙(♂)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24:8:3:1(1)该植物中出现三体现象的原因是参与受精的__________异常所致,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2)根据杂交结果分析,控制__________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3)反交实验中子代红花植株有_______种基因型。在自然状态下,正交实验中子代的三体红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中白花植株占_______。(4)该植物叶形为宽叶,科研人员在野外偶然发现一株显性突变窄叶三体植株,请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控制叶形的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雌配子②.染色体(数目)变异(2)①.花色②.正交子代红花:白花=5:1,反交子代红花:白花=8:1,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存在三体现象,即花色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3)①.5②.1/6(4)让该三体窄叶植株自交,统计分析F1的表型及比例。若宽叶:窄叶=1:2,则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若宽叶:窄叶=1:3,则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其他染色体上。〖解析〗〖祥解〗三体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三体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一类是n+1型,即配子中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即配子中含有一条该染色体。〖小问1详析〗根据题意,三体植株产生的异常雌配子正常参与受精,异常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可知,该植物中出现三体现象的原因是参与受精的雌配子异常所致,雌配子中4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小问2详析〗根据杂交结果分析,正交实验中子代红花:白花=5:1,反交实验中子代红花:白花=8:1,说明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存在三体现象,即花色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若花色性状的基因不存在三体现象,则正反交实验中子代比例应为红花:白花=3:1)。〖小问3详析〗由正交实验中子代红花:白花=5:1,反交实验中子代红花:白花=8:1,可以推测植株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是BBb和Bbb。甲作为父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分别为b:B=1:2,乙作为母本产生的可育雌配子分别为B:bb:Bb:b=1:1:2:2,满足正交实验中子代红花:白花=5:1。甲作为母本产生的可育雌配子分别为BB:b:Bb:B=1:1:2:2,乙作为父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分别为B:b=1:2,满足反交实验子代红花:白花=8:1。正反交实验中高茎和矮茎之比皆为3:1,可以推测植株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是Dd和Dd,故植株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是BBbDd和BbbDd。反交实验中甲(BBb♀)×乙(Bbb♂)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18BBB、4/18BBb、4/18Bbb、2/18BB、5/18Bb、2/18bb,故表现为红花的基因型共5种。正交实验中的子代的三体红花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l:1,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传粉,雌配子为B:bb:Bb:b:BB=3:1:4:3:1,雄配子为B:b=1:1,子代中白花植株占(4/12)×(1/2)=1/6。〖小问4详析〗该植物叶形为宽叶,科研人员在野外偶然发现一株显性突变窄叶三体植株,由于三体植物的雌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不同,所以让该三体窄叶植株自交,统计分析F1的表型及比例。若宽叶:窄叶=1:2,则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若宽叶:窄叶=1:3,则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其他染色体上。23.神经系统能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研究发现,游泳、跑步等可以增加下丘脑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水平,IL-6的产生可能会激活骨骼肌脂肪燃烧的神经-肌肉回路。该研究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减肥又添新证据,进一步强调了锻炼身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其中外周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的中枢在____,由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作用特点是_______。(2)切除每只小鼠一条腿上的部分坐骨神经(即切断神经-肌肉回路),然后将IL-6注射到小鼠下丘脑。观察发现,小鼠正常腿的骨骼肌脂肪燃烧,而采取切除处理的腿却没有发生此现象,该结果表明_________。肾上腺素能受体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两种,负责接收信号并与肌肉之间进行连接,从而使肌肉完成大脑所决定的功能。为探究该神经—肌肉回路中两种受体的作用情况,请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3)跑步初始阶段感觉累并伴有疼痛,但30分钟后机体分泌的内啡肽会缓解疼痛和疲惫。据图分析,内啡肽止痛的原理是_______。内啡肽分泌最活跃的脑区是大脑皮层海马区,它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当内啡肽释放时,人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短时记忆会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脑神经和脊神经②.脑干和脊髓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④.不受意识支配,两部分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2)①.骨骼肌脂肪的代谢离不开下丘脑和肌肉的神经连接②.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成四组,分别在下丘脑注射适量的IL-6,然后一组不做处理,另外三组分别抑制α受体、β受体、α和β受体的活性,一段时间后,比较四组骨骼肌脂肪的含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3)①.A释放的内啡肽与B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B的突触前膜释放SP,阻止C产生兴奋,从而阻断痛觉形成以发挥镇痛作用②.内啡肽增强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尤其是提升大脑皮层海马区的功能〖解析〗〖祥解〗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额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小问1详析〗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既包括与脑相连的也包括与脊髓相连的,所以自主神经系统的中枢在脑干和脊髓。〖小问2详析〗切断神经-肌肉回路,然后将IL-6注射到小鼠下丘脑。观察发现,小鼠正常腿的骨骼肌脂肪燃烧,而采取切除处理的腿却没有发生此现象,由此说明骨骼肌脂肪的代谢离不开下丘脑和肌肉的神经连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该神经—肌肉回路中两种受体的作用情况。自变量是受体的种类,因变量是骨骼肌脂肪是否燃烧,观测指标是骨骼肌脂肪的含量。根据题干信息:肾上腺素能受体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两种,负责接收信号并与肌肉之间进行连接,从而使肌肉完成大脑所决定的功能。设计的实验思路是: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成四组,分别在下丘脑注射适量的IL-6,然后一组不做处理,另外三组分别抑制α受体、β受体、α和β受体的活性,一段时间后,比较四组骨骼肌脂肪的含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同时注意控制无关变量,严格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小问3详析〗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的,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阻止神经冲动传入脑内,可减少疼痛的产生。机体分泌的内啡肽会缓解疼痛和疲惫。神经元A释放的内啡肽与神经元B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B的突触前膜释放SP,阻止神经元C产生兴奋,从而阻断痛觉形成以发挥镇痛作用;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内啡肽分泌最活跃的脑区是大脑皮层海马区,它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当内啡肽释放时,人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短时记忆会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内啡肽增强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尤其是提升大脑皮层海马区的功能。24.常规稻作是指田间仅种植水稻,稻蟹共作是指利用稻田养蟹。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以其中稻虱、杂草以及某些生物的遗体残骸等为食,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科研人员对稻蟹共作系统、常规稻作系统的收益情况调查结果如下。收入项目稻蟹共作系统常规稻作系统水稻产量(kg/亩)402600水稻价格(元/kg)63水稻销售收入(元/亩)24121800河蟹亩产量(kg/亩)20.3河蟹价格(元/kg)40河蟹销售收入(元/亩)812收入合计(元/亩)32241800(1)在稻蟹共作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河蟹属于_______,调查河蟹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2)构建稻蟹共作系统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_。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与常规稻作系统相比,稻蟹共作系统增加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复杂程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稻蟹共作系统能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原因是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4)下图为稻蟹共作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含能量的示意图,其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存下来仍未被利用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c1、c2表示_______。河蟹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包括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答案〗(1)①.消费者和分解者②.样方法(2)①.整体、协调、循环、自生②.物质循环③.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稻蟹共作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水稻和河蟹,增加经济收入,保护人体健康;使稻与河蟹之间进行废物充分利用,实现能量的多层次利用(4)①.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②.b2、c2、d2〖解析〗〖祥解〗1、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稻蟹共作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可通过取食稻田害虫,减轻稻田虫害,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这样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资源的多层级利用,与常规稻作相比,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小问1详析〗河蟹以其中的稻虱、杂草为食,是消费者,以某些生物的遗体残骸等为食,河蟹是分解者。河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河蟹种群密度。〖小问2详析〗建稻蟹共作系统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有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河蟹能取食稻田害虫,河蟹的粪便还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而水稻可为河蟹提供栖息场所,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常规稻作只种植水稻,而稻蟹共作是利用稻田养蟹,与常规稻作相比,稻蟹共作模式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稻蟹共作模式中河蟹可取食稻田害虫,与常规稻作相比,稻蟹共作模式改变了稻田中食物网的结构。〖小问3详析〗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水稻和河蟹,增加经济收入,保护人体健康;使稻与河蟹之间进行废物充分利用,实现能量的多层次利用,故稻蟹共作系统能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小问4详析〗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由图分析可知,c=b1+c1+d1+e1(害虫的同化量),c1=b2+c2+d2+e2(河蟹的同化量),故c、c1、c2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河蟹用于自身生发发育繁殖的能量=河蟹同化量-河蟹呼吸消耗=b2+c2+d2。25.土壤盐渍化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将水稻耐盐碱基因OsMYB56导入不耐盐碱水稻品种吉粳88中,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其操作流程及可能用到的限制酶如图,其中bar为抗除草剂基因,Te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①~⑦表示操作过程。限制酶BamHⅠBclⅠSmaⅠSau3AⅠ识别位点及切割位点-G↓GATCC--T↓GATCG--CCC↓GGG--↓GATC-(1)过程①PCR扩增OsMYB56需要添加引物,应选用的引物组合为_____A.5′-CTTGGATGAT-3′和5′-TCTGTTGAAT-3′B.5′-CTTGGATGAT-3′和5′-TAAGTTGTCT-3′C.5′-ATTCAACAGA-3′和5′-ATCATCCAAG-3′D.5′-ATTCAACAGA-3′和5′-GAACCTACTA-3′(2)根据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组成分析,Ti质粒中的CaMV35S是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3)过程③应选用______切割质粒,利用所选限制酶进行操作的优势是________。切割后需要用________进行连接才能获得重组质粒。(4)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应在添加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后获得的菌落不能判定是否含有重组质粒,原因是_______。〖答案〗(1)A(2)①.启动子②.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启动转录过程(3)①.BclI和SmaI②.防止酶切后的质粒自身环化,保证酶切后的质粒和OsMYB56按正确方向连接③.T4DNA连接酶(4)①.四环素②.含未重组Ti质粒的受体细胞也会正常生长〖解析〗〖祥解〗PCR技术可特异性的扩增DNA片段,关键在于引物可以和特定DNA片段的3'端特异性结合,使耐高温的DNA聚合酶酶沿引物的3'端延伸子链。基因表达载体一般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复制原点等元件。〖小问1详析〗图l所示碱基序列磷酸端为5'端,羟基端为3'端,在进行PCR操作时,引物应分别基因两条链的3'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根据图中两端序列,通常选择5′-CTTGGATGAT-3′(上面链的引物)和5′-TCTGTTGAAT-3′(下面链的引物)作为引物对,A正确。故选A。〖小问2详析〗根据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组成分析,在每个目的基因的前面要有启动子,后面要有终止子。因此CaMV35S是启动子,其功能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驱动转录的进行。〖小问3详析〗目的基因中含有限制酶BamHI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因此获取目的基因时不能用限制酶BamHI进行切割;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切割后自身环化或不定向连接,应该选用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可以选择限制酶BclI和SmaI。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小问4详析〗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应在添加四环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含未重组Ti质粒的受体细胞也会正常生长,所以培养后获得的菌落不能判定是否含有重组质粒。高三模拟试题PAGEPAGE1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生物一、选择题:1.高原动物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减少可适应寒冷、低氧环境,线粒体DNA(mtDNA)在低氧适应性上起关键作用。mtDNA上的功能基因指导合成线粒体呼吸链的多种复合物及ATP合酶的核心亚基,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tDNA的功能基因突变和线粒体数目减少是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B.线粒体内的各种蛋白质都是由mtDNA指导合成的C.氧化型辅酶Ⅰ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D.高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主要是寒冷低温环境所致〖答案〗A〖解析〗〖祥解〗分析题意可知,高原动物为了适应低氧环境,线粒体DNA(mtDNA)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使高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据此答题即可。〖详析〗A、由题意“mtDNA上的功能基因指导合成线粒体呼吸链的多种复合物及ATP合酶的核心亚基,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可知,mtDNA的功能基因突变和线粒体数目减少是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A正确;B、线粒体内的蛋白质一部分是由线粒体DNA(mtDNA)指导合成的,一部分是由细胞核中的DNA指导合成的,B错误;C、氧化型辅酶Ⅰ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进行的,C错误;D、由题意可知,高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主要是基因突变所致,D错误。故选A。2.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白色念珠菌(一种真菌)菌丝会大量生长,侵入细胞引起疾病。V蛋白具有ATP酶活性,对菌丝形成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浓度药物D(一种ATP酶抑制剂)对V蛋白的作用,将V蛋白与反应缓冲液混合后,实验组加入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D溶液,室温孵育10min之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ATP溶液,室温反应30min。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孔雀绿试剂(可与无机磷反应呈现绿色),定量分析反应体系的绿色深浅,得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色念珠菌有细胞壁、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结构B.实验结果表明,随药物D浓度的增加,对V蛋白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C.该实验对照组应加入与实验组中所加药物D溶液等量的蒸馏水进行处理D.V蛋白能将储存在ATP分子中特殊化学键的能量释放出来〖答案〗C〖解析〗〖祥解〗1、题图曲线分析:随药物D浓度增加,V蛋白活性相对值越来越低,说明药物D能抑制V蛋白的活性。2、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详析〗A、白色念珠菌为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壁、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结构,A正确;B、据图分析,随药物D浓度的增加,V蛋白活性相对值降低,抑制作用增强,B正确;C、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对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DMSO溶液进行处理,C错误;D、孔雀绿试剂可与无机磷反应呈现绿色,而无机磷是ATP的水解产物,所以本实验中测定的绿色深浅,可反映出V蛋白能将储存在ATP分子中特殊化学键的能量释放出来,D正确。故选C。3.2022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CO2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图中C1模块是用无机催化剂把CO2还原为甲醇,C3模块是将甲醇转换为C3,C6模块是用C3合成为C6,Cn模块是将C6再聚合成为淀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由CO2到GAP的过程相当于叶绿体中CO2的固定B.由GAP到G-6-P的过程在叶绿体内需要NADPH作还原剂C.Cn模块合成淀粉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生成D.在固定等量CO2的情况下,该人工途径比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淀粉的量少〖答案〗D〖解析〗〖祥解〗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是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在这一阶段,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糖类。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称作二氧化碳的固定。一分子的二氧化碳被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这些C5又可以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这样,暗反应阶段就形成从C5到C3再到C5的循环,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暗反应过程也称作卡尔文循环。〖详析〗A、分析图可知,图中由CO2到GAP(C3)的过程在叶绿体中相当于暗反应的CO2的固定过程,A正确;B、由GAP到G-6-P的过程相当于C3被还原的过程,该过程所需的还原剂是光反应产物NADPH,B正确;C、Cn模块将C6再聚合成为淀粉,合成淀粉的过程是脱水缩合过程,伴随着水的生成,C正确;D、淀粉的积累量=光合作用的产生量一呼吸作用的消耗量,在植物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细胞呼吸,而在人工途径中只模拟光合作用过程,没有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在固定等量CO2的情况下,该人工途径比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淀粉的量多,D错误。故选D。4.将一个双链均被13C标记的外源基因A和一个双链均被14C标记的外源基因a插入某卵原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含12C的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逆反”减数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分裂ⅡB.此过程产生的两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同时都含有基因A和aC.可能有一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和14C,一个卵细胞只含14CD.子细胞中只含有12C的极体数目是4或6〖答案〗D〖解析〗〖祥解〗常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题干和题图分析,“逆反”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据图可知:逆反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Ⅰ分离,A正确;B、据题意可知:一个卵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又进行一次逆反减数分裂共产生8个细胞,该卵原细胞一个染色体两端均插入13C标记的基因A,和14C标记的基因a,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经有丝分裂形成的2个卵原细胞均有一个染色体两端均插入13C标记的基因A和14C标记的基因a,然后这两个卵原细胞分别进行一次逆反减数分裂。因发生染色体互换是不一定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子细胞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一个细胞有一条染色体同时含13C标记和14C标记,有一条染色体不含标记;另一个细胞两条染色体都不含标记,②一个细胞一条染色体含14C标记和一条染色体含13C标记;另一个细胞两条都不含标记;③一个细胞一条染色体含13C标记,另一条染色体不含标记;另一个细胞一条染色体含14C标记,另一条染色体不含标记;即此过程产生的两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同时都含有基因A和a,B正确;C、按照B选项的几种情况推测,有一条染色体同时含13C标记和14C标记的次级卵母细胞所产生的卵细胞同时含有13C和14C标记;一条染色体含14C标记和一条染色体含13C标记的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可能只含14C,C正确;D、按照B选项的几种情况推测,若同时含13C标记和14C标记的染色体进入卵细胞,则三个极体均只含12C,若进入卵细胞的染色体只含13C标记或14C标记,则三个极体中有2个只含12C,若进入卵细胞的染色体只含12C标记,则三个极体中可能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