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6/21/wKhkGWcqvNiAaW3lAAIuE6_25DM447.jpg)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6/21/wKhkGWcqvNiAaW3lAAIuE6_25DM4472.jpg)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6/21/wKhkGWcqvNiAaW3lAAIuE6_25DM4473.jpg)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6/21/wKhkGWcqvNiAaW3lAAIuE6_25DM4474.jpg)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6/21/wKhkGWcqvNiAaW3lAAIuE6_25DM44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2024.10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Al27 Mg24 Cl35.5 Cu64Fe56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各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 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 D.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2.依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已知 △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H为-241.8kJ/mol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已知 △H=-57.4kJ/mol,则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D.已知 ; ;则3.已知: △H=-92.4kJ/mol。若断裂1molH-H、1molN-H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436kJ、391kJ,则断裂1molN≡N需要吸收的能量为()A.431kJ B.945.6kJ C.649kJ D.869kJ4.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曲线b表示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过程C.反应ⅰ的△H>0 D.反应ⅰ比反应ⅱ的速率大5.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mol和1mol分别以点燃和形成氢氧燃料电池这两种方式发生化学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出的热量相等 B.体系内能变化相等 C.反应速率相等 D.反应的活化能相等6.已知H-H的键能为436,I-I的键能为151。反应经历了如下反应历程:①,②,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I的键能为299B.升高温度,反应①速率增大,反应②速率减小C.升高温度,反应②的限度和速率均增大,有利于提高的转化率D.为防止反应过程中有I(g)大量累积,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降低反应②的焓变7.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ABCD实验目的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除去中混有的少量HC1实验装置8.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5min内,A的物质的量减小了10mol,则5min内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A. B.C. D.9.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滴加少量的溶液C.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10.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X,同时生成3amolZ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中n(Y)与n(Z)的比值保持不变11.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H<0的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A.变浅 B.变深 C.不变 D.无法判断12.下列有关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的大小与起始浓度有关 B.温度越高,K值越大C.K值越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越大 D.K值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13.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缩小容器容积,对反应产生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平衡常数K增大 B.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使的浓度增大 D.使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14.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血红蛋白(Hb)可与氧气结合:,CO比更易和Hb结合,当空气中的CO浓度大时,易造成人体缺氧,严重时导致死亡B.在和组成的体系中:,恒温缩小容积,平衡后气体颜色比原平衡深C.,工业上将钾蒸气从反应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以制备金属钾D.工业合成氨时及时移走生成的氨气15.已知: △H=-92,下图表示L一定时,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L(、)、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表示温度 B.C.平衡常数K(M)>K(N) D.反应速率v(M)>v(N)16.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和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过程,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17.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 B. C. D.NaOH18.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A.含有 B. C.pH<7 D.酚酞变红19.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氨水中的电离程度减小的是()A.加入少量0.10盐酸 B.加水稀释C.加入少量0.10NaOH溶液 D.加入少量NaCl固体20.某温度下,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HCl和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稀释前溶液的浓度 B.在d点和e点均存在(酸根阴离子)C.从b点到d点,溶液中的不变 D.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21.一定温度下,在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t/min)物质的量(n/mol)n(A)n(B)n(C)02.02.4050.8101.615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5min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B.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1.6C.物质B的平衡转化率约为33%D.15min后,再加入A、B、C各1.6mol,平衡不移动22.室温下,一定浓度氨水的pH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溶液中B.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将此溶液加水稀释10倍,所得溶液pH=10D.将此溶液与等体积的盐酸反应,恰好完全中和23.下列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B.pH=1的溶液中:、、、C.中性溶液中:、、、D.加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24.一定温度下,将不同物质的量的(g)和CO(g)分别通入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下表所示的三组数据:实验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时间/min(g)CO(g)CO(g)(g)16502.04.03.01.0529001.02.01.843900ab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min内,实验1中B.若a=2.0,b=1.0,则平衡时实验2中(g)的转化率和实验3中CO(g)的转化率相同C.该反应的△H>0D.900℃时,若充入1.0mol(g)、1.0molCO(g)、1.0mol(g)和1.0mol(g)平衡正向移动25.一定条件下,分别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A和B,发生反应:△H<0,2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数据如下:容器温度/℃起始时物质的浓度(mol/L)10分钟时物质的浓度(mol/L)c(A)c(B)c(C)甲200621乙300620.8丙20063a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甲中,10分钟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v(A)=0.15mol/(L·min)C.乙中,10分钟时D.丙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是25%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共5道大题。26.(4分)醋酸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用途。(1)写出醋酸电离的方程式(2)室温下,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①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最大的是(填字母,下同)。②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电离程度最大的是。③若使B点对应的溶液中,增大、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 b.加NaOH固体 c.加入浓硫酸27.(12分)金属矿物常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如、ZnS等。Ⅰ.掺烧和,用于制铁精粉和硫酸(1)已知:为吸热反应。25℃、101kPa时,1mol固体在2.75mol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和固体,放出826kJ热量。①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分)②将与掺烧(混合燃烧),其目的包括(填字母)。(2分)a.节约燃料和能量 b.为制备硫酸提供原料 c.减少空气污染(2)常带一定量的结晶水。(s)分解脱水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②为维持炉内温度基本不变,所带结晶水越多,掺烧比[]应。(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分)Ⅱ.浸出法处理ZnS(3)ZnS难溶于水,处理ZnS常使用酸浸法,两步反应依次为:ⅰ. ⅱ. ①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②仅发生反应ⅰ时,ZnS酸浸效果不好,结合平衡常数说明原因:。(2分)(4)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通入在ZnS酸浸过程中的作用:。(2分)28.(12分)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使用水煤气(CO与的混合气体)转化成甲醇()。(1)已知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该条件下,水煤气转化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分)(2)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投入0.5molCO和0.75mol,不同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测得平衡时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1所示。图1①(填“<”或“>”)。②M点对应的平衡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L,则233℃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转化率为(保留1位小数)③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在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2分)a.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CO的同时生成1molb.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c.密闭容器的体积不再改变(3)工业上可利用甲醇羰基化法进一步制取甲酸甲酯:。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和CO,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其他副反应)。图2 ①b、c、d三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2分)②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③曲线ac段和de段的变化趋势不同。试从反应速率和平衡角度说明理由:。(2分)29.(10分)丙烯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合成分两步进行。Ⅰ.丙烷脱氢制丙烯丙烷脱氢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ⅰ. ⅱ. (1)升温时,测得丙烯平衡产率降低。①升温时,丙烷的平衡转化率(填“提高”“降低”或“不变”)。(2分)②丙烯平衡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2分)(2)已知:ⅰ. ⅱ.在高温下脱氢时碳碳键易断裂,产生积炭后,催化剂活性降低工业上,常在中加入一定量的,目的是(写两点)。(2分)Ⅱ.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丙烯腈(),副产物为丙烯醛(),反应如下:ⅰ. ⅱ. (3)原料气中和丙烯的比例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已知:碱性条件下容易分解。①时产物主要为丙烯醛(),原因是。(2分)②时,冷却吸收后丙烯腈收率略有降低,原因是。(2分)30.(12分)可用来制颜料、药物,作净水剂。现设计实验研究制备的方法。资料:新制在溶液中存在两种电离:(1)向3支盛有1mL1.0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mL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分成两等份,分别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c(NaOH)/现象操作5.06.07.0实验Ⅰ: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红不变红不变红实验Ⅱ:先加入过量稀硫酸,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红变红变红①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2分)②当时,实验Ⅱ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分)(2)有同学提出可用某些盐与反应制备。①向1mL1.0溶液中滴加1.0溶液,立即有大量气泡并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有同学提出沉淀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将沉淀过滤、洗涤后取样,,证明沉淀中含有碳酸盐。(2分)②向1mL1.0溶液中滴加1.0溶液,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无丁达尔效应,继续滴加溶液,最终得到红褐色沉淀。经检验沉淀中除外还含有。产生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分)(3)比较(1)和(2),制备的合理方法是(注明试剂和用量)。(2分)(4)溶液仅与一种试剂反应也可制,该试剂的化学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自愿离职协议书
- 车辆挂靠运输协议
- 知识产权交易转让合同
- 中介委托服务合同
- 电子数据交易平台合作协议书
-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合作协议
- 房地产销售联合代理合同协议书
- 低碳环保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方案
- 普通短期货物运输合同
-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优化合作协议
- GB/T 554-1996带缆桩
-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四章 政府消费支出
- GB/T 20313-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湿热性能含湿率的测定烘干法
- 拉挤树脂及其成型工艺介绍课件
- 山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八上 第6讲 质量与密度
- 2023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10KV供配电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 商务部专员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 (完整)PEP人教版小学生英语单词四年级上册卡片(可直接打印)
- 面神经疾病课件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