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习目标导航]课标解读1.了解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争辩,从“唯物史观”角度相识德治与法治之争对先秦时期成文法产生的影响。2.梳理古代社会有关法律和教化的统治措施,构建“时空观念”,相识法律和教化对加强统治的作用。3.从“历史说明”角度理解宋以后理学以乡约的形式干脆面对底层百姓宣讲的意义,从“家国情怀”角度感知乡约、族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动作用。时空坐标学问点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早期社会治理思想(1)夏商: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2)西周: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肯定的进步性。2.东周社会治理思想(1)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2)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3.先秦时期的法治思想(1)《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2)郑国的子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铸刑书”。4.德治与法治之争(1)表现: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学派主见代表思想儒家人性善,主见德治孔子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人性恶,主见法治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爱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要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2)评价①儒家主见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意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3)结果: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学问点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法律(1)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3)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法律(1)特点:律令儒家化。(2)表现①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吩咐专用儒家思想来说明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②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3.唐朝法律(1)唐朝的法治演化①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②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说明,撰成《唐律疏议》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影响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记。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2)唐朝的礼治①内容: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②地位:是一部体系浩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③影响: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阅历,强化基层教化。学问点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演化(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宋邢统》《天圣令》。(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2.基层教化(1)理学兴起①背景:理学从北宋周敦颐起先,到南宋朱熹集大成。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②传播:限制教化与科举,通过授徒、书院讲学,深化族规、家训之中。(2)乡约教化①创立: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建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②发展: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渐渐带有强制力。③持续:清朝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经常引用《大清律例》。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敬天保民“敬天保民”是西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其内涵认为“上天”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当“以德配天”。孔子“仁”与孟子“仁政”的区分(1)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2)孟子从孔子的“仁”动身,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以德治国”的继承与发展。法家的法治与依法治国(1)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中心集权,刑律成为镇压人民、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2)依法治国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同等。秦汉时期的“律”与“令”“律”是经国家有关机构制定的比较成熟的并以国家名义颁布的法律规范;“令”是依据统治形势的须要,经过肯定的议定程序后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是对“律”或对现有的“令”起补充作用。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右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法律的封面。这一法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提示:《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记。“律”与“例”的关系“例”是“律”的补充,同“律”一样,也是审理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据。不同在于,“律”的纂修比较慎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例”则因时制宜,随时增删和修改,是一种更为敏捷的法律形式。“例”的数量多于律条。在司法实践中,“例”的法律效用大于律,成为统治者实行司法专横、鱼肉百姓的工具。侯官《云程林氏家乘》卷十一《家范》载:“凡女子及笄,须于十六岁以下先令讲读孝经、列女传、小学,能知大义,方可实行。”这反映了宋代在社会教化方面的什么特点?提示:程朱理学深化族规、家训之中。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情境探究········································································1.获得信息孔子的德治思想材料一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明显含有深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干脆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情愿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供应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信任道德的力气,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气。——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提示: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理由:道德和政治密不行分;政治具有道德的意蕴;礼的力气。2.论证观点对诸子百家的评价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行易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行改也。名家使人俭而失真;然其正名实,不行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事,无所不宜,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司马谈认为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行改也”,请结合所学学问简洁论证。提示:司马谈的观点是正确的。法家严刑峻法,轻罪重罚,专任刑罚、忽视教化。但对于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有重大作用。同时,重法治、奖耕战、中心集权,对于摧毁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加速秦国统一进程和秦朝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具有主动作用。■素养形成·······························································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的不同项目德治法治哲学基础源自儒家思想,以“仁”为基础源自道家思想,以“道”为基础政治思想“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法”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人性论性本善性本恶统治方法重视统治者的教化和道德君主应当实现专制,提倡法、术、势历史观违反时代发展趋势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耕战思想将社会各阶层划分为士农工商主见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斗争观反对不义之战,希望实现礼治主见武力统一,加强中心集权中国古代的法律■情境探究········································································1.获得信息韩非的法治思想材料一韩非主见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全部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需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法治思想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出现的缘由。提示:观点: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同等;维护专制统治;法由君主制定;君主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缘由: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2.论证观点秦朝的法律材料二“或盗采人桑叶,臧(赃)不盈一钱,可(何)论?赀徭三旬。”“五人盗,臧(赃)一钱以上,斩左止,有(又)黥以为城旦。”“盗马者死,盗牛者加。”“甲盗,臧(赃)直千钱,乙智(知)其盗,受分臧(赃)不盈一钱,问乙可(何)论?同论。”“夫盗三百钱,告妻,妻与共饮食之,可(何)以论妻?非前谋也,当为收;其前谋,同罪。”——《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保障人民权利的‘民法’一说,而老百姓对此则生怕避之不及”。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论证。提示:这种观点具有合理性。古代中国的法律是统治者的吩咐,是统治集团意志的体现,其目的在于统治的长治久安,因此许多王朝实行了轻罪重罚、严刑酷法的治理模式,如秦律的种种规定,而对于百姓的个人权利却缺乏相应的爱护措施,因此老百姓对此则生怕避之不及。■素养形成·······························································古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1.国家主义: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的统治,奴隶社会君主的“命”即法律,封建社会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审判官。2.诸法合一:中国封建时代颁行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但它包含了有关民法、诉讼法以及行政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结构,且始终以刑法为主,并以统一的刑法手段调整各种法律关系。3.德主刑辅:多种思想的发展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特别深刻,而其中最重要的沉淀物便是“德主刑辅、以礼入刑”的理论和实践。4.法外特权:封建帝王首先享受法外特权,其次是统治集团的成员,在不危害皇权的前提下,肯定程度上享受法外特权。5.以法治吏: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古代社会所说的人治其实就是官治。为了发挥官治的作用,那就须要治官,限制官吏的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全面相识以礼入法1.进步性(1)推动了封建法律秩序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法律的儒家化,维护了皇权和封建等级特权。(2)维护了中心集权,有利于建立相对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封建经济的旺盛和发展。2.局限性(1)以礼入法使审理案件、定罪量刑不行避开地走向了主观化。儒家经义内容与精神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背离了法律原则,定罪量刑有失公正客观。(2)儒法结合重在礼法合一,纳礼入律,法律与道德礼仪高度混淆,深刻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行转移,而周人则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需“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别 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对天的相识理性化B[依据材料可知,周人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因此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需敬天保民,这反映了周代的德治思想,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相分别”,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周代的德治思想,无法体现天子权力下降,解除C项;材料“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需‘敬天保民’”反映统治者仍旧重视“天命”,无法体现“对天的相识理性化”,解除D项。]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A.法治 B.专制统治C.德治 D.无为而治C[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中,孔子主见“为政以德”,孟子主见实行“施仁政于民”,二者都强调统治者要施行德治,故选C项;A、B两项是法家的思想主见,D项属于道家的思想主见,均解除。]3.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说明,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A.“天人感应” B.礼法结合C.“三教合一” D.伦理道德B[依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知,材料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比作昏晓阳秋,相互结合,B项正确;“天人感应”是指天意和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A项解除;“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佛教三者之间的融合,C项解除;伦理道德只是《唐律疏议》强调的一个方面内容,D项解除。]4.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乡约减弱了乡村宗族势力B[由材料“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宋代《吕氏乡约》注意道德、礼俗和互助,这说明其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儒家重德,没有体现道家思想特点,也没有体现佛教教义,A项解除;《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不能由此得出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的结论,C项解除;乡约可以规范宗族子弟,加强了乡村宗族势力,D项解除。]5.明王朝颁布的《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这一规定意在()A.维护君主统治 B.保证社会稳定C.协调君臣关系 D.突出法律权威A[“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这些都可以威逼皇帝的统治,故这一规定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君主统治,故选A项;“保证社会稳定”并不是主要目的,解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协调君臣关系,解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君主权威,而不是法律权威,解除D项。]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须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快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语文课件教学
- 注意卫生演讲稿(3篇)
- 双层幕墙介绍
- 德育导师育人工作总结
- 电子厂实习总结600字(21篇)
- 工会迎新年联欢会活动方案(3篇)
- 科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例
-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34篇)
- 年末个人感言2篇
- 创新驱动共绘未来-我们的成就与展望
- 教老外一些基础汉语教学课件
- 基于单片机的水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产后及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讲座
- 锌钢护栏安装施工技术
- BOSCH 喷油器型号与参数对照表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
- 中药注射剂标准全文地升国
- 木刻版画-马宏强课件
- 中学生物教学论试卷
- 博飞说明书及维修手册sz1032水准仪
- 六年级数学老师家长会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