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_第1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_第2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_第3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_第4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唐——五代十国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三次动乱:隋末农民起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一大趋势: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重现—发展—分裂)后梁太祖朱温隋文帝杨坚唐玄宗李隆基安禄山时空定位755年618年907年朱温废唐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755-763)藩镇割据黄巢起义581年唐朝建立隋朝建立589年完成统一开皇之治初唐盛唐短盛乱960年北宋建立隋唐五代十国581—618618—907907—979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一、隋朝的兴亡(1)建立: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分裂局面。据材料概括隋朝统一的原因

材料在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强烈要求统一,经济的发展也要求突破分裂实现统一,而统一的条件也已成熟:士族衰落了、民族融合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形成了,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实现统一,还要有一个杰出的领导人物。这个杰出人物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带领人民去完成历史时代所赋予的任务。——施建中:《隋统一原因再探——兼论隋文帝平陈方略》①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以及南陈在南北对峙中处于劣势;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日强576年周灭齐581年隋589年隋灭陈

含嘉仓是隋朝时期全国最大的一个仓库,总面积有35万平方米左右,相当于3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1)建粮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2)建洛阳: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工程建设一、隋朝的兴亡知识拓展:开通大运河:(1)开凿原因:①隋初经济恢复发展;②国家统一,政府有强大的组织能力;③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赶上北方。(2)影响:以南供北,以北控南,有效管控关东和江南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

贯通南北,巩固统一,经济交流,沿岸城市发展(洛阳、扬州、杭州的崛起);

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阶级矛盾激化。“罪在当代,功在千秋”④以南供北,以北控南,有效管控关东和江南。积极:消极:政治中心经济地区3.隋朝的灭亡隋炀帝乘龙舟航行的情景(1)兴建东都洛阳(2)三征高句丽(3)修大运河自恃强盛,大兴土木过度劳民伤财阶级矛盾激化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灭亡原因:(1)暴政:大兴土木,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三征高丽;(2)统治根基不稳:生产遭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3)改革激化矛盾:隋改革触犯关陇集团利益,内部斗争激烈。一、隋朝的兴亡材料1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

——《隋书》材料2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盖隋亡而法不亡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材料3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钱穆《国史大纲》材料4

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隋书·食货》国富民穷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和教材,结合学思之窗(32页),

如何评价隋炀帝?无德而有政有绩功:隋炀帝的功绩,包括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制度的形成作出的重要贡献,营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显示了隋朝的兴盛局面。过: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超过社会承受极限,激化社会矛盾,暴君。1.隋的统治政治上:改革吏治,确立三省六部制;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经济上:轻徭薄赋,重新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大索貌阅),抑制豪强;广设仓库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兵农合一;法律上:修订法律,创立《开皇律》;民族上:突厥吐谷浑党项归附隋朝;加强对岭南治理;加强对琉球接触;推行郡县制隋文帝在位期间,政治稳固、社会安定、民生富庶、文化繁荣,史称“开皇之治”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所谓“貌阅”就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1)继续广设仓库,积储粮草。(2)设进士科,创建科举制。(3)兴建东都洛阳,宏伟壮丽,闻名于世(4)开通大运河(605)2.炀帝之功暴君≠昏君

知识链接:融合选修谯国夫人大索貌阅归纳总结:试比较隋朝和秦朝的主要相似之处(1)都是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的朝代。(2)都开创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并被后世沿用(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4)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5)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秦亡汉兴;隋亡唐兴)历史常识——隋炀帝与谥号隋炀帝,是杨广的谥(shi)号,谥号是皇帝死后,后人给他取的名号,用来概括君王的一生。比如谥号“武”的,大多是武功卓越,打过大胜仗。谥号“文”的,一股治理国家很有功绩,或者本人学问水平很高。杨坚就谥号“文”,被后人称为隋文帝。谥号“炀”最初是杨广给陈后主陈叔宝的,依照《谥法》,“炀”的意思有三种:好内远礼(痴恋女色远离礼仪),去礼远众(不尊礼法远离大众),逆天虐民(违逆天理残害人民)。可以说,这个谥号是给那种坏的不能再怀的人取的。在中国古代,只有夏桀的“桀”和商纣的“纣”可以相提并论。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政治(1)唐朝的建立及统一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完成统一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文化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发展科举,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称“武周之治”开元盛世(空前繁荣)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全盛时期。贞观之治(繁荣初现)武周之治(持续发展)①制造了曲辕犁,并创造新型灌溉工具---筒车。②大面积兴修水利,开辟荒田。农业①丝织业:定州、益州、扬州都以织造绫锦闻名。②陶瓷业:邢州白瓷,越州青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还有著名的“唐三彩”(最名贵的陶)。③造纸业:宣州、益州的纸都十分有名。①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元通宝。②市场发达,邸店、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夜市、草市。③涌现一批繁华大都市,如长安、洛阳、扬州等。④对外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瓷路”(耕犁基本定型)商业手工业2、唐朝的经济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曲辕犁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筒车唐三彩①交通要道遍布全国,出现了专门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和“驿驴”等交通服务。②国内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对外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十分发达。交通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2、唐朝的经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观?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阅读教材,梳理唐朝对诸少数民族的政策,概括其主要处理方式及特点。3、唐朝的民族关系民族地区措施、政策、重要事迹东突厥西北唐朝反击并消灭东突厥,草原各族奉唐太宗为“_______”。后叛唐自立,为回纥所灭。西突厥西北唐高祖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先后设置设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统辖天山南北。回纥北部回纥灭东突厥。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_________。后政权瓦解,后发展为___________族。藏族西南_________入藏,嫁给松赞干布;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建____________碑。靺鞨东北靺鞨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封为__________天可汗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怀仁可汗维吾尔文成公主唐蕃会盟渤海郡王特点:政策开明,恩威并施,手段灵活多样,因俗而治从战争到设置机构册封册封和亲、会盟阅读教材P35-37,梳理唐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概括其处理方式及特点。

问题探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意义及启示材料一(唐太宗认为)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材料二

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其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提示:(1)特点:①政策开明包容;②措施灵活多样;③以“和”为主;④因俗而治,因地制宜。(3)启示: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政策;

②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宗教信仰;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意义: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②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③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⑴含义:⑵目的:羁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管理边疆民族的一种常用政策。朝廷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的管理方针。“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要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承认中原政权在政治上的核心地位;同时,适应各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状况。是唐朝对边疆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以部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子孙相袭,不编户籍,不上贡赋。豪酋须放弃可汗称号,由汉人代表中央帝国担任都护府长官。中原地区:

道一州一县边族地区: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2.唐代的羁縻府州:安南都护府①西北(西域):设安西、北庭大都护府②北方:设安北、单于大都护府③东北:设安东大都护府④南方:设安南大都护府1.羁縻政策知识拓展:中国古代的羁縻政策总结归纳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1、社会:经历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稳生活;2、政治:改革吏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3、经济:注重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制度;4、军事:对外用兵有节制;5、文化:大兴文治,兴学重教;6、民族关系:采用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边境统一安定,民族间交往密切。封建盛世的概念、特征、类型1.概念:所谓盛世或治世,只是相对来说的。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一般出现在朝代前期。但农民仍然遭受严重剥削,生活艰难。这些治世或盛世,绝不是农民的理想社会。2.特征(1)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2)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3)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3.类型(1)在长期战乱或分裂后,社会经济凋敝,需要稳定社会秩序,休养生息。新王朝顺应形势,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和巩固统治而出现的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2)在长期休养生息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盛世景象,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太宗得鹞(yào),绝俊异,私自臂之。……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魏徵对唐太宗常常是面折廷诤,有时弄得他面红耳赤,甚至下不了台。一次罢朝后,太宗曾余怒未息地说:“会须杀此田舍翁。”又说魏徵“每廷辱我”。——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背景:过程: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八年,763年被唐平定。

安禄山懂六蕃语言,狡诈多智。一人身兼三镇节度。拥兵18.35万,战马2.6万匹,占全国总边防镇兵的37%和总战马的33%。755年,他假传密诏调兵,并征调部分同罗、奚、契丹、室韦武装,总计15万,号称20万,挥师南下,安史之乱由此开始。——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三、安史之乱、黄巾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①边疆危机: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②外重内轻:任用胡人担任节度使;边境增置军镇加强边防,节度使权重。③政治腐败(根因):玄宗晚年沉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廷趋于腐败。材料3: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材料4: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安史之乱对我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影响》经济:经济衰退;经济重心南移问题探究:据材料和课文分析安史之乱造成了什么影响?材料一:安史之乱后,吐蕃从唐朝手中夺走河西走廊和西域,代宗即位初甚至一度攻占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南诏继续扰边,大渡河以南尽为其所有。——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新唐书·兵志》

政治:藩镇割据,唐朝由盛转衰边防空虚,吐蕃、南诏侵扰边境平叛将领拥兵自重,削弱中央集权严重破坏北方经济,迫使北方民众南迁藩镇类型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上供驻兵少防盗贼▲藩镇林立形势图东南型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型(西北)从武力上奠定了关中中原型从军事上镇遏叛镇(占少数的河朔型)2、藩镇割据三、安史之乱、黄巾起义和五代十国思考: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还要广设藩镇?“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宋史·尹源传》评价:(1)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2)藩镇之间相互制约,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宦官掌握中央禁军军权后,权势愈加膨胀,连皇帝的废立生杀也操纵在他们手中。唐后期的皇帝顺宗、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拥立的。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朝臣中分成以李德裕为首的世族官僚及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寒门官僚两大集团。牛党重科举,主张对藩镇姑息迁就;李党重门第,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两党相互倾轧,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3、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肃宗时)李辅国:“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代宗时)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材料: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

——《廿二史劄记》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三、安史之乱、黄巾起义和五代十国4、黄巢起义背景经过结果①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②藩镇割据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一度攻占长安,后黄巢起义的将领朱温降唐,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别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黄巢起义三、安史之乱、黄巾起义和五代十国五代(黄河流域)十国(南方)概况五代: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的吴越、南唐等9个政权和山西的北汉实质

唐中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5、五代十国特点北方:相继建立,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南方:先后并存,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三、安史之乱、黄巾起义和五代十国教训:加强中央集权知识拓展:

周世宗改革的背景和内容(1)背景:①五代十国后期,走向统一步伐也在加快;②各地人民反对割据带来种种灾难;③为了抵御契丹贵族的掠夺。(2)内容:①政治上,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强化中央政权;②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③军事上,整顿军队,严肃军纪,整编禁军。疆域扩展边疆形势紧张唐朝由盛转衰

907唐亡五代十国朝政趋于腐败为北宋结束分裂奠定基础中央集权削弱吐蕃占领河西陇右沉重打击开元盛世

削弱

统治玄宗后期周世宗改革根据教材P37、38,请指出材料中唐朝衰亡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具体表现完成因果逻辑关系图,分析隋唐兴衰的历史启示。盛世滋生危机动荡孕育新生思维拓展盛世怎会走向衰亡?①增设军镇,节度使兵权扩大②外重内轻③安史之乱④藩镇割据⑤宦官专权⑥朋党之争⑦黄巢起义建立李渊建唐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开元盛世

兴盛安史之乱,安镇割据,黄巢起义,唐朝灭亡衰亡隋朝建立、统一、建设、灭亡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越、南塘等9个,割据政权和北汉

五代十国唐朝五代十国课堂小结1.(2024·浙江·高考真题)研究发现,内有帐篷形象(遗物或壁画)的墓葬,东汉时分布于当时边疆地区的内蒙古、辽宁、山西及甘肃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原地区也有少数发现,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据此可知(

)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逐步交融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的主要民居类型发生变化 D.边疆和内地一体化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内有帐篷形象(遗物或壁画)的墓葬从东汉至魏晋到隋唐时期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可见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的沟通和往来日益增多,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逐步交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容,无法得出经济重心的变化,排除B项;传统民居一般分为六种类型:窑洞式、合院式、天井院落式、土楼式、干栏式、碉楼式等,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墓葬分布范围的扩大,不等同于边疆和内地一体化,该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高考真题2.(2024·重庆·高考真题)唐朝为边疆防御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密切的关系。节度使的设置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然而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这说明节度使(

)A.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

B.由蕃将充任是严重失误C.没有边地军队调兵权 D.打破了外重内轻的局面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朝为边疆防御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密切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随着唐朝的逐渐衰落以及节度使势力日益坐大,中央政府难以掌控住地方,故而演变为藩镇割据,可见节度使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A项正确;节度使本身是为了加强边防,也必须由蕃将充任,只是这一制度下,缺乏制衡和监督,排除B项;节度使手中实权很大,具有边地军队调兵权,排除C项;节度使加重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3.(2024·湖南·高考真题)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变化(

)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

B.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C.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到后周(中国)。据材料“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可知,新藩镇军队的特点使得其难以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而中央禁军力量的强大则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这有助于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的局面,为重新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创造了有利条件,A项正确;“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说法过于绝对。虽然这些变化对遏制藩镇割据有积极作用,但不能说从源头完全消除了藩镇割据,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军事力量的变化,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4.(2024·宁夏四川·高考真题)《齐民要术》提倡在市场附近种植速生树种以获利。隋代长安大量屯兵,出现“樵贵帛贱”的现象。唐中期“京师苦樵薪乏”,后期百姓甚至砍伐桑树,运到市场上“卖作薪蒸”。上述现象表明隋唐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B.都城能源问题突出C.自然生态环境好转

D.市镇经济开始崛起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樵贵帛贱”“卖作薪蒸”等信息可知,隋唐时期,都城长安需要大量的柴火,“百姓甚至砍伐桑树”来出售,说明此时都城能源问题突出,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历史主流,并未废除,排除A项;砍伐“桑树”作为燃料,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不能说明好转,排除C项;长安是都城,市镇经济开始崛起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2024·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