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管理实施细则_第1页
旅游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管理实施细则_第2页
旅游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管理实施细则_第3页
旅游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管理实施细则_第4页
旅游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管理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管理实施细则TOC\o"1-2"\h\u12885第1章总则 4238051.1目的与依据 4151311.2适用范围 4134891.3游客流量控制原则 516787第2章游客流量监测与预测 5198872.1游客流量监测 5291852.1.1监测方法 5185072.1.2监测频率 5256302.1.3数据处理与分析 5151672.2游客流量预测 6250852.2.1预测方法 696152.2.2预测周期 6161002.3信息发布与预警 6257152.3.1信息发布 615512.3.2预警机制 630096第3章门票管理与调控 6185593.1门票种类与价格 6204953.1.1常规门票:适用于普通游客,根据景区级别、游览区域及游览时间等因素制定价格。 7190033.1.2优惠门票:针对老年人、学生、儿童、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实行优惠政策,票价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下调。 7131353.1.3家庭票:鼓励家庭出游,设置家庭票,包含成人及儿童门票,价格较单独购买有所优惠。 747903.1.4团体票:针对旅行社等团体组织游客,设置团体票,票价较常规门票有一定折扣。 7723.1.5节假日门票:在法定节假日及景区特定活动期间,可调整门票价格,以引导游客错峰出游。 7166873.2门票销售渠道 768683.2.1线上渠道:景区官方网站、官方第三方电商平台等,提供门票预订、支付、电子票验证等功能。 7197833.2.2线下渠道:景区售票窗口、旅行社、酒店等,提供实体门票销售服务。 7313553.2.3代售点:在景区周边及主要交通枢纽设置代售点,方便游客购票。 7238463.2.4预订服务:提供电话预订、网络预订等预订服务,引导游客提前购票,减少现场购票排队时间。 737093.3门票数量调控措施 7260843.3.1实行实名制购票:游客购买门票时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保证门票数量与游客数量相对应。 7304953.3.2设置门票销售限额:根据景区最大承载量、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设置门票销售限额。 7123003.3.3实施分时预约:将景区开放时间划分为多个时段,游客需提前预约具体时段,以均衡游客流量。 7262613.3.4动态调整门票供应:根据游客需求、季节性特点等因素,动态调整门票供应量,保证景区游客流量稳定。 8270033.3.5加强门票销售监管:对线上线下门票销售渠道进行监管,打击非法倒卖门票行为,保障游客权益。 819961第4章游客预约与实名制 8304354.1游客预约制度 8243604.1.1预约方式 827464.1.2预约时间 8293264.1.3预约限制 8297974.1.4预约取消与变更 861664.2实名制购票与入园 8291394.2.1实名制购票 853424.2.2入园核验 8242994.2.3实名制入园时间 8233994.3预约与实名制管理措施 9147164.3.1信息公示 9149274.3.2数据分析与调控 9259974.3.3信用管理 976464.3.4应急预案 9156744.3.5服务优化 9253204.3.6宣传与培训 94235第5章游客疏导与分流 9281135.1游客疏导策略 973925.1.1疏导原则 937755.1.2疏导措施 102365.2分时游览与高峰时段调控 10174645.2.1分时游览 1064825.2.2高峰时段调控 10142615.3热点区域游客分流 10213485.3.1热点区域识别 10276515.3.2分流措施 1011919第6章现场管理与秩序维护 1149606.1游客服务中心设置与管理 11108756.1.1游客服务中心应根据景区规模、游客数量及需求合理设置,保证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11296176.1.2游客服务中心应具备以下功能: 1138236.1.3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1126176.1.4加强游客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保证服务中心设施设备完好、环境整洁,提高游客满意度。 1191966.2现场导览与指示标识 11238386.2.1景区应设置清晰、明确的导览图和指示标识,方便游客了解景区布局及游览路线。 11255136.2.2导览图和指示标识应具备以下特点: 11187766.2.3定期检查导览图和指示标识的完整性、清晰度,保证其正常使用。 11156916.3现场秩序维护与安全保障 11326686.3.1景区应建立健全现场秩序维护制度,保证游客游览秩序井然,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 11303596.3.2景区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2201086.3.3景区应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对景区设施、游览项目的安全监管,保证游客人身安全。 1227627第7章应急管理与救援 12205507.1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12105587.1.1制定应急预案的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和持续性的应急预案。 1266397.1.2应急预案内容:包括景区基本情况、应急组织机构、预警与监测、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应急通信与信息、应急救援、后期处置和预案的修订等。 12276477.1.3应急预案的审批与发布:应急预案需经相关部门审批,并对外发布。 1211697.1.4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保证应急队伍熟练掌握应急操作程序。 12238177.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12168427.2.1预警与监测: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对景区游客流量、气象、地质、卫生等方面进行监测,提前发觉潜在的突发事件。 1228157.2.2信息报告与传递:发觉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报告,同时通知相关应急队伍和人员。 12171887.2.3应急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12125017.2.4应急联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应急联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12289497.3救援与医疗救护 12290067.3.1救援组织:建立健全救援组织体系,明确救援职责,保证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13222507.3.2救援设备与物资: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物资和药品,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3142587.3.3医疗救护:设立医疗救护站点,配备专业医护人员,为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服务。 13212977.3.4救援培训:定期对救援队伍进行培训,提高救援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13120577.3.5现场保护与疏导:在突发事件现场,及时进行现场保护和疏导,保证游客安全。 136245第8章信息化管理 1333048.1游客信息管理系统 13265868.1.1系统概述 1342268.1.2功能模块 133258.1.3系统实施与维护 13269378.2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13213358.2.1平台概述 13319988.2.2功能模块 1477378.2.3平台实施与维护 1475268.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4324998.3.1数据分析 14261078.3.2决策支持 14212538.3.3数据安全与保密 145621第9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1576019.1生态环境保护 1522479.1.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594299.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5195049.2旅游资源合理利用 15269409.2.1旅游资源评估 1519659.2.2旅游资源利用策略 15324649.3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15185459.3.1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5110379.3.2旅游市场调控 1577779.3.3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 1594579.3.4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协同 166557第10章监督与考核 162616010.1监督检查制度 163011010.1.1监督检查机构 161870610.1.2监督检查内容 162609510.1.3监督检查方式 161340110.1.4监督检查结果处理 162305310.2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 163028210.2.1考核评价标准 163096710.2.2考核评价方法 161137910.2.3考核评价周期 172314510.3违规处理与责任追究 171804110.3.1违规行为处理 172941010.3.2责任追究 172573710.3.3社会监督与举报 17第1章总则1.1目的与依据为合理调控旅游景区游客流量,保障游客安全,保护景区资源与环境,提高游客游览体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1.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A级旅游景区的游客流量控制与管理。各级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应按照本细则要求,开展游客流量控制与管理工作。1.3游客流量控制原则(1)安全优先原则:游客流量控制应以保障游客安全为首要任务,保证景区内游览秩序井然,避免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2)资源保护原则:合理控制游客流量,减轻景区资源与环境压力,保护景区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3)科学调控原则:根据景区承载能力、游客需求、旅游市场变化等因素,科学制定游客流量调控措施,保证景区运行高效、有序。(4)公平公开原则:游客流量控制措施应公平、公正、公开,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提高游客满意度。(5)动态管理原则: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实施动态调控,适时调整游客流量,保证景区游览质量。第2章游客流量监测与预测2.1游客流量监测2.1.1监测方法本节主要介绍旅游景区游客流量的监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监测:(1)人工计数:安排工作人员在景区入口、重要景点等关键节点进行人工计数。(2)电子设备监测:利用电子门票、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游客流量的实时监测。(3)无人机监测: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结合图像识别技术,统计游客数量。2.1.2监测频率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和旅游旺季、淡季的划分,合理制定游客流量监测的频率。一般情况下,旅游旺季应加大监测频率,保证实时掌握游客流量信息。2.1.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到的游客流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游客流量预测和预警提供数据支持。2.2游客流量预测2.2.1预测方法本节主要介绍旅游景区游客流量的预测方法。根据景区历史数据、旅游市场变化等因素,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测:(1)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对历史游客流量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游客流量。(2)灰色预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游客流量进行预测。(3)机器学习: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对游客流量进行预测。2.2.2预测周期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和旅游市场变化,合理设置预测周期。一般而言,可分为短期(如周、月)、中期(如季、半年)和长期(如年)预测。2.3信息发布与预警2.3.1信息发布将监测和预测的游客流量信息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游客,可采用以下方式:(1)官方网站:在景区官方网站上发布游客流量信息。(2)社交媒体: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游客流量信息。(3)现场公告:在景区入口、重要景点等区域,设立公告牌,实时更新游客流量信息。2.3.2预警机制当监测和预测的游客流量达到或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的一定比例时,启动预警机制,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游客进入:通过限制售票数量、延长游览时间等方式,控制游客进入景区。(2)引导游客分流:通过宣传引导、优惠政策等措施,引导游客前往其他景区或非高峰时段游览。(3)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巡查力度,保证游客安全。第3章门票管理与调控3.1门票种类与价格为合理调控旅游景区游客流量,保障游客游览体验,景区应设置多样化的门票种类及价格体系。以下为门票种类及价格的相关规定:3.1.1常规门票:适用于普通游客,根据景区级别、游览区域及游览时间等因素制定价格。3.1.2优惠门票:针对老年人、学生、儿童、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实行优惠政策,票价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下调。3.1.3家庭票:鼓励家庭出游,设置家庭票,包含成人及儿童门票,价格较单独购买有所优惠。3.1.4团体票:针对旅行社等团体组织游客,设置团体票,票价较常规门票有一定折扣。3.1.5节假日门票:在法定节假日及景区特定活动期间,可调整门票价格,以引导游客错峰出游。3.2门票销售渠道景区应建立健全门票销售渠道,保证游客便捷购票,以下为门票销售渠道的相关规定:3.2.1线上渠道:景区官方网站、官方第三方电商平台等,提供门票预订、支付、电子票验证等功能。3.2.2线下渠道:景区售票窗口、旅行社、酒店等,提供实体门票销售服务。3.2.3代售点:在景区周边及主要交通枢纽设置代售点,方便游客购票。3.2.4预订服务:提供电话预订、网络预订等预订服务,引导游客提前购票,减少现场购票排队时间。3.3门票数量调控措施为保障景区生态环境和游客安全,景区应采取以下措施调控门票数量:3.3.1实行实名制购票:游客购买门票时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保证门票数量与游客数量相对应。3.3.2设置门票销售限额:根据景区最大承载量、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设置门票销售限额。3.3.3实施分时预约:将景区开放时间划分为多个时段,游客需提前预约具体时段,以均衡游客流量。3.3.4动态调整门票供应:根据游客需求、季节性特点等因素,动态调整门票供应量,保证景区游客流量稳定。3.3.5加强门票销售监管:对线上线下门票销售渠道进行监管,打击非法倒卖门票行为,保障游客权益。第4章游客预约与实名制4.1游客预约制度4.1.1预约方式游客应通过官方网站、手机应用程序(APP)或其他官方指定的渠道进行预约。预约系统应提供实时预约查询功能,显示可预约时间段及剩余名额。4.1.2预约时间游客预约时间应至少提前一天,并根据景区实际情况设定预约时段。景区应合理设置预约时段,以保证游客流量均衡。4.1.3预约限制每位游客在同一时间段内只能预约一次。景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预约人数上限,达到上限后,系统不再接受预约。4.1.4预约取消与变更游客如需取消或变更预约,应在预约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原预约渠道操作。景区应合理设置取消与变更预约的条件和时限。4.2实名制购票与入园4.2.1实名制购票游客在预约成功后,须凭有效身份证件购买门票。景区应对购票游客的身份证件进行核验,保证一人一票。4.2.2入园核验游客入园时,应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门票,景区工作人员进行核验无误后,方可入园。4.2.3实名制入园时间景区应设定实名制入园时间,保证游客在规定时间内入园。逾期未入园的游客,视为自动放弃预约。4.3预约与实名制管理措施4.3.1信息公示景区应在官方网站、现场公示牌等渠道,提前公示预约方式、预约时间、预约限制、实名制购票及入园等相关信息。4.3.2数据分析与调控景区应定期分析预约及实名制数据,合理调整预约时段和人数上限,优化游客流量分布。4.3.3信用管理对违反预约与实名制规定的游客,景区可将其纳入信用管理体系,限制其后续预约及入园。4.3.4应急预案景区应制定应急预案,针对突发情况导致的游客流量激增,采取临时调控措施,保证景区运行秩序。4.3.5服务优化景区应持续优化预约及实名制相关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减少游客等候时间。4.3.6宣传与培训景区应加强预约与实名制相关政策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第5章游客疏导与分流5.1游客疏导策略5.1.1疏导原则本章节将阐述游客疏导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优先、合理分流、信息透明及人性化服务。(1)安全优先:保证游客安全作为疏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对可能出现拥挤的地点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2)合理分流:根据景区承载能力和游客流量,合理规划游客流向,避免局部区域过度拥挤。(3)信息透明:及时向游客发布景区实时客流信息,提高游客的自我疏导能力。(4)人性化服务:关注游客需求,提供便捷的疏导措施,提高游客游览体验。5.1.2疏导措施(1)设置疏导标识:在景区关键节点设置明确的疏导标识,引导游客合理流动。(2)优化游览路线:设计多条游览路线,引导游客分散游览,减轻热门景点的压力。(3)加强导游培训:对导游进行疏导培训,使其掌握疏导技巧,协助景区管理部门做好游客疏导工作。5.2分时游览与高峰时段调控5.2.1分时游览(1)推行分时预约制度:游客通过预约确定游览时间,实现游客流量的合理分配。(2)设置不同时间段的优惠政策:鼓励游客在非高峰时段游览,减轻高峰时段压力。5.2.2高峰时段调控(1)加强现场管理:在高峰时段增加管理人员,引导游客有序游览。(2)实行限流措施:当景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时,暂停游客进入,保证游客安全。5.3热点区域游客分流5.3.1热点区域识别分析景区内游客流量数据,识别出热点区域,为分流工作提供依据。5.3.2分流措施(1)增加热门景点容量:通过扩建、增设临时设施等方式,提高热门景点的承载能力。(2)引导游客参观非热门景点:通过宣传、优惠政策等手段,引导游客参观非热门景点,实现游客分流。(3)临时限流:在必要时对热点区域实行临时限流,保证游客安全和景区秩序。(4)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热点区域游客流量信息,引导游客合理选择游览时间。第6章现场管理与秩序维护6.1游客服务中心设置与管理6.1.1游客服务中心应根据景区规模、游客数量及需求合理设置,保证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6.1.2游客服务中心应具备以下功能:1)提供景区相关信息咨询服务;2)提供导游、导览设备租赁服务;3)提供医疗急救、失物招领等应急服务;4)提供投诉处理和意见建议收集服务。6.1.3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熟悉景区基本情况及相关业务知识;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3)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6.1.4加强游客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保证服务中心设施设备完好、环境整洁,提高游客满意度。6.2现场导览与指示标识6.2.1景区应设置清晰、明确的导览图和指示标识,方便游客了解景区布局及游览路线。6.2.2导览图和指示标识应具备以下特点:1)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2)采用耐用、易于清洗的材料;3)设计风格与景区环境相协调。6.2.3定期检查导览图和指示标识的完整性、清晰度,保证其正常使用。6.3现场秩序维护与安全保障6.3.1景区应建立健全现场秩序维护制度,保证游客游览秩序井然,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6.3.2景区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1)合理规划游览路线,避免游客拥堵;2)设置充足的安保人员,加强现场巡查;3)加强景区入口、重要景点、狭窄通道等关键节点的疏导和管理;4)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设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6.3.3景区应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对景区设施、游览项目的安全监管,保证游客人身安全。注意:本章节内容仅作为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管理实施细则的一部分,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景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第7章应急管理与救援7.1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7.1.1制定应急预案的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和持续性的应急预案。7.1.2应急预案内容:包括景区基本情况、应急组织机构、预警与监测、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应急通信与信息、应急救援、后期处置和预案的修订等。7.1.3应急预案的审批与发布:应急预案需经相关部门审批,并对外发布。7.1.4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保证应急队伍熟练掌握应急操作程序。7.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7.2.1预警与监测: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对景区游客流量、气象、地质、卫生等方面进行监测,提前发觉潜在的突发事件。7.2.2信息报告与传递:发觉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报告,同时通知相关应急队伍和人员。7.2.3应急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7.2.4应急联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应急联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7.3救援与医疗救护7.3.1救援组织:建立健全救援组织体系,明确救援职责,保证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7.3.2救援设备与物资: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物资和药品,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7.3.3医疗救护:设立医疗救护站点,配备专业医护人员,为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服务。7.3.4救援培训:定期对救援队伍进行培训,提高救援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7.3.5现场保护与疏导:在突发事件现场,及时进行现场保护和疏导,保证游客安全。第8章信息化管理8.1游客信息管理系统8.1.1系统概述游客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旅游景区客流量的核心管理工具,旨在实现对游客基础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利用,提高景区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8.1.2功能模块(1)游客信息采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收集游客基本信息、旅游需求、消费行为等数据。(2)游客信息存储:采用数据库技术,对游客信息进行安全、稳定、高效地存储。(3)游客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实现对游客信息的快速查询、统计和分析,为景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8.1.3系统实施与维护(1)建立健全游客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采集、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合规性。(2)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防止游客信息泄露。(3)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保证系统稳定运行。8.2智慧旅游平台建设8.2.1平台概述智慧旅游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景区各类资源,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提升游客体验。8.2.2功能模块(1)在线预订:为游客提供门票、住宿、餐饮等在线预订服务。(2)智能导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游客提供实时、精准的导览服务。(3)互动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8.2.3平台实施与维护(1)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整合景区资源,提升平台服务能力。(2)注重用户需求,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提升用户体验。(3)加强平台安全防护,保证游客信息安全。8.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8.3.1数据分析(1)游客行为分析:通过对游客行为数据的挖掘,了解游客旅游需求,优化景区服务。(2)客流量预测:利用历史数据,结合季节、节假日等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景区的客流量,为景区管理提供依据。(3)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分析景区收入、成本等数据,评估景区运营状况,指导景区发展。8.3.2决策支持(1)制定景区发展战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明确景区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游客需求,合理配置景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等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景区安全有序运营。8.3.3数据安全与保密(1)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2)建立健全数据保密制度,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证数据合规使用。第9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9.1生态环境保护9.1.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估,掌握生态环境现状,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9.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保证护目标、原则和措施;(2)设立生态保护区,实施分区管理,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3)加强生态修复工作,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恢复;(4)强化生态监测,及时掌握生态变化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5)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宣传。9.2旅游资源合理利用9.2.1旅游资源评估对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旅游资源类型、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