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2023】中考考点小测卷之说明文的拓展探究(原卷版)_第1页
专题6【2023】中考考点小测卷之说明文的拓展探究(原卷版)_第2页
专题6【2023】中考考点小测卷之说明文的拓展探究(原卷版)_第3页
专题6【2023】中考考点小测卷之说明文的拓展探究(原卷版)_第4页
专题6【2023】中考考点小测卷之说明文的拓展探究(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中考考点系列小测卷(原卷版)

专题6说明文的拓展探究

(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

一、阅读《城市绿墙》回答问题(4分)

城市绿墙

宋淑运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

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尾、石或钢筋水泥“曲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包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包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碍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崎,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

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

三权广场、布局新颍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培。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桂树等筑起一道道

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篇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I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

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节选自《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有删改)

【试题】你认为这给我们城市绿化建设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二、阅读《运动提高孩子智力》回答问题(5分)

运动提高孩子智力

①家长及教育者认为,俄炼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除了能防止肥胖,并无益处,因为运动会分散孩子注意力,于智力无补。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此观点是错误的。

②花一定时间参加运动,能让孩子上课时精神更集中。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的健康程度有关。还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动作练习也能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2006年,马修•马哈尔让243名

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10-20分钟,测评他们的专注度,训练5周后发现,学生们在听课时保持专注的时间比以前平均增加了8%.最不专心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增加了20%。

③尽管科学家们还不清楚,般炼为什么会对大脑有好处,但动物实验表明,体育活动V呼能刺激一些脑区的神经元生长,而这些脑区对记忆和执行功能松?重要。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把大鼠放在装满玩

具、可攀爬物体等各种东西的较大鼠笼里,这些物体对大鼠的体力和脑力都有刺激,所以这些大鼠的大脑皮层会发育得比较厚,而大脑皮层掌管着高级推理和决策能力。身体活动和智力刺激两种因素都有助于提高大鼠的

认知能力,但究竟是哪个因素,还是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④神经科学家亨利埃特•范普拉克和同事研究发现,在俄炼后,大鼠脑中一些有助于构建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大脑结构的关键蛋白含量有所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就属于上述蛋白,前者能刺

激血管生长,后者则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延伸。

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活动可以刺激脑部海马区的齿状回部分。海马区是大脑中分管记忆的“总机”,把各种想法串在一起使之扎根于心灵.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娄淑杰和同事,在研究中训练

5周大的幼鼠在转轮里跑动(健康大鼠一天能轻松跑上好几千米。一周之后,与没有跑步的大鼠相比,跑步大鼠齿状回脑细胞中的VEGF、BDNF等促进神经生长的因子要多一些。有证据表明,人类在有氧运动后神经生长因

子也会增多。

⑥但是,强度过大的俄炼对智力的刺激作用也许还比不上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城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3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对比后发

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⑦可见,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教育者若想要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就应当保证学生足量的体育课和体活课。

(摘自《环球科学》2020年3月号,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分析表述埼洋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师生和家长形成关于运动的正确认识,如:孩子们适度的运动,不仅能防止肥胖,还可以提高智力。

B.这篇文章援用了一些实验事例,虽增强了可信度,但例子过多,如③④⑤段中都用有关老鼠作实验的例子,重复赘余,使文章不够简洁。

C.这篇文章中援用了一些科学术语,如第④段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使文章阐述的内容更科学、更准确。

1).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严密,运用词语十分讲究分寸,如第③段中的“也许”“极为”即属于此。

★2.阅读反映科技生活的文章,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丰富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下面材料体现出的共通的科学精神是什么?请你仔细探究简要作答。(2分)

材料一: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熊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3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对比后发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材料二:随着克隆的深入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的问题。(谈家桢《奇妙的克隆》)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6分)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

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包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

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狂、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

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

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鹫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

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

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试题】请你根据上文的相关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6分)

(链接材料一)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淘宝”上那些“萌萌哒''的“段”……进入

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

(链接材料二)在节日里,许多传统的年俗和文化元素换个形式、换个空间,成了人们热捧的对象,在湖南省少儿图书馆里,小读者们可以参与写“福”字、画门神、换脸谙、做画灯、剪纸等体脸活动,在长沙太平

街和城北湘春路的一些老茶馆,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花鼓戏”“长沙弹词”等传统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活动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怎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成为当今的时尚?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上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想法.

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4分)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彩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

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氯核聚变,产生氮,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

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氧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氮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

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

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图,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

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

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试题】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T00字)(4分)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螯上月球

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

五、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默契的植物“朋友圈”

袁则明

①当你走进铺青叠翠的公园,可不要踩踏草坪,因为小草会产生一系列“悲愁”反应。

②当我们踩踏到小草后,它可能误认为来了只大大的昆虫,便会发出气味向“朋友圈”传递信号,从而让“朋友们”迅速合成能防虫、防毒的物质,这样整个草坪群里都会营造出一种十分紧张的氛围。一般情况下,

人们是闻不到这些气味的,只有在割草时,小草们误以为是大量昆虫来袭,形成了气味连动,我们才闻到青草杳。

③小草除了对踩踏会发出错误信息外,还会靠气味“语言”来传播信息,但这往往会误事。比如,它们本想把信息发给东侧的“朋友圈”,结果被大风刮向西侧。另外,发出的信息没有加密,容易被“窃听”,使得

有些寄生植物很容易找到喜爱的寄主。

④如此不严谨的防御系统,显然不符合生物进化史。科学家们便猜测,这种“语言”不是通用的,植物肯定会升级防御系统,以确保自己的生存和繁衍。

⑤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生态学家约瑟夫•伯奇带领的团队在研究时发现一片森林长得特别茂盛,这说明这片树木的防御系统应该很完备,可他们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只检测到地下布满真菌网络。

⑥为什么会只检测出真菌网络?真菌有什么作用?学者康斯坦丁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在法国阿尔卑斯山1400米高的山坡上同时种了两组马铃薯,一组没有施肥只带了真菌,另一组没有施肥不带真菌,结果带了真菌

的获得大丰收,另一组却颗粒无收。说明真菌能传递半分和水,来滋养植物。但这么多庞大的树木,仅靠真菌传递养分显然是不够的,也就是说,真菌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生理机制一定还存在某种默契。

⑦为了知道它们之间的秘密,科学家们又进行了另一项实验,他们把甲、乙两株番茄接上同一种真菌,中间用微薄的不锈钢板隔开,然后将甲株番茄接种易感染的病原菌,并用袋子把地上部分套起来,以免地上部分

进行传播,同时,还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乙株番茄体内有了一些防御性酶和能分解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酶。说明甲株番茄已从根部将病毒情报通过其菌传递给了乙株,乙株也及时

地做好了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又对真菌与树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发现真菌除了传递病毒、昆虫情报外,还会把土壤中哪里有水分、氮和璘等情报提供给大树。

⑧一种树木的根与真菌联系具有专一性,这样,同种树木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封闭且加密的区域网络,当真菌把情报信息发到“朋友圈”后,树木就会根据情报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生命安全。

⑨因为真菌需要树木给它们提供碳源。这套“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森林管理体系,使得植物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减少死亡,甚至可能会帮助人类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

1.请联系上卜.文,在选文第⑨段横线处补写上合适的内容。(3分)

2.选文是如何一步步引出对森林防御系统的说明的?(4分)

★3.(创新设问•情境化)在学校环卫体验活动中,你和小语负责协助园林工人修剪草木,小语疑惑为什么青草香味浓郁,请你向她解答。(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5分)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段梅红

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

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

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

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密、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件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

平均浪费率高达38%。

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更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

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

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

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

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固于厨房和餐桌。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试题】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深有感触,表示赞同,但也有少数人不能理解,认为现在国家脱贫了,吃喝不愁了,浪费一点无关紧要,有情可原。据此,班级拟开展以“制止餐饮浪费,涵养节俭风尚”为主题的一次辩

论会,请你选择•方为辩论会拟写答辩词。

辩题示例: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3分)

“冠”之礼法知多少

①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如“衣冠优荒”“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

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

②《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空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

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a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符弁(赤黑色的平顶乳),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

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

③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上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衽,犹宫室之有墙屋也。”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

“知”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馍,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缕”,结果被对方杀死。

④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磊入宫奏事,武

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总”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

⑤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赳”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取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

差异。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鸽冠”,终被诱杀。

⑥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等。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

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画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

⑦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危”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或不戴“危”以及戴什么样的“能”,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或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

层含义则定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

【试题】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

古代行合礼时的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大意是:在吉日里,给你加“冠”。望你抛弃少儿的玩性,追求美好的品德。

【材料二】

终军是西汉人,他在弱冠之年(古代男子行冠礼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向汉武帝主动请缕,愿擒建南越王而归,平定南方边境。

【材料三】

宋臻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既加危,益慕圣贤之道。”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

新一代飞船

①跟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飞船“长征5B”(俗称“胖五”)可以飞得更远。不仅可以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还可以送航天员去38万公里外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如果说神舟飞船解

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难题,那么新飞船解决的就是如何更安全、舒适、智能、经济地进入太空,开展更远的深空探测难题。

②新一代飞船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未来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

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它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身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脸样品带回地球。

③跟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不同,新一代飞船由两舱构成,其中返回舱是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服务舱负贲提供动力和能源。以前,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两个较小的舱之间往返,而新一代的返

回舱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求做“隔间”。打造出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和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④新一代飞船的返回舱穿了两件“衣服”:“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容积大、密封性好;“外衣”是耐烧蚀的新型轻质放热材料,重量减较了30%,防热效率比

神舟飞船更高,不仅更安全,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

1.科普作品既要准确,又要有趣。以第②段划线句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两点的?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3分)

2.科普作品不仅以知授人,还以情感人。读完本文,在“知”方面有何收获,在“情”方面有何触动?各用一句话表达,每句不超过20字。(4分)

九、阅读《豆腐》,回答问题(4分)

①豆腐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食品。

②豆腐的发明就很有中国特色,人们大家都知道火药是道士在炼丹中发明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豆腐也与道士炼丹有渊源。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成就了道家经典之一,泡南子一边在炼丹中

发明了豆腐,豆腐历史悠久,已营养中华文明二千余年。

③豆腐的口味也含有中国特色,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葬和低热量的优点,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豆腐和各地口味相结合,变身为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例如四川的麻婆豆腐,

北京的砂锅豆腐,东北的熏干豆腐。这些以豆腐为主南的贫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④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达到“意”的境界,是豆腐最突出的中国特色。

⑤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食”与“德”密不可分。《周易》言,“食以养德”。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遵循“耻于味欲,安于俭食”的思想,简约于食。他常以豆腐修身,悟出了做人要克己寡欲的道理。

清朝胡济苍有一首题为《豆腐》的诗,其中后两句是“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在这两句诗中,他由豆腐的表现特点悟出了深意,豆腐在做人做事、修身等方面给了古代清正儒学知识很多启

示。

⑥简简单单的豆腐已不只是一种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特色。

【试题】第⑤段中写到,他是由豆腐的表现特点悟出了深意,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胡济苍由豆腐的什么表现特点,悟出了怎样的深意?(4分)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疫苗

[材料]疫苗

①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侦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

②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恚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苗最早的起源。我国《左

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逐痪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效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范例。但真正进行应用的

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脸,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

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