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_第1页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_第2页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_第3页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_第4页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要点疏理]

一、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规律:东西方向可如下加以确定,同在东经度,经度数大的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数小的在东;在东西经度,当经度和小于180°时,东经度在东;当经度和大于180°时,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3.图例和注记(熟悉基本的)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二、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一)判读规律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1\*GB3①海拔在200米以下一般为平原。=2\*GB3②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为丘陵。=3\*GB3③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为山地。=4\*GB3④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2.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凡外高内低的为盆地(洼地)。3.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n+1)d(n-1)d4.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5.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6.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7.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8.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二)实际应用1.选建水库: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库容量要大。2.土地利用类型: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建筑用地多在平原和河湖、交通线附近。3.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4.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岩岸港湾。5.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6.交通线选择:利用有利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崖、滑坡,尽可能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二、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A中的AB与GH线分别在图B和图C中画它们的剖面线图。图A图B图C例: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下列地形剖面图参见初中第2—3册)

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题9图)

2、我国西部沿87030′E的地形剖面图(题10图)

3、美国地形剖面图4、死海附近剖面图5、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题7图)

6、沿南纬300澳大利亚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试画)

[专题巩固]1、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115°100°85°(经度)30.5°(纬度)海洋海洋①③115°100°85°(经度)30.5°(纬度)海洋海洋①③④②图22、该大陆内部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是()A.①地沿岸为寒流,降温减湿B.②气候干旱,大陆性强C.③地形区南北纵贯,冬夏气流畅通无阻D.④东部沿岸为暖流,增温增湿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B.②地形区形成于新生代C.③是世界玉米的主要产地D.④地有色金属矿资源丰富读图3,回答4-5题:acbd60°55°5°10°图34、图中线段ab、ac、bd、cd的比例尺关系为()A.cd>ab>ac=bdB.cd=ab>ac=bdC.ac>bd>ab=cdD.ac=bd>cd>ab5、图示区域的农业生产类型最可能是()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热带迁移农业D.水稻种植业6、图9acbd60°55°5°10°图3(2)澳大利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是C_____,D______。

(3)当墨累—达令河流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时()A.华北平原已结束一年的农事,农田处于休耕期B.长江南水北调的水量达一年中最小值C.位于新疆天山、昆仑山麓的水库处一年中最重要的蓄水期D.是去哈尔滨观赏当地特色景观的最佳时期(4)澳大利亚也是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国家,如果环境就此恶化,可能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5)某科学家在沿A处到B处的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澳大利亚的东部和中西部的地貌景观差异极大,这种差异的形成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A处地貌的形成发展主要受_____作用的影响,而B处在_____作用下形成当地特有地貌。7、下图为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1)从右图中分别找出与b、g两地气候对应的点。(2)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什么?e地气候与g地不同,原因又是什么?(3)c海区盐度较h海区____,主要原因什么?(4)d地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哪些?其成因是怎样的?8、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4,完成下列要求。(15分)图4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的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说明:。3.经该公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学校所在的省区简称是(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A.鲁B.浙C.青D.吉【】9、读“沿北纬320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2)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字号①②③④⑤地理事物名称10、读下面“沿东经87.5°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⑴①是山脉,它是世界上的山脉。

⑵②是高原,高原上雪山、冰川的融水是许多的水源。

⑶③是山脉,在气候上它是我国区和区的分界线。

⑷④代表的地形名称是,其内部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

⑸⑤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其内部有很多可以种植庄稼的地区,人们叫它,该地区重要的糖料作物是。参考答案:1、D2、C3、A4、A5、C6(1)见下图(2)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3)C(4)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