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2022六三制)
第一单元光
L认识光
【教材分析】
《认识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的第一课时。本节课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光源,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观察一一猜想一一实验验证的过程,认
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光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观察生活现象入手认识光源,再研究光源发出
的光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后回归生活,研究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
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教材目标】
1、认识光源,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假设性解释,并能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
3、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直纸筒、弯曲的纸筒、蜡烛、手电筒、记录单、激光笔、纸屏、带孔的纸板、
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3出示]美丽的城市夜景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感受光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光。
板书L认识光。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PPT4出示]生活中有哪些能发光的物体?
L教师提出问题: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2.[PPT5出示]日光、萤火虫光及灯光图片。认识这些物体可以自己发光。
3.[PPT9出示]月光图片。学生交流月亮能否自己发光。
4.师生总结光源的概念。
[PPT10出示]我们看到的光,有的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如太阳光、灯光,发光的物体叫作
光源;有的不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如月光。
活动二:[PPT13出示]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1.[PPT14出示]阳光穿过丛林的光束及夜晚直升机射出的光束图片,引导学生猜想光在空
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2.师生总结:这些现象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3.[PPT15出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活动场景图片:用激光灯沿着桌面照射、用直纸筒
和弯曲的纸筒分别观察蜡烛发出的光及用手电筒、纸屏、三个带孔的纸板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方式,以及实验提示:不要用激光笔照射别人的眼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
传播的。
4.开展实验。
5.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17出示]光照射在桌面上、纸筒中及通过纸板的小孔时的传播路线示意图。
6.师生总结。
[PPT18出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活动三:[PPT20出示]利用光可以做什么?
1.[PPT21出示]灯光照明、激光切割金属、浴霸及太阳能发电图片。
2.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光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PPT23出示]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1
三、拓展活动一一了解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并试着做一做小孔成像实验。
L了解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PPT24出示]墨子图片及小孔成像实验。
2.我们也来做一做小孔成像实验把!
[PPT25出示]用蜡烛、有孔的纸板和纸屏做小孔成像实验。
【教学后记】
2.光的反射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光是怎样传播的延续,研究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传播的特点,通过观察用平
面镜反射太阳光的现象,及探究我们怎样看到物体,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然后通过交流探讨,认
识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O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
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
性0
【教材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知道我们看到物
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能够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
学探究的结论,认识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
3、了解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镜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3出示]辛弃疾的《生查子•独游雨岩》,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首古诗中的美景,并
思考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美景?其中包含什么科学原理?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2.光的反射。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PPT4出示]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
1.[PPT5出示]利用一个平面镜进行光的反射实验活动场景图片:在教室里学生手持一个平
面镜,将阳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教室的天花板上。
2.开展实验。
3.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6出示]一个平面镜将阳光反射到教室天花板上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4.[PPT7出示]利用两个平面镜进行光的反射实验活动场景图片:在教室里两个学生分别拿
着一个平面镜,将阳光通过第一个平面镜反射到第二个平面镜上,又通过第二个平面镜反射到教
室的墙壁上。
5.开展实验。
6.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8出示]通过两个平面镜将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墙壁上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7.师生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PPT9出示]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
活动二:[PPT10出示]在什么条件下能看到物体?
1.[PPT11出示]在黑暗与明亮环境中观察物体实验及思维导航,引导学生探究我们能看到
物体的条件。
2.开展实验。
3.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12出示]我们看到物体时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4.师生小结。
[PPT13出示]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5.[PPT14出示]尝试用两面平面镜观察自己脑后的头发实验。
6.开展实验。
7.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15出示]用两面平面镜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时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8.师生小结。
[PPT16出示]这是平面镜多次反射光的结果: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
过平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
9.师生总结。
[PPT17出示]我们的结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就能使我们看到物体。
三、拓展活动——找一找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交流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PPT20出示]舞蹈房平面镜、弯道反光镜图片。
2.学生交流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PPT21出示]汽车后视镜、太阳灶、潜望镜图片。
3.师生总结。
【教学后记】
3.潜望镜的秘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军事上常用的潜望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认识潜望镜在军事及生活中的应用,再通
过探究及制作活动认识潜望镜的内部构造及工作原理。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
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本节课的各部分活动是逐层递进的。认识潜望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探究潜望镜秘密
的兴趣;探究潜望镜秘密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改进自己的潜望镜,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潜望镜的认识。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教材目标】
1、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设计与制作简易潜望镜。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比较完整的潜望镜制作计划。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所
设计的潜望镜,并对其进行评价与改进。
3、充分利用生活的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制作活动,树立环保的意识。
【教学准备】牙膏盒、小镜片、剪刀、双面胶、刻度尺、量角器、自制潜望镜、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L[PPT3出示]“隔桌找物”游戏。
3
2.1PPT4出示]潜望镜图片,并H示自制潜望镜,引导学生思考潜望镜是怎样工作的?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3.潜望镜的秘密。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PPT5出示]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
1.[PPT6出示]地下掩蔽工事中的潜望镜、潜水艇中的潜望镜图片。
2.[PPT7出示]资料卡。师生总结: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察水面或地面以
上情况所用的光学仪器。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潜望镜的更多应用。
4.师生总结:可以利用地下管道潜望镜检测下水道。
[PPT8出示]地下管道潜望镜图片,也可以利用伸缩潜望镜从楼下观察高楼内的情况。[PPT
9出示]伸缩潜望镜图片,潜望镜式相机。
[PPT10出示]相机里的潜望镜图片、潜望镜式猫眼。
[PPT11出示]潜望镜式猫眼图片,也利用了潜望镜。
活动二:[PPT12出示]探究潜望镜的秘密。
1.提出问题:利用潜望镜为什么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2.[PPT13出示]认识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实验。让学生通过“解暗箱”的方法,观察潜望镜
的内部构造,并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3.开展实验。
4.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14出示]平面镜使潜望镜内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引导学生认
识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平面镜反光的性质。
5.师生总结。
[PPT15出示]潜望镜里有两个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的平面镜。
6.利用制作潜望镜的方法进一步探究潜望镜的秘密。
[PPT16出示]制作潜望镜活动情景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制作潜望镜一一改进自己的作品一
一用自制潜望镜观察。
7.师生总结。
[PPT18出示]潜望镜内两个平面镜应镜面相对,倾斜摆放。两片镜片要互相平行,与底面
成45度角。
三、拓展活动——继续改进自己的潜望镜。
【教学后记】
4.彩虹的秘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光的传播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积极开展探究
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
本节课的各部分活动是逐层递进的。认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为制造“彩虹”的活动提供了理
论基础和方法准备,制作“彩虹”活动是对彩虹成因即光的色散原理的实践应用,拓展活动引导
学生继续探究彩虹的秘密,使学生加深对光的色散原理的理解与认识。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的
思考与探究逐步深入。
【教材目标】
4
1、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知道彩虹
的形成原因。。
2、能基于所学知识,从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成因等方面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作出假
设。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3、了解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平面镜、喷水壶、泡泡液、透明的塑料尺、装满水的塑料瓶、光盘、记录单、
三棱镜、水槽、纸屏、平行光源等、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3出示]美丽的彩虹图片导入新课。
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彩虹的哪些秘密?关于彩虹,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3.师生总结。板书4.彩虹的秘密。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PPT4出示]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1.
猜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PPT5出示]雨后彩虹图片及喷泉上形成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想彩虹的成因。
2.师生总结:与阳光有关、与水汽有关、雨过天晴、有雾气等等。
3.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猜想。
[PPT6出示]彩虹模拟实验活动场景图片:学生利用阳光、三棱镜和纸屏做彩虹模拟实验,
及利用阳光、水槽、平面镜和纸屏做彩虹模拟实验。
4.[PPT7出示]实验提示:阳光K足时,可以用平行光源代替阳光进行上述两种实验。也可
以利用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进行彩虹模拟实验。
5.开展实验。
6.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PPT8出示]三棱镜把阳光分散为七种色光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散为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7.[PPT10出示]水槽中的平面镜与水形成“三棱镜”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实验中的水起
到了三棱镜的作用,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8.师生总结。
[PPT11出示]水与三棱镜都可以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并且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是不变的。
9.获得科学结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10.[PPT12出示]教科书介绍的太阳光组成、光的色散现象的资料。
11.师生总结归纳彩虹的成因,认识彩虹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活动二:[PPT13出示]制造“彩虹”。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制造“彩虹”的方法。
2.[PPT14出示]制造“彩虹”活动场景图片:学生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更多的制造“彩虹”的方法。
[PPT15出示]阳光下吹泡泡制造“彩虹”图片,及更多的制造彩虹的方法:阳光透过塑料
尺、阳光透过装满水的塑料瓶、阳光照在光盘上……
4.汇报制造“彩虹”的感想,交流发现。
三、拓展活动—思考为什么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
1.[PPT16出示]思考为什么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
3.师生总结:在阳光下,小水滴受热蒸发,彩虹就消失了。
【教学后记】
5
第二单元水循环
5.雾和云
【教材分析】
《雾和云》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必修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循环》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学
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雾和云,接下来请学生经历观察一一猜想一一实验验证的过程,探究
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雾和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生活现象入手认识雾和云,再研究雾和云是怎
样形成的,最后回归生活,研究雾和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来源于生活,又回
归生活的理念。
【教材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雾和云的天气现象,指导雾和云是如何形成的,了解雾和云是自然届的水
存在的一种状态。
2、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雾的成因,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理出自然界雾和云的形成。
3、能通过雾霾天气现象,区别雾和霾,知道自然现象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
要和谐相处,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蒸汽熨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云和雾的图片,提问云和雾来自哪儿呢?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出示蒸汽熨斗。
师:你们见过这个东西吗?
师:通电后按下开关,大家看看有什么现象?
师:生活中在哪见过类似的白汽现象?
师:这种现象与什么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白汽”形成的原因。
师:为了弄清“白汽”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拿出装有温水的大口瓶。)
师:大口瓶内除了水之外,还有别的物体吗?
师:一会儿,我们用镶子夹取一块冰慢慢地接近瓶口,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把冰块移开,情
况会怎样?反复做几次,结果又怎样?下面我们分小组实验,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实验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师:“白汽”是什么物体受冷形成的呢?想--想,瓶内除了水以外还有什么?
师:大口瓶内的温水蒸发出看不见的水蒸气,水蒸气在瓶口遇到冰块周围的冷空气时,会凝
结成许许多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冒“白
汽”。因此,“白汽”实际是飘浮在空中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
2.指导学生认识雾和云的成因。
师:在自然界中看到过像“白汽〃这样的现象吗?
师:根据“白汽”的形成原因,推想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师播放课件介绍:空气中含有从地球表面的土壤、江河、湖海、植物体内的水蒸气,这些水
蒸气如果受了冷,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起,飘浮在空中,形成“白汽”。夜
里,由于没有太阳照射,大地散热很快,到了早晨,靠近地面的气温比较低。这时,如果空气中
水蒸气较多,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低空,这就是“雾”。(板
书:雾)
由于早晨地面上的气温较低,因此,雾多发生在早晨,口出后地面的气温逐渐上升,雾便会
逐渐消散。
[PPT7出示]师播放课件介绍:从地面到高空温度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
6
0.59Co我们已经知道热空气会上升,当上升至一定高度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许
多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这就是我们常看到“云”。(板书:云)
师:雾和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水蒸气遇冷凝结雾:生成于地表云:生成于高空)
3.指导学生认识雾、云与人的关系。
师:当你处在大雾中有什么感觉?
师:大雾会影响我们的眼睛看较远地方的景物,甚至会使车辆前的灯光不能照射很远,影响
车辆行驶、轮船航行、飞机起降。大雾还影响地面的烟等废气的散发,加重空气的污染。
师:云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教师播放课件介绍:云的种类很多,有时在晴朗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有时一朵朵云块
就像鱼鳞一般整齐地排列在天空中,有的像朵大庭菇,有的云一会象奔马一会儿又变成其他的形
状,有时则是乌云密布。我国劳动人民早就掌握了云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天上云的情况准确地
预报天气的变化,总结出了许多观云测天气变化的谚语,如:“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一
块乌云在头顶,再大风雨也不....现在,人们不仅用眼、仪器来观测云的变化,还利用人造卫星
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上空大范围云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可以从电视气象预报中看到卫星拍摄的云
图,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三、课堂小结与拓展
1.我的收获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师: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雾和霾有什么区别。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生:是电熨斗。
生:冒出“白汽”。
生:烧水。
生:做饭。
生:冬天在户外呼气。
生:有水蒸气。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生:冰块周围有“白汽”,“白汽”是在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生:水蒸气
生:深秋的早晨有时看到雾,在局山上能看到云海,海边有时会出现平流雾,还有天上的白
云。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的。生:天上的白云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
在一起的小水滴。
生:深秋昼夜温差大,水蒸气遇冷迅速凝结形成雾。
学生根据课件文字复述:①雾是怎样形成的?②云是怎样形成的?
生: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生:雾在地表形成,云在高空中形成。
生:看不清远处的景物。
生:感觉呼吸都不一样。
生:感觉凉凉的。
生:乌云密布就是要下雨了,提前做好预防。
生:云能阻挡阳光照射。
生:根据云的形状能预知天气。
生:我知道了雾和云是怎么生成的。
7
生:我知道怎么根据云预知天气。
生:我知道了形成雾和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后记】
6.露和霜
【教材分析】
本课以“露和霜的形成”这一天气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露,什么是霜,知道它
们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出雾和霜,了解它们的形成,并通过类比推理解
释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原因,让学生经历观察一猜测一探究一解惑的过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给出“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的诗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雾,什么是霜,同时提出问题:露和霜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形成?让
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就是雾和霜,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二部分组
成,第一个环节:认识露和霜。在这个环节中先认识自然界中露和霜。通过教科书呈现的两幅露
和霜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自然观察开始,逐步深入认识自然界中的露和霜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
趣。再通过讨论、交流,深入认识露和霜。第二个环节: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在这个环节中先利
用实验制造〃露二在制造出“露”的基础上,来利用实验制造“霜”,引导学生思考露和霜的形
成与温度有关,从而探究出露和霜的成因。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雾淞是怎样形成
的。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雾淞的形成过程,知道雾淞和霜的相似和区别。
本课通过学生经历的生活现象,产生具体的问题调动,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探究,了解露
和霜形成的变化规律,学会收集数据、处理信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
身边处处有科学。
【教材目标】
1、认识露和霜及其形成的原因。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露”和“霜”,能根据实验,会解释自然界中的
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露”和“霜”的形成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树立标
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推测出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会相互影响。利用气
温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教学准备】金属小桶、冰块、食盐、钥匙、有关露和霜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雾和多云天气的视频。
师:同学们,视频中自然现象你们还认识吗?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雾和云,它们都是水在空中的不同形态。其实生活中还
有很多类似的自然现象。请看大屏幕(出示露的图片)。
师:你认识这是什么吗?
师:对,这就是露(板书:露)。
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露。
L观察露的图片,说一说露的形态。
教师出示多篇露的图片。
师:你能描述一下露是什么样的吗?
8
师:你说的很准确。那你见过露吗?
这些小水珠是在哪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
师:为什么?
师:你的意思是比较冷的天气才会出现是吧?
解释露出现的时间。
2.露是怎样形成的?
师:那露是怎样形成的呢?猜测一下。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怎样知道呢?生:实验验证。
师:怎么实验验证呢?
师:你想怎么制造〃露”?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片中的实验器材讨论一下你们的想法,形成一
个方案。
师:大部分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也都遇到了一个问题:怎样使温度降低呢?生:用冰块。
师:对了,可以把冰块放到小水桶里降温,但要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留
水珠。
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员开始实验吧,记得及时记录。
师:实验结束,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
师:怎么出现的小水珠?
师:还有补充或问题吗?
师:是啊,哪来的呢?桶渗透出来的?
师: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师:你知道的真多,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桶外壁上形成的
露。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师:对了,你很会联想,你的眼镜片在室外变得冰冷,一回到教室,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到冰冷的镜片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你的镜片上,镜片就会变得很模糊,很不方便。
(二)认识霜。
1.观察霜的图片,说一说霜的形态。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下。教师出示多幅霜的图片。
你认识霜吗?你能描述一下霜是什么样的吗?
师:你说的很准确。这就是霜。(板书:霜)
提问:那你见过霜吗?在哪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
师:那霜为什么是在冬天的早上出现呢?
师:你的意思是霜和露一样是在比较冷的天气才会出现是吧?解释霜的形成时间。
2.霜是怎样形成的?
师:那霜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这仅仅是你们的猜想,要获得正确的结论还是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想制作“霜”
吗?
[PPT15出示]师:怎么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验证呢?
师:多放点冰块就一定能成功吗?
师:怎样才能制造更低的温度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往冰块上加些盐,可以让温度更
低。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留水珠。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员开始实验吧,记得
及时记录。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
师: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你觉得霜是怎样形成的?
师:对了,这就是霜的形成。
3.对比试验,得出结论。
师:我们来看两个实验,你觉得露和霜有什么关系?
师:那你知道形成露和霜的温度有什么要求吗?
师小结:对了,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C)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
9
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在温度降到0°C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
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三、总结、拓展
师:今天我们通过模拟露和霜的形成实验,知道了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形成的条件是
什么,还知道了它们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来的,但温度要求不一样。
出示雾淞图片,教师提问:那这种自然现象你们认识吗?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雾淞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课后进行猜测雾松的形成条件,并查
阅资料,了解雾淞是怎样形成的。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试着设计一个实验制造〃雾淞”。
生:雾和云。
生:好像是露水。
生:露其实就是一粒一粒的小水珠。
生:它们一般是在早晨会出现,我在早晨见过。
生:它是在秋天的早上出现的。
生:我还知道为什么在秋天的早上出现。
生:因为秋天的早上比较冷。
生:可能是早上下了点毛毛雨,就落在了草叶上。
生:可能是天冷了,草叶上的水蒸发不了就留在了草叶上形成了露。
生:空气中有水蒸气,可能是天冷了就变成了水滴,在草叶上形成了露。
生:我们也制造点露出来就可以看出怎么形成的了。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小水珠。
生:温度低了。
生:我有问题,水肯定不是桶外壁上原来就有的,因为我们擦干净了,那水是哪儿来的?
生:是空气中的水分,也就是水蒸气碰到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的。
生:冬天我从寒冷的室外到室内的时候,我的镜片上就会有很多小水珠,应该也是这个道
理。
生:霜不是小水滴,是固体的。
生:霜像小雪花,像冰。
生:它们一般也是在早晨会出现,而且是冬天的早上。
生:因为冬天的早上也比较冷。
生:也是空气中有水蒸气,遇到更冷的天气形成的。
生:像刚才那样,多放点冰块。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霜。
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更加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的。
生: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来的。生:形成霜的温度比形成露的温度更低。
生:一个零上一个零下。
生:雾淞。
【教学后记】
10
7.雨和雪
【教材分析】
本课以探究“雨和雪的形成”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雨、冰雹、雪。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出
雨,并通过“假设”这一探究技能推理出“雪”的形成。最终推理解释大自然中雨和雪的形
成,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给出任务卡指导学生搜集关于雨和雪的资料。
同时提出问题“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引发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
动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环节: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先猜想雨是怎样形成的以
及雨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同时了解探究技能:假设。把模拟实
验与自然界中的真实场景对应起来,通过实验推想真实的雨是如何形成的。在雨的形成原因探究
之后,拓展到冰雹的形成原因。第二人环节:推想雪是怎样形成的?根据雨形成的原因推想雪形成
的原因。引导学生先思考雨和雪的形成与温度有关,从而推想出雪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拓展活
动。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进行人工降水的。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人工降水的
原理以及意义。
【教材目标】
1、知道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
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制
定简单的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计划,并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
与假设是否一致。
3、能够表现出对雨、雪的成因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了解人工降雨的技术,体会到人
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装半杯水的烧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提出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是由于水的变化引起的?
师:你能说一说露和霜、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你知道还有哪些天气现象与水的变化有关系吗?
2.教师播放下雨和下雪的图片。
3.老师小结
师:是呀,自然界中还有不少跟水的变化有关的自然现象,其中就有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下雨
和下雪,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雨和雪的知识。[板书课题]《雨和雪》。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认识雨的成因
(1)分享材料
师:同学们,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雨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提出问题
师: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在这些关于雨的材料中你发现了哪些共同点?
师:是的,冬天很少会下雨,而同样的,春季、夏季和秋季又基本上不会下雪,这是为什么
呢?你觉得跟什么有关系?
(3)对雨的成因进行猜想
①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有道理,要寻找某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相同的现象中去发现规
律。大家都经历过很多下雨的天气,想一想,下雨前的天气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同学们的回答互相补充之后,我们有共同的发现,在下雨之前天上都会出现厚厚的云
层,说明雨的形成跟云有关系。云是由什么构成的?
师:你能推想出雨滴可能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11
②师:同学们的推想很有道理,在生活中大家看见过类似下雨的现象吗?
师:想一想,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再来推想雨是怎样形成的?可能会与什么有关系?
③师:刚才同学的回答中包含着对雨形成原因的推测和假设。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
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一种推测性的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有了大胆的猜想和假设,我
们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完成记录单中记录园地第一部分。
(4)做雨的模拟实验:
①师:刚才,我们讨论了雨的成因,并做了大胆的假设,你能根据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模
拟雨的形成过程吗?
②
师:你能说说实验的各部分分别对应着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吗?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进行实验吧。要注意安全使用酒精灯。
③
师:在实验中看到“降雨”现象了吗?你们组的实验是怎样的?
④教师小结:要设计模拟某种自然现象的实验,首先要思考这种现象与什么物体有关系,是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得到这些物体,怎样创造所需的条件。由于雨是水蒸气
受冷凝结成的,因此就要思考如何得到充足的水蒸气,怎样使水蒸气受冷?可以考虑加上冰袋或
者冷水袋使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穴断增多汇成水滴降落下来。
(4)学生交流,通过实验现象猜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5)教师总结讲解:雨的成因。(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6)教师播放视频片段:雨中夹着冰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为什么有时候下雨
时还会出现冰雹呢?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吗?
(7)教师通过资料卡片和图片总结冰街的形成原因。
2.探究雪的形成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知道了雨的形成过程,你能推想下雪是怎么形成
的吗?
(1)教师出示提示:①雨和雪的形态有什么不同?②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有什么不同?③它在形
成过程中与雨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雪的形成过程。
师:是的,下雨和下雪其实都是-种降水现象,它们形成的原因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温
度上。
3.雨和雪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交流材料
师: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与雨雪有关的生活体验。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交流一下
吧。
(2)观看视频
师:同学们交流得很好,降水对我们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3)教师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和科学的理论对雨和雪的现象进行了合情推理以及了适量
的降水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雨和雪的成因,通过实验模拟了降雨现象,还知道人们
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干早少雨的季节,实施人工降水和人工降雪。
四、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人们如何进行人工降水和人工降雪,并完成记录表拓展探究内
容。
【教学后记】
12
8.小水滴的旅行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雾、云、露、霜、雨、雪等自然现象的基础上,以“水滴旅行”为线
索,通过水蒸发、形成云、遇到冷空气凝结成雨雪降落回地面等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
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描述雾、云、露、霜、雨、雪等自然现象,让
学生充当小水滴,描述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初步建立大自然界中水循环过程的整体路线
图,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地球上的
水是怎样循环的?〃通过观察水循环图,进一步分析和概括自然界中水不同存在形态进行交流,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得出“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的结论;第二个活
动“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通过理解水的循环过程进而深入思考水循环给人类生活
带来的影响,从而认识到水循环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了解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完善对水循环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知道水循环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影响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教材目标】
1、描述水循环的过程,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认
识到水循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说出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雾、云、雨、雪、露、霜等天气现
象。
3、对地球上的水循环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愿意合作交流,培养集体观念。树立科学
利用水资源的观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准备】水循环大通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文字:假如我可以变成一滴水,我可以是黑海的波浪,终将驰骋于地中海;可以化为阿尔
卑斯山的彩
虹,驾着西风,变成西伯利亚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被老松树的根吸收。
教师提问:从中你能找出水有哪些形态吗?这些不同形态的水存在于哪里呢?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
播放不同形态、形式的水的图片。
[板书课题]22.小水滴的旅行。
二、活动过程
1.出示水循环图,假如你是小水滴,请结合图片描述自己是怎样旅行的?
我是小水滴,住在大海里。一天,太阳放射出万道金光,照得我们浑身暖烘烘的。不一会
儿,我们的身体变轻了,慢慢地离开了大海,向空中飞去。飞呀飞呀,我们觉得有点冷了。三五
成群,紧紧地抱在一起。一会儿,都变成了一颗颗很小很小的小水滴。风带着我们在空中飘来飘
去,人们把我们叫做白云。过了好一会,我们想到大地上玩玩,刮起风来。这时,我们里面有些
大胖子,冷得缩成―-团,还来不及和我们告别就落下去了。有的落到了山上变成了冰雪,有的
落到江河又回到大海,有的落到了田野滋润着禾苗,有的钻入泥土隐藏在地下玩起捉迷藏。最
后,我们大伙排着队又流进了大海。
2.结合水滴旅行记,自己动手绘制一个简单的水滴旅行图。完成在活动手册的“记录园地”
中。
3.小水滴的旅行反映了水循环都在哪里进行循环?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相
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补充,若再次讨论仍不能回答,教师解答,完善知识概念,并教会学
生方法。
4.总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的循环。
5.认识了水循环,那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13
6.学生交流讨论。如果学生交流的都是有利的一面,教师要适时引导水循环还有对人类不利
的一面,例如〃洪水淹没房屋”,引导学生来分析。
7.师生总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既有对人们生活、生产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水循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8.完成活动手册“记录园地”水循环对我们生活的意义。重点关注一下是否全写的有利或
全写的不利方面,要综合来完成。
三、拓展活动
1.刚才我们了解了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人类活动又对水循环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2.水是可再生资源(可更新),是不是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展示生活中的不合理做法导致
出现的水资源短缺、污染等现象的图片。
3.如何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完成活动手册“拓展探究〃。
四、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对水资源的学习,明白了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过度使用也会出现短缺、污染等
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资源。请同学们从身边做起,
形成热爱家乡、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生思考交流。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热的传递
9.热传导
【教材分析】
热或者可以说热能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盛热水的杯子会变热,做饭时锅盖会变热,锅把
会变热,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但它们是怎样变热•的?本课引领学生认识热是怎样在固
体中传递的,不同材料传热的本领不一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树立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首先提出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把金属勺
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勺柄会变热。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启发学生针对“勺柄为什么会变
热”进行思考,为课堂探究做准备。教科书还呈现了材料包:杯子、蜡烛、火柴、凡士林、铝片
或铁片等,旨在提示学生搜集自己身边容易得到的、便于上课进行活动的材料,带到课堂进行探
究学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倒入温水后,杯子是怎样变热的?让学生回顾生活经验,通
过讨论交流,提出对热传递过程的猜想:温水的热是通过杯子壁从内向外传递,继而引入课堂探
究活动。活动二: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制订探究方案。根据方案展开探
究实验。根据探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总结结论,认识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总是从温
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活动三: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热传导
现象,如装有热水的杯子变热、熨衣服时电熨斗将热传递到衣服上等,了解热传导在生活中的应
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热传导的快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与科学的关
系,初步了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把对热传导的研究延伸到课外。
【教材目标】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能基于所学知识,对热传导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热传导
14
的探究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活动。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实验结果。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
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
3、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
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了解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
【教学准备】蜡、圆形铁片、铁盘、火柴、铁架台、盛有热水玻璃杯、塑料杯、纸杯、金属
杯、酒精灯、塑料棒、铜丝、铁丝、竹筷、热传导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1出示]出示课题:杯子变热了
2.[PPT2出示][PPT3出示]活动准备
(教师出示一杯装有热水的杯子,让学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
[PPT4出示]师:你有什么感觉?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大家想不想研究这些问题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杯子变热了(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PPT5出示]活动一: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1)讨论探究方案。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一下,利用这些材料,你们小组准备怎样
研究?
(2)[PPT6出示]学讨论后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师:给铜棒加热时,可以使用酒精灯。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PPT7出示][PPT8出示](教师出示酒精灯,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你们认为做这个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凡士林不要太多,每次要匀一点。
生:使用酒精灯时要按要求点燃酒精灯。
(3)进行探究实验。
师:请各小组按照既定方案,各显神通,验证猜想,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以免烫伤。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
[EET9-14出示]学生交流汇报。
[PPT15出示]师生小结:热是沿着物体传递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
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
[PPT19出示]活动三: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
(播放视频资料:学生常见的生活月品,如锅、勺等。)
学生交流这些用品的材料,并根据固体中热传递的特点,讨论、阐述其中的道理。
三、拓展活动
[PPT20出示]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热传导的快慢?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
需要传热慢?你想不想亲自
来谪查一,课卡:同学们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并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再来展示交
流,好吗?(将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后。)
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提到:杯子为什么是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手上的?等等
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探究方案。
生:我们小组设计了给铜棒加热,观察热的传递是怎样传递的。我们打算利用热传导实验装
置,用凡士林把火柴棒粘到
15
铜棒上,然后给铜棒一头加热,观察火柴棒会怎么样。
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并交流汇报。
【教学后记】
10.热对流
【教材分析】
本课借助煮稀饭、烧水的生活经验,通过研究木屑在水中的游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对流
的概念,并由水的对流推想到空气的对流,学会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节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提出要探究的内容:“烧水时水温会上
升,一段时间后水会被烧开。水是怎样变热的?”引导学生观察烧水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
即使没烧过开水,也见过烧开水,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提示没有烧过开水的同
学,课前去观察、思考烧开水时水变热的过程,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教科书还呈现了材料包提
示学生准备木屑等,为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热在水中
是怎样传递的?提示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借助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轨迹,推想水变热的过程,从而
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一实验探究-分析现象-提炼结论”等系
列探究活动,借助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轨迹,发现热在水中的传递路径,认识热对流的特征。活动
二:暖气片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热的?让学生根据暖气片的安装,分析暖气片的热在房间中是怎样
传递的,也就是热在房间是怎样对流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了解
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教材目标】
1、知道液体、空气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认识热对流传递热的特点。
2、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知识,通
过观察水受热流动的现象,获取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能大胆质疑,从
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并完成探究。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
题。
3、在进行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从暖气
片的安装与发展,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准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火柴、小铁盘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PPT1出示]出示课件,水变热了
师: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
[PPT2出示]师: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
[PPT3出示]师:事实胜于雄辩,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播放视频)
师引导学生发现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
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日自在的游动。
2.[PPT4出示]活动准备
二、学习新知
[PPT5出示]活动一: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做出猜想假设。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师: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
16
[PPT6出示]活动二: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制定实验方案
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
供的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契、石棉网、火柴。)
师: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
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师: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但你们想过没有,
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
师: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生回答: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
这个办法好不好?
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一些木屑。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师:都拿到实验用品了?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PPT7出示]温馨小提示:
1.注意安全:加热后的三脚架太热,不要用手直接触摸。
2.规范使用酒精灯。
3.小组合作研究。
4.注意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5.将实验过程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6.做完实验后,要整理收拾好实验器材。
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拔,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
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
师:为什么加热之后就出现了水中物体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循环运
动的现象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
师:非常正确。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就形成了水的相对流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请看大
屏幕。
[HET8出示]课件展示。
(旁白: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
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
[PPT9出示]师: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
高,水就变一变热了。(板书课题)
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
师: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除了
液体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的,还有哪些物体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的?视频中是在物体的
什么位置进行加热的?视频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同学们能解决吗?
[PPT10出示]活动三:暖气片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热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冬天我们主要以什么方式取暖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能推想出:暖气是
怎样使房间变暖的?
[PPT11出示]教师小结:靠近暖气片的空气先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
充,又受热上升,这样,整个屋子的空气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暖。原来热在气体中也是以
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PPT12出示]总结
17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在液体和气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加热
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
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
我们还知道了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热的主要方式。造成对流的原因是气体受热
后密度变小,质量变轻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密度大而下降。这样就形成了气体上升、下降的
相互流动。
三、拓展活动
[PPT13出示][PPT14出示]找一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1.怎样让稀饭热得更快?
2.怎样让炉火更旺?
3.冷冻食品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品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将你的研究结果,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学生提出问题:应在水的下方进行加热,水才能变热?
【教学后记】
1L热辐射
【教材分析】
本课以“太阳的热传递”为切入点,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猜想和验证、表达与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
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本节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冬天洗澡时,打开浴霸很快就会感到热。这
是为什么?”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问题意识,激发研究兴趣。材料包提示了准备
黑纸、白纸、易拉罐等物品,材料简些易得,目的是为探究实验做相应的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
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太阳的热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让学生通过示意图,结合已有的生
活经验,初步认识太阳的光和热传递到地球表面的方式。利用“小太阳〃电暖气体验热传递的感
受,体会热辐射的传热特征。活动二: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相同吗?通过设计对比实
验,结合〃思维导航”的提示,选择对比材料要注意白(浅)色、黑(深)色的对比。引导学生设计
实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使学生知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在探究的基础上,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不一
样。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活动三:了解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
用。引领学生了解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科技产品,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第三部分拓展活
动:找一找自己家中有哪些不同的热传递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家中的热传递方式,认识到发生
热传递时,并不是某一种热传递形式的单独存在,往往是三种方式同时存在。
【教材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一天的气温是会变化的,能根据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测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的时间段。
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连续记录一天中的气温变化。科学概念目标:
3.知道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传递地球上来。
4.知道热辐射是--种热传递的方式。
5.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积极应对挑战的心理准备计划
-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促进品德养成计划
- 燃气供应工程承揽合同三篇
- 社区合作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计划
- 儿童急诊护理的特殊要求计划
- 语文教材回忆性散文中的两重叙述视角
- 汉字拼音掌控手中-精细研读提升书写拼读能力
- 收孩子压岁钱的协议书范文范本
- 净片机生产合作协议书范文
- 厨房厨师合作协议书范文模板
- 某工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投资建厂房收租合同模板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分类模拟题462
- 企业员工宿舍租赁管理协议
- 民航与机场管理作业指导书
- 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兰州路街道东门村社区工作人员(综合考点共100题)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 15.《搭船的鸟》课件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生理学(医类专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4年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