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初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1页
部编版历史初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2页
部编版历史初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3页
部编版历史初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4页
部编版历史初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部编版历史初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2、以下哪项不是清朝前期实行的基本国策?A.海禁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永久废除科举制度D.闭关锁国政策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了哪种制度?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4、西汉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哪种政策?A、焚书坑儒B、独尊儒术C、推恩令D、盐铁官营5、题干:在讨论宋元时期的历史成就时,以下哪项不是宋元时期的重要发明和创新?A、活字印刷术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C、火药武器的发展D、圆明园的修建6、题干:以下关于元朝时期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元朝疆域广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多民族国家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等同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C、元朝时期脑血管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粮食生产不足,导致全国各地流行粮食短缺D、元朝时期民族融合更加深入,回族形成7、在西欧封建社会,哪一机构拥有最大的土地,并且在精神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A.国王B.贵族C.教会D.城市自治政府8、下列哪一项不是13世纪蒙古西征的影响?A.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B.扩大了蒙古帝国的疆域C.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D.对被征服地区造成了破坏9、以下关于唐朝诗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唐朝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B.唐朝诗歌以浪漫主义为主C.唐朝诗歌以豪放派为主D.唐朝诗歌以山水田园派为主10、以下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指南针的应用C.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D.磁浮列车的研究与应用11、秦朝统一六国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确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官僚体制。这套官僚体制的核心是什么?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举荐制度12、下列哪一次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垓下之战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举措,这些政策和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材料一: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功进行了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1)请简述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二,谈谈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第二题小明是一位初三学生,为了准备历史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他阅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书籍。以下是他阅读到的部分内容:材料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强调爱人,反对暴政。孟子则主张“仁政”,反对兼并战争。材料二: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为著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奖励军功,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统一度量衡。材料三: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长城、灵渠等重大工程。材料四: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社会动荡。曹操崛起,逐步统一北方。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随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孔子和孟子分别提出了哪两种学说?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第三题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等。这些政策为后来的汉朝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材料二: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的治国理念,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设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豪强并促进农业的发展。这些措施巩固了汉朝的统治,并推动了文化的繁荣。材料三:到了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黄巾起义等一系列农民起义。随后,出现了三国割据的局面。曹魏、蜀汉和孙吴三个政权相继建立,彼此之间展开激烈的争夺。政治上的分崩离析为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埋下了隐患。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实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措施。(10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5分)3、结合材料三,概括东汉末年我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15分)(2)黄巾起义和农民起义爆发,导致了社会动荡。(5分)(3)出现了三国割据的局面,政治分崩离析。(5分)(4)三国局面为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划分了不同政权的统治区域,形成了长期的政治分裂局面。(5分)满分解答示例:1、(10分)答案示例: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筑长城。每点3分。2、(15分)答案示例: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设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治理;打击豪强并促进农业发展,增强了国家实力。每点4分。3、(15分)答案示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黄巾起义和农民起义的爆发;三国割据局面的出现,使得政治更加分崩离析。这种长期的政治分裂局面为后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复杂局面埋下了隐患。每点5分。第四题材料一:从秦朝统一开始,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得到加强,政权更迭频繁,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材料二:隋朝开凿了大运河,加强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唐朝设置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材料三: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同时,封建专制统治也达到顶峰。材料四: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缓慢,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主要包括儒家思想、宗教和科举制度等。一、1、根据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24年部编版历史初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B、C、D选项虽然也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但它们发生的时间均在鸦片战争之后。2、以下哪项不是清朝前期实行的基本国策?A.海禁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永久废除科举制度D.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清朝前期实行的基本国策包括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旨在维护封建统治和国家安全。而永久废除科举制度是在清朝末年(1905年)实行的,不属于清朝前期的基本国策。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了哪种制度?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B、郡县制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郡县制,这是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郡县两级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西汉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哪种政策?A、焚书坑儒B、独尊儒术C、推恩令D、盐铁官营答案:B、独尊儒术解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学说作为官方哲学,以此来加强思想控制和巩固中央集权。5、题干:在讨论宋元时期的历史成就时,以下哪项不是宋元时期的重要发明和创新?A、活字印刷术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C、火药武器的发展D、圆明园的修建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成果。A、B、C三项都是宋元时期的重要发明和创新,它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虽然也在明清时期有所发展,但不属于宋元时期的成就。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6、题干:以下关于元朝时期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元朝疆域广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多民族国家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等同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C、元朝时期脑血管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粮食生产不足,导致全国各地流行粮食短缺D、元朝时期民族融合更加深入,回族形成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元朝时期的特点。A、B、D三项均为元朝时期的重要特征,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而元朝时期的粮食生产虽有所波动,但总体上粮食生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流行全国性的粮食短缺与脑血管病流行的关联性并不明显。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描述。7、在西欧封建社会,哪一机构拥有最大的土地,并且在精神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A.国王B.贵族C.教会D.城市自治政府答案:C解析:在中世纪的西欧,教会不仅是一个宗教组织,它还拥有大量的土地,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教会也是文化和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在精神文化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正确答案是C。8、下列哪一项不是13世纪蒙古西征的影响?A.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B.扩大了蒙古帝国的疆域C.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D.对被征服地区造成了破坏答案:C解析:蒙古西征确实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扩大了蒙古帝国的疆域,并且对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主要是由于意大利城市国家的经济发展、古典文化的复兴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等因素促成的,并非直接由蒙古西征引起。因此,选项C不是蒙古西征的直接影响。9、以下关于唐朝诗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唐朝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B.唐朝诗歌以浪漫主义为主C.唐朝诗歌以豪放派为主D.唐朝诗歌以山水田园派为主答案:A解析:唐朝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唐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很高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浪漫主义、豪放派和山水田园派则是宋代的诗歌流派。因此,选项A正确。10、以下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指南针的应用C.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D.磁浮列车的研究与应用答案:D解析:宋代科技发展迅速,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都是宋代的重大科技成就。而磁浮列车的研究与应用则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宋代无关。因此,选项D不正确。11、秦朝统一六国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确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官僚体制。这套官僚体制的核心是什么?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举荐制度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官僚体制,其中县令和郡守由中央任免,直接对皇帝负责。12、下列哪一次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垓下之战答案:A解析: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的大军进行了激烈的fought。这场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孙刘联军最终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举措,这些政策和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材料一: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功进行了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1)请简述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二,谈谈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答案:(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①建立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②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③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④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高;⑤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①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改革;⑤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3)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特点:①取得显著成果,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②科技事业快速发展;③科技队伍日益壮大。原因:①我国实行了一系列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政策;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③科技工作者刻苦攻关,不断创新;④我国加快了科研机构的建设和改革;⑤与国际科技界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第二题小明是一位初三学生,为了准备历史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他阅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书籍。以下是他阅读到的部分内容:材料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强调爱人,反对暴政。孟子则主张“仁政”,反对兼并战争。材料二: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为著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奖励军功,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统一度量衡。材料三: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长城、灵渠等重大工程。材料四: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社会动荡。曹操崛起,逐步统一北方。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随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孔子和孟子分别提出了哪两种学说?答案: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奖励军功,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统一度量衡。3、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措施: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长城、灵渠等重大工程。第三题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等。这些政策为后来的汉朝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材料二: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的治国理念,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设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豪强并促进农业的发展。这些措施巩固了汉朝的统治,并推动了文化的繁荣。材料三:到了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黄巾起义等一系列农民起义。随后,出现了三国割据的局面。曹魏、蜀汉和孙吴三个政权相继建立,彼此之间展开激烈的争夺。政治上的分崩离析为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埋下了隐患。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实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措施。(10分)答:(1)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交流和政策推行。(2)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统一和发展。(3)修筑长城,加强了防御设施,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以上每点记3分,共计9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5分)答:(1)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2)政治上设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治理。(3)经济上打击豪强并促进农业发展,增强了国家实力。(4)通过一系列措施,汉武帝巩固了中央集权,并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以上每点记4分,共计1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分)3、结合材料三,概括东汉末年我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15分)答:(1)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5分)(2)黄巾起义和农民起义爆发,导致了社会动荡。(5分)(3)出现了三国割据的局面,政治分崩离析。(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