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锦集9篇_第1页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锦集9篇_第2页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锦集9篇_第3页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锦集9篇_第4页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锦集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锦集9篇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锦集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

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

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方面

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

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引入新课

2、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小结

课后练习教师活动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

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

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

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

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

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

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

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

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

命功能。(举出一些实例)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

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

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

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

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

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

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

阅读资料并讨论:

(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镶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

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

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

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影响成为整体)

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

七、板书设计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生物生物类型生命活动基本特征说明

草履虫单细胞生物运动和分裂

人多细胞生物生殖和发育

人多细胞生物缩手反射

病毒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入人体的淋巴细胞

人人和高等动物免疫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结构

层次概念举例学生举例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肌细胞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

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心肌组织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

起心脏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

在一起循环系统个体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

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龟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

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

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该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种群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

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龟生活的水生生态系统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地球上只

有一个生物圈

三、小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高中生物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K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

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

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

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1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一一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

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

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

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

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

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

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

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

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

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

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2.

内环境一一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

子(如Na+、K+、Ca2+、Mg2+、Fe2+、Cl-、HP042-、S042-、HC03-)等,有机物

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

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

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

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

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

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

水。

1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Na+和C1-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

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

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

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02与H20结合,在碳酸酎酶作用下,发生下列

反应:

C02+H20H2C03H++HC03-。

HC0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

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

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

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

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

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

C0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02分压大于肺泡中

C02的分压,C0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小结)略。

1作业〕课后习题一二题。

(提示〕1.Co2.Bo3.Bo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

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

管的重吸收。(4)皮肤。

高中生物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板书设计:

一、环境污染的防治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设想:

人类破坏环境,环境报复人类,惨痛的历史教训教育着人类,必须遵循客观

规律,两者若能和谐发展,必然相互有利。而和谐发展的局面,关键在全体地球

公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高度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

略。

本节的教学可以从破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我

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在茫茫太空之中,地球

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

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

播放相关录像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

的认识或观念。例如,“人定胜天”的观念: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智力

和能力,能使高峡变平湖,天堑变通途,大山低头,河水让路。全球性生态环境

问题,大多数是与工业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

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例如,据报载

(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

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

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于是,

引出一个重要话题:粮食重要还是鸟类重要?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直接价值容易接受

和认同。生物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例如,冬虫夏草是珍贵

的中药,云南珍稀植物“红豆杉”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如果冬虫夏草

和红豆杉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显然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弥补

的。

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

潜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绘制一幅漫画:衰老的大树发愁地想:“鸟儿们都死

了,谁来替我传播种子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

系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物种的灭绝,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数

量失控。如猫头鹰、鼬和狐狸的灭绝可能造成田鼠成灾。教师提示:保护生物多

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师应当指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设计,看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与大自

然的精密“安排”相比,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和粗糙。在无法保护自然的原貌时,

至少也应当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让环境中的物种数目更多些。

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往往过少,物质循环的途径单

一,一旦出现环境因素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例如,有的地

区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都是白杨树,引来专门以白杨为食的天牛大举进攻。人

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控制天牛之害,只好忍痛将刚刚长成林的树木伐倒,使

大片农田重新受到风沙之害。如果当初栽培的是多树种、多林种、生态系统组成

成分复杂的防护林,就不会发生如此惨痛的虫害。

本节是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教师应当结合本节内容作一小结。生物多样性

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

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

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

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

有效的保护

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进一步揭示“稳态与环

境”的核心思想:整体、相互作用、动态平衡、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描绘出人类未来美好的前景,在学

生的憧憬之中结束本节的教学。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

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

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

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

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

不准进入。

根据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综合保护区(包括整个环境区域内的自然生态

系统和野生生物)和特殊自然保护区(为了专门保护某一种或几种珍稀濒危野生

物种的栖息地而建立的保护区,一般范围较小)。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

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

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

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000种,个体数量达5.4X105头。全世界

1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

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六、教后感: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

具体地说,人类不仅要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教育。

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人

类应当走一条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学生进行

环境保护教育。

高中生物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2

四、教学过程

1、(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o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

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o例如,正常情况下,

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

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

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

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

定差异。

3、提示:(1)肌酎含量超标,肌酎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

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

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

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一一体液一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

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

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

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

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

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

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

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

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

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

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

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

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

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

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

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社会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

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

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

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

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

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

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

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

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

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

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书〕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1实验并讨论〕生看或做实验,思考,师提示。

1、生物材料加入HC1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

有NaH2P04/Na2HP04,其中NaH2P0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

和0H-;Na2HP0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1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

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04/Na2HP04、H2c03/NaHC03等,它

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止匕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

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

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

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

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

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人体血液不会因为进入少量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

之间,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H2C03/NaHC03、NaH2P04/Na2HP04等。

在此结合有关生化知识对H2C03/NaHC03在维持血液pH值稳态中所起的作用加

以说明。

它们的电离如下:H2C03一-H++HC03-⑴(双向,可逆);NaHC03一

-Na++HC03-(2);由于⑵式完全电离,有大量的HC03-存在,对(1)式电离产生

同离子效应,使HC03-和H+结合成H2C03,也就是说⑵式的结果抑制了⑴式

H2c03的电离,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H2c03和HC03-,而H+浓度很小。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酸(例如乳酸、磷酸等)时,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HC03-,

能和进入的酸中的H+结合成电离度很小的H2C03,使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几乎没有

升高,因此血液pH值并不明显降低。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碱时,此时血液中的H+与进入碱中的0H-结合成难电离的

H20,当血液中的H+稍有降低时,血液中存在的H2c03,就立即电离出H+来补充

血液中减少的H+,使血液pH值并不明显升高。

正是因为H2C03和HC03-的大量存在才会使血液的pH值不会因为少量碱、

酸的进入而造成明显升降。

(小结〕略(黑体字部分)。

(作业)练习一二题。

1.Do2.Co3.Do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

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

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拓展题

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

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

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

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判断

(1)X;(2)V;(3)X;(4)Vo

2、选择

(1)D;(2)D;(3)Do

3、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

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

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

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

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

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

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

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

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

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和动物体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能力目标

描述反馈调节机理。

探讨动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反馈调节机理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

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

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

学生分成二小组交流,进行知识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

生活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

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

生活中的问题。如怀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时机体作出的反应分析,与新

教材理念相符合。

四、教学理念

追求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案例导课

1、展示课件PPT:快乐加减法一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可以战胜疾病,也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2、案例分析

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保罗・怀

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她是个年轻的母亲,

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个爱酗酒、整天什么也不干的丈夫。这个女人得了可

怕的风湿热,整日卧病在床,就这样维持了3年,医生说最多还能维持一年,她

的情绪极度低落。有一天,她的丈夫不知什么原因离家出走,留下这个可怜的母

亲和两个孩子,甚至一点生活费也没有。但当怀特博士再去看她时,她很坚强地

说:“怀特医生,我一定要起床,我还要照顾、护养我的两个孩子。”怀特博士

安慰说:“亲爱的女士,我也希望你能尽快康复,可是你的心脏会受不了的。”

不顾医生的反对,年轻的母亲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充满着激情和兴奋,下床开

始工作了。

此时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

(学生各抒己见)

师:奇迹出现了,这个坚强的母亲却意外地护养了两个孩子八年,才离开这

个世界。

这是什么力量使这个母亲意外地活了八年呢?另人深思!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师: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是

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样做才体现了

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的勇气,

义不容辞的责任,你就是--一胜利者;你就是----快乐者。

再引出问题:刚才我们从意志力的角度分析了该案例,从生理学角度该怎么

解释呢?

怀特博士解释:他低估了ACTH这种荷尔蒙产生的生理作用,人类的情绪能

刺激垂体,产生ACTH和正常荷尔蒙的可能性。因为在当时还不知道ACTH是什么

东西。

引出:ACTH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进入激素知识点。

环节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师问:1、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激素有哪些?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

用。

2、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引起什么病变?

4、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各激素之间的关系引出内分泌腺的三个层次:下丘脑一-

-垂体一一被管理的某些内分泌腺

环节三:激素的反馈调节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结合实例分析:通过学生自述寒冷刺激时机体所作出的反应;说明激素

对机体的调节机制;加深学生对反馈调节的理解。

2、结合比较分析;比较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不

足时的影响。归纳出:协同作用

结合马拉松赛跑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析血糖浓度的调节。归纳出:拮抗作

学生分成二小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

环节四:小结

师:再回到怀特博士的病例,请同学们做合情合理地分析。然后,我运用心

理学理论和反馈调节知识对材料做进一步分析总结。并说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永远

存在,关键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心情看待“她”。其实这一事件让我

收获很多,所以我们要感恩生活。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三: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感觉,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

生存。------------张国清

最后祝大家:(展示PPT)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并建立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所以会有两种可能,

设计不好学生不感兴趣,设计好可能会上出新意,上出精彩。然而人的情绪很大

程度上会影响激素的分泌,激素反过来也会调节人的生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所以我尝试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教学。我参看了两种生物版本,人教版旧教材

和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三;参照了浙江大学张国清博士著的《快乐加减法》一书的

设计风格,嵌人了名言警句,它是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可发挥其点拨

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引用了[美]约翰.

辛德勒编著的《情绪是健康的良药》一书中怀特博士的病例创设情景教学,而这

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注意调节人的情绪,就会引起内分泌失调,

影响身体健康。这种设计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知

识映象,学生会轻松愉快地突破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快乐教学”

和“快乐学习”。

2、教学过程反思

情景导课环节巧用了两条名言和引用了生活中引入注目的病例,采用层层递

进的方法,使导课一一新旧知识联系--一新知识一一结课环环相扣。从学生课堂

的反应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感觉新颖,有些学生把那些名言警句都已记下。

课堂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时,他们都竞相各抒己见;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和汇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讲到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热情高涨,以热情的掌声结束了该课。这说明时下的

高中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但由于备课和上课时间有限,这堂课还是未能尽情发

挥,它的设计和安排还能更精妙。

3、教学效果反思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以课堂渗透的形式体现,由于生物学科

的特性性,我做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教学的大胆尝试,所以上完课后,我对两个

班的学生做了书面评估。

如“你对本节课内容的满意程度怎样”

A.不满意B.一般C.较满意D.很满意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较满意人数”,甲班占38.3%,乙班占43.1%;选择

“很满意”项的甲班占46.8%,乙班占26.2%,都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又如“你觉得结合生物知识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怎样”

A.不好B.一般C.好D.很好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好”的甲班占53.2%,乙班占47.7%;选择“很好”

的甲班占29.8%,乙班占44.6虬都远远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虬

一个学生甚至直接跟我说,“这是一期中上得最好的一节课”。因为这一堂

课的教学,学生否定了我全期的课,似乎有点苛刻,但是从另一层面看,现在大

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各种不同名义的心理咨询室,但都形同虚设,

真正落到实处的少,进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也寥寥无几。同时学生中不泛也存在

偏见,谈及“心理”就误认为有问题,所以望而止步。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可以看

出学生其实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置于生物课中更能有

理有据地令学生信服,从而实现自动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身心健康。

如果该课有比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更加精彩。是啊!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时代的前进,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与交流,不仅专业基本功扎实,

而且要有心理学理论做支撑和不断提高文科素养。老师的收获将是教学的快乐和

快乐地教学,生活的快乐和快乐地生活。这堂课我的确做了精心的设计,投入了

时间,同时我也收获了快乐,传递着快乐。这只是一个起点,前方路漫漫而修远,

吾将上下求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高中生物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处于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和能量交换,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进行新陈代谢。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

此引导学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质,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非常重要。

另外,学生已具备做科学的能力,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积极动手实验,

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十分有益,因此本节课初步引入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熟悉,但是对于细

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

温高压催化剂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

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高

效有序的进行,因此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2.能力目标

①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

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②在问题探讨,有关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达

的能力以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

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质疑,创新,和勇于

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鼓励评价法、比较说明法、卡通图片法,

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设计实验表格

四、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精心设问,步步深入(5分钟)

[新课导入]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饿了。为什么肚子会饿呢?食物是

怎样被消化的呢?

[问题探讨]图示1783年,斯帕兰扎尼“鹰与笼子”的实验,探讨相关问题

及实验的巧妙之处。

[对比说明]工业制氨的条件是什么?

细胞内是否具备这些条件?但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依然高效有序的进行,原

因何在?

[提出课题]酶的作用和本质

激发学生兴趣,让大脑快速进入思考状态。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鸟类的胃不仅有物理性消化,还有化学性消化。

回答:

高温、高压、催化剂

推测:

细胞内有生物催化剂。

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此实验是开创了酶研究先河。其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实验设想,结论与

推论等过程及创新思维的意识对学生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

[新课]探究研讨,引议释疑(30分钟)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0分钟)

引导思考,设计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实验原理及材料]我们知道过氧化氢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

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如果给你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氧

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你能否设计实验?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对谁而言?

[提示2]反应物怎么选择呢?

[提示3]因变量是什么?

[提示4]观察那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提示5]实验预期和结果讨论。

提问: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

[此实验为特别补充内容]

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过渡]细胞代谢包括很多化学反应,不仅反应速度快,而且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说明酶作为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专一性。

提示:怎样理解专一性?

我们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制剂,如果给你

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浆、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试剂、双缩月尿试剂,请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和的实验用具,能否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小结]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学生实验一]

[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

回答:无机催化剂

思考:是让无机催化剂和酶各自催化一种呢?还是催化同一种物质呢?

回答: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回答:

气泡的多少及产生速度

点燃的卫生香复燃情况

结果: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的催化效率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回答:降低了活化能。

参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图,结合文字叙述,形象描述。

[学生实验二]

[小组讨论]:应该体现在酶只能催化某种特定的反应,而对其它反应没有催

化作用。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选取何种酶?选取何反应物物?如何设计对照?如何鉴定结果?预测结果?

理解关于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感性认识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实验一]是用两种不同的催化剂来催化同一种物质[实验二]是用同一种酶

来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让学生了解设计实验的思路是怎样的?怎样选材?怎样

设计对照?从而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教师特意设置二个小陷阱,①是让学生自行选取择蛋白质的鉴定试剂,巩固

其使用方法。②材料丰富,根据实验需要,懂得取舍,不可贪多。

二、酶的本质(10分钟)

1.从人物的角度来看

2.从研究结果的角度来看

从观察到到问题,从问题到猜测,从猜测到实验,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是做

科学的必然步骤,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补充]

(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

dna的报道。

3.引导与激励

结合酶本质的探索历程及萨姆特历时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谈谈马克思

的话的理解。

[小结]酶的本质

[资料阅读,探索酶的本质]

完成课本82页基础题一,体会几位科学家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每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中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小组讨论发言]

在酶的发现历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一胃的化学性消化-从胃液中提出了

消化蛋白质的物质一月尿酶结晶的提取一证实服酶是一种蛋白质一提取出多种酶

的蛋白质结晶一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一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一进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小组感言]

科学无坦途。

科学的苦与甜。

[小组总结]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o

培养学生继承、创新、实事求是和大胆实践等科学精神和态度。

引导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分析与推理能

力的过程。

激励性评价:科学知识都不是一承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唯有上

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无止境。你也可以未来科学史上一颗闪亮的星星。

促进学生积极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课后进一步探究](5分钟)

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鸡蛋、水、唾液、小烧杯、

玻璃棒、试管滴管、镶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理解酶的本质

训练实验思维。

五、教学小结

细胞作为开放性的生命系统,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对于细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种

生理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有关酶的本质的探索也处

于不断不断完善中。近年来,酶工程的发展为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活力,而这

点点滴滴的进步既归功于大胆的猜想,又归功于科学而巧妙的实验设计,因此,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推理和实验去解决问

题,那么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无形中发现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能

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学之星就是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课标要求,倡导探究性教学,以小组互助的方式组织教学,能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本节课不仅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实验,而且善

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更加灵活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一正一反,相互辉映,使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什

么是对照实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确认和控制变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

究能力。本节课大量采用鼓励性评价机制,发挥学生潜能,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质

疑,敢于创新,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价值观。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使

得一部分实验留待课后操作。

高中生物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

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哪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

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

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那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

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

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一一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图2是什么细胞?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

环境中?

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

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

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o

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o成年女性含水50%o教师讲

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

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成为体液。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

呢?哪么细胞内呢?

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的位置不同又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血液是不是体液呢?

(展示血液组成成分)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我们称为血浆,简述细胞外液的

概念。

既然血液中有细胞,那么血液是不是体液?如果不是,那么血液中的什么成

分是体液呢?什么成分是细胞外液?

血液不是体液,血细胞内的液体和血浆是体液,血浆是细胞外液。

血浆存在于血细胞外,所以血浆是属于细胞外液。血浆就构成了血细胞生存

的直接环境。

我们知道血细胞和血浆存在于血管内,哪么我们人体除了血细胞外还有很多

其他细胞,哪么这些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展示课本P3图1—1)

请大家看一下红色的是什么?蓝色的呢?绿色的管这些又是什么管呢?这

些管内是什么呢?在这些管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由叫什么细胞呢?这些细

胞之间有间隙吗?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

红色和蓝色管是血管,内有血液,其中红色的是动脉毛细血管,蓝色的是静

脉毛细血管。绿色的管为毛细淋巴管,管内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以及淋巴液,

淋巴就是他们的直接生活环境。管外的细胞为组织细胞,在细胞于细胞之间存在

一些间隙,在这间隙中也充满着液体成为组织间隙液又称为组织液。组织液就构

成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的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是不是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

环境与我们人体周围的这个环境有很大的区别,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以水为基

础的液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体内,所以我们把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大家考虑一下细胞外液和内环境是否相同?

是相同的,都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血浆中水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又是怎样进入血浆?通过课本

P3图1—1简述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的成分有那些呢?

(展示P4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

P4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通过研究表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

于血浆含较多蛋白质。细胞外液成分类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我们知道细胞外液是一种液体,在化学学习时,我们没接触到一种液体就要

了解一种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把这些统称液体的理化性质。哪么细

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质?

P5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数越多,吸引力就越大

也就是渗透压越大。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

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人的PH为7.35〜7.45。PH的稳定与酸碱对物质有关。

3、温度: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我们在前面讲过了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生活所

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来自于细胞外液,那么细胞外液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又是从

外界吸收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

样排出体外?

(展示课本P5思考与讨论)

(展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都需要

通过内环境,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综合知识,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

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

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

换。

五.课堂作业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A血红蛋白B尿素

C葡萄糖D二氧化碳

3、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4.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

C.血浆D.组织液

5.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

通过的磷脂分子层()

A.2层B.3层

C4层D.6层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答案:CADADC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的生活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的主要成分)

(1)水,占90%

(2)气体,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钠、氯、钾、碳酸根、磷酸根的量最多

(4)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质、葡萄糖、核甘酸、维生素等

(5)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氨、尿酸、尿素等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溶液的渗透压:约770kPa

(2)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3)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布置作业:

P6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

六.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较多,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图片、多媒体

动画。对每个知识点要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再进行总结。这样可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内环境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利用直观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图中的各种

结构和成分,为学生更好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内在联系。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要以课堂讨论解决知识问题、课后建

构模型巩固知识的形式呈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高中生物教案篇8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

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

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

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

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

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

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