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_第1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_第2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_第3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_第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揭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测试语文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宇宙论是每一种具有成熟思维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大话题,即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如何生成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早期中国与古希腊的哲学都有着发达的宇宙生成论和万物构成论。古希腊人的宇宙论可以分为元素论和原子论两大类。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泰勒斯是第一位提出元素思想的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是最为根本的存在。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赫拉克利特认为“火”、色诺芬尼认为“土”是世界本原。阿那克西曼德则用“无限”来代表那个无所不包的“整全”。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恩培多克勒受此影响,将物质一元论转变为四根说,即火、土、气、水四者是组成万物之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又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柏拉图将四根说几何化,在他这里,神创世界的宇宙观开始出现雏形,他认为上天希望世界万物跟上天一样完美,所以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创造世界万物,最先创造出来的是灵魂,然后将它分割成相反方向旋转的圆,再将元素按照比例造出天体,形成宇宙。亚里士多德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进一步发扬光大,认为四元素同时与冷、热、干、湿四种特性相互作用,以构成其他世间万物。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提炼”出第五种元素——“以太”,水、气、火、土是世间万物的质料,“以太”则是天体的质料。斯多亚学派既从物理学又从神学的角度对宇宙生成进行思考。他们认为宇宙万物都有被动和主动两个本原,二者不可分离;“神”创造宇宙,“神”可以将火转化为其他元素,例如气和水,而水又生成土,其余部分的水归于气和火,从而不断转换形成宇宙其他物质,包括生命。元素论致力于探讨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并将终极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多种元素。万物是生灭的,元素是不灭的。元素作为一种整全性的存在,其自身未必显现,由元素组合而成的一切万物却因此显现。古希腊元素论宇宙观有与数学物理学相联系的倾向,也容易走向神学。原子论致力于探索万物最细微的构成。原子论的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运动于无限的虚空之中。物体的产生是由于原子的结合,物体的消灭是由于原子的分离。事物发生的原因就在于事物本身。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但那是最精细的原子。原子群不断地流射出事物的影像,这些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从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来看,原子论的影响显然要更大一些。原子论也被称为“原子本体论”,即这种观念更强调有形有界、独立间断之个体的重要性。因此其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的过程。这就和从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更为强调本原的元素论形成对照。原子论重视对物质形状、位置、性质的准确认识,把万物看作人类客观认知的对象,因此具有强烈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以分析解剖为基础,这和近代以来的科学理念有相似性。因此,原子论容易走向科学,而强调创生者、第一因的元素论容易走向神学。在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中,影响最大的是“气本论”或者说“阴阳气化论”。所谓“气本论”,就是把气的聚散离合理解为世界万物存亡兴衰的根本原因。气是万事万物原始共通的物质。气分为阴阳,万物的生成即阴阳相生的结果,因此“气本论”也可以称为“阴阳气化论”。阴阳之气作为天地之间最为根本的两种元素,通过彼此间的对立矛盾、相互依存,造就万物的生成,推动万物的变化。所以,万物的运动、人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讲都可以归结为阴阳之气的和合、聚散、交感、连续。一切自然的现象、人生的变故、疾病的成因、国家的兴亡都可以从阴阳的变迁中找到答案。阴阳理论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结合之后,万事万物的发生、构成、运动得到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解释。早期的五行观只是中国古人对事物构成要素的提炼,是一种静态的理论,五行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后来引入相生相克理论之后,五行才开始循环运动起来,变成了一个既自我封闭又充满生机的系统。古代中国人很少像古希腊人那样,将某一种元素看作是万物的本原。虽然阴阳和五行可以视为不同的元素,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两方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关,而是存在着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的关系。这既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一种辩证思维。五行也一样,虽然五种元素具有独立的性质,但只有在一个连续整体系统中交替作用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价值,必须融会贯通于一个共同体之中。即便后来出现以土居中,统摄其他四项的“四加一”型五行,“土”也不是可以脱离其他四行的存在。所以无论阴阳还是五行还是八卦,都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体,作用体内各项元素既互为条件,又互为“他者”,如此万物才能够生生不息。(摘编自曹峰《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所有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世界是如何生成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等问题。B.毕达哥拉斯学派受到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的影响,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C.柏拉图认为水、气、火、土四元素与冷、热、干、湿四种特性相互作用构成了万物。D.中国古人用辩证思维来看待阴阳,认为阴阳存在着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的关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亚里士多德发扬了四元素说,并提出了构成天体质料的第五元素“以太”。B.根据古希腊元素论,一个物体未必会把构成该物体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显现出来。C.从原子论的有关论述来看,人的灵魂也是一种物质,因为它是由原子构成的。D.在中国,阴阳理论最早产生,并派生出五行学说,两者共同构成“阴阳气本论”。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中“气是万事万物原始共通的物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庄子·知北游》指出,“通天下一气耳”。C.王充《论衡》认为,“天去人高远,其气莽苍无端末”。D.张载《正蒙·太和篇》主张,“气有聚散,并无生灭”。4.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后对古希腊的元素论和原子论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二者的差异。B.文章大体上按照时序介绍元素论的相关思想,呈现了该学说的发展脉络。C.文章抓大放小,选取了古代中国宇宙观中影响最大气本论展开论述。D.文章综合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学理性较强。5.本文标题为“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本文内容是如何体现标题的?请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里红杨启彦我到生产队养马场报到的第一天,就遇见桩吊诡的事。他们围着一匹马。我一问,原来这马准备宰杀了。队里把一些干不动活计的老马杀了,这倒是惯例。快到冬季了,水冷草枯,没有富余的饲料。可这匹马,正是壮年,还瘦。它浑身粘满杂草、粪土,肮脏得分不清毛色。马被拴在木桩上,狂躁不安地战栗着,发出啾啾哀嘶,眼眶里含着一汪深深的泪水。它见了我,浑浊的眼里竟闪过一道若有若无的光。我顿时心头一颤,没想到马儿也会哭。我再问,原来,是一匹驯服不了的倔马,不杀它杀谁?我向队长恳求:“能不能让我来试试?”队长不屑地看了我一眼:“你可以试,但吃了亏,那就是自找的了。”我走上前解开了缰绳。初来乍到,我正缺一匹坐骑。我牵着马往小河边走,它那一身脏,不洗可不行。走着走着,马停下了。我温和地说;“伙计,走吧。”马还是不动,四蹄像钉子一样钉在草地上。我靠过去,想在它脊梁上拍一下。可手刚伸出去,又缩了回来——它的脊背太脏了。我抬起脚,在马肚子上轻轻踢了一下。就是这轻轻的一下,马呼的一声蹿了出去。我猝不及防,被马拖了出去。我哇哇大叫,它却没有停下。耳边风声呼呼,我的屁股、肚子、膝盖在草地上擦着,但我死死地拽着缰绳,不敢松手。马终于停了,我被拖出去好远。我的骨架仿佛散了一般,处处生疼。我艰难地睁开眼睛。马也正侧头看我,眼里饱含怒火。我挣扎着往回走,马却规矩了。马厩里,别的马见了它,都畏惧地往一边闪。我只好把它拴了起来。一连几天,我都跑卫生所。我忘了马的伤害,反而把脏马伺候得好好的,有草有料。十多天后,我把马往河边牵,这回它乖巧得跟猫似的。洗刷一番,才发现它是如此俊美,齐刷刷暗红的鬃毛,健硕的肌肉,粗野的线条,就像隆冬过后满目萧瑟的草原突逢一夜春雨,瞬间焕发了青春。我策马扬鞭,它一声长嘶。风,在我的耳边如潮水般地涌动。乏了,我躺在草甸上睡觉,它则静静地待在我的身边,低头啃着地上的草。我睁开眼,却发现它正默默地凝视着我,黝黑的瞳孔里是一片清濯深邃的世界。转眼已是隆冬,白茫茫一个冰雪世界。我想,这马膘气增了不少,也该学学驮人了。走出马厩,我摸了摸它暗红而发亮的鬃毛,说:“今天你要学驮人了。”它一甩头,目光炯炯地望着我,随即一声长啸。那声音,缠绕在雪地里,缠绕在蓝天白云之上。我谨慎地扣好马缰,准备踩蹬上马。它一双前蹄却一屈,跪到了地上。我吓了一跳,怕重蹈覆辙。我跪下来,轻抚着马头,慢慢地抚过马鬃、马背,轻声说:“听话,我上了。”我刚坐稳,它前蹄一弹,稳稳地站了起来。我在马屁股上轻轻一拍,它就轻快地跑了起来,仿佛背上的,只是一缕轻烟,一片雪花。我双脚在它肚子上轻轻一点,马像得到了冲锋陷阵的号令,呼的一声蹿了出去。身旁的树,天空的云,风驰电掣般地向后去了。耳旁风声呼呼,飞沙走石。马蹄弹起的积雪,和着空中飘落的雪花,翩翩起舞。不知跑了多久,跑了多远,我已疲惫不堪,可马没有一点停下的意思。我大声呼道:“好了好了。”话音未落,我被马掀了下来,滚到了雪地里。马停了下来,回头看着不远处的我。它大气不喘,好像还没有尽兴。我坐起来,看着茫茫雪地里的枣红马,那场景让我好震撼啊。我大声喊道:“雪里红,你是雪里红——”那马又是一声长啸,双蹄腾空,然后,慢慢地向我走来。转眼过了三年,雪里红却没有学会耕地。一天,妹妹把打到了场里。她说了父亲生病的事,我必须马上回家。我推着自行车,着急地往外走。经过马厩时,雪里红一声长啸,仿佛要挣断马缰,拔起拴马桩。我停好自行车,牵出雪里红。一阵风,我就回了家。从那以后,雪里红和我形影不离。原以为我和雪里红会成为永久的朋友,可世事难预料。几年后的一天,乡里领导来马场视察。场长吩咐,将雪里红杀了,让领导们吃顿好的。众人出屋,直奔马场,远远看见雪里红静静地待在一棵墨绿的柳树下休憩,枣红的鬃毛和柔柔的柳丝在风中如水般流动,美得让人窒息。我一声尖锐的口哨,它便警觉地朝我这边转过头来。他们用尽了绳索和套马杆,但还是被冲撞得七仰八翻,狼狈不堪。我在一旁幸灾乐祸,拍着大腿哈哈大笑。“嘭”的一声枪响,他们竟用上了猎枪,却没打中。雪里红凄厉地一声长嘶,看我一眼,朝大门方向跑去,门外是苍茫无际的草原。“二狗子!”队长大喊了一嗓子,“你不是成天嚷嚷着要借钱吗?你今天要是能把这匹该死的马给我杀了,我就答应把钱借给你。”我心头一震,想起了医院里的父亲。前些天我几次三番向队里借钱,可队长却冷冰冰地说:“你前年借的钱还没还上呢。”“你瞪着眼看我干什么!你去,还是不去?”“好!我去!”我的话才从牙缝里挤出来,眼泪就夺眶而出。众人都停下看着我。我一声口哨,正往大门口夺命狂逃的雪里红,突然间安静下来。我搂紧它的脖子,脸深深地埋在它长长的鬃毛里。它欢快地喷着响鼻,丝毫没感受到我的哀伤,更没有察觉到我藏在身后的那杆长柄铁锤。当铁锤猛地砸向它宽阔脑门的时候,它只是微微愣了一下,头一偏,“通”一声,我砸到了地上。我夺过猎枪,顶住它的脑门。它用黝黑的眼睛看了我一眼,就合上了眼睑,一滴硕大的泪珠又从它的眼眶里滚了出来。我闭上眼,手像发了摆子,疯狂地抖了起来。父亲去了。我在茫茫无边的雪地里,寻找雪里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我”初来乍到,没有坐骑,所以“我”向队长请求留下“雪里红”,悉心喂养,洗刷干净,让马的形象焕然一新。B.生产队一反惯例,准备杀掉一匹正值壮年的马,是因为这匹马桀骜不驯,不会驮人,不会耕地,生产队的饲料也不富余。C.乡领导来马场视察,场长想杀掉“雪里红”给领导吃,但众人没能杀掉它,于是队长利诱“我”去杀掉朝夕相处三年的“雪里红”。D.文中除了“我”,没有人欣赏怜惜“雪里红”,他们只是把马当作工具或食物,反映了当下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抑扬的笔法来写“雪里红”,开篇描绘这匹马身形瘦弱,皮毛肮脏,脾气倔强,“我”与它相处一段时间后,它变得壮硕俊美。B.“风,在我的耳边如潮水般地涌动”“一阵风,我就回了家”,两句话都从侧面来描写马跑得迅速,后一句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小说的次要人物往往是情节发展的关键,“雪里红”的命运跌宕起伏,多次反转,每一次反转,次要人物“我”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D.文章两次写“我”在马肚子上轻轻一踢,“雪里红”迅速蹿了出去,第一次“我”被马拖拽受伤,第二次“我”骑马飞奔,前后对比表明“我”和马的关系增进了。8.本文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蕴含了多对矛盾冲突,请对此作简要概括。9.文末写“我”去雪地里“寻找雪里红”,“我”究竟有没有杀掉雪里红?请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材料二: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是以圣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而谒帝,或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材料三: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吾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蚤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节选自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东坡先生谪居A儋耳B置家C罗浮之下D独与幼子过E负担F渡海G葺茅竹H而居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役,指供职,与材料二中“汲汲役于人间”的“役”意思不同。B.寻,指不久,与《陈情表》中“寻蒙国恩”的“寻”意思相同。C.任,指任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任”意思相同。D.志,指记,与《庖丁解牛》中“为之踌躇满志”的“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自述,他家境贫困,耕植不足以供给生活,又有很多孩子需要抚养,在亲友的劝说下,他心里有了做官的想法。B.唐尧、子晋虽然身处高位,但都有隐居的志向,他们放弃权位好像脱鞋一样轻松,看待权位好像鸿毛一样轻。C.萧统认为,《闲情赋》辞彩精拔,但白璧微瑕,因为赋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而《闲情赋》没有讽谏的内容。D.苏辙被贬官海康时,苏轼写信告诉苏辙,他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并准备将其收集整理出来,留给后人欣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2)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14.苏轼为什么要追和陶渊明的诗?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指西山的三处防守州城,为蜀地要镇,防吐蕃入侵。②万里桥:诸葛亮送费祎使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后因以名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西山白雪”“南浦清江”,实写诗人“跨马出郊时极目”的“野望”之景。B.“海内风尘”说明当时战火纷乱的动荡时局,与诗人郊游的闲适之态形成鲜明对比。C.“惟将迟暮供多病”与《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都写了诗人年老多病的境况。D.尾联“日”字凸显情况的变化,“人事日萧条”表明世事一天天地变得越来越糟糕。16.《唐诗训解》评此诗:“天涯涕泪,岂徒以哭吾私。”即本诗流露的悲伤不仅是个人私情,更是强烈的家国之情。诗歌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写用于建筑的钉头数量“______________”,宫内嘈杂的器乐之声“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来凸显秦人的穷奢极欲。(2)姜夔《扬州慢》的序言中提到了“黍离之悲”,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春日景物的描写将这种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3)小全到武汉旅游,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水,不禁吟咏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古诗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村庄的大树下有人躺在浓荫里午睡。年轻人被热情的村民留在家中喝了半碗高度烧酒,此时正①地走出来。日头也一晃一晃。他一直走到大树底下。这个午后有点悠长,山风吹过来带着植物葱茏芬芳的气息,也带着山边井水的清凉。在山顶,那是一个叫平天镶的小村。七十五岁的老高,还能想起那样的一个夏日午后。记忆里有知了的鸣叫,大树的荫凉……这样宁静的时光就滑过去了,【甲】回忆依然像放电影一样鲜明。那时还很年轻的小高,扛着八毫米的电影拷贝与放映机来到山顶,晚上,他要在山顶放映电影。平天镶,②,就是一口平底锅。这座山也真是很奇怪,高高的山顶居然有那么大的一块平地。于是,一座小村庄就落在了这里,七八十户人家。晒谷坪上,早早摆好的条凳和椅子,见证了小高的受欢迎程度——小村庄早就传遍了要放电影的消息,【乙】人人都像过年一样开心。连山脚下的人们也闻风而至,虽然爬山爬得③,但依然满面春风。18.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B.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C.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的。D.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呢。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句都有“像……一样”,说说二者的异同。【甲】回忆依然像放电影一样鲜明。【乙】人人都像过年一样开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界上有不少动物是透明的,①,如一些鱼、虾、水母等。而在中美洲却有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透明动物——玻璃蛙,它们能控制身体,使之变透明。玻璃蛙只有曲别针大小,是一种夜行动物。它们的皮肤原本是绿色的,当它们白天趴在叶子上睡觉时,②,与叶子融为一体。在日光照射之下,它们透明的身体也不会投射出阴影,如同露珠一般。动物学家研究发现,与活动时相比,玻璃蛙在睡眠期间身体透明度会高出34%61%。这是为了③,因为它们在睡觉时最容易遭受攻击。对于从上方或下方经过的捕食者而言,它们几乎差不多是隐形的。即便是对于人类而言,也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荀子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用比喻句的形式强调了外在力量对人的影响;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学生要有内在的驱动力。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揭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测试语文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宇宙论是每一种具有成熟思维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大话题,即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如何生成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早期中国与古希腊的哲学都有着发达的宇宙生成论和万物构成论。古希腊人的宇宙论可以分为元素论和原子论两大类。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泰勒斯是第一位提出元素思想的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是最为根本的存在。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赫拉克利特认为“火”、色诺芬尼认为“土”是世界本原。阿那克西曼德则用“无限”来代表那个无所不包的“整全”。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恩培多克勒受此影响,将物质一元论转变为四根说,即火、土、气、水四者是组成万物之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又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柏拉图将四根说几何化,在他这里,神创世界的宇宙观开始出现雏形,他认为上天希望世界万物跟上天一样完美,所以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创造世界万物,最先创造出来的是灵魂,然后将它分割成相反方向旋转的圆,再将元素按照比例造出天体,形成宇宙。亚里士多德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进一步发扬光大,认为四元素同时与冷、热、干、湿四种特性相互作用,以构成其他世间万物。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提炼”出第五种元素——“以太”,水、气、火、土是世间万物的质料,“以太”则是天体的质料。斯多亚学派既从物理学又从神学的角度对宇宙生成进行思考。他们认为宇宙万物都有被动和主动两个本原,二者不可分离;“神”创造宇宙,“神”可以将火转化为其他元素,例如气和水,而水又生成土,其余部分的水归于气和火,从而不断转换形成宇宙其他物质,包括生命。元素论致力于探讨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并将终极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多种元素。万物是生灭的,元素是不灭的。元素作为一种整全性的存在,其自身未必显现,由元素组合而成的一切万物却因此显现。古希腊元素论宇宙观有与数学物理学相联系的倾向,也容易走向神学。原子论致力于探索万物最细微的构成。原子论的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运动于无限的虚空之中。物体的产生是由于原子的结合,物体的消灭是由于原子的分离。事物发生的原因就在于事物本身。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但那是最精细的原子。原子群不断地流射出事物的影像,这些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从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来看,原子论的影响显然要更大一些。原子论也被称为“原子本体论”,即这种观念更强调有形有界、独立间断之个体的重要性。因此其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的过程。这就和从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更为强调本原的元素论形成对照。原子论重视对物质形状、位置、性质的准确认识,把万物看作人类客观认知的对象,因此具有强烈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以分析解剖为基础,这和近代以来的科学理念有相似性。因此,原子论容易走向科学,而强调创生者、第一因的元素论容易走向神学。在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中,影响最大的是“气本论”或者说“阴阳气化论”。所谓“气本论”,就是把气的聚散离合理解为世界万物存亡兴衰的根本原因。气是万事万物原始共通的物质。气分为阴阳,万物的生成即阴阳相生的结果,因此“气本论”也可以称为“阴阳气化论”。阴阳之气作为天地之间最为根本的两种元素,通过彼此间的对立矛盾、相互依存,造就万物的生成,推动万物的变化。所以,万物的运动、人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讲都可以归结为阴阳之气的和合、聚散、交感、连续。一切自然的现象、人生的变故、疾病的成因、国家的兴亡都可以从阴阳的变迁中找到答案。阴阳理论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结合之后,万事万物的发生、构成、运动得到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解释。早期的五行观只是中国古人对事物构成要素的提炼,是一种静态的理论,五行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后来引入相生相克理论之后,五行才开始循环运动起来,变成了一个既自我封闭又充满生机的系统。古代中国人很少像古希腊人那样,将某一种元素看作是万物的本原。虽然阴阳和五行可以视为不同的元素,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两方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关,而是存在着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的关系。这既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一种辩证思维。五行也一样,虽然五种元素具有独立的性质,但只有在一个连续整体系统中交替作用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价值,必须融会贯通于一个共同体之中。即便后来出现以土居中,统摄其他四项的“四加一”型五行,“土”也不是可以脱离其他四行的存在。所以无论阴阳还是五行还是八卦,都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体,作用体内各项元素既互为条件,又互为“他者”,如此万物才能够生生不息。(摘编自曹峰《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所有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世界是如何生成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等问题。B.毕达哥拉斯学派受到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的影响,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C.柏拉图认为水、气、火、土四元素与冷、热、干、湿四种特性相互作用构成了万物。D.中国古人用辩证思维来看待阴阳,认为阴阳存在着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的关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亚里士多德发扬了四元素说,并提出了构成天体质料的第五元素“以太”。B.根据古希腊元素论,一个物体未必会把构成该物体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显现出来。C.从原子论的有关论述来看,人的灵魂也是一种物质,因为它是由原子构成的。D.在中国,阴阳理论最早产生,并派生出五行学说,两者共同构成“阴阳气本论”。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中“气是万事万物原始共通的物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庄子·知北游》指出,“通天下一气耳”。C.王充《论衡》认为,“天去人高远,其气莽苍无端末”。D.张载《正蒙·太和篇》主张,“气有聚散,并无生灭”。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后对古希腊元素论和原子论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二者的差异。B.文章大体上按照时序介绍元素论的相关思想,呈现了该学说的发展脉络。C.文章抓大放小,选取了古代中国宇宙观中影响最大的气本论展开论述。D.文章综合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学理性较强。5.本文标题为“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本文内容是如何体现标题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D2.D3.B4.D5.①“比较视域”指出了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中国古代宇宙论”是研究的对象,标题是指通过中外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宇宙论;②文章首先论述古希腊的宇宙论,这是要用来比较的对象,然后论述中国古代的宇宙论,通过与古希腊宇宙观的比较,凸显出中国古代宇宙论的鲜明特色,从而体现标题“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所有的古代文明”错。范围扩大,原文说的是“具有成熟思维的古化文明”。B.“毕达哥拉斯学派受到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的影响”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恩培多克勒受此影响”可知,恩培多克勒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C.“柏拉图认为”错,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亚里士多德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进一步发扬光人,认为四元素同时与冷、热、干、湿四种特性相互作用,以构成其他世间万物”可知,选项中的观点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阴阳理论最早产生,并派生出五行学说”错。推断错误,原文只提到“阴阳理论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结合之后,万事万物的发生、构成、运动得到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解释”,并不能据此认为“阴阳理论最早产生,并派生出五行学说”。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孟子的话意在强调培养个人的内在气质,不能体现该观点。B.指天地都是共同的“气”构成的,能体现该观点。C.指气存在于宇宙各处,不能体现该观点。D.指气没有生灭的特征,不能体现该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D.“文章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等方法”错。本文没有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含义:标题“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是偏正短语。中心词“中国古代宇宙论”是研究的对象,修饰语“比较视域”指出了研究的视野和方法,因而标题是指通过中外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宇宙论。②第一段“早期中国与古希腊的哲学都有着发达的宇宙生成论和万物构成论”、第二段“古希腊人的宇宙论可以分为元素论和原子论两大类”,文章首先由宇宙论引出古希腊的宇宙论,是用来比较的对象;第十段“在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中,影响最大的是‘气本论’或者说‘阴阳气化论’”、第十三段“古代中国人很少像古希腊人那样,将某一种元素看作是万物的本原”,然后论述中国古代的宇宙论,通过与古希腊宇宙观的比较,凸显出中国古代宇宙论的鲜明特色,从而体现标题“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里红杨启彦我到生产队养马场报到的第一天,就遇见桩吊诡的事。他们围着一匹马。我一问,原来这马准备宰杀了。队里把一些干不动活计的老马杀了,这倒是惯例。快到冬季了,水冷草枯,没有富余的饲料。可这匹马,正是壮年,还瘦。它浑身粘满杂草、粪土,肮脏得分不清毛色。马被拴在木桩上,狂躁不安地战栗着,发出啾啾哀嘶,眼眶里含着一汪深深的泪水。它见了我,浑浊的眼里竟闪过一道若有若无的光。我顿时心头一颤,没想到马儿也会哭。我再问,原来,是一匹驯服不了的倔马,不杀它杀谁?我向队长恳求:“能不能让我来试试?”队长不屑地看了我一眼:“你可以试,但吃了亏,那就是自找的了。”我走上前解开了缰绳。初来乍到,我正缺一匹坐骑。我牵着马往小河边走,它那一身脏,不洗可不行。走着走着,马停下了。我温和地说;“伙计,走吧。”马还是不动,四蹄像钉子一样钉在草地上。我靠过去,想在它脊梁上拍一下。可手刚伸出去,又缩了回来——它的脊背太脏了。我抬起脚,在马肚子上轻轻踢了一下。就是这轻轻的一下,马呼的一声蹿了出去。我猝不及防,被马拖了出去。我哇哇大叫,它却没有停下。耳边风声呼呼,我的屁股、肚子、膝盖在草地上擦着,但我死死地拽着缰绳,不敢松手。马终于停了,我被拖出去好远。我的骨架仿佛散了一般,处处生疼。我艰难地睁开眼睛。马也正侧头看我,眼里饱含怒火。我挣扎着往回走,马却规矩了。马厩里,别的马见了它,都畏惧地往一边闪。我只好把它拴了起来。一连几天,我都跑卫生所。我忘了马的伤害,反而把脏马伺候得好好的,有草有料。十多天后,我把马往河边牵,这回它乖巧得跟猫似的。洗刷一番,才发现它是如此俊美,齐刷刷暗红的鬃毛,健硕的肌肉,粗野的线条,就像隆冬过后满目萧瑟的草原突逢一夜春雨,瞬间焕发了青春。我策马扬鞭,它一声长嘶。风,在我的耳边如潮水般地涌动。乏了,我躺在草甸上睡觉,它则静静地待在我的身边,低头啃着地上的草。我睁开眼,却发现它正默默地凝视着我,黝黑的瞳孔里是一片清濯深邃的世界。转眼已是隆冬,白茫茫一个冰雪世界。我想,这马膘气增了不少,也该学学驮人了。走出马厩,我摸了摸它暗红而发亮的鬃毛,说:“今天你要学驮人了。”它一甩头,目光炯炯地望着我,随即一声长啸。那声音,缠绕在雪地里,缠绕在蓝天白云之上。我谨慎地扣好马缰,准备踩蹬上马。它一双前蹄却一屈,跪到了地上。我吓了一跳,怕重蹈覆辙。我跪下来,轻抚着马头,慢慢地抚过马鬃、马背,轻声说:“听话,我上了。”我刚坐稳,它前蹄一弹,稳稳地站了起来。我在马屁股上轻轻一拍,它就轻快地跑了起来,仿佛背上的,只是一缕轻烟,一片雪花。我双脚在它肚子上轻轻一点,马像得到了冲锋陷阵的号令,呼的一声蹿了出去。身旁的树,天空的云,风驰电掣般地向后去了。耳旁风声呼呼,飞沙走石。马蹄弹起的积雪,和着空中飘落的雪花,翩翩起舞。不知跑了多久,跑了多远,我已疲惫不堪,可马没有一点停下的意思。我大声呼道:“好了好了。”话音未落,我被马掀了下来,滚到了雪地里。马停了下来,回头看着不远处的我。它大气不喘,好像还没有尽兴。我坐起来,看着茫茫雪地里的枣红马,那场景让我好震撼啊。我大声喊道:“雪里红,你是雪里红——”那马又是一声长啸,双蹄腾空,然后,慢慢地向我走来。转眼过了三年,雪里红却没有学会耕地。一天,妹妹把打到了场里。她说了父亲生病的事,我必须马上回家。我推着自行车,着急地往外走。经过马厩时,雪里红一声长啸,仿佛要挣断马缰,拔起拴马桩。我停好自行车,牵出雪里红。一阵风,我就回了家。从那以后,雪里红和我形影不离。原以为我和雪里红会成为永久的朋友,可世事难预料。几年后的一天,乡里领导来马场视察。场长吩咐,将雪里红杀了,让领导们吃顿好的。众人出屋,直奔马场,远远看见雪里红静静地待在一棵墨绿的柳树下休憩,枣红的鬃毛和柔柔的柳丝在风中如水般流动,美得让人窒息。我一声尖锐的口哨,它便警觉地朝我这边转过头来。他们用尽了绳索和套马杆,但还是被冲撞得七仰八翻,狼狈不堪。我在一旁幸灾乐祸,拍着大腿哈哈大笑。“嘭”的一声枪响,他们竟用上了猎枪,却没打中。雪里红凄厉地一声长嘶,看我一眼,朝大门方向跑去,门外是苍茫无际的草原。“二狗子!”队长大喊了一嗓子,“你不是成天嚷嚷着要借钱吗?你今天要是能把这匹该死的马给我杀了,我就答应把钱借给你。”我心头一震,想起了医院里的父亲。前些天我几次三番向队里借钱,可队长却冷冰冰地说:“你前年借的钱还没还上呢。”“你瞪着眼看我干什么!你去,还是不去?”“好!我去!”我的话才从牙缝里挤出来,眼泪就夺眶而出。众人都停下看着我。我一声口哨,正往大门口夺命狂逃的雪里红,突然间安静下来。我搂紧它的脖子,脸深深地埋在它长长的鬃毛里。它欢快地喷着响鼻,丝毫没感受到我的哀伤,更没有察觉到我藏在身后的那杆长柄铁锤。当铁锤猛地砸向它宽阔脑门的时候,它只是微微愣了一下,头一偏,“通”一声,我砸到了地上。我夺过猎枪,顶住它的脑门。它用黝黑的眼睛看了我一眼,就合上了眼睑,一滴硕大的泪珠又从它的眼眶里滚了出来。我闭上眼,手像发了摆子,疯狂地抖了起来。父亲去了。我在茫茫无边的雪地里,寻找雪里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我”初来乍到,没有坐骑,所以“我”向队长请求留下“雪里红”,悉心喂养,洗刷干净,让马的形象焕然一新。B.生产队一反惯例,准备杀掉一匹正值壮年的马,是因为这匹马桀骜不驯,不会驮人,不会耕地,生产队的饲料也不富余。C.乡领导来马场视察,场长想杀掉“雪里红”给领导吃,但众人没能杀掉它,于是队长利诱“我”去杀掉朝夕相处三年的“雪里红”。D.文中除了“我”,没有人欣赏怜惜“雪里红”,他们只是把马当作工具或食物,反映了当下人与自然紧张关系。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抑扬的笔法来写“雪里红”,开篇描绘这匹马身形瘦弱,皮毛肮脏,脾气倔强,“我”与它相处一段时间后,它变得壮硕俊美。B.“风,在我的耳边如潮水般地涌动”“一阵风,我就回了家”,两句话都从侧面来描写马跑得迅速,后一句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小说的次要人物往往是情节发展的关键,“雪里红”的命运跌宕起伏,多次反转,每一次反转,次要人物“我”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D.文章两次写“我”在马肚子上轻轻一踢,“雪里红”迅速蹿了出去,第一次“我”被马拖拽受伤,第二次“我”骑马飞奔,前后对比表明“我”和马的关系增进了。8.本文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蕴含了多对矛盾冲突,请对此作简要概括。9.文末写“我”去雪地里“寻找雪里红”,“我”究竟有没有杀掉雪里红?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B7.C8.①人与人的矛盾:“我”怜悯关爱马,而队长、场长却要杀马;②人与动物的矛盾:人们要杀马,而马要生存;③生产力与人类情感的矛盾:当时物质生产力低下,人们需要马来劳作,需要吃马肉,而人畜之间又有深厚的情感。9.示例一:“我”杀掉雪里红。①小说倒数第二段,通过“我”的动作,暗示了“我”忍痛杀了雪里红;②最后一段补叙“我”杀掉雪里红之后的情节,“我”虽然杀了雪里红,借到了钱,但是父亲还是去世了,“我”内心悔恨,跑到雪地里茫然地寻找雪里红;③从文章的主题来推测,这样写更能突出“我”与雪里红深厚的感情,以及“我”内心不尽的悔恨、使小说主题更加深刻。示例二:“我”放走了雪里红。①小说倒数第二段写“我”闭眼和手发抖等动作,表明“我”内心痛苦,无法狠心射杀雪里红,暗示“我”没有杀雪里红;②最后一段写“父亲去了”,表明“我”可能没借到钱给父亲治病,暗示“我”没有杀雪里红;③“我”去雪地里寻找雪里红,直接说明雪里红被“我”放走而逃到野外去了。【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为‘我’初来乍到,没有坐骑,所以‘我’向队长请求留下‘雪里红”错。根据原文可知,“我”是因为马流泪,心生怜惜,而请求留下马。C.“朝夕相处三年”错。根据“转眼过了三年”“几年后的一天”可知,“我”和雪里红相处的时间不止三年。D.“反映了当下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错。人们只把马当作工具或食物,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不能说明当下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次要人物‘我’”错。小说写“我”领马、养马、驯马到杀马的一系列过程,“我”贯穿始终,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而非次要人物。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矛盾冲突的能力。小说主要讲了经济贫困时期“我”和雪里红马在生产队养马厂的故事,其中主要体现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以及生产力与人类情感的矛盾。①因没有富余的饲料,马又无法驯服,所以队长、场长要杀它;“我”因它正当壮年,又眼眶含泪无比可怜而怜悯、关爱它,体现了人与人的矛盾。②依照惯例,队里一些干不动活计的老马要被杀了;冬季水冷草枯时因没有富余的饲料,不能驯服的倔马也要被杀。而马被杀时的哀嘶流泪以及拼命地横冲直撞都表明它们想要活下来。所以,这体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③“生产队养马场”表明生产队时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物质生产力低下,此时人们需要马来劳作、生产;当乡里领导来马场视察时,场长吩咐将雪里红杀了,让领导们吃顿好的,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我”与雪里红已有了深厚的感情,内心不舍。所以,这体现了生产力与人类情感的矛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本题,先要明确观点,然后再分析理由即可。示例一:“我”杀掉雪里红。①从人物看,小说倒数第二段“我闭上眼,手像发了摆子,疯狂地抖了起来”,通过“我”疯狂颤抖地动作,暗示了“我”忍痛杀了雪里红;②从情节看,最后一段“我在茫茫无边的雪地里,寻找雪里红”,补叙“我”杀掉雪里红之后漫无目的地寻找雪里红,说明“我”虽然借到了钱,但是父亲还是去世了,内心无比悔恨;③从主题看,前文写“我”照顾并驯服雪里红,二者友好相处,感情深厚,但结尾“我”又杀掉雪里红,这样写更能突出“我”与雪里红深厚的感情,以及“我”内心不尽的悔恨,深化小说主题。示例二:“我”放走了雪里红。①从人物看,小说倒数第二段“我闭上眼……疯狂地抖了起来”,写“我”闭眼和手发抖等动作,表明“我”内心极度痛苦,因与雪里红感情深厚无法狠心射杀雪里红,暗示“我”没有杀雪里红;②从情节看,最后一段写“父亲去了”,照应前文队长的话“你今天要是能把这匹该死的马给我杀了,我就答应把钱借给你”,表明“我”可能因没借到钱给父亲治病而导致父亲去世,暗示“我”没有杀雪里红;③从主题看,“我”与雪里红长期相处感情深厚,“我”去雪地里寻找雪里红,直接说明雪里红被“我”放走而逃到野外去了,体现了“我”对动物的关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材料二: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是以圣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而谒帝,或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材料三: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吾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蚤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节选自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东坡先生谪居A儋耳B置家C罗浮之下D独与幼子过E负担F渡海G葺茅竹H而居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役,指供职,与材料二中“汲汲役于人间”的“役”意思不同。B.寻,指不久,与《陈情表》中“寻蒙国恩”的“寻”意思相同。C.任,指任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任”意思相同。D.志,指记,与《庖丁解牛》中“为之踌躇满志”的“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自述,他家境贫困,耕植不足以供给生活,又有很多孩子需要抚养,在亲友的劝说下,他心里有了做官的想法。B.唐尧、子晋虽然身处高位,但都有隐居的志向,他们放弃权位好像脱鞋一样轻松,看待权位好像鸿毛一样轻。C.萧统认为,《闲情赋》辞彩精拔,但白璧微瑕,因为赋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而《闲情赋》没有讽谏的内容。D.苏辙被贬官海康时,苏轼写信告诉苏辙,他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并准备将其收集整理出来,留给后人欣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2)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14.苏轼为什么要追和陶渊明的诗?请简要说明。【答案】10.BDG11.C12.C13.(1)恰逢奉命出使的事,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就替我没法),(我)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2)我喜欢他的文章,爱不释手,追慕他高尚的品德,对不能与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感到遗憾。14.①苏轼认为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超过了众多诗人,他喜欢陶渊明的诗;②苏轼认为他和陶渊明秉性相似,对其有惺惺相惜之感,他要以陶渊明为榜样,向他学习。【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儋耳”作“谪居”的宾语,“东坡先生谪居儋耳”是主谓宾结构,其后B处断开;“罗浮之下”作“置”的后置状语,其后D处断开;“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是两件事,G处断开。故需断句的三处为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供职。/役使。句意: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被急切的追求役使着奔波于人间呢?B.正确。都是不久的意思。句意: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不久又蒙受国恩。C.错误。二者意思不同。任意。/任用。句意:随着中正平和的原则任意放纵。/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D.正确。记。/志愿、心意或意愿。句意: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闲情赋》辞彩精拔,但白璧微瑕”错。萧统把陶渊明的全部作品视为白璧,其中的瑕疵是《闲情赋》,认为没有这篇赋就更好了。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会”,恰逢;“惠爱”,爱惜人才;“见用”,被任命。(2)“爱嗜”,喜欢;“尚想”,追慕;“恨”,对……感到遗憾。【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原文“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轼认为陶渊明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李白、杜甫等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他喜欢陶渊明的诗,因而追和陶渊明的诗。②原文“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吾今真有此病而不蚤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苏轼认为自己和陶渊明一样,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二人秉性相似,对其有惺惺相惜之感,他要以陶渊明为榜样,向他学习,因而追和陶渊明的诗。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材料二:所以圣人隐藏自己的锋芒,贤人躲避俗世。原因是什么呢?追求品德,最重要的是不要超越道德的规范;爱惜自己,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身体。所以说道理在自己一边,自身就平安,道理不在自己一边,自身就要受到伤害。在一百年之内,一辈子当中,时间快得就像白驹过隙,寄居遭遇就像住旅店,应该和大自然一同繁盛枯萎,随着中正平和的原则任意放纵,怎么能因忧虑畏惧而终日悲戚辛劳,被急切的追求役使着奔波于人间呢?唐尧,是天下的主人,却有隐居在汾阳的意愿;子晋,是天下的储君(国君接班人),却有隐居洛滨的志向。放弃君位就像脱鞋一样轻松,看待君王就像鸿毛一样轻,更何况其他人呢?所以高明的人,总是隐藏自己的才能。有人怀着求福的愿望被皇帝接见,有人穿着粗布衣服背柴生活。在清潭上击鼓,放弃政务享受乐曲。他们的情趣不在于百姓政事,把政事寄托在情趣之中了。有人责怪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我认为他本意不在酒,也只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高出同辈,言辞精彩。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加上陶公为人不变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躬耕为耻,不以穷困为意。如果不是圣贤,没有不渝的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我非常喜欢他的诗文,爱不释手,我崇拜他的品德,遗憾自己没有和他生活在一个时代。所以搜集校正他的作品,简单的作了一个集子。白色的玉璧也存在瑕疵,他的作品的瑕疵只有《闲情》赋。扬雄所说的作品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如果最终没有劝谏世人的作用,何必写出来呢?可惜啊!陶渊明不写这篇就更好了。材料三: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指西山的三处防守州城,为蜀地要镇,防吐蕃入侵。②万里桥:诸葛亮送费祎使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后因以名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西山白雪”“南浦清江”,实写诗人“跨马出郊时极目”的“野望”之景。B.“海内风尘”说明当时战火纷乱的动荡时局,与诗人郊游的闲适之态形成鲜明对比。C.“惟将迟暮供多病”与《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都写了诗人年老多病的境况。D.尾联“日”字凸显情况的变化,“人事日萧条”表明世事一天天地变得越来越糟糕。16.《唐诗训解》评此诗:“天涯涕泪,岂徒以哭吾私。”即本诗流露的悲伤不仅是个人私情,更是强烈的家国之情。诗歌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通过描写野望之景来抒发情感(借景抒情)。首联通过写西山三城这一边塞之地来表达忧国之思,通过写“南浦”“万里桥”这一分别之地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②通过写自己的身世经历来抒发情感。颔联通过写自己与兄弟天各一方表达对亲人的思念,颈联通过写自身年老多病不能报效国家表达对国家的关怀。③直抒胸臆。尾联“不堪人事日萧条”,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对自身的悲痛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B.“与诗人郊游的闲适之态形成鲜明对比”错,诗人郊游并没有“闲适”,而是在“野望”中饱含了离愁和忧国之思,诗人郊游与国家动荡并不构成对比。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抒情手法的能力。①首联“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据注释①可知,“三城戍”指西山的三处防守州城,为蜀地要镇,作者借写这一边塞防守之地来表达忧国之思;据注释②可知,“万里桥”代指送别始发地。南浦,南郊外水滨。“南浦”和“万里桥”都是常见的分别之地,作者借此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所以,首联通过描写野望之景来抒发情感(借景抒情)。②颔联中“诸弟隔”,写几个兄弟音讯阻隔;“一身遥”,写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此联通过写自己与兄弟天各一方表达对亲人的思念。颈联中“迟暮供多病”,写自己已入“迟暮”之年,并且体弱多病。此联通过写自身年老多病不能报效国家表达对国家的关怀。所以,此处通过写自己的身世经历来抒发情感。③尾联“不堪人事日萧条”,写“我”感叹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所以,此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对自身的悲痛之情。(直抒胸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写用于建筑的钉头数量“______________”,宫内嘈杂的器乐之声“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来凸显秦人的穷奢极欲。(2)姜夔《扬州慢》的序言中提到了“黍离之悲”,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春日景物的描写将这种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3)小全到武汉旅游,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水,不禁吟咏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古诗词。【答案】①.多于在庾之粟粒②.多于市人之言语③.过春风十里④.尽荠麦青青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不尽长江滚滚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庾、粟、荠、萧、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村庄的大树下有人躺在浓荫里午睡。年轻人被热情的村民留在家中喝了半碗高度烧酒,此时正①地走出来。日头也一晃一晃。他一直走到大树底下。这个午后有点悠长,山风吹过来带着植物葱茏芬芳的气息,也带着山边井水的清凉。在山顶,那是一个叫平天镶的小村。七十五岁的老高,还能想起那样的一个夏日午后。记忆里有知了的鸣叫,大树的荫凉……这样宁静的时光就滑过去了,【甲】回忆依然像放电影一样鲜明。那时还很年轻的小高,扛着八毫米的电影拷贝与放映机来到山顶,晚上,他要在山顶放映电影。平天镶,②,就是一口平底锅。这座山也真是很奇怪,高高的山顶居然有那么大的一块平地。于是,一座小村庄就落在了这里,七八十户人家。晒谷坪上,早早摆好的条凳和椅子,见证了小高的受欢迎程度——小村庄早就传遍了要放电影的消息,【乙】人人都像过年一样开心。连山脚下的人们也闻风而至,虽然爬山爬得③,但依然满面春风。18.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B.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C.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的。D.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呢。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句都有“像……一样”,说说二者的异同。【甲】回忆依然像放电影一样鲜明。【乙】人人都像过年一样开心。【答案】18.D19.①东摇西摆②顾名思义③汗流浃背(气喘吁吁)20.①相同点:两句话都用“像……一样”,都表达了两种事物的相似性。

②不同点:甲句把回忆比作放电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乙句把放电影给人带来的开心与过年给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