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讲义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四核心突破二_第1页
高考语文讲义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四核心突破二_第2页
高考语文讲义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四核心突破二_第3页
高考语文讲义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四核心突破二_第4页
高考语文讲义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四核心突破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人分对象,境分场合,语分敬谦敬谦辞是语言得体的核心要素之一。所谓敬辞,是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用于对方;所谓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用于自己。准确得体地使用一些敬谦辞,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品位。由于敬谦辞多是文言词汇,数量不少,因此必须勤于积累,准确理解。一、敬辞常用的敬辞有:贵、拜、奉、高、惠、令、垂、光、屈、贤,恭候、千金、华诞、璧还、俯就、斧正、借问、雅正、鼎力,等等。①“贵”字有“贵姓、贵庚、贵体、贵干、贵恙、贵子……”,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②“拜”字有“拜望、拜会、拜读、拜托、拜别、拜贺……”,用在动词前,用于人事往来。③“奉”字有“奉迎、奉陪、奉告、奉还、奉送、奉达、奉复、奉劝……”,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对方时。④“高”字有“高堂、高足、高就、高龄、高寿、高见、高攀……”,称别人的亲属或事物。⑤“惠”字有“惠赠、惠存、惠顾、惠临、惠允……”,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⑥“令”字有“令尊、令堂、令爱(令嫒)、令郎……”,用于称对方的亲属。⑦“垂”字有“垂爱、垂问、垂询……”,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⑧“光”字有“光顾、光临……”,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⑨“屈”字有“屈驾、屈尊、屈就……”,用于敬称对方降低身份做某事。⑩“贤”字有“贤弟、贤侄、贤契……”,表示对平辈或晚辈的敬称。“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千金”,称别人的女儿;“华诞”,称对方的生日;“璧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二、谦语常用的谦语有:家、舍、鄙、愚、敝、拙、小、敢,久仰、久违、过奖、过誉、错爱、涂鸦、寒舍、寒门、刍荛之见、马齿徒增,等等。①“家”字有“家母、家慈、家父、家严、家兄……”,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②“舍”字有“舍侄、舍弟、舍亲、舍间、舍下……”,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③“鄙”字有“鄙人、鄙意、鄙见……”,用于自称。④“愚”字有“愚兄、愚见、愚以为……”,用于自称。⑤“敝”字有“敝人、敝姓、敝处、敝校……”,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⑥“拙”字有“拙见、拙笔、拙著、拙作……”,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多指文章、见解)。⑦“小”字有“小人、小店、小舍……”,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⑧“敢”字有“敢烦、敢请、敢问……”,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久违”,好久没见;“过奖、过誉”,用于自己受到表扬或夸奖;“错爱”,表示感谢对方的关心、爱护;“涂鸦”,称自己字写得不好或画画得不好;“寒舍”,称自己的家;“寒门”,称自己贫寒的家庭;“刍荛之见”,称自己浅陋的看法;“马齿徒增”,称自己白白增长年岁。知识运用请在横线处填出恰当的词语,或谦语,或敬辞,或客套话(不能重复)。1.生活雅语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得人惠顾说“借光”,无暇陪同说“失陪”,归还物品说“奉还”。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未及迎接说“失迎”,请人接受说“笑纳”,祝人健康说“保重”。接受好意说“领情”,请人改稿说“斧正”,向人打听说“借问”。2.“别”之雅语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挥手告辞曰“挥别”,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不愿分别曰“惜别或恋别”,长久分别曰“阔别或长别”,永久分别曰“永别或诀别”。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感情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辞、谦辞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一、看准对象,掌握分寸1.下列是给一位老人的生日祝辞,其中运用得体的一句是()A.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常新。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答案A解析B项适用于新生事物,用在老人身上极不得体。C项指生命逝去后的意义,更不适合老人庆生。D项用于老人的子女。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她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高三后,她学习更加勤奋,她的家母也给了她很多鼓励,高考时她顺利地考入北京大学。B.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D.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答案D解析A项“家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用在此处不得体。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项“家严”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尊”。D项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说话写文章一定要明确交际或阅读的对象,即充分考虑对方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气质、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这叫: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二、分清场合,巧妙用语3.下面是“江老师70岁生日庆祝会”上的一段发言,其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①今天是江老师的70诞辰。②我作为老师三十年前的莘莘学子,参加今天的活动倍感荣幸。③时间过得真快,当年风华正茂的江老师,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了。④就连我们这些学生好多都已经年过半百,进入天命之年。⑤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⑥今天我们相聚一起,一要表达对老师养育之恩的感激;⑦二要祝愿老人家身如南山石,寿比不老松。⑧今后,老师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直言,学生们定会鼎力相助。A.①④⑤⑦B.①②⑥⑧C.②③④⑧D.③⑤⑥⑦答案A解析“诞辰”很具有迷惑性,一般考生会认为该词只能适用于已经去世的人。但实际上可以适用于生者,只要受人尊敬即可。另外“耄耋”“天命”考查年岁,“年年岁岁花相似”带有让人珍惜时间之意,适合此处场合。4.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答案D解析A项用语太不礼貌。B项“足下”“家父”文言色彩很浓,不适于劝酒的场合。C项反问语气太生硬。只有D项委婉得体。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场合不同了,表达用语也必须随之变化,因地而异,讲究分寸,巧妙用语,以求达到最佳表达效果。这叫: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环境场合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会议场合:说话庄重、规范,用书面语。(2)工作场合:用语准确、简要,常用术语行话。(3)生活场合:说话自然、灵活,多用口语。(4)娱乐场合:说话风趣、生动,多用口语。三、注意遣词,敬谦得当5.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苏轼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自称时可称“仆”。B.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提及过世的母亲时则称“先慈”。C.信末的祝福语,可用“斗山安仰”“福寿双全”。D.署名下敬辞,可用“顿首”“谨启”。答案C解析“斗山安仰”形容死者像高山一样,值得大家抬头仰望,常用在挽联中。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6.请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空缺处。①近自海外旅游归来,特选购当地名产一盒,敬希______(哂纳/惠存)。②兹订于元月十七日下午六时,敬备________(华筵/菲酌),恭候光临。③素仰您学殖深厚,诚请先生不吝________(赐教/斧正),就如下问题提出意见。④来访未晤,因有要事相商,明早十时再趋拜,务请________(稍待/赐见)为幸。答案①哂纳②菲酌③赐教④赐见解析①“哂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惠存”是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此处是表达希望对方收下当地特产,故应用“哂纳”。②“华”是敬辞,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华筵”指丰盛的筵席。“菲酌”是谦辞,指不丰盛的酒饭。根据语境中的“恭候光临”可知,此处应用“菲酌”。③“赐教”是敬辞,给予指教。“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根据语境中的“就如下问题提出意见”可知,此处是说请教问题,故应用“赐教”。④“稍待”指稍微等待。“赐见”是请尊长接见的敬辞。根据语境,应用“赐见”。许多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敬称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只能用于称自己。常见的谦称和敬称有“家大舍小令外人”,即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家慈”,称自己的哥哥为“家兄”;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对方的亲属,多用“令”字冠首,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称对方的兄弟为“令兄”“令弟”,称对方的儿女为“令郎”“令爱(令嫒)”。四、注重语体,符合要求7.文章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下列句子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A.村子里很静,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地啼叫。果树的嫩叶,在四月的微风中絮语。蝙蝠,扇动着它那半透明的黑纱似的翅膀,在树枝间飞翔。(文学语体)B.细菌有三种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细菌形体虽小,体积差别却很大。(科技语体)C.“同学们,励志小学校园广播开始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校四(1)班李想同学在省城折桂了!她参加作文比赛,心骛八极,倚笔驰骋……”(广播语体)D.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特制定本《森林法》。(公文语体)答案C解析C项是广播语体,广播语体属口头语言,不宜使用过多的书面语言,如“折桂”“心骛八极,倚笔驰骋”等。8.下列画线句子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B.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C.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游览,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D.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旅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答案C解析A项“笑纳”是用于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的敬辞。B项“府上”是称别人的家的敬辞,称自己的家应用“寒舍”。D项“5日以来”有歧义。语体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大类,其中口头语言包括谈话语体、演讲语体、辩论语体;书面语言包括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语体形成了对词语、格式、表述风格、问题等因素的不同要求,构成了社会公认的语体特点。口头语言的谈话语体具有生活语言的口语化特点,句子较短,结构较为松散;演讲语体多口语化,句子简短、明快;辩论语体具有话题多变性,语言节奏快,常使用反诘、对比、引用等手段。书面语言的公文语体要求语言庄重、严谨、准确、简明;科技语体具有术语性、符号性、客观性、严密的逻辑性;文艺语体因所属门类不同,要求也各有侧重,总体而言,强调形象性、生动性,强调个性化的语言特色;政论语体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鼓动性和广泛运用其他语体语言风格的综合性。“诗词引用”型得体题解题技巧所引诗词句子符合语境作为江苏卷2016年首创的得体新题型一经出现,便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那么,应如何应对这种新题型呢?该题型答题最根本的要求是符合语境。我们除了要对所引诗句有准确把握外,还要做到“符合语境”,主要是符合语境中的对象、情感、意境、时令等因素。1.引句要符合语境中的对象特征例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解析引句出自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此处显然与吟咏对象不符。例②爷爷70岁生日寿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解析“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引自宋代仇远的《丁未元日》,花甲指60岁,与前面语意矛盾,70为古稀之年,此处引用显然与对象的年龄特征不符。现学现用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登临黄鹤楼,遥想当年的文人雅会,历史的沧桑之感油然而生。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真心期待,新时代的中拉合作交流之船能破浪前行,造福于太平洋两岸中国与拉美的近20亿人民,续写历史的新辉煌。C.“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与少年班代表座谈时,老校长深情勉励同学们珍惜伟大时代,以立志成才和不懈奋斗奏响民族复兴的雄浑乐章。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是这样,如果劳动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而不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孩子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的能力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答案A解析引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并诗》,与句中的“黄鹤楼”对象不一致。2.引句要符合语境中的情感态度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解析引句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其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此处情感不符。现学现用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几场秋雨过后,北京迎来了真正的秋天,秋风一起,树叶在风间飘然而落,竟有一丝萧瑟与凄凉。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是烟雨江南,是水的江南,是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的江南,有太多的游子因为无法拒绝这一份诗意而终老江南。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我漫步在成都城外,将自己融入鸟语花香、一片明媚的春色里,心旷神怡,久久不想离去。D.“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春天悄悄来临,独立小桥,看十五明月悬空,河畔青草,堤上嫩柳,随着暖风拂袖,心中顿生丝丝惬意。答案B解析A项引句属于乐秋之作,与选项中的“萧瑟与凄凉”的情境、心情不合。C项引句体现出一种凄凉伤感之情,与选项中语境的情调不合。D项引句中的“新月”是月初形状如钩的弯月,与选项中所见满月景象不符;另外,诗句表现一种忧伤寂寞之情,与选项中惬意的心境不对等。3.引句要符合语境中的意境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解析引句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词是用反衬手法表现乡村深夜清幽宁静的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此处意境不符。现学现用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答案B解析A项引句出自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此处是台湾老兵回归故土,不符合语境。B项引句出自韦庄的《菩萨蛮》,表现江南春天闲适惬意的生活,符合语意。C项引句出自李煜的《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此处是童年美好回忆,与意境不符。D项引句出自李商隐的《商山早行》,表现游子早起上路的辛苦,与后面描述的内容不符。4.引句要符合语境中的内容因素,如时令等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地县委县政府向媒体表态,目前排放污水的源头已经找到,后续整改工作正在落实,水环境质量攻坚战一定会取得胜利。解析引句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意为“只要确立一条正确的路线,就是从头做起,重新再来,也一定能取得胜利”;该语境强调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应及时弥补和改进,不符合“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的“再出发”的意思,内容不符。现学现用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C.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答案C解析A项“回家乡”与“无故人”不符。B项“春眠”“桂花”,季节不一。D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指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不能用于说命运。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大学毕业,我们就要分别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再见一面,我的这张珍藏多年的照片请你惠存。B.各位觉得如何?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我当不吝指教,以期顺利完成此项编辑工作。C.真是对不起,不小心把您的水杯碰倒,洒了一地的水,请您一定要宽恕我,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D.我再次打垂询编辑部的老先生,希望他帮我修改一下投寄的文章,以便更快地发表。答案A解析B项“不吝指教”,意为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用于谦虚求教。C项“宽恕”,词义过重。D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2.下列对联与相关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蓣繁藻洁,俎豆祝千秋②竹韵松涛清自远风台月榭悄无言③殿宇辉煌人杰地灵千古迹神功浩荡民安物阜万家春④近贤门之居容光必照遵海滨而处明德惟馨A.①祠堂②庙宇③宅第④园林B.①宅第②庙宇③园林④祠堂C.①祠堂②园林③庙宇④宅第D.①宅第②园林③庙宇④祠堂答案C解析①“本枝”喻子孙;“衍”同“延”,指绵延不绝;“俎豆”指宴客用的器具,引申为祭祀义。②“竹韵松涛”“风台月榭”为园林之景。③“殿宇”写庙宇。④“贤门之居”说宅第,“明德惟馨”说主人美德。3.(2017·全国Ⅲ)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答案C解析A项“承蒙”,敬辞,客套话,受到。表示受到别人的某种帮助而心怀感激。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此处叙述的是“他”受到“我”父母的照顾,不能用“承蒙”。B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用于自称。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说别人等待自己时不能用“恭候”。4.下列各项均取材于《红楼梦》,人物语言表达最不得体的一项是()A.贾雨村由一个穷书生受命为官员,初次断案时,手下的门子暗示他到密室里,然后微笑着向他介绍过去他们之间的一段贫贱之交。贾雨村首先是内心一惊,接着忙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B.王熙凤第一次见林黛玉时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C.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向王熙凤请求救济,当听见王熙凤答应给她二十两银子时,说:“我也是知道(贾府)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D.刘姥姥在贾府说话时摔了一跤,众人都拍手呵呵地大笑。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贾母又问她:“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答案C解析刘姥姥把贾府比作“瘦死的骆驼”,让人听起来不高兴;而说王熙凤“拔根寒毛”也很不雅。5.下列是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的对联,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B.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C.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答案D解析A项是送医生的,最好是中医。B项常用于古琴古筝,也见于农村戏台。C项更适合老师送给学生。6.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的小李说,自己的话发自肺腑,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B.对这名学生犯的错误,班主任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高抬贵手,给学生一次改正的机会。C.老李在火车上遇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舍侄,两人交流着各自的经历和感受,非常投缘。D.国庆中秋期间,我专卖店举行大型促销活动,欢迎广大顾客光临选购,贵店不胜荣幸。答案A解析B项“高抬贵手”是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C项“舍侄”是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侄子。这里可以直接用“侄子”。D项“贵店”用于对别人商店的敬称。7.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小明同学对老师说:“可能是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B.小明同学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李老师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老师脸上堆满了笑容。D.某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答案C解析A项“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B项“请从速交还”,语气过于生硬。D项“荣幸”是谦辞。8.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请您于明天上午8∶00参加总结会,切记!(通知)B.新居落成并乔迁之庆,特备佳酿,烦请届时光临。(请柬)C.祝你家宝宝快快乐乐,茁壮成长!(生日祝福)D.今天代表政府看望您老,望您牢记党的恩情。(看望老人)答案C解析A项缺少地点且“切记”不当。B项“佳酿”应改为“薄酒”,“烦请”不当。D项“望您牢记”欠妥。9.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④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A.孟子屈原陶渊明“三曹”B.孔子屈原陶渊明“三苏”C.孟子白居易谢灵运“三曹”D.孔子白居易谢灵运“三苏”答案A解析①“孔颜”代指“孔子、颜回”,意思是孟子像他们一样“忧世”。②奔腾不息的汨罗江是屈原的化身。③化用了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中的语句。④对联中暗藏“建安文学”四字,指“三曹”,即“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1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叫李博,18岁,是来自某某中学的高三学生。②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③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④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精神。⑤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⑥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⑦我的家乡在山东青岛,那里依山傍海,是个风光秀丽的城市,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⑧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倍加珍惜。谢谢!A.多余的句子是⑥⑦,不得体的句子是②⑤⑧B.多余的句子是⑤⑦,不得体的句子是③④⑧C.多余的句子是③⑤,不得体的句子是④⑥⑦D.多余的句子是③⑦,不得体的句子是②⑤⑧答案D解析③“游泳”也属“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信息多余;⑦与“自我介绍”无关。②“建树”指“不朽的功勋”或“重大的成就”,夸大其词;⑤“鼎力”指别人对自己,对象错;⑧“慧眼识金”,将自己比作“金”,属于自夸。1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秋天的夜晚,落叶在风中飘零,独自登上高楼,凝望天际,心中便会想念那个远方的人。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桃李纷飞,花开花谢,年年如是;思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事沧桑,怎能不心生万千感慨?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漂泊异乡的我,深深思念着故乡。请转告牵挂着我的亲友,我对故土的赤子之心,永生不变。D.“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梵·高的画作曾遭他人嘲讽,时光流转,嘲笑者早已消逝,梵·高的画作却成为经典,如江河万古长流。答案C解析C项引句是形容志向高洁的,与句子思念故乡的主旨不符。1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企业家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因一时一事的干扰因素而裹足不前,而应着眼长远,拿出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