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方案_第1页
房地产行业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方案_第2页
房地产行业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方案_第3页
房地产行业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方案_第4页
房地产行业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地产行业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方案TOC\o"1-2"\h\u8628第1章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概述 4225661.1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4101631.1.1初始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4100051.1.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4191341.1.3智能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 4303361.2智能家居的概念与分类 4313511.2.1概念 4139661.2.2分类 4208031.3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的关系 524423第2章智能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5308772.1智能建筑设计原则 517352.1.1以人为本 584082.1.2系统集成 5202702.1.3可持续发展 5122852.1.4安全可靠 5260542.1.5灵活可扩展 5104252.1.6经济合理 5113082.2智能建筑系统架构 644522.2.1感知层 6219452.2.2网络层 693942.2.3平台层 6153742.2.4应用层 683392.2.5用户界面 633012.3智能家居设计方法 6279672.3.1需求分析 6172652.3.2系统设计 6259942.3.3硬件选型 6127682.3.4软件开发 648502.3.5系统集成 7173292.3.6测试与优化 77742.3.7部署与运维 710240第3章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 7187093.1传感器技术 7191953.2通信技术 757043.3云计算与大数据 7193.4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825489第4章智能家居系统集成 827304.1系统集成概述 8174324.2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8249124.2.1设备集成技术 8276624.2.2平台集成技术 8101924.2.3网络集成技术 958984.2.4应用集成技术 9323984.3系统集成案例分析 947004.3.1设备集成 9312504.3.2平台集成 948644.3.3网络集成 9275724.3.4应用集成 931761第5章智能家居安全与隐私保护 10114505.1安全风险分析 1086885.1.1网络安全风险 10264815.1.2硬件安全风险 10141965.1.3软件安全风险 10302155.2隐私保护策略 11158475.2.1数据加密 11279495.2.2访问控制 11219145.2.3数据脱敏 11227275.2.4最小化数据收集 11318225.2.5用户隐私告知与同意 1190235.3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应用 11286235.3.1安全芯片 1192565.3.2安全协议 11241735.3.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11310725.3.4安全更新与漏洞修复 1172245.3.5隐私保护算法 1196765.3.6用户行为分析 122861第6章智能家居设备与产品选型 1229116.1设备与产品分类 1255586.1.1控制类设备 12169236.1.2传感类设备 12220506.1.3智能家居硬件设备 1271916.1.4通信类设备 1269246.1.5服务类产品 12263336.2设备与产品选型原则 12142806.2.1兼容性原则 12155196.2.2可扩展性原则 12187576.2.3稳定性原则 1330806.2.4安全性原则 1369256.2.5经济性原则 13296326.3常见智能家居设备与产品介绍 13300326.3.1智能主机 13140386.3.2智能门锁 1392326.3.3智能照明 13311486.3.4智能窗帘 13186706.3.5智能家电 13130836.3.6环境监测设备 13215456.3.7安全报警设备 1323532第7章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1499347.1控制系统概述 14304227.2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 14120737.2.1家居照明控制 1475797.2.2家电控制 1466457.2.3窗帘控制 14256067.3家庭能源管理系统 14178917.3.1能源监测 14101947.3.2能源分析 14216047.3.3能源优化 15237437.4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 15189237.4.1环境监测 1577797.4.2环境调控 152457.4.3环境预警 1523932第8章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项目实施 1537418.1项目策划与筹备 15278508.1.1项目目标确定 15277838.1.2项目需求分析 1545358.1.3项目可行性研究 1570098.1.4项目规划与设计 1580328.1.5项目预算与融资 16190348.2项目实施与管理 1658158.2.1项目组织与管理体系 16131028.2.2施工准备 16237628.2.3设备采购与安装 1660768.2.4系统集成与调试 16247468.2.5项目进度控制 16300298.2.6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1650748.3项目验收与评价 16253188.3.1系统验收 16301958.3.2用户培训与交付 16315848.3.3项目评价与反馈 16125568.3.4后期维护与服务 1731009第9章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市场分析 17298939.1市场现状与趋势 1763069.2市场竞争格局 17290209.3市场机会与挑战 1716429第10章案例解析与未来发展展望 18587310.1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 18779210.1.1国内案例 18927810.1.2国外案例 181609810.2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发展前景 1810236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8第1章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概述1.1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1初始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此阶段主要以建筑自动化系统(BAS)为核心,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建筑设备、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自动化控制。1.1.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开始融入更多高科技元素,如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实现了建筑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1.1.3智能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智能建筑逐渐向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涵盖了能源管理、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此阶段智能建筑注重用户体验,强调人与建筑的互动。1.2智能家居的概念与分类1.2.1概念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家庭内部设备、系统、服务的高度集成和智能化管理,以提高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和节能性。1.2.2分类根据智能家居的功能和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控制类: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等)对家庭内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灯光、空调、窗帘等。(2)安全类:包括家庭安防、火灾预警、燃气泄漏检测等,保障家庭安全。(3)健康类:通过环境监测、健康管理等功能,关注居住者的身心健康。(4)娱乐类:提供音视频、游戏等娱乐服务,提高生活品质。(5)节能类:通过对家庭能源消耗的监测和管理,实现节能减排。1.3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的关系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在技术、应用、目标等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智能建筑是智能家居的基础和载体,为智能家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智能家居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家庭内部设备、系统、服务进行集成,实现智能建筑在居住领域的应用。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共同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实现绿色、环保、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2章智能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2.1智能建筑设计原则智能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其功能性、可靠性、可持续性和人性化:2.1.1以人为本智能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舒适度,以人为中心,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2.1.2系统集成智能建筑应将各个子系统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互和协同工作,提高建筑的整体功能。2.1.3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理念,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2.1.4安全可靠智能建筑设计应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可靠,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保证建筑运行的安全稳定。2.1.5灵活可扩展智能建筑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方便后期升级和扩展,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需求。2.1.6经济合理智能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投资回报,实现经济合理、高效利用。2.2智能建筑系统架构智能建筑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负责收集建筑内外环境信息、设备状态信息等,为智能建筑提供数据支持。主要包括传感器、摄像头、智能终端等设备。2.2.2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收集的数据进行传输、处理和分发,主要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物联网等。2.2.3平台层平台层是智能建筑的核心,负责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决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业务应用、人工智能等模块。2.2.4应用层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各种智能化的应用服务,如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能源管理等。2.2.5用户界面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与智能建筑交互的渠道,包括移动端应用、网页端、控制面板等。2.3智能家居设计方法智能家居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需求分析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分析家庭生活场景,确定智能家居的功能和功能要求。2.3.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智能家居系统架构,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通信协议等。2.3.3硬件选型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2.3.4软件开发开发智能家居系统软件,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控制等功能。2.3.5系统集成将各个硬件设备和软件模块进行集成,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协同工作。2.3.6测试与优化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测试,保证其稳定可靠,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2.3.7部署与运维将智能家居系统部署到实际应用场景,并进行持续运维,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第3章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3.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实现环境感知和数据采集的关键。本章将重点探讨几种在房地产领域应用的传感器技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红外等传感器。(1)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为暖通空调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实现能源的优化管理。(2)湿度传感器:监测室内外湿度,为除湿、加湿设备提供数据依据,保证室内舒适度。(3)光照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外光照强度,为照明系统提供智能调控依据,节省能源。(4)红外传感器:应用于安防领域,实现入侵检测、自动门禁等功能。3.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中起到数据传输的作用,本章主要介绍有线与无线通信技术。(1)有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RS485等,具有传输稳定、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传输大量数据。(2)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具有布线简单、便于安装的优点,适用于传输小量数据。3.3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为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1)云计算: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为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提供数据支持。(2)大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觉用户行为规律,为建筑节能、设备维护等提供决策依据。3.4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为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带来智能化、自适应化的特点。(1)人工智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设备间的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2)机器学习: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让系统具备自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的功能和用户体验。第4章智能家居系统集成4.1系统集成概述智能家居系统集成是将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系统及服务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高效、稳定、可靠的智能化家居环境。通过系统集成,用户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互动、场景联动等功能,提高生活品质,降低能源消耗。智能家居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集成、平台集成、网络集成和应用集成。4.2系统集成关键技术4.2.1设备集成技术设备集成技术主要包括设备驱动技术、设备识别技术和设备互联互通技术。设备驱动技术负责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与控制;设备识别技术通过唯一标识符对设备进行识别和管理;设备互联互通技术保证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在同一平台上无缝对接。4.2.2平台集成技术平台集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交换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服务总线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输与格式转换;数据处理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挖掘,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总线技术提供统一的接口,实现不同服务之间的交互与协同。4.2.3网络集成技术网络集成技术主要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技术。有线网络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光纤等,具有稳定性和高速传输的优势;无线网络技术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智能家居系统集成需要综合考虑网络技术选型、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4.2.4应用集成技术应用集成技术主要包括用户界面设计、业务流程管理和服务定制技术。用户界面设计关注用户体验,提供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业务流程管理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服务定制技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家居服务。4.3系统集成案例分析以某智能家居项目为例,项目采用以下系统集成方案:4.3.1设备集成项目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灯光、窗帘、空调、安防等设备的互联互通。通过设备驱动技术,将不同设备的控制指令进行统一封装,便于平台层进行集中管理。4.3.2平台集成项目采用服务总线技术,将设备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服务进行集成,实现各服务之间的协同工作。同时通过数据交换技术,将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4.3.3网络集成项目采用有线网络和WiFi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在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网络稳定性和扩展性,保证智能家居系统的可靠运行。4.3.4应用集成项目提供个性化的用户界面,支持用户自定义场景、定时任务等功能。通过业务流程管理,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自动控制。同时提供开放的服务接口,便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通过以上系统集成方案,该项目成功实现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了用户生活品质,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案例。第5章智能家居安全与隐私保护5.1安全风险分析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家居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5.1.1网络安全风险智能家居系统依赖于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攻击者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对智能家居系统造成威胁:(1)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在通信过程中截取、篡改和重放数据包,从而获取用户敏感信息。(2)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请求,使智能家居设备过载,导致系统瘫痪。(3)漏洞利用:攻击者利用智能家居设备或系统的漏洞,进行恶意攻击,如远程控制设备、窃取用户数据等。5.1.2硬件安全风险智能家居设备硬件可能存在以下安全隐患:(1)设备制造缺陷:硬件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设备故障或损坏。(2)设备老化: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设备功能下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非法篡改:攻击者可能对设备进行物理篡改,如更换硬件、插入恶意代码等。5.1.3软件安全风险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软件可能存在以下安全风险:(1)软件漏洞: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可能存在漏洞,被攻击者利用。(2)恶意软件:攻击者可能通过恶意软件感染智能家居设备,窃取用户数据或控制设备。(3)供应链攻击:智能家居设备可能因供应链环节的软件安全风险,导致整个系统受到影响。5.2隐私保护策略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智能家居系统应采取以下策略:5.2.1数据加密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易被窃取和篡改。5.2.2访问控制对智能家居设备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如设置密码、身份验证等,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5.2.3数据脱敏对用户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如使用伪匿名、数据混淆等方法,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5.2.4最小化数据收集遵循最小化数据收集原则,只收集实现功能所必需的数据,减少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5.2.5用户隐私告知与同意向用户明确告知隐私政策,获取用户同意后,方可收集和使用用户数据。5.3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应用为了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水平,以下技术应得到广泛应用:5.3.1安全芯片在智能家居设备中集成安全芯片,用于存储密钥、加密解密等安全相关操作。5.3.2安全协议采用安全协议,如SSL/TLS、IPsec等,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保障数据安全。5.3.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实时监控智能家居系统,发觉并阻止恶意攻击。5.3.4安全更新与漏洞修复定期为智能家居设备提供安全更新,修复已知漏洞,保证系统安全。5.3.5隐私保护算法研发和应用隐私保护算法,如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提高用户隐私保护水平。5.3.6用户行为分析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发觉异常操作,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防范潜在风险。第6章智能家居设备与产品选型6.1设备与产品分类智能家居设备与产品根据功能及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6.1.1控制类设备控制类设备主要包括智能主机、智能网关、智能开关、智能插座等,主要负责对智能家居系统中各设备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6.1.2传感类设备传感类设备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烟感报警器等,用于监测室内环境参数及安全状况。6.1.3智能家居硬件设备智能家居硬件设备包括智能门锁、智能窗帘、智能照明、智能家电等,为用户提供便捷、舒适的家居生活体验。6.1.4通信类设备通信类设备主要负责实现智能家居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与通信,如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等。6.1.5服务类产品服务类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家居系统平台、APP、云服务等,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分析、远程控制等服务。6.2设备与产品选型原则在进行智能家居设备与产品选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6.2.1兼容性原则选型时需考虑设备与产品之间的兼容性,保证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6.2.2可扩展性原则智能家居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方便后期根据用户需求增加或升级设备。6.2.3稳定性原则选型时需关注设备的稳定性,保证系统长时间运行稳定可靠。6.2.4安全性原则设备与产品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功能,如数据加密、防黑客攻击等,保障用户隐私及家庭安全。6.2.5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设备与产品的经济性,实现高性价比。6.3常见智能家居设备与产品介绍6.3.1智能主机智能主机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处理数据、控制设备等。常见的智能主机有小米智能家居主机、HiLink主机等。6.3.2智能门锁智能门锁具备指纹识别、密码开启、手机远程控制等功能,提高家庭安全性和便捷性。如三星智能门锁、海尔智能门锁等。6.3.3智能照明智能照明系统可通过手机APP或智能主机控制灯光的开关、亮度、色温等,实现节能、舒适、个性化的照明体验。如飞利浦Hue、小米智能照明等。6.3.4智能窗帘智能窗帘可通过遥控器、手机APP或语音控制等方式,实现窗帘的自动开合。如杜亚智能窗帘、Aqara智能窗帘等。6.3.5智能家电智能家电如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等,可通过手机APP或智能主机实现远程控制、智能调节等功能。6.3.6环境监测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用于监测室内环境参数,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6.3.7安全报警设备安全报警设备包括烟感报警器、燃气报警器、摄像头等,用于监测家庭安全状况,及时报警并推送信息至用户手机。通过以上设备与产品的选型与组合,可以为用户打造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智能家居环境。第7章智能家居控制系统7.1控制系统概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现代房地产行业中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集成化的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住宅内各种设备的智能管理与远程控制。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以提高居住舒适度、节能环保、安全可靠为目标,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高效、舒适的居住环境。7.2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家居照明、家电控制、窗帘控制等。通过智能家居控制单元,实现各种设备的联动与协同工作,提高生活品质。7.2.1家居照明控制家居照明控制可通过智能开关、移动设备等实现灯光的远程控制、定时开关、场景设置等功能,满足不同场合的照明需求。7.2.2家电控制家电控制通过智能插座、红外转发器等设备,实现对空调、电视、冰箱等家电的远程操控,提高生活便利性。7.2.3窗帘控制窗帘控制可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现窗帘的自动开关、远程控制等功能,满足室内光照需求,同时提高居住舒适度。7.3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家庭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家庭用电、用水、用气等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与优化,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成本。7.3.1能源监测能源监测通过安装智能电表、水表、气表等设备,实时采集家庭能源消耗数据,为用户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7.3.2能源分析能源分析系统根据监测数据,为用户提供能源消耗趋势图、对比分析等,帮助用户发觉能源浪费环节,提高节能意识。7.3.3能源优化能源优化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策略,自动调整家电运行状态、室内温度等,实现能源的最优化配置,降低能源消耗。7.4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通过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自动调控,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7.4.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参数,为用户提供参考数据。7.4.2环境调控环境调控系统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空调、新风系统等设备,维持室内环境在最佳状态。7.4.3环境预警当监测到室内外环境参数超出设定范围时,环境预警系统将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居住安全。第8章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项目实施8.1项目策划与筹备8.1.1项目目标确定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明确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项目的目标,包括提升建筑能源效率、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居住舒适度以及保障安全功能。8.1.2项目需求分析对项目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包括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功能需求等方面,以保证项目策划的全面性和准确性。8.1.3项目可行性研究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估,为项目策划提供依据。8.1.4项目规划与设计根据项目目标、需求和可行性研究,制定项目规划,包括系统架构设计、设备选型、施工方案等。8.1.5项目预算与融资合理估算项目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保证项目资金充足。8.2项目实施与管理8.2.1项目组织与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项目组织与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保证项目高效、有序地推进。8.2.2施工准备进行施工现场勘察,制定施工方案,办理相关手续,保证施工顺利进行。8.2.3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项目设计,采购符合要求的设备,并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安装、调试。8.2.4系统集成与调试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交互与协同工作,并进行系统调试,保证系统稳定运行。8.2.5项目进度控制通过项目管理工具,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8.2.6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保证项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施工现场安全。8.3项目验收与评价8.3.1系统验收在项目完成后,对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系统进行功能、功能、稳定性等方面的验收。8.3.2用户培训与交付对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培训,保证用户能够熟练掌握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使用方法,并将项目交付给用户。8.3.3项目评价与反馈收集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8.3.4后期维护与服务建立完善的后期维护与服务体系,保证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并及时解决用户问题。第9章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市场分析9.1市场现状与趋势当前,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市场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市场呈现出以下趋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需求持续增长;技术创新不断,产品种类丰富,功能日益完善;跨界融合加速,产业链逐渐成熟;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市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9.2市场竞争格局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市场竞争格局表现为以下几点:企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尚未形成绝对的领导品牌;传统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