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_第4页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0篇)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篇1

在公共场所或单位内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以下以某单位为例,为各位提供一则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仅

供各位参考,希望大家从中领略到如何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

危害,保护广大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教学、

科研、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

安部颁发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

《福建省消防条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将消

防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消防安全工作与学校的发展

相适应。

第三条学校消防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校长

领导下的逐级防火责任制,校长为学校防火安全责任人,各院部、各

部门主要行政领导为本单位防火安全责任人。

第四条学校设立由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防火委员会,

由分管副校长担任防火委员会主任。防火委员会下设防火安全办公室。

各院部、各部门成立防火工作领导小组或指定专人负责防火安全工作。

第五条学校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

制止违反消防安全法规和规定的行为、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和参加有

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六条学校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法制安全教育规划,普及消防安

全知识,增强师生员工的消防意识。

第七条学校所属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有关消防法规和本规定。

第二章火灾预防

第八条学校防火委员会将对学校教学、科研、生产、生活有重大

影响和易发生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财产

重大损失的场所或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第九条办公楼、教学综合楼(含实验室、研究室)、图书馆、学

生宿舍、学生活动中心、网络中心、培训中心、会议中心、食堂等一

切公共场所的防火。主管单位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张挂于显

见地方。要配足灭火设备,并有专人管理,不具备安全使用条件的,

应停止使用。

(-)应有足够的安全出口,并设有应急灯及明显标志,疏散通

道须保持畅通。

(二)电气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线路要定期检修。

(三)对楼内消防设施要加强管理,分工明确,定期检查。高位

消防水池要确保水源充足,应急照明系统要保持良好状态。

(四)楼道内严禁堆放物品。

(五)报警系统要有专人值班,值班人员要做好日常检查与记录,

并与校保卫处值班室保持联系。

(六)楼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违章装修,改变

房间用途;不得随意拉线、改线、超负荷用电;楼内严禁使用明火,

不得在垃圾道口、厕所、走廊等处焚烧垃圾。

(七)夜间除值班人员外,不得在办公楼随意留宿。

(八)各办公室、实验室等要做到人走灯灭,关闭空调及各类电

器电源。

(九)禁止在电梯内吸烟,不准学龄前儿童单独乘坐电梯。

第十条校园防火

(-)秋冬季节、天干物燥,严禁焚烧杂草、落叶、垃圾等。

(二)校园内临时动用明火,须经保卫处检查同意,方可动火,

并有专人负责。

(三)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如工作需要时,须采取

可靠的安全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第十一条储存、运输或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单位,必

须到公安消防机关办理消防安全审批手续。必须落实相应的通风、防

火、防爆、报警等消防安全措施;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品安全管理规章

制度,并到学校防火安全办公室备案。危险品库房的选址和建设必须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当地公安消防机关批准。危险品库房必须按

有关要求配备相应的防爆、消防设施和器材。非特定场所,严禁存放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第十二条学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必须报经公安消防

机关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新建工程必须按照消防要求设置公共消防

设施。工程竣工后,必须通过公安消防机关的验收方可投入使用。有

关验收合格证明(复印件)报送学校防火安全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在学校公共场所进行室内装饰装修,施工单位事前应到

公安消防机关办理建筑物内部装饰装修防火审批手续。施工中必须严

格执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严禁使用易燃材料。工程竣工后,必须通

过公安消防机关的验收方可投入使用。有关验收合格证明(复印件)

报送学校防火安全办公室备案。

第十四条具有易发火灾危险性的场所禁止使用明火。确需动用明

火时,必须采取严密的防火措施,切实保证安全。

第十五条举办大型集会、文艺晚会等活动,主办或承办单位应制

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于举办日三天前报学

校防火安全办公室,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第十六条加强用电、用气管理。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

用和线路、管道的设计、敷设,必须选用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

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必须指定具备相应资质

的单位施工。任何单位、个人不准违章用电、用气,不准私自接线、

变更管道、换表和随意拆卸控制装置;出现用电、用气故障要及时向

学校有关部门报修。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必

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章消防组织

第十七条学校成立防火委员会及各级消防组织,通过加强消防组

织建设,增强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

第十八条学校防火委员会职责:

(七)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A)组织或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九)遵守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对校园内发生

的火灾事故进行调查,按照有关规定就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十)定期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防火安全工作情况,重大问题及

时报告。

第二十条各单位防火领导小组职责:

(-)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确定本单位及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落实防火安全责任

制;与学校安全防火委员会签定《防火安全部门领导责任书》;

(三)针对本单位特点对所属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普及防火

安全常识;

(四)按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

定期进行检验、维修,保证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五)经常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本单位不能

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学校防火安全办公室;

(六)支持、配合学校防火安全办公室履行消防安全指导、检查、

监督职责,认真、及时整改本单位存在的消防安隐患,并将整改情况

向学校防火安全办公室报告;

(七)发生火灾及时报警并组织扑救,协助疏散人员物品,保护

火灾现场;

(八)协助有关部门查明火灾事故的原因,认真做好善后工作。

第二十一条学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防火领导小组除应当履行本规

定第二十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建立防火档案,设置防火标志,严格防火重点部位的安全

管理;必须的操作规范的文字内容,应在设备周围明显处上墙告示。

(二)建立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

(三)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四)建立义务防火组织,组织义务消防员学习消防知识,接受

消防技能训练,参加灭火演练,了解和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发

生火灾时的处置方法,能够迅速扑灭初期火灾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

情;

(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第四章火灾扑救

第二十二条田可人发现火灾,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和校保

卫处值班室电话报警。任何单位、个人必须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

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第二十三条失火单位和有关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扑灭火灾、疏散

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和财物,并派人接应和引导消防车辆。

第五章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学校将公共消防设施、器材、装备的配置和维护资金

列入消防安全预算,专款专用。

第二十五条校内承包单位和经济实体所需配备的灭火器材,由该

单位出资。并按照防火安全办公室的要求统一配备、更换、维修。

第二十六条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使用、更换,必须符合防火

部位物品的性质,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消防器材应放在消防箱内,置于通风、干燥、便于取

用的位置,并设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第二十八条消防器材要定期保养、检修、更换;要建立健全消防

设施、器材档案,及时记录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使用、更换、检

修等情况。

第二十九条各单位配备的灭火器材,由单位防火领导小组指定专

人管理;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配备的灭火设施、器材,分别

由各楼管理部门指定专人管理。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擅自移动、拆卸、挪用消防

设施、消防器材和消防标志,不得埋压、圈占消防水源,不准占用防

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特殊情况须报经学校防火安全办公室批准后

方可变动。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一条学校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成绩显著的单

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防火组织健全并积极开展工作,消防安全制度和措施得到

有效落实,消防设施、器材保管完好,防火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及时

发现和消除火险隐患,消防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

(二)及时组织扑灭火灾或积极支援其他单位、居民扑灭火灾,

避免了重大损失,表现突出的;

(三)及时发现和消除重大火险、火灾隐患,制止犯罪分子的破

坏活动,避免火灾事故发生的;

(四)积极参与扑灭火灾,抢救伤员和公共财产,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消防安全规定,有下列问题之一的单位或个人,

视情节轻重、造成的后果及应承担的责任,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先进、

优秀的评比直至处分、处罚。

(-)施工人员不按防火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引发火险、火灾的;

(二)防火工作负责人不认真履行职责,未落实有关规章制度,

教育管理不力,未及时整改火险隐患,致使发生火险、火灾的;

(三)值班人员失职或擅离职守,责任区发生火险、火灾的;

(四)违反消防安全制度和有关操作规程,引发火灾的;

(五)损坏或擅自动用、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

(六)其他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导致火灾事故者。

第三十三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福建省消防条例》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条款者,追究直接责任

人和单位负责人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校属各单位(含附属医院)、驻校各机构和企业,均

须依据本规定,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做好

本部门的防火安全工作。

第三十五条各单位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业务

性质,制定消防安全实施细则。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由学校防火安全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篇2

第一条为了提高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及有关

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及其以上的餐饮经

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消防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

针。

第四条市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餐饮经营单位的安全

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公安消防、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按

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别对餐饮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特种设

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商务行政部门依照本规定负责餐饮经营单位的

安全生产行业管理工作。

第五条餐饮经营单位应当遵守本规定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法规、规章;具备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

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餐饮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

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障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定期研究安全生产问题;

(五)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七条餐饮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有关安全生产的责任制、教育培训I、

检查、奖惩、事故报告、重点部位、设备设施、危险作业等管理制度。

第八条餐饮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

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

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应当记录,并至少保存两年。特种作业人员应当

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持证±岗。

第九条餐饮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

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

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

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第十条餐饮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并指定

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状况,保证消防设施、器材

的正常有效使用。餐饮经营单位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应当安排专人24

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应当做好值班记录。

第十一条餐饮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部位、设备和设

施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当设置在明显位置,便于

识别。落地式玻璃门、玻璃窗、玻璃墙应当设有警示标志,并设置在

显著位置。

第十二条餐饮经营单位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水平开

启;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堵塞或者封闭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宽度

不得小于1.4米,两侧1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堆放或者悬挂任I可物品;

安全出口门内门外L4米范围内不得设踏步,并不得设置门槛。

第十三条餐饮经营单位的散座区域内应当设置疏散通道。疏散通

道应当直接通向安全出口,宽度不得小于1.5米。

第十四条餐饮经营单位的散座区域容纳人数,按照使用面积计算,

人均不得小于L2平方米。

第十五条餐饮经营单位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应当设置

灯光型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应当明显、连续,设在安全门的

顶部、疏散通道和转角处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上,指示标志的间距

不得大于10米。疏散通道应当同时设置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

第十六条餐饮经营单位应当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重点要害部

位和人员密集区域设置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达到地面的最低照度不

得小于0.5勒克斯,断电后连续照明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第十七条餐饮经营单位在营业期间进行装修、维修、改造等施工

的,施工区应当与营业区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餐

饮经营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

责任。

第十八条10千伏电压等级且容量在630千伏安及其以上的变配电

室,应当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应当做好值班工作记录。

第十九条变配电室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

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变配电室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

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变配电室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小于400毫

米的挡板。变配电室应配备用电设备布置平面分布图、配电线路平面

分布图安全技术资料,并悬挂变、配电系统操作模拟图板。严禁存放

易燃、易爆等物品,并保证变配电室的消防设备、设施完好有效。

第二十条变配电室应配备高、低压作业工具,劳动防护用具,应

急工具等安全用具,并保证使用安全。

第二十一条餐饮经营单位营业区域内电源线路的设置,应当符合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接、拉临时用电线路的,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

施;电器设备应当安装漏电和过载保护装置。

第二十二条每个包间均应当设置中、英文安全逃生路线图,设有

10个以上雅间(包间)的餐饮经营单位应当在每个房间内设置报警装置。

第二十三条餐饮经营单位应当在每日营业结束后,对电源、火源、

热源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二十四条餐饮经营单位应当对抽油烟机、集烟罩、排油烟管道

等设备的安全使用实行重点管理。中餐厨房的抽油烟机、集烟罩、烟

道入口处1米范围内,应当每日进行清洗;排油烟管道应当至少每60

日清洗1次,清洗要有记录。餐饮经营单位可以委托专业清洗单位提

供清洗服务,并订立书面协议。

第二十五条操作间燃气灶具与液化石油气瓶之间的净距离不得小

于0.5米,灶具与液化石油气瓶之间的连接软管应控制在2米以内,软

管应按规定更换。操作间应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并配备轻便式灭火

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

第二十六条餐饮经营单位用餐场所内严禁使用5千克(不含)以上的

液化石油气钢瓶。

第二十七条餐饮经营单位使用和备用钢瓶应分开放置。使用和备

用液化石油气总重量超过100千克或钢瓶总数超过30瓶的应设置专用

气瓶间。气瓶间应靠建筑物外墙设置,不得设置电器开关及存放易燃

物品、杂物,并有通风设施。气瓶间周围应划定禁火区、设置明显的

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

第二十八条餐饮经营单位燃气管道、燃气管道自动切断阀、瓶装

液化石油气、调压装置、燃气灶具及阀门等应每天进行检查。放置烤

箱、燃气灶具等部位应配置灭火器材,燃气调压装置室、气瓶间等部

位应配置可燃气体报警器。

第二十九条餐饮经营单位设置在地下的营业区域,应当遵守下列

规定:

(一)不得设置在地下二层及其以下;

(二)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气,不得储存易燃易爆物品;

(三)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营业区域内暂可一点距

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得大于25米;

(四)疏散通道长度超过20米无自然通风或者超过40米的,应当设

置机械排烟设施;

(五)安全出口不得设置卷帘门、转门、吊门或者侧拉门。

第三十条餐饮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应急救援组织、主要危险目标、启动程序、

紧急处置措施、应急设备器材等内容。餐饮经营单位应当定期演练生

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得少于1次,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一条餐饮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能够熟练使用应急广

播和指挥系统,并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从业人员应当熟悉

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掌握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第三十二条餐饮经营单位应当设置能够覆盖所有散座和包间等营

业区域的应急广播系统,并且能够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播放。

第三十三条餐饮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现场有关人

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应当迅速启

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和商务行政部门。单位负责人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

报、或者拖延不报。

第三十四条餐饮经营单位使用特种设备的,应当严格执行《特种

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日常

维护、保养,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十五条安全生产监督、公安消防、商务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

中,应当相互配合,互通情况,发现需要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应

当及时移送,接受移送的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在本市举办重要会议或者重大活动期间,市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专项安全生产管理措

施,餐饮经营单位应当执行。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给予以下处罚:

(一)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规定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按照

《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处罚;

(二)未按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按照《安全

生产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处罚;

(三)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未持

证上岗的,按照《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处罚;

(四)未按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按照《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处罚;

(五)未按要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按照

《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处罚;

(六)未按要求使用液化石油气、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按照

《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处罚;

(七)变配电室未安排值班人员的、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处3万

元以下罚款。

(八)设置在地下两层及其以下,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规定中对容纳人数要求的,由商务行政部门处3

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消防部门给予

以下处罚:

(一)消防设施和器材的配置不符合要求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消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处罚;

(二)不能保障安全出口畅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

四十三条规定处罚;

(三)未按要求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的,按照《北京市消防安全责任监

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处罚;

(四)未按要求设置应急广播系统的,按照《北京市消防安全责任监

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处罚;

(五)未按本规定的要求设置防烟、排烟等消防设施的,按照《北京

市消防安全责任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处罚;

(六)违反地下安全出口规定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七)未定期清洗抽油烟机、集烟罩、排油烟管道的,处3万元以下

罚款。

第四十条本规定自20xx年xx月xx日起施行。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篇3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法,下同)的编制,应根据生产产

品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性质、生产工艺操作指标、工艺流程、生

产设备、危险特性、安全措施等要求编写该产品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作为产品安全生产的操作依据。同时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

资料发放管理,定期修订完善。

(一)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管理规定

编写要点如下:

L明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写及审批程序。

2、明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发放的要求。

3、明确对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要进行相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培

训及人员资质的要求。

4、明确对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审定、修改或补充完善的要求。

(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L一般情况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编写要点如下:

1.1明确岗位或工序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物化性质、

质量规格,指标要求,特别是安全指标的要求。

1.2明确岗位工艺技术指标及操作参数,如物料配比、成分、温度、

压力、流量等指标。

1.3明确标出带有控制点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1.4明确阐述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1.5明确生产设备,装置的规格、型号、尺寸、能力等。

1.6明确职业卫生、劳动防护和劳动环境的安全规定。

1.7明确生产开车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1.8明确生产运行操作(含设备、设施)、维护和巡回检查方法。

1.9明确停车、紧急停车、异常情况应急处理的操作程序和处置方

法。

1.10明确岗位操作应急预案的要求。

1.11附则(应急救治、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人身伤害事故的现场

急救等)。

2、特殊情况下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鉴于化工生产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并具有普遍

性。因此,将以下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几种情况(正常运行、开停车、紧

急停车、检修)的安全操作规程重点提出来,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生产

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生产前提下进行增加或删减。另外,压缩气体、

液化气体、溶解乙焕等生产工艺过程除应满足化工行业一般的安全管

理要求外,还应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对该生产工艺的相关要求。

2.1正常生产运行情况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点如下:

2.1.1明确岗位操作人员的岗位任务和正常操作程序的要求。

2.1.2明确各项安全规程执行的要求:

2.121明确对检验规程(原料、辅料、中间产品及产品)的要求。

2.1.2.2明确生产装置的定期维护、保养和关键管道、阀门、设备

等更换周期的要求。

2.123明确仪器、仪表定期检查、校准的要求。

2.1.2.4明确装置运行中跑、冒、滴、漏的安全、环保处置的要求。

2.125明确安全防护装置维护保养及定期检测、检验的要求。

2.1.2.6明确受压容器安全管理要求。

2.1.2.7明确消防器材管理要求。

2.1.3明确操作记录管理要求。

2.1.4明确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严禁脱岗、串岗、睡岗和做与生产无

关的事等)。

2.1.5明确正确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下的管理要求。

2.2开、停车情况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点如下:

221明确编写开、停车方案的要求(时间、进度、实施方案、职责

及责任人员等)。

2.2.2明确岗位人员培训的要求(三级安全教育、新工艺培训等)。

2.2.3明确原料、辅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管理要求(检验、存放、

使用等)。

2.2.4明确装置周边环境的要求(主要交通干道通畅、临时装置拆除、

装置内外场地平整清洁等)。

2.2.5明确生产装置(设备、管道、阀门、仪器仪表)开、停车的管

理要求。

2.2.6明确配套公用工程(水、电、汽、气、冷等)的管理要求。

227明确职业安全卫生及劳动防护用品(器具)的管理要求。

2.2.8明确关键设备、设施、自控仪表等的防护要求。

2.2.9明确防雷、防静电系统的管理要求。

2.2.10明确仪器、仪表校准的管理要求。

2.2.11明确消防器材的管理要求。

2.2.12明确通讯系统的管理要求。

2.2.13明确备用设备的管理要求。

2.2.14明确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要求。

2.2.15明确中、长期停车,生产装置进行动火检修,排空、置换

的处置要求。

2.3紧急停车情况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点如下:

2.3.1明确发生各种紧急情况(包括:工艺或设备的异常情况、公用

工程系统的异常情况、停水、停电、停汽、停气、发生火灾、爆炸、

物料大量泄露及水灾、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的处理要求。

2.3.2明确各类事故的上报程序。

2.3.3明确消防器材及救治用品的配置要求。

2.3.4明确各岗位操。

3、交接班管理制度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

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根据原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的规定〃严格执行交接班制

度〃。编写要点如下:

3.1适用范围。

3.2引用标准。

3.3交接班要求及内容

3.3.1接班准备(含提前到岗,穿戴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班前会议,

检查生产和设备运行情况等);

3.3.2交班准备(含填写好设备运行、生产情况记录,工具备件清点

数量,工具摆放有序、整齐,资料归好,做好卫生等);

3.3.3交接班内容(含上一班生产工艺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下

一班的任务,技术措施要求,工具备件数量,设备运行情况,有无事

故及处理情况,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要求及通

知等)。

3.4交接班〃五交〃、〃五不交〃的规定

3.4.1五交(交本班生产、工艺指标、产品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交

各种设备、仪表运行及设备、管道的跑、冒、滴、漏情况;交不安全

因素及已采取的预防措施和事故处理情况;交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和岗位区域的清洁卫生情况;交上级指令、要求和注意事项)。

3.4.2五不交(生产情况、设备情况不明,特别是事故隐患不明不交;

原始记录不清不交;工具不齐全不交;岗位卫生不好不交;接班者马

虎,不严格不交)。

3.5考核

3.5.1人员要对口交接;

3.5.2接班人员未到,在岗人员不得离岗;

3.5.3交接班要签字;

3.5.4交接班记录要不定期进行抽查。

4、防火防爆与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

规程》、《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

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

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氯气安全规

程》、《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乙块站设计规范》、《溶解乙

快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氧气站设计规范》、《氢气使用安全技术

规程》、《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4.1生产装置。编写要点如下:

4.1.1明确法律、法规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防雷

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石

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等)。

4.1.2明确安全装置及报警装置。

4.1.3明确控制系统的要求。

4.1.3明确异常情况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含超温、超压、断电、断水、

防火、防静电、防泄漏、放空等要求)。

4.2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如下:

4.2.1明确固定动火区域和禁火区域的划分。

4.2.2明确设立固定动火区的条件和要求。

4.2.3明确禁火区动火规定。

4.2.4明确动火的审批。

4.2.5明确动火的等级划分:

(1)特殊危险动火;

(2)一级动火;

(3)二级动火。

4.2.6明确特殊动火、一级动火和二级动火前的分析取样规定、分

析时间规定。

4.2.7明确动火作业证的填报要求及管理规定。

4.2.8明确动火作业的规定要求。

4.2.9禁止动火作业的规定要求。

4.2.10明确动火作业完毕的现场清理规定。

4.2.11明确各级动火责任人的职责:

Q)动火项目负责人;

(2)动火人;

(3)动火岗位工段(班组)长;

(4)动火监护人;

(5)动火分析人;

(6)各级审查批准人。

4.2.12明确动火分级终审权限规定。

4.2.13明确动火分析执行标准。

4.2.14明确动火作业的其它规定。

4.3消防组织与实施。编写要点如下:

4.3.1明确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

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

4.3.2明确消防组织及职能。

4.3.3明确消防培训要求。

434明确消防对易燃、易爆物品和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危险的生

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及其相关的设备、设施、仓库等,进行严

格管理。

4.3.5明确消防器材的配备。

4.3.6明确消防预案及演练。

4.3.7明确发生火灾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处置。

4.4其它消防安全规定。编写要点如下:

4.4.1明确企业的禁烟规定。

4.4.2明确机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区域的规定。

4.4.3明确易燃液体擦洗设备、材料的规定。

4.4.4明确更衣室不得存放易燃液体和易燃气体的规定。

4.4.5明确消防通道内、防火间距内严禁搭建和堆放物资的规定。

4.4.6明确高压线1.5倍间距内不得构建易燃、易爆仓库、厂房和

装置的规定。

4.4.7明确研制易燃、易爆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有火灾、爆炸危险

的新设备、新工艺的项目,必须对研制的每一个项目提出预防火灾、

爆炸的具体措施。同时报安全(消防)部门批准。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

储存项目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审批。

4.4.8明确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禁止穿戴化

纤织物的工作服和带铁钉的鞋子的规定。

4.4.9明确汽车库、物资仓库应遵守《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物

资管理的有关规定。

4.4.10明确对生产、使用氯气、煤气、天燃气、液化石油气、乙

焕气、氧气、氢气、光气等的单位,应按照有关(《氯气安全规程》、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乙焕站设计规范》、《溶解乙焕气瓶

安全监察规程》、《氧气站设计规范》、《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氢气站设计规范》、《城镇

燃气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执行。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保障餐饮服务食品安

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

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单位卫生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餐饮服务单位。

第三条餐饮服务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

要求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

会监督,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与人员的职责

第四条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者、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的

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负全面责任。

第五条各食堂、餐厅应设置食品安全管理小组,并配备专职或兼

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六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基本要求和职责

(一)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基本要求

——身体健康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具备2年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经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

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

——落实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监督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人

员岗位调整的落实;

——按照食品安全检杳计划要求,定期检查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

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建立食品安全检查及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等管理档案。

第七条餐饮服务单位应建立健全以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餐饮服务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餐饮服务单位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

和台账记录制度;

——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一投诉受理制度;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关键环节操作规程;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制度。

第三章餐饮服务人员和设备设施卫生要求

第八条餐饮服务人员卫生要求

——餐饮服务人员上岗前应取得所在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机

构颁发的健康证明;

——餐饮服务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休假、出差较长时

间后再回到炊事岗位应进行体检;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

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

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离餐饮工作岗位;

——餐饮服务单位应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

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

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参加上岗前初次培训

和在岗期间的每年继续教育培训,培训情况应有记录;

——餐饮服务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

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接触

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应戴口罩;

——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

戴口罩,操作前应严格进行双手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消毒,不得

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

饮食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第九条设备设施卫生要求

——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

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

标明其用途;

——用于食品加工的设备及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

品的还应进行消毒;

——粗加工操作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

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应独立设置,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

标明其用途;

——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等设施;

——库房内应设置数量足够的物品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应能使

储存的食品和物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

品搬运。

第四章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条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

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第十一条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的索证索票、进

货查验和采购记录行为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

的要求。

第十二条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入库前应进

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做好记录。

第十三条储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

苍蝇、嶂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

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第十四条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

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第十五条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

器内,并放置在专用冷藏设施中,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

个品种留样量应不少于100克。

第十六条餐饮服务单位应对人员健康状况、培训情况、原料采购

验收、食品安全检查情况、食品留样、检验结果及投诉情况、处理结

果、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等进行记录,记录应至少保存2年以上。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应采取以下方式

——实施现场检查;

——查阅基础资料;

——对食品和餐用具进行抽样检验。

第十八条餐饮服务单位重点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餐饮服务许可情况;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建立档案情况;

——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用工具及设备、食品容器及包装

材料、卫生设施情况;

——餐饮加工制作、捎售、服务过程的食品安全情况;

——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及执行情况、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

急处置制度及执行情况;

——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食品添加剂等的感官性状、产品

标签、说明书及储存条件;

——餐用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的清洗、消毒和保洁情况。

第十九条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制作填写现场检查表,经

双方核实并签字。

第二十条各单位应至少每季度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一次食品安全

检查,夏季不定期进行抽查。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篇5

一、范围

为加强营口邮政公司外包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员工人身

安全及生产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外包单位的安全工作由各外包单位进行自主管理,本规定仅对各

外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起到督促及补充的作用。

二、术语和定义

外包单位:生产外包、检修外包、施工外包、生活外包、绿化卫

生外包等所有外包单位的统称。

三、协议签订部门管理职责

L签署《外包项目安全协议书》

2、对外包部门是否履行安全职责进行监督检查。

3、对外包单位宣传本公司安全、环境方针,并与其签订安全协议,

提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要求。

4、对外包的安全资质进行复查。

5、对外包单位劳动纪律及培训教育方面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

6、对外包单位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考评等综合管理。

7、对外包的车辆及人员入场进行管理。

8、对外包单位具体进行安全交底,并进行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

四、管理内容和要求

管理要求通则

1、进入公司的外包单位和外包人员必须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国家安全标准、行业安全标准以及公司安全、安全管理规定及所在区

域的专业安全技术规程,按照合同约定范围实施作业,建立、健全内

部安全、安保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

2、进入公司作业的外包的单位应自主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外包单位应配合和接受公司对本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审核,并提

供相关的资质凭证(原件或复印件)。

4、外包单位应获知公司所确定的适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并执行与此相关的公司安全、安全管理制度。

5、外包单位应使用适宜的设备、施工工器具及安全防护装备,使

用的物资设备(危险化学品、个人防护装备、防爆电气设备、消防设

备、运输设备等)应符合国家、行业安全标准和公司要求;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动用公司的设备和工器具(紧急情况除外)。

6、外包单位应按国家、行业安全标准均配备必须的劳动及个体防

护用品,并督促员工按标准使用。

7、进入公司作业的外包单位应建立并维护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岗

位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患有职业禁忌症或未能提供职业健康

体检合格证明的协力人员,不得在公司内从事相关作业。

8、外包单位需用公司的能源介质(水、电、煤气等),必须经公

司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同时应确保在用能过程中的安全。

9、在公司区域施工动火、登高、受限空间内部作业,必须执行公

司的相关制度。

10、外包单位应确保独立管理区域内安全、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转、

安全、消防设施、要与生产设备同时安排检修,不得擅自停用、拆除

安全、消防设施。

11、外包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

的工艺设备。

12、外包单位应对各重要的过程(重大危险源)或情况制定相应

的措施或应急预案。

13、外包单位收到公司相关部门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必须立

即落实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整改情况反馈公司相关部门。

14、外包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国家认可的安

全管理合格证书等相应资质,作业人员应通过本单位的上岗作业能力

考核或必须具备符合岗位要求的资质证书。

五、事故管理

L外包单位发生生产性工伤事故,对发生事故的外包单位进行考

核。

2、外包单位发生火灾事故,对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考核,如事故

对公司财产造成损失,还应进行赔偿。

3、外包单位发生事故,对我公司协议签订部门进行考核。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篇6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I。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普及教育,学习有

关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分析和整改火灾隐患,经常组织消防

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做到〃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

扑救初起火灾〃,同相邻单位和群众组织搞好消防安全联防工作。

二、防火巡查、检查,预先编制相应的防火检查表,规定检查内

容要点,检查依据和检查合格标准。实行逐级防火责任制,单位、科

室负责人及职工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记录备案。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要配备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配备

防火门和其他应急疏散设施,并定期进行检修,保证完整、有效。疏

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保障畅通,不得堵塞。

四、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消防器材的配置种类、数量及配置地

点,应当由专人负责,配置地点应当有明显标志。消防设施和器材应

当定期进行检测,发现损坏应当及时维修或更换。

五、用火、用电、用气管理。

(-)对于储存或处理可燃气体、液体、粉尘的设备,应当进行

安全处理;

(二)敷设燃气管线、电气线路、安装和维修燃气、电气设备,

必须由正式参加特殊工种培训人员承担;

(三)电加热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使用和监管,离开时要切断电

源;

(四)容易产生静电引起火灾爆炸的场所,应当安装消除静电的

装置;容易遭雷击引起火灾爆炸的场所,应当安装避雷装置,并应在

雷雨季节来临前,进行接地电阻检测;

(五)燃气、电气管线和设备应当有专人负责监管,定期检查。

六、火灾隐患整改。认真研究本单位存在的火灾隐患,根据实际,

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按要求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彻底

整改,对整改内容不清楚或是历史遗留火灾隐患,无法按时整改的,

应当及时向公安消防机构汇报。

七、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管理。规定本单位易燃易

爆危险物品的类别、品种和防火防爆场所,安排专人看管,严格收发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进入防火防爆场所手续,制定各类易燃易爆危险

物品的防火、防爆和灭火措施。

八、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建立健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

织机构,明确分工,相互协调,熟练掌握消防业务基本技能,能够及

时有效地扑救初起火灾。发生火灾后保护现场,积极协助公安消防机

构调查火灾原因。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篇7

一、目的’

为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防止和杜绝重特大安全机械事故的发

生,保护国家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利益不受侵害,特制定本制度。

二、机械设备使用原则

1.按机械设备规定的性能指标使用,严禁不合理使用机械。

2.使用机械时要保证人身及机械安全,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

3.机械使用的燃油、润滑油、液压油等油料应符合规定,电压等

级必须满足使用要求。

4.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施工员的正确指挥,确保工作质量,与

施工员密切配合,及时完成任务。

5.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和在用,提高其利用率,以满足施工现场

生产所需。

三、工作职责

1.物资设备部,对全项目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负责全项目

机械设备需用计划申报。

2.物资设备部对项目机械设备进行协调、调配,办理设备进出场

和租赁手续。

3.物资设备部应建立健全各种机械设备台帐,做好机械维修和运

转记录,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四、机械设备使用要求

1.操作人员应体检合格,无妨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应经

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公安部

门颁发的机动车驾驶执照后,方可持证上岗。

2、机械管理人员,应熟悉各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和机动车交通安

全法规。

3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集中精力正确操作,注意机械工况,

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其他无证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

员进入作业区或操作室内。

4操作人员应遵守机械有关保养规定,认真及时做好各级保养工

作,经常保持机械的完好状态。

5.实行多班作业的机械,应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

录;接班人员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工作。

6.在工作中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

品。

7.机械进入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

务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

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8.机械必须按照出厂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承载能力和使

用条件,正确操作,合理使用,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9.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自动

报警、信号装置应完好齐全,有缺损时应及时修复。安全防护装置不

完整或已失效的机械不得使用。

10.机械不得带病运转。运转中发现不正常时,应先停机检查,排

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12.根据施工情况,对不再使用的机械设备申请报停,办理调出手

续。

12.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卡片、台帐和技术档案,每台设备必须挂

牌作业,注明统一编号,机械设备名称、技术性能、机长、操作规程。

所有机械设备统一标识。

13.为了保证施工生产机械设备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定期检查机械

设备的使用性能,确保生产安全。

14.注意机械防雨、防洪及防风工作,要采取措施防止机电设备及

输电线路因洪水及风灾造成的损失。

15.各类机械使用和操作人员,应做到^勤、四懂、三即:勤学习、

勤检查、勤保养,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熟练操作、

会维修、会排故障。

五、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

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

文件。

2.特种设备在投入使月前或者投入使用后x日内,应当向直辖市或

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

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3.物资设备部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定

期(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投入使用前应由项目部进行联合检查验收,试吊合格并经有关部门检

查验收合格发证后方能使用。

4.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特

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当

给予及时报废。

5.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及时报请

物资设备部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6.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

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7.物资设备部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

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

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

安全规章制度。

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

因素,应当立即向安全环保部、设备物资部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篇8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

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

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

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

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

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

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

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

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

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查体机构

进行健康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

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

以备检查。

2.从业人员培训宣里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

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

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I、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

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

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

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

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五、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

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3.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为规范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

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

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

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

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L处理食物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生食物后;

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5、咳嗽、打喷嚏或授鼻子后;

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

后。

四、非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4、咳嗽、打喷嚏或携鼻子后;

5、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6、从事任何(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五、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

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

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六、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