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职工考核评价手册_第1页
学校教职工考核评价手册_第2页
学校教职工考核评价手册_第3页
学校教职工考核评价手册_第4页
学校教职工考核评价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教职工考核评价手册TOC\o"1-2"\h\u11620第1章教职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3276841.1职业道德规范 3143751.1.1诚实守信 3152391.1.2爱岗敬业 3150051.1.3尊重他人 390691.1.4勤奋学习 4291111.1.5遵纪守法 4317061.2职业素养要求 443151.2.1专业能力 4164571.2.2沟通协作 432301.2.3团队精神 4261011.2.4自我管理 4297871.2.5创新意识 4147411.3教职工形象与礼仪 465481.3.1仪表仪态 4101741.3.2工作环境 4315471.3.3礼仪规范 4116531.3.4媒体形象 5236331.3.5社会交往 523330第2章教育教学工作评价 5267542.1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5247272.2教学工作量与成果 578512.3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57340第3章科研与学术成果评价 6144333.1科研项目与经费 6104373.2学术论文与著作 6161263.3科研奖励与荣誉 728758第4章教育教学管理评价 7168254.1管理制度与执行 763994.1.1制度建设 7322084.1.2制度执行 7267834.2学生管理与指导 743164.2.1学生管理 82164.2.2学生指导 8201494.3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8173734.3.1资源建设 8244724.3.2资源利用 85248第5章师德师风建设评价 8124015.1师德建设活动与成效 9296535.1.1师德建设活动 9200825.1.2师德建设成效 9207225.2师风建设与监督 9205735.2.1师风建设 9172895.2.2师风监督 9171995.3师德师风问题的处理与预防 9287825.3.1师德师风问题的处理 10320125.3.2师德师风问题的预防 103921第6章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评价 1042496.1继续教育参与与成果 108106.1.1参与继续教育情况 10113096.1.2继续教育成果 10171976.2专业发展计划与实施 10193276.2.1专业发展计划 11696.2.2专业发展实施 1160676.3学术交流与培训 1149546.3.1学术交流 11289266.3.2培训 1125340第7章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评价 11138767.1社会服务项目与成效 1189957.1.1教育培训 12168957.1.2技术咨询 12102727.1.3社区服务 1247517.1.4扶贫帮困 1235787.2公益活动参与与组织 12307217.2.1参与公益活动 12163277.2.2组织公益活动 13181307.3社会评价与声誉 1317357.3.1社会评价 13141057.3.2声誉 1318243第8章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评价 1377718.1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 133848.1.1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为团队目标作出贡献; 13248868.1.2尊重和理解同事,能够站在团队整体利益考虑问题; 1380168.1.3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弥补团队不足,共同提高团队绩效; 1390218.1.4遵守团队纪律,维护团队形象,促进团队和谐; 1369068.1.5积极应对团队面临的挑战,勇于承担责任。 13119468.2沟通协作技巧与效果 14129458.2.1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1468858.2.2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14130558.2.3能够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减少误解和矛盾; 14122628.2.4运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提高沟通效率,促进协作; 14628.2.5在协作过程中,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保证协作目标的达成。 14138218.3跨部门合作与协调 14278088.3.1了解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和业务,为跨部门合作奠定基础; 1473018.3.2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4161518.3.3在跨部门项目中,能够有效协调各方资源,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14306088.3.4遵循学校整体规划,保证跨部门合作符合学校发展目标; 1422528.3.5在跨部门合作中,注重团队协作,共同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145005第9章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评价 14114209.1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459999.1.1安全生产责任制 14202589.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4125299.1.3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4236799.2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 14255569.2.1应急预案制定 14309809.2.2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 1572589.2.3应急预案评估与修订 15261829.3安全处理与预防 15212299.3.1安全报告和调查 15299909.3.2安全预防 15162869.3.3安全生产奖惩机制 15204129.3.4安全生产信息与数据管理 152052第10章综合素质评价 151630510.1教职工年度工作总结 152657110.1.1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152867710.1.2科研工作总结 161944110.1.3管理工作总结 161429210.2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16739910.2.1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指标 161546310.2.2科研工作评价指标 162225510.2.3管理工作评价指标 161143610.3评价结果运用与反馈 161898510.3.1评价结果运用 171063110.3.2评价结果反馈 17第1章教职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1.1职业道德规范1.1.1诚实守信教职工应坚守诚信原则,言行一致,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人际关系。1.1.2爱岗敬业教职工应热爱本职工作,勤奋敬业,发挥专长,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1.1.3尊重他人教职工要尊重学生、家长和同事,关心学长,维护他人尊严,营造和谐校园氛围。1.1.4勤奋学习教职工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1.5遵纪守法教职工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学校规章制度,做到遵纪守法,为人师表。1.2职业素养要求1.2.1专业能力教职工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胜任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2.2沟通协作教职工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同事、家长、学生保持有效沟通,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1.2.3团队精神教职工要树立团队意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团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2.4自我管理教职工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状态。1.2.5创新意识教职工要勇于创新,积极摸索教育教学新方法,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1.3教职工形象与礼仪1.3.1仪表仪态教职工要保持端庄、整洁的仪表,言谈举止得体,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1.3.2工作环境教职工要爱护校园环境,保持办公场所整洁,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1.3.3礼仪规范教职工要遵循礼仪规范,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展现教职工的良好风貌。1.3.4媒体形象教职工在媒体面前要维护学校形象,积极传播正能量,树立教育行业的良好声誉。1.3.5社会交往教职工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守社会公德,展示个人品质和学校形象,为学校树立良好口碑。第2章教育教学工作评价2.1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职工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评价教师是否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系统、全面、准确地传授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教学方法:评价教师是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教学态度:评价教师是否认真负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因材施教,耐心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4)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所任课程的学绩、学习兴趣、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2.2教学工作量与成果教学工作量与成果是评价教职工工作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工作量:统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课程门数、课时数、班级人数等,以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负担。(2)教学成果: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如学绩、优秀率、及格率、学生竞赛获奖情况等。(3)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对实施教学改革的项目或成果给予适当加分。(4)教学研究:评价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如发表教学论文、参与教材编写、承担或参与教学研究项目等。2.3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理念:鼓励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2)教学方法改革:支持教师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4)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教学评价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第3章科研与学术成果评价3.1科研项目与经费科研项目是衡量教职工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本项目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级别、项目性质、项目经费及执行情况。具体评价标准如下:(1)项目级别: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等科研项目按照级别给予不同分值。(2)项目性质:分为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纵向项目是指由国家、省、市等部门立项的科研项目;横向项目是指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立项的科研项目。(3)项目经费:根据项目经费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分值。同时对项目经费的执行情况予以关注,保证经费使用合理、合规。(4)项目执行情况:包括项目进度、成果产出等,对按时完成项目任务且成果显著的教职工给予加分。3.2学术论文与著作学术论文与著作是反映教职工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依据。以下为学术论文与著作的评价标准:(1)学术论文:根据论文发表的期刊级别、影响因子、作者排名等因素给予不同分值。具体分为:国际顶级期刊、国内顶级期刊、一般期刊等。(2)著作:包括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等。根据著作的出版社、字数、作者排名等因素给予不同分值。(3)论文引用次数:对于高被引论文,给予一定的加分。3.3科研奖励与荣誉科研奖励与荣誉是教职工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的体现。以下为科研奖励与荣誉的评价标准:(1)科研奖励:根据奖励级别(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和排名,给予不同分值。(2)荣誉称号:如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等,根据荣誉级别给予不同分值。(3)学术兼职:担任国内外学术组织、期刊的职务,如常务理事、编委等,根据职务级别给予不同分值。(4)科研团队及平台:作为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参与科研团队、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根据团队和平台的级别给予加分。第4章教育教学管理评价4.1管理制度与执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进行评价。4.1.1制度建设学校应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规定。制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4.1.2制度执行学校应保证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具体表现在:(1)教学管理人员熟悉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2)教师按照制度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3)学生和家长了解并遵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4)定期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4.2学生管理与指导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管理与指导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4.2.1学生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行为规范、学业考核、奖惩措施等,保证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1)学生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2)学业考核:建立科学、公正的学业考核制度,客观评价学生学业成绩;(3)奖惩措施:合理设置奖惩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2.2学生指导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1)学习指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2)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职业发展方向;(3)心理健康指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4.3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满足教育教学需求。4.3.1资源建设学校应根据教育教学需求,加强以下方面资源建设:(1)课程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2)教材资源:选用优质教材,保证教学内容先进、实用;(3)硬件资源: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4.3.2资源利用学校应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具体表现在:(1)教师能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2)学生能充分运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果;(3)学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第5章师德师风建设评价5.1师德建设活动与成效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内容,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师德建设活动,以提升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5.1.1师德建设活动(1)组织教职工学习国家有关师德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强化师德意识。(2)定期举办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如师德论坛、讲座、座谈会等,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开展师德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4)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教职工的师德素养。5.1.2师德建设成效(1)教职工的职业道德观念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行为更加规范。(2)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3)教职工队伍稳定,离职率逐年下降。(4)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在上级部门检查中取得优异成绩。5.2师风建设与监督师风建设是学校教职工队伍形象的重要体现,学校高度重视师风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5.2.1师风建设(1)制定完善的师风建设规章制度,明确教职工的行为规范。(2)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职工的政治觉悟。(3)开展师风专项治理活动,切实解决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4)强化教职工的业务能力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5.2.2师风监督(1)建立健全师风监督机制,加强对教职工的日常监督。(2)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和信箱,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3)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4)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维护学校形象。5.3师德师风问题的处理与预防学校对师德师风问题高度重视,严肃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5.3.1师德师风问题的处理(1)对涉及师德师风问题的教职工进行调查核实,依据事实和相关规定进行处理。(2)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职工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3)对涉及师德师风问题的教职工进行培训,促进其改进。(4)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处理结果,接受监督。5.3.2师德师风问题的预防(1)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德素养。(2)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预防机制,加强风险防控。(3)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排查,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4)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关注其心理健康,预防师德师风问题的发生。第6章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评价6.1继续教育参与与成果本节主要对学校教职工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参与程度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6.1.1参与继续教育情况教职工应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活动,包括线上和线下培训、研修班等。评价时应关注以下方面:a.参与继续教育的频次及覆盖范围;b.参与培训项目的层次、类别及主题;c.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1.2继续教育成果教职工在继续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a.学习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如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b.获得的培训证书、荣誉证书等;c.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6.2专业发展计划与实施本节主要评价学校教职工在专业发展方面的规划和实施情况,旨在促进教职工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6.2.1专业发展计划教职工应结合个人职业规划,制定专业发展计划。评价时应关注以下方面:a.计划的合理性、明确性和可行性;b.计划中包含的专业素养提升措施;c.计划的执行与调整情况。6.2.2专业发展实施教职工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实施情况,包括:a.专业发展活动的参与情况,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b.专业发展成果的展示和交流;c.专业素养的提升情况。6.3学术交流与培训本节主要评价学校教职工在学术交流和培训方面的参与情况,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6.3.1学术交流教职工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评价内容包括:a.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的频次和级别;b.发表学术论文、著作和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c.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6.3.2培训教职工应主动参加各类培训活动,评价内容包括:a.培训的类型、层次和主题;b.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应用;c.培训对个人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第7章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评价7.1社会服务项目与成效本章主要对学校教职工在社会服务项目中的参与及成效进行评价。社会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培训、技术咨询、社区服务、扶贫帮困等方面。7.1.1教育培训学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评价内容包括:(1)教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次数、时长及覆盖范围;(2)教职工在教育培训中取得的成果,如论文发表、奖项获得等;(3)教育培训对学员及社会的影响和成效。7.1.2技术咨询学校教职工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评价内容包括:(1)技术咨询的项目数量、领域及质量;(2)技术咨询成果的转化应用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3)教职工在技术咨询中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7.1.3社区服务学校教职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提升社区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水平。评价内容包括:(1)教职工参与社区服务的次数、时长及覆盖范围;(2)社区服务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3)社区服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7.1.4扶贫帮困学校教职工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活动。评价内容包括:(1)教职工参与扶贫帮困的次数、时长及覆盖范围;(2)扶贫帮困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扶贫帮困成果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7.2公益活动参与与组织本章主要评价学校教职工在公益活动中的参与和组织能力。7.2.1参与公益活动学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形象。评价内容包括:(1)教职工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时长及类型;(2)教职工在公益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3)教职工参与公益活动的影响力。7.2.2组织公益活动学校教职工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积极策划和组织公益活动。评价内容包括:(1)组织公益活动的数量、规模及影响力;(2)活动策划的创新性和实施效果;(3)组织活动对教职工和社会的积极作用。7.3社会评价与声誉本章主要评价学校教职工在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中的声誉和影响力。7.3.1社会评价学校教职工在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中的表现受到广泛认可。评价内容包括:(1)社会各界对教职工的评价和认可程度;(2)教职工在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中的荣誉和奖励;(3)教职工在行业内的声誉和影响力。7.3.2声誉学校教职工在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中树立的良好形象,为学校赢得了声誉。评价内容包括:(1)学校在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方面的整体声誉;(2)教职工个人声誉对学校声誉的提升作用;(3)学校声誉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第8章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评价8.1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本节主要评价教职工在团队合作中的精神风貌与实际能力。一个优秀的团队应当具备以下特点:8.1.1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为团队目标作出贡献;8.1.2尊重和理解同事,能够站在团队整体利益考虑问题;8.1.3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弥补团队不足,共同提高团队绩效;8.1.4遵守团队纪律,维护团队形象,促进团队和谐;8.1.5积极应对团队面临的挑战,勇于承担责任。8.2沟通协作技巧与效果沟通协作是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以下评价要点关注教职工在沟通协作方面的技巧与实际效果:8.2.1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保证沟通的有效性;8.2.2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8.2.3能够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减少误解和矛盾;8.2.4运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提高沟通效率,促进协作;8.2.5在协作过程中,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保证协作目标的达成。8.3跨部门合作与协调跨部门合作与协调能力是评价教职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以下为评价跨部门合作与协调能力的要点:8.3.1了解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和业务,为跨部门合作奠定基础;8.3.2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8.3.3在跨部门项目中,能够有效协调各方资源,保证项目顺利进行;8.3.4遵循学校整体规划,保证跨部门合作符合学校发展目标;8.3.5在跨部门合作中,注重团队协作,共同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第9章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评价9.1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9.1.1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教职工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生产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教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9.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检查等内容,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9.1.3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9.2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9.2.1应急预案制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9.2.2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教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应急预案的熟练掌握和有效执行。9.2.3应急预案评估与修订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保证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9.3安全处理与预防9.3.1安全报告和调查发生安全时,严格按照规定及时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