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措施指南TOC\o"1-2"\h\u6755第1章大气污染概述 433431.1大气污染成因及影响 443761.2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趋势 590931.3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 514481第2章燃煤污染治理技术 5237132.1燃煤污染排放与控制 5118472.1.1燃煤污染源分析 524342.1.2燃煤污染控制策略 6108142.2煤燃烧脱硫技术 620382.2.1干法脱硫技术 6270022.2.2湿法脱硫技术 6260082.2.3新型脱硫技术 674702.3煤燃烧脱硝技术 622512.3.1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 631382.3.2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技术 6303712.3.3新型脱硝技术 6169302.4粉尘治理技术 6176542.4.1袋式除尘技术 6156052.4.2电除尘技术 75642.4.3湿式除尘技术 7242442.4.4新型粉尘治理技术 726801第3章工业源污染治理技术 7163023.1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概述 785823.1.1源头控制技术 7139543.1.2过程控制技术 7151583.1.3末端治理技术 7185813.2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 7232203.2.1吸附法 839823.2.2吸收法 885883.2.3冷凝法 8172493.2.4燃烧法 8230823.2.5光催化氧化法 8219893.3金属冶炼行业污染治理技术 8173123.3.1烟气脱硫技术 8133393.3.2烟气脱硝技术 8246653.3.3除尘技术 888313.4石化行业污染治理技术 819433.4.1VOCs治理技术 854123.4.2恶臭气体治理技术 9142563.4.3酸性气体治理技术 910599第4章移动源污染治理技术 9223714.1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技术 9221374.1.1车内净化技术 9181194.1.2尾气净化技术 9212754.1.3在用车辆排放治理 9257484.2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治理技术 9251424.2.1发动机排放治理技术 948294.2.2工程机械排放治理 913344.2.3农业机械排放治理 9241774.3船舶排放污染治理技术 10190334.3.1船舶尾气净化技术 10180524.3.2船舶燃油替代技术 10241404.3.3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 10200404.4铁路机车排放治理技术 109694.4.1铁路机车尾气净化技术 1042514.4.2铁路机车燃油优化 10269024.4.3高效铁路运输技术 103586第5章生活源污染治理技术 10211435.1城市餐饮业油烟治理技术 10285415.1.1概述 1027675.1.2油烟治理技术 1133225.2垃圾焚烧污染治理技术 11193315.2.1概述 11154805.2.2污染治理技术 11125095.3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治理技术 11222885.3.1概述 1137785.3.2恶臭治理技术 1129455.4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技术 124365.4.1概述 1246015.4.2扬尘治理技术 128190第6章农业源污染治理技术 12130936.1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 1253686.1.1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 12258176.1.2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12326716.1.3畜禽养殖恶臭控制技术 1242916.2农业秸秆焚烧污染治理技术 12304336.2.1秸秆还田技术 12322756.2.2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 13269536.2.3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13238016.3农药化肥使用污染治理技术 13314606.3.1精准施药技术 13111036.3.2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替代技术 13234616.3.3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处理技术 1393086.4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1385926.4.1物理修复技术 13143666.4.2化学修复技术 13198136.4.3生物修复技术 13144446.4.4综合修复技术 135558第7章复合污染治理技术 1315157.1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协同控制技术 13131867.1.1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14114637.1.2炭基材料吸附技术 1412287.2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技术 1449797.2.1烟气脱硫脱硝脱尘技术 14155607.2.2高效臭氧催化氧化技术 14134687.3酸雨与重金属污染协同控制技术 14221637.3.1烟气脱硫脱硝脱重金属技术 14259907.3.2有序介孔材料吸附技术 14262617.4有毒有害气体协同控制技术 14297957.4.1高效吸附剂开发与应用 1420407.4.2生物法协同控制技术 151646第8章污染防治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5201908.1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571158.2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15115768.3环保政策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1539678.4国际合作与交流 1626482第9章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与维护 16235409.1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 16243929.1.1设施运行原则 16289119.1.2运行管理制度 16282919.1.3操作人员培训 1635519.1.4运行监控 1662609.2污染治理设施维护与检修 16276249.2.1维护与检修制度 16205789.2.2定期检查与维护 1674599.2.3应急抢修 17174789.2.4备品备件管理 17294049.3污染治理设施功能监测与评价 17221549.3.1监测方法与频率 1727859.3.2功能评价指标 1717059.3.3监测数据管理 17256259.3.4异常情况处理 17184009.4污染治理设施优化升级 1774179.4.1技术改造 17323349.4.2设施更新 17211499.4.3信息化建设 17241219.4.4节能减排 173454第10章大气污染治理案例解析 17161510.1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案例 172077910.1.1案例背景 171359710.1.2治理措施 182007210.1.3案例成效 181512310.2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治理案例 182959810.2.1案例背景 18557910.2.2治理措施 181370510.2.3案例成效 181803310.3典型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案例 183135810.3.1案例背景 181753210.3.2治理措施 18941110.3.3案例成效 191410410.4区域联防联控案例解析 192376110.4.1案例背景 191303610.4.2治理措施 1963110.4.3案例成效 19第1章大气污染概述1.1大气污染成因及影响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超过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限值。其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因素: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现象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排放等。(3)区域传输:污染物通过大气传输,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影响远距离区域。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气候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可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甚至导致癌症。(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大气污染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物种多样性降低,影响生态平衡。(3)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质可影响地球辐射平衡,进而影响气候。(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大气污染导致环境恶化,影响农作物产量、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1.2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趋势我国大气污染具有以下特点:(1)污染范围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影响。(2)污染程度严重:部分地区大气污染指数超过限值,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3)污染源多样化:我国大气污染源包括工业、交通、生活等多个方面。我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气污染趋势得到以下改善:(1)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逐年增加。(2)污染物排放量减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等措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3)环保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法制保障。1.3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我国为防治大气污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2)政策文件: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3)标准规范:针对不同行业和污染物,制定了一系列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4)管理制度: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保督察等制度,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通过以上政策法规的实施,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奠定了基础。第2章燃煤污染治理技术2.1燃煤污染排放与控制2.1.1燃煤污染源分析燃煤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其燃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等。本节将对燃煤污染物的排放特征进行分析。2.1.2燃煤污染控制策略针对燃煤污染物的排放特征,本节将探讨燃煤污染控制策略,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为燃煤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指导。2.2煤燃烧脱硫技术2.2.1干法脱硫技术干法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循环流化床燃烧、煤气化、炉内喷钙等。本节将介绍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2.2.2湿法脱硫技术湿法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法、氧化镁法、氨法等。本节将对这些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其脱硫效果、运行成本及环境影响。2.2.3新型脱硫技术本节将介绍几种新型脱硫技术,如微生物脱硫、膜分离脱硫等,分析其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2.3煤燃烧脱硝技术2.3.1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脱硝技术。本节将介绍SCR技术的原理、催化剂、影响因素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2.3.2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技术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具有投资低、操作简单等优点。本节将阐述SNCR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及其在燃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2.3.3新型脱硝技术本节将介绍几种新型脱硝技术,如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法等,探讨其脱硝效果、运行稳定性及未来发展趋势。2.4粉尘治理技术2.4.1袋式除尘技术袋式除尘技术具有除尘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节将介绍袋式除尘器的类型、工作原理、滤料选择及运行维护要点。2.4.2电除尘技术电除尘技术具有处理烟气量大、除尘效率高等特点。本节将阐述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功能影响因素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4.3湿式除尘技术湿式除尘技术主要包括湿式静电除尘、湿式洗涤塔等。本节将对这些技术进行介绍,分析其除尘效果、运行成本及适用场合。2.4.4新型粉尘治理技术本节将介绍几种新型粉尘治理技术,如声波团聚、电凝并等,探讨其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第3章工业源污染治理技术3.1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概述工业源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业废气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概述工业废气的治理技术,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技术。3.1.1源头控制技术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原料和产品结构,降低污染物产生。具体措施包括:选用低污染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实施清洁生产等。3.1.2过程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密闭生产、局部排气、通风净化、自动化控制等。3.1.3末端治理技术末端治理技术是对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的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3.2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前体物,对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VOCs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燃烧法、光催化氧化法等。3.2.1吸附法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对VOCs进行吸附,然后通过解吸或再生将VOCs去除。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分子筛等。3.2.2吸收法吸收法是利用液体吸收剂与VOCs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从而实现VOCs的去除。常用的吸收剂有水、碱液、有机溶剂等。3.2.3冷凝法冷凝法是通过降低温度使VOCs由气态转变为液态,从而实现去除。适用于高浓度的VOCs治理。3.2.4燃烧法燃烧法是将VOCs在高温下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净化。适用于高浓度、易燃的VOCs治理。3.2.5光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下产生氧化性自由基,氧化分解VOCs。具有无污染、低能耗的优点。3.3金属冶炼行业污染治理技术金属冶炼行业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3.3.1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有湿法、干法两大类。湿法脱硫包括石灰石石膏法、石灰石膏法等;干法脱硫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喷雾干燥法等。3.3.2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3.3.3除尘技术除尘技术包括机械除尘、静电除尘、布袋除尘等。3.4石化行业污染治理技术石化行业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VOCs治理、恶臭气体治理、酸性气体治理等。3.4.1VOCs治理技术石化行业VOCs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3.4.2恶臭气体治理技术恶臭气体治理技术有生物法、活性炭吸附法、化学洗涤法等。3.4.3酸性气体治理技术酸性气体治理技术主要有湿法洗涤、干法脱硫、吸收法等。通过这些技术对石化行业排放的酸性气体进行有效治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第4章移动源污染治理技术4.1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技术4.1.1车内净化技术空气净化器应用车内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控制4.1.2尾气净化技术催化转化器优化燃油添加剂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三元催化转化器4.1.3在用车辆排放治理在用车辆排放检测与维护制度高排放车辆淘汰政策4.2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治理技术4.2.1发动机排放治理技术非道路柴油发动机排放标准制定与实施颗粒物捕集器应用非道路发动机SCR技术4.2.2工程机械排放治理新型工程机械排放标准在用工程机械排放改造4.2.3农业机械排放治理农业机械排放控制技术生物燃料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4.3船舶排放污染治理技术4.3.1船舶尾气净化技术船舶尾气催化转化技术船舶尾气脱硫技术4.3.2船舶燃油替代技术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电池动力船舶4.3.3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制定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排放控制区监管与执法4.4铁路机车排放治理技术4.4.1铁路机车尾气净化技术铁路机车催化转化技术铁路机车颗粒物捕集器4.4.2铁路机车燃油优化燃油添加剂使用燃油喷射系统优化4.4.3高效铁路运输技术高速铁路发展铁路电气化改造重载运输技术提高运输效率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技术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第5章生活源污染治理技术5.1城市餐饮业油烟治理技术5.1.1概述城市餐饮业油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餐饮业油烟治理,应采取高效、经济、环保的技术措施,降低油烟排放浓度,改善城市大气环境。5.1.2油烟治理技术(1)机械过滤技术:通过金属网、纤维层等材料对油烟进行过滤,去除油烟中的颗粒物。(2)湿式洗涤技术:采用水或化学溶液对油烟进行洗涤,去除油烟中的气态污染物。(3)静电沉积技术:利用高压静电场使油烟颗粒带电,并在电极上沉积,从而达到净化目的。(4)光催化氧化技术: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将油烟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效果。5.2垃圾焚烧污染治理技术5.2.1概述垃圾焚烧是处理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应采取先进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焚烧过程的环保功能。5.2.2污染治理技术(1)炉内喷射技术:在焚烧炉内喷射活性炭等吸附剂,去除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2)布袋除尘技术:采用布袋除尘器对焚烧烟气中的颗粒物进行高效捕集。(3)湿法脱酸技术:通过喷淋碱性溶液,吸收焚烧烟气中的酸性气体。(4)活性炭吸附技术:利用活性炭对焚烧烟气中的重金属、二噁英等污染物进行吸附。5.3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治理技术5.3.1概述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恶臭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通过采取合理的治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恶臭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5.3.2恶臭治理技术(1)生物滤池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恶臭气体进行生物降解,去除恶臭成分。(2)活性炭吸附技术:利用活性炭对恶臭气体进行吸附,降低污染物浓度。(3)离子氧化技术:采用高能离子氧化分解恶臭气体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目的。(4)植物提取液技术:利用植物提取液对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和分解,减少恶臭污染。5.4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技术5.4.1概述城市扬尘污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扬尘等。通过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扬尘污染。5.4.2扬尘治理技术(1)道路清扫技术:采用机械化清扫设备,定期对道路进行清扫,减少道路扬尘。(2)喷雾抑尘技术:在建筑工地、道路等扬尘产生区域进行喷雾作业,降低扬尘浓度。(3)绿化隔离技术:在扬尘污染源附近种植植物,形成绿化带,阻挡扬尘传播。(4)防尘网覆盖技术:在堆放物料、裸土等区域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减少扬尘产生。第6章农业源污染治理技术6.1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6.1.1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等处理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6.1.2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活性污泥等,对畜禽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6.1.3畜禽养殖恶臭控制技术通过改进饲料配方、优化饲养管理、采用生物滤池等方法,降低畜禽养殖过程中恶臭气体的排放。6.2农业秸秆焚烧污染治理技术6.2.1秸秆还田技术将秸秆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焚烧排放。6.2.2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采用秸秆固化、生物质发电等方式,将秸秆转化为可再生能源,降低焚烧污染。6.2.3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理秸秆,提高其营养价值,作为畜禽饲料。6.3农药化肥使用污染治理技术6.3.1精准施药技术采用无人机、变量喷药机等设备,实现农药化肥的精准施用,减少过量使用。6.3.2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替代技术利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替代化学农药和化肥,降低农药化肥残留污染。6.3.3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处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6.4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6.4.1物理修复技术采用换土、深耕、电动修复等方法,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6.4.2化学修复技术利用化学稳定剂、土壤改良剂等,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化学形态,降低其毒性。6.4.3生物修复技术采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转化、降解等作用,修复受污染的土壤。6.4.4综合修复技术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针对不同污染类型和程度,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提高修复效果。第7章复合污染治理技术7.1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协同控制技术本节主要介绍针对二氧化硫(SO2)与氮氧化物(NOx)这两种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技术。这些技术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及工艺流程,实现两种污染物的同步减排。7.1.1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协同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湿法、干法和半干法等工艺。其中,石灰石石膏法、氧化吸收法和硫酸盐化法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7.1.2炭基材料吸附技术炭基材料吸附技术利用活性炭、炭纳米管等材料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具有较好的吸附功能,可实现两种污染物的有效去除。7.2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技术本节主要介绍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这两种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技术。这些技术通过源头减排和过程控制,降低PM2.5和O3的浓度。7.2.1烟气脱硫脱硝脱尘技术烟气脱硫脱硝脱尘技术是一种集成化的污染控制方法,可同时去除细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包括电袋复合除尘、湿式电除尘等技术。7.2.2高效臭氧催化氧化技术高效臭氧催化氧化技术通过添加催化剂,提高臭氧氧化能力,实现对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同时去除。7.3酸雨与重金属污染协同控制技术本节主要介绍酸雨与重金属污染协同控制技术,以降低酸雨和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危害。7.3.1烟气脱硫脱硝脱重金属技术烟气脱硫脱硝脱重金属技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实现对酸雨前体物和重金属的同步去除。常见工艺有湿法脱硫、湿法脱硝等。7.3.2有序介孔材料吸附技术有序介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功能。将其应用于酸雨与重金属污染协同控制,可取得良好的效果。7.4有毒有害气体协同控制技术本节主要介绍针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协同控制技术,以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7.4.1高效吸附剂开发与应用高效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等材料,对有毒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吸附功能。通过筛选和优化吸附剂,可实现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同步去除。7.4.2生物法协同控制技术生物法协同控制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有毒有害气体的降解作用,实现污染物的转化和去除。主要包括生物过滤、生物洗涤等技术。通过以上复合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第8章污染防治新技术与发展趋势8.1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环保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技术不断创新,以提高污染治理效率为核心;(2)环保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方向发展;(3)环保服务领域拓展,逐步实现全产业链覆盖;(4)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前景广阔。8.2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2)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减少光化学烟雾和臭氧污染;(3)细颗粒物(PM2.5)捕集技术,提高空气质量;(4)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降低移动源排放污染;(5)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技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些新技术已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8.3环保政策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环保投入,支持技术研发与创新;(2)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管;(3)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4)建立环保标准体系,提高污染物排放限值;(5)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促进技术成果转化。8.4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主要内容包括:(1)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参与国际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的研究与制定;(3)加强国际间大气污染防治经验的交流与分享;(4)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第9章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与维护9.1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9.1.1设施运行原则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应遵循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原则。保证设施正常运行,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效益。9.1.2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运行记录、检查维护、应急预案等。保证设施运行有序、高效。9.1.3操作人员培训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保证设施运行稳定、可靠。9.1.4运行监控对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设施运行参数稳定,及时发觉并处理运行故障。9.2污染治理设施维护与检修9.2.1维护与检修制度建立完善的维护与检修制度,保证设施处于良好状态,降低故障率。9.2.2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检查、维护,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保证设施正常运行。9.2.3应急抢修对突发故障的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快速抢修,保证设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9.2.4备品备件管理合理储备备品备件,提高抢修效率,降低设施停运时间。9.3污染治理设施功能监测与评价9.3.1监测方法与频率采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定期对污染治理设施功能进行监测,保证设施运行效果。9.3.2功能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果进行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药发展前景》课件
- 2025年驻马店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考试
- 2025年山东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技巧答案详解
-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合同法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大型平台软件分析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学院《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大学《茶艺、茶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黄浦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英语试题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含解析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联盟2025年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一)生物试题含解析
- 家禽屠宰厂的可行性方案
- 情绪心理学与情绪管理 课件
- 《民俗旅游学》教案-第九章 岁时节日民俗与旅游
- 软件质量证明书
- 高考标准化考场建设方案详细
- 人民医院肿瘤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高压-引风机电机检修文件包
- 2023届物理高考二模考前指导
- GB/T 39486-2020化学试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通则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XH-3011A1便携式红外线CO分析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