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讲义(苏科版)(教师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2/24/wKhkGWcpfgaAII9lAAK4qhF7Mzo204.jpg)
![第20讲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讲义(苏科版)(教师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2/24/wKhkGWcpfgaAII9lAAK4qhF7Mzo2042.jpg)
![第20讲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讲义(苏科版)(教师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2/24/wKhkGWcpfgaAII9lAAK4qhF7Mzo2043.jpg)
![第20讲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讲义(苏科版)(教师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2/24/wKhkGWcpfgaAII9lAAK4qhF7Mzo2044.jpg)
![第20讲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新八年级物理暑假讲义(苏科版)(教师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2/24/wKhkGWcpfgaAII9lAAK4qhF7Mzo2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讲光的折射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专题[学习目标]巩固光的折射规律,掌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巩固透镜成像规律,掌握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折射的现象实例: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操作: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蜡烛;③向下移动凸透镜。如果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像,但亮度较暗。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f)②烛焰在焦点上(u=f)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燃烧的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不考虑放大镜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跟着物体跑(谁远谁大)。要点一、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路的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说明:当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注意: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这是折射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况。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现象:(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2)筷子在水中的“折射”现象;(3)海市蜃楼;(4)叉鱼时对准看到鱼的下方。说明: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时,可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通过作图的方式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但在分析时,一定要搞清光的传播方向,即光线从什么介质斜射入什么介质中;再利用相应的折射规律作图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实验实验目的:光的折射定律。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原理:倒入水后,光点的位置会偏移,原因是倒入水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注意手电筒的光线不要垂直射入,否则不会发生偏折。实验器材:透明的玻璃杯、白色的白纸、剪刀、尺子、彩笔、手电筒、水。实验步骤:把纸剪成“长等于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纸右半涂黑,在涂黑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把纸贴在杯的外壁。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杯壁的白纸上做个记号。在杯内倒入水,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实验表格:入射角折射角实验结论: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光从光密介质中斜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6.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要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目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距变化成像规律变化、像的虚实。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实验步骤:按图组装器材。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线上。将蜡烛放在远处(此时u>2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将蜡烛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2f>u>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看能否成像。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看在光屏上能否找到像。整理器材。实验表格物距与焦距关系物距(cm)像的性质像距(cm)大小正倒虚实u>2fu=2f2f>u>fu=fu<f实验结论:等大、等距、对称、反向、虚像。物距像的性质像距(cm)应用大小正倒虚实u>2f缩小倒立实像2f<v<f照相机2f>u>f放大倒立实像v>2f投影仪u<f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2.考查内容考查方向解答思路如何测量焦距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即为焦点,可测焦距保障实验成功蜡烛、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何判断成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成像无法成像的原因蜡烛在焦点上或物距小于焦距、焦距太大成像在光具座外、蜡烛与凸透镜和光屏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成像位置如何移动可调节蜡烛或凸透镜蜡烛变短成像上移像的明暗变化用遮光板挡住部分光线,成像完整但像变暗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探究重点】考查方向解答思路折射规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空气角大实验数据分析多次测量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探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光路可逆探究在纸板上描绘光路轨迹,并用激光笔沿折射光路入射【例题精讲】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答案】①.B、D②.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③.油【解析】(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故应选B、D两图;(2)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记录液体对光的偏折的光斑的位置,比较液体对光的偏折程度,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3)根据记录,光从空气中直接射到容器底时的光斑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巩固训练】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小明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小明将光屏F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B向______(选填“左”、“右”或“上”)移动。
(3)小明继续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这说明______。
(4)让一束激光从某玻璃斜射向空气(如图乙)。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消失,只存在入射光与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如图丙所示。此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根据以上内容可判断:
①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丁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描述,下图中正确的是______。【答案】不能
在
左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会
D【解析】解:
(1)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但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若杯中的水增多,如图所示:
可见,当水增多时,液面升高,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光斑会向左移动;
(3)小明继续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①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折射角总小于90°,故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②光线从空气垂直于玻璃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当光射到玻璃的右表面时,由图可知入射角为45°,大于临界角41.8°,所以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折射光线消失,只有反射光线),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故只有D正确。
故答案为:(1)不能;在;(2)左;(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①不会;②D。
(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不变时,折射角也不变,根据作图可以知道光斑移动方向;
(3)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回答;
(4)①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时,并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②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若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则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若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光路图。
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重点】考查方向解答思路如何测量焦距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即为焦点,可测焦距保障实验成功蜡烛、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何判断成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成像无法成像的原因蜡烛在焦点上或物距小于焦距、焦距太大成像在光具座外、蜡烛与凸透镜和光屏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成像位置如何移动可调节蜡烛或凸透镜蜡烛变短成像上移像的明暗变化用遮光板挡住部分光线,成像完整但像变暗【例题精讲】(2021·福建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_____cm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______、倒立的实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①光屏下调②蜡烛上调③透镜上调(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______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答案】同一高度;55;缩小;②;发散;近。【解析】(1)为了是蜡烛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将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u1=v2=40.0cm-25.0cm=15.0cmv1=u2=70.0cm-40.0cm=30.0cm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到刻度尺上的刻度为70.0cm-15.0cm=55.0cm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缩小、倒立的实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可将蜡烛上调、将光屏上调或将透镜下调,故①③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故选②。(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像呈现在原来位置的前侧,与近视眼类似。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说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巩固训练】(2021·广东深圳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当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2)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想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那么需要将光源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答案】8.0;右;靠近。【解析】(1)从图甲可以看到,透镜左边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所在的位置就是透镜焦点所在的位置,透镜对应的位置是10.0cm,光屏对应的位置是18.0cm,那么焦距f=18.0cm-10cm=8.0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0cm。(2)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可看到物距是20.0cm,像距是20.0cm,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0cm,想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应该等于两倍焦距,即是物距是16.0cm,像距也是等于两倍焦距,像距是16.0cm,从图乙可以看到,这时光源要向右移动,到达34.0cm的位置,这时物距才是16.0cm,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到达66.0cm的位置,这时像距才是16.0cm。小杰同学“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发生折射时的一些规律”,他将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实验序号12345入射角i10°20°30°40°50°折射角r7.9°15.4°21.5°26.3°33.5°(1)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或5)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得出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
入射角。(2)分析实验序号1、2、3、4和5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得出初步结论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3)该同学在得出以上结论后想要继续“研究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折射时有什么规律”。下表中是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图1是光在这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的光路:
介质水玻璃冰空气酒精光速/(m·2.25×2.0×2.30×3.0×2.2×①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图1中的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②如图2所示,根据上述结论,光从玻璃斜射向酒精后经过了点A,那么激光光源的入射点应在
(选填“O点左侧”“O点处”或“O点右侧”)。【答案】小于
增大
小于
O点左侧【解析】解:(1)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或5)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与4与5实验数据可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当入射角变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变大;
(3)①V真空>V空气、V空气>V水、V空气>V玻璃,由图得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得: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光从玻璃斜射向酒精中,光的传播速度变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点应该在O点左侧。
故答案为:(1)小于。(2)增大。(3)小于。(4)O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表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以上做法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做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更好地显示光路
(2)①反射
折射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
(3)是
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解析】解:
(1)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并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牛奶和烟雾可以反射光,此做法是为了更好地显示光路.
(2)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折射角等于零.
(3)该同学只利用水来做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所以他的实验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2020湖北武汉)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__________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从C处一定能看到的是____(填“蜡烛B”、“蜡烛A的像”、“蜡烛B的像”或“蜡烛A的像和蜡烛B”);(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这块玻璃,并穿过玻璃进入空气中。请在图乙中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要求标出法线)()【答案】(1)平面镜(2)蜡烛A的像(3)【解析】(1)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由于玻璃的透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2)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蜡烛A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达到人的眼睛内,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由蜡烛A的像发出的,故在C一定能看见蜡烛A的像。(3)过O点做法线,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再过点做法线,光线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放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_____的实像。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像__________(填“大”或“小”)。(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答案】(1)左(1分);(2)缩小(1分);大(1分);(3)左(1分)【解析】(1)将蜡烛放在A点时,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U﹥v。光屏放在60cm和70cm之间,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2)在1~4次实验中,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第6次实验中,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第5次实验中,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像大。(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由“物近(相对于焦点来说)像远像变大”可知,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左移动。小亮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中凸透镜的焦距f=10cm,凸透镜归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1)探究前要首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2)其次试验,小亮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甲所示放置时,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3)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要是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放上一块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镜片.(4)如图乙,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是主光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是该发光点的像,SA是从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光线,请你画出S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答案】在同一水平高度缩小近视眼【解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图甲中,蜡烛位于2倍焦距以外,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3)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物距变大,像距应变小,要是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放上一块近视眼镜片.(4)根据凸透镜对光线折射规律可知,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如图所示:(2019•广陵区二模)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1)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2)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光屏放在图示位置处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3)如图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焦距为cm,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小于/等于)像移动的速度。(4)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靠近/远离)凸透镜。【答案】(1)物距;(2)照相机;(3)10;增大;大于;(4)远离。【解析】解:(1)照相机镜头、投影仪镜头、放大镜都是凸透镜,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这个距离叫物距,所以猜想成像性质跟物距有关。(2)物距:u=50cm﹣10cm=40cm,像距:v=65cm﹣50cm=15cm,u>v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3)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由图象知,u=v=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u>2f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光线错后会聚,所以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甲所示.(1)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小明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_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于;
增大;折射光线消失
(2)光斑消失
(3)不会,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解析】(1)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光线会消失.
(2)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会观察到光斑消失.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不会出现折射角大于90°的情况,所以不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2019贵州贵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________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________________。(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该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________相同。(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4)若用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________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答案】(1)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AO和OB;(2)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3)玻璃;(4)玻璃。【解析】(1)光线AO到OC,光的传播路线没有改变,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所以可以判断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本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要记录光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以要记录的两条光线是AO和OB。(2)探究光在玻璃和水的折射能力,要控制入射光线相同,入射角相同,观察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变化情况,所以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相同。(3)如乙丙图,当光在空气中传播时AO入射,OC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AO入射,OE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AO入射,OB传播,比较OB偏离OC更多,所以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玻璃。(4)光路是可逆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偏折能力强,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偏折能力也强,所以远离法线。(2021·湖北中考真题)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将光屏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____立的实像;(2)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②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③向右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④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3)如图乙所示,F表示凸透镜的焦点,S表示烛焰,S′表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SA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______【答案】缩小倒④【解析】(1)[1][2]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蜡烛经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3]由上一小题可知,蜡烛经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像距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则光屏处于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3)[4]由图可知,像和物体都处于主光轴上方,所以像是虚像;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连接S’S并延长,与主光轴的交点O即为光心,由此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延长光线SA,与凸透镜的交点即为该光线的入射点,将像点S’与入射点相连并延长,即为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作图如下:(2021湖北武汉二模)理趣在探“透成的律”验:【答案】左,【解析】(2019•丹东)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填“凸“或“凹”)透镜矫正。【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10cm<f<20cm;(3)注水;短;(4)右侧;凹。【解析】(1)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u=50cm,50cm>2f,像距v=20cm,f<20cm<2f,解得10cm<f<20cm;(3)物距减小后,像距应增大,如果像的位置不变,则凸透镜的焦距要变短,凸透镜的厚度要增加,故此时应注水;(4)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水凸透镜前放置老花镜后,透镜的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光屏位置不变,相当于像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成像原理可知,爷爷能够看清右侧的物体。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_________入射角;(3)小明发现实验中所用的激光垂直照在光屏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直线,这样使得实验中更容易观察光路。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于是拆开激光笔。如图乙所示,一束很细的激光发射出来后通过一个透明的圆柱体,由于圆柱体对光有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最终使激光在光屏上展开得很宽。【答案】漫等于会聚【解析】(1)[1]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EO的径迹,说明是漫反射,能够光线经白纸反射后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射去,故可以从四面八方看到光线的径迹。(2)[2]在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3]如图乙所示,一束很细的激光发射出来后通过一个透明的圆柱体,折射光与入射光进行对比,发现折射光向法线靠拢,故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填会聚。小明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把半圆形玻璃砖放在带有刻度的转盘上,用激光器作为光源,用激光束照射到半圆形玻璃砖上,观察到如下现象.①让光束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的边上,当入射角小于42o时,可以观察到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当增大入射角角度,反射光增强、折射光线减弱(如图甲、乙所示).②当入射角大于42o时,折射光线消失了(如图丙所示),若再让入射角小于42o时,折射光线又会出现.回答下列问题:(1)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的边上,光先从空气进入玻璃砖,光在玻璃砖的平直边上反射后,又从玻璃砖返回空气中,两次经过两种介质分界面时光束都没有发生偏折,而在半圆形玻璃砖的平直的边上,光从玻璃砖进入空气中,光却发生了偏折,前者光束不发生偏折的原因是__________.(2)在图乙中,入射角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_.(3)当入射角大于42o时,折射光线消失;当入射角小于42o时,折射光线又出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晶莹的露珠,从有些位置看过去特别明亮,而有些位置就相对较暗,请对此现象作出简要解释.________.(4)在以上活动中,入射角大于42o时,折射光线消失的现象在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会出现,如果光是从空气进入玻璃,这种现象会发生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光垂直射到两种物质的界面上,故光线不发生偏折②.40③.80④.露珠特别明亮的位置,是光从水珠里反射时,没有折射光线,所以看起来特别明亮⑤.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角比入射角大,当折射角等于90时,光开始全部退回玻璃中,所以反射光最强.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不可能达90【解析】(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垂直射到两种物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不改变.(2)由图乙可知:入射角是40°,折射角是80°;(3)由题,当入射角大于42°时,折射光线消失,反射光增强,没有光线进入空气中,我们会感到物体较亮.当入射角小于42°时,折射光线又出现,反射光线减弱,人觉得物体相对较暗;露珠特别明亮的位置,是光从水珠里反射时,没有折射光线,所以看起来特别明亮.(4)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角比入射角大,当折射角等于90°时,光开始全部退回玻璃中,所以反射光最强;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不可能达90°,因此这种现象不会发生.(2021·江苏中考真题)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2)图中只移动蜡烛和光屏,可以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A.都左移B.都右移C.蜡烛左移,光屏右移D.蜡烛右移,光屏左移(3)完成实验后,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______。【答案】等大A会聚远视眼【解析】(1)[1]由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等于像距时,等于两倍焦距,即,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2)[2]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u>2f,f<v<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只移动蜡烛和光屏,蜡烛远离凸透镜左移,光屏靠近凸透镜也是左移。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3)[3]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成像在原来光屏的前方,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4]远视眼是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使用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2020江苏南京模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高度上。(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方移动(选填“上”或“下”)。(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答案】(1)10.00;同一;(2)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3)上;(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意识与技巧》课件
- 《过程分析化学》课件
-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课件
- 我国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思考
- 企业财务操作训练模板
- 绿色农业技术展示模板
- 2025年射频消融治疗仪项目发展计划
- 贷款卡行政许可申请书
- 毕业论文答辩申请书
- 绩效奖金申请书
- 初一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知识点整理
- 定点医疗机构接入验收申请表
- 小羊诗歌大全1479首(小羊喝水扩句)
- 脓毒血症指南
- 四年级下册口算练习-减法简便计算
- 【企业杜邦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6000字】
- 腹部按压技巧肠镜检查辅助技巧
- 安徽华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均苯四甲酸二酐、300吨润滑油助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研究共3篇
- YY 9706.230-2023医用电气设备第2-30部分:自动无创血压计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GB/T 7307-200155°非密封管螺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