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民国时代的民主革命由旧转新-从辛亥革命的挫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民国时代的民主革命由旧转新-从辛亥革命的挫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民国时代的民主革命由旧转新-从辛亥革命的挫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民国时代的民主革命由旧转新-从辛亥革命的挫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民国时代的民主革命由旧转新-从辛亥革命的挫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作业五一、单选题1.(2024·江西)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在上海讲演时提倡:学生自主自治,注意平民教化,实行社会服务,遭到不少老师和官员的消极抵制。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长沙讲演时认为:改革中国政治最好是采纳苏俄方法,不宜用西洋民主政治,一时大受欢迎。两人演讲的遭受不同,缘由不包括(D)A.杜威学生自治的主见挑战了老师的权威地位B.罗素的演讲契合了当时中国的思想传播趋势C.中国外交失败使国人对西方的民主深感悲观D.国人尚未意识到平民教化是救国的当务之急【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杜威和罗素的讲演在中国受到不同的待遇,主要缘由是当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国人对西方的民主感到悲观,同时对学生自治,挑战老师的传统权威产生质疑;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符合学问分子的相识理念,因此受到欢迎。平民教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教化思潮和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提高平民文化学问水平,达到歼灭不合理现象,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A、B、C三项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2.(2024·江苏)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蒋介石等人确定扩大台儿庄战果,在徐州地区同日军进行一场决战,夺取决战的成功。据此可知,台儿庄大捷(A)A.导致轻敌心态有所滋长 B.并非抗战以来最大成功C.扭转了长久抗战的态势 D.体现了国共合作的成果【解析】依据材料“在徐州地区同日军进行一场决战,夺取决战的成功”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成功,有利于激昂中国军民的精神,但以此扩大台儿庄战果,进行决战,然后获得决战的成功,不符合当时中国抗战的实际状况,说明台儿庄大捷导致轻敌心态有所滋长,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成功,材料并非否认台儿庄大捷的历史地位,B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成功,但没有扭转长久抗战的态势,C项错误;台儿庄战役不是国共合作的成果,D项错误。3.(2024·浙江)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宣称:“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但在1920年又强调:“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际肯定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建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须要。”这实质上说明(B)A.陈独秀个人主见发生巨大变更B.学习对象和救亡方式发生转变C.革命性质和奋斗目标发生变更D.马克思主义为学问界普遍接受【解析】依据“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可以看出,陈独秀强调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从理论入手,同时“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建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须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反映了其学习对象与救亡的方式的变更,故B项正确;A项不是实质,解除;材料不能反映出革命性质的变更,解除C项;其“普遍接受”不符合史实,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才起先传到中国,解除D项。4.(2024·黑龙江)1912年9月7日,《申报·自由谈》刊文说“革命之后,国家变得越穷了,人民道德越坏了,国债借得越多了,政治方针越乱了,做官思想越热了,百姓生计越蹙了,兵匪抢劫越盛了,瓜分之说越热了”。这表明(C)A.辛亥革命加剧内外危机B.新的文化革命呼之欲出C.有识之士反思辛亥革命D.民主政治促进言论自由【解析】依据“革命之后,国家变得越穷了,人民道德越坏了,国债借得越多了,政治方针越乱了,做官思想越热了”等信息可知,《申报》认为辛亥革命后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反映了有识之士对辛亥革命的反思,故选C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加剧内外危机,A项属于过度解读,解除;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干脆缘由是袁世凯复辟,与题意无关,解除B项;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解除。故选C项。5.(2024·上海)1909年,各省进行了第一届咨议局议员的正式选举,当选的议长、副议长共63人,其身份见下表身份人数百分比进士3047.6%举人1828.6%贡生57.9%生员34.8%其他711.1%此表反映出(C)A.科举制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进程B.辛亥革命存在着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C.传统士人在社会上仍旧有较大影响力D.传统士人彻底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末各地选举,传统士人占据了绝大部分,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上影响力较大,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时间为1909年,这时科举制已经废除,解除A项;当时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解除B项;“彻底”一说过于肯定,解除D项。故选C项。6.(2024·安徽)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1948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金圆本位的“金圆券”,并且收缴民间的黄金和外币。这两次改革(D)A.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B.有利于抑制恶性通货膨胀C.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的金圆券改革,是因为国民党坚持打内战,军费开支浩大,赤字增加,这次改革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不断挤压民族经济,导致物价飞涨。两次改革,都由国民政府主导,客观上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故D项正确,B项解除;官僚资本的膨胀严峻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故解除A、C两项。故选D项。7.(2024·宁夏)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王瑞俊在1921年作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并将自己名字改为王尽美。这一举动(A)A.反映了世界政治的新潮流B.践行了孙中山“扶助农工”的主见C.强调个人主义的人生看法D.表明白对封建礼教的彻底否定【解析】依据题干“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可知,作者心怀解放受压迫民众的志向,反映了其受到马克思主义阶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思想影响,故A项正确;孙中山“扶助农工”的主见为三大政策内容,与题干不符合,解除B项;材料反映王瑞俊立志于解放全人类,未体现王瑞俊个人主义的人生看法,解除C项;题干未体现对封建礼教的否定,解除D项。故选A项。8.(2024·辽宁)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反应式外交,主动主动地参加国际事务。在旧的国际秩序崩解的过程中,中国抓住了机会,由一个旧体系中的弱者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加缔造者。这说明二战时中国(C)A.外交的主动性前所未有B.成为新的国际秩序的缔造者C.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D.外交由反应式转变为主动式【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反应式外交,主动主动地参加国际事务……由一个旧体系中的弱者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加缔造者”指的是二战后期中国主动参加开罗会议等国际会议,这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故C项正确;这说明二战时期中国外交的主动性有所增加,但不是前所未有,中国古代的外交主动性更强,故A项错误;中国“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加缔造者”并不代表中国就成为新的国际秩序的缔造者,美苏才是新的国际秩序的真正缔造者,故B项错误;反应式外交是消极被动的外交,主要以防范姿态主导外交行动,这和国家实力亲密相关,二战时期中国外交的主动性增加,但近代史上中国外交始终没有脱离反应式外交,故D项错误。9.(2024·辽宁)华北农夫素有“不争讼”的习俗,村民的纠纷一般由村中长者、族长或乡绅负责解决,而这种解决经常造成不公的结果。1940年,晋察冀边区有关土地债务、婚姻、财产纠纷的诉讼,由占案件总数的6.5%上升到40%。这一变更反映出(D)A.日本进一步侵华激化社会冲突B.民事纠纷随经济发展而有所增加C.乡约习俗的社会调整功能失效D.依据地建设增加农夫的法律意识【解析】在1940年的敌后抗日依据地里,一改“华北农夫‘不争讼’的习俗”,民间纠纷的诉讼由占案件总数的6.5%上升到40%,可知农夫从习惯由长者、族长或乡绅解决纠纷到信任特地人员审理更公正,接受政府和司法部门,D项正确;土地债务等民事诉讼和相关解决方式的变更与日本人的侵略无关,A项错误;材料供应了由“不讼”到“讼”的变更,不是民事纠纷的增加,更不是乡约习俗调整功能失效了,而是民众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加,B、C两项错误。10.(2024·云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殊褒扬《高校》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指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这反映了孙中山(D)A.关注治国理念的本土化B.阶级立场发生根本转变C.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主见复兴传统道德文化【解析】依据题干,孙中山给予其民族主义以传统政治道德内涵,反映其主见复兴传统道德文化以丰富近代民族主义,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民族主义观念,并非治国理念,解除A项;孙中山阶级立场并未变更,解除B项;题干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对孙中山民族主义内涵的影响,解除C项。故选D项。11.(2024·四川)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辩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干脆成为参加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这反映了,五四运动(D)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五四运动前,人们还在争辩白话与文言之优劣,五四运动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说明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五四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但五四运动不是文学革命,解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解除。12.(2024·山东)1937年5月至6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对党的历史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深刻指出大革命的历史表明:“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突出强调了“我们的领导责任”。会争论述主题是(A)A.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B.中国资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贡献C.国共两党必需坚持团结领导民族斗争的原则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根本利益分歧【解析】依据材料“1937年5月至6月”“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可知是对国共合作的总结,探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贡献,故B项错误。国共团结领导民族斗争的原则只是统一战线的原则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两党利益的分歧,而是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4·云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力气,从而使抗日斗争自始至终包含了改造旧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所以,从革命角度解读抗日斗争史是正确说明抗日斗争历史过程的前提。然而,抗日斗争还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紧密联系,一方面,日本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在反侵略的斗争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摘编自荣维木《另一种视角:从抗日斗争看中国现代化历程的顿挫与嬗变》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抗日斗争史的相识,对此相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答案】示例:赞成。中国在抗日斗争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为抵挡日军侵略,中国调整工业结构,重工业获得发展,沿海工业的内迁又推动了内地的工业化。中国通过抗日斗争获得了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和国际地位,近代签订的不同等条约也得以废除,这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成功的根本保障,通过抗战,中华民族的凝合力得以增加,这又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以上诸多方面汇合在一起,最终使抗日斗争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起点。【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抗日斗争与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有着紧密关联,主要表现有二:一是日本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二是中国在反侵略的斗争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依据设问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对以上观点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确定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论述。若选取赞成,论述时就从两个方面绽开进行,一方面论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使之发生轨迹的偏移;另一方面强调抗日斗争过程中中国所积累的一些利于现代化的因素,论述其肯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放性试题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4.(2024·辽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复原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变更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方面是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分裂阴谋、保卫祖国的统一与边疆完整,同时也逐步深化,从不同层次上寻求将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代中国的强国之道。辛亥革命以后,贯彻“五族共和”原则,但还未能真正反映中国近代民族问题的根本实质。1924年,孙中山重新说明白“民族主义”:一则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一则是境内各民族一律同等,还提出了“少数民族”的概念。1937年,共产党倡议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阐明白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冲突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必需广泛团结各族人民,抗拒帝国主义侵略。1938年以后,又渐渐明确,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与获得独立解放以后,建立和完善在统一中国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详细道路。——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缘由。【答案】(1)特点:多元性:各部落、民族有各自的文化;一体性:有些民族有共同的祖先或文化认同,特殊是普遍认同黄帝的地位;统治者都以某些显赫人物后代自居;完成统一是各民族统治者的共同追求;各民族相互融合。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创建了辉煌绚丽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有利于增加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2)内涵: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民族自强;民族联合、民族团结。缘由:伴随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传统;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