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1、2+选择性必修1~3考点复习提纲汇编第1课时走近细胞1.(必修1P4)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必修1P5)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3.HIV在结构上与猪的红细胞最大的不同是HIV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4.(必修1P10)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5.(必修1P11)原核细胞内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6.(必修1P11)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细胞核方面的差异是: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内含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质;原核细胞有拟核,内含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胞器方面的区别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8.(必修1P1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9.根瘤菌(属于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在对根瘤菌进行分离时,可以根据是否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为依据来区分根瘤菌细胞与植物细胞。10.支原体与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游离的DNA和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支原体与细菌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第2课时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必修1P17)细胞中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元素,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2.(必修1P17)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有机物分别是水、蛋白质。3.(必修1P18)还原糖的检测中用到的试剂为斐林试剂,检测所需的条件是50~65_℃水浴加热,最终的现象是出现砖红色。蛋白质的检测中用到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现象为组织样液呈紫色。脂肪的检测用到的试剂为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来洗去浮色,最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脂肪被染成橘黄色。4.(必修1P20~21)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的原因是水分子为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5.(必修1P21)水在常温下能够维持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每个水分子可以与周围水分子靠氢键相互作用在一起,氢键不断地断裂,又不断地形成。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原因:存在氢键,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6.(必修1P22)铁是血红素的组成成分,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构成细胞内许多化合物的重要成分。7.随着气温下降,冬小麦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减小,细胞的代谢水平降低,抗寒能力增强。将干种子用水浸泡后种子能萌发,但干种子不经水浸泡不能萌发,这说明自由水与细胞代谢强度有关,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代谢越旺盛。8.如果人体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现象,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9.(2021·河北,19节选)植物细胞中自由水的生理作用包括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能够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能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写出两点即可)。补充水分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对氮的吸收,提高植株氮供应水平。10.炒青豆不能萌发的原因是丢失了结合水,细胞结构遭到破坏。第3课时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必修1P23)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其中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2.(必修1P24)二糖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蔗糖、乳糖等。3.(必修1P24~25)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和几丁质,其中前三者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多糖中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和糖原。4.(必修1P25~27)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5.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也需要定量摄取,其原因是米饭、馒头等主食富含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后可以生成葡萄糖,进而使血糖升高。6.相比于淀粉类作物种子,种植油菜种子时,播种是浅一些还是深一些?为什么?提示播种要浅一些。油菜种子脂肪含量高,且脂肪分子中氧的比例低,氢的比例高,因而在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比较多。7.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相连,则为饱和脂肪酸,若脂肪酸长链中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则为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8.磷脂是所有细胞(填“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或“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9.医生建议正常饮食中应该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D,请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10.通过向北京鸭饲喂玉米、谷类和菜叶能达到育肥的原因: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第4课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必修1P29)请叙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2.(必修1P30)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应注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3.(必修1P30)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主要由氢键和二硫键形成。4.(必修1P30)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的过程。5.(必修1P32“与社会的联系”)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6.组成人胰岛素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为,该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R基不同。7.蛋白质中肽键数和脱去的水分子数相等,都等于氨基酸数-肽链数。8.胰岛素分子与其他蛋白质结构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9.烤熟的鸭子,其蛋白质一定发生了变性,食物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变性不影响(填“影响”或“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煮熟的蛋白质容易(填“容易”或“不容易”)消化,原因是_高温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肽键暴露,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第5课时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必修1P3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必修1P34)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3.(必修1P34)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由核糖核苷酸组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4.(必修1P35)和DNA相比,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RNA含有核糖而不含脱氧核糖,RNA含有U而不含有T。5.(必修1P35)细胞中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6.(必修1P34)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7.(必修1P36)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的原因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8.细胞中组成核酸的含氮碱基有5种,其中DNA中有4种,分别是A、G、C、T;RNA中有4种,分别是A、G、C、U。9.玉米的核酸初步水解后可得到8种核苷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5种碱基;玉米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后可得到4种核苷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碱基。10.“胎儿亲子鉴定”是利用基因技术鉴定胎儿遗传意义上的父亲,从孕妇的羊水中提取细胞,通过鉴定胎儿的DNA确认父子关系。进行亲子鉴定时,主要比较胎儿与“父亲”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11.请从单体和多聚体关系的角度阐明“吃什么补什么”存在的不合理性:生物大分子都要被消化成细胞可以吸收的小分子才能被人体吸收。第6课时细胞膜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必修1P40~4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必修1P43)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越多。3.(必修1P45)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4.(必修1P45)糖被:细胞膜的外表面与蛋白质分子或脂质结合的糖类分子,其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5.(必修1P56)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6.(必修1P5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7.虽然细胞膜内部分是疏水的,但是水分子仍能跨膜运输的原因:一是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二是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水分子可以经通道蛋白通过细胞膜。8.用丙酮从人的胰岛B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远大于胰岛B细胞表面积的2倍。原因是:胰岛B细胞中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它们的膜中都含有磷脂分子。9.如图表示肝脏细胞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向是A→B(用图中字母表示),判断的依据是糖被的位置,在细胞膜的外侧分布有糖蛋白或糖脂,而内侧没有。10.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是很多药物的理想载体,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的胆固醇有比磷脂更长的尾部,可使膜的通透性降低,对于维持脂质体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1)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和脂溶性药物分别被包裹在甲处、乙处;两类药物的包裹位置不同的原因是两层磷脂分子之间是疏水的,脂溶性药物能被稳定地包裹在其中;脂质体内部是水溶液,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能被稳定地包裹在其中。(2)脂质体到达靶细胞后,脂质体可能会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也可能以胞吞方式将携带的药物运入细胞。该过程利用了膜的流动性。11.染色体与染色质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染色体呈高度螺旋状态,有利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移动并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而染色质为细丝状,有利于DNA完成复制、转录等生命活动。12.核孔复合体能够识别已经加工成熟的mRNA并将其运出核孔,前体mRNA(未经加工剪接的RNA)不能运出核孔,这体现了核孔具有选择性,核孔复合体能够识别相应的物质信号,可推测核孔复合体上存在特异性受体蛋白。第7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必修1P48)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2.(必修1P48)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3.(必修1P49)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4.(必修1P49)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5.(必修1P49)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6.如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7.(2020·全国Ⅱ·30节选)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的条件是pH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答出2点即可)。8.细胞内囊泡的运输与细胞骨架直接相关,该结构的成分是蛋白质纤维,细胞骨架还参与的生理过程有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9.如图表示某细胞中蛋白质1和蛋白质2(这两种蛋白质是维持线粒体功能所必需的)的合成途径,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表示核膜,Ⅱ是线粒体DNA。有学者认为线粒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据图分析,其依据是线粒体可以合成自身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部分蛋白质。第8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必修1P51)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下列物质中属于该类蛋白的是②⑤。①呼吸酶②胰岛素③血红蛋白④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⑤抗体⑥性激素2.请用箭头和文字的形式,构建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在此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3.(必修1P51)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常用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14C、32P、3H、35S等;不具有放射性的稳定同位素:15N、18O等。4.图甲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过程中膜面积的变化;图乙表示放射性颗粒在不同结构出现的先后顺序;图丙表示不同细胞器中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据图分析,图甲中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图乙中1、2所指代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图丙中a、b、c所代表的细胞器分别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5.(必修1P52)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6.(必修1P52)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7.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解开了调控运输物在正确时间投递到细胞中正确位置的分子原理,也就是细胞通过囊泡精确地释放被运输的物质。图甲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1)研究表明,图甲中的Y囊泡内的“货物”为多种水解酶,这些酶会储存在结构⑤中,推断结构⑤是溶酶体,由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分泌蛋白,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2)图乙中的囊泡能够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到相应位置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此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第9课时水进出细胞的原理1.(必修1P62)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必修1P62)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3.如图表示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图中②是液泡膜,③是细胞膜,④是细胞质,②③④共同构成的⑥为原生质层。4.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5.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可验证植物细胞也是一个渗透系统。以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后,为使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操作方法是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6.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该细胞是死细胞,或者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或者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答出两点原因)。7.某同学以紫色洋葱外表皮为材料,通过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方法来设计实验,想区分渗透压几乎相同的质量分数为15%的葡萄糖溶液和30%的蔗糖溶液两种溶液。该实验中能作为区分不同溶液的现象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的一组所用的溶液为葡萄糖溶液,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的一组所用的溶液为蔗糖溶液。8.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研发的海水稻,适合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有人提出,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水稻品种(生长在普通土壤上)的高。请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分别取海水稻和普通水稻根成熟区细胞,制成临时装片;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并对细胞进行处理,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第10课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1.(必修1P65)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2.(必修1P66)自由扩散(简单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3.(必修1P66)协助扩散(易化扩散):物质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扩散方式。4.(必修1P69)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5.(必修1P70)主动运输的意义: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6.(必修1P66~67)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而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7.(必修1P72)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或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8.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可以NOeq\o\al(-,3)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eq\o\al(-,3)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判断NOeq\o\al(-,3)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O2浓度小于a点,根细胞对NOeq\o\al(-,3)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呈正相关。(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eq\o\al(-,3)的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此时载体蛋白数量达到饱和。(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eq\o\al(-,3)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的依据是作物甲在NOeq\o\al(-,3)最大吸收速率时,对应O2浓度和NOeq\o\al(-,3)吸收速率均大于作物乙。(4)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pH降低;此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H+时发生的变化是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第11课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必修1P86)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2.(必修1P87)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3.(必修1P89)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4.写出图中标出的“A”的含义①腺苷;②腺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5.(必修1P88)ATP供能机制: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这些分子被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因而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6.细胞内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水解直接提供能量的,但细胞内ATP的含量却能基本保持稳定,原因是ATP与ADP之间存在相互转化,且这种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之中。7.萤火虫发光需要ATP提供能量,其发光机制是尾部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生成的荧光素化腺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简称腺苷酸)与氧气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反应形成发光物质虫荧光酰腺苷酸。(1)将32P标记的磷酸注入活细胞内,随后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发现细胞内的ATP含量不变,但ATP中末端磷酸基团已被32P所标记。该实验的结论为ATP和ADP在细胞内快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维持动态平衡。(2)将α、β、γ位置分别被32P标记的ATP(A-Pα~Pβ~Pγ)注入不同的发光细胞内,只有注入α位置被标记的ATP的细胞,在形成的发光物质虫荧光酰腺苷酸中检测到放射性。由此推测发光细胞以这种方式利用ATP的生物学意义是ATP水解成腺苷酸,不仅为发光物质的合成提供能量,同时也提供原料。第12课时细胞的能量“货币”ATP1.(必修1P86)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2.(必修1P87)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3.(必修1P89)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4.写出图中标出的“A”的含义①腺苷;②腺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5.(必修1P88)ATP供能机制: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这些分子被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因而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6.细胞内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水解直接提供能量的,但细胞内ATP的含量却能基本保持稳定,原因是ATP与ADP之间存在相互转化,且这种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之中。7.萤火虫发光需要ATP提供能量,其发光机制是尾部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生成的荧光素化腺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简称腺苷酸)与氧气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反应形成发光物质虫荧光酰腺苷酸。(1)将32P标记的磷酸注入活细胞内,随后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发现细胞内的ATP含量不变,但ATP中末端磷酸基团已被32P所标记。该实验的结论为ATP和ADP在细胞内快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维持动态平衡。(2)将α、β、γ位置分别被32P标记的ATP(A-Pα~Pβ~Pγ)注入不同的发光细胞内,只有注入α位置被标记的ATP的细胞,在形成的发光物质虫荧光酰腺苷酸中检测到放射性。由此推测发光细胞以这种方式利用ATP的生物学意义是ATP水解成腺苷酸,不仅为发光物质的合成提供能量,同时也提供原料。第13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1.(必修1P9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2.(必修1P91)请分析该实验的因变量并完善下表。因变量检测方法CO2产生的多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是否有酒精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可通过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来确定3.(必修1P91)在检测酒精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的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的原因是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4.(必修1P93)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5.(必修1P92~93)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物为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需要消耗水,产物为CO2、[H]、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需要消耗O2,能产生水,并产生大量能量。6.(必修1P92)请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H2O+6O2eq\o(→,\s\up7(酶))6CO2+12H2O+能量。7.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为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第14课时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1.(必修1P94)请写出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1)产酒精的无氧呼吸:C6H12O6eq\o(→,\s\up7(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2)产乳酸的无氧呼吸:C6H12O6eq\o(→,\s\up7(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2.(必修1P94)无氧呼吸的概念: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3.(必修1P94)细胞呼吸的实质: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4.(必修1P93~94)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能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可使977.28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而1mol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只释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据此分析在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5.(必修1P94)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6.(2020·全国Ⅰ,30节选)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减少杂草与植物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细胞的呼吸(答出2点即可)。7.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其原因是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8.同一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同一植株的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1.(必修1P98)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可以归为两大类:叶绿素(含量约占3/4)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其中前者包含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后者包含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2.(必修1P99)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3.(必修1P99图5-12)从叶绿素吸收光谱图可知,叶绿素a在红光部分的吸收带较叶绿素b偏向长波方面,且吸收光谱带比叶绿素b宽,叶绿素b在蓝紫光部分的吸收光谱带比叶绿素a宽(填“宽”或“窄”)。研究表明:在遮光条件下,以蓝紫光为主的散光占比增加。请预测:在适当遮光的条件下,叶片(如同一植物底层叶片)中叶绿素a/b降低,弱光下的吸光能力增强,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捕光能力,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4.(必修1P10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它内部巨大的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在类囊体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5.植物工厂里为什么不用发绿光的光源?提示这种波长的光被光合色素吸收的最少,因此不能用于光合作用中合成有机物。6.海洋中的藻类,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大致是浅、中、深。这种现象与光能的捕获有关吗?提示这种现象与光能的捕获有关,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它们“反射”的光。7.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什么颜色的光源?提示最好选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薄膜,因为它可以使各种颜色的光通过;补充光源可选择红光或蓝紫光,因为这种颜色的光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较多,更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第15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及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索第33课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基因数量一定不变;基因位置一定不变;性状可能改变(填“一定不变”“一定改变”或“可能改变”)。2.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若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能引起细胞癌变。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若抑癌基因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3.基因重组的准确描述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4.通常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是:自由组合型、交换型。其中前者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时期),会造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时期),会造成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5.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产生新基因组合的机会多。6.如图为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或基因结构的改变)引起的。(2)乙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其原因是该突变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发生在乙植株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可用什么方法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让其自交,其子代即可表现出突变性状。(3)该种植物野生型都为矮茎,现在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高茎植株。若已证明高茎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加以判定:选用多株突变型植株自花传粉,若后代出现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若后代全为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第16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1.+与H+结合形成NADPH。NADPH的作用是可作为暗反应阶段的还原剂;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2.(必修1P104)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部分是淀粉,还有一部分是蔗糖。蔗糖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3.(必修1P106)请根据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填充下图:4.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产物为C6H12O6):6CO2+12H2Oeq\o(→,\s\up7(光能),\s\do5(叶绿体))C6H12O6+6O2+6H2O。5.(2022·全国甲,29节选)正常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原因是自身呼吸消耗或建造植物体结构(答出1点即可)。第17课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1.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抽出小圆叶片细胞间气体后先放在黑暗下的目的是防止提前进行光合作用。给予光照一段时间后叶片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细胞间隙充满氧气,所以叶片上浮。该实验中NaHCO3的作用是给光合作用提供CO2,密闭的液滴移动装置中NaHCO3的作用是保持CO2浓度稳定。2.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3.“正其行,通其风”是通过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的。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是为了减少细胞呼吸有机物的消耗来增加一天中有机物的积累量。4.整个植株表现为单位时间内CO2吸收量为0时,该植株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叶肉细胞的细胞呼吸强度,原因是该条件下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整个植株的细胞呼吸速率,因此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5.(2018·全国Ⅲ,29节选)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增加。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6.(2020·全国Ⅰ,30节选)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表。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A和C,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作物A光饱和点高且长得高,可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光饱和点低且长得矮,与作物A间作后,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作物ABCD株高/cm1706559165光饱和点/(μmol·m-2·s-1)120011805606237.(2019·全国Ⅰ,29)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降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减少。8.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还会进行光呼吸,即O2与CO2竞争性结合RuBP(C5),O2与RuBP(C5)在Rubisco催化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释放CO2的过程,该过程会消耗ATP和NADPH,因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需要降低光呼吸。(1)增施有机肥可以降低光呼吸,理由是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后,使CO2浓度升高,促进Rubisco催化RuBP(C5)与CO2反应,从而降低光呼吸。(2)从反应条件和能量来看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在于光呼吸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且消耗能量;而有氧呼吸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且释放能量。第18课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综合分析1.当小麦整个植株净光合速率为0时,叶肉细胞所产生的O2的去向是进入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和排出叶肉细胞。2.北方夏季中午时,光照强度很强,植物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是光照强度过强,温度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细胞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减弱。3.种子萌发过程中,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减少,主要原因是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的总量下降。4.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细胞呼吸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5.若将某种植物放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密闭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该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H]发生作用生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第19课时细胞的增殖1.(必修1P111)一个细胞周期指的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下列细胞可能具有细胞周期的是①②④(填序号)。①根尖分生区细胞;②精原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④神经干细胞;⑤神经元2.(必修1P114)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3.(2020·江苏,29节选)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量的变化是染色体数不变,核DNA数加倍。4.(2023·新课标,31节选)细胞增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物质准备过程主要包括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5.(必修1P112)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发生的变化: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6.(必修1P112)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的特点: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7.(必修1P113)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发生的变化: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结果是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8.(必修1P113)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发生的变化: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这时候,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9.(必修1P114)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分裂期中的不同点:分裂前期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答出2点)。10.(必修1P115)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其增殖的过程: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其增殖的特点: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第20课时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1.(必修1P116)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若要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必修1P116)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以免影响染色。染色后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用拇指按压盖玻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3.请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以二倍体生物为例)。答案如图所示4.请填写有丝分裂时期。第21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填空默写1.(必修2P20)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必修2P20)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3.(必修2P20)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4.减数分裂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5.请写出下列各细胞的名称:A:初级精母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6.(必修2P2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7.(必修2P27)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二、构建模型1.请分别绘制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前、中、后六个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以卵原细胞内含有六条染色体为例)。提示如图所示2.请绘制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相关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1)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提示如图所示(2)核DNA数目变化图提示如图所示(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图提示如图所示(4)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变化提示如图所示第22课时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1.请判断如图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及时期2.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的原因:(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Ⅱ。3.请在实线之后用虚线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相应的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提示如图所示第23课时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1.(必修1P119)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必修1P121)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3.(必修1P121)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4.(必修1P123)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5.(必修1P124)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端粒是每条染色体的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6.(必修1P126)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的实例:①个体发育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②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③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7.(必修1P126)细胞自噬的作用:①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②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8.与克隆羊多莉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9.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不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直接原因是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10.人的胰岛B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核基因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其原因是人的胰岛B细胞和神经细胞都是体细胞且都由受精卵分化而来。11.老年人的白发与白化病患者白发的原因分别是老年人的白发是由于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致;白化病患者的白发是细胞中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不能合成酪氨酸酶,细胞中缺少酪氨酸酶所致。第24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自然状态下的豌豆一般都是纯种,原因是豌豆的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对豌豆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时需先对母本(填“父本”或“母本”)进行去雄处理,授粉后还需套上纸袋以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2.(必修2P4)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3.(必修2P3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其中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结果提出了问题;演绎推理的做法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结果;孟德尔用测交实验验证了“分离假设”是正确的。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5.判断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时,应选择F1(填“P”“F1”或“F2”)进行实验,方法有测交、自交、花粉鉴定法、单倍体育种法。6.测交实验结果能说明F1的配子种类及比例、F1的基因型等。7.某小鼠种群毛色有灰毛和黑毛两种,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兴趣小组设计两只灰毛鼠交配,产下的5只小鼠中,除两只灰毛鼠和两只黑毛鼠外,还出现一只白毛个体。小组成员对该白毛小鼠进行研究,经检测该白毛个体的出现为基因突变所致(只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若该白毛鼠为雄性,请设计实验以该白毛鼠和同种群黑毛鼠为实验材料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步骤:(1)让该白毛雄鼠与多只黑毛雌鼠交配;(2)统计子一代小鼠的表型和比例。实验结果预测: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白毛∶灰毛=1∶1或白毛∶黑毛=1∶1,即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8.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据图分析,F1的非糯性水稻自交后代同时出现糯性和非糯性,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其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A和a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分离。推断图中X的表型为糯性。若F1中非糯性和糯性各占1/2,则F2中糯性∶非糯性=5∶3。第25课时分离定律的概率计算和常规应用第26课时自由组合定律1.(必修2P9)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请思考: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则两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3/8或5/8。2.AaBb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的细胞遗传学基础: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验证动物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是测交法;验证植物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有自交法、测交法、花粉鉴定法、单倍体育种法。4.卷翅红眼和直翅紫眼两个果蝇纯合品系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据此可判断,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F2中翅形性状和眼色性状是自由组合的。5.某品系小鼠的体重受如图所示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小鼠体重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控制小鼠体重的三对基因位于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6.测交比值直接反映配子的基因型比,因此可以用测交来验证是否连锁和互换。例:AaBb×aabb,若子代为AaBb∶aabb=1∶1,则AaBb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1∶1,推测AB连锁;若子代为AaBb∶Aabb∶aaBb∶aabb=4∶1∶1∶4,推测AaBb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4∶1∶1∶4,可判断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且发生了互换。7.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形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设相关基因用B/b,D/d表示),将纯合的灰身长翅与纯合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长翅,再利用黑身残翅雄果蝇与F1中的灰身长翅雌果蝇测交,得到的F2中灰长、灰残、黑长、黑残分别为42%、8%、8%、42%。请对F2表型的比例做出合理解释:F1雌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互换,导致产生的两种BD和bd配子数量多且相等,产生的两种Bd和bD配子数量少且相等。8.现有某雌雄同株植物(单性花)的两个纯合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某育种团队要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抗病矮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实验。(1)与豌豆相比,利用该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在操作上的优点是_不用进行去雄操作。(2)在杂交育种前,通常需要预测杂交结果。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中两个条件是抗病与感病、高秆与矮秆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遵循分离定律。除了上述条件外,另外一个条件是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或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这三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若上述条件成立,请结合以上实验材料,表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将纯合抗病高秆和感病矮秆个体杂交,获取杂合子一代,再让杂合子一代与隐性纯合感病矮秆进行杂交。27基因在染色体上1.基因与染色体的数量与位置关系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利用摩尔根的杂交实验,获得白眼雌果蝇的方法是用F1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获得。3.请写出支持摩尔根假说“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关键性实验(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达)。答案如图所示4.一只红眼雄果蝇(XBY)与一只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子代中发现有一只白眼雌果蝇。分析认为,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注: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胚胎致死;各种类型配子活力相同。(1)甲同学想通过一次杂交的方法以探究其原因,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实验步骤:①让这只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②观察并记录子代中雌雄比例。结果预测:Ⅰ.如果子代中雌∶雄=1∶1,则为基因突变;Ⅱ.如果子代中雌∶雄=2∶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2)乙同学认为可以采用更简便的方法验证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乙同学的方法是用显微镜观察该白眼雌果蝇细胞中的X染色体的形态。5.果蝇的红眼对白眼是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情况如表所示:性染色体组成XXX、YY、YOXXYXYYXO变异效应胚胎致死雌性可育雄性可育雄性不育有一只红眼雌果蝇,有三种可能的基因型(XBXBY、XBXB、XBXb),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确定这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要求写出实验方案和结果,包括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让这只雌果蝇与正常白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若子代中红眼♀∶红眼♂∶白眼♂=5∶4∶1,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6.果蝇的刚毛有直毛和分叉毛两种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表型均为直毛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既有直毛也有分叉毛。请写出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直毛雌性∶直毛雄性∶分叉毛雄性=2∶1∶1。科学家欲通过观察果蝇的刚毛来区分子代的性别,需选择表型为分叉毛雌果蝇和直毛雄果蝇的亲本进行交配。28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1.通过鸡的羽毛的花纹选育非芦花(a)母鸡的杂交组合:ZaZa×ZAW。2.对21三体综合征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原因是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3.判断下面4个家庭中的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给出判断依据。图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判断依据是双亲正常,女儿有病。图2: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判断依据是双亲有病,女儿有正常的。图3:该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若1号个体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图4: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若1号个体为纯合子,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4.遗传病的调查:调查发病率时应选择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随机调查、调查样本要足够多。调查遗传方式可选择在家族中调查,多调查几个家族。5.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眼色的红眼和紫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组以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别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①的实验结果);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②的实验结果)。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眼色的显性性状是红眼,判断的依据是亲代是红眼和紫眼果蝇,杂交①②子代全是红眼;属于伴性遗传的性状是翅型,判断的依据是翅型的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若杂交①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杂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杂交,则子代翅型和眼色的表型及其比例为(不分雌雄)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截翅红眼∶截翅紫眼=3∶1∶3∶1。6.克莱费尔特综合征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综合征患者,请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解释:母亲减数分裂正常,形成含Xb的卵细胞;父亲减数分裂Ⅰ时,X、Y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最终形成含XBY的精子;基因组成为XBY的精子与基因组成为Xb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基因型为XBXbY的受精卵。第29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必修2P43)格里菲思实验中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能转化产生S型活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实验结论是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必修2P44)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到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实验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3.(必修2P45)赫尔希和蔡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设计并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因噬菌体只有头部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而更具说服力。4.为使得噬菌体带上32P标记,其操作过程是先在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较高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6.(必修2P45)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7.仅有如图的实验过程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原因是该实验只能说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不能证明DNA进入细菌体内并发挥遗传物质的作用,需要标记DNA继续进行实验。8.冠状病毒的增殖过程不是简单地将其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而是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最后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一起进入宿主细胞,完成感染过程。新合成的病毒通过囊泡排出细胞。不能(填“能”或“不能”)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标记RNA和蛋白质的冠状病毒,侵染人肺细胞的方法来探究该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是蛋白质。原因是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通过胞吞作用一起进入宿主细胞,无法确定放射性来源于蛋白质还是RNA。第30课时DNA的结构与复制1.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能够储存足够量遗传信息的原因是构成DNA的4种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2.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DNA精确复制的原因:DNA双螺旋结构提供了复制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精确进行。3.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4.果蝇DNA形成多个复制泡的原因:果蝇的DNA有多个复制起点,可从不同起点开始DNA的复制,由此加快了DNA复制的速率,为细胞分裂做好准备。5.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DNA分子展开长2m左右,预测复制完成至少需要8h,而实际上只需约6h。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DNA复制是多个起点、双向复制。6.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解链需要的温度越高,原因是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氢键数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7.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一个含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分配到2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标记。8.用一段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片段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dA-Pα~Pβ~Pγ)等材料制备了DNA片段甲(单链),对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研究,实验流程的示意图如下,则:(1)该研究人员在制备32P标记的DNA片段甲时,所用dATP的α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32P,原因是dATP分子中的两个特殊的化学键断裂后形成的dA-P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所以α位磷酸基团中的磷是32P,才能使DNA具有32P的放射性。(2)该研究人员以细胞为材料制备了染色体样品,在混合操作之前去除了样品中的RNA分子,去除RNA分子的目的是防止RNA分子与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结合,从而影响DNA与染色体对应位点的DNA结合。第31课时基因的表达1.RNA有三种,它们分别是mRNA、tRNA、rRNA;真核细胞中核仁受损会影响rRNA的合成,进而影响核糖体(细胞器)的形成。2.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3.tRNA的种类很多,但是,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tRNA分子比mRNA小得多,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相邻的碱基。每个tRNA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作反密码子。4.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图示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5.转录的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能量:ATP;遵循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A与U、T与A、C与G、G与C);产物:单链RNA。6.翻译的场所:核糖体;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转运工具:tRNA;酶;能量(ATP);遵循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A与U、U与A、C与G、G与C);产物:肽链。7.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由两条肽链构成,能够维持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精神分裂症。如图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由图可知,miRNA-195基因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是miRNA-195表达的mRNA与BDNF基因表达的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从而使BDNF基因表达的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丙过程_增强(填“减弱”“不变”或“增强”),若甲过程反应强度不变,则BDNF的含量将_减少(填“减少”“不变”或“增加”)。8.已知Bcl-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5a基因的转录产物mi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可调节Bcl-2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据图分析,miRNA调控Bcl-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miRNA与Bcl-2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9.研究发现,起始密码子AUG决定甲硫氨酸,但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其原因是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往往需要进行加工修饰,甲硫氨酸在此过程中会被剪切掉。第32课时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3.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例如,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就与表观遗传有关。4.有研究表明,吸烟会使人的体细胞内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对染色体上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不仅如此,还有研究发现,男性吸烟者的精子活力下降,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5.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6.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表观遗传能够使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7.若抑郁症小鼠细胞中一个DNA分子的一个C-G碱基对中胞嘧啶甲基化后,又发生脱氨基生成了胸腺嘧啶,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所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异常的DNA占比为1/2。上述过程对性状的影响若遗传给后代,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表观遗传,理由是DNA序列发生了改变。第33课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基因数量一定不变;基因位置一定不变;性状可能改变(填“一定不变”“一定改变”或“可能改变”)。2.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若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能引起细胞癌变。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若抑癌基因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3.基因重组的准确描述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4.通常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是:自由组合型、交换型。其中前者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时期),会造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时期),会造成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5.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产生新基因组合的机会多。6.如图为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或基因结构的改变)引起的。(2)乙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其原因是该突变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发生在乙植株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可用什么方法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让其自交,其子代即可表现出突变性状。(3)该种植物野生型都为矮茎,现在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高茎植株。若已证明高茎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加以判定:选用多株突变型植株自花传粉,若后代出现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若后代全为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第34课时染色体变异1.(必修2P87)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2.(必修2P90)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3.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4.三倍体不育的原因是三倍体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5.骡子不育的原因是骡子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6.单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于幼苗期的单倍体植株,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期的正常植株。7.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2条。如图为我国科学家用两种普通小麦(关东107和白火麦)培育六倍体糯性普通小麦的主要流程。据图分析,培育六倍体小麦利用的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诱导形成六倍体小麦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小麦幼苗而不是处理成熟植株,原因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要作用于幼苗中大量正在分裂的细胞才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8.将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一段时间后,收获的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无法繁殖后代,请运用其他育种原理,再设想一种培育无子西瓜的方法:使用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生殖)的方法繁殖无子西瓜试管苗,再进行移栽种植(写出一种可行方法的简单思路即可)。第35课时生物的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突变和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4.(必修2P116)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5.新物种的形成途径:(1)渐变:长期的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加大→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2)有时不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6.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7.(必修2P12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8.(必修2P121~12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异养厌氧(填新陈代谢类型)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9.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0.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若想判断生长更快的金鲳鱼养殖品种与野生种是否为同一物种,可采用的方法是将金鲳鱼养殖品种与野生种进行杂交,如果能杂交且可以产生可育后代,则是同一物种;若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产生的后代不可育,则不是同一物种。11.近亲繁殖导致种质退化会使该物种的遗传或基因多样性降低,从遗传的角度分析,近亲繁殖导致种质退化的原因是近亲繁殖将会增加子代中隐性致病基因变为纯合子传给后代的概率,并直接导致生殖成功率的下降和遗传多样性的降低。第36课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选择性必修1P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选择性必修1P5)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液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选择性必修1P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eq\o\al(-,3)、H2CO3等物质有关。4.(选择性必修1P9)稳态的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测试卷附参考答案【b卷】
- 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诚信售后权益声明
- 询价合同协议书模板
- 语文课件探索婴宁
- 货物订购协议
- 购房合同补充协议的撰写技巧
- 购车合同范本样本样本图片地质
- 购销合同协议格式
- 购销涂料协议文本
- 无陪护病房实施方案计划
- 合作社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 合成车间及甲类仓库泄爆墙施工方案RE
- 锅炉烟管维修施工方案
-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五版测试题库 (10)
- 民主推荐测评满意率测评表(样表)及汇总表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100题
-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登记表
- 动词过去式默写
-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说课稿及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