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疾控系统大学习各章节知识题库1.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接受()业务管理。A.属地卫生健康部门B.属地疾控部门C.属地疾控中心D.所在机构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疾控监督员业务管理归属的理解。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设立的专兼职疾控监督员,其业务管理归属是关键点。根据疾控体系的管理架构,这些监督员通常接受属地疾控部门的业务管理,以确保疾控工作的有效实施和协调。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属地疾控部门。
2.()负责疾控行政执法工作。A.国家、省级疾控部门B.国家、省级疾控中心C.市、县级疾控主管部门D.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疾控行政执法工作负责机构的了解。在疾控体系中,行政执法工作主要由具有行政职能的部门承担。国家、省级疾控部门和疾控中心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指导和协调,并不直接负责行政执法。而市、县级疾控主管部门则具有行政执法权,负责具体的执法工作。因此,正确答案是C。
3.职称评审重点考核()?A.科研成果B.学历资质C.社会服务和社会声誉D.工作实绩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职称评审重点的了解。在职称评定中,工作实绩是关键的考量因素。科研成果、学历资质、社会服务和社会声誉虽也重要,但工作中实实在在的成绩更能直接反映个人的能力和贡献。工作实绩涵盖了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成果和成效,是对个人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所以答案选D。
4.什么是疾控体系?()A.主要由四级疾控机构组成。B.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C.主要指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D.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疾控体系定义的理解。疾控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它不仅包括疾控机构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还涉及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多个组成部分,并且强调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特点。选项B完整地描述了这一体系,是正确答案。
5.如何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A.主要就是解决人员薪酬待遇。B.多培养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人员。C.要从人才培养、配备、使用、评价、激励等环节多措并举。D.取消对论文、科研的硬性要求。正确答案:C解析: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选项A只关注了薪酬待遇,虽然重要,但不够全面;选项B强调了培养高水平公共卫生人员,这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部分,但同样不够全面;选项D提出取消对论文、科研的硬性要求,这可能有助于减轻人才压力,但并不是加强队伍建设的直接措施。而选项C涵盖了人才培养、配备、使用、评价和激励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方案,因此是正确答案。
6.数据处理者是指开展数据处理活动的组织、个人。数据处理者负责对______数据情况进行梳理和识别。A.本地区B.本人C.本部门D.本单位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数据处理者职责范围的理解。在数据处理活动中,数据处理者需要对所属单位的数据情况进行梳理和识别。A选项“本地区”范围过大;B选项“本人”范围过小;C选项“本部门”较局限。而D选项“本单位”涵盖全面且准确,符合数据处理者的职责要求。
7.疾控数据分为核心数据(第4级)、特别重要数据(第3级)_____(第2级)、一般数据(第1级)等4个级别。A.一般重要数据B.比较重要数据C.非常重要数据D.相对重要数据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疾控数据分级的了解。疾控数据分级有明确规定,根据常见的分类标准,在核心数据和特别重要数据之后,是比较重要数据(第2级)。A选项“一般重要数据”表述不准确;C选项“非常重要数据”和D选项“相对重要数据”都不符合常规的疾控数据分级表述。所以应选B选项。
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疾控信息化治理,健全______体系。A.环境健康综合监测网络B.分级分类、高效实用的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C.疾控信息标准体系、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D.国家、省、市、县四级卫生健康行政执法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9.卫生健康行业数据分类分级工作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A.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B.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签署谁负责C.直接原则,限制利用原则,安全保护原则D.谁管业务,谁管数据,谁管数据安全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卫生健康行业数据分类分级工作原则的知识。在该行业中,明确工作原则至关重要。“谁管业务,谁管数据,谁管数据安全”清晰地界定了责任归属,符合行业对数据管理的要求。其他选项A主要针对规划、建设和使用;B并非此工作原则的准确表述;C是其他方面的原则。所以答案选D。
10.专家建议:密码最好______,最好90天左右修改一次。A.使用大小写字母+符号+数字,长度9-14位以上B.设成家人或者宠物的名字,只有自己知道C.采用工作中使用的专业术语,不容易忘记D.所有系统都使用相同的密码,以方面管理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密码安全性的知识点。密码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其复杂度和不可预测性。选项A建议使用大小写字母、符号和数字的组合,且长度在9-14位以上,这符合密码复杂度的基本要求,能有效抵抗暴力破解和字典攻击。而B、C选项的密码容易被猜测或社工手段获取,D选项则存在密码重用的问题,一旦一个系统的密码泄露,其他系统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威胁。因此,A是最安全的密码设置建议。
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最关键的响应措施是什么?(5分)A.增加医疗设施B.实施信息共享C.加大宣传力度D.提高药品储备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措施的理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迅速、准确地共享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做出决策,有效调配资源,从而控制事态发展。实施信息共享可以确保所有相关方都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以协同应对事件,因此B选项“实施信息共享”是最关键的响应措施。
12.通常哪个部门负责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5分)A.教育部门B.环境保护部门C.卫生行政部门D.财政部门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负责部门的了解。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卫生行政部门具有专业知识和职能。其职责包括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协调各方资源、实施防控措施等。其他部门如教育、环保、财政虽也有作用,但主要的协调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所以答案选C。
13.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各级政府应优先进行的培训是:A.财务管理培训B.卫生应急管理培训C.基础设施建设培训D.文化交流培训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理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的快速、有效应对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应对能力的核心在于增强卫生应急管理的能力。选项B“卫生应急管理培训”直接针对这一需求,是各级政府为提高应对能力应优先进行的培训。其他选项如财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交流,虽然都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直接应对能力关系不大。
14.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体现在:(5分)A.降低公众的知晓率B.提高公众对事件的恐慌C.确保公众及时获取准确信息D.推迟事件的处理时间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在应对这类事件时,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选项C“确保公众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是信息传递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核心作用。其他选项A、B、D都与信息传递的正面作用相悖,不符合题意。
15.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主要目的是:(5分)A.提高公共卫生意识B.迅速控制疫情扩散C.加强国际合作D.增强科研能力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的理解。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快速反应机制的关键在于及时采取有效行动。迅速控制疫情扩散是首要任务,能最大程度减少危害。A选项提高公共卫生意识是长期工作;C选项加强国际合作并非快速反应机制的主要直接目的;D选项增强科研能力也非当务之急。所以答案选B。
16.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包括培训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以便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应对。(5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加强卫生应急能力措施的理解。在应对紧急情况时,培训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是重要且有效的手段。通过培训,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应对能力,从而在紧急状况下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所以答案选A是正确的。
17.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只依赖于政府部门,公众的参与和配合没有太大影响。(5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理解。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部门固然发挥重要作用,但公众的参与和配合也至关重要。公众能协助防控措施的实施、提供信息等。仅依靠政府部门是无法有效应对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所以答案选B。
18.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及时的信息传播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至关重要。(5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基本知识。在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准确性对于控制疫情蔓延具有关键作用。及时、准确的信息传播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疫情状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因此,题目的陈述是正确的。
19.卫生应急响应计划只需要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前制定,不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5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卫生应急响应计划管理的理解。实际上,卫生应急响应计划不仅需要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前制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因此,说“卫生应急响应计划不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是错误的。
20.疫苗接种是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有效策略,可以帮助减少疾病传播。(5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疫苗接种作用的理解。疫苗接种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形成防护机制,从而有效减少疾病传播,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且有效的策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实践和研究中,都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答案选A是正确的。
21.霍乱至目前已有次全球大流行。A.7B.6C.8D.5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霍乱全球大流行次数的了解。霍乱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在历史上多次爆发流行。根据相关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至目前为止,霍乱已有7次全球大流行。其他选项的次数均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答案是A选项。
22.相比较看,传染病防控中的公共卫生实验室监测网络可不收集哪个信息:A.病原细菌的耐药信息B.病原体基因组序列信息C.病原分离培养信息D.病人治疗用药信息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传染病防控中公共卫生实验室监测网络收集信息的了解。在传染病防控中,公共卫生实验室监测网络重点收集与病原体本身相关的信息。病原细菌的耐药、病原体基因组序列、病原分离培养等信息,对疫情分析和防控策略制定至关重要。而病人治疗用药信息更多属于临床治疗范畴,并非该监测网络的重点收集内容。
23.开展实验室网络化监测的必要性不包括下面哪项:A.传染病是跨时间传播的,需要开展网络实验室监测B.一个地区疫情的发现,对其他地区能发挥预警作用C.传染病是跨地区传播的,需要开展网络实验室监测D.一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要得到网络中另一个实验室的重复验证正确答案:D解析:实验室网络化监测主要是为了应对传染病的跨时间和跨地区传播,提高监测效率和预警能力。选项A和C都提到了这一点,说明了网络化监测对于掌握传染病传播情况的重要性。选项B指出,一个地区疫情的发现可以对其他地区起到预警作用,这也是网络化监测的一个重要目的。而选项D提到的“一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要得到网络中另一个实验室的重复验证”,并不是网络化监测的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关于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与网络化监测的必要性不直接相关。因此,D选项是不包括在开展实验室网络化监测必要性中的内容。
24.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人类认识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第一次分离培养到细菌这个微小生物体的时间大约在下列哪个年份:A.1880年B.1940年C.1780年D.1680年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传染病微生物学历史发展的了解。1878年,科赫(Koch)首次从伤口脓液中分离培养出细菌,这是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首次能够观察到并研究这些微小生物体。因此,第一次分离培养到细菌的时间大约在1880年左右,选项A正确。
25.病原体的基因组测序,下面表述不准确的是:A.获得病原体基因组序列,才能准确鉴定其属于哪个种属B.能够用于感染免疫的认识C.能够用于药物的研发D.赋予了实验室监测的大数据特征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病原体基因组测序应用的理解。首先,我们知道基因组测序在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选项A,虽然基因组序列对于鉴定病原体种属很重要,但仅仅获得序列并不足以准确鉴定,还需要结合其他生物学特征和分类学信息。选项B正确,因为基因组测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原体的感染机制,从而增进对感染免疫的认识。选项C也是正确的,因为了解病原体的基因组信息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推动药物研发。选项D表述准确,因为基因组测序确实为实验室监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具有大数据特征。综上所述,不准确的表述是A。
26.年我国环境危险因素归因死亡负担排名第一的因素是()A.非适宜温度B.不安全的水C.铅D.环境颗粒物污染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环境危险因素归因死亡负担的了解。在我国,环境颗粒物污染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显著,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根据相关研究,环境颗粒物污染在我国环境危险因素归因死亡负担中排名首位。因此,正确答案是D,即环境颗粒物污染。
27.伤害预防的5E策略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法规执行B.疫苗接种C.教育D.环境改造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伤害预防5E策略的了解。5E策略通常包括教育、法规执行、环境改造、工程和强化执法。疫苗接种一般不属于伤害预防的5E策略范畴。选项A法规执行、C教育、D环境改造都是常见的5E策略内容,而B疫苗接种与之不相关。
28.传染病防控的三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那么以下哪个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A.提高人群免疫力B.隔离病人C.消毒D.发现和管理感染者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传染病防控知识。传染病的传播需通过一定途径,消毒能消除病原体,阻止其传播。A选项提高人群免疫力是保护易感人群;B选项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源;D选项发现和管理感染者也是控制传染源。所以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29.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我国突出环境的问题包括空气污染防控难度大、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严重、气候增温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抗生素耐药等B.我国的环境资源如饮用水、空气和土壤等的质量已达标,不需要再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改善。C.通过系列举措,我国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D.为促进健康环境建设,我国在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我国环境状况的了解。我国环境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持续改善,并非如选项B所说已达标无需措施。A选项指出了突出环境问题;C选项说明了环境质量有改善;D选项提到了建设健康环境的举措。综合来看,B选项与实际情况不符,是错误的。
3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A.2012B.2017C.2013D.2018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时间的了解。“大气十条”是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2013年,为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开始实施“大气十条”,所以这道题应选C选项。
31.健康促进中的“赋权”是指A.加大健康保障B.调整卫生服务C.能力建设D.推动公共政策制定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健康促进中“赋权”概念的理解。在健康促进领域,“赋权”侧重于个体或群体能力的建设。加大健康保障、调整卫生服务、推动公共政策制定虽与健康相关,但并非“赋权”的核心内涵。“能力建设”能使人们更好地掌控自身健康,所以答案是C选项。
32.“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主要是向城乡居民普及哪些知识?A.伤害预防知识B.《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C.传染病防病知识D.慢性病防病知识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所普及内容的了解。在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中,《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是一套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A选项伤害预防知识、C选项传染病防病知识、D选项慢性病防病知识都包含在其中。所以主要向城乡居民普及的是B选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33.健康传播材料中的插图,应具有哪两个基本属性?A.关联性和审美性B.针对性和实用性C.审美性和针对性D.关联性和自明性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健康传播材料中插图属性的理解。在健康传播领域,插图的作用至关重要。关联性指插图与传播内容紧密相关,自明性是指插图自身能清晰表达含义。选项A中的审美性并非关键属性;选项B中的实用性并非插图的基本属性;选项C中的针对性不如关联性和自明性准确。所以答案选D,即关联性和自明性。
3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5个重点工作领域,其中排在首位的是A.普及健康生活B.完善健康保障C.建设健康环境D.优化健康服务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重点工作领域的了解。根据纲要内容,5个重点工作领域被明确提出,其中普及健康生活被置于首位,作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基础和关键。这一领域强调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因此选项A正确。
35.确定需要防控的重点人群主要是考虑依据A.感染风险和重症死亡风险B.职业C.性别D.年龄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确定防控重点人群依据的了解。在公共卫生领域,感染风险和重症死亡风险是关键考量因素。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职业、性别、年龄并非主要依据,所以答案是A选项。
36.疫情控制措施首要考虑的是哪项措施A.传染源控制B.流行病学调查C.区域管控D.密切接触者管理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疫情控制措施的理解。在公共卫生领域,控制疫情的首要任务是控制传染源,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传染源控制是疫情控制的核心,它直接针对疾病传播的起点,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控制措施。其他选项如流行病学调查、区域管控和密切接触者管理,虽然也是疫情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都是在传染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续措施。因此,答案是A,即传染源控制。
37.研究制订传染病防控政策首要考虑的问题:A.防控措施的科学性B.疫情处置措施C.传染源控制措施D.防控目标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传染病防控政策重点的理解。传染病防控政策的制定需有明确方向,防控目标决定了整体策略。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等选项是实现防控目标的具体手段。而明确防控目标是首要之事,它为后续的措施制定提供基础和指引。所以研究制订传染病防控政策首要考虑的是防控目标。
38.聚集性疫情定义的要素不包括A.人群特征B.时间范围C.强度D.空间范围正确答案:A解析:聚集性疫情的定义主要关注疫情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特征。具体来说,“时间范围”指的是疫情发生的时间段,“空间范围”指的是疫情发生的地理区域,“强度”则是指疫情的严重程度或传播速度。而“人群特征”虽然对于疫情的分析很重要,但它不是聚集性疫情定义的直接要素,因为聚集性疫情的定义更侧重于疫情本身的时空特性和强度,而不是受影响的人群的具体特征。所以,正确答案是A。
39.区域管控措施主要的目的是A.阻断疫情,防止扩散B.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C.防止出现聚集性疫情D.找到传染源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区域管控措施目的的理解。在公共卫生领域,区域管控是重要手段。其主要是通过限制人员流动、加强防控等方式,阻断疫情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A选项符合这一核心目的,B选项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并非区域管控的直接主要目的,C选项防止聚集性疫情是其效果之一,D选项找到传染源不是区域管控的主要目的。所以答案选A。
40.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A.丙类传染病B.未被列入分类C.乙类传染病D.甲类传染病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被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霍乱因其传染性强、危害大,被明确归类为甲类传染病。这是基于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严重影响以及防控工作的需要。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
41.传染病的定义是什么?A.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B.由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疾病C.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D.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传染病定义的理解。传染病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逐一分析选项:A选项提到的“环境污染”,虽然可能影响健康,但它不是传染病的直接原因,因此不正确。B选项的“生活方式不当”,同样可能引发疾病,但也不是传染病的定义,所以也不对。C选项“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直接对应了传染病的定义,是正确的。D选项的“遗传基因突变”,通常与遗传性疾病相关,并非传染病的特征,因此不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即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42.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疾病是()。A.人感染H7N9禽流感B.人感染猪链球菌C.肝吸虫病D.水痘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的了解。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是指由国家规定必须及时报告的传染病,这些疾病的报告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相关的规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被明确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而选项B“人感染猪链球菌”、选项C“肝吸虫病”和选项D“水痘”,虽然都是疾病,但并未被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所以不是正确答案。
43.目前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A.3类40种B.2类42种C.2类39种D.3类41种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类的了解。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相关的卫生行政法规,传染病被明确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计41种。这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44.以下哪种疾病通过蚊虫传播?A.鼠疫B.疟疾C.肝炎D.艾滋病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疾病传播途径的了解。在常见疾病中,疟疾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鼠疫多通过鼠蚤传播,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等传播,艾滋病一般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所以在这几种疾病里,通过蚊虫传播的是疟疾。
45.2004年以来丙类传染病发病波动上升,于2019年呈现发病高峰,主要受()的影响。A.流行病腮腺炎B.感染性腹泻病C.流感D.手足口病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丙类传染病发病高峰影响因素的了解。丙类传染病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2004年以来发病波动上升,2019年达高峰。流感在丙类传染病中具有较强传染性和变异性,易导致发病高峰。综合分析,2019年发病高峰主要受流感的影响。
46.2004-2022年,丙类传染病中以()发病率最高。A.呼吸道传染病B.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C.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D.肠道传染病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了解。在传染病分类中,丙类传染病包含多种类型。从过往的统计数据和流行病学研究来看,2004-2022年期间,肠道传染病在丙类传染病中发病情况较为突出,所以发病率最高的是肠道传染病。
47.2007年以来,传染病死亡数顺位一直居于首位的是()。A.狂犬病B.艾滋病C.病毒性肝炎D.肺结核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近年来传染病死亡数顺位的了解。根据公共卫生领域的统计数据和疾病监测报告,自2007年以来,艾滋病的死亡数一直居于各类传染病之首。这一知识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对比选项,可以明确看到B选项“艾滋病”是正确答案。
48.下列哪种传染病在2008年纳入丙类管理。A.流行性腮腺炎B.风疹C.手足口病D.流行性感冒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传染病分类管理的了解。在传染病防控体系中,分类管理会根据疾病的特点和危害程度进行调整。2008年,手足口病因其流行特征和防控需要,被纳入丙类管理。其他选项如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在当时并非新纳入丙类管理的传染病。
49.2004-2022年,甲乙类传染病中以()发病率最高。A.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B.呼吸道传染病C.肠道传染病D.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传染病发病率的了解。在2004-2022年期间,甲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发病率是最高的,这主要归因于某些特定疾病的广泛传播,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它们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因此,根据这一知识点,可以确定答案为A。
50.某市居民肺癌年死亡率为0.5‰,其中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为0.9‰,非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为0.08‰,则该市居民肺癌死亡中归因于吸烟的比例:A.0.84B.80%C.91%D.0.42‰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归因比例的计算。在流行病学中,归因比例的计算有特定方法。已知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肺癌年死亡率,通过计算可得归因于吸烟的比例。0.9‰-0.08‰=0.82‰,0.82‰÷0.9‰≈0.91,即91%,但答案中没有91%,0.82‰÷0.5‰=0.84,所以答案选A。
51.对某疾病采取一级预防措施,评价其效果最恰当的指标是该病的:A.患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D.发病率正确答案:D解析: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旨在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通过采取一级预防措施,如健康教育、免疫接种、改善环境等,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降低发病率。而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因某种疾病死亡的频率,常用于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但不能直接反映一级预防措施的效果;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可反映某病的流行情况,但也不能单独用于评价一级预防的效果;病死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与该病患者总数的比值,常用于表示某病的严重程度。综上所述,评价一级预防措施效果最恰当的指标是该病的发病率,故答案为C。
5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指:A.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的比B.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C.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差D.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正确答案:A解析: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用于衡量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它是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通过比较这两个比值,可以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如果OR值大于1,提示暴露因素可能是危险因素;小于1则可能是保护因素。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
53.下列哪项指标用于描述疾病或事件发生的速度:A.累积发病率B.病死率C.婴儿死亡率D.发病密度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流行病学中不同指标的理解。在流行病学中,各个指标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应用场景。累积发病率描述的是某一特定时间段内,人群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病死率反映的是疾病导致的死亡比例;婴儿死亡率特指婴儿期内的死亡比例。而发病密度,即单位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正是用于描述疾病或事件发生速度的指标。因此,正确答案是D。
54.患病率指标来自:A.急诊病例资料B.现况调查资料C.门诊病例资料D.住院病例资料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患病率指标来源的了解。在医学研究中,现况调查是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有关变量进行调查。患病率指标通常通过现况调查获取,能反映特定时间内人群中某病的存在情况。而急诊、门诊、住院病例资料相对局限,不能全面反映总体人群的患病情况。所以答案选B。
55.现况调查中应用的主要分析指标是:A.累积发病率B.发病密度C.罹患率D.患病率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现况调查中主要分析指标的理解。在现况调查中,我们关注的是某一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人群中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它反映了疾病在人群中的现存状况,是现况调查中应用的主要分析指标。因此,D选项“患病率”是正确答案。
56.下列哪项指标描述的是构成比例关系:A.累积发病率B.婴儿死亡率C.死亡率D.发病密度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流行病学中不同指标的理解。累积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某病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它描述的是一个构成比例关系。而婴儿死亡率、死亡率和发病密度分别描述的是特定人群或特定时间内的死亡或发病情况,它们并不直接描述构成比例关系。因此,根据这些指标的定义和应用,可以确定累积发病率是描述构成比例关系的指标。
57.基于以下暴发调查,应采用哪种假设形成方法:某县7所学校同时发生点源模式暴发疫情:A.剩余法B.求同法C.求异法D.类推法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流行病学中的假设形成方法。在暴发疫情调查中,需要根据疫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假设形成方法。题干描述的是“某县7所学校同时发生点源模式暴发疫情”,这是一个共同特征的情况。在流行病学中,当多个案例有共同特征时,常采用“求同法”来形成假设,即寻找这些案例之间的共同点,从而推断可能的病因或传播方式。因此,正确答案是B。
58.基于以下暴发调查,应采用哪种假设形成方法:将学校自备水井A关闭,并采取供水系统消毒措施的24小时后,学校腹泻发病人数明显减少:A.求同法B.共变法C.求异法D.剩余法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暴发调查中的假设形成方法。剩余法是指在一组复杂现象中,把已知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剩下的部分就是结果的原因。本题中,关闭自备水井A并消毒供水系统这一措施实施24小时后,腹泻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其他因素不变,所以采用的是剩余法,即排除已知因素,剩下的措施与结果存在因果关系。
59.基于以下暴发调查,应采用哪种假设形成方法:勘探队队员发生6例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疫情。该疫情病例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和传播途径,均与组织胞浆菌病的特征较为一致A.剩余法B.求同法C.类推法D.求异法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流行病学中的假设形成方法。面对不明原因的疫情,我们首先会考虑疫情病例的共同特征。题干中提到疫情病例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和传播途径与组织胞浆菌病的特征较为一致,这提示我们可能是一种类似的疾病。在假设形成方法中,**类推法**是根据某些类似情况或类似案例来推断当前情况的方法。因此,根据题干描述,选择C(类推法)作为假设形成方法是合适的。
60.基于以下暴发调查,应采用哪种假设形成方法:副伤寒暴发学校的病例均为住校生,该校的走读生和教工均无人发病:A.类推法B.求同法C.剩余法D.求异法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流行病学中的假设形成方法。根据题目描述,副伤寒暴发学校的病例均为住校生,而走读生和教工均无人发病。这里的关键是识别住校生与走读生、教工之间的差异,并据此形成假设。求异法是通过比较不同群体或情况下的差异来形成假设,适用于本题情境。因此,正确答案是D,即求异法。
61.基于以下暴发调查,应采用哪种假设形成方法:霍乱病例吃生蚝数量均超过5只,生蚝吃的少的没有发病:A.求异法B.剩余法C.求同法D.共变法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不同的假设形成方法。共变法是指当某一现象发生变化时,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题中霍乱病例发病与吃生蚝数量存在关联,吃得多发病,吃得少不发病,体现了随着生蚝食用量的变化发病情况也改变,符合共变法的特征。所以应选D选项。
62.能从外表看出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吗?A.不能B.能C.不知道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外在表现的了解。艾滋病病毒在感染初期及潜伏期,通常没有特异性的外在症状能让人直接看出是否感染。艾滋病的确诊需要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测。所以仅从外表无法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答案选A。
63.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A.不可以B.不知道C.可以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艾滋病传播预防知识的了解。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安全套能有效阻隔性器官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风险。在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中,正确使用安全套是被证实有效的方法,所以答案选C。
64.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是哪一年颁布实施的?A.2006年3月1日由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B.2002年3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C.2006年3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D.2002年3月1日由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65.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5分)A.不知道B.不会C.会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日常的共同进餐不属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因为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弱,且唾液中的病毒量极少,不足以造成感染。所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6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A.性传播,消化道传播B.血液传播,空气传播C.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艾滋病主要通过特定方式传播,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等,性传播包括不安全的性行为,母婴传播则是母亲传给胎儿。A选项中消化道传播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B选项中空气传播也不对。所以答案是C,即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67.全球艾滋病防治中的提出的三个90%指的是哪三个?A.母婴阻断、预防干预、检测治疗B.预防干预、检测发现、病毒抑制C.宣传教育、预防干预、检测治疗D.检测发现、治疗覆盖、病毒抑制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全球艾滋病防治中三个90%具体内容的了解。在艾滋病防治领域,三个90%是重要的策略目标。其中检测发现、治疗覆盖、病毒抑制这三个方面,是经过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关键环节,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发展,所以这道题选D。
68.我国是哪一年成立的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A.2008年B.1998年C.2018年D.2004年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69.以下哪一项措施是预防性传播的有效措施?A.结扎绝育B.使用安全套C.放置宫内节育器D.口服短效避孕药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预防性传播的知识。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阻隔病原体传播,降低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而结扎绝育、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短效避孕药主要是用于避孕,并非针对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所以,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的有效措施。
70.肺结核诊断的依据是:A.病史资料、CT、病原学检查B.病史资料、影像资料、气管镜检查C.病史资料、PPD、病原学检查D.病史资料、影像资料、病原学检查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肺结核诊断的依据。肺结核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多个方面的信息。首先,病史资料是了解患者症状和疾病进展的基础。其次,影像资料,如X光或CT扫描,可以提供肺部病变的可视化证据。最后,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确认结核菌的存在。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因此,选项D“病史资料、影像资料、病原学检查”是肺结核诊断的完整依据。
71.终结结核病流行策略目标的具体指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死亡数B.家庭灾难性支出比例C.发病率D.患病率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终结结核病流行策略目标的理解。根据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终结结核病流行的具体指标主要包括减少死亡数、降低发病率以及减少因结核病导致的家庭灾难性支出比例。患病率,即某一时间点内患病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并不直接作为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策略目标指标。因此,正确答案是D。
7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被列为()传染病。A.丙类B.甲类C.乙类参照甲类管理D.乙类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分类的了解。传染病分类有明确规定,肺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在相关法律中,肺结核被明确列为乙类传染病。此类分类是基于其传播方式、危害程度等综合因素确定的。
73.下图为某校学生诺如病毒(潜伏期最短12小时,中位值33小时)胃肠炎暴发流行病曲线,该校食堂供应早餐和午餐,请推断可疑餐次:A.11月1日早餐B.10月31日早餐C.10月31日午餐D.11月1日午餐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诺如病毒潜伏期和流行病曲线的理解。诺如病毒潜伏期最短12小时,中位值33小时。观察曲线,结合食堂供餐情况,11月1日午餐最有可能是可疑餐次,因为其时间与病毒潜伏期的规律较为符合。其他选项的时间与潜伏期规律不符。
74.婚宴聚餐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曲线:A.持续同源模式B.不确定C.点源模式D.增殖模式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婚宴聚餐引起食物中毒流行模式的了解。在公共卫生领域,点源模式常见于一次性暴露的情况。婚宴聚餐通常是一次性的集体用餐,若引发食物中毒,多呈现点源模式。其他选项,持续同源模式是持续暴露,增殖模式是病原体不断繁殖,都不符合婚宴聚餐的特点。所以答案选C。
75.幼儿园发生水痘暴发的流行曲线:A.持续同源模式B.点源模式C.不确定D.增殖模式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传染病流行曲线的理解。水痘在幼儿园内的暴发,通常表现为一个初始病例后,由于儿童间的密切接触,病例数会迅速增加,形成增殖模式的流行曲线。这种模式下,病例数在初始阶段后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期,符合水痘在幼儿园这类密集人群中暴发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是D,增殖模式。
76.沙门菌污染某品牌花生酱引发食物中毒的流行曲线:A.不确定B.增殖模式C.持续同源模式D.点源模式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食物中毒流行曲线的识别。沙门菌污染引发的食物中毒,如果污染发生在加工或包装环节,通常会导致持续同源暴露模式,即持续摄入被同一污染源污染的食物。这种情况下,病例会随时间逐渐出现,形成一个持续的流行曲线,与“持续同源模式”相符。
77.某水厂多批次桶装水污染诺如病毒导致胃肠炎暴发流行曲线:A.不确定B.增殖模式C.持续同源模式D.点源模式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疾病暴发流行曲线的理解。诺如病毒导致的胃肠炎暴发,如果是由于某水厂多批次桶装水污染,这表明污染源是持续的且同源。在流行病学中,这种由同一污染源持续污染导致的疾病暴发流行曲线被称为“持续同源模式”。因此,根据题目描述和流行病学知识,答案选C。
78.在流行病学中,基本传染数(R0)主要用于衡量:(8分)A.疫苗的有效性B.疫情控制的成本C.疫病的传播潜力D.疫情的持续时间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流行病学中基本传染数(R0)概念的理解。在流行病学领域,基本传染数(R0)是一个关键指标,它反映了在没有外力干预时,一个感染者平均能传染给其他个体的数量。R0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疫病的传播潜力。A选项疫苗有效性并非由R0主要衡量;B选项疫情控制成本与R0无关;D选项疫情持续时间也不是R0主要衡量的内容。所以答案选C。
79.在SEIR模型中,"E"表示的是什么?(8分)A.自然免疫者B.暴露者C.感染者D.康复者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SEIR模型中字母含义的了解。SEIR模型常用于传染病研究,“E”在其中代表暴露者。A选项自然免疫者、C选项感染者、D选项康复者都不符合“E”的定义,所以答案是B选项暴露者。
80.使用数学模型预测传染病传播时,最重要的数据输入通常是:(6分)A.病毒的变异性B.社会经济状况C.人口密度和接触率D.医疗资源的分配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传染病模型的关键输入数据。在预测传染病传播时,数学模型主要关注的是疾病如何在人群中传播。其中,**人口密度和接触率**是决定传播速度和范围的关键因素。病毒的变异性虽然重要,但更多影响疾病本身的特性和疫苗的有效性;社会经济状况可能影响疾病的传播,但不是数学模型预测时的核心输入;医疗资源的分配则更多关联于疾病的应对和控制措施。因此,C选项“人口密度和接触率”是预测传染病传播时最重要的数据输入。
81.在传染病传播模型中,SIR模型中的"S"代表什么?(8分)A.感染者B.易感者C.康复者D.死亡者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传染病传播模型中SIR模型的基本概念。在SIR模型里,“S”有着特定含义。从传染病学知识可知,“S”代表的是易感者,即尚未感染但有可能被感染的人群。A选项感染者通常用“I”表示,C选项康复者用“R”表示,D选项死亡者并非SIR模型中的标准表述。所以这道题应选B。
82.生物样本采集的核心原则是?A.病程的任何时间段都可采集B.采集合格样本C.采样管必须是灭火管D.任何部位都可采集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生物样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采集合格样本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合格样本意味着样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都需遵循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代表性。因此,核心原则是采集合格样本,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如A、C、D都涉及具体的采样细节,但不是核心原则。
83.贯穿生物样本采集、保存、运送、检测过程的最重要的保障是?A.常温运输B.人员培训C.生物安全D.办理准运证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生物样本处理过程中关键保障的理解。在生物样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检测这一系列环节中,确保生物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它涵盖了防止样本污染、保护人员免受生物危害以及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多个方面。因此,贯穿这一过程的最重要的保障是生物安全。
84.进行腹泻标本的细菌学增菌培养时使用的采样管应?A.含有抗生素B.不含抗生素C.可以不是无菌的D.含有裂解液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腹泻标本细菌学增菌培养采样管要求的了解。在细菌学增菌培养中,若采样管含抗生素会抑制细菌生长。而进行腹泻标本培养时,需要让细菌正常生长繁殖以准确检测,所以采样管应不含抗生素。
85.生物样本检测的核心原则是?A.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密度B.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C.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D.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生物样本检测核心原则的理解。在生物样本检测中,最关键的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诊断的可靠性和后续治疗的有效性。精密度、稳定性和一致性虽然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它们都是围绕准确性这一核心原则展开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86.生物样本保存及运送的核心原则是?A.确保待检测的靶标性能稳定B.确保核酸检测的结果准确C.温度可不做任何要求D.确保抗体检测的结果准确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生物样本保存及运送的基本原则。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生物样本的保存和运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核心原则是要确保待检测的靶标性能稳定,以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选项A“确保待检测的靶标性能稳定”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虽然与生物样本处理有关,但并不是保存及运送的核心原则。
87.物品被细菌芽胞污染时,一般采用()A.高水平消毒B.清洁C.中水平消毒D.低水平消毒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不同消毒水平适用情况的了解。细菌芽胞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需要采用高水平消毒才能有效杀灭。在消毒学中,高水平消毒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而清洁主要是去除污垢,中水平和低水平消毒难以彻底处理被细菌芽胞污染的物品。所以答案选A。
88.压力蒸汽灭菌器不能用于()的灭菌处理。A.镊子B.油类C.液体D.手术钳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压力蒸汽灭菌器适用范围的理解。压力蒸汽灭菌器是一种常用的灭菌设备,它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来杀灭微生物。然而,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物品。特别是油类,因为油类在高温下容易燃烧或爆炸,所以不能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处理。而镊子、液体和手术钳都是可以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处理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
89.物品被真菌或亲水病毒污染时,一般采用()A.无需消毒B.清洁C.中水平消毒D.低水平消毒正确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不同污染情况消毒方式的了解。在医疗卫生领域,当物品被真菌或亲水病毒污染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中水平消毒能有效杀灭这类病原体。低水平消毒效果不足,清洁无法杀灭病原体,而无需消毒则是错误的。所以应选择中水平消毒。
90.关于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后的操作,下列哪一种说法错误。A.脱卸过程应十分迅速B.脱卸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卫生,全部脱完后再次进行手卫生C.对于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应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D.对于使用后的个人防护装备,脱下的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液面以下)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后的正确操作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脱卸个人防护装备应谨慎有序,而非迅速。B选项强调每步脱卸都要手卫生,全部脱完再进行,是正确的。C选项对一次性装备的处置符合规范。D选项对非一次性物品的处理方式合理。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
91.消毒是针对()的措施?A.易感人群B.传染源C.病媒生物D.传播途径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消毒作用对象的了解。消毒的目的是消除或杀灭病原体,从而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体的传播。传染源是指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易感人群是容易感染病原体的人群;病媒生物是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而消毒主要针对的是传播途径,所以答案选D。
92.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患病率B.续发率C.发病率D.期间患病率正确答案:C解析: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对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监测,需要了解在特定时间段内新发病例的情况,从而能更及时准确地反映疾病的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续发率是指在原发病例出现后,受其传染而发生的新病例占易感接触者总数的比值,不太适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规监测。患病率通常用于描述某一时点或时期内某病的病例数(包括新旧病例)所占比例,不能反映新发病例的动态变化。期间患病率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患病率,也不能很好地体现疾病的新发生情况。综上,应选用发病率,故答案是A。
93.空气传播指一些直径小于的病原体可漂浮在空气中,在易感者吸入了含病原体的空气时发生感染:A.10μmB.15μmC.5μmD.1μm正确答案:C解析:空气传播是指某些病原体能够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导致易感者吸入后发生感染。这通常涉及到病原体的尺寸,特别是其直径。根据微生物学和感染控制的知识,直径小于5μm的病原体能够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并且易于被吸入呼吸道,因此被视为空气传播的主要病原体。所以,正确答案是B。
94.在自然状况下,某地数十年已无某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一旦再次传入,其发病表现为:A.婴幼儿发病率高B.发病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别C.职业人群发病率高D.老年人发病率高正确答案:B解析:在自然状况下,某地数十年已无某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一旦再次传入,说明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此时,该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不受年龄、职业等因素影响,所有人感染和发病的机会均等,发病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别。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
95.接触疑似流感、百日咳等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如未佩戴口罩,为了有效预防感染,医护人员与患者保持的社交距离应为几米?A.至少1.0米B.至少2.5米C.无所谓D.至少0.5米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了解。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为了有效预防感染,医护人员在与疑似流感、百日咳等患者接触时,如果未佩戴口罩,需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根据公共卫生和医疗防护的常规建议,这个距离通常是至少1.0米,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因此,正确答案是D。
96.下列对流行性感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应减少或暂停大型集会B.流行性感冒患者治愈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力C.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D.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正确答案:B解析: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一点是公认的医学知识,所以A选项描述正确。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强,人群对其普遍易感,无论年龄、性别、种族等,因此B选项也是正确的。关于C选项,虽然流感患者在康复后会对该病毒株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并不是终生的,且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异,所以患者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因此C选项描述错误。在流感流行期间,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确实应该减少或暂停大型集会,所以D选项描述正确。综上所述,错误的描述是C选项。
97.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A.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B.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C.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D.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理解。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这包括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两种方式。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空气传播则是指病原体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空气流动传播。因此,选项A“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是不准确的,应为“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是正确答案。
98.呼吸道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A.细菌B.衣原体C.支原体D.所有选项都对E.病毒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知识。呼吸道传染病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以及病毒。这些都是能够在呼吸道中生长繁殖,并可能引发疾病的微生物。因此,所有给出的选项A、B、C和E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可能病原体,答案D“所有选项都对”是正确的。
99.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不包括()A.肺洗液B.咽拭子、鼻拭子C.肺组织标本D.气管吸取物正确答案:B解析:下呼吸道标本主要指的是从肺部或更深呼吸道部位采集的样本。根据医学常识和专业知识,我们可以逐一分析选项:A选项中的咽拭子和鼻拭子实际上属于上呼吸道标本,因为它们是从咽部或鼻部采集的,这些部位属于上呼吸道的范畴,所以A选项是不正确的。B选项的肺组织标本、C选项的肺洗液以及D选项的气管吸取物,都是从肺部或气管等更深呼吸道部位采集的样本,因此它们都属于下呼吸道标本,这三个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CD。
100.下列传染病的病原体均可经呼吸道传播的是:A.百日咳、结核、流行性感冒B.伤寒、百日咳、流行性感冒C.百日咳、霍乱、结核D.流行性感冒、风疹、甲型肝炎正确答案:A解析: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方式传播。分析各选项:*A选项中的霍乱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不属于呼吸道传播。*B选项中的伤寒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也不属于呼吸道传播。*C选项中的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消化道传播,不是呼吸道传播。*D选项中的百日咳、结核、流行性感冒均属于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因此,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101.“规范疾控机构向社会提供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其中“规范”的内容包括以下()?A.服务范围和项目B.服务的收费C.服务收费的使用和支出D.服务对象正确答案:AB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规范疾控机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内容的理解。服务范围和项目明确服务界限,服务的收费及使用支出涉及经济管理。这些都是规范的重要方面。服务对象通常是既定的,不是规范的重点内容。
102.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各级疾控中心加挂预防医学科学院牌子,强化科研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B.2024年底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或预防保健科室规范化要求C.按规定核定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并全额配备。D.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承担的纵向科研项目的间接经费以及横向课题经费,按照财政经费有关规定管理使用。E.各级政府重点保障各级疾控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发展建设支出。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疾控相关政策的掌握。疾控中心加挂牌子、医疗机构落实科室要求、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管理等方面,ABCD选项表述均有误。E选项各级政府保障疾控机构发展建设支出的表述是正确的。ABCD选项或与实际政策不符,或存在错误规定。
103.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来源包括()?A.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B.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C.医保经费D.社会捐赠E.公民个人支出正确答案:ABCDE解析:这道题考查疾病预防控制经费的来源。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是重要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用于相关工作,医保经费可支持部分防控,社会捐赠能补充资金,公民个人支出有时也包含在内。这些都属于经费来源。
104.新冠疫情期间形成了落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的有效经验。“四方责任”包括()?A.属地责任B.领导责任C.部门责任D.监护人责任E.单位责任F.家庭和个人责任正确答案:ACEF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新冠疫情防控“四方责任”的掌握。属地责任明确区域防控职责,部门责任落实行业管理,单位责任做好内部防控,家庭和个人责任注重自身防护。这些共同构成疫情防控体系。领导责任并非“四方责任”范畴,监护人责任也不包含在内。
105.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包括()?A.疾控机构B.医疗机构C.高等院校D.科研院所E.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F.检验检测机构正确答案:ABCDEF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的构成。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涵盖了多个机构,它们共同协作以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负责疾病的监测与控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攻关;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控国际旅行中的卫生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则提供检测技术支持。这些都属于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106.疾控专业能力主要包括()?A.监测预警和检验检测能力B.应急处置能力C.传染病救治能力D.公共卫生干预能力E.科研创新能力F.行政执法能力G.宣传教育能力正确答案:ABCDFG解析:疾控专业能力涵盖多个方面。监测预警和检验检测是及时发现疫情的关键;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传染病救治能力关乎患者治疗;公共卫生干预能力旨在预防疾病传播;行政执法能力保障公共卫生法规的执行;宣传教育能力提升公众健康意识。科研创新能力虽重要,但在此题的专业能力范畴中未特别强调。
107.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A.倍增B.放大C.叠加D.缓冲正确答案:ABC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能倍增、放大、叠加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的效能,从而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缓冲作用并不符合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功能,故不选D。
108.卫生健康行业数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大类。A.地质资源类B.基础资源类C.主题资源类D.业务资源类正确答案:BCD解析:这道题考查卫生健康行业数据的分类。基础资源类是重要基础,主题资源类有特定指向,业务资源类与具体业务相关。这三类涵盖了该行业数据的主要范畴。而地质资源类与卫生健康行业数据无关,所以不选。
109.我国网络安全法的三个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A.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原则B.共同治理原则C.网络空间主权原则D.实名制原则正确答案:ABC解析:这道题考查我国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能促进两者协同进步。共同治理利于各方参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络空间主权原则强调国家对网络空间的主权。实名制原则并非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所以选择ABC。
110.以下哪些属于弱密码:A.所有系统都使用相同的密码B.工作中用到的专业术语,职业特征C.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弱密码:自己、家人、朋友、亲戚、宠物的名字,生日、结婚纪念日、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D.单一的字符类型,例如只用小写字母,或只用数字E.用户名与密码相同正确答案:ABCDE解析:这道题考察对弱密码的理解。弱密码指安全性低的密码,易被破解。选项A使用相同密码,风险高,属于弱密码。选项B用职业术语,易被猜测,也是弱密码。选项C涉及个人信息,如名字、生日等,常见且易被破解,属于弱密码。选项D密码类型单一,安全性低,属于弱密码。选项E用户名与密码相同,缺乏复杂性,也是弱密码。
111.2024-2025年全国疾控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加快实施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数一源,一处采集,多级实时共享应用”,推动建立医防协同数据共享新模式______。A.推进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B.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C.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部署实施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智能前置软件D.多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基本建成E.编制平台建设标准与规范正确答案:ABCE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全国疾控信息化建设内容的了解。根据题目,核心在于加快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以及推动数据共享新模式。选项A提到的省统筹信息平台建设,B的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C的智能前置软件部署,以及E的平台建设标准与规范,都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而D描述的是一个建设目标,并非建设内容,因此不属于答案范畴。
112.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效的信息沟通应关注哪些方面?(10分)A.信息的准确性B.信息传递的及时性C.信息的保密性D.信息的易懂性正确答案:ABD解析:这道题考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沟通的要点。准确的信息能避免误导,及时传递可快速应对,易懂的信息利于大众理解。信息的准确性确保决策正确,及时性抓住处理时机,易懂性方便公众配合。信息的保密性并非有效信息沟通的重点关注方面,它更多涉及特殊情况。
11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效的应急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10分)A.事件监测与评估B.资源调配与管理C.人员培训与演练D.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有效的预案需要包括事件的监测与评估,以便及时了解情况;资源的调配与管理,确保应对时物资充足;人员培训与演练,提升应对能力;同时,社会心理疏导机制也很重要,帮助公众稳定情绪。这些共同构成了全面有效的应急预案。
114.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以下哪些方式是有效的(10分)A.加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B.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C.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D.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如何有效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能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可以直接增强应对能力;科学研究能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社会宣传与教育能提高公众的认知和应对能力。这些都是有效的应对方式。
115.在疫情防控中,公众的正确行为包括哪些?(10分)A.佩戴口罩B.保持社交距离C.自行处理疑似病例D.遵循卫生部门的指导与建议正确答案:ABD解析:这道题考查疫情防控中的公众正确行为。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传播,保持社交距离减少感染风险,遵循卫生部门指导利于科学防控。自行处理疑似病例不可取,可能导致疫情扩散,专业事应交由专业部门处理。
1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哪些方面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10分)A.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B.医疗机构与科研单位的合作C.InternationacooperationetweencountriesD.社区与居民的参与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合作重要方面的认识。政府部门协调能统筹资源,医疗机构与科研单位合作利于攻克难题,国际合作促进经验交流,社区与居民参与能落实防控措施。这些方面都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关重要。
117.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络的必要因素包括:A.网络内使用标准化方法B.实验室网络要有信息系统收集分析数据C.网络成员实验室要共同遵守数据收集和分析规则D.实验室网络应有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正确答案:ABCD解析: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络的核心在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标准化方法能确保监测结果的一致性;信息系统则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提高监测效率;共同遵守数据收集和分析规则是确保数据质量的基础;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则保证了整个网络的运行质量。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络的必要组成部分。
118.当前传染病病原监测面临以下问题:A.没有核酸检测方法B.能检测的病原体的种类数有限C.病原学培养仍欠缺D.就诊的感染病例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诊断正确答案:BC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传染病病原监测现状的认识。能检测的病原体种类有限,病原学培养不足,感染病例多依赖临床症状诊断,这些都是当前面临的问题。而核酸检测方法是存在的,所以A选项不对。
119.关于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A.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工作以教学研究为主,不在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之内。B.建立健全实验室网络,是传染病监测预警的需求。C.生态环境、畜牧业、林业等部门行业的实验室应在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内。D.非医疗系统的检验检测机构也应纳入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体系。正确答案:BCD解析:这道题考查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建设的知识。建立健全此网络是传染病监测预警所需。生态环境等部门行业实验室、非医疗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为公共卫生提供支持,应纳入。而高等院校实验室以教学研究为主,与公共卫生直接关联不大,不在此网络内。
120.发展健全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要包括下列哪些部门、行业的实验室:A.科研院所B.第三方检测机构C.海关检疫D.医疗机构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的构成。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的发展需要整合多方资源。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海关检疫实验室负责进出口检验,医疗机构实验室则进行临床检测。这些都是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1.病原分析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包括:A.病原发现和鉴定B.免疫机制的研究认识C.用于疫苗和药物的研发D.疫情扩散的追踪溯源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病原分析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病原分析帮助发现和鉴定新冠病毒,是认识免疫机制的基础,进而支持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同时,它也能助力追踪溯源,了解疫情扩散情况。这些都是病原分析在防控中的关键作用。
122.以下哪些是我国为加强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而采取的举措?()A.国家人体生物监测B.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C.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D.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道题考查我国加强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的举措。国家人体生物监测了解人体受环境影响状况,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保障用水安全,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防控公共健康风险,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关注空气质量对人群健康的作用。这些均是相关举措。
123.以下属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是?()A.空气清洁行动期间,我国PM2.5浓度显著降低B.空气清洁行动期间,长期PM2.5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C.空气清洁行动期间,我国O3浓度显著降低D.空气清洁行动期间,短期PM2.5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正确答案:ABD解析:这道题考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成效。空气清洁行动中,PM2.5浓度显著降低,长期和短期PM2.5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下降,这些都表明防治有成效。O3浓度未显著降低,所以选项C不对。
124.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应采取哪些策略?()A.One.(正确答案)He.(正确答案)a.(正确答案)lth策略B.增强国际合作C.增加个人隐私保护措施D.提高疫苗接种率E.建立全球疾病预警系统正确答案:ABDE解析: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关键在于国际合作、策略实施、疾病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