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程标准通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核心素养1.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经济实力、国家利益与国家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学习冷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认识国际关系中大国应该要有责任意识和外交理性,感受国际关系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进步性;体会多元、理性认识和分析问题的价值。(家国情怀)知识导航【名词辨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947~1991年)(1)含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的状态。(2)原因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②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③根本原因:美国和苏联在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与冲突。A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B.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扩大在东欧的影响,发展社会主义。④直接原因:丘吉尔"铁幕演说"【名词解释】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在杜鲁门的家乡密苏里州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他说,"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声称"铁幕"后面的中东欧国家受到苏联的"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并号召英美结成同盟,运用各种力量和手段对付共产主义。这篇以"铁幕"一词而闻名的演说,符合美国在战后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需要,拉开了冷战的序幕。2、两极格局(1955~1991年)(1)表现: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美)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互相敌对与斗争的阵营。(苏)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美)成立"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苏)军事: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苏)地缘政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2)两极对峙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3)特点: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②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③总体冷战,局部热战。④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2)特点: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3)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缓和)的同时,出现了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对抗)。【知识拓展】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机结果:苏联筑起柏林墙。(4)影响:核战争的风险空前严重。2、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80年代西欧阵营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逐渐分化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珍宝岛事件)破裂中国的和平崛起①标志: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①万隆会议:1955年,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诞生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②不结盟运动: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20世纪70年代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②美国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星球大战)计划",企图拖垮苏联。1985年以后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不再干涉东欧事务,两德统一。苏联与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2、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①外部: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②内部: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3)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3、评价:(1)积极性: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美苏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进行内部的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第三世界崛起,孕育多极化趋势。局限性: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②美苏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合作探究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材料一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并分析推动其出现的因素。提示:含义:多极化趋势出现。因素: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西欧、日本的迅速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发展壮大。达标检测1.1959年古巴外交大臣劳尔.罗亚宣布古巴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1960年印尼总统苏加诺强调说,不结盟不是两极化世界的"缓冲地带",也不是冷战对峙格局中的"中立主义",它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良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古巴导弹危机影响了两国外交政策B两国竭力在美苏冷战中保持中立C.新兴国家展示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D,两国外交受到不结盟运动的影响2.1961年6月,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五项条件: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这些条件突显了不结盟运动()A.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者B是民族解放运动的策划者C是反对美苏大国控制的提倡者D.是任何形式结盟的反对者3,据统计,从1954年到1970年,苏联对中东国家的经济达2676亿美元,占同期苏联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总额的39.6%。1954年至1972年,苏联仅对埃及等中东4国的军事援助就高达48.8亿美元,占同期苏联对第三世界军事援助总额的58%。苏联此举旨在()A,对抗美国的遏制与包围B,推动冷战中心地区的转移C,巩固美苏争霸中的优势D.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4"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这段描述反映的新变化是A.社会结构的新变化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C.国家的宏观调控D,福利国家的建立5.1947年6月,在巴黎召开欧洲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预备会议,苏联派团参加;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这一事件()A.体现了美苏国家实力的均衡B.加速了美苏对抗局面的形成C.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D导致了西欧经济主权的丧失16.1962年,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中说:"现在全世界都感到不安,期待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宣布我们的协议,宣布冲突已根本消除,这对各国人民来说将是最大的愉快。"赫鲁晓夫旨在协商解决的是()A"柏林墙"问题B.古巴导弹危机C.北约与华约对峙D越南战争困局7.1950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71亿联邦德国马克,到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此后两年两德内部贸易额虽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这体现了()A.古巴导弹危机恶化国际关系B.冷战对峙形势的加剧C,修建柏林墙激化了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