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新疆喀什地区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学校美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总体看,目前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有待加强的环节,学校美育在改革发展中表现出了三个不适应:学校美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两个百年目标还不相适应。《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学校美育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强化了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对引导全社会重视美育的价值、营造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示范带动意义。确立了学校美育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③如何上好美育课?首先要认清美育的目标。将美育等同于技能教育,认为美育可能增加学生负担,都是对美育的严重误解。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在专业美育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大合唱、集体舞、课本剧等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体验,还可拓宽视野;走进榑物馆、科技馆、大自然等奇妙世界,不仅能激发个体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敬畏,更能进一步追寻人生的价值与境界。美育注重的是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理应与加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互融合起来。④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学校美育课程建设是重点。《意见》紧紧抓住课程这一关键要素和环节,从学科融合、学段衔接、目标整合、教材贯通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构想……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尤需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目前,学校美育已经实现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从单一鉴赏转为综合实践,从线下探索到线上共享,从校园走向家庭、社会等一系列巨大转变。但也应看到,强化美育薄弱环节,需要学校及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切实支持。⑤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爱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毎个幼小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节选自马苏薇《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8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学校美育在改革发展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其中之一是学校美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B.《意见》确立的学校美育工作应坚持的三项原则可以概括:坚持正确方向、面向全体和改革创新。C.美育注重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这些能力只能借助美术课培养。D.《意见》抓住课程环节,从学科融合、学段衔接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构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多次提到《意见》,作用却不尽相同,第①段征引《意见》内容以提出中心论点,第④段引述《意见》内容用作论据。B.文章第②段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美育工作虽被高度重视,但总体看,美育仍是目前整个教育事业中有待加强的环节。C.文章第⑤段举物理学家钱学森、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农业学家袁隆平等人的例子,阐述美育具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的道理。D.文章整体上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证,而第③④两段阐述“怎么办”时则采用了层进式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确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意义、内容及路径,有助于强化、优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B.将美育等同于技能教育、认为美育会增加学生负担等错误认识均源于美育目标模糊。C.学校美育注重于全面提升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途径却相对单一。D.以美育人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也需要学校及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强化薄弱环节。【答案】1.C2.D3.C【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这些能力只能借助美术课培养”无文本依据,也过于绝对。由原文“美育注重的是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理应与加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互融合起来”可知,原文只是说“加强美育理应与加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互融合起来”,并没有说“这些能力只能借助美术课培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第③④两段阐述‘怎么办’时则采用了层进式结构”表述不当,根据行文内容,这两段从“上好美育课”“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两个角度阐述中心论点,采用的是并列式论证结构,而非层进式结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途径却相对单一”错误。由原文“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在专业美育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大合唱、集体舞、课本剧等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体验,还可拓宽视野;走进榑物馆、科技馆、大自然等奇妙世界,不仅能激发个体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敬畏,更能进一步追寻人生的价值与境界”可知,学校美育途径并不单一。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共计7.07万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2~2021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4.54万亿元增加到8.34万亿元,年均增幅为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从1.2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8.5%。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从2.12万亿元增长到3.82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8058亿元增长到18659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仼务相匹配,大力攴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节能环保支出从2963.46亿元增长到6305.37亿元,年均增长8.8%,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网”)材料二: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今,我们昂首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当以更大的决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重在“全面”;更高质量的小康,需要更加全面。既是主体上的全覆盖,更是内容上的全涵盖。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只是全面的“一块板”,还有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每一块“板”都需要补齐,都需要发展得更好、质量更高。全面小康事关每一个人,是一笔不折不扣的“民心账”,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更高质量的小康,本质上是群众更满意的小康,概括起来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便是顺应群众的新期待,便能牢牢把握这份向往。全面小康不能在刚刚建成的“快活三里”歇歇脚,更不能停留在“原地打转”。当前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要解决短板问题,又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衔接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唯有铆足劲头,共同奋斗,不断夯实全面小康基础,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接续力量。(摘编自《奋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人民网”2021年8月6日)材料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自古以来,小康就饱含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2500多年前,《诗经》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悠悠吟唱一直在中国历史中回响。在长期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从国际上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为世界作出了新的伟大贡献。而打贏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也不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全面小康路到现代化发展新征程,新时代“赶考”再出发。14多亿中国人加快走向现代化,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深刻改变世界现代化格局,增进人类社会福祉,助力全球迈向更美好的未来。(摘编自《全面小康,再出发!》,“光明网”2021年7月12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1世纪前20年,人均国民收入显著增加,国家财力日益壮大,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B.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不断地创新方式方法,是从全面小康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唯一途径。C.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些成就充分折射出全面小康的特色。D.2012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加大对科学技术、农林水、教育、节能环保、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支出,为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脱贫攻坚使7.7亿农村人口摆脱贫困,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的全面小康作出了突出贡献。B.全面小康的“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是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具有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C.中国人民自古就有对小康生活的向往,通过几千年的接续奋斗,中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夙愿,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D.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全新样态,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6.材料二提出“当以更大的决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请简要阐释“更高质量”的内涵。【答案】4.B5.A6.①更全面。每一块“板”都需要补齐,都需要发展得更好、质量更高。②群众更满意。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求。③更持续(更具衔接性)。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衔接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唯一途径”于文无据,材料二说的是“既要解决短板问题,又要创新方式方法”。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为世界的全面小康作出了突出贡献”错,由材料三第二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为世界作出了新的伟大贡献”“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可知,“全面小康”不是世界的目标。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只是全面的‘一块板’,还有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每一块‘板’都需要补齐,都需要发展得更好、质量更高”,可概括出“更全面”。结合材料二第三段“更高质量的小康,本质上是群众更满意的小康,概括起来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便是顺应群众的新期待,便能牢牢把握这份向往”,可概括出“群众更满意”。结合材料二第四段“当前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要解决短板问题,又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衔接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可概括出“更持续(更具衔接性)”。(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嫂虽“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但其妨碍建校,拒绝搬走,并得寸进尺,要求学校加盖鸡窝,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B.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更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C.作家于平淡中开掘出金昌焕在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与鄙俗,对五四运动以来被神化的学生形象进行了质疑与反思,具有现实意义。D.本文以“鸡毛”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8.汪曾祺的《鸡毛》运用了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都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9.汪曾祺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7.A8.(1)对比衬托。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2)漫画式夸张。如:汪曾祺描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写其怪诞;(3)细节描写。如:汪曾祺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剪下以展现其吝啬贪婪。9.(1)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2)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3)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4)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5)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6)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得寸进尺”“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错误。从文中“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来看,文嫂不搬走可能是因为为生活所迫,她并不贪心,也没有体现人的劣根性。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从文嫂“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和“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可知,文章将文嫂和金先生进行了对比,一个受过教育,而且是抗战时期最高学府的大学生——金昌焕,却不如一个普通的,没有文化的,不知身世的劳动妇女,深刻批判了金先生这类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从“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知,文章运用了漫画式夸张手法,来描写讽刺金先生的怪诞;从“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可知,文章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描写展现金先生的吝啬、贪婪和自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从“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可知,校方有温情,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从“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可知,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历经磨难,仍然能给人温暖;从“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可知,文嫂的生活能自给;从“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可知,文嫂的女婿孝顺,家庭有温暖;从“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可知,文嫂在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生活有态度;从“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字,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可知,学生有善意,给文嫂带来了一些温暖。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祭酒,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C.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D.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答案】10.B11.D12.B13.(1)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2)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饮酒舒畅时,就抚琴来寄托心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有脚疾”是动宾结构,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一门生”“二儿”为并列成分,在句中都做“使”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本句译为: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元嘉,宋文帝的庙号”说法错误,“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双亲去世”错误,原文说“亲老家贫”,由此可见,应是双亲年迈。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去”,离开;“与”,给;“悉”,全部、都;“稍”,逐渐地、渐次;“就”,靠近、前去。(2)“解”,精通;“蓄”,保存;“适”,舒畅;“辄”,就;“寄”,寄托。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他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杂事务,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赴任,亲自耕种,自给自足,最终因劳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贤人处世,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折磨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自比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挥手让道济离开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想姑且做个县令,得点薪俸作为隐居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他)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费用,难以供给自己生活。现在派给你一个仆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他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儿坚持要求种稻子,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子。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整饰衣冠、系上腰带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官俸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天就交出官印辞去官职,写了《归去来兮辞》。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没有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识他,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拒绝。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每天都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曾经于(某年)九月九日在房边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捧菊花,忽然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饮酒舒畅时,就抚琴来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渊明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再在后一朝代委屈自己,自从宋高祖(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召,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后世称他为“靖节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留别王侍御维[注]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孟浩然到京城考试,失意后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与朋友离别,故写下此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孟浩然在长安科举失意后创作的赠别王维之诗作,全诗语调低沉,表达直率,有怀才不遇的嗟叹,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B.颔联上句中的“芳草”象征作者归隐的理想,表明他想要归隐。一个“欲”字和一个“惜”字,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C.颈联说明了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辛酸之泪、怨怼之情。一个“谁”字,反诘颇为有力,表明他体会到了人情如水的滋味。D.尾联写作者想归隐田园、隐居不仕,表明了要彻底远离世态炎凉、是非颠倒的社会的决心。失意后的牢骚之情贯穿全诗,线索分明。15.请简要赏析首联的艺术手法。【答案】14.D15.①运用叠词。“寂寂”“朝朝”两个叠词,既强化了门庭的冷落、寂寞,又从时间上强化了每天无人问津的窘况。②运用双关。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渲染了作者落第后门庭冷落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③直抒胸臆。“寂寂竟何待”意为在寂寞清冷中等待什么呢?“朝朝空自归”意为每天都茫然失落地独自回家。科举考试成空,似乎一切成空,表达了作者面对考试失利的无限惆怅和落寞之情。④这一联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开篇暗扣题目,渲染考试失利的悲哀、落寞、孤单之情,是为了引出下文与朋友因留别而显露的深沉而伟大的友谊。【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彻底远离世态炎凉、是非颠倒的社会”无中生有且过度解读。尾联“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所以尾联只是叙写了作者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并没有体现出作者彻底远离世态炎凉、是非颠倒的社会。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运用叠词。“寂寂”,寂寞、落寞的意思,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朝朝”,天天、每天的意思,落第之后,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运用叠词,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其次,运用双关。“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朝朝”面对这种情形,作者深知,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再次,直抒胸臆。该诗首联意为: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作者到京城考试而不中,失意后作者感觉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这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怅惘和矛盾。最后,在结构上。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由此可知,作者因为“失意”而“自归”,因“自归”而不忍与友人分别,而后道明“自归”的缘由,最后说明归隐的决心,所以,首联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开篇扣题,渲染悲凉气氛,暗含失意之悲,同时引出下文的“惜别”与“归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与菊相关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携来百侣曾游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③.于嗟鸠兮④.无食桑葚⑤.采菊东篱下⑥.悠然见南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词有:携、峥、嵘、于、嗟、葚、篱、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如泰山,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______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读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其次,经典必须具有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是无尽的宝藏。最后,经典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集中在“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集中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稳固与众不同捉摸B.稳固独一无二琢磨C.坚固与众不同捉摸D.坚固独一无二琢磨18.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要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而是探讨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B.不管是中国学术界,还是欧美学术界,对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要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而是探讨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C.不管是中国学术界,还是欧美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要撼动经典的根本地位,而是探讨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D.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对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要撼动经典的根本地位,而是探讨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19.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Q正传》,鲁迅的小说代表作。写于1921年12月,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后收入小说集《彷徨》。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B.“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后来“四书五经”泛指儒家的经典作品。C.《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道家学说的汇总。《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在这篇文章中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肯定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表现了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D.《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典范。以神话形式开篇;散见于各章节对“梦”的描写;所塑造的形象也富有神性和诗性,宝玉衔玉而生,黛玉“还泪”之说。这些都表现了该作品所富有的浪漫色彩。【答案】17.B18.A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稳固:稳定而牢固。坚固:结实而牢固。语境是说经典地位,后面又有“泰山”,应选“稳固”。第二空:独一无二:强调仅此一个。与众不同:与常人不一样,具有一定的特质。语境是说阿Q的形象很独特而有典型性,应选“独一无二”。第三空:琢磨:反复思索,考虑。捉摸:猜测,预料,一般用在否定句中。语境是说不断研读《红楼梦》,应选“琢磨”。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场对经典的探讨是从欧美传入中国的,应先说欧美学术界,再说中国学术界,排除BC;“关于”关涉范围,“对于”关涉对象。一般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这场讨论涉及到所有经典,没有具体指向哪一部,应用“关于”而不用“对于”,排除BD;“根本”不能修饰“地位”,排除CD。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后收入小说集《彷徨》”错。《阿Q正传》选入小说集《呐喊》。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塑料回收利用听上去很好,①。现在很多塑料都不可回收。食品包装膜因是多层不同塑料的复合材料,若要回收,不同塑料很难分开。塑料购物袋因过于轻薄,在传送带上很容易与其他材料纠缠在一起。酸奶杯和其他物品中包含的聚丙烯塑料通常也不会被回收。②。其一是装饮料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二是装牛奶和清洗剂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目前这两类塑料加起来只占全球塑料垃圾总量的大约1/4。而且,当这些塑料被回收时,③。因为回收PET塑料,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远程医疗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5年度环保技术改造工程合同绿色生产3篇
- 2024招投标合同试题: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安装劳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高层建筑外墙装修施工合同3篇
- 2024年特定材料供应协议解除条款协议版
- 2025版净身出户离婚协议书附子女财产继承权说明合同3篇
- 2024年门窗施工队劳务分包协议
- 2024年项目外包劳务合同
- 2024年版的学术论文出版合同
- 2023北京朝阳区初三上期末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 挖掘机司机安全培训试题和答案
- 工程电力之DCS系统受电及系统复原调试措施
- 学前心理学 期末考试题库
-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 信息光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苏州大学
- GB/T 28650-2012公路防撞桶
- 医院眼科医院雷火灸操作评分标准
- 富士康生产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 毕业设计工程造价预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