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北京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汇编走向近代章节综合一、选择题1.(2023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18世纪,英国的海上霸权造就了它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子的不光彩角色。据统计,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黑奴贸易是英国工业资本积累的途径之一。对以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①“三角贸易”使美洲种植园主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②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③“三角贸易”中,英国向非洲倾销的主要物品是蔗糖、烟草等④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023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从右面材料可以看出,该学者主要论述了文艺复兴的(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新文化,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是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的先兆,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A.背景 B.内容 C.方式 D.影响3.(2023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正如马克思所说: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农业劳动者的土地被剥夺,以及农业劳动者从属于一个为利润而经营农业的资本家为前提”。同时,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领主收取的地租属资本主义性质的地租。上述材料可用来说明(
)A.庄园经济的盛行 B.西欧城市的自治 C.农业技术的革新 D.租地农场的出现4.(2023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表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及其评论。表中信息反映了这一时期流行的思潮是(
)薄伽丘《十日谈》歌颂爱和理性,讽刺中世纪的迷信、落后和愚昧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作品充满了人间的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映了爱情理想与封建偏见的冲突,赞美青年纯真的爱情A.神权至上 B.苦行禁欲 C.君权神授 D.人文主义5.(2023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欧洲中世纪晚期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
②西欧庄园制度逐渐地盛行③市民阶层享有了更多的权利
④集中的手工工场逐渐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3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拉斐尔7.(2023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作品和言论。它们反映出的时代诉求是(
)莎士比亚名言摘录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A.反对专制统治 B.追求民主政治 C.提倡人文主义 D.崇尚理性之光8.(2023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于是有了第一批实现这个设想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航线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向西航行,最终到达新大陆的航线B.b航线是航海家达·伽马向东航行,打通通往东方的航路的航线C.c航线是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向东航行,实现横渡印度洋的航线D.d航线是向西航行,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船队的航线9.(2023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对下侧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资本——领主受封土地管理——领主参与管理劳动——佃户劳动交税资本——领主出租土地管理——农场主经营劳动——雇佣无地农民A.从封建庄园过渡到租地农场 B.从个体劳动发展为手工工场C.中世纪西欧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D.庄园是中世纪乡村典型组织形式10.(2023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16世纪初,一位西欧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边缘,现在我们在世界中央,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这句话强调的是(
)A.欧洲对东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 B.葡萄牙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贡献巨大C.西班牙建立了强大的海上舰队 D.新航路开辟带来西欧工商业经济繁荣11.(2023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这位意大利诗人的作品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恩格斯评价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
)A.荷马 B.但丁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12.(2023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侧表格中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国家史实16世纪葡萄牙在澳门建立殖民据点与商站16世纪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A.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B.殖民掠夺与殖民扩张C.“三角贸易”的罪恶 D.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13.(2023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侧是一位同学的学习笔记(部分),其中①处应填(
)A.中世纪城市自治 B.英、法殖民争霸 C.商品经济发展 D.英国革命推动14.(2023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14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商人投资开办作坊,雇佣工人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生产过程分为梳毛、纺线、染色、织布等工序。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过程出现分工合作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③资产阶级不满教会控制
④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毛纺织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2023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中世纪的欧洲只有国王和贵族有姓和名。13世纪起,意大利等地的人们开始把名字中的第二个字或家乡名用作自己的姓并代代相传。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 B.古典文化复兴C.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权利 D.王室地位下降16.(2023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造成了非洲国家的贫穷落后 B.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美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D.使世界开始连为了一个整体17.(2023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13-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材料中的“新思想”指(
)A.专制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马克思主义18.(2023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里,马克思旨在A.肯定英国殖民统治的积极性B.凸显欧洲殖民侵略的破坏性C.指出西方殖民活动的双重性D.体现西方生产方式的建设性19.(2023秋·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他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他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20.(2023秋·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以上观点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核心思想是“神权至上”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D.发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21.(2023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所示目录反映的主题是(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探孕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二、综合题22.(2023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填写A、B、C三处的正确内容。材料二
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从各自的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之间来回移植。各种驯养的动物,尤其是马、牛和羊,是东半球的一个重要贡献。美洲印第安人还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著、番茄、鳄梨、白著、花生以及若干品种的蚕豆、南瓜和笋瓜。当然,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流。——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材料三
明清时期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是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早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3)依据材料三,简析明清时期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后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影响。材料四
西方在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走向世界,竭力向海外挺进,它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任意加以宰割,用殖民地的民脂民膏养肥了自己,从而也养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序号资料①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鲁区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入矿劳动,实际等于奴隶。银矿中繁重的劳动,使印第安人成批地死去。②1510年,葡萄牙人攻占了印度果阿,建立自己在东方的殖民据点。1511年,它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这是通往东南亚的交通咽喉。又夺取中国澳门,作为经营东亚贸易的中心。葡萄牙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③1757—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通过垄断贸易也大发横财,仅食盐一项,所得利润就达200%~300%。——摘编自吴于魔、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4)依据材料四,提炼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任选上表所给资料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3.(2023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人类的迁徙与文化交融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判断上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____时期(写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至少写出2个角度)①秦朝
②西晋
③南宋材料二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两宋时期的人口迁徙使得农业开发进一步由平原向山区、由长江流域向岭南地区推进,以冬麦推广为基础的稻麦两熟制开始兴起。在史家的评述中,南方地区已不再是“地广人稀”“火耕水耨”,而是“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摘编自王利华等《中国古代农业》(2)依据材料二中柱状图,概括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带来的影响。材料三土尔扈特部是蒙古的四大部落之一,曾于明末迁往伏尔加河流域建立汗国。在东归前遣使常需经过两至三年的长途跋涉才能抵京,但阿玉奇祖孙三代都坚持遣使进贡、熬茶礼佛,反映了他们西迁异域后在内心深处无法泯灭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土尔扈特汗曾说:“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1771年,渥巴锡带领16万余人向东穿越了8000里路,屡受沙俄军队等的围追堵截,一路抗击,坚持回归祖国,只剩6.6万余人抵达伊犁。乾隆在承德木兰围场亲自接见,视土尔扈特部亲如一家,对他们进行封赏赐宴。渥巴锡等人将身边仅有的残破武备用品进献于上。面对这些代表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赤诚之心的礼物,乾隆帝下令将所进腰刀放置在乾清宫珍藏。——摘编自陶晓珊《用故宫文物解读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历史细节与意义》(3)依据材料三,从原因、过程、结果、意义等角度谈谈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认识。材料四17世纪后,拉丁美洲音乐最大的特点是把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音乐、非洲黑人音乐以及来源于南欧的伊比里亚半岛的音乐融合为一体,做出了富有个性的创新。印第安人的音乐通常都是以五声音阶作为其基础的,西班牙的征服者来到拉丁美洲之后,欧洲的七声音阶与印第安人的五声音阶在这里相互碰撞、互相交融,进而形成了一种“梅斯梯佐”音阶。在乐器方面,拉丁美洲人民十分喜欢使用西班牙人带来的吉他乐器,也经常会使用印第安人的乐器——排箫、乐锯以及非洲传过来的各种鼓。——摘编自鄂福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4)依据材料四,概括17世纪后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该特点形成的原因。24.(2023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民以食为天材料一北京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部分)遗址地点时代地形地貌考古成果(部分)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旧石器时代龙骨山山区打制石器,动物化石、朴树籽(朴树的果实)、灰烬、烧骨等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山河谷平原打制和磨制石器、石磨棒(谷物加工工籽、炭化的具),火塘,陶器等:动物化石、朴树粟和黍(早期栽培的遗存)(1)依据材料一,仿照示例,说出东胡林人的饮食状况。结合所学,概括东胡林人饮食状况改善的条件。示例:北京人的食物来源主要是猎取动物和采摘野果,他们还会用火烧烤食物。材料二有证据显示,小麦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传到西域地区。到了先秦时代麦类作物已经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西汉时期,旋转石磨在中原地区推广,改变了人们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单一的粒食传统,形成了粉食这一社会性的饮食习惯。旋转石磨的推广和小麦的规模性种植,为面食食物的正式出现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发酵技术成熟,至此面食食物正式在中国流行开来。——摘编自惠萌《面食之路——中原和西域地区的面食文化交流》(2)依据材料二说出西汉前后小麦食用方法的变化。以下是依据材料二绘制的“中国面食文化发展示意图”,分别说出①②处面食发展的条件。材料三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在明代传入中国,此前,全国粮食作物结构是水稻占70%,其余麦黍粟等占30%,这种结构在美洲作物引进和传播后,迅速发生了变化。这些美洲作物均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并得到垦殖。从1741到1850的一百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近3亿,这一百年正是玉米、甘薯、马铃薯普及种植的阶段。——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3)结合所学,说出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并依据材料三概括美洲作物传入的影响。材料四来自中国的茶叶早期在英国还属奢侈品。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类型的茶叶揉捻机、烘干机等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工与体力,成本也进一步下降。同时随着陶瓷生产的机械化,陶瓷茶具得到普及,为英国喝茶风气的进一步扩散提供了条件。普通工人平均工作时间达10—15个小时,但是家庭晚餐后,手上捧上一杯热腾腾的红茶,幸福感悠然倍增。19世纪中期,伦敦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成为当时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郭斌《论“茶为国饮”与英国工业化的相互促进》(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80年代,英国成为当时茶叶消费量最大国家的原因。(5)学校计划进行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小型展览,综合以上材料,从历史的角度确定一个展览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单解释。25.(2023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纸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材料一中国古代欧洲中世纪造纸工艺中国人很早就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基本流程是“剉、煮、打、抄”。先把羊皮用复杂工艺鞣制成革,再擦上白色粉末,用卵石面磨光,所得到的书写材料洁白平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羊皮纸。评价①羊皮纸不易损坏,但其原料来源有限,制作过程复杂。因此,羊皮纸售价极为昂贵,使用范围有限。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造纸术在西欧逐渐普及,原来神职人员和贵族才拥有的知识获取权开始下移,一些平民也有条件获得知识,这打破了中世纪神权对知识的垄断。威尼斯是著名的书城,在书店常能听到知识分子充满智慧的交谈。后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社会,读书、识字群体大大扩展,形成了一个文化艺术名流辈出的时代。——摘编自亚历山德罗·马尼奥《纸上威尼斯》材料三
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①②③④书籍插图哥伦布书信麦哲伦航海日记《地理发现史》1887年英国出版的一部书中的绘画作品,描绘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的场景。哥伦布历经两个多月航行,返回途中写的一封信,描述了航行中的新发现。与麦哲伦同行的一位航海助手所撰写,记录了航行途中的见闻。19世纪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讲述人类历史上著名航海家的故事。(1)写出材料一中我国古代造纸工艺出现的朝代。并将①处补充完整。(2)依据材料二,写出“文化艺术名流辈出”的思想文化运动。说明造纸术的普及为这一思想文化运动出现提供的条件。(3)从材料三中选出研究新航路开辟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从这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写序号)写出其所反映的具体史实及影响。26.(2023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英国1651年的议会大印章表现了共和国议会开会时的场景②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③攻占巴士底狱:克劳德·肖拉(ClaudeCholat),油画作品④五代越窑鹦鹉纹粉盒越窑制瓷技术被传授到了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有与此粉盒类似器物出土⑤英国画家透纳绘画作品:《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1844),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⑥宁夏出土染金银瓶:在宁夏北周李贤墓中出土。其文物外观表现出古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特点(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体现以下主题的文物或艺术作品。(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古代中外文明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期资产阶级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革命的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指出两幅画作人物形象的不同。结合所学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材料三1887年英国出版的一部书中的绘画作品,描绘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的场景。哥伦布历经两个多月航行,返回途中写的一封信,描述了航行中的新发现。与麦哲伦同行的一位航海助手所撰写,记录了航行途中的见闻。19世纪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讲述人类历史上著名航海家的故事。(3)从材料三中选出研究新航路开辟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从这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写序号)写出其所反映的具体史实及影响。材料四宋代经济发展,商业日益兴盛,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了适应城市居民的需要,汴京和临安的民间艺人组成了团体,有了固定的表演场所。——摘编自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17世纪欧洲商人阶层壮大,他们的财富为城市提供了基础,城市又为歌剧院的建立营造了条件。众多剧院的出现使看歌剧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成为老百姓的娱乐。——米罗·沃尔德《西方音乐史十讲》(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概括宋代和17世纪欧洲戏剧发展的相同点。27.(2023秋·北京密云·九年级统考期末)人口迁徙影响深远。材料一
自西晋末年至刘宋为止,许多少数民族自西、北方徙居中原,与汉族杂居;原地区陷入动荡也造成中原人士离开故土。北来的侨民多案中在长江流域。(见下图)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一阅读中国·社会卷》(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说明此阶段的人口迁徙对“社会的久远进步”的作用。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摘编自《全球通史》)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1650年18.318.32.45.45亿1750年19.213.11.67.28亿1850年22.78.15.111.71亿1900年24.97.49.016.08亿(2)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变化的基本趋势。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地,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
参考答案1.C【详解】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在此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蔗糖等原材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即①②④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英国向非洲倾销的主要物品是火器、机械制品和酒,③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③的选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2.D【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新文化,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是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的先兆,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影响是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因此该学者主要论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D【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的是西欧农村出现的采取雇佣劳动的租地农场,D项正确;庄园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城市自治和农业技术革新的问题,排除BC项。故选D项。4.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薄伽丘、拉斐尔等人。D项正确;神权至上是西欧宗教的核心思想,排除A项;印度教主张禁欲和苦行,以达到灵魂的净化。排除B项;君权神授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排除C项。故选D项。5.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兴起垦殖运动,新开发的地区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庄园经济逐渐衰落,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多种方式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手工业者脱离农业,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商人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13、14世纪,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议会。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欧洲中世纪晚期,庄园制度逐步瓦解,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②的ABD项。故选C项。6.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得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品是《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被称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A项正确;彼特拉克是早期的人文主义者,被认为是人文主义之父,排除B项;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文主义作家,诗人,排除C项;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家,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依据题干中《蒙娜丽莎》以及莎士比亚名言摘录可知与文艺复兴有关,14世纪中叶,意大利率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而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C项正确;“反对专制统治”“追求民主政治”“崇尚理性之光”与后来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有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8.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因此d航线是向西航行,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船队的航线,D项正确;a航线是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向西航行,最终到达新大陆的航线,表述有误,排除A项;b航线是航海家迪亚士向东航行,打通通往东方的航路的航线,表述有误,排除B项;c航线是达·伽马向东航行,实现横渡印度洋的航线,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领主受封土地、参与管理,佃户劳动交税反映的是封建庄园的生产特点;领主出租土地、雇佣无地农民等反映的是租地农场的生产特点,所以示意图反映的是从封建庄园过渡到租地农场,A项正确;图示内容中汉有及手工工场,排除B项;图示内容无法说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排除C项;D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依据材料“以前我们在世界边缘,现在我们在世界中央,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可知D项正确;欧洲对东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葡萄牙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贡献巨大、西班牙建立了强大的海上舰队等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1.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B项正确;荷马是古希腊诗人,排除A项;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排除C项;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戏剧大师,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2.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争夺的道路,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16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进入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者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和锡兰,一度抢占了中国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再结合题干表格内容可知,B项正确;7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逐步瓦解,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三角贸易”的罪恶、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排除CD项。故选B项。【点睛】13.C【详解】根据材料“学习笔记(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随着航海技术进步和地理知识增加,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可见,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中世纪城市自治与新航路开辟关联不大,排除A项;英、法殖民争霸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最先进行新航路开辟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与英国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4.A【详解】依据题干“雇佣工人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生产过程分为梳毛、纺线、染色、织布等工序”可知,生产过程出现分工合作;雇佣关系的出现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A①②项正确;资产阶级不满教会控制、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毛纺织业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排除包含③④的选项BCD项。故选A项。【点睛】15.A【详解】13世纪开始,不仅仅是国王和贵族,欧洲意大利等地的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自己的姓,这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A项正确;普通民众开始拥有自己的姓,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不是古典文化的复兴,不代表王室地位下降,排除BD项;13世纪资产阶级还没有兴起,更没有要求民主权利,排除C项。故选A项。16.A【详解】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持续了三百多年,对美洲来说,一方面,殖民贸易带来了破坏、灾难;另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促进了北美经济的发展。对非洲来说,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过程中,掳获大量非洲黑人卖到美洲,给非洲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当地的贫困和落后,A项正确;三角贸易促进欧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美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使世界开始连为了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17.B【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中宣言的新思想是人文主义,B项正确;文艺复兴反对专制主义,排除A项;理性主义到启蒙运动时期得到宣言,排除C项;文艺复兴时期还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18.C【详解】由题干中的“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同时英国殖民侵略客观上推动了印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从中可知西方殖民活动具有双重性,所以C项符合题意;题干不仅仅涉及英国殖民统治的积极性,同时也有负面影响,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不仅仅凸显欧洲殖民侵略的破坏性,也有积极性,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涉及西方生产方式的建设性,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19.D【详解】根据题干“他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说,D项正确;迪亚士到达了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排除A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排除B项;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排除C项。故选D项。20.B【详解】根据“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可知文艺复兴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而非神权至上,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对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作用和文艺复兴发生的地点,排除CD项。故选B项。21.B【详解】根据材料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录体现了在近代欧洲国家发生的巨变,是资本主义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故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主题是步入近代。B项正确;封建时代的欧洲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22.(1)A:哥伦布;B:美洲大陆;C:麦哲伦。(2)变化:①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从此欧洲的市场扩大到世界范围,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②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改变,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④随着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活动开始,这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但也给殖民地地区的人们带来了灾难。(3)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玉米及甘薯等高产农作物适应力强,易种植。影响: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4)观点:西方殖民者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但也促进了社会变革。论述: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征发印第安人当奴隶,使其大量死亡,葡萄牙人在亚洲建立多个据点,垄断了亚洲许多贸易往来。英国殖民者掠夺了印度、孟加拉国大量财富。西方殖民者造成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殖民地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欧洲列强的附庸。但在客观上西方殖民者也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结论:综上所述,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是殖民地人民的灾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殖民地的社会变革。【详解】(1)A、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2)变化: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①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从此欧洲的市场扩大到世界范围,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②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改变,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④随着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活动开始,这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但也给殖民地地区的人们带来了灾难。(3)原因: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后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有新航路的开辟;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玉米及甘薯等高产农作物适应力强,易种植。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新品农作物的引进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4)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皆可,但不能出现史实错误,格式要准确。示例——观点:西方殖民者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但也促进了社会变革。论述: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征发印第安人当奴隶,使其大量死亡,葡萄牙人在亚洲建立多个据点,垄断了亚洲许多贸易往来。英国殖民者掠夺了印度、孟加拉国大量财富。西方殖民者造成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殖民地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欧洲列强的附庸。但在客观上西方殖民者也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结论:综上所述,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是殖民地人民的灾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殖民地的社会变革。23.(1)②;都城在洛阳;少数民族内迁(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2)变化:西汉时期,北方人口明显多于南方;南宋时期,北方人口明显少于南方。影响:南方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3)认识:由于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带来部众向东穿越了8000里路,突破俄军队围追堵截到达伊犁,乾隆皇帝对其进行了妥善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4)特定:把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音乐、非洲黑人音乐以及来源于南欧的伊比里亚半岛的音乐融合为一体,做出了富有个性的创新。原因: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西晋时期的少数民族内迁。选择②;做出判读的依据是:西晋的都城在洛阳;少数民族内迁(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2)根据材料二“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可知,西汉时期,北方人口明显多于南方;南宋时期,北方人口明显少于南方。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3)根据材料三可知,由于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带来部众向东穿越了8000里路,突破俄军队围追堵截到达伊犁,乾隆皇帝对其进行了妥善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4)根据材料四“17世纪后,拉丁美洲音乐最大的特点是把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音乐、非洲黑人音乐以及来源于南欧的伊比里亚半岛的音乐融合为一体,做出了富有个性的创新。”可知,17世纪后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是:把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音乐、非洲黑人音乐以及来源于南欧的伊比里亚半岛的音乐融合为一体,做出了富有个性的创新。结合所学可知,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使得17世纪后拉丁美洲音乐呈现新特点。24.(1)东胡林人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饲养的牲畜和种植的粟和黍,用火烧烤食物,使用陶器。条件: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等。(2)由粒食变为粉食;①旋转石磨推广,②发酵技术成熟。(3)新航路开辟;影响:改变了我国粮食作物的结构;使砂砾瘠土、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并得到垦殖;加速了人口的增长。(4)生产成本降低;陶瓷茶具普及;形成了饮茶习惯;伦敦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新航路的开辟等。(5)主题:农作物传播改变生活论述: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传入我国,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中国的茶叶传入英国,改变了英国的生活方式。不同地区,不同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详解】(1)根据材料一“打制和磨制石器、石磨棒(谷物加工工籽、炭化的具),火塘,陶器等:动物化石、朴树粟和黍(早期栽培的遗存)”可知,东胡林人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饲养的牲畜和种植的粟和黍,用火烧烤食物,使用陶器。结合所学可知,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等改善了东胡林人饮食状况。(2)根据材料二“西汉时期,旋转石磨在中原地区推广,改变了人们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单一的粒食传统,形成了粉食这一社会性的饮食习惯。”可知,西汉前后小麦食用方法的变化是:由粒食变为粉食;根据材料二“旋转石磨的推广和小麦的规模性种植,为面食食物的正式出现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发酵技术成熟,至此面食食物正式在中国流行开来。”可知,面食的成长期是旋转石磨的推广和小麦的规模性种植;面食的成熟期是发酵技术成熟。因此,①旋转石磨推广,②发酵技术成熟。(3)结合所学可知,美洲的农作物能够传入我国是因为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根据材料三“全国粮食作物结构是水稻占70%,其余麦黍粟等占30%,这种结构在美洲作物引进和传播后,迅速发生了变化。”可知,美洲作物传入改变了我国粮食作物的结构;根据材料三“这些美洲作物均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并得到垦殖。”可知,美洲作物传入使砂砾瘠土、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并得到垦殖;根据材料三“从1741到1850的一百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近3亿,这一百年正是玉米、甘薯、马铃薯普及种植的阶段。”可知,美洲作物传入促进了人口增长。(4)根据材料四“……大大节省了人工与体力,成本也进一步下降。……陶瓷茶具得到普及,为英国喝茶风气的进一步扩散提供了条件。……但是家庭晚餐后,手上捧上一杯热腾腾的红茶,幸福感悠然倍增。19世纪中期,伦敦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结合所学可知,生产成本降低;陶瓷茶具普及;形成了饮茶习惯;伦敦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新航路的开辟等使英国成为当时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5)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主题:农作物传播改变生活论述: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传入我国,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中国的茶叶传入英国,改变了英国的生活方式。不同地区,不同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5.(1)东汉(汉朝)。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2)文艺复兴。造纸术的传播,拓宽了平民获取知识的途径;促进了欧洲知识分子的交流与文化的发展、传播等。(3)②③示例:②,哥伦布发现美洲。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给美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蔡侯纸”的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2)根据材料“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社会,读书、识字群体大大扩展,形成了一个文化艺术名流辈出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步传到西欧其他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的传播拓宽了平民获取知识的途径,促进了欧洲知识分子的交流与文化的发展、传播。(3)根据材料三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哥伦布书信“、”③麦哲伦航海日记”都属于第一手资料,而①④是后人的著作,属于第二手资料,故②③是研究新航路开辟最可信的两则材料;根据材料“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发现”了美洲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给美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根据材料“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西班牙出发,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船队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点睛】26.(1)④⑥①③②⑤(2)图一的圣母带有中世纪呆板距今的宗教信息,神情呆滞,不可亲近。图二中的圣母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展示了人性的美,追求人性的美,体现了思想解放。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3)②③。示例:②;哥伦布发现美洲,拓宽了平民获取知识的途径,促进了欧洲知识分子的交流与文化的发展、传播等。(4)瓦子。都出现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戏剧艺术繁荣;都是为了满足市民大众的娱乐需求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五代越窑鹦鹉纹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作防护服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172512
- 中国蒸汽开水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GKL系列干式制粒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色釉小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3章概率3.1.1随机现象3.1.2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3
- 2025年保湿面膜巾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水稻插秧机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温州环境监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农旅一体化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4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学习解读课件
- 2024年2个娃儿的离婚协议书模板
- DB11T 527-2021 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
-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1 智能建造施工概论
- 物理学家伽利略课件
- 《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课件-1. WPS初级-文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