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五指灵巧手分析_第1页
机器人行业五指灵巧手分析_第2页
机器人行业五指灵巧手分析_第3页
机器人行业五指灵巧手分析_第4页
机器人行业五指灵巧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器人行业五指灵巧手分析五指灵巧手概述灵巧手属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一种。在机器人学领域,操作和动作决策的执行输出工具被称之为末端执行器(End-Effector)。一般安装于机器人腕部的末端,是直接执行任务的装置。末端执行器作为机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最后环节与执行部件,对提高机器人的柔性和易用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机器人的工作性能。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工具类和抓手类。工具类末端执行器是根据具体工作需求专门设计并预留标准化接口的机器人专用工具,可以直接实现具体的加工工种、生产工艺或日常动作;抓手类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恰如人的双手,担负着执行各种动作、抓持和操作的任务。从夹持器到灵巧手,根本原因在于,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应用场景、工作对象和任务日趋复杂。特别是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其设计的初衷就是要最大限度上代替人类,与周边环境进行交互。而人造世界的各种物品和工具都是以人手的使用方便为基本原则而设计开发,所以也只有仿人型机器人多指灵巧手才是最适合的操作工具。五指灵巧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在超低温、强辐射、高真空、高速度的太空环境下,利用灵巧手从事各种探测、研究、实验显然更具备优势。目前机器人尚不具备取代人类的能力,但可以在重复或危险任务中为宇航员提供支持。在远程操控系统的控制下,灵巧手可以执行许多舱外活动,如移除绝缘层盖、操作螺丝刀等。典型的案例包括:1)美国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Robonaut手和Robonaut2手;2)德国DLR(德国宇航中心)的的DLR-I和DLR-II手;3)中国哈工大的HIT手,及与DLR合作研发的DLR/HIT手。美国相关情况1999年,美国宇航中心(NASA)研制出Robonaut手。它是一种面向国际空间站应用的多指手,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在危险的太空环境中替代人进行舱外操作。Robonaut手由5根手指、1个手掌、一个2自由度手腕和小臂组成。其拇指、食指和中指具有3个自由度,而无名指和小指各有1个自由度,手掌具有1个自由度,手腕具有2个自由度,共14个自由度。14个电机和驱动电路分布在长8in、直径4in的小臂中。Robonuat手是空间机器人系统Robonuat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开发目标是用机器人协助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执行舱外操作任务。2010年,在Robonuat手的基础上,NASA和GM(通用汽车公司)于联合研制出Robonaut2手。2011年2月,Robonaut2手作为Robonaut2号机器人的一部分,被NASA发射到国际空间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太空服役的五指灵巧手。NASA最初打算将Robonaut操作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涉及固定操作,并于2013年底使用Robonaut躯干成功完成。第二阶段是“IVAMobility”,其中IVA代表“车内”。在这一阶段,Robonaut需要一种在国际空间站内部移动的方法,这就是腿的用武之地。第三阶段是“EVA移动性”,腿部升级也是这一阶段的关键,该阶段将涉及在空间站外的真空中工作,因此需要对机器人进行更多重大硬件升级。由于太空中的失重环境,Robonaut2号的腿主要用于抓住空间站内的扶手,并帮助完成一系列机动与运动规划实验。作为Robonaut手技术升级的换代产品,Robonaut2具有诸多改进和优点。设计层面:Robonaut2手具有14个自由度(手部12个+手腕2个);传动方面:两者都采用驱动器外置+腱传动,但在方式上略有不同。Robonaut手利用软轴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手掌的丝杠内,软轴主要作用的是传递旋转运动。Robonaut2手的腱传递的是直线运动;传感器方面:Robonaut手只集成了最基本的位置和力传感器,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则采用有触觉功能的数据手套;Robonaut2手直接在手指上安装位置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和腱张力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提高了Robonaut2手的精确度和灵敏度。相比Robonaut手,Robonaut2手的供电和通信连接线数量大幅减少。Robonaut2Hand采用腱绳驱动,驱动器与电气系统集中放置在前臂内,腱绳由导管引导,从驱动器发出,经过腕关节,到达手指关节。整手的有效负载可以达到9kg,手指在可以承受2.25kg的指尖力,指尖速度可以达到200mm/s。关节位置采用霍尔传感器进行测量,关节转动角度所引起的磁场变化影响霍尔电压的变化,即霍尔效应,从而精确测量关节角位移的变化;指尖的抓握力采用多维力/力矩传感器进行控制,每只手布置14个六维力矩传感器;传动系统中的腱设置腱张力传感器。德国相关情况德国宇航局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研究所致力于正在开发高度自主的机器人,用于探索遥远的行星、卫星和太阳系的小天体。官网展示的研究内容中,包含了机器人本体、手、腿、人机界面、移动平台等多项内容。内侧关节有一个电机,并通过传动带与减速器连接。第一和第二指节属于固定耦合关系。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底座接头为差动锥齿轮类型,由于几何原因,谐波驱动齿轮直接与电机耦合。DEXHAND是德国宇航中心(DLR)于2011研制的面向空间应用的多指灵巧手,也是目前唯一具备空间工作能力的空间灵巧手。该灵巧手由四根模块化手指构成,每根手指有4个活动关节、3个独立自由度。其中,MP关节是一个2自由度关节,通过2组驱动器耦合驱动;DIP关节与PIP关节通过“∞”字型耦合,形成1:1的传动比,由1个电机驱动。Dexhand的模块化手指由电机与谐波减速器所构成的驱动单元驱动,由Dyneema腱绳传动,可以输出25N指尖力。Dexhand的传感器系统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关节力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用来标定关节初始位置的装置。传动系统:整体使用谐波减速器+聚乙烯腱,将扭矩传递至各关节,这避免了手指中出现电子设备,以提高屏蔽性能和坚固性。MP(基关节)含两个自由度,由两个电机驱动,由于MP关节中的腱耦合,两个电机可同时作用于同一个自由度。驱动单元:RobodriveILM25电机,包含传动比例为100:1的谐波减速器HFUC8。整体放置在直径27mm、长17.5mm、重46g的圆柱体。该装置可提供2.4Nm的连续扭矩,峰值为9Nm。DEXHAND中电机最大扭矩限制为2Nm,以免电流过大。传感器:每个驱动关节都有一个位置传感器,由基于霍尔效应的磁铁组成。关节扭矩由基于应变桥的扭矩传感器测量(每个手指3个)。此外还有部分温度传感器。传感器都放置于手指中。为了应对复杂的空间环境,Dexhand进行了特殊的设计:1)驱动器及电气系统都集中在手掌内,并通过2mm厚的铝质外壳来屏蔽电磁干扰,降低温度影响。2)铝质的外壳经过精细的加工,去除了菱角等尖锐的地方防止电荷积聚形成的电磁干扰。3)所有的电气接头都经过特殊设计,以便于对接头进行屏蔽保护,不易脱落。4)所有电子元器件都经过电磁兼容性测试。机器人技术是太空任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尽管其要求紧凑性和轻量化设计,但复杂的机器人系统必须承受太空的影响(温度、真空、放射性、润滑剂、振动和冲击载荷)。DLR(德国宇航局)正在与欧空局一起研究在国际空间站上使用远程操作系统来帮助宇航员。为了能够使用为宇航员开发的工具,DEXHAND只有一只用于舱外活动的手套大小。其扭矩测量和阻抗控制实现了灵敏的操作,直观的操作员界面缩短了学习时间。中国相关情况DLR/HITHANDI沿袭了DLRHandII的掌指关节锥齿轮结构。锥齿轮由双电机驱动,电机直径16mm,长度28mm,附加减速比159:1的行星齿轮。两电机同向运动,基关节卷曲/伸展;两电机反向运动,基关节外展/内收。近端关节与远端关节通过连杆传动。连杆由直流电机+谐波减速器驱动。谐波减速器直径20mm,长13.4mm,减速比100:1。DLR/HITHAND二代基关节仍然保留了差动锥齿轮。两个内置位置传感器的盘式电机(型号:EC-20)和谐波减速器并排横卧于手指后侧。为了有效减小基关节的横纵向尺寸,保持电机和谐波减速器的最佳传动效率,在电机和谐波之间及谐波和差动机构之间采用了两套不同类型的同步带减速机构。手指单元的驱动器同样是盘式电机,该电机横卧于第一关节内部、谐波减速器横卧于手指第三关节J3处。二者之间的同步带机构同基关节相同,手指的末端关节J4并不是独立自由度,而是通过钢丝机构实现的耦合传动把动力传递到末端关节。力感知传感器:二维力矩传感器放置在手指基关节差动耦合机构的输出端,十字梁式的弹性体作为手指力矩的输入端嵌入到手指单元内。指尖一维力矩传感器放置在手指的指尖关节处的回转处,同指尖关节轴及钢丝轮构成了手指第四关节的主体结构。指尖集成了六维力矩传感器。位置感知传感器:集成了两种类型的位置传感器,一种是绝对位置传感器,该传感器直接集成在盘式电机内部,用于在电机空间检测电机的运动状态。另一种是集成在手指关节处的相对位置传感器,两种类型的传感器能够提高灵巧手的末端状态信息度精确度,提高手指控制精度。为了在最佳位置放置位置传感器,采用两种类型的相对位置传感器。一种是基于电位计式,其中用于检测电压变化的双电阻环固定在手指基关节框架上。另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非接触式相对位置传感器。触觉传感器:优化后的触觉传感器的形状不但完全覆盖了指尖表面,而且能够保证压阻单元点阵列的规则性。2016年,中国天宫二号航天员与空间机械手的人机进行了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天宫二号空间机械手由哈工大研制,包含多感知柔性机械臂、五指仿人灵巧手、控制器及其软件、手眼相机、人机交互设备及其软件等研制任务。2016年9月15日,空间机械手随天宫二号发射入轨。2016年10月19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后,航天员与机械手协同完成了拿电动工具拧螺钉、拆除隔热材料、在轨遥操作等科学试验。人机协同在轨维修试验是天宫二号三大关键试验任务之一,航天员地面培训共计10人天、在轨操作共计80人时。截止2016年11月13日,圆满完成全部试验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