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前语文知识、方法梳理_第1页
2023年高考前语文知识、方法梳理_第2页
2023年高考前语文知识、方法梳理_第3页
2023年高考前语文知识、方法梳理_第4页
2023年高考前语文知识、方法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前语文知识、解题方法梳理

一、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指津

1.突破"知识"关:论证结构、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2.突破"读文关"。把握观点,梳理段与段之间的逻辑,段落内部句与

句之间的逻辑。两遍阅读后快速准确把握全文的思路、中心。

3.突破"转述和整合"关。细读比对选项表述,分析、判断选项文字在

整合和转述过程中的正误。熟悉客观题的常见陷阱设置。打通各类错误点,

能具有敏锐发现错误的能力。

指津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

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

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

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

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特别要关

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

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

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

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要确切理解含有

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指津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

要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

饰、指代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

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

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

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因此,阅读中要

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可采用如下方法:

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

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

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有如下几种: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二是

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

中心句、过渡句等)。对于第一种,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

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意。对于第二种,应

该按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第

三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画龙点睛,有的承上启下,有的阐明要

旨。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既要注意它在文中的位置,还要看清来龙去

脉。

指津三:抓住概念,识别混淆

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目,在设置选项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综观近几年的

高考试卷,其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主要有: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

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阅

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

把"偶尔"说成"往往"。

3.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

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解题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

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省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犯

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4.现实和设想的混淆。选项在对概念的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

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5.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有

些选项的设置,把肯定说成否定,或把否定说成肯定,有些混淆主要和次

要关系,有些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解答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依

据,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6.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混淆、颠倒。有些选项在设置时,

将条件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要重点辨

析,找准答案。

指津四:筛选判断,逐步排除

对选择题要分析、比较、选择,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

下的选项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环境,瞻前顾后,寻找有效信息,并归纳信息

的要点,进行筛选,再次排除干扰选顼,剩下的便是正确答案。这样做题,

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基本方法如下:

1.复位验证法。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

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

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

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

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在考杳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

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遇到这种题目,

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

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总原则】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

观点(结论)与论证结构,根据文章的行文思路(内容),梳理文章的论

证思路(论证手法、论据等),分析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间的关系,分析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明了论证方法的类型;

【思考】论点是什么(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得出怎样

的结论)、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观点、如何安排思路、怎样展开论证、

怎样结构文章。

【题型1】行文脉络(行文思路):实际上就是概括文章各层大意。

【答题模式】回答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一把全文划分

好层次,概括层次内容(段意),依次回答即可。

【注意】必须使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2020新高考1卷.山东卷】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策略】读懂大意,梳理层次,概括内容,分点作答。

【答案】①材料一首先介绍了《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中

的内容,说明了历史地理学在中国的起源;(首先……说明…概括第一层内

容)

②然后介绍了沿革地理的概念,论述了其存在的意义以及和历史地理学

的区别;(然后……概括第二层的内容)

③最后总结了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的关系,说明了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过程。(最后……概括最后一层的内容)

【变式问】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中医药走进中小学"逐步展开论

述的。(4分)

【审题】所谓"逐步",即是有先后次序的,这就是"思路"的问题。

【答案】

首先从中医药的特点、意义与现实困境说起,引发对中医药出路的探讨

(1分),

然后从中小学这个切入点引出"中医药走进中小学"话题(1分),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两条落实中医药进中小学的具体建议(2分)。

【题型2]论证思路【注意:与"行文思路(脉络)"相似,但又略有不

同】

不同:侧重把全文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呈现的说

清楚。

【2021新高考1卷】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①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点,从缘由、推论

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

的方法加以阐释;

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

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题型3】论证结构

先做判断:指出是什么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

然后解释每部分是怎样体现这样的结构的:每部分之间如何体现层进,

如何体现对照,如何体现总分关系。

【2021新高考2卷】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答案】

①文章采用先总后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提出网络行为尤其是青

年的网络行为需要规范这一论点,然后从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和"基

准意识”两个角度展开论证;

②"底线要求"和"基准意识”又构成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题型4】论证方法

答题方式与“论证结构"同,即:

先做判断,是什么论证方法:事实论证(举例),道理论证(引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

然后说明每种论证方法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比如举例论证,举了什

么典型事例,证明(论证)了什么观点。

【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引用论证:引用名言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注:异类比方)

因果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确合理。

类比论证:通过对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

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注:同类相比)

【常见论证方法的论证效果】

事实论证(例证法):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增

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引证法):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

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对比法):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喻证法):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

受。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①对比论证,将文学与一般娱乐、好作家与"文匠"、人与电脑或机器

人进行对比;

②举例论证,以生活中很多日常现象为例,论证人类具有的特殊能力;

③比喻论证,把人类的心领神会比喻为"像对付一个翅起或一个喷嚏那

样自然"。

【题型5】论证特点

论证特点几乎包括了前面所有的内容,如论证思路、结构特点、论证方

法乃至语言特点等。

作答时要依据材料内容实际,从以上几个方面全面思考,灵活作答,踩

准得分点。

另外,表述要力求简练达意,比如论证语言特点:严密,准确,逻辑性

强;运用修辞,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等。

[2019.11考试中心命制山东海南联考模考题】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

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①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

②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再驳;

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2020.3考试中心命制海南模考题】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①论证思路清晰。先指出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再提出观点,

然后论证并指出其意义,形成递进式的论证结构。②论证手法多样。在论

证时采取了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如网约车的例子论证了这些

"共享模式”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用“倘若共享成色更浓一些,

比如对顺风车、拼车、合租等优化闲置社会资源的方式”进行假设论证等,

从而推导出这样做的好处。(每点2分)

【论证结构+论证手法+结合文本分析手法】

例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Q)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

(2)论证方法多样。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

(3)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本

题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变式问】论证的严谨(严密)性

议论文的严谨周密,体现在以下四个角度:

(1)结构严谨有序,具有逻辑的力量;(2)语言准确严密,具有精确

的力量;

(3)论证方法得当,具有说服的力量;(4)材料选择确凿,具有真实

的力量。

【答题模板】

①论证结构严谨,加上文本分析。

②论证语言准确严密,有具体的词语、句子分析。

③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透彻地阐明其内涵。

④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加上事例分析。

例9.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4分)

【答案]】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结构,先以设问引出观点,

然后按事理逻辑逐层分析;

②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所举"夸父追日"等事例、所引孔孟等言论都

能恰切论证观点;

③用词精炼准确。运用"事实上”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其他与论述文文体特点有关的题型,如:

4.材料二引用了王国维"隔与不隔”的论据,请简要分析其论证目的。

(4分)

【思路】首先找出文中与试题有关的文字(第3-4段),然后借助试题

提示(论据与论证)加以分析即可。

论证: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答案】①引用王国维论据在于以此为论敌并指出其不足;②进而论证

作者的观点,即诗歌既必须寓新颖的情趣于具体的意象,也有"显"和"隐"

的分别。

源:

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篇

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新闻类为主,重点考查考生的筛选整合文中的信

息,概况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包括读图。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

材料,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

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其特点是

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

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

能力。

指津一:关注文体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通常以图画、数据表格、符号、图解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

中间缺少明显的连续性线索,需要经过思考提炼才能找到相关信息或内在

联系的文本形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一道单选题、一道多选题和一道简答

题,共12分。

指津二:注意阅读方法

第一,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

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

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第二,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

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

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第三,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写作的目的,为材

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

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指津三:注意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

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

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

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

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

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

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

拔高或者贬低。

指津四:培养理解能力

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而言,要更加重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1.理解重要概念,要注意它在文中的含义。

因为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强调的是"在文中",故在理

解时,既要注意概念的"词典义",又要注意它的"语境义"。要把"重

要概念"还原到文本中,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理解,做到"词不离

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

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

对于关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词语)的理解,首先要掌握基本

要求:①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来思考,选准准确的词

义,理解临时意义;②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同

时兼顾词语的本义;③从词语的词性、语法结构分析、斟酌词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关键词语理解法

理解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关键词语,有

的是有深刻含义的词语,有的是指代性的词语,有的是多义词语,有的是

概括性词语,有的是有隐含义的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后,再结合支撑

该词语的相关词语、句子,把它们分析透彻即可。

(2)句子结构分析法

对那些结构复杂的句子,不论是单句还是复句,都可以使用"抽取主干

法”进行解读,抓住句子主干,理解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

解句子含意。如果是复句,可以划分内部层次,分层理解。

(3)根据位置确定句意法

句子在文章或语段中的位置对于语句的理解相当重要。总领句,要结合

其领起的范围,结合"首句标其目"作答;总括句,则要总结上文,或者

"卒章显其志";过渡句,则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延伸扩展。

(4)表达意图还原法

对于那些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如用了比喻、拟人、双关、反语等修辞

手法的句子,要用还原法理解,即把作者原来想表达的意思、意图还原出

来。如用了比喻句,作者用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意图是什么,只要写出

来即可。另外,要注意多角度答题,起码是正反、你我或者褒贬等两个角

度的思考。对于个别表意较为含蓄而未用特殊表达技巧的句子,也应在写

出句子本身含意的同时写出作者的表达意图。

n.人物访谈类文本阅读

(一)、掌握访谈文体的相关知识。

"访谈”的概念: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

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这

里要注意以下要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

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

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二)、访谈类的题型、方法及作答技巧

1.常见题型:

(1)你如何评价被访谈人物的什么特点?

(2)你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成功或失败?

(3)你如何评价他在特殊阶段的努力对成功的帮助等等?

(4)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

意义?

2.阅读方法:

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

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3.作答技巧:依据高考考纲要点作答。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

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

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

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

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访

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

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该访谈放到当

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

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

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

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

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

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4)"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角度"

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时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

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

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

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

揭示更多的内容。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提

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

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6)"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

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

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

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

意的是,高考考查一般访谈对象应该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

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m.新闻纪实类

(一)概念:新闻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借助各种传媒对新近发现的有

价值的信息所作出的及时、客观、准确、简洁的报道,它是报刊、广播、

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

的特点。内容一般包括6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有三类: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

观评价。

(二)阅读方法

(1)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2)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3)把握中心,把握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

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感情态度。

(4)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

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

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几个角

度去考虑。

(三)常规题型及答题方法

(1)如何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①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②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③从叙

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④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⑤从新闻数据运

用的角度思考。

(2)如何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②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③从前

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3)如何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

①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②理解层次,把握新闻要点;③根据题目,

筛选相关信息。

(4)如何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①从材料角度是否不同的角度思考;②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

③从能否开阔读者视野的角度思考。

(5)如何分析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①从能否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②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③从群

众能否想到的角度思考。

(6)如何鉴赏新闻构思的独特性

①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②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

相似之处;③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如何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①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②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

的作用;③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④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

观点和感情的作用;⑤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8)如何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

①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②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主题的

作用;③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的影响,如:能否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

动形象),能否让群众体会出作者态度,能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能否

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等。

(9)如何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①概述相关事实;②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③阐发所受启发(相

同、相反)。

(10)如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①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②引论据,即

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

合理联系现实状况。③作论述,即就所引论据作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

观点。④作小结,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场文学类文本阅读篇

(-)小说阅读

指津一: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

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

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是褒还是贬,是

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

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指津二: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

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

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展。

指津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其

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指津四: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

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就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

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

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同学们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

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

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

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

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

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把握文学类作品主旨的诀窍:

a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

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

句、段;

b.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

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

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

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c.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读文能力

要有文体意识

学会整体阅读

读通前后逻辑

明晰基本手法

读题能力:

摆脱思维定式

读清题干构成

梳理逻辑层次

创建答题框架

(二)散文阅读

指津一:"答案在文中"

张建华先生说:"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离

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高考阅读题最重要

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

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具体方法:

(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

命题人常常围绕文章主旨制题,中心主旨句移用法是既省时又准确的好

方法。

(2)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

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的能力,

而许多文章自身,作者都会对要点和主题作必要的归纳和概括。要答好这

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就可事半功倍。

(3)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

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

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

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从阅卷的角度看,分条答题显得

条理清晰,更能阅卷人的好感。

指津二:”主题在心中"

答题时也要有主题意识,心中时时想着文章的主题,想着能否从主题的

角度解答本题。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同时,还要有“文体意识”,从文体基本特征与表现手法的角度思考问

题,避免答题不得要领。

指津三:"方法在胸中"

既然"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我们要善于

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做阅读主观题能抄原文答题是上策,事实上,

许多高考主观题的评分参考答案,都是直接抄自原文;能概括原文答题是

中策,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离开原文答

题是下策,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

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答题策略

1.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语言准确到位,表述规范,简明扼

要。

2.分条回答,条理清晰,字迹清楚,便于阅卷,更易得分。

3.主观题的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因此,不怕你多答,就怕你不

答。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如不限定字数可尽可能多陈述自己的感觉可能拿

分的点,但不是多多益善,把不相干的都写上,错的多了反而淹没了对的,

阅卷人不易发现又反感。

4.文通字顺也是提高答题得分率的关键,许多时候甚至直接作为"得

分点"。考生先拟草稿,组织好语言,再正式作答。

5.除非有明确要求,否则作答时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的句子作为

答案。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

问题。

6.阐释、概括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词、句的意思,要努力探求其本义:

是比喻的,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的,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

等等。只有探本、返本,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东西,同时

也可进一步看出文章的行文之妙。

帚文言文阅读篇

解答文言断句题的五个“锦囊"

锦囊一:靠文段大意断句

拿到一道文言断句题,首先要讲文段整体阅读一遍,联系上下文粗略地

揣摩出大意。对于叙事性文段,要大致清楚其叙的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

人;对于说理性文段,要大致明白其论点和主要论据;对于对话性文段,

应先清楚是哪几人的对话,各人的身份和观点如何,•等等。应该指出的是,

这里的“整体阅读",强调的是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这对

于某些文段来说,也许就相当于已经得出了答案。

锦囊二:以动词宾语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在古汉语中,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构成一句话的

重要成分。一般地说,只要找准了动词(或形容词),弄清楚它们的宾语,

就可以宾语之后断句。

锦囊三:凭特殊虚词断句

这里的所谓“特殊虚词",指的是一些多用于句首或句末的文言虚词和

一些表示说话的词语,以及文段中的诸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词语,它

们往往可以成为给文言断句的重要参考标志。比如,常用于句首的文言虚

词有"若夫、乃夫、至于、于是、虽然、是故、是以、已而、向使、夫、

焉、盖、惟”等,见了这些虚词,在它们前边就可断句;常用于句末的文

言虚词有“矣、焉、乎、也、耶(邪)、欤、哉、夫、耳、者也"等,在

它们后边也大多可断句;相当于"说"的词语有"日、道、云、语、白"

等,在它们之后也大多应断句。对于文段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职名、

谦称和敬称等词语,断句时要分析其是作主语还是宾语。

锦囊四:据句式特点断句

文言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果能比较熟悉地掌握,对于断句也很有帮助。

比如,了解了"不亦……乎?""得无……耶?"”……之谓也。""如(奈、

若)……何?""何……为?""何……之有?”等固定句式,可以给我们在

给文言断句时以十分明显的指示。此外,还应该知道,古汉语比较讲究句

式的对称,给文言断句时可据此查看文段中有无对称句式。

锦囊五:参考他题断句

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文本中的内容和试题中其他题所提供的信息,作

为断句的参考。

总之,如果我们能在复习备考时,按照以上“锦囊"所提到的方法,深

入细致地思考,适当地多做练习,那么,曾被视为畏途的文言断句题,就

一定会比较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

古代文化知识题解题方法

从近两年的高考题来看,它既考查了文化知识,又考查了词语在语境中

的意义,涉及了古代科举、官职、称谓、姓名、地理知识等。

一、紧扣教材,抓住重点,总结延伸。

二、强化训练、随题整理,建立资源库。

三、活学活用,善于联想,学会迁移。

四、树立语境意识,前后勾连,明确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翻译文言语句的解题技巧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

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技巧一: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

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

句,句不离篇"。

技巧二: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

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技巧三: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

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技巧四: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

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

技巧五: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

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技巧六: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

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

用法和含义。

中古代诗歌阅读篇

指津一:鉴赏诗歌形象解题指津

1.鉴赏人物形象解题指津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

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

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

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

(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

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2.鉴赏意象解题指津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

发的寓意)。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

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

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

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

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

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指津二:鉴赏诗歌语言解题指津

(-)炼字、炼句题

1.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3)某句(联)来历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请对某字(句)进行赏析。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锤炼字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

字或句子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或句子孤立起来谈,需要将字放在句

中,或将句放在整首诗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1.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4)用有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答题步骤:

(1)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指津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解题指津

1.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

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

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

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但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

用的。

2.答题步骤:

简单地说就是: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

(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

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

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

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

影响(如南宋的爰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

索。(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O

(1)采用的写作手法。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

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指津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题目解题指津

1.读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

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

提示。

2.关注作者

(1)关注作者,可以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对鉴赏诗歌的语言

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

如王维,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语言清新自然,诗中有画,内容上主

要写山水隐逸生活,特别是清静优美的景物,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

更同)。

(2)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

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等对把握

情感有重要的帮助。

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诗人词人的生平、人生经历,有利于帮助我

们了解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思想内容。

3.看注释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注释可以揭示背景,理解诗歌,了解

典故内容等,这些都有助于把握情感。

4.抓关键句

从五七言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

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

5.把握形象

注意意象的特征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征、内质品性,以及环境特

点等,有助于情感的把握,特别是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诗。另外柳、月、长

亭、水、白云等常见意象的含义暗示了情感的流露。

6.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精练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即能直接表达情感。

叼名句默写篇

默写功夫在平时

1.以大纲要求背诵的内容为主,必须逐一过关,不可放过。

2.印象不深的名句,要反复记忆。

3.一定要动手写写其中的易错字,坚决消灭错别字。

4.默写题要看准要求,必须用钢笔写正楷字,此题万不可连笔。如果

是"X题中选填Y题"的选择模式,一定要选准你最有把握的Y题。没有

把握的千万不要填,这样既为了节省时间,还因为高考阅读卷的时候按前Y

题批阅,后面的即使正确也不算。

5.意象类开放式理解性默写仍然值得注意。

例如----

1.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

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1.(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二)溶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示例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

悉峨眉山,他的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等,

不胜枚举。

2.示例一: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示例二: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李白《登峨眉山》)

示例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

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

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

这个意象,如","。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5."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

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

如",_________"o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6.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其音凄切,在诗歌中具有悲凉的象

征意蕴,如""。

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

门关

7.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

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

对举的创作方法,如:"

7.【示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示例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示例三】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示例四】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示例五】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示例六】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8.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

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或""。

8.金樽清酒斗十千一尊还酹江月举匏樽以相属

9.小明想从所学的诗文中选取两句话集成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

学习、做事贵在坚持,可选择诗句",_________________\

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宝剑锋从

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

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10.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或"寄蜉蜻于天地,渺沧海之

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1.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

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也是俯拾即

是,如“,"。

1L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在表现怀人主题的古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

方着笔,婉曲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________

12.示例一: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示例二:⑤遥知兄弟登高处⑥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

示例三:⑤今夜邮州月⑥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示例四:⑤乡泪客中尽⑥归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有怀》)

示例五:⑤想得家中夜深坐⑥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

家》)

13."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

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边塞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

如"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