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8分)那拉提草原,冰雪逐渐消融,山谷(xiá)长,山清水秀,一幢幢特色民居若隐若现。一朵朵野百合,在高山雪地的映衬下,迎着微凉的春风轻轻摇曳,舞姿婷婷袅袅,那纤细的腰肢,柔弱而坚强。伊利杏花沟,幽静的山谷里,野杏林随处可见。山谷的青翠与杏花的粉黛相映成画,粉红缀枝,香风漫漫。这些杏花铺天盖地而来,仿佛为草原铺上了一层花毯。杏花暖香袭人,在浅红之上施了一层薄薄的胭脂,宛如姑娘的笑靥。那是春天的语言,是生命的(zhàn)放。春光易逝,花开有时,但若因此以为新疆的花季是短暂的,那就大错特错了。__________气候变化多样,新疆的花由南到北次第开放,从天山南麓依次往北看,几个月都会在花海中徜徉。湛蓝天宇,雄鹰展翅,大美新疆,陌上花正开。让我们一起逐花而行,赴一场山花的盛会。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狭绽 B.狭战 C.陕绽 D.陕崭2.给文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yǎnxiān B.yèqiān C.yèxiān D.yǎnqiàn3.下列短语都是并列关系的一项是()(2分)A.大美新疆陌上花开暖香袭人 B.铺天盖地若隐若现山清水秀C.雄鹰展翅逐花而行变化多样 D.春光易逝香风漫漫湛蓝天宇4.第三段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管 B.无论 C.虽然 D.由于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用典成为我国诗文创作的经典手法。翻开典籍,苏轼在密州出猎,高呼着“(1)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出孙权射虎般的雄姿;李白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来表达自己在失意时仍心怀理想和希望(《行路难》);范仲淹身处边塞,沉吟着“(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表达自己思乡又迫切渴望建功立业、有家不得归的复杂矛盾心情;刘禹锡借用两个典故“(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时局多变、世事全非的感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走送之() (2)同舍生皆被绮绣()7.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肖像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3分)8.选文第二段作者从哪四个方面写出了作者求学之苦?为什么如此艰苦的条件却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最后一问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选自《续资治鉴》卷五十二,有删节)【注释】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二处)(2分)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在上文中的具体表现。(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跳出心灵的“井口”刘元通①《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部聚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因此,我们要打破自我限制,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②跳出心灵的“井口”,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又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缩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③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④要想打破成长路上的天花板,我们应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限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⑤当然,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⑥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⑦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12.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列填空。(3分)跳出心灵“井口”的意义:(2)___________________论点(1)_________ 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打破成长路上的“天花板” 要找到正确的方向(3)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对第④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该段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B.运用牛顿和李可染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C.“石子或贝壳”指牛顿在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发现。D.“空杯心态”是对自我永不满足并不懈追求的心态。14.下列材料可作为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简述理由。(2分)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世界之问。功成名就的他并不就此止步,他还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真正的“杂交水稻之父”。(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大美之美阿敏①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树。那是一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阴柔的女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5000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给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土壤与碎石。②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显得非常简洁,好像盘古刚完成开天辟地。在内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秃秃的山冈,就惋惜为何不多植一些树,让它变得苍翠一些。就在我飞抵拉萨的当天,看见这座阳光之城周围山上的荒芜,也延续着这样的想法。可是,从我一脚踏上岗巴拉的时候起,我就发现我错了。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确都该葱茏,而唯有这里的山就应该是裸露的、骨感的、刚健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让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撑起我们头顶这片蓝天的大山,难道不应该是一身雄风、力挺万钧的样子吗?我甚至想,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让青青翠翠的山为我们擎天,太秀气了,会让人担忧它的柔弱,难以承受天的重荷。仅仅看了一眼,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美击倒,一时之间竟无法释怀,喉咙有一种噎堵的感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美到了极致让人产生的窒息感。③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地打造得如此神奇。站在岗巴拉山顶,就能领略到这精彩的一幕。藏语里意为“珊瑚湖”的羊卓雍错,在岗巴拉的脚下,弯弯曲曲,绿宝石般熠熠生辉。湖的两侧皆为濯濯童山,罡风扯着白云从它们的顶上飞掠而过。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成了宏大画卷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湖的那一端,是连绵的皑皑雪峰,在高原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把远方蓝得能掉下汁液的天幕切成锯齿形。美,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无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④水因山而生,山为水而存。羊卓雍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教科书上说,它由冰川堰塞和包括岗巴拉在内的山上的雪水汇聚而成。这种解释是科学的,也是冰冷的。来到它的跟前,我发现绿宝石般的颜色变成了湛蓝,露出了海的韵味。它要容纳那么多的膜拜、那么多的礼赞,同时又要在膜拜、礼赞中满足人们心愿上的索取,自然有海一样的情怀。⑤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这里的山,岑寂、肃穆;这里的水,端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美,使人绝然不敢生出丝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在它们面前,你的躯体虽是直立的,但魂魄实际早已匍匐在地。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为何会把自己的信仰与神山圣水组合在一起,在它们面前,堆放玛尼堆,扯挂经幡,旋起转经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体投向大地。是的,这样的地方若非神灵栖居之处哪里还是呢?⑥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只好来个“意”浴,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15.阅读全文,简要分析“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的原因?(3分)16.文章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结合上下文,完成表格。(3分)立足点所见所感飞抵拉萨山上荒芜惋惜踏上岗巴拉山①____________被雄奇之美击倒②____________羊卓雍错绿宝石般熠熠生辉赞叹美到无疆无界来到羊卓雍错跟前湛蓝,露出海的韵味③___________17.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在朗读时需重音处理,请作简要分析。(3分)美,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无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18.文章标题为“大美之美”,结合文章,说说“美”在何处?(3分)19.文中最后写道:“伫立圣湖之畔,我只好来个‘意’浴,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请结合周敦颐的《爱莲说》,并结合本文及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澡雪精神”的理解。(3分)(五)名著阅读(8分)20.班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你所在的阅读小组从《艾青诗选》中精选了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准备制成阅读手册。大家对手册的封面设计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其中。(1)为了突出艾青的创作风格,部分同学建议在封面上添加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2)对于封面的背景设计,大家给出了不同建议。请选择你认为最佳的一项,并根据作品内容简要说明理由。(4分)A.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为主色调。B.以鲜艳亮丽的红色为主色调。C.下半部分为斑驳暗沉的棕色,向上新变为鲜艳亮丽的红色。21.下面文段选自清代作家__________________的《儒林外史》,选段中的[甲]指________________(人名)。(2分)[甲]自此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回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逐日把牛拴了,坐在柳荫树下看。三、综合实践(10分)22.君子处世,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九台区某中学九年级×班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与。[活动一:认识自我](1)请你根据下面的统计表探究出两条结论,不要出现具体数字。(2分)内容你感到现在的孩子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如何?你认为青少年有必要自强不息吗?选项比较强不好说比较弱没有必要不太有必要比较有必要非常有必要比例23.3%9.0%67.7%0.3%3.1%33.4%62.3%[活动二:理解内涵](2)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2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活动三:寻找人物]我国历代都有自强不息的人物,文学作品中也不乏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示例:《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女扮男装赴沙场,替父从军显孝心。(3)请任选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仿照示例介绍其事迹。(2分)[活动四:班级演讲]班级准备组织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陈俊同学演讲的题目是“自强不息”,张桐同学演讲的题目是“我的青春梦想”,曾浩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4)请你帮主持人曾浩在陈俊演讲结束后、张桐演讲之前写一段串词。(4分)四、写作(50分)23.以下作文,任选其一。作文(1)题目:热爱,撑起生命的美好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4题共8分,每题2分。5小题每句1分,共7分,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前后顺序颠倒等现象,该题不得分。)1.A2.C3.B4.D5.(1)为报倾城随太守(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6.(1)跑(2)同“披”(2分)7.①对比(1分)②围绕“注重精神追求、不注重物质享受、专心学习、刻苦勤奋、学习态度端正”其中任意一点回答即可。(2分)(共3分)8.(1)行、住、食、衣(1分)(2)以中有足乐者(1分)(共2分)(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9.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2分)10.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呢?应抓住句中关键词“苟”“况”“乎”。(3分)11.①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②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③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3分,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12.(1)我们要打破自我限制,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2)拓展格局,延伸成长半径;(3)不满足于已有成绩,保持进取心。(3分)13.B(2分)14.示例1:第⑥段,这段文字写了袁隆平不满足于解决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成为真正的“杂交水稻之父”(1分),可作为事实论据,有力证明第⑥段“智者从不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总是努力在正确道路上寻找各种可能性”观点(1分)(共2分)。示例2:第②段,这段文字写了袁隆平不满足于解决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成为真正的“杂交水稻之父”(1分),可作为事实论据,有力证明第②段“努力拓展人生的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的观点(1分)(共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15.因为远看西藏的山,只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但是近赏时,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土壤与碎石。(3分)16.①山是裸露、骨感刚健的②站在岗巴拉山顶③端庄、圣洁、神圣、崇敬,不可侵犯之美。(3分)17.这是两个叠词,用“层层”和“远远”分别写出了大山的连绵不绝,高耸广阔和西藏大山的无疆无界的特点,更好地突出西藏大山之美,突出西藏大山之美让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