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第四章 数列(公式、定理、结论图表)_第1页
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第四章 数列(公式、定理、结论图表)_第2页
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第四章 数列(公式、定理、结论图表)_第3页
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第四章 数列(公式、定理、结论图表)_第4页
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第四章 数列(公式、定理、结论图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新教材)第四章数列(公式、定

理、结论图表)

[、思维导图

概念

表格

数列Ji^一

图象

।表示

通项公式

递推公式

特殊化

1一次函数

I等差数列-概念

特殊数列类比表示通项公式

应用

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指数函数

基本原理

数学归纳法

1—1

1:知识梳理

数列的概念:

1.定义: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

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2.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6,%,%…凡,…,简记

3.数列{%}的第〃项应与项数〃的关系若用一个公式%=/(〃)给出,则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

列的通项公式。

4.数列的项为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

5、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6、求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方法:最大/"2°,向最小卜用考虑数列的单调性

.a“—

二、等差数列

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

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2)符号表示:an-an_y=d(n>2)^an+1-an=d(n>V)

2、通项公式:若等差数列{4}的首项是q,公差是d,则a,,=«,+(〃-1)4.

通项公式的变形:①a”=4"+(〃—;②d=%~.

n-m

通项公式特点:an=dn+(%—d)

an=kn+m,(幺加为常数)是数列{%}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3、等差中项

若三个数a,A,8组成等差数列,则A称为a与匕的等差中项.若b=匕,则称匕为。与c

2

的等差中项.即a、b、c成等差数歹!]<=>匕=色上

2

4、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其中加,凡p,qwN*)

(1)若〃z+〃=p+q,贝!la,”+a“=%,+%。

(2)an-am=(n-m)d

⑶2a„=a,U,

5、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八j/n(n-\\,

公式:①S“=-----------;②=n%H--------d.

公式特征:S“=5+(a「gn,d#0时是一个关于n且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形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

①若项数为2”(〃eN*),则§2“=〃(a“+a“+i),且S(禺-5奇=〃",—.

a

S偶n+\

②若项数为2〃一则之一]=(2〃-1)%,且S奇一S,禺=a“,^-――

S偶"T

(其中5奇=〃。“,S偶=(〃—l)a.).

③S,,,S2“—S,,,5加一52“成等差数列•

6、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用-/=以常数)(〃eN*)n{%}是等差数列

②中项法:2an+]=an+an+2(〃eN*)n{a“}是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a,,=kn+b(Z/为常数)n{a,}是等差数列

④前“项和公式法:S“=An2+Bn(AB为常数)n{a,}是等差数列

三、等比数列

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2)符号表示:4=夕(常数)

a.,

2、通项公式

(1)、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4,公比是q,则4=401.

(2)、通项公式的变形:①例=《『;②

3、等比中项:在。与分中插入一个数G,使。,G,〃成等比数列,则G称为a与〃的等比中

项.若Grab,则称G为〃与人的等比中项.注意:a与力的等比中项可能是土G。

4、等比数列性质

若{%}是等比数列,且加+〃=〃+<7(加、n>p、(7eN*),贝U•/=%q;

若{a“}是等比数列,且2〃=〃+q(〃、p、”N*),则a;=a0q.

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叫(4=1)

(1)公式:S“=<q(l一g")a-anq(.■

Ii-q"q

(2)公式特点:s“=孑(1—/)=女(l—g")=A—A/

v

(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eN*),则上=心

S奇

②S“+,“=S,+q"&.③S,,SL加邑,「与”成等比数列(S"0).

6、等比数列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驮q(常数)={4}为等比数列;

%

2

②中项法:an+l=an-all+2(a“h0)=>{a.}为等比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a“=hq"(幺4为常数)=>{4}为等比数歹1」;

④前〃项和法:S“=k(l-q")(左,4为常数)={4}为等比数歹!I。

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的比较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aad%―q(q手0,且为常数,〃22)

n+y-n=(4为常数,«>2)

递推

凡=%+da,.=4-口

公式

通项an=%+(〃-l)d

Q“=aq?1(4w0)或Q〃=

公式

a„-am+(n-m)d

a,b,c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中项a,b,c•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b2=ac

2h=a+c

nat(q=l)

ncn(n-l),

、y)y)

s“=叫+2'dS"=<

①%=6“+(〃-"?)[

②等和性:若m+n=p+q(m.〃、p、

夕£N*),

②等积性:若加+力=p+q(加、n>p、q6N*),

则〃

要Q,+Q“=Qp+Og

贝i」a〃「a”=ap・aq

性③若2n=p+q(〃、p、qwN*),则

质③若2〃=p+q(〃、p、9£N"),则a;=〃p

2a„=ap+a(l.

④S&,S2A-5如53左-52公i构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

®<?,<?——<?构成等

QkQ2kQk03k02k

差数列.

卜或也,。{斯}递增数列:

设d为等差数列{&“}的公差,则

[q>1[0<<7<1

d>0o{a“}是递增数列;

{%/咪盘句温递减数列:

d<o<x>{a“}是递减数列;

性:q=l={a”}是常数数列;

d=0={a“}是常数数列.

q〈0O{aj是摆动数列

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方法:

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方法:

1.定义法也=q(常数)

1.定义法«„+|-an=d(常数)

明4

方2.中项法%+4+1=2%(〃N2)

2.中项法a“T•%+|=(〃22)

3.通项公式法:a“=p〃+q(p,q为常数)

3.通项公式法:a“=Aq"(A,q为不为0的常数)

4.前n项和公式法:(A,B为4.前n项和公式法:§,]=Bqn_B(q于G,q于1BwO)

常数)

三数等比:巴,a,aq或a,aq,aq2

设元二数等差:a-d,a,a+cl

q

技巧四数等差:a-3d,a-d,a+d,a+3d

四数等比:a.aq,aq2,aq3

〈解题方法与技巧》

1.解决等差、等比数列有关问题的几点注意

(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公式和性质的灵活应用;

(2)对于计算解答题注意基本量及方程思想的运用;

(3)注重问题的转化,由非等差数列、非等比数列构造出新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以便利用相关公式

和性质解题;

(4)当题目中出现多个数列时,既要纵向考察单一数列的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又要横向考察各数列之间

的内在联系.

2.数列求和问题一般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或已知公式的数列求和,不能转化的再根

据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求解.,一般常见的求和方法有:

(-)公式法

①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S“=逊抖=〃m+必/d.

②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naifq=l,

ai-a〃qmQ-

(l—q=l~q,户

③数列前〃项和重要公式:

⑴力=1+2+3+.+〃=皿@

k=\2

(2)>^(2--1)=1+3+5+….+(2/?-1)=〃“

k=\

厂->2

(3)£^=l3+23+---+n3=-«(n+l)

k=l2

(4)/2=肚+22+32H---F〃2=—n(n+1)(2〃+1)

k=\6

(5)等差数列中,Sm+n=Sm+Sn+mnd;

(6)等比数列中,&

S+q-S=SqmS-

m+nnmm+rl

(一)分组求和法: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

(三)裂项(相消)法:有时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两项差的形式,相加过程消去中间项,只剩有限项

再求和.

常见的裂项技巧

①等差型

(1)-L

n(n+1)nn+\

1

(2)--•)

+Qknn+k

111

(3))

4n2-l-22n-l2n+\

(4)

〃(〃+1)(〃+2)2n(n+l)5+1)(〃+2)

11111

(5)-------=------------=一(•)

n{rT-1)+2(n-l)n〃(〃+1)

(6)-4-=i

1+

4疗-14Qn+1)(2〃-1)

3〃+14(〃+1)-(〃+3)

(7)=4(------------)"(------------)

(/7+l)(n+2)(〃+3)(〃+1)(〃+2)(〃+3)n+2〃+3H+ln+2

(8)"(〃+D=纲〃+D(〃+2)T…心+2

(9)〃(〃+1)(〃+2)=z[〃(〃+1)(〃+2)(〃+3)—(〃-1)〃(〃+1)(〃+2)]

(10)

〃(〃+1)(〃+2)(〃+3)3n(n+1)(H+2)(〃+l)(n+2)(〃+3)

②根式型

(1)1----j==J〃+l-4n

n+n

(2)/1---=—(\[tv+k-\fn)

-

(3)-/,--------/=—(v2/7+1—x/2z?1)

y/2n-i+y/2n+l2

11心+1)+111

(4)J1+-Z-+-----7=—--------=1+-------

yn(〃+1)n(n+1)nn+\

1_(H+1)X/H—n\jn+\_(7?+\)4n—nVn+1_11

(〃+l)M+〃J〃+l+-("夜+1)2n(n+1)4nJ〃+l

③指数型

,、、2"(2"+l-l)-(2,,-l)11

(1)=----------------------=-------------------

(2,,+1-1)(2"-1)(2/,+,-1)(2“一1)2”—12M+I-1

(2)--------3-”---------11=-(—.:1—)

(3n-l)(3,,+,-1)23〃—13rt+,-1

(3)〃+22(〃+1)-〃/21]1_I_________1__

n(n+1)-2"n(n+1)•2"[〃〃+U2"n-2M-1(〃+1)-2"

(小(4〃-1).3小1F91

(4)---------------=---------------

n(n4-2)2(〃+2)n

(2n+l)-(-ir(T)〃(一1严

\3)------------=-------------

n(n4-1)nn+\

(6)an=〃-3"T,设/=(“〃+6)3"—[a(〃-l)+何,小,易得a=g,b=—;,

于是q=;(2〃-1)3"-;(2〃-3)-3"T

2n22

(7)(~l)"(n+4n+2)2(-1)"(n+4n+2)(-^[w+n+2(n+l)+n]

w-2"■(/?+!)2n+l-—"•(n+1)2-—―n-(n+l)2"+,

+n+i=(_r

空+(一炉_rF(n+i).2.2l+居向

④对数型

logw—=10g^'-10gaan

an

⑤募型

(1)2〃+l___L^

〃2(〃+1)2n2(〃+1)2

/八77+11F11

n2(n+2)24n~(n+2)2

H+l_1]_____________]

〃2(〃+l)2(〃+2)24+(〃+l)2(〃+2)2

⑥三角型

(1)=---------(tana-tan/?)

cosacos尸sin(a一万)

(2)-------=—^―[tan(/j+1)°-tann°]

cosn°cos(〃+1)°sin1°LJ

(3)tanatan0=---^----(tana-tan/?)-1

/,、/八(「/八itanu-iciiivn-i)

(4)a,=tan-tan(/i-1);tan1=tan«-(«-1)=---------------

1+tann-tan(n-1)

mitann-tan(n-l)tann-tan(n-1)

贝"tann•tan(n—1)=---------------1,an=----------------1

⑦常见放缩公式:

(1)—<------=-------(n>2);

n~(〃-n-\n

1111

(2)—>-------———;

tr+n〃+1

_L=J_<^_=2p______O.

(3)

“24n24〃2-l12/7-12n+\)'

-U=广<~--j==2(-V»-l+4n\(n>2);

(4)

122

(5)=21册+,〃+l);

4n\[n+\[n\[n++1

(八1222>/2

忑一耳而〈I_fI~y/2n-i+y/2n+\

n-+J〃+—

2V2

1ii

(10)—<----=----=---------—(n>2).

2n-l(72Z,_,-1)(2"-1)?2”|-1T-\v)

(11)2(+1—4n)=/2——<J<—=_2=2(册—4n-1)•

+l+\/n\]n+\ln-\

(四)错位相减法: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

(1)适用条件:若{斯}是公差为d(dW0)的等差数列,{儿}是公比为q(g¥l)的等比数列,求数列{〃/”}的

前〃项和5„;

(2)基本步骤

第一步展开S“=a「仇%+…+*•6”i+a“-6”①)

第二步乘公比gS'=aryaz-4+…+*•b“+a1t.3②)

第二步f错位相减①-@得(1-95“=%.4+4(62+63+…+

b”“

:1仆;

“_mca,-b,+d(62+63+—+6„)-a„.b„tl

第四步一求和S/----------------:----------------------

1-g

(3)注意事项:①在写出S,与qS,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位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

S”qSn;

②作差后,等式右边有第一项、中间〃一1项的和式、最后一项三部分组成;

③运算时,经常把历+历+…+仇这〃一1项和看成〃项和,把一。,力”+1写成+a油"+i导致错误.

(五)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斯},与首末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

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便使用了此

法.用倒序相加法解题的关键,就是要能够找出首项和末项之间的关系,因为有时这种关系比较隐蔽.

典例1:等比数列{〃”}中,已知ai=2,04=16.

⑴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3,公分别为等差数列{加}的第3项和第5项,试求数列{氏}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

Sn.

【解析】⑴设{斯}的公比为g,

由已知得16=2炉,解得<7=2,.•.z=2X2"-i=2".

(2)由(1)得G=8,。5=32,

则加=8,儿=32.

必i+2d=8,

设{①}的公差为d,则有,

力i+4d=32,

ZJI=-16,

解得,一c

d—12,

所以a=-16+12(〃-1)=12〃-28.

所以数列{d}的前〃项和

»(-16+12/?-28)

bn—2—6〃-22〃.

典例2:数列{&}的前〃项和为S〃,ai=l,S”+i=4a“+2(〃GN*).

⑴设求证:{儿}是等比数列;

⑵设c“=券,求证:{,”}是等差数列.

【证明】(l)a〃+2=S〃+2—S〃+i=4z+i+2—一2

=4a〃+i—4。].

皿=斯+2—2。,,+1=4所+1—4即一2。”+1=2。”+1—4斯=2.

bnan+i~2a,ian+\—2anan+i~2an

因为S2=ai+a2=4ai+2,所以磁=5.

所以bi=42—2ai=3.

所以数列{包}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由(1)知儿=3,2"1=<2«+1—2a”,

所以2厂|_2"-2_3・

所以c”+i-。;=3,且ci=2-1=2,

所以数列{金}是等差数列,公差为3,首项为2.

典例3已知数列{&”}是递增的等差数列,42=3,且0,42,。5成等比数列.

⑴求数列{小}的通项公式;

⑵设加=①+2",求数列{加}的前〃项和Sn;

224

⑶若Cn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力“求满足〃>含的〃的最小值•

【解析】(1)设等差数列{知}的公差为或d>0).

42=3,a\+d=3,ai=l,

由'2_得,,,解得<

。2—Xa\+d)-=a\(a\-\-4d),d=2.

an—a\-\-(n—l)J=2n—1.

(2)由(1)得:儿=而+2"=2〃-1+2”,

(1+2n—l)n

则为=历+切+…+况=

4+1+3+5+…+(21)+2+22+23+…+2”=2

9——,〃+]

Yr=〃2+2"1—2,

:.Sn=n2+2n+l~2.

22_1_1_

(3)由(1)得:Cn

ClnUn+1(2〃一1)(2〃+1)=2〃-1-2〃+「

11_1…112»

3352〃-12〃+12〃+「

2/724,"

由2〃+1>为仔〃>2・

又二"的最小值为13.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公式、定理、结论图

表)

[I思维导图

厂(整数指数史及根式)

-®®--C分数指数塞)

T运算性质)

-指数与指

指、数函数,

数p(定义)

互工图象与性质打

函函数零点与

数、方程的解

Y图象与性质瓶

L对数与对-函数模型

数函数__/、的应用,

-ds-<__________>

-(运算性质)

]、知识梳理

一.根式及相关概念

(Da的〃次方根定义

如果x〃=a,那么x叫做a的〃次方根,其中力1,且"GN*.

(2)a的〃次方根的表示

n的奇偶性a的〃次方根的表示符号a的取值范围

〃为奇数缶R

〃为偶数士3[0,+°0)

(3)根式

式子的叫做根式,这里〃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

根式的性质(">1,且〃6N*)

(1),为奇数时,置"=旦.

n,—a,Q20,

(2)〃为偶数时,胃=囿=-

一a,水0.

(3)^6=0.

(4)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思考:(笛)"中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吗?

提示:不一定,当〃为大于1的奇数时,a£R;

当〃为大于1的偶数时,a》0.

三.分数指数事的意义

m

正分数指数基规定:an=年&a〉0,m,〃£N*,且〃〉1)

,,"11

规n定:3n—勿一

分数指数

负分数指数幕

(a>0,m,〃£N*,且〃>1)

0的正分数指数嘉等于。,

0的分数指数幕

0的负分数指数幕没有意义

m

思考:在分数指数基与根式的互化公式髭中,为什么必须规定a>0?

提示:①若a=0,0的正分数指数幕恒等于0,即g]=a"=0,无研究价值.

m3p

②若水0,不一定成立,如(-2)5=与无意义,故为了避免上述情况规

定了a>0.

四.有理数指数基的运算性质

⑴a'a'=a,T"(a>0,r,sGQ).

(2)(a'T=式(a>0,r,sGQ).

(3)(aZ>)'—ab'\a>Q,b>0,rGQ).

五.无理数指数累

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基a"(a>0,a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有理数指数事的运

算性质同样适用于无理数指数幕.

六.指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0(a>O,且aWl)叫做指数函数,其中王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R.

七.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的范围a>\0<a<l

.%…r=i

图象)©)尸

X

0|~X

定义域R

值域(0,+8)

性过定点(0,1),即当x=0时,y=l

质单调性在R上是增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

奇偶性非奇三E偶函数

对称性函数y=a*与y=a-'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思考1:指数函数了=印(力0且a#l)的图象“升”“降”主要取决于什么?

提示:指数函数尸a'(a>0且ari)的图象“升”“降”主要取决于字母a.当a>l

时,图象具有上升趋势;当0<a〈l时,图象具有下降趋势.

思考2::指数函数值随自变量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提示:指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规律.

八.对数

(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及有关概念:

a*=N告,10gliN=x

I--------------------1

(2)底数a的范围是a〉0,且a#L

九.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以迫为一

里里八(自然对数)——CEE)----(以上为底)

十.对数的基本性质

⑴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logfl1=0(a>0,且a#l).

(3)log依=!(a〉0,且aWl).

思考:为什么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提示:由对数的定义:H=M90且a#l),则总有加0,所以转化为对数式x=log/

时,不存在,性0的情况.

十一.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如0,且&WL粉0,A>0,那么:

(1)logX.W=logJH~log;W;

M

(2)1Og.,y=logj/—log,A;

(3)1nlogMn£R).

思考:当粉0,A>0时,log&(〃+M=log/+logW,loga(助\)=log/・logW是否成

立?

提示:不一定.

十二.对数的换底公式

若a>0且a#l;c〉0且cWl;力0,

则有log“6=詈2

log°a

十三.对数函数的概念

函数v=log“x(a>0,且aWl)叫做对数函数,其中工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

思考1:函数y=21og3X,y=log3(2x)是对数函数吗?

提示:不是,其不符合对数函数的形式.

十四.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a的范围0〈水1a>\

'IX=1

;r=loga%(Q>l)

图象火。),a。)^

1y=l0goX(O<Q<1)

定义域(0,+°°)

值域R

性定点(1,0),即x=j_时,7=0

质单调性在(0,+8)上是减函数在(0,+8)上是增函数

思考2:对数函数的“上升”或“下降”与谁有关?

提示:底数a与1的关系决定了对数函数的升降.

当a>l时,对数函数的图象“上升”;当O〈a〈l时,对数函数的图象“下降”.

十五.反函数

指数函数尸a"(a>0,且aWl)与对数函数尸log,x(a>0且aWl)互为反函数.

十六、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

y=ax(a>l)y=logax(a>l)y=kx(k>0)

在(0,+8)上的增

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

减性

随X增大逐渐近似与〃随X增大逐渐近似与江

图象的变化趋势保持固定增长速度

轴平行轴平行

①y=a*(a>l):随着x的增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会远远大于尸〃x(〃>0)

增长速度的增长速度,y=log“x(a>l)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

②存在一个刘,当*>刖时,有a*>7x>log”

十七.函数的零点

对于函数y=Ax),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思考1:函数的零点是函数与x轴的交点吗?

提示:不是.函数的零点不是个点,而是一个数,该数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

标.

十八.方程、函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方程A%)=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o函数v=f(x)有零点.

十九.函数零点存在定理

如果函数在区间[a,61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果/•(〃<(),

那么,函数尸/l(%)在区间(a,6)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C(a,6),使得F(函=0,

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解.

思考2:该定理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定理要求具备两条:①函数在区间[a,6]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

②f(a)•f(6)<0.

二十.二分法的定义

对于在区间[a,6]上图象连续不断且f®•f(6)<0的函数尸Ax),通过不断地把它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雯在,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

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思考:若函数y=F(x)在定义域内有零点,该零点是否一定能用二分法求解?

提示:二分法只适用于函数的变号零点(即函数在零点两侧符号相反),因此函数在零

点两侧同号的零点不能用二分法求解,如〃x)=(x—l)2的零点就不能用二分法求解.

二十一.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1)确定零点沏的初始区间[a,6],验证/"(a)f(8)VO.

(2)求区间(a,6)的中点c.

(3)计算Ac).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

①若f(c)=O(此时m=c),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a)f(c)<0(此时刖e(a,c-)),则令6=c;

③若/'(c)f(8)<0(此时xoG(c,抗),则令a=c.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e:若|a一引Ve,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⑸;否则重复步

骤⑵〜⑷.

二十二.常用函数模型

(1)一次函数模型y=kx+b(k,。为常数,kWO)

(2)二次函数模型y=ax+bx+b,c为常数,aWO)

常用(3)指数函数模型y=ba+c(a,b,c为常数,6W0,a>0且aWl)

函数(4)对数函数模型尸^logd+〃(勿,a,〃为常数,%#0,a>0且

模型(5)鞋函数模型y=ax+b{a,。为常数,z?WO)

优水用,

(6)分段函数模型y=\

[cx+c^x^ni)

二十三.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收集数据|

|画敬点图|

I选择函数模型I

|求函数模型|

I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I

思考:解决函数应用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提示:利用函数知识和函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审题;(二)建模;(三)求模;(四)还原.

这些步骤用框图表示如图:

分析、联想、

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转化数

转译

实际问题结论|数学问题结论|

(解题方法与技巧》

1.带条件根式的化简

(1)有条件根式的化简问题,是指被开方数或被开方的表达式可以通过配方、拆分等方

式进行化简.

(2)有条件根式的化简经常用到配方的方法.当根指数为偶数时,在利用公式化简时,

要考虑被开方数或被开方的表达式的正负.

典例i:⑴若x<o,则*+3+乎

(2)若一3<矛<3,求yj文—2x+1—F+6x+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