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共43张) (含同步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共43张) (含同步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共43张) (含同步学案无答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共43张) (含同步学案无答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共43张) (含同步学案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共43张)(含同步学案无答案)

导入新知

8*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1.熟记“掸"砾”“麓"壑”,“龟裂"的“龟”等字的读音;熟记“帷幕"腐蚀”等字的字形;理解成语“海枯石烂"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重点)

3.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法。(难点)

4.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素养)

学习目标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

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他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读一读

基础知识

掸踪迹装置烘烤腐蚀

沙砾山麓沟壑龟裂帷幕

浑浊粗糙刨刮孔隙消逝

倾斜琥珀包裹覆盖犀牛

海枯石烂楔形文字

dǎn

zōng

zhì

hōng

fǔshí

jūn

wéi

làn

zhuó

cāo

bào

xiē

shì

qīng

guǒ

多音字

基础知识

湖泊

停泊

jūn

龟裂

guī

乌龟

qiū

龟兹

dǎn

shàn

鸡毛掸子

古国名

蛋壳

qiào

地壳

形近字

基础知识

沙砾

shuò

闪烁

栎木

shèn

渗入

chān

掺杂

shēn

玉米糁

词语解释

基础知识

【踪迹】

【山麓】

【沟壑】

【胶结】

【龟裂】

【帷幕】

【腐蚀】

【粗糙】

【刨刮】

行动所留的痕迹。

山脚。

山沟。

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裂开许多缝子。

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消损破坏,如铁生锈,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

(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刮平。

基础知识

【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例句:不管是海枯石烂,还是转瞬即逝,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眼前的一切就都是美好的。

意思相近的成语有“矢志不移”“地老天荒"等。

1、本文的标题是“时间的脚印”,通过阅读,你认为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时间吗?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有哪些段落独句成段?他们有哪些作用?

3、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4、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的标题是“时间的脚印”,通过阅读,你认为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时间吗?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不是时间,本文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文章对岩石为什么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文中有哪些段落独句成段?他们有哪些作用?

5、7、18、22、24、27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5)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1-4)

第二部分

(5-29)

第一层

(5-21)

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3、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第二层

(22-29)

岩石保存了历史的许多痕迹。

第三部分

(30-31)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造福人类。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1、文章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什么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

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3)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2)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钟表和日历。

铜壶滴漏。

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2、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铜壶滴漏

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小知识

3、自由读5-21自然段,思考问题: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提示:根据第6自然段)

被破坏

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提示:根据8-18自然段)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新岩石

沉淀

重压

胶结

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有何用意?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提示:读第19-21自然段,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4、(1)自由读22-29自然段,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思考: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

(提示: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2)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提示: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三叶虫化石

小知识

5、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总结: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文意,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探究说明方法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风沙比作砂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沙等自然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探究说明方法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河对石头的破坏作用。“刨刮”一词表现了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探究说明方法

3、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举例子、作比较。以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炸掉山头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

探究说明方法

4、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

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的两个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泥沙沉淀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说服力。

探究说明方法

5、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

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介绍三叶虫化石的分布,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也说明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需要的时间之长。

探究说明方法

6、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1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

探究说明方法

思考探究,理解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准确、严密

形象、生动

(1)例如: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1、本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

“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它后面的时间是估计的,不是准确的;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准确严密的语言

“有一些"指“一部分”,表范围限制,表示只是一部分物质填充到泥沙的孔隙中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这一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例如: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准确严密的语言

2、本文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语言

(1)例如: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攻击”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霜雪、风、雨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2)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是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当的威力。

生动形象的语言

(3)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石块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生动形象的语言

(4)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这个“躺"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平卧的岩石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平卧地底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情形。这个字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特征。

思考探究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功能(1-4)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5-29)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30-31)

时间的脚印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板书设计

说明方法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

……

语言特点

准确、严密

生动、形象

本文作者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原因以及怎样记录时间向我们进行了介绍,并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启示人们珍惜时间,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________——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_________——席勒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孔子

拓展阅读

关于时间的名言

拓展探究8*时间的脚印

一、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出版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2.文学常识

少壮不努力,____。

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

放弃时间的人,____。___——莎士比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____。___——鲁迅

莫等闲,____。_________——岳飞

逝者如斯夫,____。___——孔子

3、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腐shí()hún浊()海kū石烂()山麓()粗糙()

龟裂()刨刮()沟壑()钟鼎文()xiē形文字()

4、解释下列词语。

海枯石烂:___沟壑:

山麓:_________龟裂:

二、【文本理解】

探究点一: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分小组讨论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吗?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4.思考下面问题。

(1)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2)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5.品析文章语言,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1)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2)文章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三、【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腐蚀(shí)棘手(là)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稽首(qǐ)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慰藉(jí)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山麓(lù)锲而不舍(qì)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