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焊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电子元件焊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电子元件焊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电子元件焊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电子元件焊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元件焊接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19186第1章电子元件焊接基础 4184431.1电子元件概述 4234601.1.1定义与分类 4114861.1.2电子元件的封装 4202401.1.3电子元件的标识 4146041.2焊接材料与工具选择 448131.2.1焊接材料 4251161.2.2焊接工具 4131661.3焊接原理及分类 5171321.3.1焊接原理 516691.3.2焊接分类 512335第2章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5137562.1元件识别与检测 5157812.1.1元件识别 5152712.1.2元件检测 587322.2焊接表面处理 6103022.2.1清洗 662752.2.2氧化层处理 6292222.2.3保护 637352.3焊接辅助材料准备 68102.3.1焊料 6138062.3.2助焊剂 6249822.3.3焊接工具 6292992.3.4防护用品 695542.3.5焊接辅料 614724第3章手工焊接技术 679183.1焊接姿势与握笔方法 6203163.1.1焊接姿势 620503.1.2握笔方法 7318523.2焊接过程控制 739803.2.1预热 7252883.2.2焊接速度 7271803.2.3焊接量 771423.2.4焊接时间 734493.3焊点质量评价与修整 7187313.3.1焊点质量评价 7140183.3.2焊点修整 822054第4章焊接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884314.1焊接设备概述 8249384.1.1设备类型 8108524.1.2设备功能 8105944.1.3技术参数 8294644.1.4设备选用原则 911714.2焊接设备操作流程 9318034.2.1设备准备 9269224.2.2设备调试 9240894.2.3焊接操作 9260594.3焊接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 936214.3.1设备维护 9158644.3.2故障排除 1015951第5章常用电子元件焊接技巧 10119125.1表贴元件焊接 10266425.1.1表贴元件概述 10171605.1.2焊接工具与材料 10268405.1.3焊接步骤 10110085.1.4注意事项 106865.2穿孔元件焊接 11139295.2.1穿孔元件概述 11274785.2.2焊接工具与材料 1168815.2.3焊接步骤 1195365.2.4注意事项 11285015.3焊接中的防焊措施 11309595.3.1防止氧化 11312985.3.2防止虚焊 11232495.3.3防止冷焊 1237745.3.4防止短路 1210393第6章焊接质量控制与检验 12222336.1焊接质量影响因素 12170426.1.1材料因素 1277216.1.2设备与工艺因素 12267726.1.3环境因素 1213916.1.4操作人员因素 12162486.2焊接缺陷分析 1342876.2.1常见焊接缺陷 13192556.2.2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13193466.3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13192416.3.1目视检验 13232016.3.2功能性检验 1343366.3.3破坏性检验 13208746.3.4无损检测 13286996.3.5质量统计分析 134733第7章无铅焊接技术 1349997.1无铅焊接材料 13288147.1.1概述 13120267.1.2无铅焊锡 13208317.1.3助焊剂 14303707.1.4焊锡膏 14125997.2无铅焊接工艺 14213237.2.1概述 14176097.2.2手工焊接 14167827.2.3波峰焊接 1436367.2.4回流焊接 14315687.3无铅焊接质量控制 1499897.3.1概述 14179807.3.2焊前检查 14202887.3.3过程监控 15223157.3.4焊后检验 154538第8章焊接后的处理与返修 15311148.1焊后清洗 1541778.1.1清洗目的 15254138.1.2清洗方法 15242548.1.3清洗注意事项 1583888.2焊点加固处理 15187068.2.1加固目的 1586898.2.2加固方法 1628598.2.3加固注意事项 16308278.3焊接缺陷返修 1662218.3.1缺陷识别 16206618.3.2缺陷返修 16143898.3.3返修注意事项 1622848第9章特殊焊接技术 1647139.1气相焊接技术 16269389.1.1气相焊接原理 1662289.1.2气相焊接设备与材料 162739.1.3气相焊接工艺 17293569.1.4气相焊接的优点与局限性 17124439.2激光焊接技术 17153559.2.1激光焊接原理 1746089.2.2激光焊接设备与材料 1742119.2.3激光焊接工艺 1763479.2.4激光焊接的优点与局限性 1795039.3焊接应用 17160639.3.1焊接概述 17271309.3.2焊接的结构及功能 1792539.3.3焊接的应用领域 1854999.3.4焊接焊接工艺 18101539.3.5焊接的优点与局限性 1811648第10章焊接安全与环保 182304310.1焊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1821410.1.1个人防护 18511410.1.2环境安全 182397410.1.3设备安全 182702010.2焊接环保要求与措施 182983210.2.1环保材料选择 181925910.2.2废气处理 18540110.2.3污水处理 192836510.3焊接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 19620310.3.1废弃物分类 19896110.3.2废弃物回收 191163210.3.3废弃物处理 19第1章电子元件焊接基础1.1电子元件概述1.1.1定义与分类电子元件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按照功能可分为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两大类。被动元件主要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而主动元件则包括晶体管、集成电路、二极管等。1.1.2电子元件的封装电子元件的封装是指将半导体芯片与外部电路连接的一种技术。封装类型包括表面贴装技术(SMT)、双列直插式(DIP)、四列直插式(QFP)等。1.1.3电子元件的标识电子元件通常具有标识,以便于识别其型号、参数和功能。标识方法有丝印、标签、激光雕刻等。1.2焊接材料与工具选择1.2.1焊接材料焊接材料主要包括焊锡、助焊剂、焊膏等。焊锡可分为有铅焊锡和无铅焊锡,根据电子元件的焊接要求进行选择。1.2.2焊接工具焊接工具主要包括焊接设备、焊接辅助工具和检测设备。焊接设备有电烙铁、激光焊机、超声波焊机等;焊接辅助工具包括吸锡器、助焊剂喷枪、焊锡丝卷盘等;检测设备包括放大镜、显微镜、X射线检测仪等。1.3焊接原理及分类1.3.1焊接原理电子元件焊接是利用焊接材料在熔化后与电子元件和电路板之间的润湿作用,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方法。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与被焊接表面形成合金层,从而实现良好的电气导通。1.3.2焊接分类根据焊接方式的不同,电子元件焊接可分为以下几类:(1)软钎焊:利用低熔点的焊锡和助焊剂,通过加热实现焊接。软钎焊适用于大部分电子元件的焊接。(2)硬钎焊:采用高熔点的钎料,在高温下实现焊接。硬钎焊主要用于要求较高连接强度和耐热功能的场合。(3)波峰焊:将电路板置于波峰焊设备上,通过焊锡波峰对电路板进行焊接。波峰焊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具有高效、均匀的优点。(4)再流焊:通过加热使焊膏熔化,实现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的焊接。再流焊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SMT)的焊接。(5)激光焊:利用激光束对电子元件进行局部加热,实现焊接。激光焊具有速度快、热影响区小、焊接质量高等特点。(6)超声波焊:利用超声波振动使电子元件和焊接材料之间产生摩擦,实现焊接。超声波焊适用于塑料封装的电子元件。第2章焊接前的准备工作2.1元件识别与检测在进行电子元件焊接之前,首先要对元件进行识别与检测,以保证所使用元件的准确性与质量。2.1.1元件识别根据电路设计图纸和元件清单,对所需焊接的电子元件进行分类识别,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了解各元件的型号、规格、参数及安装位置。2.1.2元件检测对识别后的元件进行外观检查,保证无损坏、变形、氧化等现象。同时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对元件的电功能进行测试,以保证其功能正常。2.2焊接表面处理焊接表面处理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2.1清洗用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等)清洗焊接部位及其周边区域,去除油污、灰尘等杂质。2.2.2氧化层处理对于氧化严重的焊接表面,可以使用砂纸、纤维刷等物理方法去除氧化层,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如酸洗)进行处理。2.2.3保护在焊接过程中,对于容易受到氧化的焊接部位,应采取防氧化措施,如涂抹助焊剂、抗氧化涂料等。2.3焊接辅助材料准备为保证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前准备以下辅助材料:2.3.1焊料根据焊接元件的材质和焊接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料,如锡铅焊料、无铅焊料等。2.3.2助焊剂根据焊接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助焊剂,如松香、活性松香、免洗助焊剂等。2.3.3焊接工具检查并准备焊接所需的工具,如电烙铁、吸锡器、焊锡丝、助焊剂瓶、尖嘴钳等。2.3.4防护用品为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准备并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防静电手套、口罩、眼镜等。2.3.5焊接辅料第3章手工焊接技术3.1焊接姿势与握笔方法3.1.1焊接姿势在进行手工焊接时,正确的焊接姿势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操作者应采取以下姿势:(1)坐姿:坐在高度适宜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地面,保持身体稳定;(2)站姿:站立操作时,双脚与肩同宽,身体重心稳定;(3)视线:保持视线垂直于焊接部位,以便观察焊接过程。3.1.2握笔方法握笔方法对于手工焊接操作,以下为推荐的握笔方法:(1)握笔姿势:以握钢笔的方式握住焊接笔,拇指、食指、中指轻轻握住焊接笔,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2)握笔力度:握笔力度要适中,不宜过紧或过松,以保证焊接过程中焊笔稳定;(3)焊笔角度:焊笔与焊接面保持约45°角,便于控制焊接速度和焊接量。3.2焊接过程控制3.2.1预热在焊接前对焊接部位进行预热,有助于提高焊接质量。预热温度和时间根据电子元件材料和焊接环境进行适当调整。3.2.2焊接速度控制焊接速度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焊接速度过快会导致焊点不牢固,过慢则可能导致焊点过大或冷焊。3.2.3焊接量焊接量指焊接过程中施加在焊接部位的焊料量。适当的焊接量可以使焊点饱满、光滑,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焊点质量。3.2.4焊接时间焊接时间取决于焊接速度和焊接量,一般控制在25秒内。过长或过短的焊接时间都会影响焊点质量。3.3焊点质量评价与修整3.3.1焊点质量评价焊点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焊点表面应光滑、饱满,无虚焊、冷焊、短路等现象;(2)焊点大小:焊点大小应适中,与焊盘面积相匹配;(3)焊点形状:焊点应为圆锥形或半球形,不应有明显的突起或凹陷;(4)焊点强度:焊点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保证电子元件在装配和运输过程中不脱落。3.3.2焊点修整对于不合格的焊点,应进行修整。修整方法如下:(1)虚焊、冷焊:重新进行焊接,注意控制焊接速度和焊接量;(2)短路:使用吸锡线或吸锡泵清除多余的焊料;(3)焊点过大或过小:使用针形工具或刀片修整焊点形状,使其符合要求;(4)焊点形状不良:调整焊接角度和焊接量,重新焊接。注意:修整焊点时,避免对电子元件和焊盘造成损伤。第4章焊接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1焊接设备概述本章主要介绍电子元件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包括焊接设备的类型、功能、技术参数及选用原则。焊接设备是电子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其功能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4.1.1设备类型电子元件焊接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手工焊接设备:如电烙铁、热风枪等;(2)自动化焊接设备:如波峰焊机、回流焊机等;(3)激光焊接设备:如激光焊接机、激光焊接系统等;(4)其他特殊焊接设备:如超声波焊接机、电磁焊接机等。4.1.2设备功能焊接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将电子元件与电路板或电子元件之间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4.1.3技术参数焊接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1)焊接温度:指焊接过程中,焊接部位的温度;(2)焊接速度:指焊接过程中,焊接头的移动速度;(3)焊接功率:指焊接设备在焊接过程中消耗的功率;(4)焊接压力:指焊接过程中,焊接头对焊接部位施加的压力;(5)其他参数:如焊接时间、冷却时间等。4.1.4设备选用原则选用焊接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生产需求:设备应具备足够的焊接速度和焊接质量;(2)稳定性: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安全性: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4)易用性:设备操作简便,易于维护;(5)经济性:综合考虑设备功能、价格、能耗等因素。4.2焊接设备操作流程焊接设备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4.2.1设备准备(1)检查设备外观,保证设备无损坏、漏电等异常情况;(2)检查设备电源,保证电源符合设备要求;(3)检查设备气源,保证气源压力稳定;(4)检查设备各部件,保证设备运行正常。4.2.2设备调试(1)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调整设备各参数;(2)进行设备预热,保证设备达到稳定工作状态;(3)检查设备焊接效果,如有问题及时调整。4.2.3焊接操作(1)将待焊接的电子元件和电路板放置在设备的工作台上;(2)启动设备,按照焊接工艺进行操作;(3)注意观察焊接过程中的温度、速度等参数,保证焊接质量;(4)焊接完成后,关闭设备,取出焊接件。4.3焊接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4.3.1设备维护(1)定期检查设备,保证设备运行正常;(2)定期清洁设备,保持设备清洁、整洁;(3)定期进行设备保养,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4)定期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保证设备安全。4.3.2故障排除(1)设备无法启动:检查电源、气源、设备开关等;(2)设备运行异常:检查设备各部件,调整设备参数;(3)焊接质量不佳:检查焊接工艺、设备参数等;(4)设备报警:根据报警信息,进行相应处理。通过以上章节的介绍,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焊接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为电子元件焊接提供可靠保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章内容进行操作,保证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第5章常用电子元件焊接技巧5.1表贴元件焊接5.1.1表贴元件概述表贴元件(SurfaceMountTechnology,SMT)是指那些无需穿孔,直接贴附在电路板表面的电子元件。这类元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密度高等特点。5.1.2焊接工具与材料焊接表贴元件时,应选用适用于SMT焊接的焊接工具,如防静电电烙铁、恒温电烙铁等。焊接材料主要包括焊锡丝、助焊剂、吸锡带等。5.1.3焊接步骤(1)准备工作:保证电路板表面清洁,无氧化层和杂质。(2)预热:将电路板整体预热至约100℃,以防止因温差过大导致元件损坏。(3)涂覆助焊剂:在焊盘上涂覆适量助焊剂,保证焊接过程中焊点湿润。(4)焊接:将电烙铁头温度调整至适当值(通常为320360℃),轻轻接触焊盘和元件引脚,使焊锡丝熔化并填充焊点。(5)移除多余焊锡:使用吸锡带或防静电镊子去除多余的焊锡。(6)冷却:让焊接完成的元件自然冷却。5.1.4注意事项(1)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以防损坏元件或电路板。(2)焊接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元件移位或损坏。(3)遵循焊接顺序,先焊接小尺寸元件,再焊接大尺寸元件。5.2穿孔元件焊接5.2.1穿孔元件概述穿孔元件(ThroughHoleTechnology,THT)是指那些需要将引脚穿过电路板并在另一侧焊接的电子元件。5.2.2焊接工具与材料焊接穿孔元件时,选用普通电烙铁即可。焊接材料包括焊锡丝、助焊剂、焊锡膏等。5.2.3焊接步骤(1)插件:将元件引脚插入电路板对应的孔中,保证元件方向正确。(2)焊接:在元件引脚和焊盘上涂覆适量助焊剂,用焊锡丝进行焊接。(3)焊接完成后,检查焊点是否饱满、光滑,去除多余焊锡。(4)冷却:让焊接完成的元件自然冷却。5.2.4注意事项(1)焊接过程中注意控制烙铁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2)保证元件引脚与焊盘对齐,防止虚焊或冷焊。(3)焊接完成后检查焊点质量,如有问题应及时修复。5.3焊接中的防焊措施5.3.1防止氧化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焊盘和元件引脚氧化,如:(1)使用助焊剂,避免氧化层产生。(2)控制烙铁温度,避免高温氧化。5.3.2防止虚焊虚焊是指焊点表面看似饱满,但实际上焊锡并未完全润湿焊盘和引脚。为防止虚焊,应:(1)保证焊接过程中烙铁头与焊盘、引脚充分接触。(2)控制焊接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5.3.3防止冷焊冷焊是指焊点表面出现裂纹、孔洞等缺陷,主要是由于焊接过程中冷却速度过快导致的。为防止冷焊,应:(1)适当延长焊接时间,使焊点充分润湿。(2)避免焊接过程中对焊点进行振动或移动。5.3.4防止短路短路是指电路板上的两个或多个焊点相互连接,导致电路功能异常。为防止短路,应:(1)检查电路板布局,避免焊点间距过小。(2)焊接过程中注意焊锡量,避免过多焊锡溢出。(3)使用吸锡带或防静电镊子及时清理多余的焊锡。第6章焊接质量控制与检验6.1焊接质量影响因素6.1.1材料因素元件材料:焊接材料的物理功能、化学成分及表面处理状况等对焊接质量有直接影响。焊料和助焊剂:焊料的熔点、流动性和助焊剂的活性等因素需合理选择,以保证焊接质量。6.1.2设备与工艺因素焊接设备:设备的稳定性、温度控制精度及焊接参数设置对焊接质量。焊接工艺:焊接温度、时间、气氛和压力等工艺参数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焊接质量。6.1.3环境因素焊接环境: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因素对焊接质量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6.1.4操作人员因素操作技能: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操作规范及焊接技巧对焊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质量意识:提高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加强责任心,降低人为失误。6.2焊接缺陷分析6.2.1常见焊接缺陷虚焊:焊点与焊盘接触面积小,焊点不牢固。冷焊:焊接温度不足,焊料未充分熔化,焊点呈脆性。空洞:焊点内部出现空洞,影响焊点强度和导电性。残留物:助焊剂、氧化物等残留物影响焊点质量和电路功能。6.2.2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针对各种焊接缺陷,分析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焊接质量。6.3焊接质量检验方法6.3.1目视检验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焊点外观,检查焊点形状、大小、颜色等。6.3.2功能性检验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功能测试,检查其导电性、导热性等是否满足要求。6.3.3破坏性检验采用拉伸、剪切等力学方法对焊点进行破坏性测试,评估焊点强度。6.3.4无损检测应用X射线、超声波等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焊接内部缺陷,保证焊接质量。6.3.5质量统计分析对焊接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原因,持续改进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第7章无铅焊接技术7.1无铅焊接材料7.1.1概述无铅焊接材料是指不含有铅元素的焊接材料,其主要包括无铅焊锡、助焊剂、焊锡膏等。本节主要介绍无铅焊接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7.1.2无铅焊锡无铅焊锡主要成分包括锡、银、铜等元素,常见的无铅焊锡有SnAgCu(SAC)系列。无铅焊锡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良好的焊接功能,有利于提高焊接效率和降低能耗。7.1.3助焊剂无铅焊接助焊剂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其主要作用是降低焊锡的表面张力,提高焊接功能。选择合适的助焊剂对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7.1.4焊锡膏无铅焊锡膏是由无铅焊锡粉末、助焊剂和载体组成的一种膏状焊接材料。焊锡膏在焊接过程中起到传递焊锡、保护焊点的作用,是焊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7.2无铅焊接工艺7.2.1概述无铅焊接工艺是指采用无铅焊接材料进行焊接的方法,主要包括手工焊接、波峰焊接、回流焊接等。本节主要介绍无铅焊接工艺的操作要点。7.2.2手工焊接手工焊接是电子元件焊接中最常见的焊接方法,操作要点包括:选用合适的焊接工具,如烙铁、焊锡、助焊剂等;控制烙铁温度、焊接时间和焊接压力;避免虚焊、冷焊等焊接缺陷。7.2.3波峰焊接波峰焊接是一种高效的焊接方法,适用于表面贴装元件的焊接。操作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波峰焊接设备,调整波峰高度和焊接速度;控制焊锡温度、助焊剂浓度和波峰形状;保证焊接过程中元件不会移位。7.2.4回流焊接回流焊接是利用热量使焊锡膏熔化并冷却固化,实现焊接的方法。操作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回流焊接设备,设置合适的焊接温度曲线;保证焊锡膏涂覆均匀,避免焊接缺陷;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气氛,防止氧化。7.3无铅焊接质量控制7.3.1概述无铅焊接质量控制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焊前检查、过程监控和焊后检验。本节主要介绍无铅焊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点。7.3.2焊前检查焊前检查主要包括: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和功能,如焊锡、助焊剂、焊锡膏等;检查焊接设备的状态,如烙铁温度、波峰焊接设备、回流焊接设备等;检查被焊接元件的质量,如元件表面清洁度、可焊性等。7.3.3过程监控过程监控主要包括:观察焊接过程中焊点的形态、大小、形状等,判断焊接质量;监控焊接设备运行状态,保证焊接参数稳定;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7.3.4焊后检验焊后检验主要包括:检查焊点的外观质量,如焊点形状、大小、高度等;对焊点进行力学功能测试,如拉力、剪切力等;对焊接成品进行功能测试,保证焊接质量满足产品要求。注意:本章内容旨在指导无铅焊接技术的应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结合具体情况调整焊接参数和方法。第8章焊接后的处理与返修8.1焊后清洗8.1.1清洗目的焊接后,应及时对焊接部位进行清洗,以去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助焊剂残留物等杂质,保证电子元件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8.1.2清洗方法根据电子元件的材质、焊接工艺和焊接后残留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如溶剂清洗、水基清洗、超声波清洗等。8.1.3清洗注意事项(1)选用合适的清洗剂,避免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害;(2)控制清洗温度和时间,防止过度清洗;(3)清洗后应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残留水分影响元件功能。8.2焊点加固处理8.2.1加固目的焊点加固处理旨在提高焊点的抗振动、抗冲击功能,防止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焊点脱落现象。8.2.2加固方法常用的焊点加固方法有:导电胶加固、热熔胶加固、点胶加固等。8.2.3加固注意事项(1)选择与焊接材料相匹配的加固材料;(2)控制加固材料的用量,避免过多或过少;(3)加固过程中应避免对周围元件造成损害。8.3焊接缺陷返修8.3.1缺陷识别对焊接后的电子元件进行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和X射线检测等,发觉并识别焊接缺陷。8.3.2缺陷返修根据不同的焊接缺陷类型,采用以下返修方法:(1)虚焊、冷焊:重新加热焊接,使焊点充分熔化;(2)短路、桥接:用刀片、吸锡线等方法去除多余的焊锡;(3)焊点不饱满:补充适量的焊料,使焊点饱满;(4)焊点偏移:调整焊接位置,重新焊接。8.3.3返修注意事项(1)返修前应对缺陷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原因;(2)返修过程中应避免对相邻元件造成损害;(3)返修后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保证焊接质量满足要求。第9章特殊焊接技术9.1气相焊接技术9.1.1气相焊接原理气相焊接是利用气态介质作为热源,对电子元件进行焊接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气态介质在高温下产生的热量,使焊接部位的材料熔化,达到焊接的目的。9.1.2气相焊接设备与材料(1)设备:主要包括气相焊接机、气体供应系统、控制系统等。(2)材料:主要包括焊接材料、助焊剂、保护气体等。9.1.3气相焊接工艺(1)焊接前的准备:清洗焊接部位,去除氧化层和杂质。(2)焊接过程:调节气体流量、温度等参数,使焊接部位在气相环境中熔化并冷却凝固。(3)焊接后处理:检查焊接质量,进行必要的清洗和修复。9.1.4气相焊接的优点与局限性(1)优点:焊接速度快、热影响小、焊点质量高。(2)局限性:设备成本较高,对焊接环境要求严格。9.2激光焊接技术9.2.1激光焊接原理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对电子元件进行焊接的一种技术。激光束在焊接部位产生高温,使材料熔化并形成焊缝。9.2.2激光焊接设备与材料(1)设备:主要包括激光发生器、光学系统、控制系统等。(2)材料:主要包括焊接材料、保护气体等。9.2.3激光焊接工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