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机构应急疏散预案TOC\o"1-2"\h\u12098第1章应急疏散预案概述 5140661.1疏散预案编制目的 5257361.2疏散预案适用范围 556411.3疏散预案编制依据 531277第2章应急组织架构 6116442.1应急指挥部 6223472.1.1机构设置 696882.1.2职责与任务 6206542.2各部门职责及人员分工 6239112.2.1医疗部门 6239342.2.2护理部门 6165522.2.3后勤保障部门 6108242.2.4安全保卫部门 7152932.2.5通讯信息部门 7177422.3应急协调与信息报告 7133082.3.1应急协调 7138872.3.2信息报告 713121第3章疏散风险评估 794163.1风险识别 7314233.1.1人员风险 732323.1.2建筑物风险 785413.1.3设备与设施风险 8130493.1.4环境风险 8168593.2风险评估 8288013.2.1人员风险评估 880283.2.2建筑物风险评估 8154443.2.3设备与设施风险评估 869193.2.4环境风险评估 819303.3风险控制措施 8276093.3.1完善疏散组织架构 8139083.3.2加强疏散培训与演练 9209603.3.3改善疏散环境 9109333.3.4制定针对性疏散措施 921673.3.5加强疏散安全宣传教育 913922第4章疏散准备 959484.1应急物资与设备准备 9133934.1.1列表整理:根据医疗机构实际需求,编制应急物资与设备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救护设备、药品、消毒用品、防护用品、通信设备、照明设备、运输工具等。 9245314.1.2购置与储备:保证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购置与储备充足,定期检查、维护、更新,以保证其在应急疏散过程中的可靠性。 9204724.1.3定点存放:合理规划应急物资与设备的存放地点,保证存放位置易于识别、便于取用,并设立专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与检查。 9303954.2应急演练与培训 9284934.2.1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医疗机构特点,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919754.2.2组织实施:按照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1076874.2.3培训与考核:对全体员工进行应急疏散知识培训,保证员工掌握疏散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10191034.3疏散通道与标识设置 1029954.3.1疏散通道规划: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疏散通道,保证通道畅通、无障碍,并设置足够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 10295854.3.2标识设置: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重要部位等处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和指示牌,引导人员快速、安全地疏散。 10316384.3.3定期检查与维护:加强对疏散通道和标识的检查与维护,保证其在应急疏散过程中正常使用。 108669第5章疏散启动条件 10154755.1紧急事件分类 10110435.1.1紧急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10122045.1.2针对不同类型的紧急事件,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疏散预案,明确疏散启动条件。 10195715.2疏散启动程序 10251865.2.1在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评估事件危害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疏散程序。 10229075.2.2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应立即启动疏散程序: 1042095.2.3疏散启动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05095.3信息发布与通知 11267545.3.1疏散启动后,医疗机构应立即通过以下途径发布相关信息: 11184705.3.2信息发布内容应包括: 11249765.3.3在疏散过程中,医疗机构应持续关注事件发展,及时更新信息,保证相关人员掌握最新动态。同时加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共同做好疏散工作。 1122147第6章疏散实施 11137006.1疏散路线与方式 1168176.1.1本医疗机构根据建筑结构、功能区域分布、人员密度等因素,明确设定了多条疏散路线,保证疏散过程中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 11291516.1.2疏散路线应避免交叉、拥堵,沿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保证疏散过程中人员能够快速识别方向。 11290786.1.3根据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采用步行、担架、轮椅等不同的疏散方式,保证疏散过程中各类人员的安全。 11221556.1.4在疏散过程中,设立专门的指挥人员,负责协调、指挥疏散工作,保证疏散有序进行。 11240806.2疏散过程中的患者安置 11154266.2.1患者疏散应遵循“先重症、后轻症”的原则,保证病患的生命安全。 12152596.2.2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安排专人负责搀扶、搬运,保证其安全疏散。 12182276.2.3对需持续治疗的患者,应在安全区域设置临时治疗点,保证治疗的连续性。 12166906.2.4疏散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减轻其恐慌情绪,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疏散工作。 1240456.3疏散过程中的物资转移与保护 12300546.3.1提前制定物资转移计划,明确责任人,保证紧急情况下物资能够迅速、安全地转移。 12314426.3.2对重要物资、设备进行标识,采取防震、防潮等措施,保证物资在疏散过程中的安全。 1221976.3.3优先转移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等关键物资,保证患者治疗不受影响。 128086.3.4疏散过程中,加强对药品、设备的管理,防止遗失、损坏等情况发生。 12281716.3.5在安全区域设立临时物资存放点,保证物资有序存放,便于后续使用。 122814第7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1248707.1现场应急处置 12141367.1.1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判断类型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初步处置。 12191847.1.2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医疗机构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按照指挥部的指示进行应急处置。 12121117.1.3根据类型,现场工作人员应迅速组织人员疏散,保证患者、家属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125887.1.4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隔离现场、切断危险源、扑救火灾、控制泄漏等。 12115157.2医疗救护与伤员转运 1256717.2.1医疗机构应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 12251897.2.2医疗救护人员应按照伤员受伤程度进行分类,优先处理重伤员。 12235747.2.3对于需要转院的伤员,医疗机构应及时联系上级医院,保证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13129807.2.4伤员转运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安排专业人员随行,保证伤员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 1317877.3外部支援与协调 13225737.3.1医疗机构应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在发生时迅速获取外部支援。 13141297.3.2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医疗机构应主动与外部支援单位沟通,报告情况,请求提供必要的救援力量和物资。 13113377.3.3医疗机构应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救援协作关系,保证在发生时,可以相互支援、共同应对。 13145377.3.4外部支援单位到达现场后,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医疗机构应做好外部支援单位的保障工作,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和需求得到满足。 1310593第8章疏散结束与恢复 13186868.1疏散结束条件 13150818.1.1保证人员安全:在确认所有人员已从危险区域疏散至安全地带后,方可视为疏散结束。 13174268.1.2消除危险因素:对导致疏散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排查,确认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 13226068.1.3部门批准:在接到相关部门关于疏散结束的批准文件或通知后,方可正式结束疏散。 13264048.2现场恢复与重建 1320338.2.1清理现场:对疏散区域进行清理,保证无危险物品、障碍物等影响正常运行的隐患。 13281098.2.2恢复设施:对受损的医疗设施进行修复或更换,保证医疗机构恢复正常运营。 1348268.2.3恢复秩序:组织人员有序返回工作岗位,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 13208668.2.4心理疏导:为受到疏散影响的员工和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14140978.3救援效果评估与总结 14248348.3.1评估救援效果:对整个疏散过程中的救援措施、人员配合、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14219578.3.2分析问题与不足:针对评估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14226328.3.3完善应急预案:根据本次疏散的实际情况,对医疗机构应急疏散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4173238.3.4培训与演练:加强员工应急疏散培训,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49876第9章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 14218079.1修订与更新周期 14130629.1.1常规修订周期:应急预案应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14198359.1.2特殊情况下的修订:如遇重大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动、组织架构调整、重要设施设备更新等,导致原预案内容不再适用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工作。 14203199.2修订与更新程序 14200599.2.1成立修订工作小组:由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参与,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1466929.2.2收集意见与建议:广泛征求各级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与建议。 1462699.2.3分析评估:对现行应急预案进行系统分析,评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定修订重点。 1411549.2.4制定修订方案:根据收集到的意见与建议以及分析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修订方案。 1499069.2.5审批:将修订方案提交给医疗机构负责人审批。 15315089.2.6发布与实施:修订方案经审批通过后,应及时发布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预案的顺利实施。 15174199.3修订与更新内容 15291829.3.1应急组织架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各应急小组的职责与任务。 15317559.3.2应急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警机制,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5222459.3.3应急响应流程:优化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 15320709.3.4资源保障:更新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清单,保证应急预案实施时的资源需求得到满足。 15162579.3.5培训与演练: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提高全体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1526019.3.6信息沟通与报告:优化信息沟通与报告机制,保证突发事件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 1586669.3.7法律法规与政策: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调整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 15124729.3.8其他需要修订与更新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的其他方面进行修订与更新。 152940第10章法律责任与附则 15243710.1法律责任 151410610.1.1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应急疏散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预案的规定。若违反相关规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153256810.1.2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应急疏散过程中,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5729110.2附则 162747010.2.1本预案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应急疏散领导小组。 161348110.2.2本预案的实施细则由医疗机构应急疏散领导小组制定并公布。 163124510.2.3医疗机构应根据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应急疏散实施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161554210.2.4本预案所涉及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如下: 16580710.3生效与实施日期 16第1章应急疏散预案概述1.1疏散预案编制目的本疏散预案旨在保证医疗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疏散工作人员及病患,降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1.2疏散预案适用范围本疏散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的医疗机构:(1)发生火灾、地震、爆炸等自然灾害或灾难;(2)发生恐怖袭击、社会安全事件等;(3)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4)其他可能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运营,需进行应急疏散的突发事件。1.3疏散预案编制依据本疏散预案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制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4)《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规定》;(5)国家和地方相关应急预案;(6)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及风险评估结果;(7)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第2章应急组织架构2.1应急指挥部2.1.1机构设置应急指挥部作为医疗机构应急疏散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应急疏散工作。应急指挥部设于医疗机构行政办公区,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2.1.2职责与任务(1)制定和修订医疗机构应急疏散预案;(2)组织应急疏散演练;(3)指挥、协调应急疏散工作;(4)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疏散情况;(5)组织应急疏散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2.2各部门职责及人员分工2.2.1医疗部门(1)职责:负责组织医疗救治、转运伤病员,保证医疗安全。(2)人员分工:医疗部门负责人担任部门疏散工作组长,医护人员负责具体实施救治和转运工作。2.2.2护理部门(1)职责:负责组织护理工作,保障患者护理需求。(2)人员分工:护理部门负责人担任部门疏散工作组长,护理人员负责具体实施护理工作。2.2.3后勤保障部门(1)职责:负责应急疏散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物资供应、交通保障等。(2)人员分工: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担任部门疏散工作组长,相关人员负责具体实施保障工作。2.2.4安全保卫部门(1)职责:负责维护应急疏散期间的治安秩序,保证人员安全。(2)人员分工: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担任部门疏散工作组长,安保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安全保障工作。2.2.5通讯信息部门(1)职责:负责保障应急疏散期间的通讯畅通,及时传递信息。(2)人员分工:通讯信息部门负责人担任部门疏散工作组长,相关人员负责具体实施通讯保障工作。2.3应急协调与信息报告2.3.1应急协调各部门在应急指挥部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应急疏散工作。各部门之间应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保证信息共享,协调行动。2.3.2信息报告(1)各部门应按照规定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本部门应急疏散情况;(2)应急指挥部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应急疏散情况;(3)信息报告应遵循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第3章疏散风险评估3.1风险识别3.1.1人员风险病患及陪护人员疏散能力不足;医护人员对疏散流程不熟悉;特殊病患(如重症患者、行动不便者)疏散难度大。3.1.2建筑物风险建筑结构不利于疏散;疏散通道狭窄、拥堵;疏散指示标识不足或损坏。3.1.3设备与设施风险疏散过程中设备设施故障;疏散电梯、消防设施等不符合规定;疏散照明、通信系统不完善。3.1.4环境风险疏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疏散区域附近存在危险品;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对疏散的影响。3.2风险评估3.2.1人员风险评估对病患及陪护人员进行疏散能力评估;对医护人员进行疏散知识培训及考核;制定特殊病患的疏散预案。3.2.2建筑物风险评估对建筑物结构、疏散通道进行评估;检查疏散指示标识的设置及完好程度;优化建筑物疏散布局。3.2.3设备与设施风险评估对疏散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疏散电梯、消防设施等符合相关规定;完善疏散照明、通信系统。3.2.4环境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原因及预防措施;加强对危险品的监管;制定应对自然灾害的疏散预案。3.3风险控制措施3.3.1完善疏散组织架构成立疏散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详细的疏散预案,并进行演练;建立疏散信息共享机制。3.3.2加强疏散培训与演练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疏散知识培训;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人员应对能力;对演练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3.3.3改善疏散环境加大对疏散通道、指示标识等设施的投入;优化建筑布局,保证疏散通道畅通;提高疏散设备设施的可靠性。3.3.4制定针对性疏散措施针对不同病患、环境等制定相应的疏散预案;建立特殊病患的疏散绿色通道;加强对危险品的监管,预防发生。3.3.5加强疏散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病患及陪护人员的疏散安全意识;定期开展疏散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疏散观念。第4章疏散准备4.1应急物资与设备准备4.1.1列表整理:根据医疗机构实际需求,编制应急物资与设备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救护设备、药品、消毒用品、防护用品、通信设备、照明设备、运输工具等。4.1.2购置与储备:保证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购置与储备充足,定期检查、维护、更新,以保证其在应急疏散过程中的可靠性。4.1.3定点存放:合理规划应急物资与设备的存放地点,保证存放位置易于识别、便于取用,并设立专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与检查。4.2应急演练与培训4.2.1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医疗机构特点,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4.2.2组织实施:按照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4.2.3培训与考核:对全体员工进行应急疏散知识培训,保证员工掌握疏散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4.3疏散通道与标识设置4.3.1疏散通道规划: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疏散通道,保证通道畅通、无障碍,并设置足够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4.3.2标识设置: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重要部位等处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和指示牌,引导人员快速、安全地疏散。4.3.3定期检查与维护:加强对疏散通道和标识的检查与维护,保证其在应急疏散过程中正常使用。第5章疏散启动条件5.1紧急事件分类5.1.1紧急事件分为以下几类:a)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安全;b)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c)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d)其他可能影响人员安全的紧急情况。5.1.2针对不同类型的紧急事件,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疏散预案,明确疏散启动条件。5.2疏散启动程序5.2.1在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评估事件危害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疏散程序。5.2.2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应立即启动疏散程序:a)人员安全受到严重威胁;b)事件发展趋势可能导致人员伤亡;c)其他需要启动疏散程序的情况。5.2.3疏散启动程序包括以下步骤:a)确认紧急事件类型;b)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申请启动疏散预案;c)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启动疏散工作;d)按照疏散预案,组织人员有序疏散;e)沟通协调,保证疏散过程中各部门、各环节协同配合。5.3信息发布与通知5.3.1疏散启动后,医疗机构应立即通过以下途径发布相关信息:a)公共广播系统;b)短信、等即时通讯工具;c)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等;d)其他有效途径。5.3.2信息发布内容应包括:a)事件类型、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b)疏散时间、路线和目的地;c)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d)其他需要告知的内容。5.3.3在疏散过程中,医疗机构应持续关注事件发展,及时更新信息,保证相关人员掌握最新动态。同时加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共同做好疏散工作。第6章疏散实施6.1疏散路线与方式6.1.1本医疗机构根据建筑结构、功能区域分布、人员密度等因素,明确设定了多条疏散路线,保证疏散过程中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6.1.2疏散路线应避免交叉、拥堵,沿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保证疏散过程中人员能够快速识别方向。6.1.3根据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采用步行、担架、轮椅等不同的疏散方式,保证疏散过程中各类人员的安全。6.1.4在疏散过程中,设立专门的指挥人员,负责协调、指挥疏散工作,保证疏散有序进行。6.2疏散过程中的患者安置6.2.1患者疏散应遵循“先重症、后轻症”的原则,保证病患的生命安全。6.2.2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安排专人负责搀扶、搬运,保证其安全疏散。6.2.3对需持续治疗的患者,应在安全区域设置临时治疗点,保证治疗的连续性。6.2.4疏散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减轻其恐慌情绪,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疏散工作。6.3疏散过程中的物资转移与保护6.3.1提前制定物资转移计划,明确责任人,保证紧急情况下物资能够迅速、安全地转移。6.3.2对重要物资、设备进行标识,采取防震、防潮等措施,保证物资在疏散过程中的安全。6.3.3优先转移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等关键物资,保证患者治疗不受影响。6.3.4疏散过程中,加强对药品、设备的管理,防止遗失、损坏等情况发生。6.3.5在安全区域设立临时物资存放点,保证物资有序存放,便于后续使用。第7章应急处置与救援7.1现场应急处置7.1.1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判断类型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初步处置。7.1.2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医疗机构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按照指挥部的指示进行应急处置。7.1.3根据类型,现场工作人员应迅速组织人员疏散,保证患者、家属和员工的生命安全。7.1.4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隔离现场、切断危险源、扑救火灾、控制泄漏等。7.2医疗救护与伤员转运7.2.1医疗机构应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7.2.2医疗救护人员应按照伤员受伤程度进行分类,优先处理重伤员。7.2.3对于需要转院的伤员,医疗机构应及时联系上级医院,保证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7.2.4伤员转运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安排专业人员随行,保证伤员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7.3外部支援与协调7.3.1医疗机构应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在发生时迅速获取外部支援。7.3.2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医疗机构应主动与外部支援单位沟通,报告情况,请求提供必要的救援力量和物资。7.3.3医疗机构应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救援协作关系,保证在发生时,可以相互支援、共同应对。7.3.4外部支援单位到达现场后,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医疗机构应做好外部支援单位的保障工作,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和需求得到满足。第8章疏散结束与恢复8.1疏散结束条件8.1.1保证人员安全:在确认所有人员已从危险区域疏散至安全地带后,方可视为疏散结束。8.1.2消除危险因素:对导致疏散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排查,确认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8.1.3部门批准:在接到相关部门关于疏散结束的批准文件或通知后,方可正式结束疏散。8.2现场恢复与重建8.2.1清理现场:对疏散区域进行清理,保证无危险物品、障碍物等影响正常运行的隐患。8.2.2恢复设施:对受损的医疗设施进行修复或更换,保证医疗机构恢复正常运营。8.2.3恢复秩序:组织人员有序返回工作岗位,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8.2.4心理疏导:为受到疏散影响的员工和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8.3救援效果评估与总结8.3.1评估救援效果:对整个疏散过程中的救援措施、人员配合、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8.3.2分析问题与不足:针对评估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8.3.3完善应急预案:根据本次疏散的实际情况,对医疗机构应急疏散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8.3.4培训与演练:加强员工应急疏散培训,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9章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9.1修订与更新周期为保证医疗机构应急疏散预案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应对预案进行定期修订与更新。修订与更新周期如下:9.1.1常规修订周期:应急预案应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9.1.2特殊情况下的修订:如遇重大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动、组织架构调整、重要设施设备更新等,导致原预案内容不再适用时,应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794-2-20:2024 EN-FR Optical fibre cables - Part 2-20: Indoor cables - Family specification for multi-fibre optical cables
- 2025-2030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运行状况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钢帘线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西乐器制造市场十三五规划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茄尼醇行业风险评估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红花籽油市场运行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传热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伊犁师范大学《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经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班会课件:逆风飞翔破茧成蝶-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青春期的成长与责任
- 2.1 坚持依宪治国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初三物理常识试卷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1.2《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讲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
-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识别矩阵图及与条款对照表
- 加班调休单(最新版)
- 智慧金字塔立体篇第四册、第五册答案全解
- 导论公共财政学概论.ppt
- 梦中的婚礼钢琴简谱(共6页)
-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