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页共13页2024年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本劳动者在从事承包业务过程中因工伤亡的,其工伤保险责任应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依法承担,履行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十、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职工遭遇事故伤害后,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且不超过规定的小时数内,迅速向工程项目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简称“人社行政部门”)进行报告。同时,用人单位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的法定天数内,向当地人社行政部门正式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其近亲属或工会组织可在规定年限内作为申请人,直接向人社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此期间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等相关费用,应由该用人单位自行承担。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若存在残疾或劳动能力受限情况,应依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我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由六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一负责并管理。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需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诊断证明等必要材料。各级人社行政部门应严格按照《工伤认定办法》等相关规定,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手续,力求缩短工伤认定与鉴定的时间周期。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的法定天数内,作出明确的工伤认定决定。十一、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已依法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自参保登记次月起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对于登记次日起发生的工伤事故,其相关工伤保险待遇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既定规定进行支付。对于在参保项目施工期间发生工伤,但项目竣工时仍未完成工伤认定或劳动能力鉴定的建筑业职工,其所在用人单位应继续保障其医疗救治和停工期间的法定待遇。待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完成后,该职工将依法享受参保职工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待遇部分,工伤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应确保按时足额支付,或根据职工意愿选择一次性支付方式。在核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时,若难以直接以职工本人工资作为计发基数,可参照全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进行计算。若职工本人工资高于此标准且在法定上限以内,其超出部分的差额应由用人单位负责补足。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建设项目,若发生职工工伤事故,其工伤保险待遇应由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同时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建设单位需承担连带责任。十二、宣传与培训施工总承包单位应按照人社部门统一规定的标准与要求,制作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情况的公示牌,并在施工现场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还应组织相关培训课程,重点讲解工伤预防及工伤保险政策,确保广大职工充分了解其依法享有的工伤保险权益及相关办事流程。同时,应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建筑施工企业等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建筑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工伤预防意识以及岗位技能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十三、争议处理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工伤待遇问题发生争议的,应按照国家处理劳动争议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十四、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等应如实申报工伤认定情况。对于伪造工伤事故现场、提供虚假陈述等手段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行为,人社行政部门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条的规定责令退还骗取金额,并处以骗取金额一定倍数(具体倍数根据法规规定)的罚款。情节严重者,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和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规要求,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及其他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做好工伤保险相关工作。若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或变化,应及时进行补报。对于谎报、瞒报事故以及迟报、漏报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将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十五、管理与监督为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应通过建设项目工会、托管工会、联合工会等多种形式,努力将建筑施工一线职工纳入工会组织范围,为其提供坚实的组织依托。同时,应提升基层工会在职工工伤预防与保障方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工会设立工伤保障专员岗位,负责学习掌握工伤保险政策、介入工伤事故处理全过程、了解工伤职工需求、跟踪工伤待遇支付进程以及监督工伤职工各项权益的落实情况。各地人社、住建、安监和工会等部门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依法查处违法施工、非法转包、违法用工以及不参加工伤保险等违法行为,以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并保障建筑业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同时应定期组织开展建筑业职工工伤保障工作情况的联合督查行动。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实现项目开工、项目用工、参加工伤保险以及安全生产监管等信息的及时沟通与互联互通从而为维护建筑业职工的工伤权益提供有效保障。此外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等相关行业的职工工伤权益保障工作也可参照本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2024年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本(二)地区人民政府承担垫付责任。第十一条在以下所列情形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决定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一、当申请人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书面通知,明确要求补正全部所需材料后,若在规定时限内未能按要求补正完整材料;二、涉及无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已被依法吊销的用人单位,或涉及非法使用童工导致的伤残、死亡事故;三、工伤认定申请已超出法定时效;四、其他依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受理的情形。第十二条若工伤认定申请人与对方之间的劳动关系不明确,应首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待劳动关系确认后再行申请工伤认定。第十三条本市特设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其成员构成包括劳动保障、人事、卫生等相关部门代表,以及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第十四条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设立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运营与管理。第十五条为满足工作需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在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委托相关机构,负责接收并处理当地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第十六条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确保鉴定过程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第十七条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满一定年限后,若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有所变化,可按规定程序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若复查鉴定结论与初次鉴定一致,则鉴定费用由申请方承担;若不一致,则由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第十八条在国家尚未颁布《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之前,对工伤职工的治疗将参照《基本医疗诊疗项目目录》、《基本医疗药品目录》及《基本医疗住院服务标准》执行。第十九条对于因工死亡的职工,其直系亲属可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具体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一定月数。若死亡职工年龄不满规定年限,则每减少一岁将增发一定月数的工亡补助金,但总额不超过上限。第二十条当用人单位发生改组(包括但不限于破产、关闭、兼并联合、租赁、出售及公司制改造等)时,在资产清算过程中应依法妥善安排包括工伤保险费用在内的社会保险费用。关于工伤保险费用及待遇支付的具体处理办法如下:一、对于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其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划拨给经办机构。自划拨款项到账次月起,工伤保险待遇将由经办机构负责支付。划拨款项应包含:以改组时数额为基数的伤残津贴,计算至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以伤残津贴为基数计算的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同样计算至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并每年按一定比例递增。伤残职工需继续缴纳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个人部分至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且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应不少于规定年限。二、对于五至十级伤残职工,按照《条例》和《办法》的相关规定,由用人单位发给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三、对于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用人单位应按照《条例》和《办法》的规定一次性支付抚恤金,或将其应支付的抚恤金一次性划拨给经办机构,由经办机构负责定期继续发放。第二十一条工伤保险基金主要用于以下项目的支出:一、工伤保险待遇,包括但不限于工伤医疗费、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评残后的生活护理费、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辅助器具费、康复性治疗费等;二、工伤认定调查费;三、工伤预防费(主要用于奖励在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用人单位);四、工伤劳动能力鉴定费;五、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前款所列(二)至(五)项支出总额应控制在当年缴费总额的规定比例以内。各项支出的具体比例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市财政部门共同确定。第二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情况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财政和审计部门也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第二十三条关于本市工伤医疗管理及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将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第二十四条在本细则实施前已发生的工伤事故中,受伤职工的工伤医疗费、旧伤复发的医疗费以及安装假肢等辅助器具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原规定进行支付。第二十五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若已参加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则应按照本细则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第二十六条本细则自指定日期起正式施行。《宜昌市企业职工养老、工伤、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某号)中有关工伤保险的条款同时废止。2024年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本(三)在涉及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所雇用的劳动者,在从事承包业务时遭遇工伤或伤亡的情况下,明确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这是确保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措施。关于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的流程,规定明确:职工遭遇事故伤害后,用人单位须在限定时间内向人社行政部门报告,并随后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规定期限内代为申请。同时,强调用人单位若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申请,则需承担此期间的相关费用。对于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且此过程需遵循统一规范,确保公正与效率。各级人社行政部门应优化流程,缩短认定与鉴定时间,特别是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申请,应迅速作出决定。工伤保险待遇方面,已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的用人单位,其职工在参保后发生的工伤,由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待遇。对于特定情况下的建筑业职工,如项目竣工时工伤认定或劳动能力鉴定尚未完成的,用人单位需继续保障其医疗救治与停工待遇,并在后续依法享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建设项目,工伤事故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强调宣传与培训的重要性,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公示项目工伤保险情况,并开展工伤预防及政策讲解培训,提升职工安全意识与维权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多层次培训体系,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在争议处理上,遵循国家劳动争议处理规定,确保公正解决。对于伪造工伤事故现场、提供虚假证言等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行为,将依法严厉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管理与监督方面,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提升其在工伤维权方面的能力与服务水平。同时,各部门需认真履行职责查处违法行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职工工伤保险权益。通过联合督查与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建筑业职工参保等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工伤权益保障提供有力支持。本办法的相关规定亦适用于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等相关行业职工工伤权益保障工作。2024年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本(四)工伤保险实施细则第一条为确保工伤保险工作的有效实施,依据《工伤保险条例》(____令第3____号,以下简称《条例》)及《陕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____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及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简称“职工”),应严格按照《条例》与《实施办法》的规定参与工伤保险,为全体职工或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并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登记实行参保职工实名制,每年度审核一次,且用人单位需将工伤保险参保情况在内部公示。本细则所涉工伤范畴,包含工伤保险认定的工伤及视同工伤情形。第三条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工伤保险管理工作。同时,该部门设立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工伤保险业务的承办,其工作经费已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四条工伤保险基金统筹实行市、县区统一政策,统筹基金则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第五条职工若遭遇事故伤害,职工本人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须在____小时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并向经办机构备案。第六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中央、省属用人单位职工及在市及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且已在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参保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同时,该部门可委托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其辖区内其他各类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第七条申请人需依据《条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认定办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除上述规定所需材料外,申请人还需提交以下材料:1.本人居民身份证;2.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需提供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查询证明等相关材料;3.认定职业病时,应提交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原始资料和健康档案。第八条若用人单位与职工就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应先由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劳动关系争议处理时间不计入工伤认定时限。第九条若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属工伤,而用人单位持不同意见,则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并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时限内提交证据。第十条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及用人单位代表共同组成,其办事机构设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该委员会负责全市(含县区)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应在职工医疗终结期满____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交相应资料。第十二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应前往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在紧急情况下,可先就近急救。第十三条工伤职工在外埠医疗机构接受抢救治疗后,一旦病情稳定,应立即转至本市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继续治疗。第十四条工伤职工因医疗条件限制需转院的,应由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提出转院建议,并经经办机构同意后办理转院手续。第十五条对于《条例》实施后发生的工伤复发情况,应由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提出诊断意见,并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治疗的,按《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处理。第十六条用人单位若未按照本细则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执行,则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十七条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治疗工伤所需的、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费用,先由用人单位垫付,后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第十八条职工因工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以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一次性发放____个月的补助金;若被授予烈士称号,则一次性发放____个月的补助金。第十九条定期领取伤残津贴的人员或领取抚恤金的供养亲属,需在每年十二月份由用人单位或本人向经办机构提供有效的生存、婚姻、健康等证明材料,以确保相关待遇的继续发放。未提供证明材料的,将暂停发放其相关待遇。第二十条本细则与《条例》及《实施办法》同步执行。第二十一条本细则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24年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本(五)第一条为确保工伤保险工作的有效实施,依据《工伤保险条例》(____令第3____号,以下简称《条例》)及《陕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____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并紧密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类型的企业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以及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简称“职工”),均应按照《条例》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全体职工或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并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登记实行参保职工实名制,每年度需进行一次审核。用人单位应将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情况在本单位内部进行公示。本细则所指的工伤,包括法定工伤及视同工伤的情形。第三条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工伤保险业务的办理,其工作经费已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四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县区统一政策,统筹基金分级管理的原则。第五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职工本人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在____小时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经办机构备案。第六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中央、省属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以及在市及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已在本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可委托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其辖区内其他各类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第七条申请人应按照《条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认定办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除按上述规定提交材料外,申请人还需提供以下材料:(一)本人居民身份证;(二)若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需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查询证明等相关材料;(三)在认定职业病时,应提交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原始资料及健康档案。第八条用人单位与职工就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应先由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处理劳动关系争议的时间不计入工伤认定时限。第九条若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属于工伤,而用人单位持不同意见,则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并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通知的时限内提交相关证据。第十条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及用人单位代表共同组成。该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全市(含县区)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应在职工医疗终结期满____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供相应资料。第十二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应前往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在紧急情况下,可先就近急救。第十三条工伤职工在外埠医疗机构接受抢救治疗的,待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转至本市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继续治疗。第十四条工伤职工因医疗条件限制需要转院的,应由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提出转院建议,并经经办机构同意后办理转院手续。第十五条《条例》实施后发生工伤的职工,若工伤复发,应由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提出诊断意见,并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治疗的,按照《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办理。第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本细则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办理的,其原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将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十七条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治疗工伤所需费用,若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则先由用人单位垫付,后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第十八条职工因工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以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一次性发放____个月的工亡补助金;若被授予烈士称号,则一次性发放____个月的工亡补助金。第十九条定期领取伤残津贴的人员或领取抚恤金的供养亲属,应在每年的十二月份由用人单位或本人向经办机构提供有效的生存、婚姻、健康等证明材料,以确保继续领取相关待遇。未提供证明材料的,将暂停发放其相关待遇。第二十条本细则与《条例》及《实施办法》同步执行。第二十一条本细则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2024年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本(六)对于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所雇用的劳动者,在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情况,应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负的工伤保险责任。一、关于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在遭受事故伤害后,用人单位应立即在事故发生后的指定时间内(具体时间未明确,需依据相关法规填写),向工程项目所在地的人社行政部门进行报告。同时,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的法定天数内(具体天数未明确,需依据相关法规填写),向当地人社行政部门正式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作为申请人,在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则在此期间发生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等费用,应由该用人单位自行承担。对于工伤职工,在伤情相对稳定后若存在残疾并影响劳动能力,应依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我市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由六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一负责。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需按规定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各级人社行政部门应严格遵循《工伤认定办法》等相关规定,不断优化流程,简化手续,确保工伤认定与鉴定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自受理之日起的法定天数内(具体天数未明确,需依据相关法规填写)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二、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已依法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其职工在参保登记次日起发生的工伤事故,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相关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对于在参保项目施工期间发生工伤、但项目竣工时尚未完成工伤认定或劳动能力鉴定的建筑业职工,其所在用人单位应继续保障其医疗救治和停工期间的法定待遇。待完成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后,该职工将依法享受参保职工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待遇部分,工伤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也可根据职工意愿选择一次性支付。在核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时,若难以按职工本人工资作为计发基数,可参照全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进行计算。若职工本人工资高于该标准且在法定上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合同:办公楼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精美课件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标的的技术改进要求2篇
- 2024年度给水工程分包合同(建筑)3篇
- 劳动合同法的心得体会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著作权抵押融资具体规定3篇
- 资产抵押合同
- 学校课件-教案包
- 《商务统计素材》课件
- 财务社会实习报告范文
- 管道试压包编制指导书资料
- 破产流程图最新版本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 数学三年级上册
- 铁路线路工拨道作业指导书
- 医健卫统一资源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
-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 2016年度优秀团队及优秀员工评选方案
- 供配电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 锻压设备——辗环机作业
- 智能手机应用及云上智农APP应用培训PPT课件
- 房屋建筑学 墙体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