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人体载脂蛋白apo-B基因在肝、肾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4563个氨基酸,但在小肠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有2153个氨基酸,原因是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RNA结合的脱氨酶导致apo-B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与RNA结合的脱氨酶能识别并结合RNA的特定序列C.CAA编码特定的氨基酸,而UAA是终止密码子D.图示机制导致人体同一基因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细菌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充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蝉→螳螂→黄雀”这句话表明黄雀属于次级消费者D.在复杂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草的营养级可能不同3.茉莉酸(JA)是一种植物激素,可增强植物抗病能力。黑斑病菌可诱导植物产生茉莉酸。以茉莉酸相关拟南芥突变体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JA抑制野生型拟南芥生长 B.不能合成JA使突变体对JA不敏感C.乙烯可能与拟南芥抗病有关 D.JA可能促进乙烯的合成4.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②⑦⑧依次可代表细胞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C.④不能表示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D.炎热时机体稳态的维持不需要过程⑤的参与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根据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与栖息空间有关6.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N(K-N)/KSl200.90S2500.75S31000.50S41500.25S5180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7.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个体比接近1:2: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8.(10分)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于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其部分代谢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培养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碳源为葡萄糖 B.培养时需隔绝空气C.氮源是氮气 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二、非选择题9.(10分)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丙三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并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问题:(1)甲、乙、丙三只脊蛙均出现屈肌反射,这一实验验证了_________。(2)若在甲的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中,发现左、右后肢均未出现屈肌反射。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3)剥去乙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离乙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乙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用丙脊蛙为实验材料,验证屈肌反射的中枢所在部位。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豌豆腋生花对顶生花(花的位置性状)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甲:顶生红花高茎(aaBBDD),乙:腋生白花高茎(AAbbDD),丙:腋生红花矮茎(AABBdd)。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定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让甲×乙,乙×丙分别得到F1,再让Fl自交。统计发现两个杂交组合的F2均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由此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品系乙与品系丙杂交,得到F1,F1自交,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将F2中的高茎豌豆自然种植,F3中高茎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3)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品系乙与品系丙杂交,F1中出现了一株矮茎豌豆,原因经过初步探究,还需进一步判断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可采取的具体判定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11.(14分)番茄果实发育受多种植物激素影响,为研究相关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对生命活动起_____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①研究者发现未授粉及授粉8天后番茄的子房发育情况差异显著(图1所示)。番茄授粉后,发育的种子所产生的生长素能___________子房发育为果实。②研究者同时检测了授粉与未授粉番茄雌蕊产生乙烯的速率。图2结果为___________。结合图1、图2结果,推测乙烯对子房发育具有___________作用。(3)为证实乙烯对子房发育的作用,研究者以野生型番茄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观察子房是否可发育为果实,请完善表格中的实验处理。授粉情况授粉未授粉授粉未授粉实验处理施加清水施加I施加Ⅱ施加Ⅲ子房是否发育为果实是否否是表中I~Ⅲ处所需的试剂应分别选用:I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清水B.生长素C.生长素运输抑制剂D.乙烯合成前体E.乙烯受体抑制剂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推测。(4)研究还发现野生型番茄授粉后子房内赤霉素(GA)含量升高。正常情况下,野生型番茄未授粉则子房不发育,可以加速不必要的生殖器官的衰老,以利于植物体能量的合理分配。结合上述所有实验结果,和图中给出的信息,请完善植物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在()中选填“+”“–”___________(+表示促进,-表示抑制)。12.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分别是_____、促进、_____。(填“促进”或“抑制”)(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由图中可知最敏感的是_____,最不敏感的是_____。(3)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_____mol/L。(4)向光性是指在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5)生长素主要的产生部位是_____、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分布在生长_____的部位。(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分析图示:由于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导致人体载脂蛋白apo-B基因在肝、肾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4563个氨基酸,但在小肠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有2153个氨基酸,说明在小肠细胞中mRNA的序列并没有改变,只是相应的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提前终止了翻译。【详解】A、与RNA结合的脱氨酶导致终止密码提前,mRNA上序列并未改变,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与RNA结合的脱氨酶能识别并结合RNA的特定序列,才能使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B正确;C、CAA编码特定的氨基酸,而UAA是终止密码子,这样才会使翻译提前终止,C正确;D、图示机制导致人体同一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D正确。故选A。2、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A错误;B、细菌可以作为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分解者(如腐生细菌),B正确;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不是蝉,因此由“蝉→螳螂→黄雀”参与构成的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则黄雀属于三级消费者,C错误;D、草属于生产者,不同食物链中草均为第一营养级,D错误。故选B。3、B【解析】选用野生型和茉莉酸相关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分别用一定浓度的茉莉酸进行处理,结果如图:与突变型比较,野生型拟南芥加入茉莉酸之后抑制了其生长。右图中与对照组相比,野生型拟南芥接入黑斑病菌后,乙烯含量增加,说明JA可能促进乙烯的合成。【详解】A、由左图可知,用茉莉酸处理野生型和突变型拟南芥,野生型拟南芥加入茉莉酸之后被抑制了生长,A正确;B、野生型拟南芥能合成茉莉酸,而突变体拟南芥不能合成茉莉酸,加入茉莉酸之后,作用于野生型拟南芥的茉莉酸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B错误;C、黑斑病菌可诱导植物产生茉莉酸,而茉莉酸可增强植物抗病能力,与对照组相比,野生型拟南芥接入黑斑病菌后,乙烯含量增加,说明乙烯可能与拟南芥抗病有关,C正确;D、由右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野生型拟南芥接入黑斑病菌后,乙烯含量增加,说明JA可能促进乙烯的合成,D正确。故选B。4、B【解析】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即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②为神经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⑦为内分泌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⑧为免疫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故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B正确;C、④为内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可表示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C错误;D、炎热时机体稳态的维持既需要神经调节,也需要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B。5、C【解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详解】A、农业生产上,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来提高农作物产量,A正确;B、群落的空间结构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有利于对光照等资源的充分利用,B正确;C、一块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无分层现象,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C错误;D、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鸟类等)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D正确。故选C。6、A【解析】分析表格:种群的最大值K=200,则种群数量在S1~S3时,种群数量增长加快;种群数量在S3点时,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S3~S5时,种群数量增长减慢【详解】在种群数量变化的“S”曲线中,环境阻力始终存在,A错误;由图表知,种群增长量最大时为N=100时,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曲线上的点是S3,该点时种群的再生能力最强,故防治蝗虫应在S3点之前进行,B正确;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加,C正确;由于种群的K值为200,因此K/2为100,当种群数量为K/2(N=10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据表格数据可知,此时(K—N)/K值为0.50,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7、D【解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即(1)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A错误;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B错误;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C错误;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这是孟德尔演绎推理过程,D正确。故选D。8、D【解析】1、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型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2、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型生物,利用的能量是氨氧化分解时释放的化学能。【详解】A、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培养基中不需要有机碳源,其碳源为二氧化碳,A错误;B、硝化细菌能利用NH3氧化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为需氧型,所以培养时不能隔绝空气,B错误;C、硝化细菌的培养过程中氮源是氨气,C错误;D、硝化细菌能利用NH3氧化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①.反射弧的完整②.药物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药物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阻碍其与神经递质结合③.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④.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⑤.将丙脊蛙的脊髓破坏,重复题干中的实验(或将丙脊蛙的脊髓破坏,再将它的左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观察脊蛙缩腿情况)。不能完成屈肌反射活动,说明屈肌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解析】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1)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2)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4)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1)该实验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即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题中甲、乙、丙三只脊蛙均出现屈肌反射,这一实验验证了反射弧的完整,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不完整,都不能出现反射活动。(2)若在甲的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中,发现左、右后肢均未出现屈肌反射。说明该药物处理之后,阻碍了兴奋的传导或传递,使反射不能完成,因此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或药物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阻碍其与神经递质结合等。(3)剥去乙的左后趾皮肤(皮肤中含有感受器),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由于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因此不会出现屈肌反射。(4)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后不出现屈肌反射,说明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5)题干材料中的丙脊蛙已经去除了脑,要验证屈肌反射的中枢所在部位(是否是脊髓),因此自变量为脊髓是否完整,因变量为屈肌是否出现反射,因此实验思路为:将丙脊蛙的脊髓破坏,重复题干中的实验(或将丙脊蛙的脊髓破坏,再将它的左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观察脊蛙缩腿情况)。预期结果和结论:屈肌不能完成反射活动或脊蛙不能缩腿(由于反射的中枢所在部位为脊髓),说明屈肌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各结构的功能,能根据题中信息得出结论,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1).不合理(2).该方案只能确定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b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不能确定A、a和D、d的位置关系(3).性状分离(4).5/6(5).分别制作F1中高茎和矮茎的分生区细胞临时装片,显微观察判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解析】试题中涉及到三对基因,三对相对性状,且提供的材料均为纯合子。【详解】(1)甲×乙,即aaBBDD×AAbbDD→F1:AaBbDD,AaBbDD自交后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可说明A、a和B、b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同理可说明B、b和D、d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b和D、d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综上可知,A、a和D、d基因是否位于不同对染色体并不可知。(2)杂种后代中既出现显性性状又出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F2中的高茎豌豆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自然状态下,豌豆为自花传粉,即自交,故F3中矮茎为2/3×1/4=1/6,则高茎为1-1/6=5/6。(3)要判断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最简便的方法是直接取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进行镜检,观察染色体形态;若该矮茎植株的染色体与高茎的染色体无明显区别,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反之,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11、(1)调节(2)①.促进②.未授粉的番茄雌蕊乙烯生成速率基本不变;授粉情况下,随着授粉天数的增加,乙烯生成速率逐渐下降③.抑制(3)①.A②.D③.E(4)【解析】题图分析:由图1可知,未授粉时,子房生长非常缓慢,授粉8天后番茄的子房发育正常。由图2曲线可知,授粉后乙烯生成速率急剧下降,而未授粉生成速率变化不大。【小问1详解】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小问2详解】①由图1分析可知,未授粉时,子房生长非常缓慢,授粉8天后番茄的子房发育正常,说明番茄授粉后,发育的种子所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②由图2曲线可知,未授粉的番茄雌蕊乙烯生成速率基本不变;授粉情况下,随着授粉天数的增加,乙烯生成速率逐渐下降,说明乙烯对子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小问3详解】根据表格中的实验处理,结合实验设计原则,表中Ⅰ应为清水,Ⅱ为乙烯合成前体,Ⅲ为乙烯受体抑制剂,通过比较四组子房发育情况,即可确定乙烯对子房发育的抑制作用。故选ADE。【小问4详解】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正常情况下,野生型番茄未授粉则子房不发育,授粉后子房内赤霉素(GA)含量升高,说明赤霉素促进果实的发育;由图2可知,乙烯抑制果实的发育。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完善植物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如下:。【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了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